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04-2019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CJJ/T 304-2019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2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304-2019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为满足公众游览设置的途中休想、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 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3.0.1绿道系统组成应包括绿道游径系统、绿道绿化系统和绿 道设施系统。绿道工程可分为游径、绿化与环境、驿站、市政和 标识。

    3.0.2按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绿道可分为城镇型绿道和

    3.0.2按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可分为城镇型绿道和 郊野型绿道两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镇型绿道应位于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托道路、水 系沿线等绿色空间,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场、防护 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供人们休闲、游憩、健身、出行; 2郊野型绿道应位于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连接风景名胜 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等,供 人们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徒等。 3.0.3按空间跨度和连接功能,一条或两条及以上绿道组成 社区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区域(省)级绿道和国家级绿道 四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区级绿道应连接城乡居民点与其周边绿色开空间 方便社区和乡村居民就近使用;宜由城镇型绿道构成; 2市(县)级绿道应莲接市(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重要 功能组团、串联各类绿色开敬空间和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可由 城镇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单独或结合组成: 3.、区域(省)级绿道宜连接两个及以上城市,串联区域重 要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并应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 资源保护利用、休闲旅游网络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可由一条或两 条及以上市(县)级绿道连接而成: 4国家级绿道宜跨省或多个城市,连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宜由一条或两条及以上

    区域(省)级绿道组成。 3.0.4有条件的区域,绿道可与马拉松赛道、自行车专用道 合设置,并宜与生态廊道合并设置。

    区域(省)级绿道组成。

    区域(省)级绿道组成。

    3.0.5绿道工程建设应遵循系统性、人性化、生态性、协调性

    特色性和经济性原则,开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绿道应系统布局,统筹规划,形成绿 道网; 2绿道网建设应先进行规划,并应确定绿道类型、分级及 规模,并应编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等规划文件; 3绿道设计应符合绿道网规划,可分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 设计两个阶段,绿道设计成果应包括设计说明与设计图纸两 部分。

    3.0.6绿道工程应结合场地现状,符合用地的主体功能

    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与道路、园林绿化、排水防涝、不 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治理、防灾避险等相关工程相协

    境旧理、防灭避险等相天工程拍你桐。 3.0.7绿道工程不应破坏生态环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道工程不应破坏河流、湖泊、湿地、林地、山体等自 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2宜保留、利用绿道建设范围的原有树木,并应保护古树 名木; 3对绿道沿线生态退化或已遭到破坏的区域应进行生态 修复。

    4.1.1绿道规划与建设应统筹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并应符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1.2绿道规划应结合区域自然格局和现状资源条件等提出绿 道选线,并应与环境相融合;应组织游径系统,做好交通有效接 驳;应合理配置绿道服务设施、市政工程设施和标识设施。 4.1.3绿道规划与建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现有设 施,并应严格控制新建规模,不应大拆大建

    施,并应严格控制新建规模,不应大拆大建

    4.2.1绿道选线应保证绿道使用安全,应选择在对生态环境影

    响较小的区域通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开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塌陷等自然灾 害易发区和不良地质地带; 2 应避开生态敏感区; 3 应充分利用现状水系、农由、林地等开放空间边缘; 4 可结合城乡生态廊道; 5宜结合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堤岸等线性基础设施廊 道空间; 6,.可利用废弃铁路、古驿道等; 7宜利用现有独立设置的自行车道、步行道等,且不影响 道路原有功能

    4.2.2绿道应串联城乡居民区,方便公众使用,并应符合

    绿道宜串联沿线的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等

    场所历史文化特征; 2城镇型绿道宜串联文娱体育区、公园绿地、广场等城市 公共空间; 3郊野型绿道宜串联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 及森林公园等。

    3郊野型绿道宜串联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 及森林公园等。 4.2.3绿道应做好交通接驳,应与城乡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 统相衔接,与地铁站点、快速公交系统站点、公交站点、公共停 车场、出租车停靠点等连接。

    求通收灯 迪安 城多受儿 文 统相衔接,与地铁站点、快速公交系统站点、公交站点、公 车场、出租车停靠点等连接。

    4.2.4单条绿道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镇型绿道单段长度不宜小于1km; 2郊野型绿道单段长度不宜小于5km。 4.2.5绿道线路宜网状环通或局部环通,当跨越河流、山体 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等障碍物时,可通过绿道连接线连接,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道连接线宜借道现有城乡慢行系统、非干线公路、农 书道路等; 2城镇型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大于1km,郊野型 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大于3km; 3绿道连接线累计长度不宜大绿道总长度的10%

    5.1.1绿道游径应结合现状地形,不宜大填大挖,应保证使用

    安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郊野型绿道游径宜设置绿道综合道: 2城镇型绿道游径及主要出人口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5.1.2兼具消防、应急等功能的绿道游径应满足管理维护、消 防、医疗、应急救助等机动车的通行要求,

    5.1.3绿道游径与交通线路相交处的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与一一级公路、城快速路、城土路、 月文 通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 2当与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城市次于路、城市支路相 交时,可采用平面交叉; 3平面交叉口应邻近人行及自行车横道,宜有交通信号灯: 4交叉口应设置清晰的标识。 5.1.4滨水设置的绿道游径宜利用现状堤路建设,并应满足防 洪和安全要求;绿道游径与河流交叉时,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 况下,宜借助现有慢行系统的过河设施 5.1.5绿道游径出人口宜设置在邻近现有道路、公交站点、停 车场(区)等地点,

    .1 绿道游径应衔接顺畅,净空应大于2.5m。 .2 绿道游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绿道步行道宽度应大于2m,特殊区域不应小于1.5m; 2 绿道骑行道宽度应大于3m;

    5.2.3绿道骑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0m;当绿道骑行道或绿 道综合道转弯半径小于10m时,应在转弯道内侧增加1m宽 场地。 5.2.4绿道综合道应设置步行与骑行隔离标识,宜采用绿化带

    。4球道综合道应设直步行 与骑行南离标,直未用绿化带、 关设施、设置道路高差等物理隔离

    5.3.1绿道游径竖向设计应根据周边城乡道路标高、场地 原有水系的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临海地区的海潮防护标高 围市政管线接口标高等影响因素确定

    5.3.1绿道游径竖向设计应根据周边城乡道路标高、

    5.3.1绿道游径竖向设计应根据周边城乡道路标高、场地附近 原有水系的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临海地区的海潮防护标高、周 围市政管线接口标高等影响因素确定。 5.3.2绿道游径纵坡应与现状地形相衔接,绿道骑行道、绿道 综合道纵坡宜小于2.5%;当纵坡大于或等于2.5%时,应限制

    5.3.2绿道游径纵坡应与现状地形相衔接,绿道骑行:

    合道纵坡宜小于2.5%;当纵坡大于或等于2.5%时,应限制 坡最大坡长;绿道游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绿道游径最大坡长

    5.3.3绿道步行道纵坡大于8%时,应设置台阶;城镇型绿道 宜在台阶两侧增设推行道,推行道宽度不应小于0.5m。

    5.3.3绿道步行道纵坡大于8%时,应设置台阶;城镇型绿道

    5.4.1绿道游径宜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及可再生材料,与周边环 境相协调,并应满足荷载、防滑等使用功能要求。 5.4.2绿道游径断面结构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铺 装材料等条件确定,宜采用可渗水结构。

    铺筑石灰土基层,当需要应用时,应在其下设置隔水垫层;在地

    5.4。6当绿道游径穿越地形复杂区域时,应采取保证路基边圾

    5.5.1绿道连接线应进行有效交通组织,保证使用安全,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先设置隔离绿带,隔离绿带宽度应大于1.5m; 2特殊场地应设隔离墩或护栏。 5.5.2绿道连接线应设有交通组织和绿道连接线使用标识

    5.2绿道连接线应设有交通组织和绿道连接线使用标识

    5.5.2绿道连接线应设有交通组织和绿道连接线使用机

    6.1.1绿道游径两侧应保留或设置一定宽度的绿色空间来实施 绿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镇型绿道单侧绿色空间宽度不宜小于8m; 2郊野型绿道单侧绿色空间宽度不应小于15m。 6.1.2绿道游径两侧绿色空间宜结合绿道分级增加控制范围,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区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应符合本标准第 6.1.1条的规定; 2市(县)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不宜小于20m; 3 区域(省)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不应小于30m; 4 国家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不宜小于50m。 6.1.3 绿道游径两侧绿色空间应满足雨水渗透缓排要求, 6.1.4 绿道绿化应尊重并保护原有环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及人工植被,保护古 树名木、珍稀植物等,新增绿化应与原有植被相协调: 2宜为动植物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6.1.5 绿道绿化应疏密有致、开合有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道出入口和交通接驳处两侧15m范围内植物种植应采 取通透式: 2绿道游径转弯处应保证任意15m视距内视线通透; 3视线通透区内的乔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灌木高度应 小于1m; 4停车场乔木净空应大于2.5m。 6.1.6 绿道绿化宜保障游径及游憩场地有适度遮阴,夏季底荫

    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场地的50%。

    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场地的50

    H 货真易 .1.7新栽植植物与架空线路、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之 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 的有关规定

    6.2.1绿道植物选择与配置应兼顾生态、景观、遮阴、交通安 全等需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应体现地域特色。

    6.2.2绿道植物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景观好、低造价、 低维护的乡土植物,并应防止外来物种人侵; 2不应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宜选用枝叶 有硬刺等的植物; 3宜选用冠大荫浓的乔木。 6.2.3绿道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绿道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形成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植 物,符合植物间伴生习性; 2宜突出绿道景观连续性和节奏感; 3应兼顾近远期效果。

    7.1.1 驿站可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驿站应承担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功能; 2 二级驿站应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功能: 3 三级驿站应承担休憩服务功能。 7.1.2 驿站应根据绿道分级、分类进行功能设施设置,驿站基 本功能设施设置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表7.1.2驿站基本功能设施设置

    续表 7. 1. 2

    :应设置,○可以设置,不做要求

    .3驿站布局应符合表7.1.3

    表 7. 1.3 驿站布局

    7.1。4管理服务和配套商业设施应设置在一级驿站,并宜 驿站建筑。

    7。1。4管理服务和配套商业设施应设置在一级驿站,并宜依托 驿站建筑。 7.1.5游憩设施宜结合驿站建筑和绿道沿线景点设置。 7.1.6:科普教育设施应结合具有重要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 值的资源设置在驿站和绿道沿线

    7.1.5游憩设施宜结合驿站建筑和绿道沿线景点设置。

    直的资源设置在驿站和绿道沿线。 7。1.7安全保障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应结合驿站设置; 2当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时,应设

    7.1.7安全保障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应结合驿站设置: 2当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时,应设 置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05m。

    7.1.8厕所宜设置在驿站建筑、休憩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2.1绿道驿站建筑规模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表 7.2.1驿站建筑

    续表 7. 2. 1

    注:郊野型绿道三级驿站可以设置移动环保公厕代替永久建筑物

    7.2.2驿站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筑,并应符合下列

    1建筑层数宜为1层~2层,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 适应; 2建筑宜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合理实现结构保温、隔热 等性能,降低供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 3建筑应优先采用容易取材、经济生态的地方传统材料; 4严寒和寒冷地区一级、二级驿站宜设置供暖设施 7.2.3驿站建筑屋面形式和选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屋面形式宜根据地域传统特征以及实际服务需求 确定; 2建筑屋面材料颜色和形式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3地方传统形式墙体,应装饰简朴:现代工艺材料墙体 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服广滋

    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8.1.1绿道工程应衔接城乡市政设施系统,并应合理利用现有 市政设施。

    8.1.2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线路铺设官沿绿道游径布置,不 应破坏景观环境,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 要求。

    8.2.1绿道用水应优先选择市政给水系统,自备水应优先选择 优质的自然水体或地下水,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 8.2.2绿道驿站建筑用水量应根据建筑规模及功能确定,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 规定。 8.2.3绿道灌溉、浇洒用水宜采用地表水、再生水和雨水,并

    8.3.1 绿道排水设置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8.3.23 绿道驿站污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水量应按日平均用水量的85%~90%计算; 2 污水宜就近排人城乡污水管网; 3当污水无法接入城乡污水管网或接入不经济时,驿站应 独立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8.3.3 绿道建设宜提倡雨水生

    游径路面宜有利于雨水下渗; 2 游径两侧绿色空间宜有利于雨水滞蓄和下渗; 3宜使用净化雨水进行水体补水与绿化用地的浇灌。 3.4排人绿道两侧绿色空间的雨水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置初期雨水弃流等预处理设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镇型绿道路面平均照度应为51x~101x,最小照度应为 11x21x; 2有夜间使用需求的郊野型绿道路面平均照度应为51x 最小照度应为11x; 3绿化用地照度标准值不应大于31x,广场照度标准值应 为5lx~10lx,出入口的照度标准值应为201x~301x。 8.4。2绿道用电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绿道游径及场地的用电指标宜为1W/m~3W/m; 2驿站建筑用电指标宜为40W/m~80W/m。 8.4.3绿道供配电量应满足绿道内服务设施及照明用电需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就近连接城乡供配电系统: 2当服务设施分散且规模较小时,可根据当地条件利用太 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8。4。4绿道供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充分利用现有供电设施; 2新建变配电设施宜与其他建筑物合建,用电负荷小且分 散时宜选用户外箱式变电站,并应符合整体景观要求。 8。4。5供电线路宜理地敷设,架空明设不应影响景观环境 8.4。6光源宜选择节能型灯具,并应与绿道的功能、景观要求

    8.4.5供电线路宜埋地敷设,架空明设不应影响景观环

    8.4。6光源宜选择节能型灯具,并应与绿道的功能、景观要习 相协调。

    8.5.1绿道应具备完善的通信网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镇型绿道应通信网络全覆盖; 2驿站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一级驿站可设置宽带接人点 及无线网络系统: 3驿站及人员密集地段应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及紧急呼叫 系统。 彭尚绿道药星狐环语

    8.5.1绿道应具备完善的通信网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信线路宜理地敷设,郊野型绿道的通信线路可架空明

    9.1.1根据功能的不同,绿道标识宜分为指示标识、解说标识, 警示标识三种类型。绿道标识分类设置应符合表9.1.1的规定。

    表9.1.1标识分类设置

    9.2.1绿道标识牌应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及其他标识牌,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标识牌形式宜结合本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 特色,并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标识牌材料应节能环保、经久耐用、不易破损锈损、方 便维修:

    3标识牌位置应醒自,且不应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 防碍和破坏; 4应与交通、旅游等标识牌的布局合理衔接。 9.2。2 绿道标识牌信息登载位置垂直高度宜为1m~4m。 9.2.3绿道导向牌宜设置在指示场地或设施前200m~500m的 立置,安全警示牌应设置在提醒使用者注意事项前大于5m的 位置。

    9.2.5同一地点设置两种及以上标识,标识牌可合并设

    10.1.1绿道工程应依据总平面图,结合现场高程控制点及坐标 控制点,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10.1.2绿道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相关核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复核基址现状地形地貌; 2应合理组织施工通道; 3应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立地现状的扰动; 4应核查地下隐蔽工程现状。 10.1.3市政工程管线施工时应与游径工程、绿化与环境工程 驿站工程等密切配合,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 准》GB/T5037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 准》GB50168的有关规定。 10.1。4城镇型绿道养护宜执行当地游园养护标准,郊野型绿道 可视情况情降低,并应符合表1014的规定

    表10.1.4绿道分类养护

    10.2.1绿道游径施工前应复核图纸基准点、基准线、特征线所 在坐标与施工现场实际坐标的一致性。 10.2.2路基应做好清表工作,路基整平压实后应检测,达不到 设计要求的路基应进行处理;利用现状路面作为基层的,应采取 修补及清理措施。 10.2.3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应牢固,不应空鼓、松动, 面层不应积水。绿道游径的弧度应顺畅自然

    10.2.3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应牢固,不应空鼓

    评定标准10.3绿化与环境工程

    10.3.1 现状植被应保护利用,新植植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10.3.2 在施工前应合理备苗,运到现场的苗木应确保当大栽植 完毕。 10.3.3植物材料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10.3.2在施工前应合理备苗,运到现场的苗木应确保当大栽植 完毕。 10.3.3植物材料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的有关规定。 10.3.4绿化栽植前应进行场地清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3植物材料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消纳与溢排需求; 2回填土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不 得用机械反复碾压;应根据回填土的自然沉降系数进行自然沉降 的复核,并处理好与周边场地的衔接,填垫范围内不应有坑洼 积水; 3应清除渣土、杂草、树根、有害污染物等。 10.3.5场地原土和回填土应进行壤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有关规定。 10.3.6原土和回填土质量应满足植物栽植及健康生长的基本要 求,种植土厚度及理化性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 镶》CI/T340的有关规定,不合格场地应进行土壤改良。 10.3.7竖向施工应确保设计保留的原有树木稳定及生长安全 理深不宜超过根茎或挖方不得使土球裸露,不应产生倒伏。 10.3.8栽植施工应保证植物根系舒展,注意植物观赏面的合理 朝向。

    10.4.1新建建筑开挖前应复核土方开挖边线与原有建(构)筑 物的距离。当距离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 调整,保障建(构)筑物安全 10.4.2新建及改扩建驿站建筑工程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钢筋标准规范范本,当 工程质量验收不满足要求时,不应投入使用。 10.4。3标识牌的指示方向应准确无误,安装方法应按照产品说 明或设计要求进行。 10.4.4护栏高度、形式、色彩、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栏 杆之间、栏杆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应紧实牢固,栏杆空隙宜小 于150mm。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 GB 50168 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0374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6《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 9 《绿化种植土壤》CJ/T34C

    ....
  • 相关专题: 城镇绿道  

相关下载

专题: 探伤标准 |设备安装规范 |固定资产标准 |建筑软件、计算 |建材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