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5-2019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 DB4403/T 25-2019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 2. 3下沉式绿地

    5.2.3.1下沉绿地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

    DB4403/T252019

    5.2.3.2本规程中的下沉式绿地指狭义式的下沉式绿地,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电气设备标准规范范本图3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5.2.3.2本规程中的下沉式绿地指狭义式的下沉式绿地,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4

    图4下流式绿地施工流程图

    5.2.4生物滞留设施

    5.2.4.1生物滞留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5

    5.2.4.2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6

    图5生物滞留设施构造示意图

    DB4403/T 252019

    DB4403/T 252019

    图6生物滞留设施施工流程图

    5.2.4.3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一般低 于硬化铺装地面高程100mm; b) 砾石层应由直径不超过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约250~300mm。在其中可埋置直径为100mm的 穿孔管,经过渗滤的雨水由穿孔管收集排出; c) 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宜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也可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150mm 厚的砂层; d)人工填料层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其厚度宜根据当地的降雨特性、生物滞留设 施的服务面积等确定,多为0.5~1.2m。当选用砂质土壤时,其主要成分与种植土层一致。当 选用炉渣或砾石时,其渗透系数一般不应小于10m/s; e) 填料层一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壤,其主要成分含有60~85%的砂子,5~10%的有机成分, 粘土含量不超过5%。种植土层厚度根据植物类型而定,当采用草本植物时一般厚度为250mm 左右; f) 植物应耐旱耐淹。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及生态树池内种植的植物满足景观要求; g) 生物滞留带等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参考下沉式绿地

    5.2.5.2渗透塘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8

    图7渗透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5.2.5.3塘体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图8渗透塘施工流程图

    DB4403/T 252019

    a) 滤料层施工:塘体底部应铺设300~500mm厚的滤料层,滤料层主要是洗净的砾石、碎石等,其 厚度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b) 塘底施工:塘底要求平坦,纵坡一般不超过1%。塘底设200~300mm厚的种植土;在种植土和 滤料层之间宜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 c 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m;渗透塘深 度要求不超过1m。 5.2.5.4预处理设施施工:根据径流水质情况可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的污 染物并减缓流速。沉砂池施工可参考平流式沉砂池相关图集,前置塘施工可参考前述塘体施工。

    5.2.6.1辐射渗井典型构造如下,见图9:

    5.2.6.2辐射渗并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0

    图9辐射渗井典型构造示意图

    5.2.6.3渗并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图10渗井施工流程图

    a) 当井径≤600mm时,井体单侧净空不小于200mm;当井径>600mm时,井体单侧净空不小于250mm; 井底与井壁开孔区均应填充200mm厚碎石层渗透层,渗透层外包土工布。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 小于500mm; C) 井坑底部应铺设厚度100mm的粗砂层; d) 检查井进水管的管顶标高应低于出水管的管内底标高,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出水管管底 并按施工图纸施工; 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被草沟、植被缓冲带等设施进行预处理; f)渗井调蓄容积不足时,也可在渗井周围连接水平渗排管,形成辐射渗井

    DB4403/T 252019

    5.3.1.1蓄水池施工过程中应编制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过程中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 等监控量测方案。 5.3.1.2当雨水储存设施规模较大时,或在地面上有散口设置时,应在其周围设置防止人员跌落的安 全防护措施。

    5. 3. 2 混塘

    5.3.2.1湿塘典型构造如下,见图11

    5.3.2.2湿塘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2:

    图11湿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12湿塘施工流程图

    5.3.2.3湿塘宜建为非渗透式,湿塘的进口管顶一般低于设计水面水位0.3m,管底高出池底至少0.6m (不包括底泥深度),管口下放堆放碎石消能。宜采用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 :6。 5.3.2.4主塘应设置浅水沼泽区,坡度不小于6H:1V,其顶部一般低于设计水面300~500mm,区坡度不 小于2H:1V,在其中可种植适应不同水深的耐水涝植物。 5.3.2.5主塘永久容积水深为0.8~2.5m,储存容积由设计单位确定,具有峰值流量消减功能的湿塘还 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48h内排空。

    5. 3. 3雨水湿地

    5.3.3.1雨水湿地典型构造如下,见图

    1雨水湿地典型构造如下,见图13所示:

    DB4403/T252019

    图13雨水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14雨水湿地施工流程图

    5.3.3.3雨水湿地应建为非渗透式,应在前置塘与出水池之间设沼泽区,分为高沼泽区和低沼泽区, 高沼泽区深度一般为0~300mm,低沼泽区为300mm~500mm,根据其高度不同种植不同的耐水植物,且宜 根据进水水质与出水水质要求采用具有相应净化功能的植物。出水池的深度为800~1200mm,容积约为 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

    5.3.4.1蓄水池典型构造下,见图15

    5.3.4.2蓄水池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6

    图15蓄水池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16蓄水池施工流程图

    5.3.4.3蓄水池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DB4403/T 252019

    a) 蓄水池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复核与蓄水池连接的有关管道、控制点和水准点。施工时应采 取相应技术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新、老管道、建(构)筑物之间出现影响结构安全、 运行功能的差异沉降;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满水试验。 4.4水池满水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充水 · 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 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 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 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 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待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b) 水位观测 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 1/10mm; 充水至设计水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未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 连续测定的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 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 c) 蒸发量测定 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约为50cm,高约30cm的散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 水位的测针。水箱应检验,不得渗漏; · 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左右; 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5.3.5.1雨水罐典型构造下,见图17

    DB4403/T252019

    5.3.5.2雨水罐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8:

    图17雨水罐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18雨水罐施工流程图

    5.3.5.3雨水罐的安装方式分为地上安置或地下埋设,施工前,应对雨水罐平面位置及安装高程进行 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a)采用埋地式施工时,应确保基坑安全放坡、尺寸准确,基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b)安放在地面上的雨水灌应确保固定牢靠,使用方便、便于维护。 5.3.5.4雨水罐施工时需将原有雨落管断接,雨落管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在适当位置将原来与排水系统相连的建筑雨落管断开,改变雨落管的流向,将屋面径流引入 雨水桶进行收集利用; b) 雨落管断接的管材、原雨落管管材尺寸与材质尽量保持一致,保证建筑外立面的整洁美观; c)断接安装不应破坏建筑散水和建筑基础。

    5.4.1.1为了防止雨水调节设施受到雨水径流的冲刷和污染,应在其雨水进口外侧设置预处理设施, 内侧应设置消能设施, 5.4.1.2调节设施的底部不宜硬化,其雨水的出口处应设置防雨水径流冲蚀设施。 5.4.1.3当雨水调节设施位于污染高危区时,应对调节设施做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设施,宜通过采用台 阶式绿地等多级串联方式的措施处理雨水径流污染。 5.4.1.4当调节设施的设计调节水位较高时,应设置安全护坡。雨水调节设施的植物应选择那些根系 发达的当地湿生植物

    5. 4. 2 调节塘

    5.4.2.1调节塘典型构造如下,见图19

    DB4403/T 252019

    5.4.2.2调节塘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0

    图19调节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调节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20调节塘施工流程图

    1.2.3调节塘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对所交桩复核测量; b 雨水收集池基坑的开挖深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应避免超挖。基坑的开挖底面积应大于水池的底 面积,每边大于水池的底面边缘0.7~1.0m。安装沉沙井、取水井和进、出水管、压缩空气管 的一侧按水井和管道边缘预留0.7~1.0m安装空间; 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 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再挖; d)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 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 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散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其典型构造可参 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5册:城镇排水,ISBN:9787112200740。

    5. 5. 1 一般规定

    5.5.1.1雨水转输设施的纵向坡度应利于排水,其坡度宜在3%~5%之间,且不得低于1%。 5.5.1.2为了便于雨水径流的传输和渗蓄,雨水转输设施的断面形式宜采用梯形,设计雨水流速应小 于0.8m/s,当水流速度过快时,应设置挡水设施。 5.5.1.3应在雨水转输设施渗透层下面设置穿孔导流排水管。 5.5.1.4为了延缓雨水径流速度,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转输设施应种植密集的地被植物,不宜种植乔 木或灌木。

    DB4403/T252019

    5.5.2.1植被草沟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1、图22:

    5.5.2.2植被草沟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专输型植被草沟构造示意

    图22渗透型植被草沟构造示意图

    5.5.2.3准备及测量放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5.5.2.3准备及测量放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5.2.3准备及测量放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在周边绿地种植、道路结构层等施工均已完成后进行; b)按施工图设计进行放线,埋设控制点。

    图23植被草沟施工流程图

    5.5.2.4土方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DB4403/T 252019

    a)应根据设计和地形控制纵坡,以免阻水; c) 边坡应进行压实以防止塌及水土流失: 断面达到设计要求,如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的断面要控制到位、美观; e) 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防止沟槽内土壤流失。 5.5.2.5植物种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植被草沟边坡坡面进行绿化种植时,应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b) 边坡栽植土的理化性质符合植物生长需求; c) 混凝土格构、固土网垫、格栅、土工合成材料、喷射基质等施工做法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d) 喷射基质不应剥落栽植土或基质表明无明显沟蚀、流失;栽植土(基质)肥效不得少于3 个月; e) 在雨季进行喷播种植时,应注意覆盖。

    5.5.3.1渗管/渠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4

    5.5.3.2渗管/渠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5:

    渗管/渠典型构造示意

    5.5.3.3渗渠/管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图25渗管/渠施工流程图

    5.5.3.3渗渠/管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渗渠/管应设置沉泥井等预处理设施; 渗管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渗排管、无砂混凝土管等材料制成,塑料管开孔率应控制在1%~3% 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大于20%; c 渗管四周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砾石层外包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应少于200mm; d)渗井的出水管的管内底高程应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出水管管底; e)渗沟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700mm

    DB4403/T252019

    5. 6. 1 一般规定

    5.6.1.1雨水净化设施应结合场地条件设计施工,当规模不能达到径流污染控制要求时,应在前端设 置预处理设施, 5.6.1.2在雨水径流易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其雨水净化设施的进水口应设置预处理设施。 5.6.1.3雨水净化设施的底部应设置种植土层、滤料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和滤料层之间应设置土工布 同时应在砾石层中设置穿孔排水管,其管径等参数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6.1.4生物滞留槽的前端宜设置植草缓冲带或消能卵石沟作为预处理设施,而在砂滤池的前端宜将 沉砂池作为预处理设施。 5.6.1.5在雨水净化设施内应种植根系发达的本地耐淹耐旱植被,不宜种植乔木。

    5. 6. 2 绿色屋顶

    5.6.2.1绿色屋顶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6所示

    1绿色屋顶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6所示。

    5.6.2.2绿色屋顶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7:

    图26绿色屋顶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27绿色屋顶施工流程图

    DB4403/T 252019

    c)进场的防水材料、排(蓄)水板、绝热材料和种植土等材料应按规定抽样复验,并 告。非本地植物应提供病虫害检疫报告。 d) 绿色屋顶防渗层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 铺设防渗膜时应保证屋面和防渗膜光滑、干爽、干净、无破损: 防渗膜和防雨板应按厂家要求施工,搭接长度应遵照厂家要求; 防渗膜铺设后应保持屋面的原有坡度,并应进行至少24小时防渗测试。 e) 绿色屋顶种植土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铺设前应对种植土进行测试,其各项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种植土粒径应满足下表要求,见表1:

    表1绿色屋顶种植土粒径要求

    ·种植土铺设前应采用绿色屋顶使用的土工布进行筛分,通过量不得大于7%; 种植土应铺设平整,保持自然状态,不应夯实。 f) 种植屋面用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最小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卷材收头部位宜采用金属 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 g) 防水材料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宜低于 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一10℃;反应型合成高分子 涂料施工时,环境温度宜为5℃~35℃。 h) 种植应符合以下要求: 种植容器排水方向应与屋面排水方向相同,并由种植容器排水口内直接引向排水沟排出: 种植土进场后应避免雨淋,散装种植土应有防止扬尘的措施; 现场植物宜在6h内栽植完毕,未栽植完毕的植物应及时喷水保湿或采取假植措施。 i) 绿色屋顶的防风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防风设施不能影响植物生长,宜采用聚乙烯三维植被网; 网格孔径宜为1~5mm; 应选用耐火、耐老化材,

    5.6.3.1植被缓冲带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8

    5.6.3.1植被缓冲带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8

    DB4403/T252019

    5.6.3.2植被缓冲带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

    图28植被缓冲带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29植被缓冲带施工流程图

    5.6.3.3植被缓冲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植被缓冲带施工时应先按照施工图要求进行场地平整,校核标高、坡度,最后进行植被种植; 植被缓冲带断面形式、土质、植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消能沟槽、渗排水管、净化区、进、出水口等应严格按设计布置施工,排水管与周边排水设施 平顺衔接; d) 植被布置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规范引用规定。

    5.6.4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5.6.4.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0

    5.6.4.2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工业标准图3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

    4.3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施工需断接雨落管时,不应破坏建筑散水和建筑基础; b)雨水弃流装置的位置及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c)雨水弃流排入污水管道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确保污水不倒灌:

    图3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施工流程图

    DB4403/T 252019

    d)初期径流弃流池,雨水进水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得影响雨 水进水口通水能力; e 流量控制式雨水弃流装置的流量计应安装在管径最小的管道上; 初期雨水弃流池在入口处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可调节监测连续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的雨停监测装 置,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联动,

    5.6.5人工土壤渗滤设施

    保温标准规范范本5.6.5.1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

    1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2

    5.6.5.2人工土壤渗滤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
  • 相关专题: 海绵城市  
专题: 固定资产标准 |电力弱电施工组织设计 |吊环标准 |水利技术论文 |硅钢片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