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 999-2012 防排烟系统性能现场验证方法 热烟试验法

  • GA/T 999-2012  防排烟系统性能现场验证方法 热烟试验法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示踪烟气的pH值应接近中性,颜色为白色,且残留物少。示踪烟气的生成不应受试验 间。

    燃烧盘中的燃料应采用95%乙醇,稳定燃烧时间不低于10min。对应表1规定的燃烧盘尺 出了燃料的推荐注入量和对应的燃烧热释放速率,

    表3不同组合盘的燃料推荐参数

    承水盘中应注人尽可能多的冷却水。在保证空燃烧盘不会漂浮的情况下,最天注水水位可达到距 离承水盘侧壁顶端10mm的位置。试验之前承水盘中的水温应接近环境温度,控制在15℃~30℃范 围内,具体加注方法见6.6的规定。

    热烟试验应在既有建筑或即将竣工的新建建筑内进行。 。在即将竣工的新建建筑内进行热烟试验之 前,建筑的空间轮廓应基本形成,通风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应安装调试完毕,防排烟系统的风压、流速 和排烟速率应达到设计参数玻璃钢管标准,防排烟系统的烟气控制能力不受建筑未完工或其他类似问题的影响

    试验结果应至少满足以下判定标准: a)防排烟系统的烟气控制能力和控制模式满足设计要求; b)防排烟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不出现失效

    5. 3. 1一般规定

    热烟试验应按照以下步骤和顺序进行: 按照5.3.2~5.3.5的规定设计火灾场景,确定试验的火源位置、火灾规模和盘组布置、叠放 顺序; b)在试验现场布置盘组和测试系统; 系统调试: 1)调试防排烟系统达到设计参数:

    GA/T 9992012

    2)开启通风空调系统达到室内环境设计参数; d)试验实施: 1)点火; 2)向火源注人示踪烟气; 3)测试数据。

    5.3.2试验火源位置的确定

    试验火源宜放置在试验场地的中间位置,或者在试验场地具有代表性的

    5.3.3试验火灾规模和盘组的确定

    根据建筑结构、规模、使用功能、试验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确保试验现场顶棚下的烟气最高温度不会 破坏顶棚和试验现场其他部分的原则下,选择较大的火灾规模和盘组尺寸。 选择火灾规模的步骤如下: a)由式A.2确定烟层分界面的高度; b) 结合顶棚可承受的最高温度,根据表A.1给出的烟层底部与羽流分界面处的温度确定对应的 燃烧盘组合; c)根据表3确定燃料注入量和相应的试验火灾规模。 注1:附录A中数据的确定基于表1中的燃烧盘尺寸和表2中的承水盘尺寸。 注2:附录A中给出的温度值根据静止空气中的对称烟羽流计算得出。在有空气流动的环境下,上升烟羽流的卷 吸混合作用更强,更多的空气进人烟羽流将使实际的顶棚温度值低于附录A。

    5. 3. 4盘的布置

    且合形式应符合表1~表3的规定,盘的布置方

    5.3.5盘的叠放顺序

    隔热垫应放在设定的试验地点。承水盘应放置在隔热垫上。燃烧盘应放置于承水盘的 4.8的规定向承水盘加注冷却水。燃烧盘内注入燃料的量应符合4.7的规定。 注:隔热垫下铺设防水垫,可避免水渍对建筑地面造成损害。

    在点火棒端买绑缚浸了95% 的棉纱伸入燃烧盘中引燃燃 料。点火棒长度不小于1.8m,点

    5.3. 8 示踪烟气

    5.3.9测试数据记录

    .5和第7章的要求,测试记录相关试验数据。

    5. 4. 1一般规定

    式验,判断防排烟系统是否能够满足5.2规定的

    5.4.2重复试验准备

    在进行重复试验之前,应将建筑内的残留烟气排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复位并停止报警。承水盘 和燃烧盘应按4.7和4.8的规定重新加注。为保证重新加注过程的安全性,应按6.6规定的加注程序, 控制承水盘中的水温。 重复试验的步骤与5.3的要求一致,

    在热烟试验结束之后,应清除建筑物内的所有烟气

    6试验人员与设施设备安全

    现场应配备专职的灭火人员和相应的灭火装备,随时准备控制试验火灾。应指定一人作为现场安 全员监督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火的发展情况

    热烟试验的燃料和发烟源应存储在阴凉且不受试验火源热辐射影响的地方。

    主试验火源产生的热烟羽流中心线上,应设置热电偶树或其他温感装置,以连续监测试验期间 为最高温度,最高监测点应设置在火源中央上方紧贴顶棚的位置

    主试验开始时,应按4.8的规定向承水盘内注入冷却水。水源可采用市政供水管路或消火栓 一承水盘来做第二试验时,第一次试验后承水盘内剩余的所有热水都应倒净,待承水盘冷却至 按4.8的规定注人冷却水。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乙醇直接倒入未冷却或置于热水中的燃烧盘内,否则乙醇蒸发可能会引起爆炸

    6.7试验火灾规模控制

    如果火源的热释放速率过大,导致顶棚温度超过了最高安全温度,可以通过向燃烧盘内加注冷却水 来降低火源的热释放速率。将冷却水注入燃烧盘时,应控制燃料不溅出燃烧盘,以免在地面上形成流 尚火。 试验结束时,宜采用泡沫灭火器快速灭火,然后向燃烧盘加水稀释冷却,减少燃料的蒸发;另一种灭 火方法是先向燃烧盘内大量加水稀释冷却,如果仍持续观测到有火焰,宜用干粉灭火器熄灭残余的 火焰。

    乙醇应在即将点火之前注人燃烧盘内,在燃料盘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min。 注: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乙醇长时间置于散开的燃烧盘内产生的蒸汽可能会引起爆炸。 点火时应保证点火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的安全,点火人员应采取足够的个人防护措施,现场其他人 员应与燃烧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6.9最小试验空间尺寸

    试验场地的空间体积不应小于250m

    试验中应记录的数据包括: a)照片记录,记录试验的状态和现象,例如装置的布局、烟气层的分层、烟羽流的形状等; b)录像记录,动态连续记录试验的全过程,或分段连续记录试验的重要阶段和现象; c) 顶棚温度测量结果,测温点应按6.5的要求设置。 当热烟试验应用于工程防排烟系统性能验证以外的扩展性科学研究时,还应采集记录以下各项试 验数据: d) 试验前后水的质量变化; e) 燃料的损失; f) 烟羽流温度; g) 重点位置的温度;

    h)各测试点与羽流位置的相对烟气减光率; i)热辐射强度; i)承水盘中的水温

    8. 1. 1一般规定

    试验装置和试验程序参照第4~5章的规定进行

    在进行正式的热烟试验之前,应先进行预试验,确保系统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预试验如果出现系统 设备失效情况,应重复进行,直至确认正式的热烟试验中不会出现异常中断。 预试验可只对局部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试,但应至少包含一组能够完整演示火灾工况下整个防 排烟系统运行状态的试验。 预试验应在正式试验的1个星期之前进行。在正式热烟试验当天,宜先进行1组完整的预试验

    为得到安全合理的试验结果,热烟试验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前期组织协调: 确定热烟试验的负责人、实施机构、试验人员、参观和监督人员; 热烟试验实施机构提供试验方案; 3) 由对试验方案进行评估; 在热烟试验之前安排会议对所有问题进行讨论、协商和确认。 b) 试验场地准备: 1) 在观测区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以保证观测区人员的安全疏散; 2) 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针对盘组和发烟装置); 3) 对周围建筑空间采取保护措施; 4) 对周围设施设备采取保护措施; 5) 将试验火源附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淋头包裹覆盖,或者将系统管道内的水排空 6) 试验火源附近应配置手提式灭火器; 7) 设置供试验使用的水源。 c 试验数据采集记录准备: 1) 记录设备; 2) 电源(220V); 3) 照明; 4) 热电偶“树”及其支撑挂架; 5) 连接记录设备和数据采集点的数据传输线缆; 6) 摄像机(至少2部); 7) 照相机(至少2部); 风速仪。 d)现场试验人员:

    1)限制试验现场的人数; 2)限制试验观测区的人数; 3)现场应至少配有1名防排烟系统相关专业的设计安装人员或技术代表; 4)现场应至少指定1名负责现场安全的人员

    在不同地点进行的试验,应在试验报告中分开记录。每一个试验的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a)与试验相关的基本设计参数: 1)火灾规模; 设计火灾规模; 试验火灾规模; 2) 排烟量和补风量; 3)通风风速; 与通风有关的建筑参数,比如门窗的开启面积和吊顶高度等; 5) 外部天窗的有效开启面积。 b) 建筑物内火灾试验地点的详细资料: 1)火灾试验现场的设计图纸; 2)热传感器的位置。 c) 对烟气控制目标的简要描述。 d) 试验设施设备: 燃烧盘和承水盘的尺寸和组合(试验火源); 2) 燃料数量; 发烟源成份及数量; 4) 点燃物; 5) 测温装置。 试验过程记录: 试验的次数; 2) 顶棚温度; 3) 室外空气的干球温度; 4) 室外风向和风速; 试验中断和失败的原因。 f) 试验结论: 1)监测防排烟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判定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评估防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范围的控制是否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

    A.1顶棚温度的判定方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烟层底部和羽流分界面处的烟气温度和体积流量

    顶棚最高温度低于烟层底部与羽流分界面处的温度,因此,由分界面处的烟气温度可保守确定 顶棚的最高温度,判定顶棚的最高温度是否处于安全范围,烟层底部与羽流分界面的示意如图A.1 所示。

    兑明:分界面处的温度和体积流量分别见表A.1和表A

    2烟层底部与羽流分界面处的温度和体积流

    层底部和羽流分界面示

    烟层底部与羽流分界面处的温度和体积流量也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首先根据式(A.1)计算 吸空气的质量流量:

    M羽流卷吸空气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P火源的周长,由表1给出的燃烧盘长宽尺寸和其数量确定,单位为米(m);

    灌溉水质标准图A.2烟气及疏散安全计算示意图

    得出的羽流吸空气的质重流量氧 A.3)计算烟气层与羽流分界面处的温度TB

    Q一一火源的热释放速率,单位为千瓦(kW); cp—卷吸空气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开尔文(kJ/(kg·K)),通常取1.01; T一羽流与烟气层分界面处的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卷吸空气从羽流中吸收热量产生膨胀,密度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常压条件下,可根据卷吸空气的 密度将羽流卷吸的空气质量流量转化为体积流量,如式(A.4)所示。

    。羽流与烟气层分界面处的密度,由式(A.5)确定,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GA/T 9992012

    式中: P—绝对温度为273K、压力为0.1013MPa状态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对应不同规格的燃烧盘组和烟层分界面高度z,根据式(A.1)~式(A.5)可确定烟层底部与羽流分 界面处的温度和体积流量,计算结果如表A.1和表A.2所示。表A.1给出了烟层底部与羽流分界面 处温度T的最大值,表A.2给出了羽流在分界面处进人烟层的烟气体积流量V。表中的温度和体积 流量根据静止空气中的轴对称羽流计算模型得出。羽流卷吸的空气温度分别为10℃、20℃和30℃。 当房间的高度、房间内的温度和卷吸空气的温度与表A.1和表A.2中提供的数据不一致的时候, 可根据表中的数据,采用内差法或者外差法计算分界面处的温度和体积流量。 由于试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实际的试验温度与表A.1给出的理论数 据存在偏差。因此,应在顶棚安装感温探测器,在试验中对顶棚温度进行监测,并据此对表A,1给出的 温度数据进行校正,避免顶棚温度过高对试验现场造成破坏

    底部与羽流分界面处的温度(静止空气中对应)

    底部与羽流分界面处的体积流量(静止空气中对

    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GA/T 9992012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路灯标准 |建筑标准 | 纸箱包装标准 |市政工艺、技术 | 照明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