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补充技术要求(应急浙消[2019]72号 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4月)

  •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补充技术要求(应急浙消[2019]72号 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4月)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993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0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功能(人员或可燃物较多)时,如地下室层数大于或等于3层,则地 下楼梯间的N1值应按3取值,如层数小于3,则N1值应按实际楼 层数量取值;当地下室功能仪为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和设备用房时 地下楼梯间的N1值可按不小于1取值。对于加压送风系统服务楼层 小于3层的前室,N1值应按实际楼层数量取值。 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防烟而独立前室、合用前室或共用前室采 用机械加压送风时,前室疏散门门洞断面风速v值计算涉及的Ag A1值计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Ag是指单个计算楼层前室(或合用前室、共用前室)疏散门的 计算总面积;对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该计算总面积为该楼层前室 (或合用前室、共用前室)所有疏散门的面积之和;对于任宅建筑 该计算总面积为该楼层前室(或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尺寸最大一个 琉散门的面积。A1是指该计算楼层相应的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 16、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复核其在闭门 伏态下的余压值,如超压则应设置泄压系统(装置);封闭楼梯间与 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7、同一建筑空间宜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当相邻的两个防烟分区采 用不同的排烟方式时,两个防烟分区之间的挡烟设施必须分隔到位 即采用建筑墙体等围护结构进行分隔,或挡烟垂壁应能降至两个防烟 分区中较低的设计储烟仓底部及以下,且应按《标准》第4.5节的规

    定考虑补风措施, 18、无疏散要求、无其它使用功能且采取了防火卷帘分隔的楼梯、自 动扶梯区域,可不设置排烟设施。 19、对于矩形、L形、多边形等形状的房间,一个防烟分区的任一边 长度不应天于《标准》第4.2.4条中规定的防烟分区长边的最天允许 长度;对于圆形且为一个防烟分区的房间,其直径不应大于防烟分区 长边的最大允许长度。对于走道(回廊)地铁标准规范范本,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是 指任意两点之间最大的沿程距离。 20、《标准》第4.2.4条附注中,对于主体宽度不大于2.5m的走道, 当其局部变宽(该局部的累计长度不超过该走道总长度的1/4,变宽 的宽度不超过6m)时,该走道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45m; 对于宽度大于2.5m且小于或等于3.0m的走道,该走道防烟分区的长 边长度不应大于50m, 21、《标准》第4.2.4条附注中,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包括防烟分 区面积、长度的确定)应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范》GB50067的相关规定;汽车库防烟分区的最天允许长边长度不宜 大于60m,当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不宜大于75m。 2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一个防火分区内、无充电设施且与相邻场 听或部位之间采取了防火分隔措施的单个非机动车库,当其建筑面积 大于500m或被分隔成多个隔间且其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时,应设 置排烟设施。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其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按不小 于60m/h.m计算确定;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自然排烟窗(口)

    排烟风机房宜结合设备层合理布置;当受条件限制排烟风机的设置位 置(如屋面)远离系统最高服务楼层时,应复核风道阻力和排烟风机 的风压值,确保排烟效果。 26、当建筑的排烟系统沿垂直方向布置时,各楼层接至垂直主风管的 每根排烟支管只能承担一个防火分区的排烟。 27、消防排烟风机应独立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专用机房应采用耐火极 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进行 防火分隔,风机两侧应有600mm及以上的安装维修空间。受条件限 制时,排烟风机也可设置于室外,但必须设置满足风机防护(防雨、 防晒、四周设有围护结构等)、通风散热及检修要求的防护罩(应有 制作大样图及安装图)。 当受条件限制消防排烟风机确需与其它通风机、空调机合用机房 时,除应符合上述专用机房的要求外,还应符合《标准》第4.4.5条 中合用机房的相天规定 当风机设置于机房内时,风机控制柜应放置在机房内,当风机设 置于室外时,风机控制柜应设置在附近公共部位,并应采取防碰撞 防误操作等防护措施, 工业建筑中,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室外耐候性能(耐腐蚀 抗强风、抗暴雨等性能)的屋顶式消防排烟风机可直接设置于室外 28、排烟、排风系统可以共用排风(排烟)管道,但应满足排烟、排 风系统各自的设计与使用要求。 29、除加压送风管道外,通风(空调)风管、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建筑

    内楼梯间、前室(含建筑首层由走道和门厅等形成的扩大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护天前室)、避难区及避难走道等防烟部位。当受条件限 制必须穿越时,通风(空调)风管、排烟管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进行防火分隔。对于避难区(间)等场 听,当采用楼板进行防火分隔确有困难时,穿越避难区(间)的风管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防火风管,或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的防火吊顶进行防火分隔,且穿越避难区(间)的风管应采用耐火极 限不低于1.0h的防火风管。 30、对于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室或地上的无窗房间,当其建筑面积 均小于50m时,房间内可不设置排烟口,可通过走道排烟,但走道 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不应小于20000m3/h。 31、对于净高小于或等于3m的房间及走道,其机械排烟系统的单个 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可按《标准》第4.4.12条第7款规定的排烟 口最大风速(10m/s)计算确定。 32、一个防烟分区内多个机械排烟口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Smin应满足 以下要求: Smin = 0.9Vel/2 (m) 公式中:Ve为一个排烟口的排烟量(m3/s) 33、对于地上建筑,当房间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500m,或房间建筑 面积小于500m但天于300m且空间净高大于6m时,不论其采用机 械排烟或自然排烟方式,均应设置直接补风设施;当地上无窗房间设 置了排烟口且房间门为防火门时,也应设置直接补风设施;其余则可

    通过相连的走道进行补风。 对于地下建筑,当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或房间设置了排烟 口且房间门为防火门时,房间应设置直接补风设施,其余则可通过相 连的走道进行补风,但补风走道应有可靠的进风设施。 34、对于地下汽车库的补风系统,其补风量不应小于系统(防烟分区) 非烟量的50%,且不应天于该系统(防烟分区)排烟量(宜小于或等 于系统排烟量的80~90%)。 5、对于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来的房间,当单个防烟分区建筑 面积小于或等于100m2时,其计算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当单个 防烟分区建筑面积大于100m时,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mh计 算,且不应小于15000m3/h。 6、对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不含中庭) 其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按《标准》第4.6.6条~第4.6.13条的相 关要求计算确定,其中非阶梯式(水平)地面场所的排烟量,也可按 《标准》中表4.6.3确定。 当采用计算确定时,机械排烟量应根据设计清晰高度,按《标准》 的相关要求计算确定;对于非阶梯式(水平)地面的场所,其设计 清晰高度的取值应在最小清晰高度的基础上增加不小于1.0m;对于 价梯式地面或类似的场所,其设计清晰高度应满足该场所最高标高 地面的最小清晰高度要求。当采取自然排烟方式时,自然排烟窗(口 的有效面积可根据上述计算排烟量,按《标准》第4.6.15条的规定 计算确定。

    37、除相关专业规范有特殊规定外,工业建筑中的走道排烟设计可参 照《标准》第4.6.3条中公共建筑走道的有关规定及本《补充技术要 求》执行。 38、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当走道或回廊周围的房间均设置了满足 《标准》要求的排烟设施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m h计算,且不小于13000m/h,或在走道或回廊两端(侧)设置总有 效面积不小于走道或回廊地面面积的2%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端 (侧)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或回廊长度的2/3。 39、《标准》第4.6.4条中所谓“相同净高”,是指一个排烟系统所承 担的多个防烟分区的建筑空间净高均大于6m,或均小于或等于6m: 所谓“不同净高”,是指一个排烟系统所承担的多个防烟分区的建筑 空间净高,其中部分防烟分区的净高大于6m,部分防烟分区的净高 小于或等于6m。 40、对于竖向机排烟系统,当各楼层建筑空间净高均小于或等于 6m时,其排烟量应按各楼层一个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 排烟量之和的最天值计算;当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的排烟量计算仪 涉及一个防烟分区时,系统的计算排烟量应按各楼层中最大一个防烟 分区的排烟量与其它楼层关闭的排烟口(排烟阀)的漏风量之和计算 排烟口(排烟阀)的漏风量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通风和排烟系 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41、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 所,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其排烟设计除了应符合《标准》的相关

    规定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房间面积天于或等于50m时应设置排烟口,房间面积 小于50m时宜设置排烟口;内走道均应设置排烟口,且其排烟系统 宜独立设置。 (2)当任一房间面积大于或等于50m时,排烟系统的排烟量 应按《标准》第4.6.3、4.6.4条的相关要求通过计算确定(其中第4.6.3 条第1款有关排烟量的计算可按本《补充技要求》第35条执行): 当房间面积均小于50m时,房间内可不设置排烟口,但内走道排烟 系统的排烟量应符合本《补充技术要求》第30条的规定。 (3)内走道和设有排烟口的房间应设置补风口,补风口的布置 有利于排烟和人员疏散。当设置机械补风时,系统宜独立设置。 42、对于连通空间(楼面开口)最大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200m的 办公、学校、住宅等功能场所中的中庭(含中庭回廊),或建筑面积 小于或等于300m、净高大于6m且不贯通多个楼层的门厅等空间, 当采用机械排烟时,其计算排烟量可按空间体积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 小时确定,且不应小于40000m3/h;当采用自然排烟时,其自然排烟 窗(口)开启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或门厅等空间地面面积的5%。 43、建筑空间的净高应按《标准》第4.6.9的条文说明确定,对于其 它不同类型的屋面或顶棚,其建筑空间净高可按以下确定: 1)对于锯齿形屋顶,当采用屋顶侧窗(口)排烟时,建筑空间 净高为侧窗(口)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图43.1所示)。 2)对于人字形屋顶,当排烟窗(口)设置于屋脊处时,建筑空

    间净高为屋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图43.2所示)。 3)对于斜坡屋面(或顶棚),当排烟窗(口)设置于斜坡屋面(或 顶棚)时,建筑空间净高为排烟窗(口)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图 43.3所示);当排烟窗(口)设置于侧墙时灰铸铁标准,建筑空间净高为檐口(或 页棚)最低点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图43.4所示)。 4)对于平顶顶棚、阶梯式地面的场所,建筑空间净高为平顶顶 棚到阶梯式地面的最低地面的高度(如附图43.5、43.6所示)

    44、关于《标准》第4.6.11条火灾计算模型中的燃料面距地面高度: 当房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时,其燃料面距地高度可按0m取值:当 房间净高大于6m时,燃料面距地高度宜按燃料着火面实际高度取值 如燃料面高度不确定的,则可按1m取值。

    45、对于在首层不靠外墙的地下室楼梯间,当在其顶部设置直接对外 的固定窗确有困难时,地下室楼梯间在首层开向直通室外的通道或门 丁的门,可作为该楼梯间顶部的固定窗使用,但当门厅净高大于3m 时,尚应在门厅外墙的上部设置不小于1m的可开后外窗。 46、对于在首层不靠外墙的地下室楼梯间,当其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共 用(在首层通过防火隔墙、乙级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且地上部分 楼梯间按《标准》第3.3.11条的相关规定设置了固定窗时,地下室楼 梯间在首层与地上部分之间防火分隔用的防火门,可作为地下室楼梯 间顶部的固定窗使用。 47、超高层建筑内区(核心筒)楼梯间被避难层分隔成上、下梯段

    在各避难层的下梯段部分的顶部或进入该梯段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没置了直通室外的排热通道(其耐火极限不低于1.5h),该排热通道 在外墙上设置的固定窗,可作为下梯段楼梯间顶部的固定窗使用,

    48、加压送风系统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应具备现场手动开后、消防控制 室手动开后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联动)开后功能;当系统中 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后,应能通过报警系统的控制模块自动(联动) 启动(或通过其它方式启动)加压送风机。 49、机械排烟系统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备现场手动开启 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联动)开启功能;当 系统中任一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后,应能通过报警系统的控 制模块自动(联动)启动(或通过其它方式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和 补风机。仅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需具备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 补风机的功能

    五、系统施工、调试和验收

    50、在加压送风系统调试、验收阶段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当进行楼梯间和前室(或合用 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测试时,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应符合 《标准》第3.4.6条、本《补充技术要求》第15条及设计文件等的相 关规定。

    51、本《补充技术要求》自批准发布之日起施行。 52、《指南》中第45、145、146、147、148、149、150、153、154、 155、158、160、162、165、168、169、170、173、174、175条,以 及《有关“<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7年 修订稿)部分防排烟条文执行问题的请示”的回复》(浙消指南(2018) 3号)同时废止。

    51、本《补充技术要求》自批准发布之日起施行。 52、《指南》中第45、145、146、147、148、149、150、153、154、 155、158、160、162、165、168、169、170、173、174、175条,以 及《有关“<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7年 修订稿)部分防排烟条文执行问题的请示”的回复》(浙消指南(2018 3 号)同时废止。

    ....
  • 消防安全
  • 相关专题: 消防  
专题: 无缝钢管标准 |质量标准 |吊环标准 |闸阀标准 |水利工艺、技术交底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