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820-2020 天然源电磁法采集技术规程.pdf

  • SY/T 5820-2020  天然源电磁法采集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7-0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设备安装,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1测线设计原则

    测线设计原则如下: a)主测线宜垂直于构造走向。 b)研究区内宜有测线重合于已有地震等物探测线。 c)宜有测线通过已有探井并在探井附近布设电磁测深点。 d)设计测线宜避开城镇、大的居民点及其他严重干扰源。 e)针对浅层目标、小目标勘探时,或利用AMT进行浅层勘探时,可加密测网

    5.2.2二维测线设讯

    商业标准5.2.3三维测网设计

    三维测网设计原则如下: a)测网布设应结合研究目标的规模、特征,通过三维模拟结果,按照既能满足地质任务,又经 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b)在实际三维研究区外需要部署外延测点时,外延范围至少与最大探测目标深度一致,外延测 点点距可按照2~3倍的正常点距逐渐增大。

    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项目概况(项目部署、地质任务、部署工作量及设计端/拐点坐标等); 工区概况(地理概况、地质概况、勘探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等); 采集方法与技术要求; 处理解释方法与技术要求; 项目组织管理(管理组织、队伍配备、人力资源及设备配备、项目运行计划等) 项目管理要求(施工管理、质量及安全管理等) 资料归档要求; 设计书附图应包括工区位置及测线部署图

    仪器标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a)开工前和收工后应对仪器和磁棒分别进行标定,相邻两次标定结果振幅和相位的相对误差应 不大于2%。

    SY/T 58202020

    b)不能标定的仪器,应进行仪器平行测试,测试结果要求道间相对误差应不大于2%。 c)标定相对误差按公式(2)计算:

    仪器标定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 仪器标定频点数 单位为个: 一第一次标定第i 频点的振幅或相位,单位为毫伏特每千米(mV/km)、纳特(nT)或度(°); A一第二次标定第i个 个频点的振幅或相位,单位为毫伏特每千米(mV/km)、纳特(nT)或度(°)。

    6.1.2仪器一致性测试

    仪器一致性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b)计算同类型仪器同一极化模式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均方根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 c)一致性测试均方根相对误差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 m一仪器一致性测试均方根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 仪器观测频点数, 单位为个; Aj一第j台仪器第i个频点视电阻率或相位,单位为欧姆米(Q·m) 或度(“); A 各仪器第i个频点视电阻率或相位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欧姆米(Q·m)或度(°)。 6.2 测线、测点布设 6.2.1 测线、测点应按设计书规定布置,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在测线、测点距10%范围内调整;施工 困难地区,可以在测线、测点距20%范围内调整;无法布设时,应及时提出测点偏移申请。 6.2.2施工中如所获资料表明原设计的测线长度不足以完成地质任务时,应及时提出修改测线的建议。 6.2.3 测点应选择周围开阔、地面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 复杂山区可开展试验确定两电极相对高差与 极距之比的范围。 6.2.5电极坑不应选在树根处、流水旁、繁忙的公 回时应避免设置在沟、坎处和存在表层电性 不均匀体的地方。同一方向两个电极的埋置条件应基 本相同。 6.2.6测点宜远离电磁干扰源,测点与干扰源的距离见表1

    表1测点与干扰源的距离

    SY/T 58202020

    SY/T 58202020

    6.2.7测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应实测或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仪器记录信息。 6.2.8测点应设立明显的标识,标明测点的点线编号。

    5.3.1水平电偶极(Ex)和水平磁棒(Hx)沿测线延伸方向(或按止北方向)敷设,水平电偶极 Ey)和水平磁棒(Hy)垂直于测线延伸方向(或按止东方向)敷设,垂直磁棒(Hz)按铅垂方向敷 设。张量与全张量观测:张量观测是每个测点敷设一套水平电偶极(Ex和Ey)、一套水平磁棒(Hx 和Hy);全张量观测是在张量观测的基础上,每个测点均应敷设垂直磁棒(Hz)进行五分量观测,如 图1所示。

    图1张量与全张量观测布极示意图

    5.3.2二维张量与全张量观测:多个电采集站以直线、折线或自由布设向前延伸方式分别布设在不同 则点上,沿测线方向首尾相连或不相连,组成一个排列,同步观测。每个测点敷设一套水平电偶极 Ex和Ey),每个排列敷设一套以上水平磁棒(Hx和Hy),排列中磁采集站的位置根据磁站控制范 围试验结果或参照同类工区参数确定。在进行全张量观测时,每个测点均应敷设一套水平磁棒和垂直 滋棒(Hx、Hy和Hz)进行五分量观测,如图2所示。

    图2二维张量与全张量观测布极示意图

    .3.3三维观测:观测以面元为单位展开,每个测点敷设一套Ex和Ey水平电偶极,每个面元敷设一 套水平磁棒(Hx和Hy)。面元内测点数一般布设9个【图3a)】、6个【图3b)】或4个【图3c)]。 5.3.4三维张量与全张量观测:三维张量观测是在三维观测基础上,面元中每个测点均应敷设一套水 磁棒(Hx和Hy)进行四分量张量观测。三维全张量观测是在三维张量基础上,面元中每个测点均 应敷设垂直磁棒(Hz)进行五分量全张量观测

    6.4观测装置布设要求

    测距误差应小于1%。 1.2电极埋人土中宜不小于30cm,保持与土壤接触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2kQ,特殊地表区接 阻不大于30kQ。

    SY/T 58202020

    6.4.3施工中需对同一方向的两个电极在饱和盐水中进行配对,两个电极之间的配对极差不大于 2mV,配对电阻不大于100Q。 6.4.4UBMT方法施工时,电极埋入土中宜不小于50cm,配对极差不大于1mV,配对电阻不大 于50Q。 6.4.5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地方,应采用“十”型布极;地形困难地区,可采用“T”型【图4a)】和 “L”型【图4b)]布极。

    SY/T 58202020

    e)电极连线宜采用同轴电缆,同时应固定架设,以减少电磁干扰。 f)磁棒在水底的布置环境应预先清理。 g)磁棒应在水底水平放置。 h)磁棒的布设方向应确保正确,达到精度要求。 i)测量磁棒的埋置深度,并换算出磁棒埋置的海拔高程。 6.4.11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仪器、磁棒的保暖;电极应埋置在冻土层下方,并应浇灌饱和盐水减少 冻结。

    6.5远参考法工作方式

    6.5.1存在电磁干扰,影响天然源电磁勘探采集质量的测区,应采用远参考法进行数据处理。 5.5.2处理时应选择能改善相关频点资料品质的远参考数据。 5.5.3布设条件允许的测区,宜设置固定远参考站, 6.5.4远参考站的选点及布设要求与测点相同,布极方位宜与测点方位一致。 6.5.5其他情况下,远参考数据可采用同步采集、干扰背景小的测点进行处理

    6.6.1数据采集与记录之前应作以下检查: a)各信号线与屏蔽层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MQ。 b)仪器与信号线的连接应牢固。 c)各项记录参数的输人应正确、齐全。 6.6.2数据采集与记录过程中不宜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 6.6.3每个测点观测频率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最低观测频率。 6.6.4最低频点的叠加次数不少于3次。 5.6.5操作员和布极员应现场填写野外工作班报,格式参见表A.1,每个测点应单独描述。班报填写 应字迹清楚,符号正确,无涂改现象。

    7.1验证资料质量时,宜安排布设验证点,数量不宜超过1%。 7.2验证点观测结果与原始观测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同一极化模式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均方根相又 差按公式(4)计算:

    误差按公式(4)计算:

    误差按公式(4)计算:

    式中: m一一验证点均方根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 n一一仪器观测频点数,单位为个; A一原始观测第i个频点的视电阻率或相位,单位为欧姆米(Q·m)或度(°); A一验证观测第i个频点的视电阻率或相位,单位为欧姆米(Q·m)或度(“)。 6.7.3应对误差大于5%验证点误差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验证点与原始观测曲线类型一致的,表示 原始观测合格。 6.7.4验证点误差计算结果应记录在误差统计表中,格式参见表B.1。

    6.8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SY/T 58202020

    测量工作执行SY/T5171的

    7.1原始资料质量检查

    7.2现场资料处理及要求

    7.2.1每天应及时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

    a)检查数据的时间序列是否完整可用,其数据可用于下一步处理。 b)对照班报核查头段信息。 A c)时间域数据处理生成频率域数据,宜采用远参考法进行去噪处理。 d)分段生成的频率域数据应拼接为全频段数据后再进行功率谱编辑。 f)功率谱文件编辑:功率谱文件应进行人工去噪编辑;对于干扰区测 线形态进行去噪编辑。

    7.3原始资料质量评价

    7.3.1全频段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的质量评价原则:对于音频大地电磁、宽频大地电磁和超宽频 大地电磁勘探,参与评价的起始频率不低于1000Hz,参与评价的低频段符合勘探深度要求;对于大 地电磁测深勘探连续电磁剖面测深,参与评价的起始频率不低于200Hz,参与评价的低频段符合勘探 深度要求。

    预段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的质量评价分为以

    SY/T 58202020

    1级:85%以上频点的标准偏差不超过20%,连续性好,能唯一确定曲线形态; 一Ⅱ级:75%以上频点的标准偏差不超过40%,无明显脱节现象,曲线形态明确; 一ⅡⅢ级(不合格):不满足Ⅱ级要求。 7.3.3测点质量评价分为以下级别: I级:一个测点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四条曲线中有两条I级,两条Ⅱ级以上(含Ⅱ级),低频 符合勘探要求; Ⅱ级:一个测点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四条曲线,其中有三条Ⅱ级以上(含Ⅱ级),起始频率和 低频段符合勘探要求; ⅡⅢ级(不合格):不满足Ⅱ级要求。 7.3.4分别对每个测点的四条曲线及物理点级别进行评定并按级登记,格式参见表B.2,对Ⅲ级曲线 应注明不合格原因。 7.3.5测点质量评价满足I级品率不小于75%、Ⅲ级品率不大于2%,视为野外工作质量合格。 7.3.6在强干扰区,测点参与整体质量评价,按7.3.2进行曲线质量评级时,宜以曲线形态可识别为 主,标准偏差作为参考。 7.3.7因城镇、厂矿、水域等较大面积干扰区的特殊情况,造成工区的测点质量评价达不到7.3.5的 规定,应符合设计中的具体要求。

    野外施工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概况(项目来源、地质任务等); 工区概况(地理概况、地质概况等); 采集方法与技术(试验工作、采集方法与技术措施等); 生产组织管理(管理组织、队伍配备、人力资源及设备配备等); 生产管理(施工难点及措施、质量及安全管理等); 任务完成情况(采集工作量及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质量评价、时效分析等) 采集资料归档清单; 问题与建议。

    7.5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内容包括: 息服务平 原始数据(含时间域数据和叠加功率谱数据); 仪器标定、试验记录; 测量观测记录; 野外班报(操作员布极记录)

    7.5.2现场处理资料

    内容包括: 实际材料图(包含测线点位分布、资料质量分布、主要井位、验证点点位等) 全频段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及数据(含误差)。

    内容包括: 仪器、磁棒标定误差统计; 仪器一致性误差统计; 验证点误差统计表,格式参见表B.1; 物理点视电阻率、相位曲线质量评定表,格式参见表B.2。

    SY/T 58202020

    7.5.4初步处理成果

    7.6资料提交内容及要

    SY/T 58202020

    机电标准规范范本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野外工作班报格式

    野外工作班报格式参见表A.1.

    表A.1野外工作班报格式

    B.1验证点误差统计表格式参见表B.1.

    B.1验证点误差统计表格式参见表B.1.

    SY/T 58202020

    表B.1验证点误差统计表 验证点号

    玻璃标准规范范本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天然源电磁法采集技术规程 SY/T 5820—2020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1.25印张32千字印1—400 2021年1月北京第1版2021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8226定价:25.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海洋标准 |电力弱电施工组织设计 |广播电视影视标准 |不锈钢板标准 |验货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