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可复制、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CJJ/T 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可复制、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0-0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可复制、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1.6机械切削式顶进法

    利用安装在节段前端,用于掘进、出土和导向的掘进机机 地层中掘进的同时,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节段逐节顶, 施工方法

    预制和顶进桥体的工作场地。

    工作坑底板,又是顶进中的滑道

    装饰装修标准规范范本承受桥体结构顶进反力的临时构筑物。

    2. 1. 10 吊轨

    eactionpedesta

    在铁路线路加固范围内,行车钢轨的两侧,使用U形卡子 和扣板将钢轨叠束与枕木紧固联成一体,组成悬吊式轨束梁,使 加固线路具有一定的整体刚度

    用型钢制成的传力设备,也称项

    桥体顶进时,为克服桥体与土之间的土抗力、摩阻力和既有 线路及加固材料的摩阻力沿顶进方向所施加的力,

    桥体所受顶力与桥体自重之比。

    顶进时桥体前端下沉的现象。

    2.2.1作用及作用效应

    P 注浆压强; Pp 单位面积被动土压力; Pmax 最大顶力设计值; Qk1 地道桥顶上荷载标准值: Qk2 地道桥自重标准值; R1 锚梁正面土基抗力标准值; R, 刃角单位面积正面阻力

    M1 地道桥顶面与其上荷载的摩擦系数; μ2 地道桥底板与基底土的摩擦系数; μ3 侧面摩擦系数; 土体密度; 6 ? 土的内摩擦角。

    3.0.1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应进行顶进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 设计。 3.0.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顶力计算 后背设计、既有线路加固方案、监测方案、应急预案等内容。 3.0.3 当有地下水时,施工前地下水位宜降至基底0.5m以下。 3.0.4 雨期不宜顶进铁路地道桥。 3.0.5在顶进作业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 范围内的既有线路进行加固。 3.0.6当地道桥采用整体顶进时,其长度不应大于30m;当顶 进长度大于30m时,应在纵向分节。第一节长度宜为桥高的1.5 音~2.0倍。穿越铁路的地道桥纵向分节的接缝不宜设在铁路 线下。

    3.0.6当地道桥采用整体顶进时,其长度不应大于30m; 进长度大于30m时,应在纵向分节。第一节长度宜为桥高的 倍~2.0倍。穿越铁路的地道桥纵向分节的接缝不宜设在 线下。

    3.0.7当多孔地道桥的宽度超过45m时,宜横向分解为多 体桥,应根据工期和顶进设备采用分开顶进或同步顶进的 作业。

    3.0.8桥体顶力作用面宜垂直于道路中心线,并应设置钢垫板, 当斜桥顶进时,在受力部位应设置桥体底板顶进三角块,并应预 设纠偏措施。

    3.0.11地道桥体结构可采用箱形框架结构、拱形结构或分解式 结构。

    3.0.11地道桥体结构可采用箱形框架结构、拱形结构

    4.1.1顶进施工方法应根据桥型、桥宽、桥长、地质条件、外 部环境等因素确定。 4.1.2当采用分解式结构分次顶进时,桥体间净距不宜小于 0.2m。项进时应计入一侧土压对桥体偏移受力的影响。 4.1.3当采用分解式结构同步顶进时,应视同多孔桥整体顶进 并应随时调整顶进中的相关位置

    4.2.1当桥体纵向不分节、横向不分体、整体预制顶进时,应 采用一次顶进法。 4.2.2当采用一次顶进法(图4.2.2)施工时,应在桥体尾部 设置干斤顶,借助后背反力,将单孔或多孔桥体一次性顶入预定 就位位置

    图4.2.2一次顶进法 1一桥体;2一滑板;3一千斤顶;4一横梁;5—顶柱;6后背

    4. 2. 2 一次顶进法

    4.3.1当采用中继间法(图4.3.1)顶进多节桥体时,应在多 节桥体分节处的中继间内和桥体尾部设置干斤顶,并应按顺序将 各节依次逐节顶进。顶进前节的顶力应依靠以后各节的静摩阻力 和后背反力提供。当后背抗力的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组合项进。

    图4.3.1中继间法

    1、2、3一桥体;4一千斤顶;5一顶柱;6一后背;7一钢横梁;

    8一剪刀铰:9一中继间

    4.3.2当分节顶入的后背反力不足时,可在节间设置中继间辅 助项进。中继间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采用的干斤顶的外形尺寸 及其数量确定

    4.3.2当分节顶入的后背反力不足时,可在节间设置中

    3.2当分节顶入的后背反力不足时,可在节间设置中继间辅

    4.3.3当桥体分节预制时,各节桥体可采用串联预制或并联 预制。

    4.4顶拉法和半顶拉法

    .1当采用顶拉法(图4.4.1)施工时,桥体不应少于3节。 骨隔离层宜选用摩阻系数较大的材料,其节间传力设备应采用 力支墩、拉杆、拉梁等。千斤顶应设在中继间、桥体尾部及传

    :2一中节桥体:3一后节桥体:4一千斤

    4.4.2当采用半顶拉法施工时,桥体不应少于两节,润

    4.4.2百果用千顶拉法施工时,桥体不应少于网节,润隔离 层宜选用摩阻系数较小的材料,并应利用各节静摩阻力,通过传 力墩和拉杆等转变为顶进节反力,其不足部分应由后背提供。 4.4.3设计顶力应根据桥体分节、各节的长度和各节静摩阻力 按最不利情况计算。

    4.5机械切削式顶进法

    4.5.1当采用掘进机械在地层中切削掘进时,应依靠液压干斤 顶和反力墙,将机械切削工具头后面的预制箱形节段逐节顶进 土内。

    5.1.1城镇地道桥顶进现场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形、地貌; 2 地基土种类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含水层的渗 透系数、流量; 3周围地表排水情况; 4当地气象资料;影响地道桥稳定和施工的工程地质与水 文地质资料等。 5.1.2应查明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设施,管线的种类、结

    5.1.1城镇地道桥顶进现场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5.1.2应查明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设施,管线的种类、 构、位置、用途,产权单位的拆迁方案及施工防护或施工过 施等

    5.1.3被穿越铁路及其交通情况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铁路容许的限速条件,列车通过次数及间隔时间; 2 既有铁路股道数、道岔及每股道使用情况; 3 既有铁路股道间距及标高; 4 现有平交道口的交通状况及临时改移道路的可能性。 5.1.4 应查明附近公路或城镇道路的道路等级、宽度、结构厚 度、交通流量等。 5.1.5应查明现场施工的水源、电源、料源、施工场地等。

    5.2.1地道桥顶进施工范围内,应保持干槽施工。工作坑底匹 周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坑顶周围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的规定

    5.3.1预制和顶进地道桥的工作坑,宜根据线路情况、现场 形、周围构筑物及施工需要,选择在施工场地宽、供料方便 顶进距离短的一侧。

    5.3.2当穿越铁路时,靠铁路一侧的工作坑边坡坡顶距最外侧 铁路路基坡脚不得小于1.5m,边坡的坡度应小于1:1,其余边 坡坡度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确定;当穿越公路或城镇道路时, 坡顶至路边的距离应保证其运行安全。工作坑边坡应进行稳定 性验算,当边坡不稳定、或坑边建筑物基底压力线进入工作坑 内、或边坡不能按规定开挖时,应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 护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的规定。

    5.3.2当穿越铁路时,靠铁路一侧的工作坑边坡坡顶距最外

    顶进方式和操作空间确定;并应在桥体底板前留出模板支架位 或空顶长度,在底板和后背间宜留出2m3m布置顶进设备 桥体两侧可视结构高度模板支设方法、混凝土浇筑方案、排水 况等预留出满足施工需要的工作宽度。

    5.3.5工作坑运土的坡道位置,宜避开后背路基土的顶进受

    5.4.1滑板应满足预制桥体所需的强度、刚度和顶进时的稳定 性要求。钢筋混凝土滑板、混凝土滑板、砌筑片石滑板和灰土滑 板等可根据地基承载力、桥体重量和顶进方法选用,滑板底部可 根据土质情况设碎石和灰土垫层。

    路使用情况,滑板宜做成前高后低的仰坡。仰坡的坡度应根据设 计确定。

    5.4.3滑板顶面应平整光滑。滑板底面与土基接触部

    滑锚固措施,亦可在滑板下设地锚梁,并应验算地道桥在顶进启 动时的滑板抗滑移稳定性,启动时滑板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可按下 列公式计算:

    μG+nA,R ≥ 1. 3 Nial

    Vkl 桥体启动顶力标准值(kN),取桥体自重的(0.6~ 1. 0)倍; G 滑板自重及其顶面上荷载标准值(kN): 滑板底面与土基间的摩擦系数,根据基底土的性 质和经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采值为:黏 性土为0.25~0.30;粉质黏土为0.30~0.40;砂 类土为0.40;砾石类土为0.50; 锚梁正面土基抗力标准值(kN/m),采用土体的 允许承载力特征值; A. 锚梁正面受力面积(m); n 锚梁数量。

    混凝土或钢制方向墩,其间距宜为3m4m,并应深人滑板 0.6m~0.8m,且在滑板以上外露0.2m,与桥体间预留出 垫片位置。方向墩和滑板应浇筑成一体,并应满足强度和稳 的要求。

    4.5当地道桥采用气垫启动时,应在桥体底板或滑板中预留 气管道,并应设置充气空气压缩机。

    5.4.5当地道桥采用气垫启动时,应在桥体底板或滑

    过程中,应采取使润滑隔离层不被损环的措施。 5.5.2润滑隔离层可根据顶进方法选用。当采用顶入法施工时, 润滑隔离层宜选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当采用顶拉法施工时, 润滑隔离层宜选用摩擦系数较大的隔离材料。常用润滑剂摩擦系 数可按表 5. 5. 2 采用。

    表5.5.2常用润滑剂摩擦系数

    注:无介质指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

    5.6.1地道桥顶进启动的顶力应大于桥体自重产生于滑板上的粘 结力、真空吸附力及静摩阻力。启动顶力系数宜取0.6~1.0;对 顶拉法顶力系数宜大于1.0;在滑板上空顶顶力系数宜为0.2~ 0.6。

    5.6.2地道桥全部入土后的最大顶力设计值应按下式

    Pmax=K,LμiQkl+μ2(Qkl+Qk2)+2μ3Fk+R2AR

    式中:Pmax 最大顶力设计值(kN); K, 增大系数,宜采用1.2; M 地道桥顶面与其上荷载的摩擦系数,根据顶上润 滑处理情况经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 标准表5.5.2米用;

    : Pmax 最大顶力设计值(kN); K.— 增大系数,宜采用1.2; M 地道桥顶面与其上荷载的摩擦系数,根据顶上 滑处理情况经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 标准表 5. 5. 2 采用;

    2 地道桥底板与基底土的摩擦系数,根据基底土的 性质经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0.6~ 0.8; 侧面摩擦系数,根据土的性质经试验确定,当无 试验资料时可采用0.6~0.8; Qk1一 地道桥顶上荷载标准值(kN)(铁路地道桥包括 地道桥顶面轨道、线路加固材料等荷载;公路及 城镇道路地道桥包括地道桥顶面土柱自重、车辆 荷载、线路加固材料等荷载); 地道桥自重标准值(kN)(包括箱体、框顶保护 层、钢刃角及其他附属材料); Fk 地道桥两侧土压力合力标准值(kN); R2一 刃角单位面积正面阻力,根据刃角构造、挖土方 法、土的性质、经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 砂质黏土可采用500kN/m~550kN/m;卵石 土可采用1500kN/m~1700kN/m

    AR 刃角正面积(m)

    5.6.3当斜桥顶入路基后产生扭转力矩,发生水平偏转时应调 整中轴线两侧顶力(图5.6.3),可通过对桥体两侧不均匀布置 千斤顶实现;并应按入土深度分阶段计算防止偏转的顶力,且应 编制纠偏程序。最大纠偏顶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Nk2 = FkZ/d

    图5.6.3斜桥顶进顶力布置 一桥体;2一顶进三角块;3一千斤顶;4一纠偏千斤 顶;5一顶进方向;6一最大顶力;7一纠偏顶力;8一既 有道路或铁路;9一正面阻力:10一侧面阻力

    5.7.1顶进地道桥的后背宜包括后背梁、后背墙和后背填土。 5.7.2后背形式可根据设计顶力、现场条件、地质、地形及材 料设备,选择板桩式(图5.7.2a)、重力式(图5.7.2b)或拼装 式(图 5. 7. 2c)。

    (a)板桩式后背 滑板;2一后背梁; 3一钢板桩;4一拉锚

    (b)重力式后背 (c)拼装式后背 1一滑板;2一后背梁; 1一滑板;2一后背梁; 3一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 3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 4一浆砌片石

    5.7.4后背应分项进前和顶进时两个阶段进行受力分析,顶进 时后背墙的稳定性验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5.7.5后背的设置应留有补强余地。当后背水平反力不足时, 可将后背梁和滑板联成整体,后背水平反力应从地道桥最大顶力 减去滑板抗拉力;亦可采用串联式后背,整体反力应满足最大顶 力要求。

    5.7.6后背布置宽度应根据其单位宽度提供的土抗力和设计顶 力确定(包括斜桥纠偏顶力),其位置应与千斤顶布置相对应

    7.6后背布置宽度应根据其单位宽度提供的土抗力和设计项

    5.7.6后背布置宽度应根据其单位宽度提供的土抗力

    5.8.1桥体前端周边应设置钢刃脚。当桥体高度大于4.5m,且 沙土路基高度超过6m,挖方坡度大于1:0.75时,可设置中间 钢刃脚和中平台。 5.8.2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脚。侧 刃脚应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刃角墙前端,刃角墙端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应根据土质确定,宜取60°。底刃脚应设置在底板前端,并可 采用垫板调整坡度。中刃脚应设置在中平台前;当土质较好时, 可不设中刃脚和底立脚 设置在前县壁端部,当桥休顶

    8.1桥体前端周边应设置钢刃脚。当桥体高度大于4.5m,且 土路基高度超过6m,挖方坡度大于1:0.75时,可设置中间 刃脚和中平台。

    8.2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脚。侧

    5.8.2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脚

    刃脚应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刃角墙前端,刃角墙端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应根据土质确定,宜取60°。底刃脚应设置在底板前端,并可 采用垫板调整坡度。中刃脚应设置在中平台前;当土质较好时, 可不设中刃脚和底刃脚。顶刃脚应设置在前悬臂端部:当桥体顶

    面覆土小于1m或无覆土时,可不设顶刃脚。 5.8.3钢刃脚应按位置的不同分别进行设计,应按施工荷载 行结构计算,并应验算预埋螺栓的强度以及端部混凝土的局部 压力。

    5.8.4钢刃脚可采用厚10mm~20mm的钢板焊成块体,挑出

    长度宜为0.5m~0.8m,并应与桥体前端预理螺栓进行拼装 定,顶进就位后拆除。

    进方向的宽度可采用1.5m~2.0m,高度应按装土机械作业确 定。中平台可采用型钢支架设置在桥体预埋螺栓上,并应满足 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当桥孔较大时,中平台应设置中柱或 支架。

    5.9.1顶进设备应包括液压系统及顶力传递部分。顶力传递设 备应按传力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并应按最大顶力和顶程确定所需 规格及数量。

    定压力的60%~70%。高压油泵输出流量应符合顶进速度的要 求,并可根据供油量计算,确定高压油泵台数。泵房宜设置在桥 体中间,使桥体中线两侧负荷均衡

    按最大顶力和纠偏顶力综合确定配备数量。正向顶进的干斤顶应 按桥体中轴线对称布置,当型号不同时,应对称组合;纠偏干斤 顶应布置在斜桥锐角一侧三角顶块的边部,并可加大纠偏顶力的 力臂。

    5.9.5当地道桥分节顶进时,油路宜采用电液和电磁换向联动 控制系统。

    5.9.5当地道桥分节顶进时,油路宜采用电液和电磁换

    根据其传递能力,按千斤顶和后背位置进行布置。顶柱和顶铁可 每4m8m长设置一道钢横梁,其间距离应便于操作。当顶程 较长时,项柱与横梁应用螺栓联结成受力框架,并可根据需要, 在其顶上压重或填土,填土高度宜为1.0m~1.5m,并应碾压密 实;在滑板中部可设置地锚梁,与顶铁或横梁连接。 5.9.7顶拉法传力设备可采用明拉杆和暗拉杆两种,拉杆可采 用钢筋、钢绞线或型钢等制成。暗拉杆应设置在桥体底板的预留 孔道内,拉杆前端应采用螺母(锚具)紧固在前节底板端部的锚 块上,尾端通过干斤顶和拉梁后用螺母(锚具)与拉梁紧固。明 拉杆应设置在桥体底板顶面,穿过前后节传力支墩预留孔和拉梁 后,两端用螺母(锚具)紧固。两种拉杆亦可结合使用;桥体顶 进就位后应根据标高要求将传力支墩凿除。 5.9.8当地道桥项进时,在滑板分段处可设置地锚梁;当桥尾 顶过时,在其预理埋钢板上设置钢支墩和钢横梁,并应与项柱 彻坚

    根据其传递能力,按干斤顶和后背位置进行布置。顶柱和顶铁可 每4m~8m长设置一道钢横梁,其间距离应便于操作。当顶程 较长时,项柱与横梁应用螺栓联结成受力框架,并可根据需要: 在其顶上压重或填土,填土高度宜为1.0m~1.5m,并应碾压密 实;在滑板中部可设置地锚梁,与顶铁或横梁连接

    5.9.8当地道桥顶进时,在滑板分段处可设置地锚梁;当桥尾 顶过时,在其预理钢板上设置钢支墩和钢横梁,并应与项柱 楔紧。

    5.9.9根据桥体尺寸和工艺设计,应绘制顶进传力设备平面布

    桥体;2一铁路;3一千斤顶;4一顶铁;5一横梁;6一顶柱; 7一后背梁:8一后背填土:9一后背墙;10一滑板

    5.10机械切削式顶进法工艺设计

    5.10.1工艺流程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始发并及接收并施工、项 进前准备、顶进机械就位、预留洞口清理、止水装置安装、顶进 出土、压注润滑浆液、纠偏、节段拼接、循环作业顶进至接收井 设计位置。 5.10.2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改良的砂性土可采用机械切削 式顶进,顶进机械宜选用土压平衡顶进机械。 5.10.3顶进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械切削式顶进采宜用于上覆土厚度大于掘进机高度的 地层。 2顶进机械应设置姿态纠偏装置、纠转装置、防背土装置, 当土层为砂性土时,宜设置土体改良装置。

    1机械切削式顶进采宜用于上覆土厚度大于掘进机高度的 地层。 2顶进机械应设置姿态纠偏装置、纠转装置、防背土装置: 当土层为砂性土时,宜设置土体改良装置。 3机械切削式掘进机外形尺寸应与节段外形尺寸匹配,掘 进机应满足切削动力要求,并应具有导向纠偏功能,应合理布置 切削刀盘形式使切削面积与节段截面积相符。 4应布置注浆系统。 5当顶进距离较长时,宜加设中继间顶进。 6节段在设计时,应设置吊装孔、翻身孔、注浆孔等。 5.10.4顶进施工始发与接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洞口应设止水装置。止水装置启用后,应立即采用 惰性材料填充预留洞与机械壳体之间的间隙(图5.10.4)。

    图5.10.4预留洞口止水装置

    2始发井预留洞处应设置延伸导轨,连接牢固。 3应对预留洞外侧土体采取加固措施。 4接收井应满足顶进机械的拆除和吊装。 5.10.5机械切削式顶进法总顶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Fi+F2 F,=2(A+B) Lf F2=ABPp/3

    节段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按表 5.10.5取值; P,一单位面积被动土压力(kN/m)

    安全标准规范范本表5.10.5摩阻力f取值表(kN/m)

    :摩阻力f的取值应结合现场试顶进的参

    6.1.1施工放线精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

    GB50026的有关规定,平面控制网应符合四等的要求,高程控 制网应符合三等的要求

    钢结构设计图纸6.1.2对地道桥的中线桩和水准基点应进行检查核对

    6.1.3桥体预制端线和墙身位置线的测量基准线应采用桥体中 线,并应分别用控制桩固定在工作坑施工范围以外的可靠位置。 6.1.4施放桥体顶进就位线控制桩,可在路基开挖线以外的可 靠位置设定。 6.1.5在工作坑开挖线以外的可靠位置宜设置临时水准点。工 作坑开控后,在坑底前后端宜设置监时水准占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医疗器械标准 |建筑施工图集 |灌溉水质标准 |毕业设计 |闸阀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