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0087.1-2018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 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

  • SY/T 0087.1-2018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 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设备安装,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0.1埋地钢质管道应定期开展外腐蚀直接评价(ECDA)。 3.0.2ECDA 评价应为一个连续、循环、不断修正趋准的检测 和评价过程,应包括预评价、间接检测与评价、直接检测与评 价、后评价四个环节。 3.0.3ECDA评价前应根据管道的使用情况,编制检测和评价 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调查大纲、检测方法、仪器设备要求等, 检测与评价工作应由专业人员完成。 3.0.4应识别检测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应采取安全防护 措施。 3.0.5调查、检测中需要室内分析、化验的项目应按规定取样 并应由专业实验室按相关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

    按土壤电阻率划分土壤腐蚀性评化

    4.1.3土壤细菌腐蚀评价宜按表 4.1.3 进行

    4.1.3土壤细菌腐蚀评价宜按表 4.1.3 进行,

    办公楼标准规范范本表4.1.3土壤细菌腐蚀评价指标

    [4.2金属腐蚀性评价

    .1金属腐蚀性评价宜按表4.2.1的要求进行金属腐蚀速度 价。

    表4.2.1金属腐蚀性评价指标

    表 4.3.1 防腐层状况评价指标

    4.4阴极保护效果评价

    4.4阴极保护效果评价

    4.4.1测得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理地钢 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中的阴极保护准则要求。 4.4.2 测量电位时,应考虑消除 IR 降和杂散电流干扰的影响

    4.5 交直流排流效果评价

    4.5 交直流排流效果评价

    4.5.1直流排流效果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 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50991的规定。 4.5.2交流排流效果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 交流王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的规定

    4.5.1直流排流效果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

    5.1.1预评价应确定ECDA对管道检测评价的可行性,并应选 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划分ECDA管段。 5.1.2预评价阶段应包括资料及数据收集、ECDA管段划分、 检测方法选择、ECDA可行性评价四部分内容,预评价详细步 骤宜按图 5.1.2 进行。

    图5.1.2预评价的步骤

    5.2.1应根据管段历史和环境情况确定采用ECDA所需

    5.2.1应根据管段历史和环境情况确定采用ECDA所需数据。 5.2.2应按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1.1 至表,A.1.7 收集并填写管道 原始特征、施工概况、运行参数、历次检测评价情况、防腐保 温层概况等信息。 5.2.3..管道周围环境概况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1.8收集并 填写;土壤腐蚀性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腐 蚀防护工程检验》GB/T19285的相关规定。 5.2.4,应调查交(直)流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路等可能构 成干扰源的供电设施与管道平行、交叉的相互位置关系,供电 设施调查应包括整流器、变电所及其接地体等内容。 5.2.5 应按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1.9 收集管道交流、直流干扰调 查测试资料,收集的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50991的规定进行预 备性测试和按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 准》GB50698的规定进行普查测试;并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 A.1.10、表A.1.11填写管道交流、直流排流设施运行情况。 5.2.6管道附属设施,铁路、公路、河流的穿(跨)越工程及 相关情况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1.12收集并填写。 5.2.7管道腐蚀泄漏事故及维修、管道外防腐层(保温层)大 修记录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1.13、表A.1.14收集并填写。

    5.2.2 应按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1.1 至表,A.1.7 收集并填写管道

    5.2.3管道周围环境概况应按本标准附录A 中表 A.1.8

    5.3ECDA管段划分

    5.3.1应按管道材质、施工因素、管道腐蚀泄漏事故发生频率 等运行中发现的问题、间接检测方法、管段风险、自然地理位 置、地貌环境特点、土壤类别等因素确定ECDA管段划分原则。 ECDA管段可为连续的,也可为不连续的。宜根据间接检测与 评价及直接检测与评价的结果对管段的划分进行修正。

    .2下列管段宜划分为单独管

    1 防腐层管道的裸管部分、不同焊接方法段、不同金属连 接处的两端。 2不同防腐层类型的管段、不同年代施工的防腐层管段。 3弯头、套管、阀门、绝缘接头、连结器、进出土壤管段 固定墩等影响防腐层老化和质量的共性部位,施工质量差异段 穿越段、未施加阴极保护的管段、管道埋深差异大的管段。 4腐蚀事故多发段、风险高的管段、阴极保护电流明显流 失和改变区域、改线或更换段、防腐层和阴极保护修复段、交 (直)流干扰段。 5不同土壤性质段、冻土段、沥青和水泥路面段、细菌腐 蚀管段。

    5.4.1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需求、检测对象特性、工况环境等 因素确定,间接检测方法宜按表5.4.1进行选择,宜对所选择检 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5.4.2检测方法选择时应考虑方法对防腐层漏点及腐蚀活性点 的检出能力,同一ECDA管段应采用相同的间接检测方法。 5.4.3对一种间接检测方法检出和评价的“重”点应采用另 种互补的间接检测方法进行再检。

    表5.4.1 ECDA检测方法选择表

    注:1表示可适用于小的防腐层漏点(孤立的,一般面积小于600mm)和在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引起阴极保护电位波动的环境。 2 表示可适用于大面积的防腐层漏点(孤立或连续)和在正常运行条件 下引起阴极保护电位波动的环境。 3表示不能应用此方法,或在无可行措施时,不能实施此方法。

    ECDA不宜用于处于下列环境

    5.5ECDA可行性评价

    不宜用于处于下列环境的管过

    防腐层剥离弓起的电屏蔽部分。 石方区、沥青路面、冻结路面、钢筋混凝土地面。 3 附近埋设有金属构筑物的部分。 穿跨越地区及其他不易检测或检测不能实施的区域。

    3 附近埋设有金属构筑物的部分。 4穿跨越地区及其他不易检测或检测不能实施的区域 5.5.2纟 经可行性评价的管段不能使用本标准推荐的间接检测方 法或其他检测方法时,该管道不得使用本标准规定的ECDA进 行评价。

    5.5.2经可行性评价的管段不能使用本标准推荐的间

    法或其他检测方法时,该管道不得使用本标准规定的ECDA进 行评价。

    6.1.1有外防腐层的管道间接检测内容应包括阴极保护有效性 评价、防腐层完整性评价、.土壤腐蚀性等内容。开展管道阴极 保护有效性评价时,应对管道存在的交直流干扰情况和程度进 行评估;对无外防腐层的管道或防腐层质量较差的管道,宜以 确定腐蚀活性为主。

    同一个ECDA管段内,可使用两种间接检测方法进行间接检 并应按照本标准第6.3节的要求对检测结果数据确认和修正: 接检测步骤宜按图 6.1.2进行。

    6.2间接检测现场实施

    6.2.1开展检测前,宜对预评价步骤确定的每个ECDA管段边 界进行确认并设置明显标记。 6.2.2.在整个管线或待评估管段上所使用的地面检测方法应能 满足连续性检测的要求。 6.2.3在同一ECDA管段区域内应保持检测方法的连续性,检 测和数据分析应采用成熟的、被广泛接受的技术。 6.2.4初次应用ECDA时,宜通过抽样校核、重复检测或其他 验证方法,保持所测数据的一致性。 6.2.5应根据防腐层类型、检测方法要求确定检测间距,检测 间距应能够检测到管段上可疑腐蚀活性点的位置。 6.2.6.检测时间宜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检测时间跨度较大或检 测期间发生了安装、拆卸管线设施、阴极保护参数大幅调整等

    重大变化时,检测结果的分析评价应考虑上述变化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并宜做出合理的解释。 6.2.7同一管段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或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得 到的数据,在进行分析对比时应注意空间位置误差,可采用卫 星定位系统或用地面参照物进行标记。

    图 6.1.2 间接检测步骤

    6:3数据的确认和修正

    1在开展检测过程中,应及时(定期)对检测数据进行石 和修正。

    6.3.2可通过使用其他间接检测方法、局部复测等方式,对检

    6.3.2可通过使用其他间接检测方法、局部复测等方式,对检 测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进行确认和修正。 6.3.3 经过修正的检测数据应进行标记

    6.4间接检测结果评价

    6.4.3漏点严重性分级确定后,·应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一致性进行对比。 6.4.4.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间接检测工具测得的管道腐蚀活性 点存在差异,且此差异不能用检测仪器本身的性能、管道和环

    境原因来解释时,宜考虑使用其他间接检测方法或通过直接开 挖确认。 6.4.5直接检测后确认导致该处差异为局部或孤立的原因时 可不再使用其他的间接检测方法。 6.4.6直接检测不能解释结果差异问题时,宜使用其他间接检 测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6.4.7采用其他的间接检测方法仍不适用或不能解决结果差异 问题时,宜重新评价ECDA可行性。 6.4.8初次应用ECDA的管段,不能合理解释检测结果差异时

    看定为评价等级中较高的评价等

    6.4.9差异问题解决后,应将差异情况和预评价结果以及相关 历史记录进行比较;判定间接检测结果和预评价结果及历史记 录不一致时,宜重新评价ECDA 可行性

    7.1.1直接检测应确定间接检测结果中腐蚀活性趋向严重的点, 并应收集数据进行管体腐蚀安全评价。 7.1.2直接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开挖顺序及数量,在最可能出现腐蚀活性的区域开 挖并收集数据。 2 进行土壤腐蚀性参数测试。 3 测试防腐层损伤及管体腐蚀状况。 4 腐蚀管道安全评价。 5 原因分析。 6 确定间接评价分级准则、开挖顺序的修正。 7.1.3 直接检测步骤宜按图 7.1.3进行。

    据回按 1下列腐蚀可能正在进行的点或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管 首构成近期危险的点应为一类点: 1)存在多个相邻“重”等级的点。 2)两种以上间接检测和评价均为“重”等级的点。 3)同时存在“重”、“中”等级的点,结合历史和经验 判断有可能出现严重腐蚀的点。 4)无法判定腐蚀活性严重程度的点;或初次开展 ECDA评价时,检测结果不能解释的点;或不同间 接检测方法测试结果有差异的点。

    图 7.1.3直接检测步骤

    2下列腐蚀可能正在进行的点或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不会 对管道构成近期危险的点应为二类点: 1)孤立并未被列人一类“重”等级的点。 2)只存在“中”等级点的集中区域,并且以往有腐蚀 事故记录的点。 3以下腐蚀活性低的点或正常运行条件下管道发生腐蚀的 可能性极低的点应为三类点: 1)间接检测判断为“轻”等级的点。 2)未被列入一类、二类的点。

    2.2开挖数量宜按下列原则确

    1对列入一类的点,宜全部开挖检测。数量多时可按抽样 检查程序按一定比例抽样开挖,并可根据开挖验证的结果处理 其他未开挖的点。 2对列人二类的点,开挖数量宜按下列情况确定: 1)在同一ECDA 管段中,二类点应至少选择一处相对 严重的点进行开挖检测。首次开展ECDA时,宜至 少选择两处。 2)在二类点的开挖检测结果表明腐蚀深度超出管壁原 厚度的20%,并比一类点显示结果更严重的点,应 至少增加一处开挖点。首次应用ECDA时,应至少 增加两处开挖点。 3对列入三类的点,可选择一处进行开挖检测验证,也可 不进行开挖检测。 4间接检测的评价结果均为三类点时,可选择ECDA 管段 中相对严重的点进行开挖检测。首次开展ECDA时,应至少选 两处相对严重的点进行开挖。

    性,首次进行ECDA时,应选择两处开挖检测点,一处宜为二 类点,无二类点时可选择三类点,另一处可为任意点

    7.3.1开挖点探坑中的管段出现漏点时,应将漏点完整暴露或 暴露到能够准确判断漏点的性质和范围为止,其悬空裸露长度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保温层修复技术 规范》SY/T5918的要求。 7.3.2开挖时应保持土层顺序不混乱,检查后应按土层顺序分 层回填。

    室分析的要求采集、封存、保

    室分析的要求采集、封存、保管。 7.3.4开挖测量中破坏的防腐层或发现的管体损伤处,应采取 局部修补、整体修补或更换等措施予以维修,修补防腐层质量 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保温层修复技术 规范》SY/T5918的要求。 7.3.5开挖时,应记录开挖点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开挖点探坑 周边的环境情况,并应进行现场拍照。 7.3.6开挖至管体防腐层破损点时钟方位时,应避免防腐层破 损点位置管道表面的原始状态被破坏,并应详细记录防腐层损 伤形态。 7.3.7: 直接开挖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土壤腐蚀性检测。 2 探坑处管地电位测量。 3 防腐(保温)层检测。 4 管体腐蚀状况检测。 5 腐蚀形貌描述。 .6 腐蚀产物收集。 其他需要检测的项目

    直接开挖检测应包括下列内

    1 土壤腐蚀性检测。 2 探坑处管地电位测量。 3 防腐(保温)层检测。 4 管体腐蚀状况检测。 5 腐蚀形貌描述。 6 腐蚀产物收集。 7 其他需要检测的项目

    7.4.1应对每个开挖点探坑中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描述,内容 宜包括土壤颜色、土层干湿度、土壤质地、土壤松紧度、植物根 系、地下水位野外观察,并应按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3.1填写。 7.4.2可根据现场情况收集开挖点探坑处的土壤样品送实验室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宜包括以下项目: 土壤电阻率。 2 氧化还原电位。 3 pH值。 4 含水率。

    7.4.1应对每个开挖点探坑中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描述 宜包括土壤颜色、土层干湿度、土壤质地、土壤松紧度、 系、地下水位野外观察,并应按本标准附录A 中表A.3.1

    5 土壤容重。 6 氯离子。 7 硫酸根离子。 8 碳酸根离子。 9 土壤总含盐量。 10 微生物种类。

    7.4.3分析结果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3.1的规定填写

    7.5防腐(保温)层检测

    7.5.1应检测并记录开挖点探坑处管道防腐层类型、外观、厚 度、粘结力、破损面积、损伤形式等情况。防腐层漏损点开挖 腐蚀情况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3.3记录。 7.5.2防腐层外观检查内容应包括表面有无破损、裂纹、鼓包、 剥离等,并应切开防腐层记录其材料和结构。对已进水的防腐 层,应测量防腐层膜下液体的pH值,记录破损防腐层周边的剥 离情况及管体表面腐蚀情况。 7.5.3管道补口处防腐层检查内容应包括表面有无破损、褶皱 剥离情况,并应测量并记录补口防腐层与管体及管道防腐层搭 接处的粘结力。 7.5.4应根据不同防腐层类型并按相关标准要求检测防腐层厚 度,测量并记录每个调查点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的防腐层 厚度。 7.5.5·应根据不同防腐层类型并按相应标准要求进行粘结力检 测,并记录粘结力大小。 7.5.6带有保温层的管道检测时,应在完成保温层检测后,再 进行防腐层检测;保温层检查内容应包括:保温层外观、材质 和结构,测量管道圆周上、下、左、右四点保温层的厚度,保 温层吸水情况及水膜的pH值。 一密活自并送至实於相

    7.5.1应检测并记录开挖点探坑处管道防腐层类型、外 度、粘结力、破损面积、损伤形式等情况。防腐层漏损点 腐蚀情况应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3.3记录。

    接处的粘结力。 7.5.4应根据不同防腐层类型并按相关标准要求检测防腐层厚 度,测量并记录每个调查点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的防腐层 厚度。 7.5.5应根据不同防腐层类型并按相应标准要求进行粘结力检 测,并记录粘结力大小。 7.5.6带有保温层的管道检测时,应在完成保温层检测后,再 进行防腐层检测;保温层检查内容应包括:保温层外观、材质 和结构。测量管道圆周上、下、左、右四点保温层的厚度,保

    7.5.4应根据不同防腐层类型并按相关标准要求检测防片

    测,并记录粘结力大小。

    关标准进行防腐(保温)层性能分析。 7.5.8应对防腐(保温)层状况进行现场彩色拍照,按本标准 附录 A 中表 A.3.1 填表。

    7.6管道腐蚀状况检查

    7.6.1清除破损防腐层后,应观察和记录管道金属表面的腐蚀 产物、腐蚀形貌。 7.6.2外观目检时应详细描述金属腐蚀的部位,腐蚀产物厚度 颜色、结构、紧实度及产物分布状况,并应对腐蚀部位外观进 行拍照。 7.6.3清除腐蚀产物后,应记录腐蚀形状、位置,宜按表.7.6.3 初步判定腐蚀类型,并应对管体的腐蚀状况进行拍照

    行拍照。 7.6.3清除腐蚀产物后,应记录腐蚀形状、位置,宜按表.7.6.3 初步判定腐蚀类型,并应对管体的腐蚀状况进行拍照

    表7.6.3腐蚀形貌特征

    .0+ 肉蚀广 物成分现场初步金定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目检法鉴定应根据产物颜色按表7.6.4的方法进行。 2化学法鉴定时取少量腐蚀产物于小试管内;加数滴10% 的盐酸,若无气泡,可评定腐蚀产物为FeO;若有气体,但不

    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色,可判为FeCO,;若产生有臭味气体 并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色,可判为FeS,

    表7.6.4现场目检法判别腐蚀产物成分

    道没有全部测量钢管壁厚时,应对测量的管壁腐蚀坑深数据进 行处理。由局部开挖点探坑测量数据推算整个管段(或管道) 最大腐蚀坑深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应在局部探坑内测量10~12个最大腐蚀坑深,应按本 标准附录J规定的极值统计方法推算整体管道可能出现的最大 2当上述方法实施有困难时,工程上可采用考虑安全系 数、管道可能的最大腐蚀坑深近似取实测最大腐蚀坑深值的两 7.6.8可采用其他检测管道最大腐蚀坑深的测试方法

    7.7.1根据直接检测结果,应对管道外壁腐蚀减薄严重部位进 行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开挖处管道腐蚀深度减薄超过壁厚的 10%时,应进行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并应给出“立即维修”“计 划维修”“监控使用”的建议。 7.7.2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腐蚀管道评估 推荐作法》SY/T10048、《含缺陷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SY/T6477或《钢质管道管体腐蚀损伤评价方法》SY/T6151等 相关规定进行。 7.7.3评价得出的剩余强度最小值或最严重评价级别可确定为 ECDA评价管段的最终评价结果。 7.7.4开挖时发现不在本评价方法的范围内的管道外部缺陷 应力腐蚀等其他类型腐蚀缺陷,应采用其他相应的方法进行 评价。

    7.1根据直接检测结果,应对管道外壁腐蚀减薄严重部仁 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开挖处管道腐蚀深度减薄超过壁厚 0%时,应进行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并应给出“立即维修” 维修”“监控使用”的建议。

    荐作法》SY/T10048、《含缺陷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 Y/T6477或《钢质管道管体腐蚀损伤评价方法》SY/T615 自关规定进行。

    7.4开挖时发现不在本评价方法的范围内的管道外部缺 立力腐蚀等其他类型腐蚀缺陷,应采用其他相应的方法进 平价。

    应结合腐蚀产物分析结果、环境腐蚀性分析结果、管道 呆护电位测试结果以及内检测情况分析腐蚀发生的原因,

    立评估当前外腐蚀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2分析中出现不适应于ECDA评价的原因时,应考虑采月 也方法评价管段的完整性。

    接评价分级准则、开挖顺序的

    7.9.1应根据直接开挖检测评价结果及原因分析修正间接评价的 重”“中”“轻”等级的分级准则,宜按下列要求进行修正: 1应根据直接检测评价结果,确定所有已开挖点的相对严 重程度。 2当直接检测评价结果与间接检测评价结果的相对严重程 度不匹配时,应按直接检测评价结果,结合间接检测方法和埋 地管道检测条件,修正评估管段的间接检测评价分级准则、开 挖点的顺序和数量。 3首次开展ECDA 时;不应降低分级准则、调整开挖点的 顺序和减少开挖点数量。

    8.1.1后评价内容应包括:再评价时间间隔的确定、ECDA有 效性评价、反馈,后评价步骤宜按图8.1.1进行。 8.1.2再评价时间间隔应基于腐蚀发展情况和计划维修指示制 定。“立即维修”应在本次直接检测期间维修;“计划维修”应 在再评价时间间隔内维修

    图 8.1.1 后评价步骤

    8.2再评价时间间隔的确定

    8.2再评价时间间隔的确定

    8.2.1开展下一轮评价的最大时间不宜超过再评价间

    8.2.2不同管段可有不同的腐蚀发展速率

    可根据前次调查发现的腐蚀程度、维修程度以及腐蚀 估算再评价时间间隔。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L = C. SM GR

    1根据剩余寿命的近似估算时,最大再评价时间间隔应耳 余寿命的一半。不同ECDA管段可有不同的再评价时间间隔 2根据腐蚀速率可按下式计算:

    mm 评价管段的最小剩余壁厚(mm); Tmin—最小安全壁厚(mm); GR一一腐蚀速率(mm/a)。 8.2.5根据工程分析确定腐蚀速率(GR),可采用下列方法 : 1可通过一定时间间隔实际测量被评价管段的管道最大腐 蚀坑深,计算实际腐蚀速率。 2缺乏被评价管道的实际腐蚀速率时,可按行业标准《埋

    1可通过一定时间间隔实际测量被评价管段的管道最大腐 蚀坑深,计算实际腐蚀速率。 2缺乏被评价管道的实际腐蚀速率时,可按行业标准《埋

    地钢质检查片应用技术规范》SY/T0029—2012测算被评价管道 的外壁腐蚀速率。 3缺乏被评价管道的实际腐蚀速率时,可采用相同管材、 相近腐蚀环境的管道腐蚀速率数据。 4基于内检测结果分析给出腐蚀速率。 5缺乏被评价管道的实际腐蚀速率时,可按0.4mm/a的点 蚀速度作为被评价管道的外壁腐蚀速率

    8.3 ECDA 有效性评价

    8.3.1应对评价过程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应对管道外腐蚀状况做出整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8.3.2应根据直接检测结果角钢标准,确认 ECDA过程的有效性;发现 比ECDA过程中的评价结果更严重时,应重新评价或采用其他 完整性评价方法。 8.3.3对于已进行内检测与评价的管道,可结合检测数据评价

    8.3.4评价ECDA 过程的长期有效性应采用下列方法 :

    1应跟踪ECDA过程中分级和重排优先次序的数目,再分级 和重排优先次序所占百分数较大时,建立的准则可认为不可靠。 2应跟踪ECDA的应用过程。潜在问题调查的开挖数量增 加时,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密腐蚀监测;多次间接检测的管 道总公里数增加时,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密腐蚀监测;有效 的间接检测方法在管线上使用长度增加时,可认为ECDA的应 用更有针对性。 3应跟踪ECDA的应用结果。评价得出的“立即维修”和 “计划维修”点的出现频率减小,可认为整个管网的腐蚀管理水 平在提高;直接检测时发现管道外壁腐蚀严重性降低,可认为 腐蚀对管道结构完整性的影响降低。 4在本次直接评价后至在下次再评价前,管道没有发生因

    ....
  •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项目管理、论文 |施工安全资料 |市政常用表格 |广播电视影视标准 |水利常用表格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