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 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设备安装,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1.2.3.1井口滑轮、连接部件运转灵活。 3.1.2.3.2马丁代克计数轮与电缆(或深度马达与地滑轮)匹配良好,运转灵活。 3.1.2.3.3井口滑轮、张力计、吊卡、链条和天地滑轮双保险设施(如安全链条/安全吊装带/安全钢 丝绳)等承重部件无损伤、连接可靠,并定期检查(测)。 3.1.2.3.4井口盖板、井口组装台、井口卡盘、电缆清洁器、电缆保护套、T型吊卡、电缆T型卡、 断线钳、生产测井防喷设备,以及通信设备和工具等齐全。

    3.1井口滑轮、连接部件运转灵活。 3.2马丁代克计数轮与电缆(或深度马达与地滑轮)匹配良好,运转灵活。 3.3井口滑轮、张力计、吊卡、链条和天地滑轮双保险设施(如安全链条/安全吊装带/安全 )等承重部件无损伤、连接可靠,并定期检查(测)。 3.4井口盖板、井口组装台、井口卡盘、电缆清洁器、电缆保护套、T型吊卡、电缆T型卡 钳、生产测井防喷设备,以及通信设备和工具等齐全。

    3.1.2.4绞车系统

    3.1.2.4.1传动系统运转灵活,制动装置有效。 3.1.2.4.2若涉及水平井作业应具备扭矩调节功能。 3.1.2.4.3马丁代克及其固定装置,电缆盘绳器等齐全完好水泥标准规范范本,照明灯具完好。 3.1.2.4.4深度、速度、张力显示正常,报警提示功能正常。

    3.1.2.4.5每180d对张力系统校准一次,测量误差在±0.5kN之内。 3.1.2.4.6维修后的张力计和绞车面板应重新取得校准证书。

    3.1.2.5测并电缆和连接器

    SY/T56002016

    3.1.2.5.1缆心电阻应小于35Q/km(单心电缆电阻应小于20Q/km),缆心绝缘应天于200MQ。 3.1.2.5.2定期标定电缆记号或校准马丁代克,深度误差小于0.02%。 3.1.2.5.3集流环环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00MQ,转动时接触电阻应小于0.5Q。 3.1.2.5.4测井电缆应定期做拉断力测试。 3.1.2.5.5测电缆的性能应符合SY/T6548的要求。 3.1.2.5.6按照SY/T6548的要求对电缆连接部件按时进行检查和维修,应更换拉力棒、电缆接头、 鱼雷、密封圈等易损部件和易变形部件

    3.1.2.6测井车辆(拖撬)

    3.1.2.6.1性能完好,装运的测井设备、器材、工具应固定良好。 3.1.2.6.2发动机、发电机工作正常,并在进人井场和一级消防场所前安装排气火花熄灭器。 3.1.2.6.3各种辅助工具、应急器材(灭火器、防滑链等)齐全。 3.1.2.6.4海上拖撬运输应有固定及防水措施。 3.1.2.6.5拖等设备吊装作业应有取得起重机械指挥操作证的人员指挥,吊架下严禁人员通行和停留。

    放射性同位素与民用爆炸

    3.1.2.7.1放射性同位素(以下简称放射源)、民用爆炸物品的领用审批手续应符合规定。 3.1.2.7.2放射源的运输、使用条件应符合SY5131和GBZ118的要求。应使用专用贮源箱存放, 贮源箱应有防辐射、防盗措施。船舶运输时贮源箱应有固定措施,有浮标装置和当心电离辐射标志。 平台存放时应在指定的安全位置。 3.1.2.7.3民用爆炸物品的运输、使用条件应符合SY5436的要求。应使用专用防爆箱存放,防爆箱 应有防潮、防盗措施。船舶运输时防爆箱应有固定措施,应有浮标装置和防爆标识。平台存放时应在 指定的安全位置。 3.1.2.7.4放射源和民用爆炸物品运输、存放过程应指定有资质的人员进行全程监控,不得委托他人 代管。

    3.1.3.1通向井场的道路良好。 3.1.3.2井场的安全警示标识齐全。 3.1.3.3井筒和钻井液质量应满足测井作业需要。 3.1.3.4井场空间应满足测井作业车辆(拖撬)和设备摆放需要 3.1.3.5 井场外接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应满足测井作业用电需要。 3.1.3.64 钻台吊升设备、照明灯具、安全防护装置应完好。 3.1.3.7 协作人员到位,测井作业期间井场不应进行交叉作业。 3.1.3.8并场应设立风向标、紧急集合点,并有安全的逃生路线。

    3.1.4作业前安全分析

    3.1.4.1施工前,测井队长应根据施工通知单向钻井队(采油队或试油队)详细了解并下情况和开场

    SY/T56002016

    安全要求,收集施工井信息,确认施工井。 3.1.4.2按照SY/T5726的要求,召开相关方人员参加的班前会,与相关方签订施工HSE协议或书 面告知测井施工有关放射源、民用爆炸物品和其他HSE注意事项等。 3.1.4.3各岗位人员应根据SY/T5726的要求开展施工现场风险识别,制定防控措施并加以实施。若 采取防范措施仍不能满足施工条件,应停止施工。 3.1.4.4含硫化氢井作业应执行SY/T6504的要求。 3.1.4.5可能发生能量或物料意外释放的仪器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应实施上锁挂签程序

    3.2.1车辆/拖撬摆放

    3.2.1.1绞车与井口距离要求如下: a)有井架施工时,绞车距离井口应大于25m。 b)采油、采气井井架或无井架施工时,绞车距离井口应大于15m。协助施工的井架车应摆放在 井口侧面,距井口1.5m~3.0m。 3.2.1.2绞车与井口、滑轮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车辆前轮回正,后轮安放掩木。 3.2.1.3车辆/拖撬和发电机排气火花熄灭器置于开启状态

    1.1绞车与井口距离要

    3.2.2.1并口安装前应盖好井口盖板。

    a)有固定架(并架、采油树)时: 1)将天滑轮与张力计、T型吊卡连接,安装在吊卡内确认锁好,并加装二次保险装置,检查 并确认吊卡的活门应背对绞车滚筒。 2)地滑轮用链条固定在井架横梁上(或采油树法兰盘下),上端用吊钩拉直,距离固定面 (钻台或地面)0.4m~0.8m。 b)无固定架(井架车)时: 1)天滑轮应安装在井架车吊钩下面并加装二次保险装置,上部与吊钩的距离应大于0.5m, 下部与防喷器的距离应大于1m,并对准井口。 2)地滑轮固定在井口法兰盘上,上端用吊钩拉直。 3.2.2.3测井过程应安装电缆清洁装置。 3.2.2.4放射性测井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按SY5131和GBZ118的要求装卸放射源、配置放射性示 踪剂。 3.2.2.5带压测井作业时,井口应按设计的压力要求安装防喷装置。 3.2.2.6含硫化氢井测井作业时,应佩戴并使用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器。在硫化氢浓度达到第一级值 (15mg/m3)时穿戴好正压式呼吸器。在硫化氢浓度达到第二级阐值(30mg/m3)时使用正压式呼吸器 呼吸。在得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立即从逃生路线撤离到紧急集合点。 3.2.2.7井口安装完成后,应提示井队将井口转盘和游动滑车锁死(通井机或吊车的刹车锁死)。 3.2.2.8吊装仪器设备时,不应在悬挂的重物下工作、站立、通过。上下井台时应手扶扶梯,不应携 带重物。 3.2.2.9井口组装仪器应使用符合承重要求的吊装帽吊装仪器,锁好井口仪器卡盘,盖住井口组装台 缺口,不应在井口转盘上搁放物品或工具。

    SY/T 56002016

    3.2.3.1安装地面连接线,线间绝缘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50MQ。 3.2.3.2安装仪器车接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5Q(地面干燥时应采取减阻措施)。 3.2.3.3外接电源由井队(或试油队)有资质的人员进行配接,确认电压和频率等参数应满足设备 要求。 3.2.3.4自然电位电极、侧向测井地面电极接地良好。

    3.3.1.1按照测井设计的仪器组合序列,连接下并仪器。 3.3.1.2正确安装扶正器、偏心器、间隙器、柔性短节、防转短节等辅助装置。 3.3.1.3检查仪器顶丝、销子、螺纹、密封圈、皮囊、连接及承重部位应可靠,密封良好。

    3.3.2绞车面板参数设置

    3.3.2.1根据张力计的安装位置和电缆角度,设置张力校正系数。 3.3.2.2根据测井深度和测井项目要求,设置张力、深度、速度的报警值。 3.3.2.3仪器下入并口时进行深度值对零,并确认仪器悬重。

    3.3.3.1上提、下放电缆速度要均匀,并实时监控电缆速度、仪器深度、电缆张力的变化,及时发 现、处置遇阻、遇卡现象。 3.3.3.2测井电缆在裸眼井上提、下放速度应小于4000m/h,套管井应小于6000m/h,环空测井作业 时仪器在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内上提、下放速度应小于900m/h,新电缆前三口井电缆上提、下放 速度应小于2000m/h。 3.3.3.3井壁取心作业电缆下放速度应小于4000m/h,上提速度应小于3000m/h。定位测量速度应符 合所用定位仪器的测井速度要求。 3.3.3.4电缆下到2500m时停车,以后每增加1000m时应停车一次,检查绞车制动性能,观察下井 仪器运行滞后情况。 3.3.3.5下井仪器经过井口、套管鞋、油管鞋、开窗位置、造斜段、狗腿段、落物点、井底等复杂井 段,应将电缆速度降低到600m/h以下,生产测井带压作业仪器上提距井口20m时用人力或绞车低速 将仪器拉入防喷管内。确认仪器全部进入防喷管后,关闭防掉器。 3.3.3.6除有停留要求的测井项目外,测井电缆在裸眼井的停留时间应小于3min。 3.3.3.7 多种仪器组合测井时,按其中最低测速要求控制测并速度。 3.3.3.8 发现电缆钢丝断裂时,应及时进行处置。 3.3.3.9 上提电缆时,绞车面板应设置极限报警张力值,液压绞车系统应调整扭矩阀。 3.3.3.10由缆测并作业过程人员要求如下

    3.3.3.1上提、下放电缆速度要均匀,并实时监控电缆速度、仪器深度、电缆张力的变化,及时发 现、处置遇阻、遇卡现象。

    a)绞车操作人员不应离开操作

    3.3.3.11测井深度应符合SY/T5132的

    SY/T 56002016

    3.3.4.1测并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符合测并设计的测井序列。 b)与下并仪器型号相匹配。 c)测井资料图件格式应符合SY/T5633的规定。 4.2下井仪器供电要求: a)仪器地面配接工作就绪,人员处于安全位置后方可供电,地面检查完成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b)在井口进行仪器装、卸操作时,不应供电。 .4.3现场刻度要求: a)加载有效的主刻度(车间刻度)文件。 b)地面刻度环境和误差应符合测井项目要求。 c)井下刻度位置和误差应符合测井项目要求。 d)现场刻度应保存刻度数据文件。 e)测前、测后刻度要求: 1)地面刻度环境: 放射性下并仪器周围不应有放射性干扰; 方位测并仪周围不应有干扰性铁磁物质。 2)并下刻度应在规定的井段位置。 3)刻度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若测后刻度值超过规定误差,查明原因,消除异常,仪器原 因或原因不明时应更换仪器重新测量。 4)保存测前、测后刻度数据文件。 5)在井口进行仪器刻度时,应盖好井口。 4.4钻井液性能应满足下井测井序列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应调整钻井液性能。 4.5按照测井项目要求合理选择采集参数,并实时监控仪器运行情况。 4.6主测曲线和重复曲线质量应符合SY/T5132的要求。 4.7曲线异常应分析原因,采取重复测量进行验证,仪器原因或原因不明时更换仪器进行再次 上。

    3.4.1.1按照操作规程拆除设备,不应上下抛掷工具和物件。 3.4.1.2放射性测井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按SY5131和GBZ118的要求装卸放射源、配置放射性示 踪剂。 3.4.1.3卸源后对放射源进行清理后装入源罐,并检测源罐辐射数据,确认放射源装人源罐,同时检 查装卸源工具和仪器源仓不应遗留放射源。源罐放人运源车内固定,锁好源仓门,同时确认监控报警 系统运行良好。 3.4.1.4填写相关记录

    3.4.1.3卸源后对放射源进行清理后装人源罐,并检测源罐辐射数据,确认放射源装入源罐 查装卸源工具和仪器源仓不应遗留放射源。源罐放入运源车内固定,锁好源仓门,同时确认 系统运行良好。 3.4.1.4填写相关记录。

    3.4.2.1清洁、整理好仪器、工具设施,并固定牢靠。

    SY/T 56002016

    3.4.2.3放射源监控负责人用辐射剂量率仪对放射源临时存放地点和装卸地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监 测值应是本底值

    3.5特殊情况处置措施

    3.5.1并控处置措施

    3.5.1.2与协作方共同勘察分析井下情况,准备好电缆T型卡、断线钳等应急物资,并做好撤离准 备,听从协作方统一指挥应急行动。 3.5.1.3带压电缆作业过程中,发生下井仪器、井下工具遇卡或打捞时,应优先保证井控安全。

    3.5.2遇阻处置措施

    3.5.2.1发生遇阻时,应以低于600m/h的速度上提电缆,待张力恢复正常后,以止常速度 下放电缆 不应超速起、下仪器。 3.5.2.2如果在同一井段连续遇阻三次,应记录遇阻曲线,起出下井仪器后,通知井队。

    3.5.3遇卡处置措施

    3.5.3.1发生遇卡时,应立即停车,收回下井仪器的推靠器(或电动伞)。 3.5.3.2上下活动电缆,逐渐将电缆张力提升到最大安全拉力,观察电缆和仪器张力变化,等待解 卡。最大安全拉力计算公式见公式(1):

    3.5.3.1发生遇卡时,应立即停车,收回下并仪器的推靠器(或电动伞)。

    式中: F最大安全拉力,不应大于电缆额定值的50%,单位为千牛(kN); fi 测井正常时的上提拉力,单位为千牛(kN); 拉力棒额定值的75%,单位为千牛(kN); f3 仪器刚进人钻井液时的拉力,单位为千牛(kN)。 3.5.3.3活动多次后仍不能解卡时,应及时实施打捞作业。

    式中: F最大安全拉力,不应大于电缆额定值的50%,单位为千牛(kN) fi 测井正常时的上提拉力,单位为千牛(kN); f2一 拉力棒额定值的75%,单位为千牛(kN); 一仪器刚进人钻井液时的拉力,单位为千牛(kN)。 5.3.3活动多次后仍不能解卡时,应及时实施打捞作业。

    3.5.4电缆打扭处置措施

    3.5.4.1电缆轻微扭曲处置措施: a)慢速上提电缆,监视电缆运行,防止电缆在滑轮处跳槽。 b)当扭曲电缆通过滑轮后,仍然慢速上提电缆,继续观察后续电缆是否还有扭曲,直到下井仪 器提出井口。 c)打扭的多心电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增附外层钢丝或接电缆),否则不应再次下井。打扭的 单心电缆不能继续下井使用。

    3.5.4.2电缆严重打扭处置措施

    a)慢速上提电缆,监视电缆运行,严禁纽结通过天滑轮。 b)在纽结到达天滑轮下方2m处停车,确认无意外危险后,在井口安装T型卡。 c)井队司钻慢速放下天滑轮,确认T型卡可靠后,将电缆纽结刹除,并铠接电缆。 d)铠接电缆期间,下井仪器若处在裸眼井段,应要求司钻每3min提放T形卡一次,预防粘卡。 e)电缆铠接完成后,井队司钻慢速提升天滑轮,当T形卡升到井口1m后停车观察电缆接头。

    SYT 56002016

    f)确认电缆铠接可靠后,拆除T型卡,井队司钻慢速提升天滑轮到原来高度。 g)慢速上提电缆,继续观察后续电缆是否还有打扭现象。 h)若下面再次出现严重纽结,重复本条a)至g)的操作,直到下井仪器提出井口

    5.4.3生产测井电缆缠绕处置措施: a)发现电缆缠绕油管时,抽油机应停抽。 b)根据电缆缠绕的方向,反方向旋转井口,观察电缆动态: 1)如果测试孔处的电缆不动或向上移动,应继续转动井口。 2)如果测试孔处的电缆向下移动,应反方向转动井口。 c)缓慢上提电缆,观察电缆动态。如果缠绕没有解除,应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解除。 d)缠绕不能解除时,刹电缆应留1m以上,同时将电缆固定在偏心闸门手轮上,防止仪器落井 后续工作由配合方实施,

    3.5.4.3生产测井电缆缠绕处置措施

    3.5.5.1放射源的使用应符合SY5131和GBZ118的要求。 3.5.5.2民用爆炸物品的使用应符合SY5436和SY/T6308的要求。 3.5.5.3现场施工安全应符合SY/T5726的要求。 3.5.5.4含硫井测井作业应符合SY/T6277的要求。 3.5.5.5水平井完井测井应符合SY/T6030的要求。 3.5.5.6测并过程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4.1.1保证采集质量的基础上,最高测速不超过仪器自身技术指标。 4.1.2测速均匀,组合测并时采用最低测量速度仪器的测速。

    .1.1保证采集质量的基础上

    4.2.1钻井液性能及井况满足仪器安全作业要求,无遇阻、遇卡、井涌等现象。

    钻并液性能及并况满足仪器安全作业要求,无遇阻、遇卡、井涌等现象。 测量井段内应灌满钻井液。

    依据仪器自身设计要求选择测量方式,包括上提测量、下放测量、偏心测量、居中测量 量和连续测量方式。

    刻度误差符合仪器指标要求,曲线质量应符合

    4.5.1仪器技术参数

    4.5.2自然电位测并

    SY/T56002016

    4.5.2.1 参考电极远离外部信号干扰,地面参考电极应保持接地良好。 4.5.2.2 测井过程中,自然电位曲线应平滑无异常畸变,曲线干扰幅度小于2.5mV。 4.5.2.3 测井前应在泥岩段调整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便于视图。 4.5.2.4在砂泥岩剖面地层,自然电位曲线应能反映岩性的变化。 4.5.2.5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形状相同,幅度大于10mV的地层,重复测量相对误差应 4.5.2.6在100m井段内,泥岩基线偏移应小于10mV。

    4.5.3.2测并时应在裸眼并段进行主刻度和测前、测后刻度,要求如下:

    a)将输端短路,采样低值。 b)将一个恒定的电流加在标准电阻上,采样高值。 c)计算乘因子和加因子。 4.5.3.3套管中测量值应接近于零值,长电极系干扰值应小于0.2Q·m。

    4.5.4.1电极电扣表面应干净、无氧化现象;极板应满足电极贴紧并壁的要求。 4.5.4.2 微电位、微梯度极环对地绝缘、极环间绝缘应大于50MQ,极环线路电阻应小于0.2Q。 4.5.4.3 测井时应在裸眼井段进行主刻度和测前、测后刻度,要求与电极系刻度相同。 4.5.4.4在井壁规则的渗透层段,主曲线与重复曲线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0%。 4.5.4.5套管中测量值应接近于零值。 4.5.4.6在井径规则井段内,纯泥岩层段微电位和微梯度曲线应基本重合。淡水钻井液条件下,灌 层段微电位曲线的幅度值应大于微梯度曲线幅度值

    4.5.5 双感应一八侧向测并

    4.5.5.1下井仪器应安装合适的间隙器。

    .5.1下井仪器应安装合适的间隙器。 .5.2测井时应在套管鞋50m以下的裸眼井段进行主刻度和测前、测后刻度,刻度误差许可范围如 a)深感、中感、八侧向的工程低值误差应在±2mS/m之内。 b)深感、中感、八侧向的工程高值误差应在土25mS/m之内。 .5.3在均质非渗透性地层,双感应一八侧向曲线应基本重合。 .5.4在仪器测量范围内,曲线平滑无跳动,不应出现饱和现象。

    4.5.6.1下井仪器应安装与井眼直径相匹配的扶正器,满足居中测并条件。 4.5.6.2测井时应在套管鞋50m以下的裸眼井段进行主刻度和测前、测后刻度,刻度误差符合要求。 4.5.6.3在仪器测量范围内,无裂缝、孔隙存在的致密层、均质非渗透性地层中,双侧向曲线应基本重合

    4.5.7微球型聚焦测井

    足仪器探头偏心测井条件,斜并中应安装偏心器

    SY/T56002016

    4.5.7.2测并时应在套管鞋50m以下的裸眼井段进行主刻度和测前、测后刻度,刻度误差符合 要求。 4.5.7.3在仪器测量范围内不应出现饱和现象。主曲线与重复曲线形状相同,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应 在10%之内。 4.5.7.4电阻率对薄层、扩径的灵敏度高于双侧向

    4.5.8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并

    4.5.8.1下仪器应安装与井眼直径相匹配的扶正器,满足居中测井条件。 4.5.8.2测井时应在套管鞋50m以下的裸眼井段进行测前、测后刻度,刻度误差符合要求。 4.5.8.3参数选择正确,发射、接收线圈温度差值在±10℃以内。 4.5.8.4检查同一频率各线圈响应的一致性,由短源距到长源距,曲线应平缓过渡。 4.5.8.5主测曲线与重复曲线特征一致,重复测量相对误差应小于2%

    4.5.9阵列侧向测并

    4.5.9.1下并仪器应安装与井眼直径相匹配的扶正器,满足居中测井条件。 4.5.9.2裸眼井段中做测前和测后刻度,选择刻度点应靠近测量段,并使刻度时温度与测井时温度差 不超过20℃,保证仪器电路有相同的响应条件。 4.5.9.3在均质非渗透性地层中,不同探测深度的曲线应基本重合。在渗透性地层,不同探测深度的 曲线应反映地层的侵人特征。 4.5.9.4不同探测深度的视电阻率曲线对应关系应一致。

    4.5.10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并

    4.5.10.1下并仪器应安装与并眼直径相匹配的扶正器,满足居中测井条件,测井时调整极板压力, 应保证仪器极板贴紧井壁。 4.5.10.2测井前应将仪器垂直悬挂进行偏斜、旋转检查,对井斜、方位等进行灵敏度检查。 4.5.10.3每块极板的无效(坏)电极数不应超过两个。 4.5.10.4测井过程中,电阻率曲线变化正常,不应出现负值,所有电阻率曲线有相似的趋势,不能 有过多的饱和情况。井径曲线变化正常,除椭圆井眼外,井眼规则井段井径曲线应基本重合。井斜、 方位曲线无异常变化,无台阶和负值。 4.5.10.5在12m并段内,1号极板方位角变化不应大于360°

    4.5.11地层倾角测并

    4.5.11.1下并仪器应安装与井眼直径相匹配的扶正器,满足居中测井条件,测井时调整极板压力, 应保证仪器极板贴紧井壁。 4.5.11.2测井前应将仪器垂直悬挂进行偏斜、旋转检查,对井斜、方位等进行灵敏度检查。 4.5.11.3测前应使用井径环对井径进行现场刻度,在套管中检查仪器的井径读值,与套管内径标称 值误差在±15mm(±0.6in)之内。 4.5.11.4微电阻率曲线变化正常,并有相关性,不应出现台阶和负值。 4.5.11.5井斜角、方位角曲线变化正常,无负值。 4.5.11.6在12m井段内,方位变化不大于360°。 4.5.11.7四臂的双井径(六臂的三井径)曲线在套管内应基本重合

    4.6.1仪器技术参数

    4.6.2自然伽马测井

    SY/T 56002016

    4.6.2.1自然伽马主刻度时仪器应放置在距地面1m高的仪器支架上,周围无干扰放射性源,供电预 热30min。 4.6.2.2泥岩层或富含放射性物质的地层呈高自然伽马特征,而砂岩层、致密地层及纯灰岩地层呈低 自然伽马特征。 4.6.2.3套管井中测井时,自然伽马数值和裸眼井相比应有幅度衰减。 4.6.2.4自然伽马值不应出现零、负值

    4.6.3自然伽马能谱测并

    4.6.3.1仪器刻度时应置于1.5m高的仪器架上,周围无干扰放射源,供电预热30min以上,在稳谱 状态下记录300s低值(本底或本底筒)和高值(刻度器或高放筒)的五能窗计数率,测前、测后的 误差范围为主刻度五能窗计数率之和的土10%。 4.6.3.2测井过程中谱峰跟踪正常。 4.6.3.3套管井中测井时,自然伽马数值和裸眼井相比应有幅度衰减。 4.6.3.4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所测总自然伽马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基本一致,铀(U)、针(Th)、钾 (K)数值符合地区规律。 4.6.3.5总自然伽马、铀((U)、针(Th)、钾(K)不应出现零、负值。

    4.6.4.1使用时要远离强电磁场,保证足够预热时间,不应用力敲打仪器外壳。 4.6.4.2仪器的本底为零,在没有放射性源的情况下,仪器应没有计数率输出。 4.6.4.3 仪器应安装合适的偏心器进行偏心测量,组合测井时应保证仪器贴紧并壁。 4.6.4.4在致密的纯岩性段,补偿中子测井值应接近岩石骨架值。 4.6.4.5特殊地层(含天然气、较纯的灰岩;岩性较纯、低孔、低渗、泥浆侵人较少的砂岩,裂缝发 育较好的气层)补偿中子测量值可能为零或者负值。 4.6.4.6补偿中子曲线在井眼扩径、煤层、油气层处应有明显反应。

    4.6.5补偿密度测并

    4.6.5.1刻度时,测井仪周围5m范围内不能有对刻度结果产生影响的放射性源和其他物体。 4.6.5.2应满足偏心测井条件并上提测量,组合测井时应保证仪器探头贴紧并壁。 4.6.5.3体积密度曲线与补偿中子、纵波时差、自然伽马曲线有相关性。在致密的纯岩性段,测井值 应接近岩石骨架值。 4.6.5.4密度补偿值不应出现负值(钻井液加重晶石或地层为煤层、黄铁矿等除外)。

    4.6.6岩性密度测并

    6.6.1应满足偏心测并条件并上提测量,组合测并时应保证仪器探买贴紧并壁。

    4.6.6.1应满足偏心测并条件并上提测量,组合测并时应保证仪器探头贴紧

    SY/T56002016

    4.6.6.2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曲线应能反映地层岩性变化。当钻井液中含有重晶石成分时,曲线在渗透 层及裂缝发育段应有明显的升高。 4.6.6.3体积密度曲线与补偿中子、纵波时差、自然伽马曲线有相关性。在致密的纯岩性段,测井值 应接近岩石骨架值。 4.6.6.4测井过程中谱峰跟踪正常。 4.6.6.5密度补偿值不应出现负值

    4.6.7元素俘获测并

    4.6.7.1应满足偏心测井条件,斜井中应安装偏心器等辅助工具,在高矿化度、大井眼的情况下,应 降低测速,以确保测量具有足够的统计精度。 4.6.7.2套管中铁元素峰值明显。稳谱符合仪器参数标准。 4.6.7.3测井过程中,探测晶体的温度要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4.6.7.4伽马仪器应连接在元素俘获仪器的上部,减少元素俘获激化地层对伽马测量值的影响

    4.7.1仪器技术参数

    4.7.2.1测井时应根据井斜和井眼尺寸添加合适的扶正器。 4.7.2.2测井时应进行测前、测后检查,在自由套管中测量的时差数值应在187us/m±7us/m (57μs/ft±2μs/ft)以内。 4.7.2.3波列记录齐全可变,首波幅度正常无平顶、反相,首波到达时间无齐头、乱序。 4.7.2.4声波时差曲线数值不应低于岩石的骨架值,在已知地层中测量的时差数值应与地区经验值 相符。 4.7.2.5重复测井与主测井形状相同,渗透层的重复测量值误差在±7us/m(±2us/ft)以内

    4.7.2.1测井时应根据井斜和井眼尺寸添加合适的扶正器。 4.7.2.2测井时应进行测前、测后检查,在自由套管中测量的时差数值应在187μs/m土7us/m (57μs/ft±2μs/ft)以内。 4.7.2.3波列记录齐全可变,首波幅度正常无平顶、反相,首波到达时间无齐头、乱序。 4.7.2.4声波时差曲线数值不应低于岩石的骨架值,在已知地层中测量的时差数值应与地区经验值 相符。 4.7.2.5重复测并与主测井形状相同,渗透层的重复测量值误差在±7us/m(±2us/ft)以内

    4.7.3多极子阵列声波测

    4.7.3.1测并时应根据井斜和井眼尺寸安装合适的扶正器和旋转短节。 4.7.3.2 波列记录齐全可辨,波形幅度正常无平顶、反相,首波到达时间无齐头、乱序。 4.7.3.3 测井过程中,自动增益窗口应始终锁定纵波信号。 4.7.3.4 波列记录齐全可辨,硬地层的纵波、横波、斯通利波界面清楚,幅度变化正常。 4.7.3.5 在12m井段内,相对方位曲线变化不应大于360°。 4.7.3.6 主测曲线与重复曲线的波列特征应相似,误差小于3%

    .7.4并周声波扫描成像

    4.7.4.1 测并时应根据并斜和井眼尺寸选择合适的发射探头,并添加合适的扶正器和旋转短节。 4.7.4.2 测井前应将仪器垂直悬挂进行偏斜、旋转及探头的旋转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4.7.4.3 回波(反射波)幅度变化正常,门槛设置正确,钻井液噪声不被采集到。 4.7.4.4 在12m井段内,相对方位曲线变化不应大于360°。 4.7.4.5 声成像反映地层特征清晰,与电成像具有一致性

    4.7.5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

    SY/T 56002016

    4.7.5.1测井时应进行测前、测后检查,在自由套管中测量的时差数值应在187μs/m±7us/m(57μs/fi ±2us/ft)以内。 4.7.5.2声波时差曲线数值不应低于岩石的骨架值,在已知地层中测量的时差数值应与地区经验值相符。 4.7.5.3波列记录齐全可靠。硬地层的纵波、横波、斯通利波界面清楚,幅度变化正常。 4.7.5.4重复测井和主测井的波列特征应相似

    4.8.1仪器技术参数见表A.4。

    水利软件、计算4.8.2技术要求如下

    a)应满足居中(居中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偏心(偏心型核磁共振测井仪)测并条件,规避富含 铁元素的地层。 b)依据井眼尺寸和仪器直径及井眼轨迹变化情况,选择安装不同直径的钻井液排除器。 c)依据井眼尺寸、井深、地层温度、压力、钻井液性能、目的层中的矿物成分、地层流体类型 及原油性质参数,对采集参数做优化设计并确定合适的采集方式。 d)目的层回波串的拟合度CHI曲线应平滑且数值小于2,井眼扩径处CHI值应在2~3之间。

    4.9.1.1仪器技术参数见表A.5

    4.9.1.2技术要求如下!

    2技术要求如下: a)测压点应设计在井眼规则、泥质含量较少、孔隙度和渗透性相对较好的位置。 b)钻井液柱压力数值应稳定,变化应在±1psi(0.0069MPa)范围内,测前与测后的钻井液柱压 力变化应小于5psi(0.0345MPa)。 c)在所需要测量的井段内,采样间隔应不大于0.6m。储层的中间、上下边界应布测量点,保证 测量数据能够反映地层电性特征。对于薄互层储层,应加密测量。 d)测量数据异常处应进行重复验证,重复验证的误差应小于10%。

    4.9.2.1仪器技术参数见表A.6。

    a)井壁取心应根据地质部门要求的层位、颗数、深度表、并身结构及预计岩性进行设计和施工。 b)取心应选择声波时差适中、岩性胶结情况良好、井壁规则(无大井眼、井壁垮塌)的层位。 c)仪器在推靠井壁后不得放松电缆,尽量减少仪器与井壁接触的时间市政常用表格,以防仪器遇卡,同时保 证取心位置的深度误差控制在±0.2m内。 d)岩心直径不小于所用岩心简内径的85%,岩心长度不小于所用岩心筒长度的75%。

    ....
  • 石油标准 电缆标准
  • 相关专题: 石油  
专题: 检验检疫标准 |邮政标准 |航空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食品添加剂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