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224-2020 热量表.pdf

  • GB/T32224-2020 热量表.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23
  • 发 布 人: easygoing198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32224-2020 热量表

    [6. 1.1 显示内容

    6.1.1.1热量表应显示累积热量、热功率、累积流量、瞬时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温差和工作时间。 6.1.1.2显示单位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1.3显示数字的可见高度不应小于4mm。显示数值的小数部分应与数值的其他部分明显区分 当采用多页显示时,每页显示的数值应完整。 6.1.1.4冷热计量表应分别显示冷、热计量数据

    6. 1.2 显示分辨力

    6.1.2.1在使用模式和检定模式下吊环标准,最小显示分辨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2.1在使用模式和检定模式下,最小显示分辨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2.2显示值和显示单位应标注清晰、明确,显示值应为有效数字

    5.1.3.1热量表在热功率限值下持续运行1h,累积热量的最小有效显示数字应至少加1 .1.3.2热量表在热功率限值下持续运行3000h,累积热量不应天于最大显示值

    居应按月存储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

    GB/T32224—2020

    6.2.2数据存储不应少于最近18个月的数据

    6.2.2数据存储不应少于最近18个月的数据

    热量表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和温度上限条件下不应损坏和泄漏。

    整体式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按公式(6)、公式(7)和公式(8)确定。 1级表:

    式中: Eh 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 A0min 温差下限,单位为开尔文(K); A0 使用范围内的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qp 常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使用范围内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Eh 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 Aomin 温差下限,单位为开尔文(K); A0 使用范围内的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qp 常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9 使用范围内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6.4.2组合式热量表

    6.4.2.1组合式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按公式(9)或公式(10)确定

    .4.2.1组合式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按公式(9)或公式(10)确定 E,=E.± E.± E.

    或: E=E+E. 式中: Eh 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 E。 计算器最大允许误差; E。 配对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E. 流量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E. 计算器与配对温度传感器组合最大允许误差。 6.4.2.2 计算器最大允许误差按公式(11)确定。

    式中: E。—计算器最大允许误差; △min———温差下限,单位为开尔文(K); 使用范围内的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E: 一一配对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Qmim—一温差下限,单位为开尔文(K); A 使用范围内的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b) 配对温度传感器中,单个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对应的温度值与GB/T30121中的标准特性曲 线的温度值之差不应大于2℃。 6.4.2.4 流量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按公式(13)、公式(14)和公式(15)计算,且不应大于土5%。 1级表:

    式中: E 流量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qp 常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使用范围内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 6.4.2.5计算器与配对温度传感器组合最大允许误差按公式(16)计算

    E:—计算器与配对温度传感器组合最大允许误差; △min——温差下限,单位为开尔文(K); A0 使用范围内的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6.5 冷、热计量切换

    量表在常用流量下运行时,最大压力损失不应大

    E=±(1+0.01)% E=±(2+0.02)%

    GB/T32224—2020

    6.7.2当采用内置电池时,内置电池使用寿命应大于(5十1)年。 6.7.3电源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变化,热量表的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允许误差。当热量表或组件采用外部 电源时,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源时,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电网交流电源供电,额定电压及频率按电网确定; b 远程外部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供电,额定电压应为24V; c)本地外部直流电源供电,额定电压宜为6V、3.6V或3V,电源参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的使用寿命应大于5年,采用耐久性试验考核

    6.9快速响应热量表的响应性能

    5.9.1DL型及PL型温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S,DS型温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不应大 于2.5S。 6.9.2电池供电的热量表,当数据采样间隔时间为固定值时,间隔时间不应大于8s;当数据采样间隔 时间与介质流速有关时,间隔时间不应大于8(qp/q)s。 6.9.3外部电源供电的热量表,当数据采样间隔时间为固定值时,间隔时间不应大于4s;当数据采样 间隔时间与介质流速有关时,间隔时间不应大于4(g/g)s

    6.10. 1断电保护

    当电源停止供电时,热量表应保存断电前存储的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历史数 据,恢复供电后应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6.10.2电池欠压提示

    当电池的电压降低到设置的欠压值时,热量表应显示欠压提示信息

    6.10.5外壳防护等级

    .10.5.1使用环境为A类和B类的热计量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一2017规定的 12

    P54;使用环境为C类的热计量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使用环境为D类的热量表,外壳防护 等级应为IP68。冷计量表、冷热计量表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6.10.5.2热量表外壳应有外壳防护等级标志。

    6.10.6.1热量表应有可靠封印,在不破坏封印的情况下,不能拆解热量表及影响计量 热量表为单一客户服务,则累积热量及累积流量不可清零

    热量表应有可靠封印,在不破坏封印的情况下,不能拆解热量表及影响计量的相关部件。若 单一客户服务,则累积热量及累积流量不可清零。 当机械封印不能防止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参数被修改时,应有下列防护措施: 仅能授权人员借助密码或特殊装置(例如钥匙)修改参数,且密码应能更换, 应具有保存修改记录功能,记录中应包括日期和识别授权人员的特征要素。保存修改记录的

    a)仅能授权人员借助密码或特殊装置(例如钥匙)修改参数,且密码应能更换, b)应具有保存修改记录功能,记录中应包括日期和识别授权人员的特征要素。保存修改记录的 容量不应低于5条,当必须删除以前的记录才能记录新的干预时,应删除最早的记录。

    6.11数据接口与通讯

    6.12.1低温和高温

    6.12.2 交变湿热

    在交变湿热环境条件下,整体式热量表或带有电子元器件的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计算器 明显偏差

    在恒定湿热条件下,冷计量表和冷热计量表温度传感器的绝缘性能不应改变,流量传感器应无 差。

    化的敏感度等级条件下,流量传感 等级应符合表6和表7的规定

    表6上游流速场不规则变化的敏感度等级

    GB/T32224—2020

    表7下游流速场不规则变化的敏感度等级

    6.14.3当热量表或流量计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流动扰动: a)qp/q:小于或等于25,准确度等级为3级,且流量下限点的流速大于0.04m/s; b)Qp/qi小于或等于50,准确度等级为2级或3级,流量下限点的流速大于0.02m/s,且使用整 直器。

    7.1试验条件和试验装置

    7.1.1.1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1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C) 大气压力:76kPa~106kPa 7.1.1.2每次测试期间,环境温度变化不应大于土2.5℃,相对湿度的变化不应大于土5%。

    7.1.2试验介质条件

    流量测试介质宜采用清洁水,也可采用电子设备模

    热量表进行测试时,测量参考值应按表8确定

    7.1.4.1试验装置应符合被热量表计量学特性,试验装置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被测热量表最大允许 误差绝对值的1/5 7.1.4.2试验管段与被测热量表的公称尺寸相同

    7.1.4.1试验装置应符合被热 定度不应大于被测热量表最大充许 误差绝对值的1/5 7.1.4.2试验管段与被测热量表的公称尺寸相同

    7.2.3.1使热量表在热功率限值下连续运行1h,记录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累积热量显示值,累积热量 的最小有效显示数字应至少加1。 7.2.3.2按热量表在热功率限值下连续运行1h的累积热量,计算运行3000h后的累积热量值,不应 大于最大显示值

    模拟热量表18个月的运行,检查存储的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

    7.4.1.1强度试验前,测试并记录热量表的初始固有误差值。 7.4.1.2热计量表和冷热计量表的试验水温为温度上限减5℃~15℃,冷计量表的试验水温为常温 水。对热量表加载最大允许工作压力1.5倍的压力,稳定30min后,目测热量表,任何部位不应损坏和 世漏。 7.4.1.3强度试验结束后,测试热量表的固有误差,应无明显偏差

    热计量表和冷热计量表的试验水温为温度上限减5℃~15℃,冷计量表的试验水温为常温水。

    GB/T32224—2020热量表加载最大允许工作压力1.5倍的压力,稳定5min后,目测热量表,任何部位不应泄漏。7.5误差7.5.1整体式热量表7.5.1.1出厂检验时,整体式热量表误差的测试与计算应按附录D或7.5.2的规定执行。7.5.1.2型式检验时,误差的测试与计算应按7.5.2的规定执行。7.5.2组合式热量表7.5.2.1计算器误差的测试与计算应按附录E的规定执行。7.5.2.2配对温度传感器误差的测试与计算应按附录F的规定执行。7.5.2.3流量传感器误差的测试和计算应按附录G的规定执行。7.65冷、热计量切换7.6.1冷、热计量切换示意图见图2。说明:不计量区;热量计量区;冷量计量区;热交换系统进口温度:切换温度值:温差;切换温差值;mi温差下限。图2冷、热计量切换示意图7.6.22冷、热计量切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将冷热计量表的进口温度传感器及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放人恒温槽中,热量表流量为常用流量,热量表工作在检定模式;b)进口恒温槽温度设定为(0hs一0.5℃),出口恒温槽温度设定为(0b十△0b),持续运行冷热计量表不超过1h,冷热计量表累积冷量值应发生变化,累积热量值不应发生变化;16

    GB/T 32224—2020c)持续运行冷热计量表,保持进口恒温槽温度,调节出口恒温槽温度至(bc十△0bc一1℃),并保持恒温槽温度不变,持续运行1h后,冷热计量表累积冷量值和累积热量值均不应发生变化;d)持续运行冷热计量表,调节进口恒温槽温度至(0bc十0.5℃),调节出口恒温槽温度至(0h△6h),并保持恒温槽温度不变,持续运行时间不超过1h,冷热计量表累积冷量值不应发生变化,累积热量值发生变化;e)持续运行冷热计量表,保持进口恒温槽温度,调节出口恒温槽温度至(bc一△0hc十1℃),并保持恒温槽温度不变,持续运行1h后,冷热计量表累积冷量值和累积热量值均不应发生变化。7.7最大压力损失7.7.1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力损失试验流程示意图见图3。说明:1前取压点P,;2热量表;3差压计:4后取压点P2;A介质流向;L1L2前后直管段长度,L1≥10DN;L2≥5DN。图3压力损失试验流程示意图b)压力损失采用差压计测量。7.7.2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将热量表安装在试验台上,并在常用流量、介质温度按热计量表和冷热计量表(50士5)℃,冷计量表(15士5)℃条件下运行;b)试验时应先将热量表、差压计及管路中的空气排出干净,压力稳定后,测前后取压点的压差值;c)试验应分别测出安装热量表和未安装热量表(用同口径同长度直管段代替)时的前后取压点的压差值,2次测量的差值不应大于0.025MPa。7.8电源7.8.1目测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DN40的热量表应使用内置电池供电,7.8.2热量表在测量参考值条件下运行10min,测量电源电流有效平均值,电池使用年限按公式(17)计算。0.7 C,tr=24×3651.·(17)17

    7.8.3电压变化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热量表或其组件的电源电压变化偏离值按表9确定

    b)将热量表或组件通电运行后,调节电压分别调至电压上限和电压下限的测试点,在测量参考 值条件下测试热量表的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允许误差

    热量表耐久性试验应分别对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进行试验,两项都合格为合格。

    7.9.2流量传感器耐久性

    GB/T32224—20202.5min,温度变化切换时间不大于1min。无可动机械部件加速耐久性试验温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见图6。80℃~85℃15℃~20℃2.557. 51020 000 min说明:温度变化切换时间。图6无可动机械部件加速耐久性试验温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c)加速耐久性试验4000个试验周期估算的使用寿命为5年。使用寿命根据试验周期的数量可延长至10年。7.9.2.6基本耐久性试验、附加耐久性试验及加速耐久性试验完成后,应按G.2.1规定的流量点测试固有误差,应无明显偏差。7.9.3温度传感器耐久性7.9.3.1耐久性试验前,热计量表应按F.2.1规定的温度测量点测试温度初始固有误差。7.9.3.2温度传感器的耐久性试验按下列步骤:a)将配对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温度为80℃~85℃的恒温槽中30s,然后放置在温度为15℃~20℃的恒温槽中30s,转换时间不大于4s,重复4000个周期,温度传感器试验周期变化示意图见图7。80℃~85℃15 ℃~ 20 ℃306090110240 000 s说明:温度变化切换时间。图7温度传感器耐久性试验周期变化示意图b)试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在每个温度点,浸没深度应为传感器可插人长度的90%~99%。c)耐久性4000个试验周期估算的使用寿命为5年。使用寿命根据周期的数量可延长至10年20

    9.3.3耐久性试验完成后,应进行下列测试,并应合格: a 按F.2.1规定的温度测量点测试固有误差,其温度变化值应小于0.1℃。 b) 温度传感器的保护管和引线的绝缘电阻使用100V直流电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电压极性应 反转1次,被测电阻不应小于100MQ。 将温度传感器置于温度为温度上限的试验槽中,置人深度不小于附录B规定的最小浸没深度, 温度传感器的保护管和引线的绝缘电阻使用不低于10V的直流电进行测试。在试验中,电压 极性应反转1次,被测电阻不应小于20MQ

    7.10快速响应热量表的响应性能

    7.10.1常用流量小于10m/h的快速响应热量表需做如下试验。 7.10.2 测试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热计量表及冷热计量表介质温度应为(50土5)℃; 冷计量表介质温度应为(15土5)℃; C) 出口温度传感器置于与介质温度相同的恒温槽中,温差应为温差上限,且不应大于42K。 7.10.3流量传感器应通过测量10周期内流过的介质总量来确定快速响应的能力,每个周期为10s流 量上限一一30s零流量,流量的切换时间应为(1士0.2)s,测量和记录试验装置的标准温度和标准流量 值、热量表的累积热量和累积流量。 7.10.4使用试验装置的标准温度和标准流量值,按5.1的规定计算热量值的约定量值,热量表的累积 热量值不应大于最大充许误差, 7.10.5快速响应表的温度传感器试验应按GB/T30121中测量热响应时间的规定执行。当传感器带 套管时,测试中应安装套管。

    7.11.1.1试验应按下列顺序操作: 在温差上限和常用流量下工作24h; b) 在温差上限和零流量下工作24h; c) 记录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历史数据; d) 断开电源24h; e) 重新连接电源; 记录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历史数据。 7.11.1.2两次记录的数据应无变化, 7.11.1.3在测量参考值条件下测试热量表的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允许误差

    11.1.1试验应按下列顺序操作: a) 在温差上限和常用流量下工作24h; b) 在温差上限和零流量下工作24h; C 记录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历史数据: d) 断开电源24h; e) 重新连接电源; f) 记录累积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历史数据 11.1.2两次记录的数据应无变化, 11.1.3在测量参考值条件下测试热量表的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允

    7.11.2电池欠压提示

    7.11.2.1测试的稳压电源:电压0V~6V连续可调,电压表量程与被测试热量表使用电压相适应,计 量准确度1级 7.11.2.2取出被测热量表的电池,将稳压电源与被测热量表连接,并将电压表连接在测试系统中。 7.11.2.3将稳压电源调整至热量表的正常工作电压,闭合开关,使热量表正常工作,然后缓慢下调稳压 电源的电压至热量表的设计欠压值,当电压值达到欠压值后2h内时,热量表应有电池欠压提示

    11.2.1测试的稳压电源:电压0V~6V连续可调,电压表量程与被测试热量表使用电压相适应 准确度1级。 11.2.2取出被测热量表的电池,将稳压电源与被测热量表连接,并将电压表连接在测试系统中。 11.2.3将稳压电源调整至热量表的正常工作电压,闭合开关,使热量表正常工作,然后缓慢下调租 源的电压至热量表的设计欠压值,当电压值达到欠压值后2h内时,热量表应有电池欠压提示,

    1试验前,测试并记录热量表的初始固有误差

    7.11.3.2在流量传感器外壳、 7.11.3.3在测量参考值条件下运行热量表,用场强为100kA/m的永磁铁分别接触已标注的接触点 并同时测试热量表的固有误差,应无明显偏差

    电气绝缘等级试验应按GB4706.1执行

    7.11.5外壳防护等级

    的规正规行 7.11.5.2IP68的连续浸水试验条件 1.5m,试验持续时间2h。

    7.11.6.1封印采用目测的方法。 7.11.6.2当热量表采用机械封印,不能防止测量参数被修改时,需由制造商提供验证更改参数的保护 密码的方法,保存的修改记录应符合6.10.6.2的规定。

    7.12数据接口与通讯

    通过通讯接口读取热量表的累积热量、累积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工作时间等数据,数据应能 正常读出,读出值应与热量表显示内容一致

    7.13.1低温和高温

    7.13.1.1低温试验方法应按GB/T2423.1执行,高温试验方法应按GB/T2423.2执行 7.13.1.2低温试验条件和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低温试验温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

    7.13.1.1低温试验方法应按GB/T2423.1执行,高温试验方法应按GB/T2423

    b) 持续时间为2h,热量表或其组件达到温度稳定后,开始测试热量表的误差。 C 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min。 7.13.1.3 高温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为(55±2)℃; b) 持续时间为2h,热量表或其组件达到温度稳定后,开始测试热量表的误差; c 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min; d) 试验中的相对湿度不应大于20%。 7.13.1.4按表11规定的低温和高温测量点测试热量表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允许误差

    表 11低温和高温测量点

    7.13.2.1试验前,测试并记录热量表的初始固有误差 7.13.2.2交变湿热试验应按GB/T2423.4执行。 7.13.2.3交变湿热试验条件应符合表12的规定

    7.13.2.1试验前,测试并记录热量表的初始固有误差

    公路工程表12交变湿热试验条件

    7.13.2.4试验结束后,测试固有误差,应无明显偏差。

    7.13.3.1试验前,测试并记录流量传感器的初始固有误差。 7.13.3.2恒定湿热试验应按GB/T2423.3执行。 7.13.3.3测试期间热量表在测量参考值条件下工作,但流经安装在同一管道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 感器的介质温度应为(6士3)℃,单独安装的计算器和流量传感器电子设备不应包含在内,测试时间为 96h。 7.13.3.4试验结束后,测试固有误差,应无明显偏差。 7.13.3.5试验结束后,测试温度传感器的金属外壳和连接在温度传感器上的每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电 阻,测试直流电压不超过100V。在测试过程中,测试电压极性应翻转1次,被测电阻不应小于 100MQ

    式验方法应按附录H的

    15.1流动扰动试验装置及流动扰动器按附录1的规定执行,根据热量表是否配套使用整直器, I.1或图I.2的试验装置。 15.2热计量表和冷热计量表测试介质温度为(50士5)℃,冷计量表为(15士5)℃。 15.3分别在流量测量点为G.2.1所述9a和9。下,测试并记录流量传感器的初始固有误差

    7.15.1流动扰动试验装置及流动扰动器按附录1的规定执行装饰标准规范范本,根据热量表是否配套 图1.1或图1.2的试验装置

    7.15.4每台热量 左旋漩涡扰动器、2型一 一右旋漩涡扰动器、3 型一一速度剖面扰动器,并分别在流动扰动器前置、流动扰动器后置6种条件下,流量测量点为G.2.1 所述(.和0.进行固有误差测试,应无明显偏差。

    ....
  • 相关专题: 热量表  

相关下载

专题: 管接头标准 |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花纹板标准 |给排水工艺、技术 |市政常用表格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