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431-2017 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 SY/T 5431-2017  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0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设备安装,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Y/T 54312017

    8.1.1对于已探明区块的开发井或地质环境清楚的井,宜采用自下而上设计方法。 8.1.2对于新探区的探井或下部地层地质环境不清楚的井,宜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相结合的方法

    8.2.1自下而上设计步骤如下

    8.22自上而下设计步骤如

    检验检疫标准套管与井眼(钻头尺寸)间隙的选

    9.1.1开发井应满足油、气田开发的要求,生产套管尺寸应根据生产层的产能、油管尺寸、增产措施 以及后期作业的要求确定。 9.1.2探井应满足安全钻达设计目的层的要求,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和地质信息存在不确定性的区域 应考虑井眼尺寸留有余量以便施工中能够增加技术套管的层数

    9.2.1开发井由下而上、由里而外确定各层套管与井眼间隙。 9.2.2新探区的探井由上而下、由外而里确定各层套管与井眼间隙。 9.2.3套管与井眼间隙设计应满足套管安全下人和固井要求。 9.2.4下一开次的钻头尺寸应小于上层套管的通径。 9.2.5套管与井眼间隙宜按图1选择

    9.2.1开发井由下而上、由里而外确定各层套管与井眼间隙。

    主1:数据的单位均为毫米(mm)。 注2:实线箭头代表常用配合,虚线箭头表示不常用配合 图1套管与井眼(钻头尺寸)间隙选择图

    代表常用配合,虚线箭头表示不常用配合。 图1套管与井眼(钻头尺寸)间隙

    SY/T54312017

    11.1表层套管的管外水泥浆应返至地面。 11.2油井、注水井技术套管、生产套管的管外水泥返高应至少在最浅一层油气层顶部200m以上, 如存在复杂地层应至少返至其相应深度100m以上。 11.3尾管的管外水泥浆应返至悬挂器位置。 11.4热采井、气井及有特殊要求井的技术套管、生产套管的管外水泥浆宜返至地面或返至上层套管 以内200m。

    1.1表层套管的管外水泥浆应返至地面。 1.2油井、注水井技术套管、生产套管的管外水泥返高应至少在最浅一层油气层顶部200m以 口存在复杂地层应至少返至其相应深度100m以上。 1.3尾管的管外水泥浆应返至悬挂器位置。 1.4热采井、气井及有特殊要求井的技术套管、生产套管的管外水泥浆宜返至地面或返至上层套 以内200m。

    设计结果输出格式执行SY/T533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自下而上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示例

    图A.1压力当量密度曲线图示例

    A.2确定井身结构设计参数。 A.3确定初选的技术套管下入深度D22。在压力当量密度曲线图中查找全井最大钻井液密度Pmmax。 然后用公式(5)确定正常作业时最大井内压力当量密度Pbnmax,依据公式(4),令Prmin=Pbamax,自 图A.2横坐标上找出Pmmin,上引垂线与安全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曲线相交,交点井深即为初选中 间套管下入深度D

    A.4验证初选技术套管下人深度D2有无压差卡钻或卡套管的危险。用公式(9)计算钻井液液柱压 力与地层孔隙压力最大压力差值Ap,根据以下原则确定技术套管下入复选深度D和技术套管下入 深度D2: a)若Ap≤Ap.(Ap,则初选深度D即为技术套管下人复选深度Da,需要进行溢流条件校 核,见A.5。 b)若△p>△pa(△pa),则技术套管下人深度应小于初选深度D2, 此时需用公式(9)计算在 D深度处压力差为Ap.(Apa)时允许的裸眼井段最大钻井液密度Pmmx2。在横坐标上找出 Pmma2数值点,从该点引垂线与裸眼井段最大钻井液密度线相交, 交点井深即为技术套管下 人深度D2,示例见图A.3。D小于D2,需要进一步设计尾管,见A.7。 A.5按溢流压井条件校核技术套管下入复选深度Dz处是否有压漏的危险。确定全井最大地层孔隙压 力当量密度Ppmax对应的井深Dm,见图A.2;自下而上对裸眼段内每一并深D,用公式(8)计算该并 深对应的压力当量密度Pbar和安全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若每一井深都满足公式(7),则D,=Dzl, 否则技术套管下入深度等于不满足公式(7)时的井深,并按A.4步骤校核是否发生压差卡钻,最终 确定技术套管下入深度D。 A.6重复A.3至A.5步骤逐次设计其他各层技术套管,直至表层套管设计完。 A.7尾管设计。当技术套管下人深度D.小于初选深度D时,应下尾管并确定尾管下入深度D,:

    首先确定尾管的最大可下人深度D1。在图A.3上查得D,处安全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值 Pnz,依据防止正常作业时压裂地层的约束条件公式(4),令Phmaxu=Pm2,Pbmmux3,即为井深 D,处所能承受的最大井内压力的当量密度值。按公式(5)计算出D,至尾管最大可下入深度 D井段内允许使用的最大钻井液密度值Pmmax31。在横坐标上找出Pmmax3数值点,从该点引 垂线与裸眼井段最大钻井液密度线相交,最靠近井深D,的交点位置(如果有多个交点)即为 尾管最大下入深度D31,示例见图A.3。确定出Ds以后,还应进行下尾管井段钻进时的压差 卡钻校核和井涌关井压漏地层校核

    图A.3自下而上技术套管(有尾管)设计步骤示例

    b)校核下尾管并段钻进时是否存在溢流关井后压漏地层的危险。确定下尾管井段所遇到的最大 地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Ppmax3及对应的井深Dm31:自上而下对裸眼段内每一井深D,用公 式(8)计算该井深对应的压力当量密度Pbar和安全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若每一井深都满 足公式(7),尾管最大下入深度D满足设计要求,否则技术套管下入深度等于不满足公式 (7)时的井深。 c)校核下尾管井段钻进或下尾管时是否存在压差卡钻的危险核电厂标准规范范本,方法同A.4。 d)在下尾管井段钻进时的压差卡钻校核和井涌关井压漏地层校核通过后,若D≥D2,则Dz2 至D3井段内任意深度都可作为尾管下深,宜取D,=D2,若D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自上而下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示例

    B.1绘制压力当量密度曲线图。绘制地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Pp.压力当量密度pe.钻井液密度 Pm、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r、安全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r曲线,见图A.1,钻井液密度Pm按公式 3)计算,安全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按公式(6)计算。 B.2确定井身结构设计参数。 B.3根据地质基本参数,参考自下而上设计方法设计的表层套管下入深度,按设计原则确定表层套 管下入深度Di。 B.4设深度D,以下第一层技术套管的最大可下入深度初选点为D22。在当量密度曲线图上查得 井深D,处的安全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m,依据防止正常作业压裂地层的约束条件公式(4),令 Pbamux22=Pm,Pbmax22即为井深D,处所能承受的最大井内压力的当量密度值。利用公式(5)计算出 下一层技术套管最大可下入深度Dm处的允许最大钻井液密度值Pmmux22。在横坐标上找出Pmmmx2数 值点,从该点引垂线与最大钻井液密度线相交,最靠近井深D,的交点位置(如果存在多个交点)即 为下一层技术套管最大可下入深度初选点D2。示例见图B.1。

    图B.1自上而下技术套管(无尾管)设计步骤示

    B.5校核D,~D.井段钻进或下套管时是否存在压差卡钻的危险。在D,~D的井深区间内从压力 当量密度曲线上查找该井深区间内使用的最大钻井液密度Pmm。同时,在该井深区间内扫描计算不 同井深处的最大钻井液密度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的压差,并记录该井深区间内最大压差位置所对应的 也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值P和井深D。依据防止压差卡钻约束条件公式(9):验证在D,~Dz井 段有无压差卡钻的危险。根据以下原则确定技术套管下入复选深度Di: a)若△p≤△p(△pa),则初选深度D为技术套管下入的复选深度Dzi。 b)若△p>△p。(△p),则技术套管下人深度应小于初选深度D2。此时,依据公式(9)计算 在D,深度处压力差为△Pa(△pa)时所允许的最大钻井液密度值Pmmax2,并在横坐标上找出 Pmmax?数值点,从该点引垂线与最大钻井液密度线相交,交点井深即为技术套管下入的复选 深度D21。示例见图B.2。

    图B.2自上而下技术套管(有尾管)设计步骤示

    3.6依据防止溢流关井压裂地层约束条件,校核在D,至复选深度Dz并段正常作业时是否存在溢流 关井后压漏地层的危险。首先确定D,~D井段所遇到的最大地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Ppax及对应的 牛深Dm;然后自上而下对D,~Dz井段内每一井深D,用公式(8)计算该井深对应的压力当量密 度P和安全破裂压力当量密度Pm污水处理厂标准规范范本,若每一井深都满足公式(7),则下一层套管的最大可下入深度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压力容器标准 |轻工业标准 |验货标准 |钙镁磷肥标准 |建筑技术论文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