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6/T 13-2020 热力站建设技术标准

  • DB1506/T 13-2020  热力站建设技术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非水沟设成品雨篦子,材质满足强度防腐要求。

    DB1506/T132020

    4.2.7.1热力站内不应穿越与供热无关的其它管道,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2.7.2应设置采暖通风设施,保证热力站内最高温度不高于40℃,最低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 不应超过75%。 4.2.7.3门、窗、墙、屋顶、设备基础的隔声措施应符合GB/T50087的规定。 4.2.7.4热力站外的噪声应符合GB3096的相关要求,

    4.2.7.1热力站内不应穿越与供热无关的其它管道,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2.7.2应设置采暖通风设施,保证热力站内最高温度不高于40℃,最低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 不应超过75%。 4.2.7.3门、窗、墙、屋顶、设备基础的隔声措施应符合GB/T50087的规定。 4.2.7.4热力站外的噪声应符合GB3096的相关要求,

    4.3.1.1设备基础高出地面应大于等于0.15m路灯标准,基础与墙距离应满足安装及检修要求。 4.3.1.2两台及以上水泵不应做联合基础。

    4.3.2检修操作空间

    4.3.2.1热力站内应设置足够的设备检修、拆卸空间,换热机组(器)侧面和端面与墙的净距应大于 等于1.5m。 4.3.2.2换热机组之间净距应大于等于1.5m。 4.3.2.3分集水器侧壁与墙的净距应大于等于0.7m。 4.3.2.4配电柜和控 B.5005

    3.4.1热力站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运行中不得拆除接地装置或对 任何操作。

    DB1506/T 132020

    4.3.4.2当电气设备额定容量大于或等于100kVA时,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42,当电气设备额定容 量小于100kVA时,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10Q。 4.3.4.3接地系统应做等电位联结。

    热力站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

    4.4.2高处设备安全要求

    热力站需经常检查和操作的设备不应设置在高处;若设置距地面超过2m时,应设有便于操作 的扶梯及防护栏杆等设施。

    4. 4.3出口设置要求

    4.4.3.1热力站内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4.4.4并、坑、孔、洞设置

    热力站内井、坑、孔、洞盖板应与地面齐平,盖板把手不应高于盖板平面。

    4. 4.5安全阀设置

    盾环水泵入口主管上应设置安全阀

    设备的转动部分应装有防护罩或其它防护设备,防护罩应坚固牢靠,露出的轴端应设有护盖。

    站管道、设备、阀门等应设置相关标识牌、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语,并应符合CJJ/T220的规定,

    5.1.1热力站热机系统应由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软化水补水装置、分集水器、除污器、管道、 阀门、安全阀以及其它附件等组成。 5.1.2热力站换热设备应采用板式换热器,应采用成套换热机组。 5.1.3同时工作的循环水泵不应超过两台,应设备用泵,补水泵可不设备用泵。循环水泵及补水泵应 采用变频调速控制。

    5.1.4管道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安装应满足CJJ28的相关规定; 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应设支、吊架,其应满足GB/T17116.1的相关规定; 焊接工艺应符合GB50236的相关规定:

    焊缝质量检测要求应符合CJJ28的相

    DB1506/T132020

    5.2.1.1板式换热器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可拆卸式和阻力小的版型产品。 5.2.1.2板式换热器主要零部件材料应符合NB/T47004.1的相关规定。成套的板式换热机组应满 足GB/T28185的相关规定。 5.2.1.3板式换热器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应与连接供热系统设计参数相匹配 5.2.1.4板式换热器应使用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节能产品。 5.2.1.5板式换热器选型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时应考虑换热表面污垢的影响,传热系数应考虑污垢修正系数 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富裕量应大于等于30%; 级管网侧及二级管网侧的压力降,在设计条件下应小于等于100kPa; 板式换热器不应选择单板面积较小的板片,每套换热器换热板片数应小于等于150片; 板片材质应选用不锈钢316L,板片厚度大于等于0.5mm; 法兰应采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锻件及不锈钢锻件

    5.2.1.1板式换热器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可拆卸式和阻力小的版型产品。

    5.2.2板式换热器防锈

    2.2.1板式换热器需涂漆的金属表面,应清除油污和影响涂漆质量的杂物,漆膜应均匀,不应 、龟裂和剥落等缺陷。 2.2.2板式换热器的碳素钢零部件外露表面应采取防锈措施。 2.2.3法兰密封面应涂油(脂)防护

    水泵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循环泵应采用低噪声单级离心泵,且应能够满足各种工况的运行需要 循环水泵流量、扬程满足CJJ34的相关要求: 保证在各种工况下不发生汽蚀,且流量、扬程符合水泵性能曲线要求: 循环水泵的密封形式应为机械密封; 水泵应使用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节能产品

    5.4.1补水泵额定流量应为系统循环流量的4%,运行工况下水泵的最小流量应不低于额定流量的 25%。 5.4.2补水泵额定扬程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50kPa,并保证在各种工况下均不发生汽蚀

    DB1506/T 132020

    5.5.1 应为标准三相异步电机,标准能效等级为E3或更高,并能与变频器配套运行。 5.5.2 额定电压为380V,电源频率为50Hz。 5.5.3 转矩应能满足水泵在调速范围内的转矩要求。 5.5.4 电机防护等级在IP55以上,绝缘等级F级以上,电机的满载效率不低于93%。 5.5.57.5kW以下电机轴承应采用免维护轴承。 5.5.6应有密封的接线盒。

    5.6.1.1使用环境包括以下内容

    安装条件:站内、环境温度5℃~40℃: 介质温度应小于等于50℃; 入口压力:0.2MPa~0.4MPa; 5.6.1.2应采用全自动离子交换软化水处理器,并应具备以下要求: 出水硬度:小于等于0.6mmo1/L; 控制器供电电压220V,频率50Hz; 控制方式采用流量型控制; 控制器能采用自动控制再生操作外,还应具有手动再生操作功能 交换罐及盐罐应能满足强度及安全使用要求。

    5. 6. 2 软化水箱

    6.2.1软化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0.3h~0.5h的正常补水量。 6.2.2软化水箱应能满足强度及安全使用要求。

    5.6.2.1软化水箱的有

    5.7.1热力站一级管网供水管、二级管网回水管道应设除污器 5.7.2除污器应为碳钢Q235B材质;过滤网及滤网转轴应为不锈钢316L材质。 5.7.3 除污器阻力应小于等于15kPa。 5.7.4 除污器滤网应能去除大于等于2.0mm的微粒。 5.7.5 除污器应按介质流向安装,其排污口应朝向便于检修的位置。 5.7.6手动反冲洗除污器应在运行状态下能连续反冲洗,不间断排污,并在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随时 反冲排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8.1管道、设备、阀门及管路附件均应进行保温。设备及管道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 5.8.2保温材料应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伤害,对接触的设备和管道无腐蚀性。 5.8.3当系统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105℃时,管道及附件保温材料应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绝热材料;柔 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的外观和性能应符合GB/T17794的规定。当系统热水温度大于105℃时,保温材 料应采用玻璃棉,其外观和性能应符合GB/T13350的规定。 5.8.4外护层应有良好的防护、防水性能,可选用热镀锌钢板或彩钢板;热镀锌钢板应符合GB/T2518 的规定:彩钢板相关要求应符合GB/T12754的规定。

    DB1506/T132020

    5.9.1热力站系统不应使用直缝焊接钢管。 5.9.2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DN200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公称尺寸大于或等于DN250的管道应采用 双面埋弧螺旋钢管。钢管性能及尺寸公差应满足GB/T8163、GB/T9711和GB/T3091的规定, 5.9.3热力站内的弯管应选用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1.5D的热推弯管。管件应符合GB/T12459和GB/T 13401的规定,其规格、材质应与所连接的管道规格、材质相同,壁厚、压力等级不得小于所连接的管 道。管道及管件材质为Q235B

    5.10.1一级管网阀门设计压力等级为2.5MPa,二级管网阀门设计压力等级为1.6MPa。 5.10.2热力站一级管网侧、二级管网侧关断阀门应采用球阀;换热机组(器)一级供水侧管道应设调 节阀,执行机构应为电动装置;循环泵的出、入口均为蝶阀。球阀性能应符合GB/T37827的规定,蝶 阀性能应符合GB/T37828的规定。 5.10.3热力站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热力管道和换热机组低处设泄水阀,且泄 水阀应采用球阀。泄水阀的管径不得小于DN20。 5.10.4热力管道及设备的高处应设有排气阀,并应设置集气罐,采用不小于DN25的厚壁无缝钢管引 至排水沟,排气管设双球阀,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距地面应小于等于1.5m。 5.10.5补水泵的出口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和止回阀,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安全阀应具有结构简单,动作迅速,可靠性好,开启高度应大于或等于流道直径的1/4,热水 系统应采用微启式;安全阀调整完毕,应加以铅封; 一安全阀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符GB/T12241的规定,介质流动的方向应与阀门所标 箭头方向一致,连接应牢固紧密。安全阀出口管应引至安全处; 安全阀应符合GB/T12243的相关规定,按设计要求确定开启压力和回座压力; 止回阀应符合CB/T12236的相关规定,应采用旋启式止回阀,

    5.11.1热力站二级管网按照用户类型、供热面积等划分环路,应设置分集水器。 5.11.2分集水器压力等级应大于等于1.6MPa,设计温度不应低于100℃。 5.11.3分集水器管道出口阀门距地面1.2m~1.5m。 息服 5.11.4分集水器上应设置压力表、温度表。 5.11.5分集水器应设保温层及外防护层

    6.1.1热力站电气系统应保障各用电单元可靠稳定运行。 6.1.2电气系统由低压供配电系统组成,包含低压配电柜、低压供电回路。 6.1.3用电单元包含循环泵、补水泵、站内仪表、自控系统等。 6.1.4电气线路应采用金属穿管或架空的专用电缆桥架敷设

    6.1.1热力站电气系统应保障各用电单元可靠稳定运行。

    DB1506/T 132020

    6.1.5接线处不应裸露电线(电缆),不得采用明线敷设 6.1.6为避免电磁于扰,380V(或220V)电缆应与通信线缆隔离敷设。

    6.2.1热力站电气系统设计应遵守GB50054的相关规定。 6.2.2电源电压应满足GB/T15945要求。 6.2.3热力站应采用双路互备电源,电源电流不应小于站内设备运行总电流的1.2倍。

    6.3.1.1电气设备的容量、电压、频率及断路器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和使用设备的要求。 6.3.1.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值符合GB50150的相关规定。 6.3.1.3电气回路接线正确,端子固定牢固、接触良好、标志清楚。 6.3.1.4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或接零良好。 6.3.1.5为避免屏蔽信号的干扰,通信线缆应采用专用桥架敷设,信号采集和通信的桥架与动力线缆 桥架应分别铺设 6.3.1.6声光信号装置显示正确、清晰可靠,

    6.3.2.1配电柜应符合GB/T4942.1和GB/T7251.1的规定,柜体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1 6.3.2.2应采用冷弯型钢局部焊接组装的构架,构架零件及专用配套零件均应由型钢制成, .3.2.3柜内的安装件与构架间应使用滚花螺钉接,整柜应构成完整的接地保护电路 6.3.2.4防尘应采用正压风扇和过滤层。 6.3.2.5柜门上配置的电气测量仪表(电压、电流表),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 6.3.2.6应配置起/停、自动/手动、信号指标等装置。

    4.1门窗、通风孔设置

    6.4.1.1电气控制室门、窗应关闭密合,且应向外开启。 6.4.1.2通向室外的通风孔及电缆沟应设防止鼠、蛇类小动物进入的网罩。 6.4.1.3 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风孔还应采取防雨雪飘入的措施。 6.4.1.4 电柜前应配置绝缘胶板,并符合GB50150的相关规定。 6.4.1.5电气控制室应配置用于警告和禁止操作的“不许合闸有人工作”和“高压危险”标示牌以及 安全遮拦。

    6.4.2.1控制柜、配电箱、转动设备的周边应设有安全距离警戒线。 6.4.2.2电动机电缆出口部分套装金属挠性软管,两端应分别插入电缆穿管和电动机接线盒内;电缆 通过墙、楼板时,均应穿钢管保护,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6.4.2.3站内应设有专用检修电源和照明电源,且电源开关应配置相应容量的、合格的漏电保护器。

    DB1506/T132020

    7.1.1仪表包括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温度计(温度变送器)、流量计、热量计

    1.2仪表设置在以下位

    每套换热机组(器)一级管网侧、二级管网侧的供水、回水管道设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温 度计(温度变送器); 循环泵进出管道设压力表(压力变送器); 补水泵出口设压力表(压力变送器); 一除污器前后管段设压力表。 7.1.3仪表信号接入站控系统,为热力站正常运行提供测量数据。 7.1.4温度监测点应为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一次元件为Pt100;压力监测点应为一体化压力变送器, 模拟信号输出标准4mA20mA。 7.1.5室外温度监测点安装要求:室外温度监测点应安装在热力站外墙上,不得阳光直射,应采用百 计箱封闭温度传感器,信号接入站控系统。 7.1.6一级管网回水管上应安装超声波热量计,二级管网供水管应安装管段式超声波流量计,并通过 标准通信协议将数据接入到站控系统。 7.1.7仪表表盘安装面向操作面或巡检面

    7.2.1电动调节阀及执行机构

    7.2.1.1电动调节阀用以接收4mA~20mA或0V~10V的控制信号,根据此信号的大小自动调整阀门 的开启度;其流通能力(Kv值)及口径应满足工艺流量的要求。 7.2.1.2应采用智能调节型,电源为220VAC或24VAC。 7.2.1.3对于多机组热力站,每套换热机组或换热器应单独安装电动调节阀。 7.2.1.4控制信号为标准的模拟量信号,0V~10V或者4mA~20mA可选;驱动器行程与控制信号的 关系可调式的整个阀门的特性可调成等百分比特性或线性,更好的适应整个供热系统的控制。 7.2.1.5可正/反向选择控制。 7.2.1.6应具有阀门行程自检功能。 7.2.1.7故障状态下,电动调节阀保持原位运行。 7.2.1.8其它要求符合GB/T2818

    7.2.2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

    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温度变送器输入信号:Pt100铂电阻信号输入; 温度变送器热电阻选用A级铂电阻Pt100、铠装热电阻; 精度等级不应低于0.5级; 供电电压:12VDC~36VDC; 输出标准:4mA~20mA信号:

    DB1506/T 132020

    接线方式:两线制或三线制; 显示方式:4位LCD显示; 防护等级:IP54; 电磁兼容:符合GB/T17626.2。

    7.2.3超声波流量计

    超声波流量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流输出:标准4mA20mA信号; OCT输出:能够输出正、负、净累计流量脉冲信号或者瞬时流量频率信号; 继电器输出:可输出所需源信号(如无信号、反流量等); 具有密码锁保护,具有声音报警提示功能; 具有记忆日、月、年累积流量,上、断电时间、流量和流量管理功能; 能够测量单一均匀稳定的流体,浊度小于10000ppm,粒径小于1mm; 测量温度:0℃~160℃; 流速范围:0m/s~土30m/s,正、反向双向计量; 准确度:优于1%(标准条件下); 通信接口:具备RS232/RS485通信接口,并支持ModbusRTU协议

    7.2.4超声波热量计

    超声波热量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热量计量应满足GB/T32224的规定; 工作范围温度:2℃~150℃; 显示功能:液晶面板显示,包含累积热量、累积流量、瞬时流量、供、回水温度、供回水温差 口累积工作时间等信息; 精度等级:不应低于2级; 通信接口:具备RS232/RS485通信接口,并支持ModbusRTU协议。

    7. 2. 5 智能电表

    智能电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表应满足DL/T1485的相关要求;不 测量总有功电能,三相电各相电压,且具备远传功能; 电表应具备RS485通信接口或MBUS接口,并满足DL/T1490的相关要求; 电表读数应集成于中心监控系统

    智能水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称直径应大于等于DN50,公称压力不低于0.2MPa; 水表应具有远传功能,并且集成RS485通信接口或MBUS接口,实现水表数据在自控系统内的 集成; 水表读数应集成于中心监控系统

    7.3.1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DB1506/T132020

    选用弹簧式压力表; 表盘直径应大于等于Φ100; 承载能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50%,配备关断阀和环形冷却管; 测量范围:0MPa~1.6MPa; 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 3.2温度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选用双金属温度表; 表盘直径应大于等于Φ100; 温度计刻度盘应为白底黑标并有玻璃罩保护,传感器应带有不锈钢护套; 测量范围:一次侧0℃~150℃,二次侧0℃~100℃; 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

    7.4.1.1取源部件的结构尺寸、材质和安装位置应符GB50093相关规定。 7.4.1.2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应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以及压力试 验前进行。 7.4.1.3安装完毕后,应随同设备和管道进行压力试验

    7.4.2.1温度取源部件的位置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应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 附近和介质流束呈现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7.4.2.2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7.4.2.3在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重合。 7.4.2.4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

    7.4.3.1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流速稳定的地方。 7.4.3.2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 7.4.3.3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7.4.3.4压力取源部件在水平和倾斜管道上安装时,取压点的方位应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 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DB1506/T 132020

    7.4.4.1流量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符GB50093相关规定,同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 要求。 7.4.4.2在规定的直管段最小长度范围内,不得设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检测元件,直管段管子内表面应 清洁,无凹坑和凸出物。

    7.4.5仪表线路的安装

    7.4.5.1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试验应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100V以下的线路应采用250V兆欧表 测量;电阻值不应小于5MQ。 7.4.5.2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潮湿及有强磁场和强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 取防护或屏蔽措施。 7.4.5.3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和妨碍设备、管道检修的位置,应避开运输、人行通道和吊装孔。 7.4.5.4线路不应敷设在高温设备和管道上方。 7.4.5.5线路与设备及管道外护层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与其他设备和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 于150mm。 7.4.5.6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无法避免时应该将接头放在接线盒内,以便于维修检查。 7.4.5.7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和标号,并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

    7.4.6电动调节阀安装

    4.6.1电动调节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管道上电动调节阀执行机构垂直朝上。小于或等于 道电动阀可安装在垂直管道上,前后应保留2D以上直管段。 4.6.2电动调节阀应安装在供水管段,电动阀门应安装旁通管

    7.4.7超声波流量计安装

    7.4.7.2电气安全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7.4.8温度变送器安装

    4.8.1在管道测温时,应保证测温元件与流体充分接触,以减少测量误差。 4.8.2选择有代表性的测温点位置,测温点不应选在死角区域,应尽量避开有电磁于扰源的场

    DB1506/T132020

    避不开时应采取抗干扰措施。 7.4.8.3在管线上安装时,测量元件的感温点应处于管道中心流速最大处,保证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保护管的末端分别越过管中心线。 7.4.8.4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DN80的管道,应插入弯头处或加装扩大管。

    7.4.9压力变送器安装

    7.4.9.1应在变送器和介质间加装压力截止阀,在压力波动范围大的场合还应加装压力缓冲装置。 7.4.9.2在变送器加压前应用截止阀排净管内的空气,防止超压过载。 7.4.9.3压力变送器电缆接头应密封。

    7.4.10.1连接导线应选外径为31.5mm的圆形黑色阻燃型屏蔽铜芯聚氯乙烯屏散电缆线。黄色终 信号线,红色线为24V(+),绿色线为地线。 7.4.10.2不得与交流输电线敷设在同一电缆桥架内。 7.4.10.3仪器仪表、接线箱内接线应采用压接方式,线号标识清晰。 7.4.10.4接线时应注意接线片之间,导线之间及它们和外壳的距离和电气间隙均大于等于4mm 7.4.10.5为防止连接导线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应将连接导线穿入金属管或汇线槽。 7.4.10.6仪表外接地端子应可靠接地

    7.4.11就地仪表安装

    计。 7.4.11.2弹簧管压力表应符合JJG52中相关要求,表管选用Φ18×3或Φ14×2的无缝管,压力表 环形弯或冷凝弯优先选用尺寸Φ18×3。 7.4.11.3双金属温度计应符合JJG226中相关要求。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且具有代表性 的地方,不得选在阀门、焊缝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介质流速呈死角处。双金属温度计的固定螺纹为尺寸 M24X2。

    8.1.1热力站自控系统应由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器、仪表系统、电动截断阀、电动调节阀、现 场总线组成,实现数据采集、就地显示、自动控制、参数存储、实时通信、故障报警等功能。 8.1.2自控系统应采用安全可靠的工业级设备,满足I/0(输入/输出信号)采集处理、控制逻辑编程、 智能设备通信、数据存储等基本要求,提供远传标准通信接口,并支持标准的工业通信协议。 8.1.3采集对象包含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热量、电源状态等。 8.1.4控制对象包含水泵、电动阀、调节阀等。 8.1.5热力站应与调度中心实现远程数据传送并实现远程控制,包含水泵的切换及启停、截断阀的开 关控制、调节阀的调节、设定运行模式、控制指标等操作

    DB1506/T 132020

    B8. 2. 1一般要求

    自控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自控设备应满足相应的工业级要求,保障热力站能够自动可靠运行; 热力站应选用穴余配置的自控系统; 自控设备的整体满足电三型仪表(DDZIII)标准; 自控设备应满足相应的防护等级要求和电磁防护要求,

    8. 2. 2 PLC/RTU

    8.2.2.1PLC/RTU通用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8.2.2.2PLC/RTU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PLC/RTU系统应采用32位及以上微处理器、主频不低于66MHz、1M以上内存且可扩 时钟; C PLC/RTU系统各通道间应有隔离防护,不能相互干扰;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应低于10万h; PLC/RTU系统保存数据时长不少于2个采暖季; PLC/RTU系统应具有远程维护能力,可实现远程程序下载和故障修复。 2.2.3PLC/RTU系统扩展应符合下列要求:

    PLC/RTU系统需预留I/0通道不低于20%的余量,不足一个的留一个: 具备足够的扩展能力,扩展接入不需要重新编程配置; 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应有40%余量,操作员站处理器处理能力应有60%余量; 控制器内部存贮器应有50%余量,外部存购器应有60%余量。

    8.2.2.4PLC/RTU通信协议符合下列要求!

    PLC/RTU系统应支持TCP/IP协议,能保障与SCADA系统的通信; 能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与上位机系统建立通信连接; 应支持ModbusRTU协议,能与第三方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并支持自定义协议开发 通信接口具有自动恢复通信的功能

    8.2.2.5控制柜防护等级高于IP54 人孔标准,安装在电

    控制柜防护等级高于IP54,安装在电气控制室

    8.2.3控制柜触摸屏

    DB1506/T 132020

    8.2.3.1具备工艺流程展示、实时数据展示、报警管理功能、设备控制面板、历史数据查询、趋势曲 线查询等功能。 8.2.3.2控制功能应具有权限限制和操作日志功能, 8.2.3.3与远程调度中心间应具有权限切换功能。 8.2.3.4采用标准工业协议进行通信体检标准,如Modbus、OPC等。

    8.3.1热力站自控系统应监测以下参数:

    ....
  • 相关专题: 热力站  

相关下载

专题: 出口产品标准 |粮油标准 |设计图纸 |照明设计标准 |电力弱电设计、计算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