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505-2018 光纤光栅结构振动检测与监测标准.pdf

  • T∕CECS 505-2018 光纤光栅结构振动检测与监测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3.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02
  • 发 布 人: 老实牛仔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其他资料,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ECS 505-2018 光纤光栅结构振动检测与监测标准.pdf

    为达到某一特定测量自标.将长标距传感器在结构上进行完 全分布的一种布设方式

    2.1.16结构状态参数

    反映结构状态的曲率、挠度、转角、刚度等静力参数和频率、振 型、阻尼等动力参数

    利用结构响应数据来分析结构物理参数的变化装修设计教程,进而发现结 构潜在的损伤

    指根据所测结构的静力或动力反应反演推算结构的未知状态 参数。

    指根据所测结构应变、位移或其他参量反演推算作用于结构 上的荷载。

    model updating

    指依据相关测试结果,利用有效手段修正结构有限元模型参 数.使所建立模型更真实反映结构的当前状态。

    2.1.21积疲劳损价

    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累积损伤,损伤 程度会随着动力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累积增加

    通过安装在工程结构上的传感系统对被监测对象的状态进行 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处理并上传至用户端的一种监测方式。

    指单位周期内对被监测对象测试的次数。

    根据结构检测或监测数据和书面材料.对结构的性能进行分 析和评价的活动。

    根据结构检测或监测数据和书面材料,对结构的工作状态进 行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saletyassessment

    通过客种可能的测试手段,分析结构当前的工作状态.并与其 临界失效状态进行比较.评价其安全等级

    通过模型和所测数据对工程结构安全存在期限的评估和预 测

    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通过物理连接,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 一方的技术。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连接,而是通过空间无

    线方式传输的一种技术

    svnchronoustransmissior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 步无间隔的数据传输方式

    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完全一样,字符与字符间的传 输是异步的数据传输方式。

    为实现某项功能·由空间上分散且相对独立的结构或在空间 上连续分布的结构组成的结构集合·这些结构可以为同一类型的 结构.也可分属不同类型的结构

    由同一大型基础设施上多个相对独立且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的 结构集合。

    由空间上分散且相对独立的结构组成的结构集合, 2.1.40损伤覆盖能力 damage covering capacity

    2.1.40损伤覆盖能力

    基于监测数据所获取的指标,对结构某一区域内损伤的识别 覆盖能力。

    GF 传感器灵敏度系数: FBG 光纤布拉格光栅: SNR 信噪比: MAC 模态保证准则矩阵的第(i.j)个元素; T 矩阵的转置: S 模态矩阵的奇异值比: Is 模态矩阵的最大奇异值: ms 模态矩阵的最小奇异值:

    3.0.1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土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应根据

    3.0.2光纤光栅传感的健康监测系统宜具有完整的传感、采集、

    解调、传输、存储、数据处理及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预警及状 态评估功能

    仪器及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校准。 3.0.5光纤光栅振动测试及传感网络的硬件应具有可维护性、可 更换性,软件应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且监测系统软件 应与硬件相匹配。 3.0.6在制定光纤光栅传感器布设方案时.应根据监测目的、结 构受力形式、经济造价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布设。 3.0.7监测系统在实施前应结合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意见制 订监测方案,且在安装中不能对结构设施造成破坏。 3.0.8重大工程结构的监测宜采用光纤光栅振动测试技术与其 他也各类传感测试技术相配合的监测体系。 3.0.9未经监测实施单位许可不得改变测点或损环传感器、采集 仪、传输网络等设备。 3.0.10 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原始记录应进行分类 归档保存。

    3.0.5光纤光栅振动测试及传感网络的硬件应具有可维护性、可

    3.0.6在制定光纤光栅传感器布设方案时.应根据监测自的、结

    3.0.11点式、点式准分布、长标距、长标距准分布、区域分布光纤 光栅传感技术可用于各类土木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应变测试。 3.0.12本规程所规定的传感网络的构建及组网可用于点式,长 标距、长标距准分布、区域分布光纤光栅传感测试数据。 3.0.13对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分析仪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降噪和滤 波等预处理后,可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荷载、变形、表面破坏、潜在 损伤等进行识别。 3.0.14传感网络构建时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内容合理设计, 数据传输应结合现场条件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 3.0.15传感网络数据库设计应遵循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先进 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标准化和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3016监测期间应对光纤光栅测试设备及传威网络采取保护和

    3.0.16监测期间应对光纤光栅测试设备及传感网络采取保护和 维护措施

    3.0.16监测期间应对光纤光栅测试设备及传感网络采取保护和

    变化值应满足工况条件及监测精度要求,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传

    1对于长期监测系统.所选传感元器件应具有长寿命、耐久 性与长期传感稳定性:可更换元件寿命宜在5年以上,重要、难以 更换的元件寿命宜在20年以上,对于特别重要的结构传感元器件 耐久性宜在50年以上。 2用于长期健康监测时光纤传感器应具备抗疲劳性能,在结 构正常运营状态所对应的应变下传感器本身及其安装部位(粘结 点、锚固区)或装置的疲劳寿命不宜小于所安装构件的疲劳寿命。 3具备抗紫外线老化、抗冻融、抗湿热老化及特殊环境下的 抗酸碱盐侵蚀等抗老化性能误差范围应小于或等于5.0%。 +对于短期监测系统.应根据结构设计和实际需求·选择和 设计传感元器件的寿命及耐久性能。 4.1.5点传感器应用于土木结构中的均质构件、混凝土的局部应

    动、静态测试:长标距传感器应用于监(检)测工程结构中的均质与 非均质构件、大尺度构件以及工程结构的平均应变、加速度、挠度、 地基与基础的变形及滑移等。

    4.2.1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相对于被测结构或反映结构被测 物理量的特征尺度可视为点.标距长度宜小于100mm。点光纤光 栅应变传感器可反映被测结构局部或某点的应变、温度或加速度 等物理量变化。

    4.2.1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相对于被测结构或反映结构被测 物理量的特征尺度可视为点.标距长度宜小于100mm。点光纤光 栅应变传感器可反映被测结构局部或某点的应变、温度或加速度 等物理量变化。 4.2.2应变、温度与中心波长的变化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4.2.2应变、温度与中心波长的变化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装.封装锚固段的长度应大于有效粘结滑移长度,封装结构宜采用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不锈钢或其他一些高久封装结 构形式.以满足对传感器的寿命要求:选用封装材料时应同时考虑 封装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土木结构主体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匹配

    4.2.6点式准分布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实现工程结构物理量的多点测量.将两个或多个点式光 纤光栅传感器首尾进行熔接或通过法兰连接后·按一定的间隔或 市设密度布设在结构上。 2应根据所测物理量变化范围.设计好所串联每个点式光纤 光栅传感器的中心波长范围避免测量过程中不同传感器波长的 重叠。 3熔接时.应严格控制接头处的光强损失,且对熔接端进行 曾强和保护.避免熔接处弯折,连接后光强度衰减应满足测量仪器 的衰减要求。 4对于熔接方式连接的光纤光栅传感器两端应留有足够的 容接穴余长度.不宜小于250mm;对于法兰方式连接的光纤光栅 传感器两端应配有跳线接头,且相邻两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间距,不 宜小于50mm

    4.2.7封装后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数据应稳定可靠。 2 抗噪音干扰能力应强。 3对于长期监测的工况条件·传感器的耐久性应符合本规程 第4.1.4条的规定

    4.3.1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高耐久长标距封装·在标距范围 内传感器形成均匀的应变场。 2根据具体工况条件.标距长度宜在100mm~2000mm范 围内选定.对于标距长度大于2000mm时应通过试验确认其有效

    性。 3应反映被测结构一定区域或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物理量变 化.适宜各类土木结构的区域动静态监测与检测,特别是混凝土工 程结构

    4.3.2长标距封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距长度应根据所需要测量的工况条件而定,所测量对象 为非均质材料时标距长度宜大于所测量对象为均质材料时标距长 度。 2封装后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线性度、精度及灵敏度应 不低于封装前的相应传感性能。 3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标距长度范围内形成均勾应变 场.标距范围内应变不均匀度应小于1.0%。 4封装材料须采用高耐久的材料封装,封装后传感器的耐久 性和长期检测的稳定性应大幅提升·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应符合本 规程第4.1.4条的规定,寿命周期内的长期测量误差不宜大于 5%。 5长标距封装后传感器应结实可靠,适合各类土木结构使 用

    4.3.3长标距准分布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实现工程结构物理量的多点测量.将两个或多个长标距 光纤光栅传感器串联熔接或通过法兰连接后·按一定的间隔或布 设密度布设在结构上。 2应根据所测物理量变化范围.设计好所串联每个长标距光 纤光栅传感器的中心波长范围,避免测量过程中不同传感器波长 的重叠。 3熔接时.严格控制接头处的光强损失,且对熔接端进行增 强和保护,避免熔接处弯折,连接后光强度衰减应满足测量仪器的 衰减要求。 +对于熔接或法兰方式现场连接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

    布设间距应符合本规程第4.2.6条的规定:对手进场前已完成连接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现场布设时相邻两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之间.不宜小于50mm。4.3.4长标距封装后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长标距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均匀应变场,测量数据应稳定可靠。2抗噪音干扰能力应强。3通过长标距封装后.对于长期监测的工况条件.传感器的耐久性应符合本规程第4.1.4条的规定。4.4区域分布传感+.+.1区域分布传感技术中多个长标距光纤传感器(段)应用光纤连续连接起来实现区域分布式传感.并降低接续损耗。4.4.2传感器区域分布布设应分两种方式.长标距区域布设和长标距全域布设。4.+.3传感器标距长度应满足工况条件对标距长度的要求,标距长度宜根据工况条件在100mm~2000mm范围内选定。4.+.+长标距区域布设方式的每个区域内应包括多个密集布设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区域内相邻两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之间间距不宜大于50mm:长标距全域布设方式由多个密集布设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连接组成.相邻两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之间间距不宜大于50mm。4.4.5应变测量精度应满足本规程第4.2节的要求。4.4.6分布方式应在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测试区域·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区域布设或全域布设两种方式进行布设。4.+.7适宜测量对象应包括土木结构的长距离大范围动静态监(检)测.特别是大跨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类复杂结构群。. 14 .

    4.5标识、包装、运输与存放

    4.5.1传感器标识应符合下列规定:

    3对于传感器安装过程中出现连接或熔接的情况·需在传感 器布设图上标识.当光纤传输线路变动、接入新的光纤传感器或光 损下降到仪器所规定的阅值时应对该连接部位进行光损情况的抽 检。 +抽检和确认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每个传感器应有标定系 数中心波长等相关参数.抽取不少于5%的传感器进行传感性能

    校核。当抽检不合格时,应在同批次的产品中双倍加抽检验,当双 倍加抽检验仍不合格时.应做退货处理

    4.5.2传感器包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包装层应用不燃或难燃遮光材料:其材质、规格及厚度等 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防潮、防振功能。 2传感器引出的光纤尾纤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mm。 3传感器的引出光纤及其与主干光缆直接连接部位应进行 保护。 4传感器之间的光纤熔接接头应放置在传感器保护罩内或 穿管保护。 5传感器串接不用的尾端应放置在传感器保护罩内.保持美 观整洁。 6光纤连接处应进行可靠固定,保证光纤传输线路的长期稳 定性。

    4.5.3传感器运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仪器仪表运输、运输储

    传感器的标识及包装应完整 2 传感器的数量和传感性能应符合出厂标准和设计要求。 3应按表4.5.4的要求填写光纤传感器进场验收记录

    表4.5.4光纤传感器进场验收记录

    4.5.5传感器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传感器数量等确定现场贮存位置和面积.不同类型传

    感器应分开放置,做好防火、防潮、防晒、防雨等保护措施。 2传感器贮存前,相关人员应清理现场并做好准备工作。 3传感器贮存后,相关人员应根据技术资料和传感器购买凭 证做好记录工作。 4相关人员应对现场传感器进行有效标识,并注意保护标 识。 5相关人员应定期对现场传感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 处理。

    5.1.1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是针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测量 分析设备,主要应包括光纤光栅解调设备和数据储存设备。 5.1.2使用的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 产品获得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并应标明制造厂 商、型号和系列.并在安装现场外壳上标明唯一编号铭牌。 5.1.3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配有与型号相符的使用说明书.并 根据实际监测方案制定对应的数据储存方法。 5.1.+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有长期测量稳定性,满足工程结构 的监测需求

    5.1.1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是针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测量

    5.2.1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的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所有待测传感器并行测量的要求:分析仪的波长范 围应满足所有传感器的初始中心波长上下1%的变化量测量的要 求。 2根据检测需求,各通道内检出的传感器中心波长应具有一 定间隔,并应满足各传感器波长变化与参数检测量程的要求,避免 发生信号重登的现象。 3采样频率的档位应满足监测方案的要求。 4数据储存设备应根据制定的监测周期的长短对可能的数 据量进行选择.并应保证测量周期中数据不会丢失,对于实时远程 数据传输的监测方案应记录临时本地数据的文件名、保存时间等 相关信息,并数据查新后再进行数据清理

    5.2.2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的使用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形尺寸、重量、电源类型(或电池工作时间)和法兰接头 型号等基本配件应达到现场安装的条件。 2当出现电压过低、数据储存空间不足和信号异常中断等导 致不能持续监测的情况时,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具有相关警报 功能。对于长期监测方案,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具有相应防水、 防潮、防尘保护措施和长期的测量稳定性。对于现场永久布设的 分析仪,当工作温度过低、过热、异常冲击、断电等突然停止工作时 应具有相关检查手段。 3应提供输出响应时间、线性、比例输出的最大输出能力和 稳定性。 5.2.3振动测试用的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按表5.2.3的要求 江能华

    5.2.3振动测试用的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应按表5.2.3的要求 记录性能指标

    表5.2.3光纤光栅解调仪性能

    直: 1光纤传感器应正常接入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法兰接头型 号应吻合,并且不应出现接触不良情况。 2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的操作系统应正常运行.驱动应安装 正常,检查方法应满足制造者相关规定。 3正式测试前.应试运行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各通道内的 传感器应全部正确识别,实时数据的中心波长、变化幅度、采样时 间、温度漂移应符合本标准第5.2节和6.2节的有关规定。 4应预测量10min以上的数据.保存的数据格式应正确.数 据不应存在断点和丢失,并应检查文件保存路径和文件名。根据 则量时间和保存数据大小,磁盘存储空间应足够.检查方法应满足 本标准第5.2节的有关规定。对于远程或无线数据传输方案,本 地数据与客户端保存数据应一致。 5应记录各检查项目的结果、检查员和检查日期。当出现异 常情况时.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对于长期监测方 案,需检查仪器外壳或固定支架等配件的稳定情况。当出现设备 更换或系统升级的情况,应记录更换内容和日期

    构检定,检定为合格并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每年至少检定一次

    应变传感器的安装、验收和维护

    6.1.1传感器安装工程施工

    1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安装前,应按本标准第4.5.4条进行 传感器进场验收。 2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安装的各分项工程应按本规程进行 质量控制.每个分项工程应有自检记录。

    6.1.2传感器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加安装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2执行振动检测或监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实施测试 前,应检查仪器设备的检定报告并对其进行核实.且应满足使用要 求。对于传感器的质量验收均应在传感器安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 础上:应按本标准第5.3.1条实施预测定,仪器与传感器配置应匹 配。 3传感器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检查验 收。 6.1.3 传感器使用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完善的验收标准、安装工艺及使用操作规程。 2 应具有健全的维护过程控制制度,

    6.2.1进场验收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1传感器产品出厂合格证,传感器布设图和传感器性能指 标。

    2光缆导线、法兰连接头分布说明.以及光纤光栅应变分机 仪验收合格证书

    6.2.2进场验收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6.2.2进场验收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1 安装配件清单。 2 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3 光纤传感器熔接和法兰连接说明书。 6.2.3 安装配件应与安装配件清单内容相符.并应配备光缆导 线。 6.2.4 传感器外观不应存在明显的损坏

    6.3.1传感器安装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设计院审

    6.4.1传感器安装应平整,传感器连接处引线不应破坏。 6.+.2将传感器某一通道的接头与激光笔连接,打开激光笔,观 察该通道的尾端是否有亮光.有则光路通.无则仔细查找断路位 置,然后进行光纤连接。 6.4.3将所有通道的接头与解调仪连接,各传感器的信号应正 常,当不正常时,应确定不正常传感器的位置,然后进行更换。 6.+.+安装验收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传感器、光纤光栅解调 仪、布设方法、布设线路、调试结果等。

    5.1光纤传感器的使用和维护时应符合下

    1编制光纤监测(检测)系统的使用及维护计划。 2光纤出现衰减严重或光路不通的情况,应对光纤及传感器 进行修复或更换, 3光纤传感器的修复及更换应以不影响其他传感器的正常 监测为基础。

    6.5.2在使用传感器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进行具体布设,当存在

    1光纤传感器对于以损伤识别为监测目标的布置原则:宜在 结构的关键杆件、关键区域进行区域分布布设。 2光纤传感器对于以裂缝为监测目标的布置原则:对判断结 构是否会开裂时,传感器的布置原则同以损伤识别为监测目标的 布置原则:对跟踪既有裂缝的发展时·传感器的布置原则应在已经 开裂的部位垂直跨越裂缝布置传感器。 3光纤传感器对于以变形为监测目标的布置原则:对于以变 形为监测目标的布置原则应沿着结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长度 布置或全域分布布设.同时在结构的关键截面的受拉区、受压区分 别布置传感器.以获得关键截面的中和轴高度。 +光纤传感器对于以结构模态参数为监测目标的布置原则: 根据所需考虑结构模态的阶数.恰当地确定测点位置和数量.应避 免将测点布在模态节点位置

    6.5.3在使用阶段振动测试时宜采用实时监测方式.从正在使用

    6.5.+断裂光纤的修复程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确定光损严重或光纤断裂位置。 2 将断裂处的两个端部的树脂涂覆层剥除。 3 选择光纤连接方式熔接或机械连接。 4 对光纤切割和连接。 5 对连接处进行封装和保护。 6 对修复和更换做好记录和备案。 6.5.5 传感器校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传感器的外观进行观察,每隔半年至一年对光纤传感器 和光纤光栅应变分析仪进行校准。 2应对于修复或新更换的传感器在安装后进行校准。

    7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

    7.1.1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应基于光纤光栅的应变测试数 据.包括点式应变、长标距应变以及区域分布式应变。 7.1.2在识别结构状态参数及损伤识别的过程中,结构在当前状 态下应是一种线性、时不变的稳定系统。 7.1.3对于钢结构等均质结构,可采用基于点式传感或长标距光 纤传感器测试数据进行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对于混凝土结 构等非均质结构·宜采用长标距光纤传感器测试数据进行结构状 态参数与损伤识别

    7.1.+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宜在考虑结构长期性能缓慢劣

    7.1.5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应在别除光纤光栅传感器受温 度影响的数据上进行,剔除光纤光栅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宜采取串 接光纤光栅温度补偿传感器的方法

    7.2.1结构自振频率识别可采用对光纤光栅应变时程数据的时

    7.2.2为避免识别的自振频率与结构局部自振频率相混滑,宜采

    7.2.3采用光纤光栅应变时程数据时应避开车辆荷载激励附还

    2.+对于采用风荷载等随机激励获取自振频率时.应采用三次

    7.2.+对于采用风荷载等随机激励获取自振频率时.应采用三次

    二测量数据的分析结果取均值.提高识别精用

    7.3.1结构阻尼的识别可采用带宽法,对光纤光栅应变时程数据

    7.3.1结构阻尼的识别可采用带宽法.对光纤光栅应变时程数据 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得到动应变频谱.再对动应变频谱图采取带宽 法按下式进行计算:

    = f.二f. 2f

    3.2结构阻尼的识别也可采用自由振动衰减法,由光纤光栅应 时程数据洲出结构的白

    变时程数据测出结构的自由振动衰减曲线.按下式进行计算:

    ~ In /2元N En+N

    式中:。 第n个应变振幅, En+N 经历N圈周期循环后的应变振幅。 7.3.3为避免识别的阻尼比与结构的局部阻尼比相混滑,宜采用 五处以上的光纤光栅应变时程数据计算出的阻尼比,综合分析得 到相对应的阻尼比。

    7.3.4当采用风荷载等随机激励获取阻尼比时.应采用三次或三

    次以上测量数据的分析结果取均值,以提高识别精度

    .4.1结构的应变振型识别宜通过对各监测单元应变时程实施 傅里叶变换后,某阶自振频率下不同位置处的幅值之间的比例关 系应为结构的该阶应变振型。

    系,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获得:

    采用积分法(D"=%drd.r)·由应变计算第r阶位移 振型。

    2采用共轭梁法·由应变振型计算第厂阶位移振型。 7.4.3点式应变识别的振型、长标距应变识别的振型和位移振型 相互间存在转换关系.在对结构进行测试分析而进行振型转换时。 宜采用由长标距应变识别的振型反推其他两种振型

    2采用共轭梁法·由应变振型计算第厂阶位移振型。

    7.5.1曲率识别宜针对传感器的布设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1对于单元截面高度上只布设一只传感器的情况,可采用纤 维模型解析曲率。 2对于单元截面高度上布设两只或多只传感器的情况.宜通 过应变直接计算曲率。

    7.5.2挠度识别可采用下列方法

    1共轭梁法钙镁磷肥标准,将原梁的曲率分布作为等效荷载施加在与原梁 对应的虚梁上计算虚梁的弯矩分布.再将虚梁的弯矩分布等效为 原梁的挠度分布。 2纤维模型有限元法.利用纤维模型解析结构的弯矩分布, 将弯矩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上可计算挠度。 3二次积分法

    7.6.1倾角计算可采用直接测量计算法,利用长标距应变计算单 元的相对倾角,将各单元的相对倾角求和即可计算倾角。 7.6.2倾角计算可采用共轭梁法.将原梁曲率分布作为等效荷载 施加在与原梁对应的虚梁上计算虚梁剪力分布·再将虚梁剪力分 布等效为原梁的倾角分布

    7.6.1倾角计算可采用直接测量计算法,利用长标距应变计算单

    7.6.1角计算可采用直接测量计算法,利用长标距应变计算单 元的相对倾角,将各单元的相对倾角求和即可计算倾角。 7.6.2倾角计算可采用共轭梁法.将原梁曲率分布作为等效荷载 施加在与原梁对应的虚梁上计算虚梁剪力分布,再将虚梁剪力分 布等效为原梁的倾角分布

    7.7.1结构的损伤识别可采用静力直接法,通过对比相关的阀 值.比较实测的应变/曲率/挠度·判断损伤发生情况。裂缝的宽度

    可利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测量值直接计算。 7.7.2结构的损伤识别可采用静力间接法,通过比较特定荷载形 式下各单元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比值,若比值发生显 著变化.则对应位置或单元发生损伤。各单元的应变比值包括:传 感单元随时间变化的应变增量与初始值的比值,以及荷载作用下 各单元之间应变分布的比值.以及根据结构外部布设的传感单元 通过内力解析方法获得的解析值与对应位置结构内部布设的传感 单元的实测应变之间的比值

    频率的指纹、基于应变振型的指纹、基手曲率振型的指纹、应变模 态能量法、应变模态柔度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动力指纹均可采用基 于光纤光栅传感获得数据

    路桥工程表格7.7.4对于点式光纤传感器.宜采用基于频率的指纹、基于应变

    振型的指纹、应变模态柔度法等动力损伤识别方法。对于区域光 纤传感器.宜采用应变模态能量法、基于应变振型的指纹、基于曲 率振型的指纹、应变模态柔度法等动力损伤识别方法,

    ....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光纤  

相关下载

专题: 照度标准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 |建筑安全管理 |蝶阀标准 |试验、检测与鉴定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