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 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2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Vef 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有效容积 W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以上的回填土和底 重力; Zmx 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

    VEff 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有效容积 W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以上的回填土和底板总 重力; Zmx 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

    3.0.1一体化预制泵站根据用途可分为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和 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根据水泵安装形式可分为干式一体化预制 泵站和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3.0.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应由井筒和内部设施组成。出厂前 应遵循安全可靠、现场安装时间和工作量最小化的原则进行预装 和测试。

    泵站和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3.0.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应由并筒和内部设施组成。出厂前 应遵循安全可靠、现场安装时间和工作量最小化的原则进行预装 和测试。 3.0.3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20℃;控制柜使用场所的周围环境温度宜为一10℃~40℃,相 对湿度宜为25%~85%。当超出上述环境条件设置一体化预制 泵站时,应采取防冻、散热和通风措施。

    温度应为0℃~40℃; pH值应为4~10; 3 排水泵输送介质中的最大颗粒直径应小于所选配水泵的 通径。 3.0.5当输送介质不能满足本标准第3.0.4条要求时,应采取 相应的措施

    4.1.1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体的材质应付合下列规定: 1井筒宜采取玻璃钢或高密度聚乙烯等质量轻、强度高和 时腐蚀的材料: 2输送生活饮用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水泵过流部件以及管 路和其他与输送介质直接接触的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 的有关规定; 3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管道和配套附件宜采用不锈钢 或聚乙烯等耐腐蚀材料。 4.1.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顶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盖设计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顶盖承载力应根据实际 受力条件计算,并应考虑风载、雪载、水淹荷载、温度荷载及其 他可变荷载; 2当一体化预制泵站设置于绿化带内时,应结合景观、绿 化等专业或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统筹考虑顶盖的标高和布置: 3当一体化预制泵站设置于道路和广场等区域内时,其顶 盖、检修盖板和基座应满足道路级别对应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 求,顶盖和检修盖板应与路面持平且应采取防水措施。 4.1.3直径大于3m的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在一体化预制 泵站进水口设置导流板。 4.1.4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中,泵坑应采用流态优化的设计。

    .I· J人 1井筒宜采取玻璃钢或高密度聚乙烯等质量轻、强度高和 时腐蚀的材料: 2输送生活饮用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水泵过流部件以及管 路和其他与输送介质直接接触的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 的有关规定; 3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管道和配套附件宜采用不锈钢 或聚乙烯等耐腐蚀材料

    4.1.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顶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盖设计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顶盖承载力应根据实际 受力条件计算,并应考虑风载、雪载、水淹荷载、温度荷载及其 他可变荷载; 2当一体化预制泵站设置于绿化带内时,应结合景观、绿 化等专业或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统筹考虑顶盖的标高和布置; 3当一体化预制泵站设置于道路和广场等区域内时,其顶 盖、检修盖板和基座应满足道路级别对应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 求,顶盖和检修盖板应与路面持平且应采取防水措施。

    .1.3直径大于3m的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在一体化 艮站进水口设置导流板

    .1.4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中,泵坑应采用流态优化的设讠

    4.2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4.2.1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应统一规划。有远期规划要求的, 近期工程应预留远期接口。 4.2.2一体化预制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 的天然地基处。当天然地基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 理措施或采用人工地基。

    合规划、消防和环保部门的要求合理确定,且一体化预制泵站应 与周围环境协调

    .2.4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和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站址应

    1取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 且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应低于100年。取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站址 应位于水质较好、靠近主流、河床稳定、地质条件良好、工矿区 上游、取水方便的河段。 2给水增压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 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 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同时应综合考虑系统布局、洪水威胁、废水 除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卫生环境、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因素。 3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站址应满足城镇排水防涝要求,并 应根据排水设计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2.5依据一体化预制泵站设计规模、系统条件和现场情况

    4.3.1一体化预制泵站工艺平面布局应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类

    整体流态良好,并宜采用计算机模型对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的流 态进行分析。

    4.3.2一体化预制泵站井筒内的工艺平面布置应满足

    和管路的安装、运行操作和起吊维护的要求,可不设置维修空 间。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考虑散热,并应在并筒底部设置集水 坑和排水泵。

    1对于采用轴流泵、混流泵或潜水离心泵的湿式一体化预 制泵站,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最低水位应满足配套水泵所需最 小淹没深度的要求。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消 除气蚀和水泵十转风险,并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 等方法辅助设计。 2对于采用卧式或立式离心泵的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一 体化预制泵站前端集水池的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自灌的要求。当 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真空引水系统,最大排气时间不宜大 于5min。 3雨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合流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的设 计最高水位,应与进水管管顶相平。当设计进水管道为压力管 时,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可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得造成管道 上游地面冒水。污水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 按进水管充满度计算。 4多井筒设计的并联一体化预制泵站所有并筒之间应连通 4.3.4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集水池有效容积应根据一体化预 制泵站前端供水曲线和后端用水曲线及所需的消防、事故用水量 综合确定,同时应满足配套水泵的启停次数的要求和水质的预处 理要求。

    泉站前端供水曲线和后端用水曲线及所需的消防、事故用 宗合确定,同时应满足配套水泵的启停次数的要求和水质的 里要求。

    4.3.5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

    流量和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确定,并应按下式计算:

    4.3.6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集水池有效容积不能满足计算集 水池容积时,应另设分离式集水池。

    水泵宜选用相同型号: 2 当流量和扬程变化较大时,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3水泵设计工况点应在水泵最高效率区内,在最大与最小 流量时,水泵应能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4.3.8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备的水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在设计负荷范围内应无振动和气蚀现象: 2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备的潜水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 水污物潜水电泵》GB/T24674的有关规定:; 3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的干式离心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GB/T5657的有关规定。 4.3.9 潜水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绝缘等级不应低于F级,温升不应低于B级; 2 防护等级不应低于1IP68。 4.3.10 干式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缘等级不应低于F级,温升不应低于手B级; 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4.3.11当潜水自耦安装的潜水离心泵和自耦底座采用金属对金 寓的连接时,宜采用橡胶圈密封。 4.3.12当进水含有的固体杂质可能堵塞水泵和后继管路时,应

    4.3.8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备的水多

    1水泵在设计负荷范围内应无振动和气蚀现象: 2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备的潜水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 水污物潜水电泵》GB/T24674的有关规定; 3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的干式离心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GB/T5657的有关规定。 一中

    1格栅设计流量不应小于一体化预制泵站设计流量,过栅 水头损失不宜大于0.5m: 2当一体化预制泵站进水杂质较少时,宜设置提篮式格栅 3当一体化预制泵站进水杂质较多时,宜设置粉碎式格栅 4.3.13提篮式格栅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格栅应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上,并应配套导杆和提升链: 格栅和挡水板等消能装置应分开设置: 3 格栅间距不宜小于40mm:月不宜大于后继水泵过流 通径; 4 格栅应能手动提升,倾倒栅渣: 5提篮式格栅的材质应采用不锈钢304系列及以上材质。

    1格栅可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或安装在预制格栅开内,格 栅珊井应满足格栅安装和后继水泵配水要求: 2应设置备用粉碎式格栅: 3当进水管道可能出现雍水时,可采用配套的溢流格栅, 并应增加检修孔、配套导杆、提升链、进水渠和支撑附件; 4格栅支撑框架的强度应满足机械和液压负荷要求: 5湿式安装的粉碎式格栅应配套防护等级IP68的潜水电 机,并应具备防缠绕、防越流功能 4.3.15设置于污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粉碎式格栅,应具备连续

    4.3.16一体化预制泵站管路系统管材、管件和阀门的选型和连 接方式,应根据输送介质和使用环境确定。 4.3.17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进出水管道和外部管道,应采用柔性 连接。 击

    表。检修阀可安装在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或一体化预制泵站外的 阀门井内

    表。止回阀和检修阀可安装在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或一体化预制 泵站外的阀门井内。

    4.3.20给水系统的管道增压一体化预制泵站,水泵进水管应设 置检修阀,进水主管上应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排气阀 4.3.21向高地输水或长距离输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当水泵设有

    4.3.20给水系统的管道增压一体化预制泉站,水泵进

    止回阀或底阀时,应进行启停泵水锤和弥合水锤压力计算。当计 算所得的水锤压力值超过管道试验压力值时,应采取消除水锤的 措施。

    血应有修血极,应修血极应 具备限位安全锁、防坠落和防盗的功能,并应留有设备检修孔 检修孔的尺寸、个数和位置应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提升设备确 定,检修孔直径不宜小于800mm。

    4.3.23井筒外部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设置吊耳,且玻璃

    4.3.23并筒外部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设置吊耳,且玻璃 钢材质一体化预制泵站吊耳不应少于4个,高强度聚乙烯一体化 预制泵站吊耳不应少于2个,其强度应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吊装 的需要。

    24水泵的提升装置应符合下

    1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采用不锈钢304系列及以上材质 的导杆、提升链等提升装置,且最大充许提升重量不应小于单台 设备最大提升重量的1.5倍; 2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可不设置提升装置,但一体化预制 泵站操作平台和检修孔开孔尺寸应确保一体化预制泵站外提开设 备能顺利完成提升作业。

    4.3.25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配套操作平台宜采

    热镀锌碳钢、铝合金或玻璃钢材料,操作平台应进行

    试,最大设计载荷应大于2kN/m,并应能承载一体化预制泵站 主体最重设备重量的1.5倍。千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可不设置操作 平台。

    4.3.26一体化预制泵站操作平台的设置应满足人员操作、检修

    4.3.26一体化预制泵站操作平台的设置应满足人员操作、检修 和设备吊装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操作平台宜设置于检修阀以下 0.5m~1.0m,并应位于进水管管顶和最高水位以上; 2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可根据管路布置、阀门设置、水泵 排布等按实际需要设置操作平台。 4.3.27爬梯的材质宜采用铝合金。当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环境腐 蚀性较强时,宜采用玻璃钢等防腐蚀材质。爬梯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GB/T17889.2的 有关规定

    1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操作平台宜设置于检修阀 .5m~1.0m,并应位于进水管管顶和最高水位以上; 2十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可根据管路布置、阀门设置 排布等按实际需要设置操作平台

    4.3.27爬梯的材质宜采用铝合金。当一体化预制泉站内环境腐 蚀性较强时,宜采用玻璃钢等防腐蚀材质。爬梯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GB/T17889.2的 有关规定。

    4.4.1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50年。 4.4.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结构的顶盖、侧壁和底座应满足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要求。 4.4.3一体化预制泵站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 规范》CB50265的有关规定

    并应根据最大设计流量、流速、导流板的材质、形状和安装位置 进行强度校核

    1质量不应小于水泵总质量的1.5倍; 2当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应与底板钢筋连接并进行二次 浇筑; 3应设置防振构件。

    1底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的尺寸应满足抗浮和结构强度 要求,并应按下式进行抗浮计算:

    式中:W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以上的回填土和底板总 重力(N); Ks一一设计稳定性抗力系数,取1.05; F一一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以上的回填土和底板总 浮力(N)。 3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底座和钢筋混凝底板应牢固 接,连接形式应根据抗浮计算和水泵稳定运行要求确定; 4多并筒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和一体化预制泵站前后端构 筑物宜采用同一个底板。 4.4.7一体化预制泵站稳定分析、地基计算及处理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的有关规定。 4.4.8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 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升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 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李节、支护结构使 用期限等因素,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 程》JGJ120的有关规定

    配电系统宜设置在户外预装式变电站内,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GB17467的有关规定。

    .5.4水泵及户外用电设备应安装剩余电流漏电保护装置

    4.5.4水泵及户外用电设备应安装剩余电流漏电保护装置,或 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接地端应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配电箱的接地线应就近 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端子或接地十线上。电涌保护器的参数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的有关规定。

    4.5.6一体化预制泵站电机的电压偏差不宜超过标

    4.5.7一体化预制泵站电机应校核电机启动压降,并应根据校 核结果采用软启、变频或其他降压启动措施启动。

    设备选择、无功功率补偿、机组启动、室外电缆敷设、继电保 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自动控制和信号系统、测量表计装置、通 信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的有关 规定。

    机外壳均应做等电位联结,应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上或 接地干线上。

    4.5.10控制系统元器件应采用工业级设备,应具备防尘、防

    4.5.10控制系统元器件应采用工业级设备,应具备防尘、防 潮、防霉的能力,并应符合相应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1应具备自动巡检、故障诊断、报警和自动保护等功能; 2控制柜操作面板上应设置手动/自动切换开关,并应在控 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可由操作人员现场启泵: 3对于可恢复的故障,应具备自动或手动解除报警、恢复 正常运行的功能;

    4.5.12 压、能耗、泉送流量、水泵运行和故障,配套变频器一体化预制 泉站的显示参数尚应包括水泵转速和电流。根据管路形式和实际 需要,宜增加下列参数: 1重力流管道进水的一体化预制泉站:集水池实际液位 启停液位,超低、超高和溢流液位等: 2压力流管道进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进出口压力、设定 压力、水泵干转保护、出口超低和超高压力等。 4.5.13控制柜可安装在并筒内、并筒外户内和并筒外户外: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控制柜安装在并筒内部时,柜体材质宜采用不锈钢 防护等级应为IP54及以上; 2并筒外户内型控制柜,柜体材质宜采用碳钢喷塑,防护 等级应为IP42及以上; 3并筒外户外型控制柜,应采用双层门结构,柜体材质宜 采用不锈钢,电缆安装方式宜采用下进下出,防护等级应为 IP54及以上。

    惑器、浮球开关或超声波液位计等液位控制设备,并应反馈 别系统。液位控制器或变送器,应方便维修人员在一体化预 站地面或操作平台拆卸维修。

    4.5.15静压式液位传感器应安装在传感器保护钢管内

    头部宜距一体化预制泵站池底200mm,传感器宜凸出保护 cm~3cm

    4.5.16 液位传感器电缆应采取防松脱的措施,并应设置接地屏 蔽线。

    17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配备移动式硫化氢(HzS)检测 甲烷(CH)检测仪。

    仪和甲烷(CH)检测仪。

    通风、保温和除臭设施

    4.6.1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管管径不应 小于100mm。可能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湿式一体 化预制泵站应配备机械通风。 2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采用轴流风机等机械通风,通风 量应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内设备的散热要求。井筒内宜设置温控 和报警装置。 3湿式带维修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管的出口应设置 于维修间外部。通风口的设计应考虑防洪、防虫和防异物进入 并应设置警示标志注明严禁烟火、

    4.6.2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管路系统应设置于所处地区

    下,严寒及寒冷地区应对冻土线以上部分井筒和顶盖 措施。

    4.6.3污水和合流一体化预制泵站宜设置除臭装置,并应根据

    4.6.4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可根据需要设置设备间。设备间 的设计,应满足并筒内主要设备起吊和维修、控制柜的安装和散 热要求,并应根据设备的最大尺寸和起吊设备的要求确定设备间 的高度和出人口尺寸。

    4.6.5设备间宜采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耐腐蚀性的

    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 GB8624燃烧性能等级A1级的有关规定

    Ⅲ警示安全设施和照明

    4.6.6一体化预制泵站外围应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设置在道 路和广场下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可不设置护栏。对于无人值守或重 要性较高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4.6.7一体化预制泵站场址范围内,应设置照明系统。一体化 预制泵站井筒内应设置照明设施

    预制泵站井筒内应设置照明设施

    5.1.1一体化预制泵站运输到现场后,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主

    1开挖前应制定一体化预制泵站开挖方案,并应按方案实 施开挖; 2基坑底部应设有排水设施,不得有积水; 3应采取合适的坑壁支护方式,避免坑壁塌; 4基坑开挖结束后,应确认现场一体化预制泵站进出水连 接管及电缆等配套设施齐备,方可进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 安装。

    5.1.4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排水、开挖和支护方式应

    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 有关规定,具体方式应根据场地地质情况、一体化预制泵站理 深、施工装备、工艺能力、施工工期和周边环境情况,经技术经 济比较后确定。

    1底板应平整,水平精度宜为1%0,应无积水; 2应根据抗浮计算确定的连接方式将一体化预制泵站底座 安装在底板上。

    1应用升降套索把一体化预制泵站从水平位置起吊到垂直 位置,不应使用壳体上的吊耳:

    2垂直起吊一体化预制泵站时,应将重量均匀分配到全部 吊耳上; 3设备的起吊和安装不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水泵、 机械格栅等电气设备和电缆造成碰撞和损坏,同时应保证操作人 员安全。

    1当完成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在水泥底板上安装和灌浆工 作后,应在24h内进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的回填: 2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1m 时,回填材料可为含水率小于18%、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素 土或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3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0.5n 日小于1m时,回填材料应为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4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小于0.5m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回填方案: 5在冬季和降水天气回填时,应检查回填材料的粘连情况 回填作业应快速和连续,施工中应防止基坑外部水流人基坑; 6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应天于30cm,压实度应大于

    90%;回填夯实应在一体化预制泵站周围均匀劵实,一体化预制 绿站不得由于受力不均习发生倾斜: 7当回填作业边界与一体化预制泉站主体或进出水管距离 小于30cm时,应采用人工芬实。 5.1.9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回填后应进行回填后的检测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中心轴线位置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10mm; 2进出水管标高和顶盖等高程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10mm; 3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平面尺寸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20mm; 4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垂直度的施工充许偏差应为土15%H (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高度)。 5.1.10水泵、格栅和其他设备的安装应在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 安装回填结束且满足回填要求后进行。水泵和格栅的安装应符合 设备安装手册的要求,水泵、格栅和自耦、管路连接应契合,连 接螺栓应牢固,导杆不应变形

    5.1.11水泵控制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控制柜安装在户外时,应安装在平整的地面上并不得 被水淹没; 2当控制柜安装在井筒内部时,不得被水淹没,并应通风 散热; 3控制柜安装的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操作, 并应与水泵电缆的长度相协调; 4控制柜应垂直安装在稳固的底座上,并应保持电缆进线 处的密封; 5一体化预制泵站电缆出线口应注意密封,腐蚀气体不得 对控制柜内部电气元件造成腐蚀及对运行维护人员造成人身 伤害

    5.2.1当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各部分系统调试检验完成后,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1 施工图、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和现场调试报告; 3 组件、配件、附件、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4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器材的使用说明书及一体化 预制泵站的操作管理手册

    工验收等文件应立卷归档。

    6.1.1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运行应满足泵站操作管理手册的要求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泵站运行维护相关标准的规定。 6.1.2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日常运行,应采用自动控制。当发生 自控失效时,应及时修复。 6.1.3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自动监视和控制的一体化预制 泉站,应根据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具体情况制定计算机监控系统 运行管理制度。 6.1.4雨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合流一体化预制泵站应根据当地 力年气象资料制定年度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 6.1.5给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每日进行巡视,巡视检查的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监测仪表显示应正 常,如有报警,应及时查验并处理: 2控制柜内元器件和线路应无老化或破损的现象,并应清 理控制柜内灰尘; 3水泵和真空引水装置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的运行 电流、电压应正常: 4水泵和真空引水装置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运行的 噪声及振动应正常; 5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闸门、阀门、拍门开启应正常: 6一体化预制泵站人流量、出水量和进水、出水压力应 正常; 7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的液位和液位控制系统应正常。 616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定期进行巡视、视检查的内突

    6.1.6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定期进行巡视,巡视检查的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监测仪表显示应正 常,如有报警,应及时查验并处理: 2控制柜内元器件和线路应无老化或破损的现象,并应清 理控制柜内灰尘; 3水泵和格栅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的运行电流、电 压应正常; 4水泵和格栅等一体化预制泵站主要设备运行的噪声及振 动应正常: 5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闸门、阀门、拍门开启应正常; 6一体化预制泵站入流量、出水量和出水压力应正常; 7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的液位和液位控制系统应正常; 8当集水池液面上存在漂浮物时,应进行清理; 9当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提篮式格栅时,应根据进水水质 的实际情况,每天观察并定期进行提开和清理。 6.1.7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围栏、顶盖、控制柜、变配电箱等应 上锁,并应设置清晰的警示标志,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或开启。 6.1.8操作人员进入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内时,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I6的有关 规定。

    6.2.1一体化预制泵站年度检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6.2.1一体化预制泵站年度检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一体化预制泵站护栏、围墙、检修盖板和安防系统巡视 如发现损坏,应进行修补和更换。 2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周围地坪巡视:如发现周围地坪十 层下陷或倾斜,应检查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是否下陷或倾斜, 本化预制泵站进出水管是否泄漏。除顶盖部分等原设计地面以上 部分,其他部分如露出地面,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刷漆防护。 3排空或清洁一体化预制泵站集水池,检查并筒和内部

    管道和阀门等是否有渗漏和裂缝。如有渗漏和裂缝,应及时修 补。检查提升和安装附件是否松动、锈蚀,应及时紧固、除锈或 更换。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液位控制系统的检查情况,更换浮 球、液位传感器等设备 4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主要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应根据制造 厂商的要求和磨损情况进行,水泵每2000h~3000h宜更换润滑 油,并根据耗损情况更换()形圈和机械密封等易损件:粉碎式 格栅,每5000h宜更换润滑油,并根据磨损情况更换格栅的 刀片。 5阀门、闸门、拍门、启闭机的检修和保养应根据制造厂 商的要求和磨损情况进行。 6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和控 制柜的电气和控制系统的全面检验 7携带型仪表的校验,常用的宜每半年1次,其余的宜每 年1次。下并作业时,需在下并前再次校验H2S等检测仪表, 确保下并人员安全。 8在严寒、寒冷地区,每年冬李对其机电设备、管道阀件 及金属结构等均应进行防冻维护保养。一体化预制泵站停用期间 应排净泵及管道内积水。必要时还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内设备 管路、阀门等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6.2.2一体化预制泵站每5年宜进行一次设备大修,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一体化预制泵站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应进 行大修; 2主水泵和格栅应进行全面解体,电动机转子应吊出,并 应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检修、更换或调试: 3控制柜和配电柜上仪表的定期检验和校验应与该仪表所 连接的主要设备的大修日期一致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 3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 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5 《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GB/T5657 6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 7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219 8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GB17467 9 《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CGB/T17889.2 10 《污水污物潜水电泵》GB/T24674 11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 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

    ....
  • 市政工艺、技术
  • 相关专题: 预制泵站  

相关下载

专题: 螺钉标准 |水利工艺、技术交底 |市政工艺、技术 |出口标准 |硬度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