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92-20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pdf

  • DBJ50/T-292-20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6.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给排水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50/T-292-20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

    表4.3.1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

    4.3.2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的建设项目,径流污

    式中:Pz 汇水分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Pw——汇水分区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 PT一汇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各种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条 件,可按表4.3.2取值。

    表4.3.2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

    4.3.3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的建设项目,宜采用截留处理 初期雨水来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装饰装修标准规范范本,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w 按式4. 3. 3计算:

    式中.Hw 初期雨水控制厚度(

    Vw=10H.RvF

    4.3.4雨水收集回用容积宜根据多年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 经模拟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可按式4.3.4计算,但不宜大于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

    4.3.5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V, 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m); α 脱过系数,取值为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 流量之比; 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m3/min);

    b、n2一暴雨强度公式参数; t一降雨历时(min)。 2当调蓄设施只执行本标准要求时,暴雨重现期应按2年 遇考虑,当调蓄设施还须满足内涝防治相关要求时,暴雨重现 期应按内涝防治设计标准选取。 4.3.6渗透设施渗透量宜按式4.3.6进行计算

    式中:Vis— 渗透设施的有效容积(m"); V 渗透设施进水量(m");

    中:Vs一渗透设施的有效容积(m); V一渗透设施进水量(m3); 3.7日平均水面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也可按式4.3.7 算,缺乏资料时可按照附录A给出的各地区多年月平均蒸发量 管日平均水面菜发量

    4.3.7日平均水面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也可按

    计算,缺乏资料时可按照附录A给出的各地区多年月平均蒸发量 推算日平均水面蒸发量。

    4.3.8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应按式4

    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

    167A(1+ClgP) g (t+b)"2

    式中:P一 设计重现期(a); t一一降雨历时(min); A、C、b、n2 一 当地降雨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重庆 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详见附录A。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流量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 资料时可参照表4.3.8取值

    表4.3.8不同下垫面流量径流系数

    4.3.9雨水汇流时间t。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4.3.9雨水汇流时间t。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0.41(nL)0.6 = g0. 5 So. 3

    L90 60K.. So.5

    t9o 超过90m后的汇流时间(min); L90 超过90m后的汇流距离(m); K90 地面截留系数,混凝土、沥青或砖石铺装的地面取值 6.19;透水铺装地面、未铺装地面取值4.91。

    .3.9 下垫面糙率1

    5.1.1建筑与小区宜优先控制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有条 件时宜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5.1.2建筑与小区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应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 能力;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应设雨水峰值调蓄措施, 5.1.3:新建项目的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40%,改、扩建项目的 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20%。

    5.1.4新建项目下凹式绿地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宜小于20%。

    5.1.6建筑与小区的初期雨水不宜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网

    5.2.1屋顶坡度≤25%的建筑宜优先采用绿色屋顶,设置绿色 屋顶不应影响建筑既有功能。 5.2.2绿色屋顶工程结构设计时应计算种植荷载;既有屋面改 造为绿色屋顶前,应对原结构安全性进行复核。 5.2.3绿色屋顶的屋面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5.2.41 倒置式屋面设置绿色屋顶时,可采用容器式种植方式。 5.2.5 当绿色屋顶坡度≥20%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5.2.6 绿色屋顶宜采用节水灌溉措施。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揭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揭 措施;屋面设有花架、园亭等休闲设施时,应采取防风固定措施。 5.2.9建筑屋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不应 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

    5.2.10普通屋面雨落水管宜采取断接的方式引入周边低影响 开发设施。

    5.3.1小区内小型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闲广场、室外庭院宜采用透水铺装,其他车行道在满足其功能的 条件下可采用透水铺装

    5.3.1小区内小型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1

    5.3.2小区内透水铺装旁宜采用植草沟排水。

    5.3.3小区路面宜高于周边绿地50mm~100mm且路面横坡坡 向周边绿地

    4小区设置的景观水体宜符合以

    1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功能;

    1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功能; 2景观水体应设置有水质净化措施。 5.3.5架空平台或地下建筑顶部的绿地应设置底部渗排设施

    6.1.1城市道路及站场宜优先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独立 的站场还宜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6.1.2城市道路及站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选择应充分考虑施工 及养护难度,同时兼顾节能、环保效益。 6.1.3城市道路及站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考虑城市美 观,其系统布置、设施选取、植物配置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协调, 并与周边建筑风貌相融合。

    6.1.4对于易发生积水的路段,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地下空 间设置雨水调蓄设施。

    6.1.4对于易发生积水的路段,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地

    5.2.1城市道路中分带、侧分带、人行道绿化带、树池等宜结合 道路景观要求和周边用地条件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 5.2.2城市道路宜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合理选用透水路面类型 透水路面应考虑渗水导排措施。 6.2.3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配置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 并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有效衔接。 6.2.4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设置应考虑道路市政管线敷 设、维护、检修因素,雨水管线可设置于低影响开发设施下方,其 他管线宜避开低影响开发设施。

    6.2.5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考虑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止

    6.2.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宜选择适应能力轮

    6.2.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宜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本 土植物,并应考虑高大植物根系对防渗系统、道路管线系统穿刺 影响。

    6.2.7城市道路采用路沿石开口方式排水时,路沿石开口尺寸

    立根据道路纵坡、雨水水量等因素计算确定,开口处路面

    6.2.8纵坡小于7%的道路两旁宜设置生物滞留带,并应采用相

    6.2.9城市道路初期雨水不宜排人市政污水管道,如确需排入

    6.2.12道路、桥、隧穿越水源地及重要卫生防护区时,应在道

    :.通道州 时,应任道路 两侧或排水系统下游修建雨水应急处理及储存设施;道路、桥、隧 雨水排入水源地水系时,其雨水排放应设置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6.3.1交通枢纽站前广场应结合广场功能与景观需求,合理设 置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不宜只设置透水铺装。 5.3.2 面积超过10hm的车辆停放、保养场地,宜进行雨水收集 利用。

    6.3.3繁忙路段的公共露天停车场不应采用雨水直接入

    式,初期雨水宜收集处理再行排放

    式,初期雨水宜收集处理再行排放。

    7.1.1城市绿地及广场应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合理确定低 影响开发目标。 7.1.2城市绿地及广场应优先保护并修复场地内自然沟渠、湿 地、坑塘等地表径流通道和雨水蓄存空间,并不宜降低场地原有 水面率。 7.1.3周边区域雨水径流进入城市绿地及广场内,应设置预处 理措施。

    7.1.3周边区域雨水径流进入城市绿地及广场内,应设置预处 理措施。

    7.1.4城市绿地及广场的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和净化功

    7.1.4城市绿地及广场的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和净化功 能,并优先利用雨水作为补给水源。 7.1.5城市绿地及广场的硬质铺装在兼顾美观的前提下,宜优 先采用透水铺装

    7.1.5城市绿地及广场的硬质铺装在兼顾美观的前提下,宜优 先采用透水铺装

    7.2.1公园绿地宜协同周边 影响开发 目标。 7.2.2公园绿地建设应合理保护并利用场地内的河流、湖泊、沼 泽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

    7.2.3坡度大于25%的公园宜设置分级雨水塘,结合雨水调蓄

    7.2.5公园内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当为普通屋面时,需将雨 落水管断接并引入周边低影响开发设施。 7.2.6公园内景观水体宜采用生态措施保持水体自净。 7.2.7 公园内滨水区域宜设置植被缓冲带 7.2.8 防护绿地低影响开发宜满足以下规定

    7.2.5公园内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当为普通屋面时,需将雨

    1不应影响防护绿地自身功能; 2 当绿带较宽时,可考虑集中式低影响开发设施; 3坡度较大的山体防护绿地,宜在山脚处设置拦洪沟,并宜 在拦洪沟前设置植被缓冲带

    7.3.1城市广场应进行有组织排水并对雨水径流污染进 控制。

    控制。 7.3.21 位于城市防涝系统的重要节点或位于汇水流域下游的城 市广场,可结合上位规划需求及周边排水情况建成具有雨水调蓄 功能的下沉式广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有排水泵站和自控系统的调蓄设施应配置可靠电源; 2有条件时宜设置雨水回用设施; 3应设置专用的雨水进出口; 4地下空间的出入口及通风井等出地面构筑物的敬口部位 应高于设计地坪0.3m; 在调蓄设施入口处,应设置格栅等截污设施; 调蓄设施应设置清淤冲洗装置和检修通道; 7 调蓄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8广场内应配套安全疏散措施

    7.3.3城市广场宜优化其竖向设计和绿地布局,便于雨

    入绿地进行综合处置。

    入绿地进行综合处置。

    降低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与防洪标准, 8.1.2城市水系及水体设计时应对水域形态进行合理保护和控 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宜对城市江河水系岸线、湖库岸线、底质 及盖河工程等进行生态修复。 8.1.3城市水系内建设拦水坝等景观蓄水设施时,不应影响其 防洪排涝功能。

    1.4滨水带绿地空间宜选择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被缓冲带等 施;滨水带步行道与慢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滨水带内的管理 筑物有条件时宜设置绿色屋顶

    8.1.4滨水带绿地空间宜选择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被缓冲

    8.1.5城市水系新增雨水排口应采用生态排口。

    8.2.1 城市河道建设宜优先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不宜硬化河道。 8.2.2 城市河道形态应具备自然性和生态性,并应评估其稳 定性。 8.2.3 城市河道在满足安全性、整体性的前提下,宜采用生态 护岸。 8.2.4城市河道宜考虑生态补水措施并根据当地情况考虑合理 选择补水水源。

    8.3.1城市湖库低影响开发应遵循其规划功能和服务功能。

    8.3.3城区范围内新建湖库,应结合该区域低影响开发目标进

    8.3.6城市湖库补水水源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石

    主要水质指标不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V类 标准。

    9.1.1绿色屋顶从下至上宜包括以下构造:1防水层;2保护层: 3排水层;4过滤层;5土壤层;6植物层。 9.1.2防水层防水等级宜为I级并应有耐根穿刺功能

    9.1.3保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细石混凝王作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宜小子 40mm;当绿 色屋顶为容器种植方式时,可采用厚度为15mm~20mm的水泥 砂浆作保护层: 2屋顶坡度大于20%时,宜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采用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时,保护层下面应 铺设隔离层; 4采用土工布作保护层时,其标称断裂强度不应小于 10KN/m; 5采用高分子材料的防水卷材、土工膜等作保护层时,其厚 度宜为1.0mm~ 5mm

    9.1.4排水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9.1.5过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砂滤层,厚度宜为50mm~100

    表9.1.7绿色屋顶土壤层厚度表

    绿色屋顶的植物选择宜符合以下

    1乡土植物不宜少于70%; 2应以低矮灌木、宿根花卉、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等为主 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小型乔木; 3绿篱、色块、藤本植物宜选用三年生以上苗木进行移植。 9.1.9采用容器种植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种植容器宜设计有组织排水; 3 宜采用滴灌系统; 4 容器种植的土层厚度应满足植物生存的营养需求工程监理标准规范范本,且不 宜小于100mm。 9.1.10 有雨水直接跌落到绿色屋顶时,雨水跌落处应设置防冲 蚀土壤的措施。

    9.2.1透水铺装从上至下宜包括以下构造:1透水面层;2 基层:3透水垫层。

    9.2.2透水面层宜满足以下规定

    9.2.3透水基层宜满足以下规定

    1可采用粒径0.5mm~1mm粗砂或粒径0.075mm以下颗 粒含量不大于5%的无公害工业废渣; 2厚度宜为100mm~150mm。

    法兰标准9.2.5基应满足以下规定:

    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能源标准 |标准血压 |工程施工数据 |药品标准 |船舶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