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34-2018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

  • GB/T 51334-2018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4.9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51334-2018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

    各目的出行量在出行总量中的比例关系

    各目的出行量在出行总量中的比例关系。

    2.0.11交通小区trafficanalysiszone

    结合交通分析和交通模型的需要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的若干地 理单元。

    结合交通分析和交通模型的需要在研究区域内设置的交通流 量调查的分隔线,一般结合天然或人工障碍(铁路、河流等) 设置。

    2.0.13出行生成源

    出行的产生与吸引地点,本标准特指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较 大影响的出行产生或吸引的集中地点,包括飞机场、火车站、长 途客运站等对外枢纽,著名景点和大型商业、办公、医院、学 校、宾馆、娱乐设施等

    3.1.1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项目宜包括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 出行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调查、出行生成源调查、城市 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道路交通调查、道路货运调查和停车调 查等。

    3.1.2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应以城市规划区为重点调查范

    3.1.3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对象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 3. 1.3调查对象

    3.1.4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中各项调查应选择无重大事件及恶劣 天气的工作日同时开展,或结合具体情况分别开展。 3.1.5具备条件的城市可在利用信息化数据的基础上,对城市 综合交通调查的调查项目及调查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可采用下列 信息化数据利用技术:

    1利用视频数据、检测数据等对道路机动车流量的分析 技术; 2利用车辆定位系统数据对行程车速的分析技术; 3利用公交车定位系统数据及公交IC卡数据对公交客流特 征的分析技术; 4利用移动通信数据对居民出行特征和流动人口出行特征 的分析技术; 5其他信息化数据利用技术。 3.1.6出行目的宜分为上班、上学、公务、购物餐饮、文体娱 乐或休闲旅游、探亲访友、看病或探病、接送陪护、回家及其他 目的。根据具体城市出行特征,可进行出行目的细分或合并。 3.1.7出行交通方式宜分为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交 车、轨道交通、小汽车(自驾)、小汽车(搭乘)、通勤班车、出 租车、摩托车及其他方式。根据具体城市出行特征,可进行交通 方式细分或合并。 3.1.8道路交通车型分类宜符合表3.1.8的规定。根据具体城

    3.1.8道路交通车型分类宜符合表3.1.8的规定。根据具体城 市交通流量特征,可进行车型细分或合并

    表3.1.8车型分类

    3.2.1交通调查的总体流程应分为调查规划、调查设计、调查 实施、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五个阶段。 3.2.2 调查规划阶段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明确调查目的; 2 明确调查对象、范围、规模; 确定调查项目; 4 拟订调查计划。 3.2.3 调查设计阶段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资料收集; 2 制定调查技术方法; 3 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4 确定调查内容并形成调查表; 5 编制调查人员、资金、资料等需求计划。 3.2.4 调查实施阶段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调查相关人员培训; 2 实施试调查; 3实施调查; 4楼 数据收集与审核 3.2.5 数据处理阶段工作应包括数据编码与录入、数据清洗、 加权与扩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统一的编码规则对入库数据进行编码; 2位置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时宜优先考虑经纬度坐标编码, 或采用相同的交通分区系统进行编码: 3同类数据统计应采用相同的量纲; 4统计分析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 3.2.6数据分析阶段工作应包括数据校验、统计分析并形成调 查成果。调查成果应包括调查数据库、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以及中 间过程的主要技术文件

    3.2.1交通调查的总体流程应分为调查规划、 实施、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五个阶段。 3.2.2 调查规划阶段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明确调查目的; 2 明确调查对象、范围、规模; 3 确定调查项目: 4 拟订调查计划。 3.2.3 调查设计阶段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资料收集; 2 制定调查技术方法; 3 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4 确定调查内容并形成调查表; 5 编制调查人员、资金、资料等需求计划。 3.2.4 调查实施阶段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调查相关人员培训; 2 实施试调查; 3 实施调查; 4娄 数据收集与审核。

    3.3交通调查质量控制

    3.3.1交通调查质量控制宜包括交通调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检 查和交通调查数据核查等内容。

    3.3.1交通调查质量控制宜包括交通调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检

    和交通调查数据核查等内容。

    3.3.2交通调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查项目、调查内容应与调查目标或交通建模、交通规 划等项目的要求一致; 2抽样调查时抽样框架应对目标对象全覆盖; 3抽样调查时采用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应满足关键统计量 的精度要求。

    3.3.2交通调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3.3.3交通调查数据核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处理时,应对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异常值和逻辑关 系进行核查; 2应对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与其他来源公开数据的一致性进 行核查; 3应采用一定数量的抽查或试调查数据对调查数据的客观 性进行核查

    4.0.1居民出行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下列资料: 历次居民出行调查及其他交通调查资料等; 2人口资料,包括最新人口普查资料、人口统计资料等; 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包括交通模型等; 4 能够用于住户抽样的基础数据库; 用于出行地址地理编码的基础数据库。 4.0.2居民出行调查对象应为研究区域内按一定抽样原则确定 的居民住户,并应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 4.0.3居民出行调查内容应包括住户特征、个人特征、车辆特 征和出行特征四大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户特征应包括住户住址、总人口和住户交通工具拥有 情况等,并宜包括住房建筑面积、住房性质和家庭收入等 2个人特征应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和职业等,并宜包括 与户主关系、文化程度和有无驾照等; 3车辆特征应包括车辆类型、车辆性质等,并宜包括车龄、 车辆行驶总单程、工作日一天平均行驶里程等; 4出行特征应包括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各出行段交通方 式、主要交通方式、出行目的、到达地点、到达时间等,并宜包 括同行人数、支付费用、停车类型等。 4.0.4住户特征和个人特征各调查项的选项分类宜与国家现行 相关分类标准、最新的人口普查选项分类一致。 4.0.5居民出行调查宜通过调查员入户访问的手段,以户为单 立进行。可借助电子媒介来提高调查的精度。 4.0.6居民出行调查应按等距抽样或分类抽样原则来确定调查 的居民住户

    4.0.7当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用于城市交通模型标定与校验时, 抽样率宜符合表4.0.7的规定。

    表4.0.7居民出行调查抽样率

    4.0.8在调查样本规模大、长期未作居民出行调查,以及调查 执行单位、调查技术负责单位缺乏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应进行试 调查。试调查的规模宜大于30户。 4.0.9调查应包括一个完整的工作日,调查日记录出行的时段 应为24h。当所有调查户的调查日为同一关时,应选择连续3个 工作日的中间1个工作日作为调查日。 4.0.10数据编码、录入及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转换为数字信息 宜优先考经纬度坐标编码; 2地理编码应依据地址信息库或借助电子地图,确保同 地址为同一编码: 3应进行一般逻辑性检查; 4 应对各项变量值域进行检查; 5 应检查每条记录的完整性 4.0.11类 数据加权与扩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户分析权重和个人分析权重应分别计算; 2住户分析权重计算应包含抽样权重、人口规模分类调整 系数和小汽车拥有量分类调整系数等; 3个人分析权重计算应包含个人所属住户的分析权重、年 龄分类调整系数和职业分类调整系数等; 4出行分析权重应为出行所属的个人分析权重。 4.0.12调查质量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4.0.8在调查样本规模大、长期未作居民出行调查,以及调香查 执行单位、调查技术负责单位缺乏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应进行试 调查。试调查的规模宜大于30户。 4.0.9调查应包括一个完整的工作日,调查日记录出行的时段 应为24h。当所有调查户的调查日为同一天时,应选择连续3个 工作日的中间1个工作日作为调查日。 010数据编码 外盗合下利凯经

    1应将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转换为数学信息 宜优先考虑经纬度坐标编码: 2地理编码应依据地址信息库或借助电子地图,确保同 地址为同一编码; 3应进行一般逻辑性检查; 4应对各项变量值域进行检查; 5应检查每条记录的完整性

    .0.11数据加权与扩样应符合下

    1住户分析权重和个人分析权重应分别计算; 2住户分析权重计算应包含抽样权重、人口规模分类调整 系数和小汽车拥有量分类调整系数等; 3个人分析权重计算应包含个人所属住户的分析权重、年 龄分类调整系数和职业分类调整系数等; 4出行分析权重应为出行所属的个人分析权重。 4.012调查质量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4.0.12调香质量评价应包括

    2调查表内容填写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评价; 3与其他调查数据、公开来源数据的一致性评价: 4按一定比例回访调查户,对调查数据的客观性评价; 5对数据清洗情况的统计评价。 4.0.13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应包括下列内容: 1原始调查数据库; 2调查交通分区划分图、地址信息、交通网络图等; 3关于数据的说明文件,包括抽样步骤、加权与扩样过程, 数据清洗过程等; 4成果数据库及相应的说明文件。 4.0.14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出行率:包括全体人口和有出行者的出行率、按家庭人 口规模及小汽车拥有量交叉分类的家庭出行率等; 2出行量:包括出行总量、分方式出行量等; 3交通方式:包括总体、分目的、分职业、分年龄段、分 出行时耗段的交通方式构成; 4出行自的:包括总体、分方式、分职业、分年龄段的出 行目的构成; 5出行时耗:包括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分年龄段的出 行时耗构成; 6出行距离:包括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分年龄段的出 行距离构成; 7出行时间分布:包括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出行时间分 布、高峰小时系数等; 8出行空间分布:包括总体、分方式、分目的、高峰小时 出行空间分布等

    2调查表内容填写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评价; 3与其他调查数据、公开来源数据的一致性评价: 4按一定比例回访调查户,对调查数据的客观性评价; 5对数据清洗情况的统计评价。 4.0.13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原始调查数据库; 2调查交通分区划分图、地址信息、交通网络图等: 3关于数据的说明文件,包括抽样步骤、加权与扩样过程, 数据清洗过程等; 4成果数据库及相应的说明文件

    5.0.1流动人口出行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下列 资料: 1城市流动人口历年统计资料; 2城市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分布情况,含宾馆、酒店、建 筑工地、工厂宿舍、住宅等; 3旅游城市应包含旅游景点分布、游客数量及客流特征等 5.0.2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内容应包括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 和出行特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会经济特征应包括流动人口的性别、职业、年龄、来 源地、收入、文化程度、到离城市的交通方式、来城市的目的 本次驻留时间等; 2出行特征应包括调查当天所有出行的出发地点、出发时 间、交通方式、出行目的、到达地点和到达时间等。 5.0.3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应包括一个完整的工作日,调查时段 应为24h,宜与居民出行调查同期实施,旅游城市可补充节假日 或旅游高峰日的出行调查。 5.0.4调查方法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可借助手持终端等电子媒 介来提高调查精度。 5.0.5调查抽样方法应采用两阶段抽样法,第一阶段应对流动 人口居住集中地按区域、类型、规模等进行分类选择;第二阶段 应对选中居住集中地的流动人口进行随机抽样。 5.0.6流动人口出行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流动人口总量合理 确定。 5.0.7调查实施前应选择1处~2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及不

    5.0.4调查方法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可借助手持终端等电子媒 介来提高调查精度

    人口居住集中地按区域、类型、规模等进行分类选择;第二阶段 应对选中居住集中地的流动人口进行随机抽样。 5.0.6流动人口出行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流动人口总量合理 确定。

    5.0.7调查实施前应选择1处2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

    同规模的流动人口集中地进行试诉

    5.0.8流动人口出行数据应根据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类型分另 进行加权扩样,可采用大数据对流动人口分析结果进行辅目 校核。

    5.0.9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分析内容应包括流动人口来源地、来 城市目的、驻留时间和出行特征指标等。出行特征指标应包括出 行率、出行量、交通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耗、出行距离、出 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

    5.0.9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分析内容应包括流动人口来源地、来

    6.0.1 公共交通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下列资料: 1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料; 2 公共交通运营线路资料: 3 公共交通运营线路行车组织资料; 4 公共交通站点配套交通设施资料; 5 公共交通客流统计资料和信息化数据。 6.0.2公共交通调查对象应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乘客和城 市轨道交通乘客等。 6.0.3城市公共汽(电)车调查应包括公交客流调查和公交乘 客出行特征调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交客流调查内容应包括公交核查线、客运走廊、线路 公交枢纽的客运量、上(下)客量、断面客流量、客流站间 OD、换乘量等; 2公交乘客出行特征调查内容应包括乘客的性别、年龄 职业等社会经济特征和出发地点、到达地点、出发时间、到达时 间、出行目的、公交换乘等出行特征指标。 6.0.4城市轨道交通调查应包括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和轨道交通 乘客出行特征调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内容应包括线路、站点的进(出)站 量、上(下)客量、断面客流量、客流OD、换乘量等; 2乘客出行特征调查内容应包括乘客的性别、年龄、职业 等社会经济特征和出发地点、到达地点、出发时间、到达时间、 出行目的、进出站站点(上下客站点)、换乘站、换乘次数、接 驳方式、出行时间(等车时间、接驳时间、换乘时间、车内时间 等)等出行特征指标,

    6.0.5公共交通调查时段应包括早高峰、午间时段、晚高峰和 晚间时段,必要时可为全日运营时段 6.0.6公共交通调查可采用人工调查和信息化数据利用技术相 结合的方式。公共汽(电)车客流调查可采用人工观测和跟车 法,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公交IC卡系统、公交车辆定位系统等 信息化数据利用技术来采集数据。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可采用轨道 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移动通信等信息 化数据利用技术来采集数据。

    0.7公共交通调查抽样方法应符

    1城市公共汽(电)车跟车调查抽样

    6.0.8公交跟车调查宜选择3条~5条线路进行试调查。 6.0.9公交跟车调查样本数据宜按线路分时段发车频率进行 扩样。 6.0.10公共交通调查数据库应包括调查原始数据、成果数据、 公共交通运营线路图和关于数据的说明文件等。 5.0.11公共交通调查统计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公共交通客流调查:应包括公共交通客运量、客运周转 量、平均乘距、公交核查线和客运走廊客流量、公交枢纽客流 量、轨道换乘车站换乘量、站间客流OD、换乘系数、乘客出行 空间分布、客流时间分布等; 2公共交通乘客出行特征调查:应包括性别比例、年龄结 构、职业结构等基本属性特征和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分布、出行 空间分布、平均出行时耗、换乘次数、接驳方式结构等出行 特征。

    7.0.1 出租车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下列资料 巡游出租车数量; 2 网约出租车数量; 3 出租车约租车公司的运营数据等。 7.0.2巡游出租车调查内容应包括夜间停放地点和形式,车型 运价、单双班类型,全天运营里程、载客里程、载客次数,以及 每次载客的上下车地点、上下车时间、载客人数等。网约出租车 调查内容可根据运营数据获取情况进行简化。 7.0.3出租车调查时段应为全天,必要时可进行多日调查。 7.0.4出租车调查抽样方法宜采用两阶段抽样法,第一阶段宜 对研究区域内的运营公司(或雇主)按类型、规模等进行分类选 择;第二阶段宜对选中的运营公司(或雇主)的车辆进行等距 抽样。 7.0.5出租车调查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可结合 出租车定位系统数据、计价器数据以及其他信息化数据利用技术 采集数据。

    7.0.5出租车调查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可结合

    出租车定位系统数据、计价器数据以及其他信息化数据利用技 采集数据

    7.0.6出租车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出租车数量合理确定,并

    7.0.6出租车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出租车数量合理确定,并 宜符合表7.0.6的规定。

    表7.0.6出租车调查抽样率

    7.0.7出租车调查统计分析内容应包含空驶率、平均日载客里 m

    .0.7出租车调查统计分析内容应包含空驶率、平均日载客里 程、平均日运营里程、平均日载客车次、平均日载客量、平均载 客人数等。

    1出行生成源的基本情况,应包括用地规模、建筑规模 工作岗位数量、最大设计容纳能力、高峰出行时段等; 2出行生成源交通设施情况,应包括周边道路、公共交通 设施供给情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和数量、机动车和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位置和数量、候车设施位置和数量等; 3城市主要对外客运场站情况,应包括年旅客运输量、货 物吞吐量、日客流集散量、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设施供给情 况等。

    1出行生成源的基本情况,应包括用地规模、建筑规模、 工作岗位数量、最大设计容纳能力、高峰出行时段等; 2出行生成源交通设施情况,应包括周边道路、公共交通 设施供给情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和数量、机动车和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位置和数量、候车设施位置和数量等; 3城市主要对外客运场站情况,应包括年旅客运输量、货 物吞吐量、日客流集散量、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设施供给情 况等。 8.0.2出行生成源调查内容应包括到离出行生成源的车辆数 人数和到达车辆、人员的出行特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到达车辆出行特征应包括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到达时 间、出行目的、出行费用、实际载客人数、停车信息等; 2到送人员出行特征应包括交通方式、出发时间、出发地 点、到达时间、出行目的等。 8.0.3出行生成源调查时段宜为包含出行高峰时段的连续12h 8.0.4出行生成源到离交通量调查可采用人工计数法、录像法 等;出行生成源出行特征调查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可借助手持终

    人数和到达车辆、人员的出行特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到达车辆出行特征应包括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到达时 间、出行目的、出行费用、实际载客人数、停车信息等; 2到达人员出行特征应包括交通方式、出发时间、出发地 点、到达时间、出行目的等。

    8.0.4出行生成源到离交通量调查可采用人工计数法、录像法

    8.0.4出行生成源到离交通量调查可采用人工计数法、录像法 等;出行生成源出行特征调查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可借助手持终 端等电子媒介来提高调查精度。

    段宜对研究区域内的出行生成源按区域、类型、规模等进行分类 选择;第二阶段宜对选中的出行生成源的到达人员和车辆进行等 距抽样。

    8.0.6出行生成源调查应包括所有重要对外客运场站、城市

    医院、学校、宾馆、娱乐设施等。出行特征调查抽样率应 行生成源交通量规模合理确定。

    医院、学校、宾馆、娱乐设施等。出行特征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出 行生成源交通量规模合理确定。 8.0.7调查实施前应选择重要对外客运场站1处~2处以及各 类别大型公建设施1处~2处进行试调查。

    8.0.8出行生成源调查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时段各类生成源的车辆和人员的到离总量、产生率利 吸引率; 2生成源到达车辆和人员的出行特征,包括出行时间分布 出行空间分布、交通方式、出行自的、出行时耗等

    9.1.1城市道路交通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进行现场踏勘,应收 集和准备下列资料: 1拟调查路段的道路等级、横断面形式、车道数和设计速 度等; 2 拟调查交叉口的形式、道路等级、车道数、信号控制情 况等; 3划定道路核查线。 9.1.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应包含流量调查、车速调查、延误调 查等。流量调查应为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必要时可包括典型道 路流量调查和交叉口流量调查等

    9.2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

    9.2.1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内容应为一定时间间隔内(不宜天 于15min)通过核查线道路断面的全方式、分车型车辆数和 人数。

    条件的城市可采用视频流量检测、地磁检测、红外检测等多利 方法。

    9.2.3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地点、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选取与核查线相交的同侧的所有道路; 2 调查地点宜选取路段中间断面; 3 调查时段应包含全日高峰时段,必要时进行12h或24h 调查。 9.2.4 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统计应以小客车为标准车进行车型

    换算,车型换算系数可按表9.2.4确定。

    表9.2.4车型换算系数

    :2.核线道路流耳 包通过核查线的车流量和 人流量,并应包括核查线上每条道路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平均载 客量、流量时间分布特征、方向不均衡系数、高峰小时系数及负 荷水平等。

    9.3车速调查和延误调查

    9.3.1车速调查内容应为不同时段通过城市道路某一区间的车 流平均行程车速;延误调查内容应为不同时段城市主要路段和交 叉口上的延误,包括路段行车延误和交叉口延误。 9.3.2车速调查、延误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道路设施规模和 交通量情况合理确定,可按照不同道路等级选择典型道路开展 调查。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可采用跟车法,交叉口延误调查可采用停车时 间法和行程时间法。

    1调查路段应根据交通模型标定与校验需要合理选择并覆 盖城市主要交通通道; 2调查路段应按区段进行划分,也可按长度或者交叉口 划分; 3 调查时段应包含全日高峰时段,必要时进行12h或24h 调查。

    9.3.5车速调香统计分析应包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统计分析应包括运行延误、停车延误、行程时 间延误和延误率等;交叉口延误调查统计分析还应包括排队延 误、引道延误,以及延误原因分析等。

    10出人境道路交通调查

    10.1.1出入境道路交通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下列 资料: 1道路网(含公路、城市道路)电子地图; 2出入境公路等级、路基宽度、车道数等,高速公路收费 站设施资料; 3出入境道路交通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化数据等。 10.1.2出入境道路交通调查应包括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和出入 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 10.1.3出人境道路交通调查时段应为白天12h,必要时调查时 段可延长至16h或24h,

    10.2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

    10.2.1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内容应包括分车型、分时段和分属 地的车辆数。 10.2.2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可采用人工观测法。有条件的城市 可采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等信息化数据利用技术。 10.2.3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应包括进出研究区域边界主要道路 (含公路、城市道路)的机动车辆。 10.2.4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统计分析应包括机动车流量、车型 构成、属地构成、时间分布、高峰小时系数和通道分担比例、高 峰时段饱和度等。

    0.3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

    直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内容应包括

    的地点、出行目的、外地车停留大数、载客(载货)情况等。 10.3.2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可采用拦车问询法。 10.3.3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应采用分车型等距抽样 法,每个调查点调查车辆总数不应低于300辆或机动车日交通量 的20%。 10.3.4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实施前应对所有出入境道 路进行踏勘,根据场地和交通量情况合理确定调查地点和样本规 模,并宜选取少量调查点进行试调查。 10.3.5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样本数据应根据分车型, 分时段交通量进行交叉分类扩样。 10.3.6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统计分析应包括出入境交 通出行目的、出行OD分布、过境车辆比例、外牌车辆在调查区 或内停留天数、客车分车型平均载客人数和满载率、货车分车型 平均载货吨数和满载率等。

    11.0.1道路货运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下列资料: 1 货运车辆保有量、货运场站规模和分布等数据; 2货运车辆道路流量数据; 3货运车辆交通管理措施; 4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和网点信息、末端配送车辆类型等。 11.0.2道路货运调查应包括货运车辆调查、货运场站调查等。 11.0.3货运车辆调查内容应包括货源点(或雇主地址),调查 地点,货运车辆的车型和核定载重量,装载货物种类及重量,分 段出行的起、止点及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经过的主要路段,可 替代路径,道路收费金额等。 11.0.4货运场站调查内容应包括场站占地规模,场站年到发各 类货物重量,货物来源地及目的地,货运车辆保有量及车型,每 日到离货运车辆数量、车型和时间,货运车辆停放地点和形式 货运通道分布等。 11.0.5货运车辆调查时段应结合城市交通管理措施合理确定 宜为12h或24h。 11.0.6货运车辆调查可采用问询法,有条件的城市可利用车载 定位系统及其他信息化技术获得货车出行特征数据, 11.0.7货运车辆调查抽样方法宜采用等距抽样法。抽样率应根 据调查场地、货车交通量等合理确定,不应低于调查点货车交通 量的10%,且抽样规模不应低于150辆。 11.0.8货运场站调查抽样率宜根据场站类型、规模和数量等合 理确定。 11.0.9货运车辆调查统计分析内容宜包括空驶率、实载率、平 均运距、平均运费、专业化运输车辆所占比例、主要货运通道分

    布与负荷等。 11.0.10货运场站调查统计分析内容宜包括各等级场站的数量 及空间分布、货物种类构成与运力配置结构、场站到发货物的 OD矩阵、货运出行的高峰时段、主要货运通道分布与负荷等。

    布与负荷等。 11.0.10货运场站调查统计分析内容宜包括各等级场站的数量 及空间分布、货物种类构成与运力配置结构、场站到发货物的 OD矩阵、货运出行的高峰时段、主要货运通道分布与负荷等。

    1 城市机动车停车总体供需情况: 2 现有停车收费标准; 3 配建停车场指标及执行情况; 4 现有停车场的形式及构成: 51 停车场建设方式、用地权属及停车管理体制等。 12.0.21 停车调查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和停车特征调查。 12.0.3 停车设施调查内容宜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 停车场、路内停车位等各类停车设施的规模、分布、形式及构 成,收费情况,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及使用情况,停车场建设 方式及经营管理主体,停车场服务对象及范围等。 12.0.4停车特征调查内容应包括停车自的、停车地到目的地的 步行距离,调查起止时间场内停车数量、车辆到达及离开时间等。 12.0.5停车设施调查宜采用现场踏勘和问卷调查法;停车特征 调查宜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条件的城市宜优先利用停车管理系统 数据进行停车特征分析。 12.0.6停车设施调查宜采用普查的方式。 12.0.7停车特征调查抽样宜采用等距抽样方法,抽样率不应低 于调查时段到达车辆数的10%,且抽样规模不应低于50辆。有 条件的城市宜采用某一时段连续全样调查。 12.0.8停车调查统计分析内容宜包括停车设施总体供需情况, 配建停车场指标及执行情况,停车收费标准,停车场的形式及构 成,建设方式及停车管理体制,以及平均停车时间、停车能力 (停车场容量)、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高峰小时停车集中 指数等。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9.3车速调查和延误调查

    10出人境道路交通调查

    10.1一般规定 44 10.2出入境道路流量调查. 44 10.3出入境道路交通出行特征调查 44 1 道路货运调查 45 12 停车调查 16

    1.0.1本条为制定标准的目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 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 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 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 要的环节。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对于其在规划设 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具有重要影 响。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城市交通需求特征 调查和交通设施调查两大类。本标准主要针对城市交通需求特征 和运行特征的调查,是狭义上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 1.0.2本条为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大、中、小 城市的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由于天、中、小城市交通需求特征有 明显差异,本标准所列的要求也有所差别。 1.0.3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调查时,调查者应该按照城市交通的 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 集、分析和运用数据。系统性原则指调查任何交通特征,都要从 系统整体性出发

    3.1.1本标准主要针对条文中所列举的9项常规的交通调查

    3.1.1本标准主要针对条文中所列举的9项常规的交通调查, 近年来出现的新交通调查形式和技术,如基于互联网的调查 GIS设备辅助调查、陈述性偏好调查等,在本标准中未有 涉及。

    3.1.3除居民出行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和

    出入境道路交通调查四项调查外,各城市应根据具体交通需求特 正确定其他调查项。在港口经济和物流发达的城市,道路货运调 查通常是重点调查项目之一;而在旅游城市,出租车调查和流动 人口出行调查是重要的调查项目

    3.1.4有些调查项,如出租车调查,需要节假日数据时可单独 进行补充调查。在高寒地区和其他交通需求季节性差异较大的城 市,宜在不同季节开展多次交通调查以反映季节性差异。一般情 况下,调查日应避开学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城市重要节 事活动日等。

    ....
  • 市政管理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交通  
专题: 学校标准 |石油标准 |线材标准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 |给排水工艺、技术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