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13-2016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术规范

  • DBJ61/T 113-2016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穿越地裂缝段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4.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浅埋地段围岩级别可视情况降低1级或1个亚级。 3当有2个以上符合上述条款项规定的因素时,不应简单 叠加,需结合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后视情况对隧道围岩进行修 正。除经勘探确认符合级围岩特征外,一般情况下围岩分级 不应直接降级到V级

    表3.2.6黄土隧道基本围岩分级表

    注:黄土型性状态的划分:坚硬1,≤0;硬型0<1≤0.5;软型0.5<1,≤1;流塑

    型性状态的划分:坚硬1,≤0:硬型0<1≤0.5:软塑0.5<

    取样标准3.3.1隧道设计的建筑限界、断面净空、隧道主体结构等设施 应符合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

    3.3.1隧道设计的建筑限界、断面净空、隧道主体结构等设施

    3.3.2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轨道交通车辆选型、设计速度、曲线半径等确定建 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 定断面内轮廓。 2隧道的净空尺寸应综合考虑地裂缝预测的变形和位移 结构的变形和位移、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3隧道与相邻建(构)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 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3.3.3隧道线路平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于设计最小排水坡度的要求。 2线路纵断面设计应预先考虑纵断面调整后,其前后两相 邻坡段长度应符合现行《地铁设计规范》CB50157的有关规定。 3当地裂缝上盘发生垂直位移量(A)时,应从地裂缝 处开始向上盘方向调坡,调整的坡段长度如图3.3.4所示。也 可根据公式3.3.4来计算

    式中:L 纵坡调整长度; Ararx 地裂缝垂直位移量: i,—调整后纵坡; in 线路原设计纵坡。

    3.4.1 隧道结构设计荷载类型及名称应按表3.4.1采用。 3.4.2 荷载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理置深度、缩 构特征和工作条件、施工方法、相邻隧道间距等因素确定。

    3.4.1隧道结构设计荷载类型

    3.4.2何载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埋置深度、

    征和工作条件、施工方法、相邻隧道间距等因

    表3.4.3荷载组合形式

    3.4.4结构承受的主要荷载,包括垂直压力和侧向压力。 3.4.5静水压力计算应分别按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最高水位和最 低水位两种情况。验算隧道结构的抗浮能力时,按可能出现的 最高水位计算。 3.4.6隧道穿越或邻近地面建(构)筑物时,应考虑邻近地面 建(构)筑物地基应力荷载所引起的附加荷载。 3.4.7地面车辆及施工荷载产生的竖向压力可按20kPa的均布 何载取值,并不计冲击压力的影响。地面车辆荷载传递到隧道 上的侧压力P,可按下式计算:

    Pax=入,Par 入,=tg(4 45° 2

    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B50009等相关规定,考虑施工 和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 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

    3.4.9隧道结构人防荷载按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中地道、坑道式人防工程结构荷载和结构动力计算等有关 规定确定。

    3.4.9隧道结构人防荷载按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3.4.10 隧道结构地震荷载按现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 计规范》CB50909中隧道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抗震性能验算和 抗震构造措施等有关规定确定。

    3.5.1隧道结构形式应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相适应。明挖法隧

    道宜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喷暗挖法隧道宜用复合 式衬砌结构

    3.5.2明挖法隧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坑支护及结构设计应 符合现行《地铁设计规范》CB50517的有关规定。 3.5.3喷锚暗挖法隧道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可根据围岩条件 确定,初期支护应采用喷锚支护。二次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 并在内外层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

    3.5.2明挖法隧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坑支护及结构设计应

    3.5.4复合式衬砌中的二次衬砌,应根据其施工时间、施工后 简载的变化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理深和耐久性要 求等因素,按下列原则设计: 1二次衬砌可接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进行设计。 对于浅理、偏压、初期支护变形不收敛、有沉降控制要求等地

    段,可及早施工二次衬砌并予以必要的加强。 2隧道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断面。仰拱曲率半径应 根据隧道断面形状、地质条件、地下水、隧道宽度等条件确定。 3二次衬砌设计时宜采用先施工仰拱,后一次性浇注拱墙 的施工方式。 4地裂缝变形区二次衬砌内的纵向钢筋设计应考虑提高其 纵向刚度。 5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5m~10m。 3.5.5隧道初期支护和二衬衬砌设计参数可采用工程类比确 定,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当无类比资料时,可参照表 3.5.5选用,并应根据现场围岩监测信息对设计参数作必要的调 整。

    表3.5.5隧道设计参数表

    3.5.6 复合式衬砌结构应及时向其衬砌背后压注结硬性浆液。 3.5.7 地裂缝段变形缝的设置形式应根据线路与地裂缝的夹角 确定

    3.6.1结构计算可采用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隧道的整体 或复合式衬砌等应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若采用地层结构法计 算,应考虑施工过程中超前加固围岩的作用。 3.6.2隧道结构截面强度检算方法参照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 范》TB10003,按破损阶段法进行检算。安全系数见表3.6.2的 规定。

    表3.6.2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强度安全系数

    3.6.3整体式现浇混凝土结构计算基本规定

    1整体式衬砌应承受使用期的全部荷载,其设计参数可采 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并应通过理论验算。 2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构件,接荷载基本组合求得的最大 裂缝宽度8应满足抗裂要求。 3衬砌结构梁、板是受弯构件,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计算的 最大挠度值不应大于表3.6.3的允许值

    表3.6.3受弯构件的允许绕度

    3.6.4复合式衬计算基本规定:

    1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含围岩的支护作用)应接主要 承载结构承担施工期间的全部荷载,其设计参数可采用工程类 比法确定,施工中通过监测进行修正。浅理、天跨度、围岩或 环境条件复杂、形式特殊的结构,应通过理论计算进行检算。 2作用在复合式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由二次衬砌承担。 3隧道衬砌按破损阶段法验算构件截面强度时,根据所受 的不同荷载组合,在计算中应分别选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并不 应小于表3.6.2所列数值。 4应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 载作用下,二次衬砌结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8应符合现行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

    3.7.1防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有关规定。

    3.7.2地裂缝段变形缝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裂缝设防段结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

    3.8.1施工横通道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1为满足施工通风、逃生救灾等要求或增加施工开挖面, 应设置施工横通道。 2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工期、地形、地质、水文等条 件,结合通风、排水及弃渣的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选设竖井、横通道。 3施工横通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施工要求、地质条件、支 护类型、设备技术条件及工作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 4区间风井、横通道、废水泵站等附属设施不宜设置在地 裂缝设防段。若需设置时,避让距离应满足相应要求。 5竖井与横通道连接处断面应满足隧道施工所需材料和设 备通行的要求。 3.8.2竖井位置宜设置于地裂缝段变形区以外。竖井结构应符 合下列规定: 1井口应设置挡水坎和钢筋混凝土锁口圈。 2竖并平面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施工的需要,竖并平面 应置宜设置在隧道的一侧。 3应根据地下水水量和施工组织安排,选择竖井并底的排 水方式和相应的设施。应根据提升方式、运输设备等因素,合 理布置竖井的场地。 3.8.3联络通道的设置间距和断面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地铁

    3.8.3联络通道的设置间距和断面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地铁

    .4废水泵站应根据洞室规模和设备安装要求

    3.9.1隧道设计可根据不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理置深度、 环境条件、经济和施工条件采用相应的辅助工程措施。 1隧道应根据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开挖工法等采取 降水或阻水措施。 2隧道掌子面自稳能力差、易塌时,宜采用喷混凝土封 闭或注浆加固等措施。 3隧道围岩自稳能力低或无自稳能力时,应采取超前支护 措施。 4为控制拱脚下沉,可采用设置大拱脚、锁脚锚杆(管) 等措施,必要时可设置临时仰拱以控制围岩变形

    3.9.2降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降水应按照场地条件、周围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 区域内建(构)筑物、降水深度及设备条件等进行专项设计。 2一般股应采用地表降水。降水应在隧道开挖前进行,水位 降至结构以下0.5m~1.0m。 3当降水困难或无条件降水时,应采取注浆阻水或隔水 幕等其他辅助施工措施,浆液类型根据地层条件选择。

    3.9.3地表桩体和地表注浆加固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地表加固范围沿隧道级纵向应超出不良地质地段5m~ 10m。 2 桩体加固兼做止水雄幕时,可按体咬合布置。 3 孔位可按梅花形或矩形排列布孔,孔深应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

    4.1.1施工前应进行图纸核对、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 工方案等技术工作。 4.1.2施工前应加强周边环境调查和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对地 裂缝和管线等进行调查:重视跟踪地质调查与超前地质预报 4.1.3应编制施工总平面图,合理布置临时设施和临时工程 若临时设施或堆场需布置于隧道地表影响区时,应通过计算 满足设计要求。 4.1.5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等方面培训和交底 工作。从事隧道施工的各类特殊岗位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4.1.6 施工前应做好工程所需材料的选择和相关检测、试验工作。 4.1.7 施工前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设备和仪器,并完成 相应检定工作。 4.1.8 施工前应缩制测量方案和监测方案,选定控制测量等 级,确定测量方法,估算误差范围。 4.1.9施工前应进行设计交桩复测和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控制测量桩点必须稳固、可靠;隧道内控制点不应少于 3个。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进洞施工前完成 3在控制网误差调整时,不得将低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的误差传入隧道控制网

    4.1.10施工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和编制突发事件(事故)应急 预案。

    4.1.10施工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和编制突发事件(事故)应急

    4.2.1辅助工程措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做好相应的工序设计。 应准备所需的材料及机具,制订有关的安全施工措施。 3施工中应注意观察地质和地下水的变化及监测数据的突 变等情况,预防突发事故的发生

    4.2.2降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降水施工应有防止降水区域内建(构)筑物产生流降和水 平位移的措施。采用回灌措施时应化验水质,不得污染地下水。 2真空管并复合降水应做好不同材质管并的理设和回填。 3地裂缝变形区附近降水按现水位抬高1m~2m考虑。 4可能产生地裂缝或地面沉降的区域,应严格控制承压水 的开采,严禁凿井取水。若隧道周边采用深井取水,应加大施 工察范围

    4.2.3稳定地层措施主要有基坑支护桩、地表桩体、地表注 浆、超前支护、超前预注浆等,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作业应满足设计要求。 2 施工机具设备应性能良好,满足使用要求。 3 应对地层加固效果进行质量检测。 4.2.4 采用超前预注浆堵水、注浆堵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浆管、注浆段的长度、注浆压力、孔位布置及深度等 应满足设计要求。

    4.3.1超前地质预报基本规定

    地质预报应作为必备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 21 施工前应根据地勘资料和周边环境的详略情况,编制地 充勘察大纲或实施方案,同时编制地质预报方案。 3地质预报应有详细的记录和成果分析。 2地质预报的方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中地质预报方案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设计文件制 2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主要内容是地层节理、断层和洞穴等不食 地质位置及规模。 2)水文地质主要内容是富水地层范围及规模。 3 地质预报的频率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地质素描随开挖进行,每循环进行一次,包括掌子 面、左右侧墙、拱顶和隧底。 2)超前水平孔宜进行合理布孔,进洞后每循环不小手 15m钻孔至少3个。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钻孔 重叠应不小于3m。 3)采用物探方法进行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套长度 不应小于5m。 3 超前地质预报可按图4.3.3所示的工作程序进行。

    1地质预报应作为必备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 2施工前应根据地勘资料和周边环境的详略情况,编制地 质补充勘察大纲或实施方案,同时编制地质预报方案。 3地质预报应有详细的记录和成果分析。 4.3.2地质预报的方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中地质预报方案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设计文件制 定。 2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主要内容是地层节理、断层和洞穴等不食 地质位置及规模。 2)水文地质主要内容是富水地层范围及规模。 3地质预报的频率可接下列规定执行: 1)地质素描随开挖进行,每循环进行一次,包括掌子 面、左右侧墙、拱顶和隧底。 2)超前水平孔宜进行合理布孔,进洞后每循环不小于 15m钻孔至少3个。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钻孔 重叠应不小于3m。 3)采用物探方法进行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套长度 不应小于5m。 4.3.3超前地质预报可按图4.3.3所示的工作程序进行。

    图4.3.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

    4.3.4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质预报手段获取的地质信息,应结合监测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并及时向相关各方提交书面报告,作为制定或修改施 工方案、调整支护参数的依据。 2地质预报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概况、采用的预报手段及 预报结果、相互印证情况、综合分析预报结论、灾害警报、处 置措施建议等。 3施工开挖过程中应将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与预报结果进 行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和改进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4地质预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4.4.1本节适用于明挖法修建隧道结构的施工,其衬砌、防 水、辅助工程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4.5节的有关规定。 4.4.2基坑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以下0.5m~1.0m。 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并结合支护 结构类型等确定,可采用集水明排、降水和回灌等措施。需要 降水时,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的有关规定

    4.4.3施工前应进行地下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调查、迁

    4.4.4基坑支护桩成桩

    质、环境条件和结构类型,选用钻(挖)孔灌注桩等。灌注桩 应间隔施工,灌注混凝土24小时后方可进行邻桩施工。

    4.4.5采用旋喷法施工的止水惟幕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可选择单

    4.4.7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与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

    4.4.8基坑开挖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基坑等级、开挖步序和参

    4.4.9隧道开挖应结合基坑支护或放坡开挖分段施工。基坑桩

    4.5.1隧道施工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 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4.5.2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要求、机 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工法

    4.5.3隧道双向开挖接近2B距离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并落 实贯通面的安全措施,直到贯通为止。贯通面应避开地裂缝。 4.5.4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4.5.3隧道双向开挖接近2B距离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并落

    1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 保护好监测用的测点。 3 开挖时,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测工作。 开挖的方法、工序及空间等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机械开挖 4.5.5 超欠挖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禁欠挖。 2 应严格控制超挖,不同部位的充许超挖值规定见表 4.5.5。 超挖部分必须用混凝土回填密实

    表4.5.5平均和量大允许超挖值(mm)

    2 表列数值不包括测量贯通误差、施工误差

    2表列数值不包括测量贯通误差、施工误差

    4.5.6地裂缝变形区附近工程地质较差,应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1 喷射混凝土施工宜优先采用湿喷工艺。 2喷谢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满足设计强度利 喷射工艺的要求。 3采用钢架和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应充填密实,钢筋网在喷 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5.8 小导管、钢筋和钢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类型、规格、技术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加工、安装或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 小导管注浆应根据设计与试验结果确定注浆参数。 4.5.9 质量检验及标准

    4.5.9质量检验及标准

    4.5.10衬础结构基本规定:

    1根据设计要求、断面形式、施工条件等情况,可采用模 板支架或衬砌台车,混凝土衬砌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衬砌台车应进行专项设计。 2仰拱应超前拱墙二次衬砌,拱墙二次衬砌宜整体浇筑。 3隧道衬砌不得侵入隧道建筑限界,不小于设计厚度 4衬砌施工缝应与设计的变形缝结合布置。施工缝、变形 缝和后浇带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处理。

    5.11复合式二次衬砌施工的条件应符合下列

    1二次衬砌施工一股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后 进行,变形趋手稳定应符合: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 于缓和;或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天平均值)小于0.2mm/d、 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或施工二次衬砌的累积位移值已 达到极限位移值的80%以上。 2在隧道洞口段、浅理段,应尽卓施工二次衬砌、 3地裂缝段变形缝初期支护内侧的纵向连接钢筋断开、切 口防腐和初期支护开槽后方可施工二次衬砌。 4准备二次衬砌作业区段的初期支护、防水层等均已验收 合格。 5基础部位的虚渣、杂物、积水等已清理干净。 6 仰拱上的填充层或铺底调平层已施工完成。 4.5.12 衬砌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模板时应检查中线、高程、断面和净空尺寸。 2 模板安装前,应仔细检查防水板、衬砌钢筋、预理件等 隐蔽工程,做好记录。 3地裂缝段变形缝衬砌宜用定型钢模板。 4.5.13 仰拱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仰拱混凝王浇注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 2仰拱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5.0MPa后允许行人通行,达 到设计强度的60%后充许车辆通行。 4.5.14衬砌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完成浇注,且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2拱墙混凝土浇注应由下向上从两侧向拱顶对称连续浇 注。如因故中断,其中断时间应小手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 能重塑时间。当超过充许中断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粉煤灰标准4.5.13仰拱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仰拱混凝土浇注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 2仰拱填充混凝主强度送到5.0MPa后充许行人通行,送 到设计强度的60%后允许车辆通行。

    4.5.14衬砌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完成浇注,且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2拱墙混凝土浇注应由下向上从两侧向拱顶对称连续浇 注。如因敌中断,其中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 能重塑时间。当超过允许中断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冬季施工时不应低于5℃,夏季施 工时不应高于30℃。 4边墙基底高程、基坑断面尺寸、预理件安设位置等应满 足设计要求。 5拱部混凝土衬砌浇注时,应在拱顶预留注浆孔,注浆 孔间距不宜大于4m。振捣时,不得使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移 位。

    4.5.15地裂缝段变形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裂缝段变形缝应在混凝主衬砌时预留,预留变形缝的 位置、宽度、垂直度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2后浇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基面冲洗干净,并保护预理的 正水带和外包防水层。 3模板安装前,应在地裂缝段变形缝内设置填充物,防止 水泥浆等流入缝内。 4采用模板台车时,拱顶、边墙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振揭应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为主建筑管理,辅以附着式振捣器

    1不承受外荷载的拱、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0MPa。 2承受围岩压力的拱、墙以及封顶和封口的混凝土强度应 满足设计要求。 3衬砌拆模后应立即养护。 4.5.17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进行拱顶回 填注浆,注入材料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压力控制 在0.1MPa~0.2MPa。注浆效果检查可采用无损检测法,对于不 符合要求的地段必须进行补孔注浆。

    .5.18质量检验及标准:材料类型、规格、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交通隧道  
专题: 螺钉标准 |法兰标准 |pvc标准 |装修设计教程 |试验、检测与鉴定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