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4.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28
  • 发 布 人: hyplaglyc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其他资料,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2.1. 14 低温开裂指数

    表征沥青面层低温收缩开裂程度 指标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表3.0.1且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

    3.0.2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乳制品标准,应根据公路等级、 经济、交通荷载等级等因素综合确定。改建路面结构设计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适宜 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3.0.3路面设计应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一双轮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计算参数 安表3.0.3确定。应根据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当量设计轴载 累计作用次数。

    表3.0.3设计轴载的参数

    3.0.4路面结构所承受的交通荷载应按表3.0.4进行分级。

    表3.0.4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

    5沥青路面设计应控制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损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

    裂损坏、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以及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路面 低温开裂。

    .0.6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应满足下及

    贯穿全幅的裂缝按1条计,未负 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按0.5条计,

    3.0.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山岭重丘区二级和三级公路的路面在交工验收时, 其抗滑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0.7的技术要求。

    表3.0.7抗滑技术要求

    主:“横向力系数SFC60 一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km/h±1km/h车速下测定。 构造深度TD用铺砂法测定。

    4.1.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针对各种路面结构组合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及其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和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理念,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耐久 和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4.1.2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合而成。面层采用 才料分层铺筑时,可分为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4.1.3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路面应不发生由于疲劳导致的结构破坏,面层可进 面功能修复。

    4.1.4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应设置黏层;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与其他材料 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路面结构的防水、排水措施,阻止降水渗

    4.2.1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和路基状况等因素,结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 路面结构类型。

    4.2.2路面结构类型可按基层材料性质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粒料 类基层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四类。

    .2.3路面结构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 2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下交通荷载等级。 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

    4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

    4.2.4路基湿度状态为中湿或潮湿时,宜采用粒料类底基层或设置粒料类 善层。 4.2.5多雨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应采取 制唧泥、脱空等水损坏。

    4.2.6当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时,可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措施氵

    开裂和路面反射裂缝: 1选用抗裂性好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2增加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或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上设置沥青碎石层或级配 碎石层。 3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上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或敷设土工合成材料。 4.2.7 选定结构组合后,可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参考本规范附录C初选各结构层 厚度。

    应稳定、密实和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

    4.3.2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和强风化岩石路段,应加强填挖交界处及路堑段的排水设 十,改善路基水文状况。 4.3.3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宜为200~300mm。 4.3.4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的 曼人。

    4.4.1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耐久性和水 急定性。沥青结合料类和粒料类基层尚应具有足够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表4.4.2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4.4.3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用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 底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用于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 4.4.4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与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可设置级配碎石、半开级配或开 级配沥青碎石层

    4.4.5不同材料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宜符合表4.4.5的规定。

    4.4.5不同材料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宜符合表4.4.5的规定。

    表4.4.5基层和底基层厚度

    4.4.6沥青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JTGD40)的有关规定。

    4.5.1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和抗水损坏等性能, 表面层混合料尚应具有抗滑和耐磨损性能,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应具有低透水 生能。

    4.5.2面层材料类型宜按表4.5.2

    4.5.2面层材料类型宜按表4.5.2选用。

    表4.5.2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5.3对抗滑、排水或降噪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可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月 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等。

    5.4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应符合表4.5.4的规定。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利 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开级配沥青 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表4.5.4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

    4.5.5沥青贯人碎石层的厚度宜为40~80mm,乳化沥青贯人式路面的厚度不宜超 过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层厚度不宜小于25mm。

    4.5.6沥青表面处治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10~15mm 双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15~25mm,三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25~30mm。

    4.5.6沥青表面处治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

    4.6.1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应增设防冻层。防冻层宜采用 粗砂、砂砾和碎石等粒料类材料。 4.6.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良岩石挖方路 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或底基层与路床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 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沟下渗沟相连接,厚度不宜小于150mm。

    寸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等。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日 不再设封层。

    4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 性沥青;中等和轻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可选用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板与沥 间的黏层宜采用改性沥青

    4.6.5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可采用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乳化沥 生沥青应力吸收层宜采用橡胶沥青

    4.6.6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置透层,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 的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和乳化沥青等。

    4.7.1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应 路面相协调,不应影响路面结构中水的 排出。 4.7.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底基层材料和 厚度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4.7.1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应 路面相协调,不应影响路面结构中水的 排出。 4.7.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底基层材料和 享度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1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应与公路其他相关排水系统相衔接,并应符合现行《公 设计规范》(JTG/T D33)的有关规定。

    3.2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或设置粒料、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混合料等 防冻层时。可采用横贯整幅路基的形式, 或设置边缘排水系统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5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5.1.1路面材料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各结构层功能要 地材料特性等,在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 关规定,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定

    各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O)和《公) 关规定,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可分为

    1水平一,通过室内试验实测确定。 2水平二,利用已有经验关系式确定。 3水平三,参照典型数值确定。

    5.1.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水平一,其他设计

    水平二或水平三: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

    5.2.1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关规定。

    5.2.2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5.2.2的规定。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改变填料 设置粒料类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基改善层,或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等措施提高路基顶 面回弹模量。

    表5.2.2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

    5.3.1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应符合表5.3.1的有关规定。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表5.3.1级配碎石CBR值

    .2级配砾石或关然砂砾用于基层时,CBR值不应小于80。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矿 底基层时,对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CBR值不应小于80;对中等交通 级,CBR值不应小于60:对轻交通荷载等级,CBR值不应小于40

    5.3.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粒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底基层采用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底基层采用天然砂砾时,公 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3.0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底基层粒料公称最大粒径 不宜大王53.0mm

    5.3.4填隙碎石公称最大粒径宜为层厚的1/2~2/3。填隙碎石用于基月

    5.3.6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中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要求时,可用天然砂替代部分细集料

    3.7粒料层的回弹模量在结构验算时应采用粒料回弹模量乘以湿度调整系数后 湿度调整系数可在1.6~2.0范围内选取。粒料回弹模量应取用最佳含水率和与) 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的试验值。压实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 细则》(JTG/T F20)的有关规定。

    5.3.8最佳含水率和与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的粒料回弹模

    第5.1.4条规定,依据相应的水平确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2水平三,按粒料类型和层位参照表5.3.8确定粒料回弹模量取值。

    表5.3.8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注: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

    5.4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5.4.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 大于31.5mm;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公称最 大粒径不宜大于37.5mm;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 于53.0mm。 5.4.2水泥稳定类材料水泥剂量宜为3.0%~6.0%。 5.4.3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170kg/m3 28d弯拉强度标准值宜控制在2.0~2.5MPa范围内。

    5.4.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 于31.5mm;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公 粒径不宜大于37.5mm;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不 53.0mm

    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170kg/m, 立强度标准值宜控制在2.0~2.5MPa范围内。

    5.4.4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代表值应符合表5.4.4的要求。

    表5.4.4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代表值)(MPa)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7)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和碎石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0.5M (100g平衡锥测液限)。 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黏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或等于7的黏土

    5.4.5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本规范第5.1.4条规定,依 据相应的水平确定: 1水平一,按本规范附录E,采用中间段法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弯拉强度和弹性 模量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 T0851的有关规定。测试时水泥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试件的龄期应为90d, 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试件的龄期应为180d。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取 用测试数据的平均值。 2水平三,参照表5.4.5确定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

    拍均开时 5.4.7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应按现行《公路工 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58的有关规定进行材料抗冻性能 检验,其残留抗压强度比应符合表5.4.7的要求

    表5.4.7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抗冻性能技术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JTG D5020171

    5.5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5.5.1沥青结合料应采用道路不 或其加工产品,沥青类型应根据公路 候条件、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层位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5.5.1沥青结合料应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其加工产品,沥背类型应根据公路等级、 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层位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5.5.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气候条件严酷地区公路,以及连续长陡 纵坡路段,中面层和表面层宜采取优化混合料级配、选用改性沥青或添加外掺剂等 措施。 5.5.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宜采用高黏沥青或橡胶沥青,并采用适量消石灰或 水泥替代矿粉

    5.5.4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0mm,中面层和下面层沥青混 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小于16.0mm,基层沥青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小于26.5mm。 5.5.5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低温性能宜满足下列指标 要求: 1分析连续10年年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路面低温设计温度。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提高10℃的试验条件下,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不宜大于300MPa,且蠕变曲 线斜率m不宜大于0.30。 2当蠕变劲度S.在300~600MPa范围内,且螨变曲线斜率m大于0.30时,增加 沥青直接拉伸试验,其断裂应变不宜小于1%。 3以上都不满足时,采用弯曲梁流变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确定沥青临界开裂温度, 临界开裂温度不宜高于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6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习

    注: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的有关规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Rrg=言wigR.

    第i层沥青混合料的权重,为第层厚度中点的剪应力与各层厚度中点 Ti 应力之和的比值Wig= 沥青混合料层为1层时,W,取1.0;沥青

    层沥青混合料的权重, 为第i层厚度中点的剪应力与各层厚度中点剪 Ti 之和的比值Wig= 沥青混合料层为1层时,w,取1.0;沥青混 2

    .10沥青混合料应测试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急定性。两项指标应符合表5.5.10的规定。水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掺 灰、水泥或抗剥落剂,或更换集料等措施。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地下室标准规范范本表5.5.10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5.5.11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应按本规范第5.1.4条规定,依据相应的水平 确定: 1水平一,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 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38的有关规定,取平均值,试验温度选用20℃,面层 沥青混合料加载频率采用10Hz,基层沥青混合料加载频率采用5Hz 2水平二,采用式(5.5.11)计算确定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适用于采用道 路石油沥青和常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5. 5. 11]

    式中:E—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MPa); f一试验频率(Hz); 60℃、10rad/s下沥青动态剪切复数模量(kPa); P。一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V一一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VCADRc—捣实状态下粗集料的松装间隙率(%)。 3水平三,参照表5.5.11确定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

    11常用沥青混合料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

    注:1.ATB25为5Hz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 其他沥青混合料为10Hz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 2.沥青黏度大、级配好或空隙率小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安全生产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
  • 相关专题: 公路  
专题: 瓦楞纸箱标准 | 人孔标准 |岩土工程 |设备安装规范 |学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