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692-2019 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

  • DB32/T 3692-2019  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0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表2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K

    注: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取值

    5.2.2暗理段长度L>300m的隧道及暗理段长度100m

    表3照明停车视距Ds(m)

    地下室标准规范范本5.2.10入口段TH1、TH2长度应按式(3)计算

    5.3.1过渡段宜按渐变递减原则划分为TR1、TR2、TR3三个照明段,与之对应的亮度应按式(4)~式 (6),计算:

    Ltr2 = 0.05 × Lthl Lr3 = 0.02× Lihl

    Lr2 = 0.05× Lhl Lr3 = 0.02 × Lahl

    5.3.2长度L≤300m的隧道,可不设置过渡段加强照明;当TR3的亮度Ltr3不大于中间段亮度Lin 的2倍时,可不设置过渡段TR3加强照明, 5.3.3过渡段长度应按式(7)~式(9)计算: a)过渡段 TR1长度应按式(7)计算

    a)过渡段TR1长度应按式(7)计算:

    b)过渡段TR2长度应按式(8)计算

    c)过渡段TR3长度应按式(9)计算:

    5.4.1中间段照明亮度宜按表4取值

    Dih3 = 3V,

    表4中间段亮度表Lin(cd/m)

    5.4.2当中申间段位于曲线时,照明灯具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a) 平曲线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段,照明灯具可参照直线段布置。 b 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的曲线段,当采用两侧布灯方式时,宜采用对称布置;当采用中线侧偏 布灯方式时,照明灯具应沿曲线外侧布置,间距宜为直线段照明灯具间距的0.5~0.7倍,半 经越小布灯间距应越小,如图3所示。

    图3曲线段中线侧偏灯具布置示意图

    在反向曲线段上,宜在固定的一侧设置灯具;若有视线障碍,宜在曲线外侧增设灯具,如图4 所示。

    图4反向曲线段上的灯具布置示意图

    .4.3当隧道内按设计速度行车时间超过20s时,照明灯具布置间距应满足内烁频率低于2.5Hz或高 于15Hz。 .4.4隧道内交通分流段、合流段的亮度不宜低于中间段亮度的3倍。 .4.5双向通行隧道基本照明亮度标准取单向通行隧道的1.5倍。 .4.6行人与车辆混合通行的隧道,申间段亮度不应低于2.0cd/m。 .4.7紧急停车带宜采用显色指数(Ra)≥80的灯具,亮度不应低于4.0cd/m。 .4.8人行、车行横通道照明、疏散通道照明亮度不应低于1.0cd/m

    5.5.1出口段宜划分为EX1、EX2两个照明段,每段长度宜取30m,与之对应的亮度应按式(10)、式 (11)计算:

    L. = 3x L.

    .2长度L≤300m的隧道可不设置出口段加强照

    敲开段照明亮度应与道路照明亮

    表5开段亮度表(cd/m)

    6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6.1选用的照明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并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 流器等的效率或效能、寿命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6.2应急照明灯具应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6.3灯具选择应满足安装环境的要求,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6.4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应符合相关灯具制造和检测的标准,并满足如下条件: a)1光源和附件便于更换; b)2灯具零部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C)选择适合隧道环境的驱动电源

    7.1.2照明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a)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 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金 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b)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7.1.9灯具金属外壳及构件、配电及控制箱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与保护导体相连接,

    7.2.1照明控制应综合考虑洞外亮度、季节变化、交通量、车速、天气条件、光源等情况确定控制方 。 7.2.2照明控制宜采用智能调光控制或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制方式;远程控制终端应具 有通信中断情况下根据内置程序自动控制的功能。 7.2.3阿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强制点亮应急照明灯具。 7.2.4 横通道照明灯具应设置就近控制开关,并具有与洞门联动开启的功能。 7.2.5 隧道白昼照明调光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加强照明应根据洞外亮度和交通量变化,进行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的调光方案设计,可按 表6进行调光分级组合; b)基本照明应根据交通量变化,按本标准第5.4.1条~第5.4.3条的亮度值进行调光方案设计。

    表6加强照明调光分级

    7.2.6隧道夜间照明调光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夜间应关闭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的加强照明灯具。 b 城市隧道夜间照明亮度应与同一路段洞外路灯照明的亮度保持一致。 CJ 单向交通隧道夜间交通量不大于350[veh/(h·1n)]、双向交通隧道夜间交通量不大于 180[veh/(h·1n)]时,可调整隧道基本照明亮度为正常亮度的50%,且不低于1.0cd/m2。

    7.2.6隧道夜间照明调光设计应满足下列

    1.1城市隧道照明设计应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在满足规定的亮度和照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 案的经济技术分析论证,确定合理、节能的照明方案。 1.2城市隧道照明设计应根据交通量变化、洞外亮度变化、季节更替等多种工况制定调光及运 方案。

    3.2.1隧道照明设计时,基本照明功率密度值宜小于等于表7的要求。 8.2.2设计亮度不应低于照明标准值,且不宜超过+10%。

    表7隧道基本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3.3.1城市隧道照明设计应积极而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隧道照明节能。 8.3.2 隧道接近段可采用下列减光措施: a) 隧道接近段宜根据工程现状,采取设置遮阳棚、遮光棚。 b 洞口采用端墙形式时,墙面可采用暗色调,其装饰材料的反射率应小于0.17。 C) 隧道洞外侧墙可进行暗化处理。左人 d) 洞口外至少一个照明停车视距长度的路面可采用黑色路面。 e 利用植被实现遮光、减光。 有条件时,可利用导光和反光装置将自然光引入隧道内进行照明,或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g 灯具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隧道建筑限界要求时,可降低安装高度。 3.3.3 设置减光设施的隧道,洞外亮度应在减光段亮度应实测取得或者根据减光设施类型相应折减取 值。其隧道照明可按以下原则设置: a)若取得减光段亮度实测亮度取得,可则根据第四章进行照明设计内容计算洞内各段亮度值; 若减光段亮度和长度满足接近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加强照明段长度要求,可将减光段替代入口 段和出口段加强照明,即隧道照明重新划分照明区段,具体见附录B。 8.3.4城市隧道加强照明宜结合采用导光管系统导光管系统,并且满足下列要求:

    b)导光管采光系统主体结构使用寿命不少于20年。 导光管采光设计应和基本照明相结合,满足加强照明亮度要求。 d 导光管采光系统宜有调光控制功能,控制功能宜和隧道电光照明控制系统相结合。 P 导光管采光系统的管径不宜小于650mm。 3.3.51 路面两侧2m高范围内墙面宜铺设反射率高的材料。 8.3.6在隧道侧墙可喷涂设置蓄能发光多功能涂料。 8.3.7隧道照明采用中线或中线侧偏布置形式时,基本照明宜选用逆光型灯具;隧道照明采用两侧交 错或两侧对称布置形式时,宜选用宽光带对称型照明灯具。 3.3.8应制定维护计划宜定期进行 具清、 、光源更换及其他设施的维护

    b)导光管采光系统主体结构使用寿命不少于20年。 c)导光管采光设计应和基本照明相结合,满足加强照明亮度要求。 d 导光管采光系统宜有调光控制功能,控制功能宜和隧道电光照明控制系统相结合。 e 导光管采光系统的管径不宜小于650mm。 3.3.51 路面两侧2m高范围内墙面宜铺设反射率高的材料。 8.3.6在隧道侧墙可喷涂设置蓄能发光多功能涂料。 8.3.7隧道照明采用中线或中线侧偏布置形式时,基本照明宜选用逆光型灯具;隧道照明采用两侧交 错或两侧对称布置形式时,宜选用宽光带对称型照明灯具。 8.3.8应制定维护计划,宜定期进行 具清、 、光源更换及其他设施的维护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灯具照明布置示意图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灯具照明布置示意图 照明灯具的布置形式影响照 形式如图所示

    单车道灯具布置可参照两车道布置方式。

    单车道灯具布置可参照两车道布置方式。

    )矩形四车道组合布置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减光设施隧道照明区段划分法 单向交通城市隧道照明可划分为入口减光段照明、入口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出口过渡段照明 出口减光段照明。隧道照明区段构成如下图所示

    隧道照明分区段设置是为满足驾驶员视觉从高亮度向低亮度,或从低亮度向高亮度变化适应的需 求。视觉从高亮度向低亮度适应的反应时间通常较长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反之则较短,因此行车进口端加强照明段长度大 于行车出口段加强照明段长度。 入口过渡段设计照明长度按相应设计车速的停车视距取值;亮度指标不低于中间段亮度的10倍 中间段照明亮度宜按表4取值。 出口过渡段,设计照明长度按相应设计车速的停车视距取值;设计亮度值不低于中间段亮度的5 倍。

    导光管采光系统在隧道照明设计时应进行采光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n×E,×A,×n×CU×MF k×W×D

    其中:Lav一隧道平均亮度值 n一导光管设计数量 k一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换算系数 W一隧道限界净宽 At一导光管有效采光面积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 Ⅱ一导光管采用系统效率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 (JGJ/T374) Ev一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 D一隧道内照明段落长度 Dtr一过渡段长度 CU一导光管采光利用系数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 MF一导光管维护系数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 Es一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Ix),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有 关规定取值 城市隧道加强照明不同区段的导光管设计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k×L×W×D n.h Es×A, ××CU ×MF k × Ltr XWXD Es × A, ×n × CU × MF k × Lex × W × D. Es × A × × CU × MF

    竣工资料心服务平台 其中:nth 入口段导光管设计数量 ntr 过渡段导光管设计数量 nex 出口段导光管设计数量 Dth 入口段长度 Dtr 过渡段长度 出口段长度 Lth 入口段亮度 Ltr 过渡段亮度 Lex 出口段亮度

    ....
  • 照明设计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螺钉标准 |装修设计教程 |市政常用表格 |教育标准 |过滤器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