2009全国设计技术措施暖通....pdf

  • 2009全国设计技术措施暖通....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7.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7-05
  • 发 布 人: 星寒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给排水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09全国设计技术措施暖通...

    1.2.2空调房间的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宜符合表1.2.2的规定。

    表1.2.2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续表1.2.2夏季冬季建筑类型房间类型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观众厅24 ~ 2850 ~ 7016 ~ 20≥30舞台24 ~ 28≤6516 ~ 20≥30影剧院化妆24 ~ 28≤6020 ~ 22≥30休息厅26 ~ 28<6516 ~ 18教室26 ~28≤6516 ~ 18学校礼堂26 ~ 28≤6516 ~ 18实验室25 ~ 27≤6516 ~ 20图书馆阅览室26 ~ 2840 ~ 6518 ~2040 ~ 60博物馆展览厅24 ~ 2645 ~ 6016 ~ 1840 ~ 50美术馆善本、舆图、珍藏、档案库和书库22 ~ 2445 ~ 6012 ~ 1645 ~ 60缩微母片库≤1535 ~45≥1335 ~ 45缩微拷贝片库≤2440 ~ 60≥1440 ~60档案库2445i ~ 60≥1445 ~ 60档案馆保护技术试验室≤2840 ~ 60≥1840 ~ 60阅览室≤28≤65≥18展览厅≤2845 ~ 60≥1445 ~ 60裱糊室≤2850 ~ 70≥1850 ~ 70观众席26 ~ 28≤6516 ~ 18≥30比赛厅26 ~ 2855 ~ 6516 ~ 18≥30练习厅23 ~ 25≤6516运动员、裁判员体息室25 ~ 27≤6520体育馆观众休息厅26 ~ 28≤6516一般项目25 ~ 27≤6520检录处体操25 ~ 27≤6524游泳池大厅26 ~ 2960 ~ 7026 ~ 2860 ~ 70泳池观众区26 ~ 2960 ~ 7022 ~ 24≤60百货商店营业厅26 ~ 2850 ~ 6516 ~ 1830 ~ 50播音室、演播室25 ~ 2740 ~ 6018 ~ 2040 ~ 50控制室24 ~ 2640 ~6020 ~ 2240 ~ 55电视、广播中心机房25 ~ 2740 ~6016 ~ 1840 ~ 55节目制作室、录音室25 ~ 2740 ~6018 ~ 2040 ~ 501.2.3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灭火系统标准规范范本表1.2.3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

    1.2.4在设有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物中,有放散热、湿、油烟、气味等的一些房间,一般情况下应通 过热平衡计算,确定其通风换气量。当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缺乏计算通风量的资料或有其他困难时,可 参考表1.2.4所列换气次数估算。

    1.2.4在设有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物中,有放散热、湿、油烟、气味等的一些房间,一般情况下应通 过热平衡计算,确定其通风换气量。当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缺乏计算通风量的资料或有其他困难时,可 参考表1.2.4所列换气次数估算。

    调的大型公共建筑物中,有放散热、湿、油烟、气味等的一些房间,一般情况下应通 定其通风换气量。当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缺乏计算通风量的资料或有其他困难时,可 仙换气次数估算

    表1.2.4房间换气次数参考值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1.3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3.1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1.3.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注:1冬季使用的局部送风、补偿局部排风和消除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等的进风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累年”指多年(不少于3年)。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采用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的累计。以下各条有 “累年”词的,与此同义。 1.3.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注:“历年”指逐年。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采用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中的累计。以下各条有“历年”词的,与 此同义。 1.3.4夏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1.3.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冬季不用空调系统而仅用采暖系统时,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3.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1.3.7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于球温度。夏季空调新风的计算温度 采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注: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1.3.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1.3.9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质伴均不保证:5无的日平均

    sh=wp+BA 0.52

    表1.3.10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1.3.11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 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1.3.12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夏季室外最多 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多风 向及其平均频率。

    1.3.14冬季日照百分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1.3.21透过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标准窗玻璃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可按《采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附录B”采用。 1.3.22采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附录A”和“附录B”时,当地的大气 透明度等级,应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附录C”和夏季大气压力按表 1.3.22确定

    表1.3.22大气透明度等级

    采暖·92采暖2.1一般规定2.1.1位于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民用建筑,宜设置集中采暖系统。2.1.2集中采暖系统应以热水为热媒。2.1.3采暖热源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采暖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同时,应符合下列原则:1应以热电厂与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集中供热提供的热源;2燃煤锅炉房的规模不宜过小,独立建设的燃煤集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的容量,不宜小于7.0MW;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锅炉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3模块式组合锅炉房,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其规模宜为4~8块,不应超过10块;4位于工厂区附近时,应充分利用工余热及废热:5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6除电力充足和电力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没有其它形式的能源外,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应设计采用直接电热采暖;7除受特定条件限制外,不宜采用直供式借助水泵提升的“常压热水锅炉”进行供热2.1.4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1.5集中采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采暖热负荷计算,计算书中应附标有房间编号的建筑平面图,以满足审核需要。2.1.6民用建筑采暖系统的热媒宜采用热水,热水的供水温度应根据建筑物性质、采暖方式、热媒性质及管材等因素确定,可参照表2.1.6的水温。表2.1.6采暖系统热水供水温度采暖系统管材建筑物类型供水温度(℃)居住类建筑,如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幼儿园、医院等宜≤85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商场等宜≤95钢管散热器采暖人员短时间停留的高大空间,如车站、码头、展览馆、影剧院,宜95体育场馆等塑料管和内衬塑料管宜≤85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塑料管和内衬塑料管应≤60供回水温差可参照下列原则选取:1当热源为锅炉房时,供回水温差不得小于20℃;2当热源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时,供回水温差宜在15~20℃;3当热源为各类热泵时,供回水温差宜在10℃以内。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2.2.1民用建筑的采暖设计热负荷, 应包括下列各项耗热量:

    表2.2.2温差修正系数a

    R = + R, + an Axa ax 1 R 1 + 0 +R+ X, Axa α,

    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注:表中h为肋高:s为肋间净置

    注:表中h为肋高:s为肋间净距

    2.2.4对于有顶棚的坡屋面,当以顶棚面积计算其传热量时,应按下式计算屋面和 数k (W/ (m . ℃)]:

    页棚的坡屋面,当以顶棚面积计算其传热量时,应按下式计算屋面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 C1

    式中k—屋顶的综合传热系数【W/(m.℃)); k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W/(m.℃)】;

    式中k,一一屋顶的综合传热系数【W/(m·℃)】; k—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W/(m.℃)】; 一屋顶与顶棚间夹角的度数。 2.2.5当建筑物采用外墙内保温时,应采照按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出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墙体的温 差传热耗热量,

    表2.2.6门、窗的传热系数

    表中窗户包括一般窗户、天窗和阳台门上部带玻

    两道门(有门斗)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120n%~160n% 90n%~120n%

    3)外门的附加率,最大不应超过500%。 注:1外门开启附加率仅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风幕的外门。 2仅计算冬季经常开启的外门。 3外门是指建筑物底层人口的门,而不是各层各户的外门。 4阳台门不应计算外门开启附加率。 5两面外墙附加率:当房间有两面外墙时,宜对外墙、外门及外窗附加5%。 2.2.9房间高度大于4m时(不包括楼梯间),应在基本耗热量与附加耗热量之和的基础上,计算高 度附加率;每高出1m,附加2%,最大附加率不应大于15%。 2.2.10对于间歇使用的建筑物,宜按下列规定计算间歇附加率(附加在耗热量的总和上): 1 仅白天使用的建筑物:20%; 2不经常使用的建筑物:30%。 2.2.11与供暖房间相邻的不供暖房间的室内温度(℃),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2. 2. 1 K, ×F, +K, ×F+..+0.37×L+K,×F,+K,×F,+..

    [2. 2. 12]

    V=(IxL, Xn)

    注:1每1m外门缝隙的L,值为表中同类型外窗L,的2倍 2当有密封条时,表中数值可乘以0.5~0.6的系数。

    ·1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换气次数法:缺乏相关数据时,多层建筑的渗透冷风量L(m/h),可按下式近似估算 L=NxV (2.

    [2. 2. 14]

    L=>(lxL,Xm")

    (2. 2. 15)

    表2.2.15~2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压差=10Pa

    注:9.为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9,为单位商根分级指标蕴

    2.2.16各朝向冷风渗透的综合修正系数值 应龄下式计算

    2.2.16各朝向冷风渗透的综合修正系数值应按下式计算

    m=C.×AC×(nF+C)XC

    C,=0.3 ×ho.4

    C = 0. 4 ×h"

    表2.2.16热压系数C.值

    1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对中小城市及大城市郊区:

    C. × AC, × C, ×u ×p./2

    [2. 2. 19]

    3普通外门可按1级窗计算; 4住宅楼梯间不供暖时,应计算户门的冷风渗透量;冷风渗透量可按2m/h计算。 2.2.21当室内有每天连续使用2h以上的机械排风系统时,应对补风进入的空气按下式计算冷风渗人 量L(m/h)

    2.2.21当室内有每天连续使用2h以上的机械排风系统时,应对补风进入的空气按下式计算冷风渗人 量L(m/h):

    式中n——每天排风的小时数(h); L一一排风量(m/h)。

    [2. 2. 21]

    2.3.1散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产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各项规定; 2承压能力满足采暖系统工作压力要求; 3采用柱式、板式、扁管等各种类型钢制散热器及铝制散热器的采暖系统,必须采取防腐蚀措 施; 4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必须选择内壁有可靠防腐措施的产品,且应严格控制热媒水的pH值,应 保持pH(25℃)≤9.0; 5在同一个热水采暖系统中,不应同时采用铝制散热器与钢制散热器; 6采用铝制散热器与铜铝复合型散热器时,应采取防止散热器接口产生电化学腐蚀的隔绝措施;

    不用用热量表进行分户热量(费)分摊和采用散热器温控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中,如采用铸铁 散热器采暖,必须选择内腔无砂工艺生产的产品; 8环境湿度高的房间如浴室、游泳馆等,应优先选择采用耐腐蚀的铸铁散热器; 9在同类产品中,应选择采用具有较高金属热强度指标的产品。 2.3.2散热器的散热面积F(m),应按下式计算

    Y 一散热器的散热量(W); K—在设计工况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tp一一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 t。一一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β——散热器的长度修正系数,按产品的修正系数修正; 铸铁柱型散热器:6片以下时,β,=0.95; 6~10片时,β,=1.0; 11 ~ 20 片时,β, =1. 05;

    6~10片时,β,=1.0; 11~20片时,β=1.05; 20 ~ 25 片时,β,=1. 1 :

    度小于900mm、水在管程内流动的散热器(如钢串片散热器) 2高度大于900mm散热器的修正系数应出生产企业负责提供

    ·2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注:引自陈欣、邹平华、董重成:“装饰罩对散热器散热量影响的初步研究”,《暖通空调》1999年第29卷第1期。

    2.3.3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应按以下原则取舍: 1双管系统:热量尾数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5%时可舍去,大于或等于5%时应进位; 2单管系统:上游(1/3)、中间(1/3)及下游(1/3)散热器数量计算尾数分别不超过所需散 热量的7.5%、5%及2.5%时可舍去,反之应进位; 3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 20片

    20片 25片 7片

    2.3.4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量时,应扣除室内明装不保温采暖管道的散热量;明装不保温采暖管道的散 热量Q.(W)应按下式计算:

    注:括号中数字为无缝钢管时的表面积

    2.3.5串联楼层数≥8层的垂直单管系统,应考立管散热冷却对下游散热器散热量的不利影响,宜 按下列比率增加下游散热器的数量: 1下游的1~2层:附加15%; 2下游的3~4层:附加10%; 3下游的5~6层:附加5%。 2.3.6散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散热器应明装,并宜布置在外窗的窗台下。室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朝向的外窗时,散热器应优 先布置在热负荷较大的窗台下: 2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有防烫伤要求的场合,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3有外窗的房间,散热器不宜高位安装。进深较大的房间,宜在房间的内外侧分别布置散热器; 4散热器暗装时,应留有足够的气流通道,并应方便维修; 5门斗内不得设置散热器; 6片式组对散热器的长度,底层每组不应超过1500mm(约25片),上层不宜超过1200mm(约 20片),片数过多时可分组串联连接(串接组数不宜超过两组),串联接管的管径应≥25mm;供回水支 管应采用异侧连接方式; 7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量布置在底层;当底层无法布置时,可按表2.3.6进行分配。 2.3.7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2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表2.3.6楼梯间散热器的分配比例(%)

    2.4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

    .1散热器热水采暖应优先采用闭式机械循环系统;环路的划分,应以便于水力平衡 资及能耗为主要依据,系统不宜过大,一般可采用异程式布置;有条件时宜按朝向分别 .2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宜按照下列原则选择确定:

    表2.4.2热求采暖系统形的选餐原则

    2、4.3干管和立管(不含建筑物的采暖系统热力人口)上阀门的设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1来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至干管的 距离,不应大于120mm; 2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未端应设置立管阀,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3室内共用立管与进户供回水管相连处,在进户管上应设置关断阀; 4用于维修时关闭用的阀门,应选择采用低阻力阀,如闸阀、双偏心半球阀或蝶阀。需承担调节

    阀)的直径,应保持DN≥20m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4.10 符合下列情况的采暖管道,应进行保温处理: 管道位于室外、非采暖房间及有冻结危险的地方的管道; 敷设于技术夹层、管沟、管井、阁楼及天棚内的管道; 3 必须确保输送过程中热媒参数不变的管道; 4执媒温度等于或高于80℃、有烫伤危险的部位;

    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15敷设采暖管道的室内管沟,应符合下

    1应设计采用半通行管沟,管沟净高宜等于或大于1.2m,通道净宽宜等于或大于0.8m;迁按小 平支管处或有其它管道穿越处,通道净高宜大于0.5m。 2管沟应设计通风孔,其间隔距离不宜大于20m。 3管沟应设置检修人孔,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6m; 2)人孔间距不宜大于30m; 3)管沟长度大于20m时,人孔数不应少于2个; 4)人孔应布置在需检修的阀门和配件附近,不应设置于浴厕、有较高防盗要求的房间、人流较多 的主要通道及住宅的户内,必要时可延伸至室外; 5)管沟端头宜设置人孔。 4管沟不应与电缆沟、土建风道等相通

    2.5居住建筑散热器集中热水采暖系统

    5.1进行居住建筑采暖设计时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必须遵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定。

    2.5.2居住建筑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值

    5.2居住建筑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值

    表2.5.2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实力产量(资 低完 专 采暖负荷的影响,计算负荷可附加≤50%的系数。 通过户间传热引起的耗热量β(W)也可以近似按下式确定:

    表2.5.8分户热量(费)分摊的实施方

    园林工艺、表格?2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该方法的必要条件是每户必须为一个独立的水 平串联系统。由于每户为一个系统,所以可实 现分广温控。但是不能分室温控; 这种方法收费时不需对住户位置进行修正; 此方法适用于水平单管串联的分户独立室内采 暖系统,不适用于采用传统垂直采暖系统的既 自建筑的改造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土地标准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节能 |林业标准 |城镇建设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