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84-2018 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

  • CJJ/T 284-2018  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9.8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284-2018 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

    2.0.12导轨guidetrack

    固定在顶进并底板上作为顶管初始导向、管节拼接用的软 道,或者固定在接收井底板上作为接收顶管机的轨道。

    在顶管施工中,为克服顶进阻力而由顶进油缸施加在顶管管 节管端的作用力。

    顶管机在顶进过程中的状态控制

    工程地质察祭与工程环境调香

    3.1.1顶管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应以工程地质察及工程王 境调查资料为依据。

    3.1.1顶管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应以工程地质勘察及工程环 境调查资料为依据。 3.1.2顶管工程地质勘察及工程环境调查应包括钻探和物探。 3.1.3当顶管管线范围内存在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时,应 查明分布状态,并应采取安全措施 3.1.4工程地质勘察结束后,应对勘探孔进行封堵处理

    3.1.2顶管工程地质勘察及工程环境调查应包括钻探和物

    3.1.4工程地质勘察结束后,应对勘探孔进行封堵处理。

    3.2.1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工程沿线地段的水文地质、 地层结构特征、土层性质及分布空间等情况。

    地层结构特征、土层性质及分布空间等情况。

    3.2.2地质勘察钻孔位置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在工作并位置,且应在项管侧面布置,距离项管外轮 郭不宜大于5m; 2当顶管穿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市政管线时,钻 孔位置不得影响其正常运行: 3工作并察钻孔位置应布置在四角,数量不应少手2个 4顶管勘察的钻孔沿轴线间距,工类场地应为100m~ 150m,Ⅱ类场地应为50m~100m,Ⅲ类场地应为30m~50m。 3.2.3 地质勘察钻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管沿线应达到顶管管底的设计标高以下3m5m 2工作井的钻孔深度应达到并底标高以下5m; 3顶管基底存在松软土层或未经固结的回填土时,除应符 合第1、2款的规定外,应加深钻孔深度; 4顶管穿越河道时,钻孔深度应在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

    4m~6m,并应满足顶管管底的勘察深度要求; 5顶管基底存在粉细砂可能产生流砂、管涌或地震液化地 层时,应将该层钻穿; 6工作井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钻孔深度应满足降水 设计要求

    层时,应将该层钻穿; 6工作井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钻孔深度应满足降水 设计要求。 3.2.4地下水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类型、地下水理藏条件、补 给与排泄条件、分布特征; 2应调查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 3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等的含量以及对混凝土、工程相关金属材料及橡胶的腐蚀程度; 4当地下有承压水分布时,应勘察承压水的分布范围和测 定承压水的压力。 3.2.5勘察报告应包括初步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报告和施工勘 紧报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步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 性和适应性: 2详细勘察报告应提供工作井和顶管区间,设计阶段和施 汇阶段所需的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以及地下水和环境资 料,并应作出分析评价、结论和建议; 3施工勘察报告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 并应作出结论和建议。 3.2.6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2拟建顶管工程的基本特性: 3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图: 4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 地下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察时水位和抗浮设防水位) 及地下水压力和地下水对混凝土、钢材的腐蚀性的闸述和评价:

    3.2.4地下水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类型、地下水理藏条件、补 给与排泄条件、分布特征; 2应调查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 3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等的含量以及对混凝土、工程相关金属材料及橡胶的腐蚀程度; 4当地下有承压水分布时,应勘察承压水的分布范围和测 定承压水的压力。

    3.2.6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自的和任务要求; 2拟建顶管工程的基本特性: 3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图; 4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 地下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勘察时水位和抗浮设防水位 及地下水压力和地下水对混凝土、钢材的腐蚀性的阐述和评价: 5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

    6 岩土参数的分析及选用; 7 建议项管选位及地基处理方案; 8 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 监控、 防治措施的建议和顶管工程设计及施工措施的建议; 9 勘察钻孔点的平面布置图; 10 工程地质柱状图; 11 工程地质剖面图; 12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13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14 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 15 建议地基不稳定土层的处理方案的图表。 3.2.7 勘察报告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子样数、均方差和变异系数。 3.2.8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应包括下列 内容: 1 颗粒分析; 2 密实度; 3 垂直和水平渗透系数; 4 黏聚力; 5 内摩擦角; 6 与混凝土、钢材的摩擦系数; 变形模量; 8 泊松比; 9 岩石、卵石单轴抗压强度值; 10 地基承载力及其他常规参数。

    6 岩参数的分析及选用; 1 建议项管选位及地基处理方案; 8 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 监控、 防治措施的建议和顶管工程设计及施工措施的建议; 9 勘察钻孔点的平面布置图 10 工程地质柱状图; 11 工程地质部面图: 12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13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14 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 15 建议地基不稳定土层的处理方案的图表。 3.2.7 勘察报告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子样数、均方差和变异系数。

    3.2.8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应包括下列 内容:

    3.2.8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应包括下列

    1 颗粒分析; 2 密实度; 3 垂直和水平渗透系数; 4 黏聚力; 5 内摩擦角; 6 与混凝土、钢材的摩擦系数; 7 变形模量; 8 泊松比; 9 岩石、卵石单轴抗压强度值; 10 地基承载力及其他常规参数

    3.3.1顶管工程环境调查应分为地上环境调查和地下建(构) 筑物勘察,调查时探明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 线等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施工前应对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 进行详细调查; 2应查明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桥涵、道路、交通状况、架 空管线等特性及分布位置; 3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上建(构)筑物,应标明名称、 外形尺寸、功能、结构形式、与顶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修建年代 等:大型和重要建筑物宜取得工程技术资料,并应了解建(构) 筑物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情况。

    3.3.2地上建(构)筑物调查应包括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开 式、基础形式、基础埋深(标高)的主要设计参数、施工工 艺等,

    代、结构形式和结构材料、外轮廓尺寸、结构厚度、顶板和底机 标高、施工方法、变形缝设置、围护结构、抗浮措施及使用情 况等,

    3.3.4桥涵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桥梁的桥墩、桥台和主要防护构筑物进行调查,对 桥涵结构进行检测; 2桥涵构筑物调查内容应包括桥梁的设计荷载、防震烈度 桥长、桥宽、结构布置、桥梁下部结构类型、跨度、墩柱基础形 式、桩基或地基加固设计参数、运营年限等

    3.3.5道路、铁路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铁路、轨道交通或道路等级、路面材料、路面宽度、路 提高度、支挡结构形式及地基与基础形式; 2路基(路面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密实状态、可 能存在的空洞等; 3交通干道的交通流量、交通状况、附属设施。 3.3.6架空线塔(杆)调查应包括电压等级、电线高、线塔

    (杆)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

    3.3.7河道调查应包括河宽、河深、河床最大冲刷汽

    3.3.12工程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的经过、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并分类列出调查和 测量的沿线周围建(构)筑物、管线; 2顶管工程穿越或邻近范围内建(构)筑物、管线的影响 评价; 3穿越或临近区域允许变形控制值; 4安全防护建议

    4.1.1顶管工程的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环 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以工程地质察和工程环境调查为依据 4.1.2工作并的位置应结合热力检查室布置,并应考虑工程环 境、施工条件和热力运营维护的要求,

    4.2.1顶管管线宜采用直线,当受条件限制为曲线时,转弯弧 度应满足工艺和顶管施工的最小转弯半径的要求,还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34的有关规定。曲率 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曲率半径(m); Lg—预制管管节长度(m); D一顶管外径(m); X一相邻管节之间的最大维

    式中:R一曲率半径(m); Lg一一预制管管节长度(m); D一顶管外径(m); X一一相邻管节之间的最大缝隙(m)。 4.2.2顶管邻近或穿越既有建筑、立交桥等地上建(构)筑物 和地下室、人防、地铁隧道、车站等大型地下建(构)筑物时, 进行环境风险源专项设计。设计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有关规定 4.2.3顶管管道内热力管道的滑动支架、固定支架、导向支架

    4.2.4工作并宜采用矩形,其位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设置在热力管道的直线段:

    2应避开车流、行人密集的地段,并应减少施工对周围环 镜的影响; 3应便于排水、排泥和排土; 4应便于顶管管节的堆放和顶管设备的吊装和运输

    4.3.1工作并宜设置在自稳能力强的地层中

    ..月议具 4.3.2顶管宜设置在粉土、黏性土、砂层等土层中,并应避免 设置在可液化地层中。 4.3.3顶管的最大坡度应根据热力管道的设计要求、顶管内自 然排水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顶管机械施工能力的要求,顶管宜 设置为单面坡

    4.3.4顶管与现状市政管线的垂直距离应符合现行

    《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200的有关规

    5.1.1作用在顶管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5.1.1进行分类

    5.1.1作用在顶管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5.1.1进行

    表5.1.1作用分类

    5.1.2荷载数值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5.1.2荷载数值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有关规定确定,并应根据施工和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变 化,按最不利情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系数

    5.2.1结构自重应按结构设计尺寸及材料计算重度计算确定

    .2.1结构自重应按结构设计尺寸及材料计算重度计算确定 钢筋混凝土计算重度可采用25kN/m,素混凝土计算重度可采

    钢筋混凝土计算重度可采用25kN/m,素混凝土计算

    用23kN/m3。结构自重还应包括顶管内部作为人行道的混凝工 台及管道结构等的自重荷载

    5.2.3地层压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和水平地层压力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埋置深度等因素,结合已有的试验,测试和研究资料确定; 2竖向地层压力计算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覆 土厚度、土体卸载拱作用影响,以及地面和邻近其他荷载对竖向 压力影响等因素确定; 3水平压力宜按静止土压力,以及地面荷载和破坏棱体范 围的建(构)筑物引起的附加水平侧压力计算。 5.2.4围岩的分级和地层压力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 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有关规定执行。

    5.2.5作用在顶管结构上的水压力和浮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压力和浮力应根据设防水位以及施工阶段和长期使 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取最不利水位,并应按静水压力计算; 2砂性土地层的侧向水、土压力应采用水土分算,黏性 地层的侧向水、土压力应采用水土合算; 3施工阶段应采用常水位计算,使用阶段应按设计基准其 内的最不利水位计算。

    5.2.8当顶管沿线存在地层不均匀、荷载突变、地下水位变化

    5.2.8当顶管沿线存在地层不均匀、荷载突变、地下水位变 等情况时,顶管设计应计算纵向不均匀沉降对顶管结构内力 影响,

    检修和正常使用的实际情况,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

    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有关规定确定。重型设备荷载与范 围尚应根据设备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途径等确定 5.2.10顶管结构温度变化的影响,应根据地层和顶管内年平均 温度、最冷(热)月平均温度等气温条件,及以运营环境和施工 条件确定。设计时应计人结构内外壁面温差产生的结构内力。壁 面温差作用标准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 范》CI105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5.3.1地面车辆荷载的数值及排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有关规定确定 5.3.2铁路下方的顶管结构的荷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 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的有关规定确定 5.3.3顶管内部可变荷载应包括固定支架的水平推力、导向支 架的水平推力及管道位移在活动支架结构上产生的水平力,并应 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200的 有关规定确定。

    地面车辆荷载的数值及排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5.3.4顶管结构设计时应考虑下列施工荷载

    1 设备运输荷载、吊装荷载、施工机具及人员活载; 2 地面临时堆载; 3顶管施工时主顶油缸的推力; 注浆所引起的附加荷载

    5.4.1顶管结构上的地震荷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 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5.4.1顶管结构上的地震荷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

    5.4.2沉船荷载应按工程水域可能通航的最大船舶类型

    6.1.1本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除 验算结构抗滑移及抗浮外,均应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设计。

    6.1.3顶管结构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 1.1。施工阶段承载力验算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1.0。 6.1.4顶管结构的内力分析,应按弹性体系计算,可不考虑由 非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6.1.5顶管结构设计计算中,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应 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力和剪力设计值等,并应考虑下列两种极限 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热力管道安装、试压、运行及检 修阶段,顶管结构或管道支架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顶管结 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管体因顶力超过材料强度发生破环。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热力管道运行阶段,对应于顶管 结构或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规定限值:钢筋混凝土顶 管结构裂缝宽度超过规定限值。

    6.1.6顶管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热力管道运行阶段结构的承载力计算。顶管结构应进行 执力管道安装或检修阶段起吊管道时结构的承载力计算:设有热 力管道支架的顶管结构,尚应进行管道试压阶段结构的承载力 计算。 2设有管道支架的顶管结构,应按刚体进行抗滑移稳定 验算。

    3当结构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管道运行阶段的抗 浮稳定验算。 4应考虑预埋件对结构的影响。 6.1.7顶管结构内,管道支架及滑动支墩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 105的有关规定。 6.1.8顶管结构上的预埋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2.1顶管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除验算结构抗滑 移及抗浮外,均应采用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并应符合下式的 要求:

    代中:%一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 力和剪力设计值等; Rp一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的有关规定确定。 .2.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S=X Sk+ ZyQ X de, X SQ,k

    式中: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YQ 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Sck 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k 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Pe; 可变荷载Q,的组合值系数; n 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6.2.3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 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 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20; 2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 取1.00。 6.2.4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4; 2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确定。 6.2.5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顶管结构上的作用组合应 限据顶管实际条件按表6.2.5选取。

    1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 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 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20; 2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 取1.00

    6.2.4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4; 2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确定。 6.2.5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顶管结构上的作用组合应 根据顶管实际条件按表6.2.5选取

    表6.2.5顶管结构上的作用组合

    注:1 体设计条件确定: 2 地面车辆荷载和地面堆积荷载应根据不利设计条件计人其中一项,不应同 时计算; 3 管道作用包括固定支架的水平推力、导向支架的水平推力及管道位移在活 动支架结构上产生的水平作用; 4运行工况为热力管道带压运行的工况。

    6.2.6结构在组合作用下的抗滑移及抗浮验算,应采用符合稳 定性抗力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6.2.6结构在组合作用下的抗滑移及抗浮验算,应采

    6.2.6结构在组合作用下的抗滑移及抗浮验算,应采用符合

    性抗力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亭热检修阶段均应进行抗浮稳定验算。管道运行阶段结构抗浮稳 定验算时,抗力应计人管道及设备自重、结构自重、结构上的竖 句土压力。施工和停热检修阶段抗力不应计入热力管道及热力设 备重量。

    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6.3.1顶管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采用作用效应的 准永久组合: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C一一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规定限值。 6.3.2钢筋混凝土顶管结构在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最大裂缝宽 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应有通缝。 6.3.3当验算截面的最大裂缝开展宽度时,应按准永久组合作 用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c,k一 按第个永久荷载标准G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中 一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 6.3.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的作用组合,应根据顶管实际 条件按本标准表6.2.5确定。 6.3.5管道支架挠度变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 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6.4.1钢筋混凝土顶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 6.4.2当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筋具有腐蚀性时,钢筋混凝土管 应采取防腐措施。

    6.4.3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防火处理,管节

    预理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6.4.4混凝十结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 6.4.6当管道运行阶段的环境温度超过20℃时,混凝土的强度 值及弹性模量应予折减,折减系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 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200的有关规定

    6.4.7防水硅橡胶与管节粘结材料宜选用硫化型硅橡胶胶粘剂。

    6.4.8管口应针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设计。顶管管节应采取可 靠成型工艺,钢圈和混凝土接口处的密实度,应使管体和管口在 地下水作用下不渗水

    6.5.1支架宜采用型钢结构,支架锚固形式宜采用两端嵌固式。

    6.5.3组合型钢支架的焊缝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执行。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执行。

    6.5.5钢支架底部应设钢筋混凝土护墩,护墩高

    7.1.1顶管结构设计应对周边环境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控制 专项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 程》C200的有关规定。 7.1.2钢制顶管管材、壁厚、外防腐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顶 管管节的壁厚、钢筋配置、管口结构等应根据顶管结构上的作 用、热力管道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环境条件等,通过结构计 算、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分析确定。 7.1.3钢质顶管强度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 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的有关规定,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钢筋混凝土顶管结构应按施工顶进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进行 结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并应对使用阶段进行裂缝宽度 和变形验算。 7.1.4钢筋混凝土顶管结构应进行横向受力和变形计算。当遇 下列情况之一时,尚应对纵向受力和变形进行计算: 1沿线地层条件有较大变化; 2顶管覆土厚度变化较大;

    7.1.1顶管结构设计应对周边环境的风险进行分析,

    7.1.1顶管结构设计应对周边环境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 专项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 程》CJJ200的有关规定

    7.1.2钢制顶管管材、壁厚、外防腐等应符合现行

    官官节的壁厚、钢 贝自松 上的作 用、热力管道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环境条件等,通过结构计 算、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分析确定。 7.1.3钢质顶管强度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 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的有关规定,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钢筋混凝土顶管结构应按施工顶进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进行 结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并应对使用阶段进行裂缝宽度 和变形验算。 钢欲

    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的有关规定,刚度和稳定性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 钢筋混凝土顶管结构应按施工顶进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 结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并应对使用阶段进行裂缝 和变形验算。

    7.1.4钢筋混凝土顶管

    有 形进行计算: 1 沿线地层条件有较大变化: 2 顶管覆土厚度变化较大; 3 穿越大型建(构)筑物,承受较大局部荷载: 4 地基沿纵向产生不均匀沉降; 5 地震作用。 7. 1.5 设有固定支架和导向支架的顶管隧道,应进行抗滑移 验算。

    7.2管口承载能力验算

    式中:Fde 混凝土管道充许顶力设计值(KN); 一混凝土材料受压强度折减系数,取0.90 中2— 偏心受压强度提高系数,取1.05; d3 混凝土脆性系数,取0.85; f 混凝土受压强度设计值(MPa); A, 管道的最小有效传力面积(mm); Ya 顶力分项系数,取1.3; p4 混凝土强度标准调整系数,取0.79。

    7.2.2施工阶段钢质顶管管口承载前

    式中:Fds 钢管管道允许顶力设计值(KN); 5 钢材受压强度折减系数,取1.0; po 钢质顶管稳定系数,取0.36; 一 钢材脆性系数,取1.0; 密沉注估MD。)

    f一钢材受压强度设计值(MPa)。 7.2.3使用阶段单根管道固定支架的轴向推力应小于顶管管口 承载能力。

    7.3.1顶管内力应根据顶管纵断面高程,分别选取顶部覆土最 厚(薄)、水压力最大(小)、超载或偏压、顶管穿越地层条件突 变处等位置进行计算。

    7.3.2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内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2内力计算模型可采用匀质圆环模型; 3应考虑顶管管节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7.3.3顶管管节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应按局部弹簧(即只受压) 作用模式模拟。土层弹簧受压状态的刚度应根据管节周边岩层的 地层弹性抗力系数确定;地层弹性抗力系数应依据工程的地质条 件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选取。当无详细勘察报告和试验资料时: 可按表7.3.3选取。

    表7.3.3地层弹性抗力系数

    ..4 钢肋比工顶管截面强度验算和袋缝见度 列规定: 1 应选取整环管节中最不利内力状态的截面: 2应按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进行验算; 3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

    .4顶管变形计算和抗滑移验算

    7.4.1顶管结构应按荷载效应中准永久组合进行变形计算。

    7.4.2钢筋混凝土顶管直径变形不应大于3%顶管内径 7.4.3柔性接头钢承口、柔性接头钢承插口的钢筋混凝土顶管, 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表7.4.3的规定,并应小于弹性密封垫 的允许张开量。

    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表7.4.3的规定,并应小于弹性密封垫 的允许张开量。

    ....
  • 市政工艺、技术 机械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食用盐标准 |管道标准 |螺钉标准 |水质标准 |公共安全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