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28-2018 陕西省城市设计标准

  • DBJ61/T 128-2018  陕西省城市设计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98.3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2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5城市特色urbancharacteristic

    2.0.7第五立面thefiftheleva

    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补城市功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污水标准规范范本,用 再生态”的理念,修复自然山水林由环境,实现把“城市建成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的目标。

    2.0.9玻璃幕墙glass curtainwa

    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三 体结构所受作用的、由金属构件与玻璃面板组成的建筑外围护线 构或装饰结构。

    3.1.1城市设计编制的层次应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 计、地块城市设计及专项城市设计。

    3.1.1城市设计编制的层次应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

    3.1.2总体城市设计

    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应与城市、镇总体规戈 相对应。

    3.1.3区段城市设计

    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宜 分为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3.1.4地块城市设计

    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具体地块编制的城市设计,是在建设 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 深化,应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3.1.5专项城市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应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空间特色 及城市风貌、色彩、天际线、开敬空间、照明、环境设施等特定系 统、要素或建设需求编制的专项城市设计

    地形地貌、自然山水、气候、景观资源、绿化植被等自然环块 和生态要素。

    城市历史沿革、空间形态演变、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民俗风 情、重大节日、固定集会、传说典故等。

    土地使用、建筑风貌、道路交通系统、绿化景观、公共空间、标 志性建筑(构筑物)、标识、户外广告、开敞空间与地下空间等。

    3.2.5相关规划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等上位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及城市设计:历史街区或传统风貌保护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绿 地系统规划、河道水系规划、城市色彩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关工程 项目信息等。

    通过网络、媒体、问卷与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所在区域的单 位、组织和居民对于现状存在问题的评价和发展目标的意愿。

    4.1.1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整体空间及景观环境具有结构 生影响的范围展开的城市设计。 4.1.2从总体层面系统地认知城市特色,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格 局,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应提出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设计形态 沟架,塑造整体空间意向,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的总体目标 指导下一层次城市设计。

    4.2.1特色资源保护

    1进行城市自然资源分析与研究,应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 然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2进行城市历史人文传承研究与综合资源分析,提出历史 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4.2.2风貌与特色定位

    1研究区域总体自然山水格局,梳理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 重要特色资源,应结合城市性质、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制约条件 公众意愿等,萃取当地有代表性的风貌特色元素并加以提炼 新,明确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 2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应对 城市整体风貌和地域特色进行发掘和提炼,制定城市特色风貌延

    续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城市风貌特色分区,并提出相 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4.2.3城市总体形态格局

    统筹考虑城市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特 征,妥善处理城市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 与协调关系,构建特色突出、形态自然的城市格局。

    4.2.4城市景观框架

    1 应划定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建筑高度分区; 2 应确定景观轴线、绿道、风道、水系的体系及控制要求 3应明确景观风貌节点的位置和类型

    4.2.5公共空间体系

    1宜结合街道、公园、绿地、广场、水体等,构建城市公共空 间体系; 2宜对重要公共空间的位置及其功能提出控制要求。

    4.2.6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可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街区、城 市中心区、重点更新改造地区、重要新开发建设地区、城市门户 区、重要街道、滨水地区、山麓地区的范围及设计控制要求。

    5.1.1 区段城市设计应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 5.1.2 应根据区段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塑造并反映历史文化特 征,体现富有城市特色和活力的空间环境,

    市发展建设需求,增强区段的整体性和可识别性,符合公众审美

    应落实总体城市设计要求,梳理区段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等 特色资源,明确特色定位,指导城市形象建设

    5.2.2空间结构与形态

    应梳理外围山水环境与城市空间关系,确立区段空间结 构; 2应细化空间形态,明确道路、绿化、水系、建筑等物质空间 的布局形态关系,指导下一层次城市设计编制

    5.2.3景观风貌系统

    1应落实总体城市设计相关系统要求,构建区段景观风貌 整体框架; 2应明确建筑高度、天际线、视线通廊、界面、标志物等景观 风貌要素的空间构架与控导要求。

    5.2.4公共空间系统

    宜统筹布局公共空间系统,明确重要公共空间的位置、范 与功能,提出控导要求,对部分重要公共空间进行意向性设计。

    5.2.5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

    1应合理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秩序与特征;对建筑风 格、高度、色彩、退界等内容提出控导要求; 2可适当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界面构成的重要要素,强 调“虚实结合”,增加建筑街道侧界面的通透性和流动性,塑造简 洁、轻盈、富有引导性的空间界面。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宜 大于0.2。

    5.2.6环境景观与市政设施协调

    宜合理弓导景观绿化、城市家具、户外厂告等重要环境景双 与市政设施,提出重要公共设施的意向方案,与区段环境氛围利 协调。

    5.2.7实施措施与建议

    可提出需要编制的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确定开发 时序和近期建设项目计划,选择适宜的建设开发模式。

    5.3.1 历史文化街区

    .3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技术要点

    5.3.1历史文化街区 1应落实相关的保护规划要求,要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 系; 2应协调历史文化街区本体与建设控制地带的空间关系, 明确空间格局与形态; 3应对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控制指标; 4对建筑肌理、形态、风格与色彩等风貌特色要素,新建和

    改(扩)建内容,宜提出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5.3.2文化旅游街区

    1应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2对空间格局、交通组织、景观绿化、建筑风貌、街道小品 照明系统等要素,应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弓导要求: 3宜强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彰显历史和文化特色内涵。 5.3.3城市中心区 1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应提出合理的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2合理布局中心区功能,延续场所文脉,塑造特色空间环 境; 3应对建筑高度、风格、体量、色彩等要素提出具体的控制 与引导要求; 4宜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宜人的绿色慢行系 统; 5宜突出标志性景观,并强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 5.3.4重点更新改造地区 1应保护城市肌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保护文物古迹、历 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载体: 2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地区建设需要,宜按照有机更新理 念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策略,整治和改善历史环境景观,提高环 境品质,延续地方文脉: 3改善旧城区交通环境,应选择适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宜划 定慢行道与慢行区; 4宜明确重点地段功能与业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满足居 民现代生活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应明确旧城改造中保护、维修、保留、拆迁等区域范围与 设计内容,并提出具体的开发模式与改造措施

    5.3.4重点更新改造地区

    1应保护城市航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保护文物古迹、历 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载体; 2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地区建设需要,宜按照有机更新理 念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策略,整治和改善历史环境景观,提高环 境品质,延续地方文脉: 3改善旧城区交通环境,应选择适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宜划 定慢行道与慢行区; 4宜明确重点地段功能与业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满足居 民现代生活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应明确旧城改造中保护、维修、保留、拆迁等区域范围与 设计内容,并提出具体的开发模式与改造措施

    5.3.5重要新开发建设地区

    1应处理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关系,保持与建成区的 有机衔接,综合考虑地区发展战略和文脉传承,统筹协调新旧城 区风貌和空间格局; 2应保护好新区生态环境,营造绿色、舒适、宜人、优美的城 市公共空间; 3以人为本,提倡窄路密网的理念,宜建设开放式住区,塑 造便捷高效、安全健康、富有活力的人居环境; 4应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时代风貌,挖掘文化资源,传承文 化脉络,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风貌

    5.3.6交通枢纽与门户区

    1应合理布局用地,建立系统完善的服务功能,提升土地利 用价值; 2应有效组织人车流线和交通换乘方式,强化导向标识系 统设计; 3宜对建筑风貌、空间环境、街道家具、景观小品等内容提 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1根据城市生产、生活和公共活动需要,应统筹组织交通空 间和人群活动,确定街道特色定位,增强城市活力,体现人文关 怀; 2应重点对交通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家具、慢行空间、景观 绿化和建筑界面、建筑色彩、导向标识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控制和 引导要求,

    应妥善协调滨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 2加强水域与陆域的空间联系,宜适度设置视线通廊和及

    道,构筑水陆风的循环体系; 3针对河道的空间尺度、岸线功能,按照城市公共活动需 求,应对水体岸线形式、滨水道路、滨水建筑、游憩场所与防洪设 施、生态保护、绿化景观、植物配置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和引导要 求; 4宜突出滨水地区建筑景观的层次性与协调性,塑造优美 的大际轮廓线。 5.3.9山麓地区 1应梳理山麓地区与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系,提出形象 定位,构建城市设计框架; 2明确山麓地区空间形态,应重点对空间界面及建筑布局 高度、屋顶形式等进行设计与管控: 3根据生态修复策略,应对山麓地区的游憩空间、景观视 郎、场地竖向、绿化植被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1应梳理山麓地区与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系,提出形象 定位,构建城市设计框架: 2明确山麓地区空间形态,应重点对空间界面及建筑布局 高度、屋顶形式等进行设计与管控: 3根据生态修复策略,应对山麓地区的游憩空间、景观礼 郎、场地竖向、绿化植被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6.1.1 地块城市设计应以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为依据。 6.1.2 应以开放空间、建筑群体、交通组织、环境景观与市政设 施为设计重点。 6.1.3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块应提出详细设计方案,提升地块公 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性及整体空间环境品质

    5.1.3刘建设项自所 计方案,提升地天么 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性及整体空间环境品质

    1开放空间宜与城市道路相邻,或与公共步行系统直接连 接,保证其公共性与开放性: 2应明确各级城市绿地的位置、性质、规模、功能、形式,提 出空间营造、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方面的控制引导要求,满足开放 性、易达性、大众性的要求; 3宜明确景观道路、特色街巷的位置、尺度及功能性质,对 沿街建(构)筑物的风格、高度、色彩及绿化等提出控制弓引导要求 结合功能需要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及环境设施; 4针对不同滨水空间类型,应对水体沿岸功能、岸线形式 滨水道路、滨水建筑、绿化景观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弓引导方案; 5综合分析山麓空间的山体高度、坡度、植被等自然景观资 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应对建筑的布局、高度、风格、屋顶形式及绿

    化植被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引导要求

    1结合区位、交通条件、地块尺度及周边环境,应提出建筑 群体组合及布局形式,明确地块内各类建筑功能控制弓导的原则 与要求; 2建筑群体的总体布局应考虑减轻热岛效应,平面布局和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日照: 3地块建筑组合应形成富有活力、尺度宜人且连续性强的 空间界面,针对不同的空间界面,宜对其建筑贴线率进行差异化 控制; 4分析现状建筑风格特征,应按照延续地方建筑优秀文化 专统、强化城市特色的基本原则,提出建筑风格的引导要求: 5分析地块区位特征、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及与周边地块的 关系,应结合空间尺度提出建筑体量、建筑高度控制引导要求; 6应依托地域特色、自然环境,结合建筑功能、人文特征,提 出建筑色彩的控制弓引导要求; 7结合地块区位特征、风貌特色定位及周边环境景观要求, 可将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元素,按照节能、环保以 及绿色建筑要求,提出玻璃幕墙使用及控制引导要求; 8应确定建筑立面设计的原则与要求,包括针对立面划分 细部处理、门窗洞口形式等具体管控方法;明确建筑主要立面的 材料、材质选择要求和使用比例: 9应结合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对建筑第五立面的色 彩、材质、外露设施以及构筑物、树木植被等内容提出控制引导要 求。

    更新区、新城建设区、历史地段、生

    等各类型地块所处区位,对各地块的建筑退线进行以下差异化控 制: 1旧城更新区内的地块,其建筑退线应以尊重历史和现状 为前提,在保证旧城区街巷空间完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2历史地段内的地块,建筑退线应以保护历史地段的完整 性为主,延续现状原有格局和肌理; 3生态敏感区内的地块,建筑退线宜结合防护绿地明确退 线要求; 4新城建设区建筑退线: 1)建筑物退让用地边界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应综合分析地块用地性质、建筑 高度、周边道路等级,分为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两种情 况进行差异化控制; 3)建筑物退让铁路及规划黄线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建筑物退让规划绿线应综合分析地块用地性质、建筑 高度、周边道路等级,分为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两种情 况进行差异化控制。 5城市中其他区域地块,应在保持界面完整性的基础上,符 合相关规范要求,

    1应明确地块与城市快速路、主次十道、轨道交通线等的交 通衔接方式; 2应合理组织地块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明确车行与人行交 通线路及出入口位置,交通组织宜采用人车分流方式; 3结合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应组织慢行交通系统,宜与城市 公共交通站点、停车设施相衔接: 4宜明确道路交叉口、地块出入口的设计形式和交通组织

    方式,对其步行空间进行设计; 5可对地块内景观性道路、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侦 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6.2.5环境景观与市政设施

    1应强化相地块内景观资源的关联性,注重设施的绿色 环保与节能效果,完善街区景观系统,维护其公共性与开放性: 2提出地面铺装整体风格,宜采用地表透水型铺装,对节 点、路径等重点区域的铺装材料、色彩、图案等可提出引导要求: 3可明确与水域相关的建(构)筑物的形式、尺度、色彩等, 提出滨水活动平面与水面的高差关系等相关要求: 4结合地块整体景观环境,宜提出各类市政设施的布局、风 格、色彩等引导要求; 5对于重点地块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 局,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6宜提出点(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广场等)、线(街道、滨水 空间等)、面(景观风貌分区等)相结合的照明方案,并对重要节 点、路径的照明效果提出引导要求: 7植物配置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绿化种植效果, 体现植被的不同李相特征

    6.2.6玻璃幕墙城市设计应用要

    玻璃幕墙在城市设计中,应按照整体协调、风格独特、节能环 呆、安全第一的总体原则,体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立体美感、景 见现代时尚和环境融合协调的效果,并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及建筑防火规范等相关要求: 1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立面设计应符合上位城市设计要 求,其建筑设计须遵循整体协调统一、材料环保节能、色调柔和适 中的原则;

    2从周边环境、城市气候、建筑功能、景观效果等方面出发, 合理运用并严格控制玻璃幕墙,避免光污染。 3应明确所在地的环境氛围和周围建筑物的现状,对玻璃 幕墙的形式、位置、应用面积、窗墙比等作充分论证,建筑型式、风 格应与周边整体环境相协调: 4新建、改(扩)建的党政机关办公楼、中小学校教学楼、托 (幼)儿所(园)、住宅、医院门(急)诊楼、病房楼和养老院建筑,不 得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墙; 5城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人员密 集、流动性大的区域内公共建筑、临街建筑,需要在二层及以上选 用玻璃幕墙的,以及幕墙玻璃坠落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坏 的建筑,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6玻璃幕墙不得对相邻建筑造成光污染危害,不得对行人 活动、车辆行驶造成安全隐惠;在T形路口正对直线路段处,严禁 建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7.1.1专项城市设计应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并根据所涉及 的规划用地范围,与相对应的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相 接。

    7.2城市风貌专项设计

    7.2.1应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山水环境、增强城市特色。 7.2.2分析城市风貌特色资源,应明确城市风貌总体定位、空间 结构、风貌分区及风貌要素管控,重要的风貌分区、廊道、节点、标 志物管控、建筑风貌控制等基本内容。 1应分析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现状、历史人文环境、公 共空间环境、相关规划及公众意愿等内容; 2应充分尊重城市区位、性质及风貌特色等相关影响要素 确定城市风貌总体定位和空间结构; 3城市空间规划应与城市山水格局、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组 织系统相协调,宜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人文界线的完整性;

    4应合理划定城市风貌分区,对功能定位、建筑风貌、景观 郎道、整体设计意向等方面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5对重要的风貌分区、廊道、节点、标志物,宜进行控制引导 和详细设计; 6从建筑的组群关系、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应对 建筑整体风貌提出控制弓引导要求。

    7.3城市色彩专项设计

    7.3.1应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均 特色相协调,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7.4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

    饮用水标准7.4.1应遵循显山露水、层次分明、标志突出的原则

    7.4.2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自然环境与人工景观要素及相关规划进行分析,应明 角城市天际线的总体控制与引导要求: 2应确定城市天际线的空间层次关系、景观界面、视线通 、视域面,各分区建筑高度基本比例关系及重要地标的位置: 3应对重要及高层建(构)筑物的高度分区、建筑风格、体量 及屋顶形式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4可明确重要公共空间的功能、尺度及重要临街面天际线 的韵律与层次塑造方式: 5合理选择观景点,宜确定观景廊道、要素和区域,对观景 点、观景廊道周边地块建筑高度、道路两侧建筑后退等提出控制 引导要求。

    7.5城市开敬空间专项设计

    7.5.1应满足开放性、可达性、功能性的设计原则,反映城市的 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7.5.2城市开空间可分为广场、步行街道、公园绿地、滨水空 间、山麓空间、地下空间等类型

    矿产标准7.5.3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城市性质、职能及空间形态等 相关影响要素,应确定开空间整体设计目标和空间结构;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紧固件标准 |学校标准 |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 |检测试验 |机械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