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PSC 0001-2020 应急传染病医院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导则

  • T/UPSC 0001-2020  应急传染病医院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导则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49.1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三区”为用于应急医院的医疗场地中,严格实施医患分区,结合卫生 安全等级分为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

    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 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本导则内的医护生活区、值班室和 物资保障区等。

    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阀门标准,包括被其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也包括本导则应急医院 内的收治病床区、医护工作区、治疗区。

    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惠者血液、 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2.11生物安全防护区

    是指在生物风险相对较大的区域,对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气流流向 的区域。

    不同卫生安全等级区域之间,医务人员进行换鞋、更衣、沐浴、洗手等 卫生处置的通过式空间。

    采用平面空间分隔并配置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

    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防止传染的病房。

    2. 14 负压手术室

    采用平面空间分隔并配置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 玉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防止传染的手术室,

    相邻空间之间设立的有组织气流,形成卫生安全屏障并两侧均设门 室。设于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相邻不同卫生等级空间之间

    2. 17 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

    3.1.1选址主要针对新建传染病医院,包括永久性应急医院和临时应急医院, 对于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选址和布局将做单独说明。 3.1.2新建应急医院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对外交通、服务半径、建 设周期及投资成本等因素。

    3.1.3新建应急医院应依据经批准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尽量利用城市发展预留备用地进行选址建设,或者将应急医院与人防疏散基 地、中心避难场所合并规划,预留选址。 3.1.4选址应位于城市近郊区,尽量远离住宅、学校、大型公共建筑等城市 人口密集区、交通稠密区,避开城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等环境敏感区域。 3.1.5选址宜位于城市区域常年主导下风向、水源保护地的下游,选择用地 应规则、完整,地势较高,地质稳定平坦地段。 3.1.6交通应方便快捷,尽量靠近公共交通及其他主要交通工具可及的地段 并避开交通繁忙的路段。同时应考虑大面积的地面停车空间。 3.1.7应靠近并利用现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有利于污水排放,宜靠近有 污水排放出路的现有污水管网系统。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建筑资源,为医院提 供生活及后勤保障用房。 3.1.8应远离潜在洪水、自然灾害以及具有卫生污染等危险的生产加工用地 并远离易燃、易爆品的生产储存区域。 3.1.9场地内应有足够的预留面积以保证改扩建需求。

    3.1.9场地内应有足够的预留面积以保证改扩建需

    3.2.1新建传染病医院的数量应结合城市规模大小合理确定,原则上每个城 市应建立一所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对于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建议结合城 市空间布局采取分区建设的方式。若经济条件允许,考虑建立若干可转换传 染病应急医院,平时作为综合医院使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转换成传染病 医院。

    高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应分别靠近接诊区、住院部、生活及后勤区,并合理 布置工作人员、惠者及探视人员停车区,宜做到分区停车。在急诊入口附近 应设车辆临时停放场地。院内隔离区域应设交通工具清洗消毒场地和设施

    3.2.8位于较为偏远地方的医院,应协调好病患者就医或转诊的交通工具。 如医疗工艺流程采用摆渡车方式时,应设置摆渡车专用车位。 3.2.9科学合理的组织内部交通,人流、车流、物流顺畅便捷,洁、污互不 交义。应结合交通与消防的需要,布置院区的道路与广场,做到人、车分流, 进、出分开。室外医疗流线宜配置连续雨蓬。 3.2.10医疗主体建筑的布局应考虑接诊、医技、住院等主要部门间的功能联 系安全便捷、合理高效。在总体上宜考虑扩建和发展的可能。应急医院院内 建筑间距应满足感染控制和卫生隔离的要求,隔离区域与限制区域相互间距 宜大于30米,隔离区域内建筑间距宜大于20米。 3.2.11限制区域应位于隔离区域的上风向。焚烧炉、临时停户房、污水处理 站应布置于医院主要建筑物的常年主导下风向,远离人群主要活动区域,并 与院区其它建筑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尽量减少对院区及周边的影响。 3.2.12污水处理站应布置在院区的地势较低处,便于把经处理达标后的污水 排向城市排水管网的地段。

    3.3.1应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合理组 织地面排水及地下管线的敷设,并解决好场地内外的高程衔接,对场地地面 及建、构筑物的高程进行合理设计。 3.3.2竖向设计要体现工程量少、见效快、环境适宜的整体效果,并确保室 外主要医护空间、主要道路和场地的无障碍使用。 3.3.3用地内易造成污水及废弃物污染的场地(包括建筑物的占地范围),其 地面应采取铺设防水材料和防渗膜等防止污水和废弃物渗漏的措施

    3.4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选址布局和场地设计

    3.4.1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具有大空间、大容量、临时性的特点,设计 和改造要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确保医惠人员安全、建筑结构安全、设施设 备运行安全、消防安全和环境安全。 3.4.2用于改造为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的既有建筑应尽量避升高密度居 民区、幼儿园、大中小学校等城市人群密集活动区,设施外围应设置显著危 险标识或隔离带。既有建筑与周边建筑物之间应有不小于20米的安全隔离间 距。 3.4.3既有建筑宜为结构状况良好的单层或多层建筑,优先选用体育馆、学 校、旧房等大空间建筑,建设使用特点为短期性、临时性,使用时间一般 不超过12个月。 3.4.4既有建筑入口处应设有停车以及回车场地,能满足救护车辆快速抵达 和撤离,做到对外交通便捷、无障碍设施齐全,并为临时停车和物资周转留 出场地,用地周边有较为完备的安防设施。主要出入口附近应设置消洗场地 和设施。 3.4.5场地宜有宽敬的室外空间,可搭建帐逢,安装用于患者诊断治疗、检 则监护等相关医疗设备。 3.4.6既有建筑周边的给排水、供配电、通讯信息等市政配套设施能够满足 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的使用要求或具备改造条件。 3.4.7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的改造内容包括:局部室外市政设施、污水 处理设施、建筑内部分隔、建筑内部设施设备、对外交通通道、人员物资进 出运输通道、相邻环境防护与改善、卫生防疫、生物安全、安全防护等方面

    4.1.1应急临时医院应具备收治确诊病患的完全医疗业务功能及其辅助功能 没施。应包括接诊部、住院部、医技区和后勤保障区。 1.1.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规模的呼吸道传染病临时医院的要求研 充决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个护理单元病床数不宜大于50床; 0、手术室间数宜按照病床总数的2%设置: C、重症监护病区(RICU)病床数宜按总病床数的4%设置。 1.1.3传染病应急临时医院应按照传染病医疗流程和安全卫生等级的要求, 等病患与医务共同使用区域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布置。即清洁区、半污梁 区、污染区进行合理分区布局,相邻分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通过或缓冲间,各 分区应做到联系便捷、洁污分明。 4.1.4病患与医务进人污染区之前的交通流线应分开设置,两种流线入口宜 设在对侧或旁侧, 4.1.5医务人员、工作人员须经过卫生通过方可从半污染区或污染区退回清 洁区。 4.1.6清洁物资与医疗废物的运输流线应分开设置、互不交叉。

    4. 2 医疗工艺流程

    4.2.1 患者就诊流程为:

    图 1 病患就诊流程图

    图3传染病应急医院医务人员由污染区、半污染区退回清

    1.2.3传染病应急医院护理病区物资运送采用以下流程:

    图4传染病应急医院物资进入护理病区流程

    4.2.4使用后的物品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必须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应密闭式回收,并应在去污区进行清点、分类, 情洗、消毒、十燥、检查和包装,火菌后的复用器械应送入无菌储存间,并 按要求送入使用区。

    5. 1 新建传染病临时医院

    5. 1. 1 一般规定

    0.1.1.1本章节适用于新建的应急临时医院,提出建筑设计应遵循的规定。 5.1.1.2新建应急临时医院设计建议采用标准化单元模块装配式设计。 )建议利用BIM技术进行全专业、全过程技术协同,实现标准化装配式设计 以及集成一体化设计的目标,

    5.1.1.11卫生通过用房应包含脱隔离服、防护服、换鞋、卫生处置(含淋浴) 及更衣的独立房间,并应在每个房间内设置非手动式或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 5.1.1.12传递窗应为双门密闭式紫外消毒传递窗,两侧门为互锁错位门,不 应同时开启。 5.1.1.13传染病应急医院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所有房间、场所均应设 空气消毒装置。 5.1.1.14传染病应急医院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交接转换的地方宜设置 明显的提醒标识。

    5. 1. 2 接诊部

    5.1.2.1应靠近院区的主要出入口,传染病应急医院按“三区两通道”布局。 5.1.2.2医务人员进出接诊工作区的口部应设置卫生通过。 0.1.2.3应设置诊室、X光室、治疗(配制)室、污物暂存间、洁具间、医务 人员值班室、更衣室、医生办公室、医生卫生间等。 5.1.2.4除诊室、X光室可向医务走廊、病人走廊开门外,其他医用房间仅向 医务走廊开门。

    5.1.3.1影像科应符合下列要求

    5.1.4.1宜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活动房拼接成模块化单元,传染病应急医院根 据建设地段及规模按“三区两通道”进行组合布局。 5.1.4.2住院部宜自成一区,并应与重症监护病区、手术部、医学影像科、 检验科、药房、营养厨房等有方便的联系。 5.1.4.3传染病应急医院平面布置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并应 划分洁污人流、洁污物流通道 5.1.4.4病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有采光窗的墙面,每间病房不宜超过3床: o)平行的两床之间净距不应小于1.10m,靠墙病床与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 0.80m; )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1.40m; d)各病房均应附设含大便器、淋浴器、脸盆的卫生间;淋浴宜采用集成式淋 浴间; e)病房门净宽不应小于1.10m,门扇应设观察窗,锁门开关应在医务人员 一侧; f)病房内应设吸引、氧气插口、电气插座、护士呼叫按钮等医用设施。并宜 设置一套备用接口。

    5.1.4.4病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

    5.1.4.5传染病应急医院各病房中间医护走廊与医护工作区联接处应设缓

    前室、脱防护服和隔离服房间。缓冲前室应将门错开布置,应设非手动式或 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病房在半污染区侧应设置带手盆及病房观察窗的缓冲 间,并设600宽×600高双门密闭传递窗和观察窗。

    5.1.4.6每个病区的工作区内应设护士站、治疗处置室、医生办公室、护士 办公室、医务休息室、医务卫生间、洗漱间、物资库房、备餐间兼开水间、 污物间、移动仪器室、标本间、病惠接待室等: a)医务休息室、医务卫生间、洗漱间应设置于清洁区。 b)污物间应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 )移动仪器室、备餐间兼开水间、标本间、污物间设于各病区端头,向病患 走廊开门。

    5. 1. 5 重症监护病区

    5.1.5.1重症监护病区宜自成一区,宜靠近手术部,并方便联系。传染病应 息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应按“三区两通道”设计。 5.1.5.2每个重症监护病区设置床位数不宜天于20床。宜采用单床小隔间的 布置方式。 5.1.5.3重症监护病区应在其出入口处设置缓冲间。 5.1.5.4重症监护病区用房应包括护士站、治疗室、仪器室、污物间、设备 间等。 a)医务人员进出重症监护病区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间、卫生通过。 )重症监护病区污物间应有直接对外的出口。 )呼吸道传染病重症监护病区应采用负压单床小隔间布置方式

    d)重症监护病区应在其出入口处设置缓冲间。 e)传染病应急医院病区应设置传递窗

    d)重症监护病区应在其出人口处设直缓冲间。 e)传染病应急医院病区应设置传递窗。 5.1.5.5医务工作区用房应包括医生办公、主任办公、会议室、会诊室、耗 材库、药品间、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 5.1.5.6传染病应急医院医务工作区的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应设置于清 洁区。

    5.1.5.7重症监护病区内应设置推车运输物资的通道

    5. 1. 6 保障系统

    5.1.6.1营养膳食科不应设置传染病患集中用餐的餐厅,厨房设计应满足《饮 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的相关要求。 5.1.6.2临时停户房宜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并应与运户通道有方便的联系。 5.1.6.3医疗废弃物暂存间应设置围墙与其他区域相对分隔,位置应位于院 区下风向处。 5.1.6.4院区内后勤保障人员等非医务人员,进入半污染区、污染区口部应 设置独立的卫生通过区域,

    5. 1. 7 无障碍系统

    5.1.7.1首层应至少设置1处无障碍厕所;各楼层至少有1处公共厕所应满 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设置无障碍厕所:

    病房内的厕所应设置安全抓杆,并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第3.9.4 条的有关规定。

    条的有关规定。 5.1.7.2无障碍设施应设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无障碍标志,在院区主要出入 口处宜设置盲文地图或供视觉障碍者使用的语音导医系统和提示系统、供听 力障碍者需要的手语服务及文字提示导医系统, 5.1.7.3病患更衣室内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部分更衣 箱高度应小于1.40m。 5.1.7.4理疗康复及病患活动用房应根据治疗要求设置靠墙扶手,扶手设置 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第3.8节的有关规定。

    5.1.8室内装修及标识

    5.1.8.1设备管线穿设需在墙体或装配式墙板、集装箱体上开设孔洞时,要

    0.1.8.1设备管线穿设需在墙体或装配式墙板、集装箱体上开设孔洞时,要 预先定位开孔,待设备管线安装后进行封堵,应满足密闭、防火、防水、防 护和隔声的相关要求。 5.1.8.2内装修材料应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关标准的规定。 5.1.8.3室内地面和墙面装饰材料应满足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擦洗的要求, 阳角宜做成圆弧半径大于30mm的圆角。 5.1.8.4手术室、无菌室、层流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 满足易清洁、耐消毒液擦洗的要求,手术室地面应采用导电或防静电地板: 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防静电。

    5. 2 既有医院改扩建

    q)病患者污物及其他污染废弃物,由病区各病房的污染通道收集密闭运送至 污物间集中,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医疗废弃物暂存间应设置围墙与其他区 域相对分隔,位置应位于院区下风向处。 r)传染病区的医护人员的临时住宿宜安排在同一栋建筑内的独立区域, s)改扩建材料应选用绿色环保轻质建材,并且易于拆除回收

    5.3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

    5. 3. 1 一般规定

    5.3.1.1用于治疗传染病的方舱医院应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隔离 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并应满足传染病医院的医疗流程。 5.3.1.2应靠近并利用现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有利于污水排放,宜靠近 有污水排放出路的现有污水管网系统。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建筑资源,为医院 提供生活及后勤保障用房。 5.3.1.3用于改造为方舱医院的建筑宜为单层或多层建筑,建筑结构、耐火 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道等满足现行规范相关要求。 5.3.1.4应选择结构状况良好的既有建筑,宜采用简便方法对房屋结构状况 进行评估。宜为框架结构或大跨度结构,便于内部拆改。 5.3.1.5应在医院外围设置危险标识,既有建筑与周边建筑物之间应有不小 于20米的绿化隔离间距。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安全隔离间距应不小于 30米。 5.3.1.6被改建建筑入口处应有停车以及回车场地,能满足救护车辆的快速 抵达以及快速撤离,做到对外交通便捷、内部联系顺畅、基本医疗保障设 齐各、无障碍设施齐全、并为临时停车和物资周转留出场地、用地周边宜有

    .3.1.6被改建建筑入口处应有停车以及回车场地,能满足救护车辆的快速 抵达以及快速撤离,做到对外交通便捷、内部联系顺畅、基本医疗保障设施 齐备、无障碍设施齐全、并为临时停车和物资周转留出场地,用地周边宜有

    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不燃)。 5.3.1.10新建区域应采用装配式、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相同使用功能的箱 体、板材或构配件宜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建筑质量。 外观应整洁、美观,其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 规范的要求。 5.3.1.11设备管线穿设需在集装箱体、彩钢板上开设孔洞时,要预先定位升

    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7

    5.3.1.13会展中心、体育馆、仓库等大空间内分隔护理单元的隔墙宜采用 2.44×1.22标准规格的免漆生态板,宜按照板材的模数设计隔断高度和长度 减少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 5.3.1.14原建筑中的地沟、变形缝或上部有检查廊等不间断设施时,在跨越 两区(清洁区和污染区)时,应做好必要的封堵。 5.3.1.15有条件的可以考虑机器人物流系统的设置,并做好相关机电配套、 物品交接等空间的预留。 5.3.1.16改造后的集中临时收治场所应满足各级卫健部门、疾控部门的要求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5.3.1.17征用的既有建筑改造后至征用结束期间,该建筑只能作为方舱医院 使用,不得兼作它用

    玻璃钢管标准5. 3. 2 入院接诊区

    5.3.2.1入院接诊区应交通便利,应靠近主要出入口,入口处应有停车及回 车场地,能满足救护车辆、转运车辆的快速抵达及撤离。 5.3.2.2接诊区应设置物品寄存、消毒、安检、入院办理、男女更衣室等用 房。

    5.3.3.1根据被改造的既有建筑平面情况,应严格按照“医患分区”设计, 结合卫生安全等级划分“三区两通道”,其中:三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 染区;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和惠者通道,同时严格区分惠者流线和医护人 员流线,避免与其他人流交又。

    5.3.3.5惠者收治区宜每90张床位设置一个护士站,并配备2张抢救床位 应合理设计护士站的位置,宜保证护士站能观察到本区的所有床位,尽量缩 短护理流线。 5.3.3.6改建后各楼层或高大空间内容纳的人数应根据现有疏散楼梯及安全 出口的疏散宽度确定,疏散楼梯间或高大空间安全出口净宽度按当地消防规 范或按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 5.3.3.7宜根据护理单元分散布局厕所和盟洗室,按人数计算应该配备厕位 盟洗、淋浴数量,并根据洁具数量考虑等候室的人员聚集数配置相应的场地, 设置一些座椅供体弱者使用,在场地周边设置围栏以便于管理。通往室外厕 所、洗浴区应有雨棚,并指定吸烟区。 5.3.3.8病患和医护人员厕所须分开设置,病人厕所宜使用临时厕所,临时 则所区域与病房区域之间设置专用通道;优先选用泡沫封堵型移动厕所,厕 立数量按照男厕每20人/位、女厕10人/谭位配置,可依据病人实际需求 适当增加。盟洗室洗脸盆可按每5个谭位设置一个。厕所位置应在建筑下风 可并尽量远离餐饮区和供水点。临时厕所等的病人生活污水与洗浴废水必须 经过消毒处理,严禁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病区污水、医疗污水、病 区污物直接排放。建筑原有厕所和沐浴区仅供身体健康的医务工作人员、后 勤保障人员使用。

    5.3.3.9应考虑患者日常洗浴需求,设置患者淋浴间,宜24小时供应生活热 水。

    5.3.3.10无障碍设计:主要出入口及内部医疗通道应有到达各医疗用房的无 障碍通道。既有建筑内部通道有高差处宜采用坡道连通,坡度宜符合无障碍 通道要求,并确保移动病床及陪护人员同时通过的必要宽度

    设备安装规范5.3.4后勤保障用房

    5.3.4.1后勤保障用房包括物资库房、管理办公用房、食堂等。 5.3.4.2后勤保障用房宜位于基地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 5.3.4.3后勤保障用房宜选择相对独立设置并与其他功能用房通过连廊连接 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附建式设计,但须与其他功能用房完全物理隔离 并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

    ....
  • 相关专题: 传染病医院  

相关下载

专题: 路桥设计、计算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镀锌板标准 |暖通空调管理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