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20580-2020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范.pdf

  • HG∕T 20580-2020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8-1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给排水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指定的相应温度下,容器顶部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该压力是根据容器各受压元件的有 ,考虑了该元件承受的所有载荷而计算得到的,且取最小值。

    动作压力actuatingpressure

    市政图纸、图集整定压力setpressure

    设计爆破压力designburstpressure

    金属温度metaltemperature

    容器使用过程中,沿容器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 对于管壳式热交换器,壳程圆筒金属温度和换热管的金属温度(即壁温)是指其沿轴向长 属温度平均值。

    设计温度designtemperature

    设计温度designtemperature

    计算厚度requiredthickness 根据计算压力,按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载荷(见第6 章)所需厚度。对于外压元件,指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最小厚度。

    计算厚度requiredthickness

    设计厚度designthickness

    厚度designthicknes

    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设计厚度加上材料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材料标准规格的厚度。一般为标注在设计图样的厚 度(即图样厚度)。

    有效厚度effectivethickness 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材料厚度负偏差。 2.1.34 最小成形厚度minimumrequiredfabricationthickness 受压元件成形后保证设计要求的最小厚度。 2.1.35 钢材厚度thicknessofsteelmaterial 直接构成容器的钢板、钢管或锻件等原材料的厚度。 2.1.36 腐蚀裕量 corrosionallowance 为满足元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弥补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减薄的附加量。 2.1.37 容积volume 指容器或容器腔(室)的儿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 整。一般需要扣除永久连接在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对于管壳式热交换器,壳程的几何容积应当扣除热交换器管束的体积,管程的几何容积应 所有换热管内的容积。

    指容器或容器腔(室)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且 一般需要扣除永久连接在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对于管壳式热交换器,壳程的几何容积应当扣除热交换器管束的体积,管程的几何容积应加 换热管内的容积。

    基本风压referencewindpressure

    风载荷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 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的风速,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按贝努利公式[见式(6.0.1)」 确定的风压。

    基本雪压referencesnowpressure

    雪载荷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 一遇最大值确定。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场地site 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 1.0km的平面面积。

    3.0.1对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应予以考虑,压力容器常见的失效模式见附录A。 3.0.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及以上,或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化工容器,应进 行抗震设计。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或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现行法规《固定式压力 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一2016中规定的第Ⅲ类压力容器、现行行业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 谋接储罐安全技术规程》AQ3053划分为第血类的储罐、高度天于80m的裙座式直立容器和用于消 防用途的容器外,其他容器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满足抗震措施要求。 3.0.3进行抗震设计的化工容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容器本 体、支撑构件和锚固结构不应损坏。化工容器的抗震设计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 震设计标准》GB/T50761的规定进行设计。 3.0.4装有超压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高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对于图样中注明最高允许工作压力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高于该压力容器的 最高充许工作压力。 3.0.5带有安全阀的压力容器,如果设计时提出气密性试验要求,则设计者应在设计图样中给出 该容器的最高充许工作压力。容器的最高充允许工作压力可按以下方法确定:先确定容器简体和封 头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取其较小者作为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再用此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对 其他受压元件进行校核。 3.0.6容器上的管口除应能够承受设计温度下的设计压力外,还应能够承受外部管道的外载荷。 除另有规定外,开口接管及管法兰所能够承受的外载荷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 器》SH/T3074确定。 3.0.7塔式容器应控制正常操作状态下的塔顶挠度。塔顶挠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塔式容器》 NB/T47041计算。塔顶挠度控制值可按工程设计实际需要确定,也可按附录B的规定取值。

    3.0.4装有超压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高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对于图样中注明最高允许工作压力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高于该压力容器的 最高允许工作压力。 3.0.5带有安全阀的压力容器,如果设计时提出气密性试验要求,则设计者应在设计图样中给出 该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可按以下方法确定:先确定容器筒体和封 头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取其较小者作为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再用此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对 其他受压元件进行校核。 3.0.6容器上的管口除应能够承 还应能够承受外部管道的外裁益

    该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可按以下方法确定:先确定容器筒体和封 头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取其较小者作为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再用此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对 其他受压元件进行校核。

    3.0.6容器上的管口除应能够承受设计温度下的设计压力外,还应能够承受外部管道的外载荷。 除另有规定外,开口接管及管法兰所能够承受的外载荷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 器》SH/T3074确定。 3.0.7塔式容器应控制正常操作状态下的塔顶挠度。塔顶挠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塔式容器》 NB/T47041计算。塔顶挠度控制值可按工程设计实际需要确定,也可按附录B的规定取值。 3.08冬项原度之间的相万关系应链合图308的规定

    3.0.6容器上的管口除应能够承受设计温度下的设计压力外,还应能够承受外部管道的 除另有规定外,开口接管及管法兰所能够承受的外载荷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钢 器》SH/T3074确定。

    图3.0.8各项厚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1.最小成形厚度是设计者根据需要在设计厚度至有效厚度加腐蚀裕量的范围内规定的数值。 2.加工裕量包括以下内容:制造厂设定的加工成形减薄量(如封头等)、机械加工裕量( 机加工裕量)等。

    1.最小成形厚度是设计者根据需要在设计厚度至有效厚度加腐蚀裕量的范围内规定的数值。 2.加工裕量包括以下内容:制造厂设定的加工成形减薄量(如封头等)、机械加工裕量(如管板、金属件 工裕量)等。

    5.0.1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工艺系统专业或工程设计文件对容器的设计温度有专门规定时,设计温度应按相应专门 规定执行。 2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3对于金属温度低于0℃的元件,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4外压容器的设计温度不得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GB/T150.3外 压应力系数曲线图上的最高温度。 5当容器各部分在工作条件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可分别设定各部分的设计温度。 6对具有不同工况的容器,应按对应的设计压力与设计温度的组合工况分别设计,并应在设 计文件中注明各工况下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1容器内壁与介质直接接触,且有外保温(或保冷)时,其容器的设计温度选 的规定。

    2容器内的介质是用蒸汽直接加热或被内置加热元件(如加热盘管、电热元件等)间接加热 时,设计温度可取介质的最高工作温度。 3容器的受压元件两侧与不同温度介质直接接触时,应以较苛刻一侧的工作温度(如高温或 温)为基准确定该元件的设计温度。 4安装在室外无保温的储存容器,当最低设计温度受地区环境温度控制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盛装压缩气体的储存容器,最低设计温度可取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减3℃; 2)盛装液体体积占容器容积1/4以上的储存容器,最低设计温度可取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 低值; 3)立式圆筒形油罐的最低设计温度,可取建罐地区的最低目平均温度加13℃

    6对于内壁有隔热材料的容器,其金属壳(受压元件)的金属温度,宜通过传热计算求得, 并加一定裕量作为容器金属壳(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 5.0.3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程设计温度是指管箱的设计温度(不是换热管的设计温度)。 2壳程设计温度是指壳程壳体的设计温度。 3管板和换热管的设计温度应符合5.0.2中第3款的规定。 5.0.4螺栓(螺柱)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法兰及配套螺栓(螺柱)外部有保温(或保冷)层时,螺栓(螺柱)设计温度宜取容器的 设计温度。 2法兰及配套螺栓(螺柱)外部无保温(或保冷)层时,若工作温度小于65℃,螺栓(螺柱) 设计温度宜取容器的设计温度;若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65℃,螺栓(螺柱)设计温度宜取不低于容 器工作温度的80%,或通过传热计算确定。 3法兰内壁有隔热材料时,螺栓(螺柱)的设计温度应符合5.0.2中第6款的规定

    设计容器时应包括下列载荷。 压力,包括下列压力: 1)工作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 2)液柱静压力; 3)试验压力。 重力载荷,包括下列载荷: 1)容器空重:容器壳体及内外部固定件(如接管、人孔、法兰、支承圈、支座及内部元件 等)的质量: 2)可拆内件的重力载荷:容器内部可拆卸构件(如填料、填料格栅、支承梁、除沫器、催 化剂及可拆塔盘板等)的质量;塔盘的重力载荷应根据具体工程设计资料计算,当无确 切资料时可按附录D进行估算; 3)介质的重力载荷:正常工作状态下容器内介质的最大质量或最小质量; 对固体介质或填料,其质量应按堆积密度计算。常用散装填料及规整填料的堆积密度可按 附录E的规定取值; 4)隔热材料的重力载荷:如保温(或保冷)层及其支持件、内部隔热材料等的质量; 5)附件的重力载荷:与容器直接连接的平台、扶梯、配管及管架、附属设备等附件的质量; 钢平台及直梯的重力载荷应根据具体工程设计资料计算,当无确切资料时可按附录D进行 估算; 6)耐压试验时,容器内试验液体的质量。 风载荷,按下列要求确定: 1)风载荷应根据容器类型(如塔器、球形容器等),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 2)基本风压值应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资料确定或根据基本风速按下式计算,但不应低于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且不小于300N/m:

    6.0.1设计容器时应包括下列载荷。

    式中: 90—基本风压,N/m; P 空气密度,kg/m。

    3)地面粗糙度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 比较稀疏的乡镇;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 市市区。 4地震载荷,按下列要求确定: 1)地震载荷应根据容器类型(如塔器、卧式容器、球形容器等),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 计算; 2)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根据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确定, 但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装置的场地类别应根据 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确定; 3)安装在构架上的容器,应计人容器所在构架的地震放大作用。构架上容器的水平地 震作用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标准》GB/T50761的规定进行 计算; 4)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40g,或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时,对直径大于4m 且两支座间距大于20m的卧式容器,以及高度大于20m的直立容器,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的影响。 5雪载荷,按下列要求确定: 1)除工程项目另有规定之外,雪载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中的规定确定; 2)基本雪压值应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资料确定,但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B50009的规定。 偏心载荷:由于内件或外部附件(或设备)的重心偏离容器壳体中心线而引起的载荷。 局部载荷:容器壳体局部区域上作用的载荷(如耳式支座、刚性环支座、支承式支座、吊 其他型式支撑件对壳体的反作用力、管道附加载荷等)。 8冲击载荷:由于容器受工作介质的冲击或压力急剧波动,以及运输、吊装时产生的附加载荷。 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 10循环载荷:对某些特定操作条件的容器,承受压力循环载荷及热应力循环作用。 2 容器所承受的各项载荷应考虑在安装、耐压试验及正常工作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组 般情况下,载荷组合的确定可按表6.0.2的规定。

    表6.0.2载荷组合的确定

    厚度附加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C厚度附加量。mm。

    7.1厚度附加量的确定

    材厚度负偏差应按有关钢材标准确定。 常用钢材厚度负偏差可按附录F的规定取值。 多层包扎圆筒和套合圆筒只考虑内筒的钢材厚度负偏差

    7.3.1容器腐蚀裕量的选取应按下列要求: 1除本条第6款规定外,与工作介质接触的筒体、封头、接管、人(手)孔及内部元件等均 应考虑腐蚀裕量。 2工艺系统专业或工程设计文件中对容器的腐蚀裕量有专门规定或已有实际使用经验时,腐 蚀裕量应按相应专门规定或经验选取。 3对有均匀腐蚀的容器,当有可靠数据时,腐蚀裕量应按下式计算: C2=Nde2 (7.3.1)

    武中: N一设计使用年限(年),宜按第8章确定。 4设计时,尚应考虑介质对容器壳体或元件的冲蚀、磨损及局部腐蚀的影响。 5两侧同时与介质接触的元件,应根据两侧不同的操作介质选取不同的腐蚀裕量,将两者叠 加后作为该元件的总腐蚀裕量。 6下列情况可不考虑腐蚀裕量: 1)介质对不锈钢(不锈钢、不锈钢复合板、不锈钢堆焊层的元件)无腐蚀作用时; 2)有可靠耐腐蚀衬里(如衬铅、衬橡胶、衬塑料等)的基体材料; 3)法兰的密封表面; 4)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钩圈、浮头螺栓、纵向隔板、拉杆、定距管、折流板、支持板 5)用涂漆可以有效防止环境腐蚀的容器外表面及其外部构件(如支座、支腿、托架、塔顶 吊柱等,但不包括裙座和地脚螺栓); 6)可拆塔盘板、填料等。

    7.3.2除工艺系统专业或工程设计文件中另有规定外容器的腐蚀裕量应按下列规

    8.0.1设计使用年限由设计单位根据容器的预期使用年限确定。容器的预期使用年限由设计委托 方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压力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在设计图样中注明。 8.0.2压力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不等同于实际使用年限。压力容器的使用者应按现行法规《固定 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一2016的要求对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定级。当容器的操作条 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测量数据,重新估算腐蚀速率,确定容器新的使用年限。 8.0.3确定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包括下列因素: 1 选择适宜的材料及结构设计; 2 合理的腐蚀裕量; 3合适的制造、检验要求; 限制蠕变(高温工况)或疲劳的可能性; 5 容器建造的费用; 6 容器在装置中的作用; 7 装置的操作周期。 8.0.4 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铬钼钢或名义厚度≥50mm的高合金钢厚壁加氢反应器:不少于30年; 2其他反应器、直径≥4m或重量≥100t或总高度≥60m的塔器、高压热交换器壳体、名义厚 ≥50mm容器、球形储罐:不少于20年; 3其他塔器、容器、热交换器壳体及管箱:不少于15年。 8.0.5对于工作温度或工作压力有周期性变化的容器,应在设计图样中注明设计使用年限内温度 或压力变化的循环次数

    9最小厚度9.0.1容器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其最小厚度不小于3mm。2高合金钢制容器,其最小厚度不小于2mm3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塔式容器,其最小厚度为塔器内直径的2/1000,且不小于3mm;对不锈钢制塔式容器,其最小厚度不小于2mm。4多层包扎(包括多层筒节包扎和多层整体包扎)容器,各层(包括内筒板和层板)的最小厚度均不小于3mm。9.0.2管壳式热交换器圆筒的最小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交换器》GB/T151的规定。9.0.3对于壳体名义厚度取决于最小厚度且公称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的容器,为防止在制造、运输或安装时产生过大的变形,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如在容器的内部设置临时支撑元件等)。9.0.4复合钢板覆层的最小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保证工作介质干净(不被铁离子污染),复合钢板覆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mm。2为防止工作介质的腐蚀,复合钢板覆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mm。9.0.5容器壳体内表面的不锈钢堆焊层厚度不应小于3mm。设计者应根据工作介质的特点,确定是否堆焊过渡层和面层,其厚度视具体情况确定。9.0.6法兰、平盖及管板等元件的不锈钢堆焊层,在机加工后的面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mm。9.0.7防腐蚀衬里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容器,衬里钢壳的最小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衬里钢壳设计技术规定》HG/T20678的规定。9.0.8对于管束不可更换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折流板、支持板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壳程腐蚀裕量的2倍。27

    10.0.1作为受压元件所用的钢板、钢管、锻件和螺栓(螺柱)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规 则设计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的规定选取,分析设计方 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B4732(2005年确认)的规定选取。 10.0.2作为常压容器所用的钢板、钢管、锻件和螺栓(螺柱)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应 按现行行业标准《钢制焊接常压容器》NB/T47003.1的规定选取。 10.0.3容器设计温度低于20℃时,可取材料20℃的许用应力。 10.0.4抗腐蚀或抗磨蚀衬里层厚度不应包括在压力容器的计算壁厚中,基层材料的许用应力应 按相应规范的规定选取。 10.0.5复合钢板或堆焊层容器的许用应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在进行复合钢板或堆焊层容器的强度计算时,一般只计入基层材料的强度,其在基材的许 用应力应按相应规范的规定选取。 2在同时满足下列1)~3)条件时,复合钢板或堆焊层的强度计算可计入覆层厚度,其设计 温度下的连用应力按下式计算

    (10.0.5) 8 +8.

    10.0.7设计温度低于钢材蠕变温度时,钢材许用剪切应力应取许用拉伸应力的0.8倍,但开口接 管的许用剪切应力应符合10.0.8的规定。 10.0.8当需校核接管、补强圈与壳体的焊接接头(图10.0.8)强度时,其焊接接头的许用应力可 按表10.0.8的规定取值

    图10.0.8接管、补强圈与壳体的焊接接头

    表10.0.8接管、补强圈与壳体焊接接头的许用应力

    注:[为设计温度下接管材料的许用应力;[]}为设计温度下焊接接头计算截面处母材的许用应力。

    的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这些失效模式的发生。

    短期失效模式是指压力容器在非循环载荷作用下突然发生的失效,包括下列模式: 1)脆性断裂: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元件在一次加载条件下无明显塑性变形而发生的断裂。容器 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的脆化、材料本身的缺陷及应力影响。为防 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提出材料的断裂韧性要求、提出材料焊接后进行充分热处理的 要求、规定水压试验的最低温度等措施; 2)韧性断裂: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元件在一次加载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的断裂。 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超压或受到均匀性腐蚀使容器壁厚减薄,元件中的应力超过了材料屈服极 限和强度极限,从而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这种失效模式包括超量局部应变引起的裂 纹或韧性撕裂,即容器某一局部区域应变过天而引起裂纹或断裂。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 可采取对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规定安全系数等措施; 3)超量变形引起的接头泄漏: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在内压或外载荷作用下容器接头部位发生 过量变形,导致容器内部介质泄漏而使容器丧失使用功能。最常见的接头泄漏是法兰接头 泄漏,其原因可能是螺栓预紧力不足、垫片失去回弹能力、法兰刚度不足等。为防止此类 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选用合适的密封垫片、限制接头变形量等措施; 4)弹性失稳或弹塑性失稳(屈曲):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元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压应力使 元件的几何形状发生改变,而当载荷卸除以后,元件的几何形状不再自行恢复。当元件承 受的压应力超过临界压力时将发生失稳。弹性失稳时其临界压力与元件的尺寸和材料的性 质相关;弹塑性失稳时其临界压力与元件的尺寸、材料的性质和材料的强度相关。为防止 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对结构的临界载荷规定安全系数、限制容器的几何偏差等措施。 长期失效模式是指压力容器在非循环载荷作用下较长时间后发生的失效,包括下列模式: 1)端变断裂:在低于屈服极限的载荷作用下,高温容器或容器高温部分金属材料随时间推 移缓慢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称为蠕变。这种失效模式是指由蠕变变形导致构件实际承载截面 收缩,应力升高,最终发生断裂。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选用合适的材料、控制 应力水平等措施; 2)端变: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在机械连接处的超量变形或导致不允许的载荷传递。为防止此 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选用合适的材料、控制应力水平等措施; 3)蠕变失稳:这种失效模式是指高温容器在压应力作用下由端变变形引起的失稳或跨塌。 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选用合适的材料、控制应力水平等措施:

    4)冲蚀、腐蚀: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在介质冲刷、腐蚀的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损失造成壁厚 减薄,使容器承载能力下降或局部穿孔引起泄漏。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选用与 介质相适应的材料、预先考虑腐蚀或磨蚀裕量等措施; 5)环境助长开裂: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在腐蚀性介质作用下材料发生的开裂。例如,应力腐 蚀开裂、氢致开裂等。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选用与介质相适应的材料、采用合 适的制造方法、添加缓释剂等措施。 循环失效模式是指压力容器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较长时间后发生的失效,包括下列模式: 1)渐增性塑性变形: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容器在多次加载条件下,某些部位发生塑性变形的 累积引起过量变形而产生的失效。容器承受组合载荷时,有些载荷恒定,而有些载荷明显循 环交变,这些重复变化的载荷会引起变形累积而导致失效。这种失效模式最常见的情况是热 应力棘轮现象。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按相应标准中的评定准则进行评定等措施 2)交替塑性: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容器在多次加载条件下,某些部位反复发生反向塑性变形 而导致的失效。容器某些部位的弹性名义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的2倍时,在加载、卸载 过程中会出现反向塑形变形的累积,导致失效。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应采取使弹性 名义应力低于2倍屈服极限等措施; 3)疲劳: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容器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使材料发生裂纹失稳扩展断裂而产生 的失效。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结构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局部损伤累积,导致裂纹萌生、 扩展直至贯穿整个断面而失效。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可采取按相应标准进行疲劳分 析、采用减少应力集中的结构、降低容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等措施; 4)环境助长疲劳:这种失效模式是指容器在循环载荷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发生的开裂破 环。循环载荷和腐蚀性介质的联合作用将使容器过早发生破坏。为防止此类型失效的发生, 可采取选用与介质相适应的材料、采用减少应力集中的结构、降低容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 残余应力等措施。 在压力容器设计时,并不要求考虑A.0.2中的所有失效模式,但应考虑下列失效模式: 1)脆性断裂; 2)韧性断裂(包括超量局部应变引起的裂纹形成或韧性撕裂); 晶杰形围的控头洲温

    附录B(资料性) 塔顶挠度控制值

    录C(规范性) 儿种常见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和常压下的沸点

    表C几种常见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和常压下的沸点

    D(资料性) 钢平台、直梯及塔盘载荷的估算表

    表D钢平台、直梯及塔盘的载荷估算

    表E.1鲍尔环填料堆积密度

    表E.2阶梯环填料堆积密度

    表E.3矩鞍环填料堆积密度

    表E.4不锈钢网孔板波纹(规整)填料

    邮政标准附录F(规范性)常用钢材厚度负偏差

    F.1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厚度负偏

    表E2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厚度负偏差

    表F.3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厚度负偏差

    公共安全标准表F5无缝钢管厚度负偏差

    表F6无缝钢管厚度负偏差

    ....
  • 化工标准
  • 相关专题: 化工容器  

相关下载

专题: 水利管理 |阻燃标准 |项目管理、论文 |体育标准 |无缝钢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