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041-2021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pdf

  • DG/TJ08-2041-2021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8-1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0.21椭圆度ovalit

    3.0.1盾构隧道施工企业应具备施工管理体系,应建立质量控制 和检验制度, 3.0.2盾构机设备应符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并应 满足线路条件、隧道结构设计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3.0.3盾构始发和接收、盾构正常掘进及特殊区段施工等关键环 节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专项施访案和应急预案 应根据盾构机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性、周边环境、设计要 求及工程实践制定。 3.0.4盾构施工期间应配备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和应急设备物资, 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 3.0.5盾构法隧道施工应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配置远程监控和 实时通信系统。 3.0.6施工期间应特邻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铁路、轨道 交通或其他重要设施等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3.0.1盾构隧道施工企业应具备施工管理体系,应建立质量控制 和检验制度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 3.0.2盾构机设备应符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并应 满足线路条件、隧道结构设计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3.0.3盾构始发和接收、盾构正常掘进及特殊区施工等关键环 节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专项施案和应急预案 应根据盾构机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性、周边环境、设计要 求及工程实践制定。 3.0.4盾构施工期间应配备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和应急设备物资, 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 3.0.5盾构法隧道施工应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配置远程监控和 实时通信系统。 V 3.0.6施工期间应特邻近的建航物、地下管线、道路、铁路、轨道 交通或其他重要设施等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4.1.1应详细了解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必要时 应进行施工勘查。 4.1.2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工程环境调查。 1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面建构筑物(新建、拟建 及已建)及文物等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 2对需加固或基础托换的建构)筑物应进行详细调查,必 要时应进行鉴定,并应做好施下预案。 3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障碍物、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 线等进行调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象查

    4.2.1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障碍物等环境调查报告。 3施工所需的设计图纸资料和工程技术要求文件。 4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风险应急救援预案。 4.2.2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环保要求。 4.2.3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并应参加 设计、勘察及管线等交底会议。

    4.2.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及盾构的特点,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 交底。 4.2.5施工前,应按工程特点、环境条件和调查现状完成测量及 监测的准备工作

    1刀盘结构形式应与地质条件相适应,刀盘面板可根据需 要采取耐磨措施,刀盘开口率应能满足盾构掘进和出渣要求。 2刀盘结构的强度和度应满足在程要求。 3刀具的选型和配置应根幕他质条件、开挖直径、切削速 度、掘进里程、最小率半径及地下障碍物情况等确定。 4添加剂喷口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刀盘结构、开 挖直径等确简。 4.3.4风盘主驱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刀盘主驱动形式应根据地质和环境要求确定,最大设计 投矩应满足地质条件和脱困要求。 2刀盘转速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确定,转速应可调。 3刀盘驱动主轴承密封应根据覆土厚度、地下水压、添加剂 注入压力、掘进里程等确定 4.3.5推进油缸应采取分区控制,每个分区液压缸应具备行程监 测功能。总推力应根据推进阻力的总和及所需的安全系数确定。

    准确可靠,操作应安全方便, 4.3.7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和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盾构直径和掘进速度等确定。后闸门应具有可靠的紧急关闭 功能。 4.3.8铰接装置应满足隧道轴线曲率半径的要求与承压水作用 下的密封要求,最天推力应考虑前后壳体姿态变化引起的阻力 每组铰接液压油缸应具备行程监测功能。 7 4.3.9渣土改良系统和注浆系统应与地质条件相适应连浆系 统应具备物料注人速度和注入压力调节功能, 4.3.10盾尾密封系统应安全可靠,满足抵抗盾构外部泥水侵人 的要求。 4.3.11盾构主机和后配套设备结构应满准向系统的安装和通 视要求,盾构掘进管理系统应与导向系统实现数据交互。 4.4辅助设施准餐 1根据工程需和环境护要求,应配置符合盾尾同步注 浆需要的拌浆 2应送择高效的水平及垂直运输设备。 3供电设备应满足盾构掘进施工要求。 Y条件。 2接收工作并内盾构基座安装应能安全接收盾构,并应满 足盾构检修、解体或整体移位的要求 3盾构始发和接收基座宜采用定型产品, 4工作井内应布置必要的排水或泥浆处理设施。 5洞门密封装置应满足盾构始发和接收密封要求

    准确可靠,操作应安全方便。 4.3.7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和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盾构直径和掘进速度等确定。后闸门应具有可靠的紧急关闭 功能。 4.3.8铰接装置应满足隧道轴线曲率半径的要求与承压水作用 下的密封要求,最大推力应考虑前后壳体姿态变化引起的阻力 每组铰接液压油缸应具备行程监测功能。 7 4.3.9渣土改良系统和注浆系统应与地质条件相适应注浆系 统应具备物料注人速度和注入压力调节功能。 4.3.10盾尾密封系统应安全可靠,满足抵抗盾构外部泥水侵人 的要求。 4.3.11盾构主机和后配套设备结构应满星向系统的安装和通

    4.4.1盾构施工辅助设施应符合规定: 1根据工程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应配置符合盾尾同步注 浆需要的拌浆然 2应送择高效的水平及垂直运输设备。 3供电设备应满足盾构掘进施工要求。 4公盾构始发和接收工作井内辅助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Y条件。 2接收工作并内盾构基座安装应能安全接收盾构,并应满 足盾构检修、解体或整体移位的要求 3盾构始发和接收基座宜采用定型产品。 4工作井内应布置必要的排水或泥浆处理设施。 5洞门密封装置应满足盾构始发和接收密封要求

    料完成初始姿态的测定复核 4.5.2盾构施工场地布置应根据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周边环境X 要求,合理规划满足工程施工所需的管片堆放场地、渣土存放场 地、拌浆站及材料设备堆放场地等。 4.6工作井 员会信息 4.6.1始发工作井的有效长度应大于盾构机长度3m,且应为 盾构后靠体系预留充足的安全距离;始发工作井的有效宽度应大 于盾构直径3m。 4.6.2接收工作井的平面内净尽寸应满是盾构接收、解体和整体 移位的要求。 4.6.3始发、接收工作的底板标高应满足相关装置安装和拆卸 所需的最小作业突问婴求。沙 4.6.4洞门圈其他预埋件等应在工作井施工时按要求完成预 埋安装节

    制点不稳定时,应增加复测频率或采取其他调

    制测量应包括地下施工导线测量、施工控制导

    量和地下施工水准测量、施工控制水准测量。 5.4.2地下控制测量起算点应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 递到井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地下平面起算点不应少于3个, 起算方位边不应少于2条,高程起算点不应少于2个。 5.4.3控制点应埋设在稳定的隧道结构上,并应埋设强制对中装 置。平面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 距隧道壁和洞内设施应大于0.5m。 5.4.4地下控制网可为支导线和支水准路线,当有联络通道时, 应形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贯通长度超过1500m的长隧道宜布 设成交叉双导线。 不 5.4.5施工导线和施工水准应随盾构掘进布设,当直线隧道掘进 长度大于200m或到达曲线段时,应布设施工控制导线和控制 水准,

    1直线隧道的导线平均边每宜为15,曲线隧道的导线平 均边长宜为60m,相邻的长短边边长比不应大于3。 2应采用不低于团2级全站按观测,左右角应各测2测回, 左右角平均值之和给66°较差小于4",边长应往返观测各2测 回,往返平均值袋差小于4mm。测角中误差为士2.5",测距中误 差不应超过amm。 3等线点横向中误差mu宜满足下式要求:

    Y式中:mu 导线点横向误差(mm); ms 贯通中误差(mm); l 导线长度(m) D 贯通距离(m)。

    m.≤me×(0.8x)

    地控制小准的小准高距直对15以;小准高利用等 线点,也可单独埋设

    线点,也可单独埋设。

    5.4.8延伸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时,应对现有施工控制点进 行检测,并应选择稳定点进行延伸测量。 5.4.9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3次, 并应与联系测量同步进行。重合点重复测量坐标分量的较差应 分别小于30×d/D(mm),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 应取其逐次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 X 5.4.10隧道单向贯通距离大于1500m时,应在隧道每掘进 1000m处,通过加测陀螺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控制网精度公 5.5掘进施工测量 5.5.1盾构始发工作井施工完成后,应采用联系测量方法,将平 面和高程测量数据传人井下控制点。 5.5.2基座、反力架和洞门圈的安装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利用隧道内测量控制点采用极标法放样隧道中心线 和盾构基座的位置、方向,应利用水准测量方法测设隧道高程控 制线以及基座坡度,坐标和高程放中误差为士5mm。 2反力架和满圈位置用三维放样方法放样,反力架 安装后和洞门洗筑前应对其经过设计中心的竖直和水平位置进 行复测,并应提供相应里程的坐标或与中心的距离,放样和复测 中误差版为士10mm。 5,5.盾构机就位后应采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盾构的初始姿态, 测量与盾构导向系统测量较差不应大于2/2m(m为点位测 量中误差)

    5.4.8延伸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时,应对现有施工控制点进 行检测,并应选择稳定点进行延伸测量。 5.4.9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3次, 并应与联系测量同步进行。重合点重复测量坐标分量的较差应 分别小于30×d/D(mm),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 应取其逐次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 5.4.10隧道单向贯通距离大于1500m时,应在隧道每掘进 1000m处,通过加测陀螺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控制网精度

    1应利用隧道内测量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隧道中心线 和盾构基座的位置、方向,应利用水准测量方法测设隧道高程控 制线以及基座坡度,坐标和高程放中误差为士5mm。 2反力架和润付圈位置碰用三维放样方法放样,反力架 安装后和洞门洗筑前应对其经过设计中心的竖直和水平位置进 行复测,并应提供相应里程的坐标或与中心的距离,放样和复测 中误差成为土10mm。 5,5.盾构机就位后应采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盾构的初始姿态, 测量与盾构导向系统测量较差不应大于2/2m(m为点位测 量中误差)。

    1盾构测量标志点应牢固设置在盾构上,且不应少于3个, 标志点可粘贴反射片或安置棱镜。 2盾构测量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应与盾构结构几何坐标建立 换算关系。

    标法进行检核,测量中误差为士3mm。 5.5.5当采用自动导向系统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始发前,应对输人自动导向系统的线路设计参数进行检 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输人 2输人自动导向系统的线路设计参数导出后应进行复核 确认。 7 3 隧道掘进过程中应采用人工测量方法对导向系统测量成 果进行检核

    1迁站前,应测量盾构姿态,并对相邻控制点的儿何关系进 行检核,确认控制点位置正确。 2迁站时,盾构应停止掘进,利用确认的控制点进行迁站 测量。 3迁站后,应对盾构姿态进复核,还站前后测定的盾构姿 态测量较差应小于2/2m(为点位测量中误差)。

    5.5.7盾构姿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量内穿应包括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 转角和切口果程。 2置构姿态计算取位精度应符合表5.5.7的规定,

    表5.5.7盾构姿态计算取位精度

    3盾构始发掘进段和接收掘进段,应提高测量频率。 4盾构姿态应根据测量成果及时调整。 5.5.8衬砌环姿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环拼装后,应进行盾尾间隙测量。 2衬砌环脱出盾尾后,应测量衬砌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和 前端面里程,测量中误差为士3mm。 3衬砌环脱出车架后,应测量衬砌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 水平直径、竖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中误差为士3mri

    5.6.1贯通测量应包括隧道的平面纵横伤算通误差测量和高程 贯通误差测量,测量时应在贯通面设置通相遇点。 5.6.2隧道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应超过士50mm,贯通测量极 限误差应小于10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不应超过士25mm, 贯通测量极限误差应小于hm。 5.6.3平面纵横向贯通娱差,可和免隧道贯通面两侧平面控制点 测定贯通相遇点的坐标闭合差确定,也可利用隧道贯通面两侧中 线在贯通相遇点的间距测定;隧道的纵横向贯通误差应投影到线 路及其法线向上。 5.6.4高程贯通误差应利用隧道贯通面两侧高程控制点测量。

    5.7.1隧道贯通后应以始发和接收工作并内的控制点为起算点, 对隧道内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分别重新组成附合路线或附合网,测 量结果作为隧道峻工测量以及后续施工测量的依据。 5.7.2竣工测量应包括隧道轴线平面偏差、高程偏差、衬砌环椭 圆度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等。隧道纵横断面测量应每5环测量

    1个断面,测量中误差不应超过土10mm。 5.7.3峻工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解析法、断面仪法、近景摄影测量 法或三维激光扫描法

    6.1一般规定 6.1.1盾构始发、接收段地基处理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选用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工法。 6.1.2盾构始发、接收段地基处理可采用尔泥系地基加固工法或 水泥系与冻结复合的地基处理工法。做 6.1.3盾构始发、接收段加固体应工作井构成整体有效防水体 系,并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考虑急降水措施。 X 6)水泥系地基加固 城 6.2.1水泥系地基加固宜选用三轴搅拌桩工法和(或)三重管旋 喷桩工法,如变周边环境条件限制,可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 工法(MS进行地基加固。 6.2.2水泥系地基加固范围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洞 浪寸与埋深、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和造价等因素综合确定。 6.2.3水泥系地基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等原材料应有质保书及检测报告。 2应做好钻孔、拌浆、注浆等施工记录 3必须对加固钻孔位置进行复核,孔位偏差不应大于20mm, 并确认钻孔位置无地下管线后才能开钻。 4桩体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全方位高压喷射注

    多次、均匀的原则;融沉注浆材料以单液水泥 璃双液浆为辅。

    6.4地基处理质量检查与验收

    6.4.1地基加固处理质量检查与验收分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加 固质量验收两个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7 1地基加固施工过程检查项目应包括材料质量、材料用量、 施工桩位或钻孔孔位、施工范围等。 2加固质量验收项目应包括水泥系加固的桩身完整性、强 度、抗渗性和均匀性等;复合工法地基处理还施对冻结孔、冻结 管、冻结系统、冻土惟幕平均温度、抗渗性能筹进行质量验收。 6.4.2洞门破除前应通过现场钻孔取释检验水泥系地基加固的 桩身完整性、强度、抗渗性和均匀应采用垂直和倾斜取芯的 检测方法(其中斜孔不少于2孔钻孔取芯位宜选在桩体搭接 处,取芯深度不应穿透加固体且取芯不应侵入隧道断面内。取芯 完成后封孔应密实、可靠) 6.4.3冻结孔和测激孔的开孔置、开孔间距、偏斜、深度及冻土 雄幕平均温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6.4.4盾构婚发、接收前应在洞门处打“米”字形9点水平探测 孔,探测孔深度应打穿围护结构结合处加固层,距地下墙外侧宜 为7mm;如发现渗漏水或夹泥砂的现象,须采取补加固措施。

    .3.1钢筋混凝土管片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3.1钢筋混凝土管片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复检合格。

    3.1钢筋混凝土管片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复检合格

    7.4.1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良好的密 封性能,并满足管片的尺寸和形状要求;钢模应便于安装和拆卸。 7.4.2钢模安装后必须进行初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可试生产,在 试生产的管片中,随机抽取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 正式验收。 7.4.3钢模周转100次时,必须进行检验,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表7.4.3钢模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7.4.4钢模宜定期采用三维激光测量方法进行检验,并形成三维 展示图

    骨架准接时,应按下料表核对钢筋级别、规格、长度、根数 及胎模型号。 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等方式焊接时,应根据钢筋级别、直 径及焊机性能进行试焊,在确定焊接参数后,方可批量施焊;焊接 骨架的焊点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对称 跳点焊接。 3焊接前应对焊接处进行检查,不应有水锈、油渍和污物, 焊接后不应有焊接缺陷。 7.5.3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内容应 包括:

    纵向主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3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7.5.4钢筋骨架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5.4的 规定。

    表7.5.4钢筋骨架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投放原材料,其计量偏差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 规定。 3每工作班至少测定1次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定结果及 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和易性良好,应在搅拌或浇筑现场检 测落度,并逐盘检查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复合纤维混凝土 应控制搅拌时间使纤维充分混合。 5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 初凝时间。

    7.6.3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根据生产条作选择适当的振捣方 式,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或过振,每立炭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得大 于20min。 2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扰动预埋件。 3管片浇筑成型后,惩放初凝前算再次进行压面。 4浇筑混凝土时留置的试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的规定。 7.6.4混凝大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上浇筑成型后至开模前,应覆盖保湿,可采用蒸汽养 护或自然养护 采用蒸汽养护时,应经试验确定养护制度,并监控温度变 花做好记录。 3管片出模后应先静停降温,再进行水中养护或保湿养护。

    7.7钢筋混凝土管片

    7.7.1应在内弧面角部、端侧面标记管片型号、管片编号、模具编 号、生产日期及生产厂家,

    7.7.2管片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2管片强度和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每班次、每浇捣100m混凝土,制作抗压试件1组;每浇捣250m混凝土,制作抗渗试件1组,3吊装预埋件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抗拉拔试验,试验结果X应符合设计要求。4管片不应存在露筋、孔洞、疏松、夹渣、有害裂缝缺棱掉角、飞边等缺陷,麻面面积不得大于管片面积的1%气泡直径不得大于5mm。7.7.3单块管片的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的规定。表7.7.3单块管片的外观尺寸纤偏差允许偏差比检测数量会号项目检验方法(mm)k范围点数宽度内外侧各3外形尺寸X弧弦长两端面各1(mm)每块尺量32螺孔直孔位37.7.4管片平拼装检验标准应符合表7.7.4的规定,每100环抽查。表 7.7.4混凝土管片水平拼装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验方法备注1环缝间隙1每条缝测3点插片2纵缝间隙1每条缝测3点插片水平拼装±2测4条尺量按无垫片成环后内径拼装整环成环后外径0,+4测4条尺量测试5纵环向螺栓全部穿进符合设计要求全数目测26

    进行检漏测试,每生产100环抽检2块。按设 可不应少于3h,渗水深度应小于5cm。

    7.8.1钢管片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板(腹板)及外弧板(翼缘板)构件必须采用整块钢材, 严禁拼接。 2钢材如有弯曲应矫正后使用。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 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且应大于该钢材 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3钢材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焊,并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BT9186的规定。 5钢管片外露表面的防火、防腐处理和涂层加工应符合 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8.2钢管片质量待合下列规定:

    表7.8.2钢管片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钢管片水平拼装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7.7.4条的 规定。 3主要焊缝应按50%比例进行PT(着色探伤)或MT(磁粉 探伤)检查。

    7.9贮存与运输 7 7.9.1管片贮存场地应坚实平整,并有专用起吊设备。场地与管 片之间的垫条厚度必须一致,放置位置正确。 7.9.2现场管片堆放应采取防撞措施,管片可采胞内孤面向上或 单片侧立的方式堆放,每层管片之间应正确设置垫木,堆放高度 应经计算确定。 7.9.3管片贮存时应注意保护,不允设游损管片。管片在堆场上 的堆放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应采取防裂、防冻等措施。 7.9.4管片在吊装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魔护措施。管片运输时 应放在支垫物上,层与层之用垫木隔开,每层支承点应在同一 水平面上,各层垫木与支垫物应在间一垂直线上。 7.10 出厂标准 7.10.1管片出厂必须经过质量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10.2管片生产应具有可追溯性,并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型号、生产日期、生产编号等标志清晰醒目、无误。 2管片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管片检漏、防迷 流、抗弯性能、抗拔性能等技术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片应无缺角掉边、无蜂窝麻面、无露筋。 4管片预埋件完好,埋件表面清洁,定位棒安装正确。 5管片无单块、整环明显色差

    7.9.1管片贮存场地应坚实平整,并有专用起吊设备。场地与管 片之间的垫条厚度必须一致,放置位置正确。 7.9.2现场管片堆放应采取防撞措施,管片可采胎内孤面向上或 单片侧立的方式堆放,每层管片之间应正确设置垫木,堆放高度 应经计算确定。 7.9.3管片贮存时应注意保护,不允设游损管片。管片在堆场上 的堆放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应采防裂、防冻等措施。 7.9.4管片在吊装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魔炉措施。管片运输时 应放在支垫物上,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每层支承点应在同 水平面上,各层垫木与效垫物应在间垂直线上。

    7.10.1管片出厂必须经过质量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10.2管片生产应具有可追溯性,并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型号、生产日期、生产编号等标志清晰醒目、无误。 2管片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管片检漏、防迷 流、抗弯性能、抗拔性能等技术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片应无缺角掉边、无蜂窝麻面、无露筋。 4管片预埋件完好,埋件表面清洁,定位棒安装正确。 5管片无单块、整环明显色差

    .11.1 位比 结构性能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7.11.2应对管片表观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有贯穿性裂纹、内表面非贯穿性裂纹、内外表面露 筋、孔洞、疏松、夹渣等严重缺陷。 2不应有拼接面方向长度超过密封槽,或宽度衣东0.2mm 的拼接面裂纹。 3外表面不应有裂纹宽度大于0.2mm的韭贯穿性裂纹。 4不应有总面积大于表面积的5%的皮、麻面、蜂窝。 5不应有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做 6环、纵向螺栓孔畅通,内圆面畅通,不得有塌孔,

    8.3盾构机组装调试

    8.3.1盾构机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件组装定位准确。 2结构件的连接螺栓应按照设计扭矩和操作规程拧紧 复核。 3液压管线保持清洁整齐。 4电缆连接牢固。 8.3.2盾构机组装完成后,调试通电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 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进行电气试验,保证高压系统安 全运行。 8.3.3盾构机组装完成后,应对盾尾整圆度进行测量,满足盾构 推进要求。 8.3.4盾构机通电后应进行系练空载调议应包括分系统调试、 联动调试和整机调试,并确认安全连锁切能完好, W 移机验收 8.4.1 盾松机组装调 盾构机井底功能验收:盾构

    9.1一般规定 9.1.1工作井移交后,应检查预埋洞门圈渗漏情况:完成洞门中 心复测,布置基座,并进行安装固定。 9.1.2盾构始发和接收应根据洞门钢圈中心气设计轴线的偏差 量对推进姿态进行调整。 9.1.3基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满足盾构机装拆、检修以 及盾构始发和接收要求。 9.1.4盾构始发前应根据工升实际情况和吊装孔的分布情况 选择适当的反力架支撑体系彩式,反力架及工作井结构的连接节 点应进行安全验算。 9.1.5盾构始发和接收衬砌环座在管片外弧面和端面设置钢板。 9.1.6洞门凿像前须对盾构始发、接收段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 验,加固效应满足设计要求;应打设水平探孔,检查渗漏水 情况。 9人盾构始发和接收涉及以下工况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 ,将性技术措施: 1富水砂性土层或承压水层等地层中的盾构始发和接收。 2超浅埋(超深理)条件下的盾构始发和接收。 34 邻近重要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条件下的盾构始发和 接收。 4小半径曲线段盾构始发和接收。 9.1.8盾构始发和接收阶段应配备应急抢险物资和设备

    9.2.1盾构机就位后,应对盾构姿态进行复核。盾构姿态与隧道 设计轴线的坡度偏差应小于2%,盾构切口中心与线路中心位置 水平、垂直偏差不应超过20mm。 9.2.2盾构始发时应做好盾构的防扭措施和基座两侧的加回工 作,防止盾构的扭转。 9.2.3负环宜采用整环钢管片,钢管片的加工制作精度要求应与 混凝土管片一致。 9.2.4负环管片定位时,管片环面应与隧道轴线相适应。负环拆 除前,应验算成型隧道管片与地层间的摩擦,并满足盾构掘进 反力的要求;宜采用纵向拉紧措施防出搞口管片环缝松动。 9.2.5盾构分体始发掘进时,应保护盾构机的各种管线,及时跟 进后配套设备,并应确定管片拼装、壁后出土和材料运输等 作业方式。 9.2.7盾尾刷进行首次油脂涂抹前应将扎钢丝刷的钢丝去除,应 采用机打方送实施首次油脂涂抹,并做好包裹。 9.2.8唇尾密封刷进入洞门结构后,应进行洞门圈间隙的封堵和 填充注浆。 女2.9采用钢套筒始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套筒安装前应对洞门预埋环板进行检查,确保钢套筒 与洞门预埋环板可靠连接。 2钢套筒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水压力试验,检验钢套筒的密 封性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切口水压。 3应加强钢套简后端与负环管片的连接,负环管片外侧与 钢套筒的间隙应填充密实。

    4洞门凿除应在钢套筒安装完毕、盾构机调试完成后进行。 5当盾构机刀盘靠到加固土体时,应使用混合浆液填满钢 套筒,同时土仓压力应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及时调整。 6拆除负环管片及钢套筒前,应确保盾构推进反力和洞门 密封性满足要求

    9.3.1应在盾构距离接收工作井不少于50m处及盾构进入加固 土体前,根据洞门复测结果合理调整盾构姿态,根据监测结果及 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 9.3.2盾构在加固土体中掘进时不宜过量偏,应加强掘进速度 和土仓压力的控制。 9.3.3盾尾进人加固土体后,应在盾尾后进行壁后环箍注浆。环 箍注浆位置不宜距盾尾过近,防粘结盾剂, 9.3.4盾尾脱出洞圈后必颂及时做好隧道衬砌环和洞圈的防水 密封处理,并及时进行润浆充填施 9.3.5盾构接收阶段,应采用向拉紧措施防止管片环缝松动, 直至井接头施全完成。 9.3.6采用套筒接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水土压力及相应工况进行钢套筒设计加工,并对 与钢套筒相连的预埋钢洞圈进行强度验算。 进行复核。 3钢套筒拼装后,应安装反力支撑体系和限位斜撑,并设置 变形监测点, 4钢套筒与钢洞圈之间应采取满焊,适当增设筋板,保证密 封性及连接强度。 5钢套筒内宜采用易于切削且渗透性较低的填料填充密

    实,并应采取措施稳定盾构姿态。 6填料填充前应对钢套筒进行试压检测,并对钢套筒的结 构稳定性和密封性进行检查。钢套筒试压压力应根据盾构接收 位置处水土压力进行确定。 7盾构接收过程中应采取环箍注浆等措施,封闭管片与加 固土体、洞圈间的渗水通道。 X 8洞门经检查确认无渗漏后,应及时对洞门进行刚性封堵, 随割随封。封堵完毕后方可拆除钢套筒。 9.3.7采用明洞接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洞结构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及防水性能应满足盾构接 收要求, 2明洞侧墙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支撑辅助措施。 3明洞结构内应用砂浆或泡沫能凝土填实,并采取措施防 止盾构磕头。 4盾构接收过程中,应采取环箍注等措施,封闭管片与加 固土体、洞圈、明洞结构间玺隙。 5明洞结构应由坐到下进行振除并及时采用弧形钢板依次 封闭管片和洞圈渗水通道。

    9.4特殊工况盾构始发和接收

    9.4富水砂性土层或承压水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应符合下列 观是: 1现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 2必要时可采取盾尾留置措施 3必要时可采取发泡聚氨酯封堵渗水通道, 4应采用两次或多次接收施工工艺,必要时可采用钢套筒 接收等措施。 5应做好螺旋机的防喷涌措施,盾尾油脂应采用优质油脂

    延重压任,升备好海筛亲、狐形钢极等附加正小材科。 9.4.2超浅埋(超深埋)条件下盾构始发和接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超浅埋始发、接收前应验算上覆土层厚度,对于不满 足抗浮要求的,应增加辅助抗浮措施。 2始发、接收时应严格控制盾构开挖面土压力、掘进速度、 出土量等参数。 3盾构超深埋始发、接收前宜同时采取水泥系和冻结法结 合的地基加固形式以加强土体的稳定性以及加固体的防水 性能。 4洞门圈注浆时宜采取初期强度高、收缩率拟的浆液。 9.4.3邻近重要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条件不的盾构始发和接 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重要管线和施工中影响较的管线,始发和接收前应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或改移。 2应对危房或一些重要建筑物进行发屋鉴定,对需要保护 的建构筑物应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进书监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9.4.4小半径曲线段始盾构始发和接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隧道轴载偏差进待割线拟合计算,其偏差不宜大于 30mm。 2盾构入加固区前,应提前调整盾构姿态和走向,确保盾 构中心轴线位置、方向与拟合的割线延长线一致。 割线始发和接收无法保证盾构穿过洞圈时,应采取措施 确保盾构在加固区与设计轴线拟合。

    9.5.1隧道贯通后应及时进行井接头施工。 9.5.2应根据工况条件选择内置式或外置式井接头,风险地层应 采用外置式井接头

    9.5.1隧道贯通后应及时进行井接头施工。 9.5.2应根据工况条件选择内置式或外置式井接头,风险地层应 采用外置式井接头,

    9.5.3应根据井接头型式预先调配管片,确保管片与洞门圈的位 置满足要求。 9.5.4井接头施工前应采用注浆措施确保洞圈处无渗漏

    9.5.3应根据井接头型式预先调配管片,确保管片与洞门圈的位 置满足要求。 9.5.4接头施工前应采用注浆措施确保洞圈处无渗漏

    10.1一般规定 10.1.1盾构掘进施工可划分为盾构始发掘进、正常掘进和接收 掘进3个阶段。应根据各阶段施工特点及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要求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 10.1.2盾构掘进应确保开挖面土体稳定选择合理的土压力、掘 进速度、出土量、同步注浆量及注浆压筹施工参数。 10.1.3当盾构停止掘进时,应采取保压措施,如遇长时间停机, 应编制停机方案,并采取措施防盾构后退和姿态突变。 10.1.4在曲线段施工时,根据曲线半径、盾构姿态、管片姿态 等之间的关系设定预偏值,以减小战环管片竖向和横向位移对隧 道轴线的影响。人少 10.1.5应根据不平偏差、高程偏差和滚转角偏差及时调整盾构 姿态,勤测勤纳,严禁急纠和过量纠偏, 10.1.6K盾构掘进过程中应及时注浆,应控制好同步注浆量及压 力关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1.7应及时对盾构姿态和管片姿态进行复核测量。 10.1.8应定期对盾构机、水平运输、垂直提升、供水供电系统、 抽排水及通风设备等进行检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做好 记录。 10.1.9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当班掘进指令控制盾构施工参数, 并做好记录

    10.2.1盾构始发掘进段,应先拟定试掘进参数,并根据监测结果 及时调整,合理控制盾构姿态和管片拼装点位,减小盾构施工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 X 10.2.2盾构正常掘进段施工参数,应根据试掘进参数,并结合地 质条件、埋深、平纵断面、周边环境、盾构姿态、盾尾间隙及藍测结 果进行适当调整。 10.2.3盾构接收掘进段,应及时进行贯通测量、复核管片里程及 轴线偏差,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管片型号、调整施工参数及纠偏 指令等。 茶 10.2.4开挖渣土应充满土仓,渣土张成的土仓压力应与刀盘外 侧水土压力平衡,排土量应与开搭量相平衡,应避免土仓压力 波动过大。 10.2.5应根据工程地质租水文地质条件,及时向刀盘前方及土 仓注人添加剂,确保渣上处于流塑状态。 10.2.6盾构掘进速度应与进量、开挖面土压力及同步注浆 参数等相协调朵 10.2.7盾构掘进的同时,应及时压注盾尾油脂,确保盾尾密封效 果,防止水、砂土、同步注浆浆液等从盾尾流人隧道内。

    10.3.1应及时测量盾构里程、轴线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 和盾尾管片间隙,并根据测量数据和隧道轴线线型,选择管片型 号,确定纠偏方法。

    电力弱电图纸、图集10.3.2盾构掘进姿态应符合下列规定:

    构推进坡度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偏差应小于0.3

    2盾构轴线横向或竖向偏差不应超过士50mm。 3盾构滚转角不应超过土1°。 10.3.3姿态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通过采取液压缸分区分组控制或使用仿形刀适量超挖 等措施控制横向或竖向偏差。 2应通过反转刀盘、调整拼装顺序以及在油缸撑靴与管片 间垫钢板等措施减小盾体的滚转角。 10.3.4盾构姿态应勤测勤纠,姿态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纵坡和平面的单次最大纠偏量不应超过不%,应逐 环小量纠偏,不得过量纠偏。 2盾构纠偏不得损坏已安装的管片,并保证新一环管片 的顺利拼装 3盾构纠偏应防止盾尾漏浆。 10.3.5盾构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下成型隧道上浮或下沉 量,及时调整盾构姿态和施工参数,并加强复测。 X Wjo.4沉降控制 10.4.1盾构开挖面前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地质条件、覆土厚度及周边环境监测结果设定土 仓压方 土仓内土体应具有良好的流塑性和低透水性。必要时可 商力盘、土仓或螺旋输送机内注人添加剂以改善渣土的性能。 3应及时记录出土量,避免超挖欠挖。 10.4.2盾尾后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环脱出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应选择适当 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保证管片与地层的间隙填充密实,必要时 应进行二次注浆。 2盾尾与管片的间隙内应充满油脂并满足密封要求,防止

    2盾构轴线横向或竖向偏差不应超过士50mm。 3盾构滚转角不应超过士1° 10.3.3姿态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通过采取液压缸分区分组控制或使用仿形刀适量超挖 等措施控制横向或竖向偏差。 2应通过反转刀盘、调整拼装顺序以及在油缸撑靴与管 垫钢板等措施减小盾体的滚转角。 10.3.4盾构姿态应勤测勤纠,姿态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物 1盾构纵坡和平面的单次最大纠偏量不应超过不%,应逐 环小量纠偏,不得过量纠偏。 K 2盾构纠偏不得损坏已安装的管片,并保证新一环管片 的顺利拼装 3盾构纠偏应防止盾尾漏浆。 10.3.5盾构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下成型隧道上浮或下沉 量,及时调整盾构姿态和施工参数,并加强复测。

    10.4.1盾构开挖面前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质条件、覆土厚度及周边环境监测结果设定土 仓压力人 土仓内土体应具有良好的流塑性和低透水性。必要时可 商力盘、土仓或螺旋输送机内注人添加剂以改善渣土的性能。 3应及时记录出土量,避免超挖欠挖。 10.4.2盾尾后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环脱出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应选择适当 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保证管片与地层的间隙填充密实,必要时 应进行二次注浆。 2盾尾与管片的间隙内应充满油脂并满足密封要求,防止

    盾尾漏水漏浆。 10.4.3盾构掘进施工影响区域出现沉降或隆起预警、报警时需 加强监测并分析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人防标准规范范本

    0.5直构施工监控 10.5.1应加强盾构施工监控,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减少地层损 失,并控制好盾构轴线、成型隧道轴线以及隧道设计轴线者之 间的偏差。 10.5.2盾构施工参数应分级监控,并做好盾构运转情况、施工参 数变化和排出渣土状况记录,及时进行分析反馈 10.5.3螺旋机出土口、皮带出土口、拼装修减等关键部位应设置 视频监控。 ? 10.6盾构掘进中 X 10.6.1盾构掘进遇下列精况之一脉,必须暂停掘进,分析原因并 采取措施: 1盾构前地层发生塌或遇有障碍 2盾构兒体滚转角达到3°。 盾构机姿态发生突变。 盾构推力与预计值相差较大。 6 盾构掘进扭矩发生异常波动。 7 管片严重开裂或严重错台。 8 盾尾卡住隧道衬砌环。 9 盾尾同步注浆系统发生故障无法注浆。 10盾尾漏浆严重。 11中间铰接渗漏。

    ....
  • 相关专题: 隧道  
专题: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 |布线标准 |漆包线标准 |勘探标准 |招标投标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