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

  •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安关峰2019年版)

    市政道路桥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6.3.12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 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 6.5.1路肩应与路基、基层、面层等各层同步施工。 6.5.2路肩应平整、坚实,直线段肩线应直顺,曲线段应顺畅。 3.原因分析 (1)设计原因 设计对路基超宽填筑和路肩横向反坡没作具体要求。 (2)施工原因 1)土路肩碾压不到位,压实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2)路肩没有按要求修坡或路肩横向反坡。 3)路肩与路面衔接位置被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 (3)材料原因 路肩填方采用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易被冲刷。

    设计对路基超宽填筑和路肩横向反坡没作具体要求。 (2)施工原因 1)土路肩碾压不到位,压实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2)路肩没有按要求修坡或路肩横向反坡。 3)路肩与路面衔接位置被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 (3)材料原因 路肩填方采用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易被冲刷。

    (2)施工措施 1)填土路肩应按路基、基层、面层分步施工、加宽碾压、分层压实,达到设计要 求应设置排水横坡,挖土路肩应修整排水横坡井压实。 2)路面完工后,对填补的亏土路肩,必须碾压或夯实。 (3)材料措施 路肩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应种草皮、灌木丛等加以保护,

    5.治理措施 (1)把路肩松散的填料清除,然后在衔接 处采用开挖台阶的方式与已施工的路基连接, 一般台阶底为2%~4%向内倾斜的坡度。 (2)路基填筑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宽填筑公共安全标准, 提高路基边缘的带的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 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1.1.4通病名称:软基处理路段工后沉

    5对特殊路基,应查明情况,分析危害,结合当地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 工程可靠性。 12.2.6对软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区的路基设计,应查明 特殊土的分布范围与地层特征、特殊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特性,以及道路沿线的水文 与地质条件;进行路基变形分析和稳定性验算;应合理确定特殊地基处理处治的设计方 案,满足路基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6.7.2软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8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粗砂或中砂做填料。砂袋的渗透系数应大于所用砂的渗 透系数。 2)砂袋存放使用中不应长期暴晒。 3)砂袋安装应垂直入井,不应扭曲、缩颈、断割或磨损、砂货在孔口外的长度应能

    市政道路桥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直伸入砂垫层不小于30cm。 4)袋装砂井的井距、并深、井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9采用塑料排水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塑料排水板应具有耐腐性、柔韧性,其强度与排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塑料排水板储存与使用中不得长期暴晒,并应采取保护滤膜措施。 3)塑料排水板敷设应直顺,深度符合设计规定,超过孔口长度应伸入砂垫层不 于50cm 11采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选用含泥量小于10%、粒径19~63mm的碎石或砾石作桩料。 2)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的振留时间等参数。 3)应分层加入碎石(砾石)料,观察振实挤密效果,防止断桩、缩颈。 4)桩距、桩长、灌石量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12采用粉喷桩加固土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石灰应采用磨细I级钙质石灰(最大粒径小于2.36mm、氧化钙含量大于80%), 选用SiO2和Al,O,含量70%,烧失量小于10%的粉煤灰、普通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工艺性成桩试验桩数不宜小于5根,以获取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喷气压 与单位时间喷入量等参数。 3)柱距、桩长、桩径、承载力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13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设计与施工方案要求记录各项控制观测数值,并与设计 位、监理单位及时沟通反馈有关工程信息以指导施工。路堤完工后,应观测沉况降值与 移至符合设计规定并稳定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6.7.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强夯处理路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夯实施工前,必须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严禁在其 方采用强夯施工,靠近其施工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2)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点进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施工参数,如夯锤质量、 距、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通数等。 3)地基处理范围不宜小于路基坡脚外3m。 4)应划定作业区,并应设专人指挥施工。 5)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夯击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当参数变异时,应及时采取 青施处理。

    顶直伸入砂垫层不小于30cm。 4)袋装砂井的井距、并深、井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9采用塑料排水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塑料排水板应具有耐腐性、柔韧性,其强度与排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塑料排水板储存与使用中不得长期暴晒,并应采取保护滤膜措施。 3)塑料排水板敷设应直顺,深度符合设计规定,超过孔口长度应伸入砂垫层不 小于50cm 11采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选用含泥量小于10%、粒径19~63mm的碎石或砾石作桩料。 2)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的振留时间等参数。 3)应分层加入碎石(砾石)料,观察振实挤密效果,防止断桩、缩颈。 4)桩距、桩长、灌石量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12采用粉喷桩加固土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石灰应采用磨细I级钙质石灰(最大粒径小于2.36mm、氧化钙含量大于80%), 宜选用SiO2和Al,O,含量70%,烧失量小于10%的粉煤灰、普通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工艺性成桩试验桩数不宜小于5根,以获取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喷气压 力与单位时间喷入量等参数。 3)柱距、桩长、桩径、承载力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13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设计与施工方案要求记录各项控制观测数值,并与设计 单位、监理单位及时沟通反馈有关工程信息以指导施工。路堤完工后,应观测沉降值与 立移至符合设计规定并稳定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6.7.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强夯处理路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夯实施工前,必须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严禁在其 上方采用强夯施工,靠近其施工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2)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点进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施工参数,如夯锤质量 落距、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 3)地基处理范围不宜小于路基坡脚外3m。 4)应划定作业区,并应设专人指挥施工。 5)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夯击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当参数变异时,应及时采取 措施处理。

    (1)设计原因 1)软土路基设计没有进行路基变形分析和稳定性验算或分析和验算不准确。 2)没有进行详勘,地质报告与现场不符,导致软基处理设计参数不合理。

    3)对路基施工,没有要求进行全过程沉降动态观测及提出沉降控制标准。 (2)施工原因 1)水泥搅拌桩: (1)没按要求试框取得相关参数进行施工控制。 ②没有按设计要求的搅拌工艺进行施工导致桩身强度和压缩模量不满足要求。 ③桩距、实际施工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 2)碎石桩: ①没按要求试桩取得相关参数进行施工控制。 ②成桩施工参数未满足工艺要求,桩距、桩长、桩直径、密实度(标准贯入击数) 不满足要求或未满足设计规范,复合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 ③没有及时清除桩管带出的泥士,或孔口泥土掉入孔口内影响成桩质量。 3)堆载预压: ①堆载量不够或堆载时间不够,工后沉降未达到要求。 ②路基预压期内沉降后没有及时补方或补方厚度不够 ③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后,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的施工深度未达到设 计要求,砂垫层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边沟排水不畅等原因,或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 ④加载过快造成土层结构破坏。 排水垫层厚度或宽度不满足要求,集水井数量不够或抽水不及时。 ③竖向排水体间距或长度不满足要求。 4)真空预压 ①没有进行现场试验取得相关参数控制施工。 ②场地杂物太多,将真空系统的密封膜刺破,造成漏气,达不到预压效果。 ③排水垫层厚度或宽度不满足要求,集水并数量不够或抽水不及时。 ④竖向排水体间距或长度不满足要求。 ③密封沟未进入饱和黏土层、密封膜被上下土层刺破、密封墙局部漏水等导致真空 度不满足要求。 5)强秀置换: ①达不到下沉量控制指标。 ②强夯后未整平,未经低能再夯实一遍, ③被机械行驶扰动。 (3)材料原因 1)水泥搅拌桩: 水泥质量差、水泥用量不足。 2)碎石桩: 碎石或砾石等桩料含泥量过大,达不到设计要求,

    3)堆载预压、真空预压: ①排水垫层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 ②竖向排水体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房防治招南

    (1)设计措施 1)对于软土路基设计,应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与地层特征、软土的物理、力学和 水理特性,以及道路沿线的水文与地质条件;并根据以上资料进行路基变形分析和稳定 性验算;从而合理确定地基处理处治的设计方案,满足路基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2)软土路基设计前,应对设计范围沿线进行详勘,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为软 基路基设计提供依据。 3)在施工图设计时,对路基施工要求全过程的沉降动态观测,并提出沉降控制标准 (2)施工措施 1)总体要求: ①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包括施工机械、原材料的检验、施工工艺参数试验,确保施 工能顺利进行。 ②严格按施工设计图施工。 2)水泥搅拌桩: 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试桩,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操作参数和水泥用量,验证 搅拌均匀程度及成桩直径,确定该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桩长。 3)碎石桩: ①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试桩,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施工操作参数。 ②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 ③施工中应认真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 ④施工中如发现土层有较大变化,投料量或沉桩速度异常时,应立即停工,会同相 关单位协商处理。 4)堆载预压: ①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延长堆载时间。 ②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并应有横坡。 ③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 ④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 起过大的沉降。 ③压载后应待孔隙水充分流散后方可继续加载,并应分级加载,不得过快、过大。 5)真空预压: ①在试验段布置监测断面,埋设孔隙水压力仪、测斜仪、表面沉降板和真空度测定 仪等仪器,用以监测软基在加固前后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及控制填士。

    ②清理场地并安设排水(气)管,砂垫层表面要清除杂物,不能有碎石、竹签等尖 锐物,防止刺破表面加铺的密封膜。 6)强夯置换: ①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士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强夯,宜铺0.5~2.0cm厚的砂石 才进行强夯,适当降低夯击能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务。 ②强夯完成后填平凹坑,用落距6m的低能锤满夯一遍,使夹层土密实,强夯处避 免重型机械行驶扰动。 (3)材料措施 1)水泥搅拌桩: 选用符合质量要求水泥,且用量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2)碎石桩: 碎石或砾石等桩料含泥量应少于设计和规范的规定。 3)堆载预压、真空预压 ①选取的排水砂垫层材料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选取的竖向排水体渗透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5.治理措施 (1)在路面铺筑前产生的沉降超标,应查明原因,针对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加 固处理。 (2)路面铺筑后产生的沉降超标,一般路基的整体下沉可不做处理。对于局部位置 的沉降超标,可采用罩面处理。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1.2.1通病名称:水泥稳定基层开裂

    【1)设计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设计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4.3.3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温缩和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 能力,在冰冻地区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3用作上基层的半刚性材料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抗疲劳开 裂性能与抗冲刷能力。 4各类半刚性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4.3.3的 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7.5.1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研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 粒料原材。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千路不应超过37.5mm;对次 千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53mm。 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表7.5.2的规定。 5)碎石、砾石、煤研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千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应大于 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应大于30%,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 7)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 8)钢渣尚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的有关规定。 7.5.4城镇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采用搅拌厂集中拌制。 7.5.6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水泥土的压实系数宜为1.53~1.58;水泥稳 定砂砾的压实系数宜为1.30~1.35。 2宜采用专用雄铺机械摊铺。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 料量。 4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7.5.7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2宜采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 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7.5.9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2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3.原因分析 (1)设计原因 设计对基层的压实度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偏低

    (2)施工原因 1)软基没处理好,土基不均匀沉降。 2)士基回弹模量未达到要求,压实度不够,土基出现不均匀下沉 3)稳定基层碾压遍数不够或含水量不佳。 4)稳定层无法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密实的板状结构。 (3)材料原因 1)稳定基层的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2)稳定基层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要求,

    政道路桥凝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提南

    进行道路基层设计时,应根据该道路的交通定位确定稳定基层的压实度和7d龄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并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一2012的规定。 (2)施工措施 1)混合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 2)水泥稳定石屑应在搅拌站集中拌制,摊铺机摊铺,确保养生时间,控制车辆通行, 特别要严禁重型车辆通行。 3)水泥稳定石屑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防止水泥掺量过大或过小。 4)软基处理及路基压实度等达到要求后宜用专用机械摊铺稳定基层。 5)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并注意养护。 (3)材料措施 1)选择合格的原材料进场,不合格材料坚决退货。 2)对砂砾级配要做筛分检验,控制在规定范围。 3)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可进行人工调配至合格。 4)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应符合施工要求,并搅拌均匀。

    通病名称:水泥稳定土基层松散、离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7.5.4城镇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材料,宜采用揽拌厂集中拌制。 7.5.5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料应过筛,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合料配比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应符合施工要求,并搅拌均匀。 7.6.3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2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料集中或离析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7.6.4碾压成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碾压前应洒水,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砾湿润,且不导致其层下翻浆。 2碾压过程中应保持砂砾湿润。 3碾压时应自路边向路中倒轴碾压。采用12t以上压路机进行,初始碾速1 30m/min;砂砾初步稳定后,碾速宣控制在30~40m/min。碾压至轮迹不应: 砂石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和粗、细集中等现象

    (1)设计原因 设计对基层的配合比没有作出细致的要求,由施工单位随意选取粗细集料的粒径及 其之间比例。 (2)施工原因 1)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离析。 2)用机械摊铺时出现粗、细料集中,未施行重新搅拌措施。 3)现场搅拌时,搅拌不均匀。 4)养护不足。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3)材料原因 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 4.预防措施 (1)设计措施 设计除明确基层的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外,还应明确基层不同集料的粒径及其 之间比例。 (2)施工措施 1)骨料堆放要采用小料堆,避免大料堆放时大颗粒流到外侧。 2)通常干拌时间不少于10s,对于粗骨料含量大的混合料干拌时间是13~15S 混合料的湿拌时间一般在35S左右。 3)卡车装料时,应分三个不同的位置往车中装载,第一次靠近车厢的前部,第二 次靠近后部车厢门,第三次在中间,可以消除装载时的离析现象。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 科整体卸落。 4)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和拌合机的产量 相匹配。 (3)材料措施 填料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5.治理措施 (1)混合料由于集料级配不好或配合比控制不当而造成的离析,应通过增加细料或 者粒料进行复拌,以消除离析现象。 (2)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现场路床外拌匀后再摊铺,或者 退料。

    1.2.3通病名称:道路基层表面纵、横坡度及平整度不符合要求

    面纵、横坡度及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出现表面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一2012 12.2.1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 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5.4.1施工中应根据施工方案布设施工中线与高程控制桩,并根据工序要求布设 测桩。 5.4.6当工程规模较大,测量桩在施工中可能被损坏时,应设辅助平面测量基线与 高程控制桩。 5.4.7施工中应及时完成中线桩的恢复与校测。 7.1.2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值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 道路基层。 7.1.5基层施工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 7.5.7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2宜采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 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7.8.2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4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裂缝、贴 皮、松散、浮料。

    (1)设计原因 路基设计时,对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考虑不足。造成路基下沉而影响基层的 平整度。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1.3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1.3.1通病名称:混凝土板块出现裂缝

    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 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 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4.3.3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 温缩和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在冰冻地区应具有 一定的抗冻性。

    6.5.5混凝土板厚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依据所设计的道路技术等级,确定路面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以及相应的设计基准 期、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 5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等级,并按设计道路所在地的路基土质、温度和湿度状况, 路面材料供应条件和材料性质以及当地已有路面使用经验,进行结构层组合设计,初选 各结构层的材料类型和厚度。 6.7.1纵向接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接缝的布设应依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按以下规定确定: 1)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而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宜采用平缝形 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宜为30mm~40mm,宽度宜为3mm~8mm,槽内应灌塞 填缝料; 2)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宜采用假缝形式, 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当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 1/3;当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2/5。 6.7.2横向接缝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选在 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10.6.6横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3缩缝应垂直板面,宽度宜为4mm~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 面层厚的1/3,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的1/4,且不应小于 60mmo 4机切缝时,宜在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进行。 10.7.1水泥混凝土面层成活后,应及时养护。可选用保湿法和塑料薄膜覆盖等方法 养护。气温较高时,养护不宜少于14d;低温时,养护期不宜少于21d。 10.7.2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应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 10.7.3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不应堆放重物;养护终结,应及时清除面层养护材料。 10.7.4 混凝土板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

    (1)设计原因 1)设计在道路路基或基层设计时考虑不周,导致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下沉而造成 混凝土路面开裂。 2)设计未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等级等确定路面厚度,造成路面厚度不足而出现 裂缝。

    3)设计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接缝钢筋而出现裂缝。 (2)施工原因 1)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主要是混凝土施工质量差、养护不到位,表层风干收缩 所致。 2)昼夜温差大,没有采用保温、保湿的措施。 3)混凝土板块横向裂缝主要原因是缩缝切缝时间过迟,切缝间距过大或深度不够 混凝士收缩而产生横向裂缝。 4)路基或基层的压实度达不到规范或设计的要求,产生不均匀沉降,拉裂或折断 混凝土板块。 5)基层沉降较大,板下脱空。 (3)材料原因 混凝土的弯拉强度达不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1/文自 1)设计在道路路基或基层设计时充分考虑道路的等级和交通等级,确保路基或基 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2)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等级等确定路面厚度。 3)设计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接缝钢筋。 (2)施工措施 1)水泥混凝土面层成活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小于14d。 2)养护期间必须经常保持混凝土面层湿润,绝不能暴晒和风干。 3)应掌握好缩缝的切缝时间。 4)角隅处要注意对混凝土的振捣,必要时可加设钢筋。软路基地段,可作加固设 计成钢筋混凝土路面板。 5)水泥混凝土路面对路基的各种沉降比较敏感,特别是不均匀的沉降,很容易使 昆凝土板块断裂。因此,对路基和基层的压实度、稳定性、均匀性应更加严格要求。 6)混凝土振捣时,注意靠近模板部位的振捣;防止发生过振产生混凝土分层。 (3)材料措施 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保混凝士的弯拉强度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5.治理措施 (1)对于轻微裂缝(<0.5mm)的非结构性损坏裂缝宜采用封缝修补的方法或灌 浆法。 (2)对于裂缝比较宽,板体的刚度明显削弱的裂缝,需要进行部分厚度或全厚度修 补,以恢复其整体性和承载力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3.2通病名称:混凝土表面拉毛或压纹

    5)真空吸水作业后,应重新压实整平,并拉毛、压痕或刻痕。 8成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应采取防风、防晒等措施;抹面拉毛等应在跳板上进行,抹面时严禁在板面 上水、撒水泥粉。 10.6.5混凝土面层应拉毛、压痕或刻痕,其平均纹理深度应为1mm~2mmc

    设计单位对使用初期的构造深度没作相应的要求。 (2)施工原因 1)施工操作不当。 2)拉毛、压痕或刻痕的时间太晚。 3)施工机具不正常。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路面平整度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3)材料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粗骨料偏多,使路面表面的砂浆厚度不能满足构造深度要求

    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使用初期的构造深度。 (2)施工措施 1)掌握好混凝土路面拉毛、压痕或刻痕的时间。一般在水泥初凝后以刻纹机施工 时不粘浆又能压入一定的深度为好。 2)施工工艺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确保施工机具能正常使用。 4)确保混凝士表面的平整度达到规范的要求。

    1.3.3通病名称:道路交叉口板块分块不均匀或板角开裂

    (1)设计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6.7.3交叉口接缝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两条道路正交时,各条道路应保持本 身纵缝的连贯。相交路段内各条道路的横缝位 置应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两条 道路的纵横缝应垂直相交。当两条道路斜交时, 主要道路的直道部分应保持纵缝的连贯,相交 路段内的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

    冠政道路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 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当出现错缝和锐角板时,应按本规范第6.6.1条(2)款加设 防裂钢筋或角隅钢筋。 2混凝土板分块不宜过小,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m,与主要行车方向垂直的边长 不应大于4.0ml。 3在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处的横向接缝,应采用胀缝形式。膨胀量大时, 应在直线段连续布置2~3条胀缝。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5.4.11交叉路口路面高程作业测量应按设计规定的高程方格网、等分圆网等,分层 则定高程。 10.3.1施工前,应按设计规定划分混凝土板块,板块划分应从路口开始,必须避免 出现锐角。曲线段分块,应使横向分块线与该点法线方向一致。直线段分块线应与面层胀、 缩缝结合,分块距离宜均匀。分块线距检查井盖的边缘,宜大于1m。 10.4.2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

    1)设计单位没有对交叉路口的分块进行具体规定或设置不当。 2)设计单位在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的横向接缝没有按胀缝进行设计。 (2)施工原因 1)没有按路口施工设计大样图进行分块。 2)现场施工较随便,随意划线分块、切缝。 3)板角出现锐角。 4)板角与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容易断裂。

    (3)材料原因 路面的混凝土强度不足

    (1)设计措施 1)设计单位没有对交叉路口的分块进行具体规定或设置不当。 2)设计单位在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的横向接缝没有按胀缝进行设计。 (2)施工措施 1)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划线分块。 2)划线时要避免出现锐角。 3)要掌握好切缝的时间。如温差<10℃,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h;软切缝不宜 超过6h。 4)加强板块施工缝预埋钢筋质量控制。 5)角隅板块要加钢筋。 (3)材料措施 1)路面的混凝土强度需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加强胀缝填料的质量控制

    (1)对于锐角板角出现开裂情况时,应与相邻板块同时凿除修复勘探标准,以避免再次出现 锐角板角。

    (2)对于破损范围较大的板角开裂,应 进行全深度的清凿,校正传力杆位置,重新浇 筑混凝土板。 (3)对于板角位置小范围出现开裂,则 根据裂缝的大小而分别采用封缝修补、灌浆、 部分厚度或全厚度修补

    1.3.4通病名称:道路纵横缝不直顺

    放道路桥染工程质量通据西治指

    2纵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 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应以纵向施工缝隔 开。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 6.7.2横向接缝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应采用假缝形式。快速路和主干路、特重和 重交通道路、收费广场以及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 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 10.4.1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应与混凝土的摊铺机械相匹配。模板高度应为混凝土板设计厚度。 2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 3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宣小于5cm,每0.8m~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 板厚宜为1.5cm~3cm,每0.5m~0.8m设1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 顶面应刨光。 10.4.2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应错位。 3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 10.6.6横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是纵缝模板安装不稳固,相邻模板连接不平顺或者出现错位。 2)模板的直顺度控制不严。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移位或变形。 4)混凝土面层成活过程中,压边修饰不好,砂浆毛刺互相搭接,影响直顺度。 5)分缝板移动、倾斜、歪倒造成不直顺。 6)切缝工作不细致,要求不严,造成弯曲。 (3)材料原因 在退辉士强度没有达

    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要求时进行切缝作业 电线电缆标准,造成道路路面的纵横切缝不直顺。

    道路纵缝设计时,应将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力

    ....
  • 桥梁工程
  • 相关专题: 桥梁  
专题: 花纹板标准 |安全标准 |装修设计教程 |测绘标准 |铁路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