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AS 010-2020 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T/CGAS 010-2020  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0-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GAS 010-2020  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T/CGAS0102020

    6.2.1待插人的聚乙烯管道应采用热熔连接,且焊口应进行100%切边检查。 6.2.2插人前应在在役管道端口加装一个表面光滑、阻力小的导滑口,并在导滑口上涂敷不对聚乙烯 管产生影响的润滑剂,且工作坑外聚乙烯管应放置在滑轮支架上拖拉 6.2.3聚乙烯管插人在役管道后,每段插人管伸出在役管道端口的长度应在管道拉伸变形恢复后满足 管道连接操作的要求,并及时对插入管段两端进行临时封堵。 6.2.4插管完成后宜分段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应符合CJ63的规定。 6.2.5工作坑内插人管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连接前应经过不少于24h应力松弛,并在两段PE管上的连接管件处设置支撑点; b)固定口焊接应采用电熔连接。 6.2.6当聚乙烯管道与在役金属管道连接时,应选用钢塑转换管件连接或法兰连接。当采用法兰连接 时,宜设置检查井。法兰盘、紧固件应经防腐处理,法兰垫片应采用丁睛橡胶、氟橡胶等材料,并应符合 GB/T23658的规定,垫片尺寸应符合HG/T20606的规定。 6.2.7连接完成后应对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确认无泄漏后,方可拆除工作坑支护并回填。工作坑回填 应符合CJJ63的规定。

    a)连接前应经过不少于24h应力松弛,并在两段PE管上的连接管件处设置支撑点; b)固定口焊接应采用电熔连接。 6.2.6当聚乙烯管道与在役金属管道连接时,应选用钢塑转换管件连接或法兰连接。当采用法兰连接 时,宜设置检查并。法兰盘、紧固件应经防腐处理,法兰垫片应采用丁橡胶、氟橡胶等材料,并应符合 GB/T23658的规定,垫片尺寸应符合HG/T20606的规定。 6.2.7连接完成后应对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确认无泄漏后,方可拆除工作坑支护并回填。工作坑回填 应符合CIL63的规定

    6.3.1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每段插, 人的聚乙烯管伸出在役管道端口至少1m长管段的外表面 或表面划痕深度不应超过聚乙烯管壁厚的10%,且不超过4mm判定为合格。 6.3.2施工过程记录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字钢标准a) 焊口的焊接记录; b) 连接点和保护结构大样图(比例1:50); C) 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记录; d)检测管段的情况记录

    焊口的焊接记录; 连接点和保护结构大样图(比例1:50); c) 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记录; d 检测管段的情况记录

    7工厂预制成型折叠管内衬法

    7.1.2预制成型折叠管制造商应提供安装手册,并在安装手册中提供下列参数: a 复原所需要的最大和最小内压力值; b) 复原时管道内部和外部表面应达到的最大和最小温度; 允许最大牵引力; 最小安装弯曲半径; e 允许的环境温度范围。 7.1.3预制成型折叠管应按照附录A和附录B进行管材记忆能力测试与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合 格后方可开工。

    形状及其允许偏差等资料。 .2模拟安装测试后的管材样品的壁厚应符合表5的规定。尺寸测量应符合GB/T8806的规定

    T/CGAS0102020

    表5模拟安装测试后的管材样品的壁屋

    7.2.3预制成型折叠管内衬法施工应具备下列施工设备和工具:

    7.2.3预制成型折叠管内衬法施工应具备下列施工设备和工具:

    a)带有整套过程控制系统的蒸汽发生器; b) 卷盘拖车; c) 具有图形或数字形式记录的绞盘装置; d) 数据存储器; e) 水汽分离器; f) 聚乙烯管焊接机具; & 管道导向装置; h 扩口器、牵引头、窗口切割器; i) 其他标准工具、设备及辅助设备等。 2.4 预制成型折叠管的存放、搬运与运输应符合CJ/个358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对预制成型折叠管造成机械损伤; ? b) 管材表面不应产生超过壁厚10%,且超过4mm的划痕,不应有永久弯曲、皱痕或折痕等 损伤。

    7.3.1穿管前应对在役管道内壁进行检查和清理,并应满足6.1.5的规定。 7.3.2清理检查合格后应检查在役管道的通畅情况,对检查受阻的管段应开挖处理。检查要求参见附 录C。 7.3.3应对在役管道系统的结构状况、阻碍物、管道的沉降和(或)变形及泄漏情况等进行测定并记录。 7.3.4工作坑的长度不宜小于式(3)的计算值:

    T/CGAS010—2020式中:L—工作坑长度,单位为米(m);D—内衬管外径,单位为米(m);h一连接装置的长度,单位为米(m)。7.4施工7.4.1当预制成型折叠管被牵引进入在役管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砂砾等杂物进人折叠管与在役管道间的环形空间。7.4.2在预制成型折叠管被牵引进入的在役管管口宜设置摩擦阻力小、表面光滑的导向装置或折叠管保护装置。7.4.3每段预制成型折叠管伸出在役管道端口的长度不宜小于1.5m。7.4.4预制成型折叠管两端应焊接密封板,安装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并与蒸汽及压缩空气的接口连接。7.4.5当已通入的蒸汽温度达到安装手册中的规定值时,可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压力应满足合格的模拟安装测试报告的要求。7.4.6保持预制成型折叠管内的压缩空气压力,直到接收坑内折叠管的管外壁温度达到安装手册的规定值。7.4.7预制成型折叠管恢复圆形后,稳压时间不宜少于24h。7.4.8在复原过程中,应至少每2min自动测量和记录1次温度和压力。复原温度和压力应严格遵守折叠管制造商所提供的工艺条件。7.4.9就位后的预制成型折叠管连接前,应在内衬管的端口安装一个刚性的内部支撑衬套。7.4.10工作坑内预制成型折叠管的连接除应满足6.2.5、6.2.6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SDR17/SDR17.6、SDR21系列非标准外径预制成型折叠管,当扩径至与标准聚乙烯管外径及壁厚一致时方可进行连接;当采用扩径的方式不能满足标准壁厚时,应采用变径管件连接b)SDR26系列非标准外径的预制成型折叠管应采用变径管件连接7.4.11当预制成型折叠管为SDR21与SDR26系列时,在役管道断管处的聚乙烯管及管件宜采取外加钢制套管或砖砌保护沟,并填砂加盖板的方式进行保护。7.5过程检验与记录7.5.1在预制成型折叠管内衬修复施工过程中,应对工作坑连接点的位置和高程、牵引力和牵引速度、安装温度和压力、折叠管焊口及复原参数等进行记录。7.5.2卸压时应打开预制成型折叠管端口,压力应缓慢释放,并应使用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设备检查其内壁。内壁应连续并全部恢复圆形,预制成型折叠管表面应无褶皱、裂纹,并应做全程录像存档,8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8.1一般规定8.1.1现场成型折叠管施工应在5℃~30℃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8.1.2现场成型折叠管的复原应采用清洁的常温水。8.1.3现场成型折叠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附录D进行与工程相适应的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开工。8.2木材料与设备8.2.1现场连接折叠管的管件应与折叠管管材相匹配,并应符合GB/T15558.2的规定。8.2.2现场成型折叠管压制成型专用设备的类型应根据折叠管的管径和壁厚选择。8

    T/CGAS0102020

    8.2.3牵引设备应具有牵引力自动控制装置和显示、记录仪表。 8.2.4现场成型折叠管复原所需水泵等设备应满足工艺的要求,且有温度、压力计量仪表。

    8.3.1现场成型折叠管修复的施工准备应满足6.1的要求。 8.3.2压制设备的压辊间距应按照现场成型折叠管的规格要求进行调整。

    8.3.1现场成型折登管修复的施工准备应满足6.1的要求,

    8.4.1现场成型折叠前的聚乙烯管应采用热熔连接,且焊口应进行100%切边检查。工作坑内聚乙烯 管的连接宜采用电熔连接。 8.4.2在热熔连接冷却期间,整个聚乙烯管段不应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焊接好的聚乙烯管应做好端口 密封。 8.4.3焊接检查合格的聚乙烯管现场成型折叠后,应立即将缠绕带缠绕在折叠管外。牵引端宜采用连 续缠绕,其他部分宜采用间断缠绕,且间距不宜大于50mm。缠绕带不应使用钢丝或其他金属制品。 8.4.4在役管道端口应配备现场成型折叠管导人装置,并应满足6.2.2的要求。 8.4.5压制折叠管、折叠管缠绕和被牵引进入在役管道的牵引速度应保持同步,并宜控制在5m/min 8m/min。 8.4.6折叠管在工作坑的两端宜各留有不少于1.5m的施工裕量。 8.4.7当折叠管在在役管道内就位后,应在折叠管端部焊接密封盲板。 8.4.8折叠管复原时应严格控制加压速度,并应按施工工艺评定参数执行。 8.4.9折叠管恢复圆形并达到压力稳定后,稳压时间不宜少于24h。 8.4.10就位后的现场成型折叠管的连接应满足7.4.9、7.4.10的要求,

    8.5.1在施工过程中,应通过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设备检验管道清理情况并记录,以及检测折叠管

    8.5.1在施工过程中,应通过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设备检验管道清理情况并记录,以及检测折叠管 的复原情况与内壁的完整性。折叠管的表面应平滑、无褶皱和裂纹。 8.5.2施工过程记录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施工过程中的牵引力; b)复原过程中的水温、水压及进水量等参数测试与记录; c)在牵引端测试复原后的折叠管壁厚

    9.1.2缩径施工时,聚乙烯管道外径的缩减量应小于或等于其外径值的15%。 9.1.3经缩径并恢复后的聚乙烯管外径应小于在役管道内径的2.5%,但不应小于10mm。

    9.1.1当采用缩径内衬法进行在役管道修复时,工作段内不应有大于11.25°的弯头。 9.1.2缩径施工时,聚乙烯管道外径的缩减量应小于或等于其外径值的15%。 9.1.3经缩径并恢复后的聚乙烯管外径应小于在役管道内径的2.5%,但不应小于10mm。

    9.2.1在役管道进行修复时,应具备多组辊筒、锻模、绞盘车和推管机等设备。 9.2.2在役管道的内壁检查与清理,以及工作坑开挖等施工准备应满足6.1的要求。 9.2.3对在役管道椭圆度、腐蚀程度、裂纹等情况应进行测定并记录

    9.2.1在役管道进行修复时,应具备多组辊筒、锻模、绞盘车和推管机等设备。

    T/CGAS0102020

    T/CGAS010202

    9.3.1聚乙烯管道焊接及焊口质量检查应满足6.2.1的要求。 9.3.2牵引时,聚乙烯管端应封闭。当施工牵引力不能满足4.3的要求时,应采用液压驱动机协助将聚 乙烯管推人在役管道。 9.3.3施工时,每个施工段聚乙烯管应连续牵引进人在役管道,中途不应停顿。拉人速度宜为1m/min~ 2m/min 9.3.4聚乙烯管被置入在役管道后宜使其自然恢复原状,恢复时间不应少于24h。若采用加水加压使 其复原,维持水压不应少于24h。 9.3.5就位后的聚乙烯管道的连接应符合7.4的要求。 9.3.6施工过程检验与记录应符合7.5的要求

    9.3.1聚乙烯管道焊接及焊口质量检查应满足6.2.1的要求。 9.3.2牵引时,聚乙烯管端应封闭。当施工牵引力不能满足4.3的要求时,应采用液压驱动机协助将聚 乙烯管推人在役管道。 9.3.3施工时,每个施工段聚乙烯管应连续牵引进人在役管道,中途不应停顿。拉人速度宜为1m/min~ 2m/min 9.3.4聚乙烯管被置入在役管道后宜使其自然恢复原状,恢复时间不应少于24h。若采用加水加压使 其复原,维持水压不应少于24h。 9.3.5就位后的聚乙烯管道的连接应符合7.4的要求。 9.3.6施工过程检验与记录应符合7.5的要求

    0.1.1裂管法施工应具备裂管器、液压动力源、液压拉杆机、支撑架及相应数量的拉杆。 0.1.2 裂管法施工准备应符合6.1.3和6.1.4的要求。 0.1.3施工前应获得管道沿线两侧各1.5m~2.0m的地下管线资料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对,确定各 类相邻管线性质、位置、埋深及地下水位等情况。 0.1.4施工前应对在役管道进行裂管施工安全性评估,施工不应影响周围管线与设施 0.1.5施工接收工作坑的开槽应符合CJJ33的规定。放置设备一侧的工作坑的坑壁面应平整、无突 起硬物,并应垂直于坑底平面及在役管道中心线。工作坑的规格尺寸应满足裂管机施工操作的要求。 行清理,并应满足5.4的要求。

    10.2.1聚乙烯管道焊接及焊接后的检查应满足6.2.1的要求。 0.2.2裂管器连接端应完好无损,并与拉杆相连。 0.2.3裂管器进入在役管道时,割刀轮位置宜与垂直于地面的管道直径连线在下方成30°夹角(见图2)

    10.2.1聚乙烯管道焊接及焊接后的检查应满足6.2.1的要求。

    10.2.4牵引时,聚乙烯管引人端口应封闭。 10.2.5 聚乙烯管道应放置在滑轮支架上拖动。 10.2.6 当施工中发生牵引力陡增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0.2.4牵引时,聚乙烯管引人端口应封闭。 0.2.5 聚乙烯管道应放置在滑轮支架上拖动。 0.2.6 当施工中发生牵引力陡增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0

    10.2.7伸出工作坑的聚乙烯管的长度,应能满足各段连接需要。 10.2.8聚乙烯管就位后,各管段的连接应符合6.2.5的要求

    10.3过程检验与记录

    10.3.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记录穿人在役管道中拉杆的数量及相应牵引力。 10.3.2 裂管施工过程记录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物探报告: b) 地勘报告; C)裂管施工记录

    10.3.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记录穿人在役管道中拉杆的数量及相应牵引

    T/CGAS0102020

    1.1.1施工前应按照实际工程模拟制作一段试件进行水压爆破测试与剥离强度试验,并应提供测试 合格报告。 1.1.2采用翻转内衬法修复后的管道,在粘合剂固化完成后应进行水压爆破测试与剥离强度试验,试

    1.1.2采用翻转内衬法修复后的管道,在 方法见附录E。试验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星每1000m管道均应进行内衬90°圆周方向)剥离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的

    11.1.3两工作段连接用短管的材质性能应不低于在役管道材质,且应满足在役管道的焊接要求。钢 质管道还应进行外防腐处理,防腐性能不应低于原防腐层。短管连接、防腐施工和验收应符合CJJ33 的规定。 11.1.4管道经翻转内衬法修复后.仍应对钢质管道的外防腐层及阴极保护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T/CGAS0102020

    11.1.5翻转内衬法修复技术及辅助管道清理技术应具备清理、修复1.5D的90°弯头能力 注:D为管道外径

    11.2.1翻转内衬法修复用管状复合内衬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纺织基材应使用无缝管状织物,膜材应为耐磨弹性高分子材料;基材与膜材应互相浸渍热固结 合,一次成型且无搭接 b 每一批次的管状复合内衬材料至少应进行一次厚度、单位面积克重及平铺宽度的测量;每一批 次的管状复合内衬材料均应进行气密性检测、拉伸性能测试、老化测试与耐燃气组分测试。测 量/测试的方法与要求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 11.2.2 翻转内衬法修复用粘合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每一批次的粘合剂应取样进行黏度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 每一批次的粘合剂应取样待其固化后进行耐燃气组分测试,试验方法见附录F。 11.2.3 管状复合内衬材料和粘合剂的储存及搬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专用库房避光保存,通风良好,不应与油类、酸、碱、盐等其他化学物质接触; b) 储存超过期限的管状复合内衬材料与粘合剂应在使用前重新进行一次11.2.1与11.2.2所规 定的检测,并记录结果; 搬运和运输时应保持密封,防尘防水、防止破损。 11.2.4 翻转内衬法施工应具备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清理及翻转工艺操作等设备

    1.3.1开挖工作坑的大小应根据其功能、所需断管长度、作业所需空间、管道直径和埋设深度决定。 1.3.2 翻转内衬修复前的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役管道内壁的清理应符合5.4的要求; b 应采用喷砂及吸砂系统进行清理,吸砂设备应具备100%吸除可见粉尘的能力; 曾经输送过人工煤气的在役管道,应先进行高压水清理,再进行喷砂清理; d) 管道喷砂清理完成后,应采用闭路电视管道内规窥检测设备检查清理效果,除锈效果应达到金属 表面处理等级Sa2.5级; e) 喷砂清理完成后,应及时对在役管道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临时封堵。 1.3.3 管状复合内衬材料和粘合剂应与在役管道压力级别匹配,并应根据施工段的长度进行准备。

    1.4.1进行翻转操作前,应对管状复合内衬材料直径及长度进行核查,并采用闭路电视管道内规检测 设备对在役管道内部情况和管道总长度进行复核和记录。 1.4.2粘合剂基料和固化剂应按照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搅拌桶内不应进人水滴和灰尘等杂物。粘合 列基料和固化剂开封后应一次性用完。 1.4.3当管状复合内衬材料浸渍粘合剂时,应经充分碾压,并达到饱和状态,

    1.4.2粘合剂基料和固化剂应按照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搅拌桶内不应进人水滴和灰尘等杂物。粘合 剂基料和固化剂开封后应一次性用完。 11.4.3当管状复合内衬材料浸渍粘合剂时,应经充分碾压,并达到饱和状态。 11.4.4启动翻转设备前,翻转端口应连接牢固。 11.4.5翻转过程中应根据管径严格控制翻转压力与翻转速度,宜使用自动控压、控速翻转设备,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翻转压力应小于0.15MPa,且应保证翻转压力稳定,压力变化值不超过士0.002MPa; b) 翻转速度应小于5m/min,且应保证翻转速度稳定,速度变化值不超过士0.5m/min。 11.4.6 翻转内衬修复后,应使用新制管段对各个翻转段进行连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应对已

    T/CGAS0102020

    修复管段的两端切出焊接的热影响区 11.4.7翻转完毕后应将管道两端连接好,并安装带有自动记录功能的压力表后加压固化, 11.4.8固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整个固化过程中固化压力应保持稳定; b)固化时间应符合表8的规定:

    c)固化结束后应缓慢卸压,不应使管内形成负压。 4.9固化完成后,应启动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设备对管道进行检查,除管道转弯及弯头处可存 量皱褶外,整个翻转段应连续和光滑,无污浊、无皱褶、无空鼓、无分层

    11.5过程检验与记录

    .5.2 施过性中的记求全少应包括下列内谷: a) 管道清理质量与翻转质量的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录像资料; b) 管状复合内衬材料尺寸; c) 粘合剂类型、用量等; d) 翻转压力与固化压力; 连接段防腐质量检查记录

    .1在役燃气管道修复更新完成后,应对修复更新后的管道进行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2燃气管道试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管道施工已按设计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查: b) 对管道各连接部位的安装和接口质量,已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试验前应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报送试验方案,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批准后方可 进行。

    T/CGAS0102020

    12.2管道吹扫与试验

    2.2.1修复更新工程施工完成后的管道应进行吹扫,并应符合CJJ33的规定 12.2.2修复更新的管道进行强度试验前,应根据不同的修复工艺对其过程检查验收的资料进行核实, 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管道方可进行强度试验, 12.2.3修复更新后管道的强度试验应符合CJ33的规定。 12.2.4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并应符合CJJ33的规定

    12.3.1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应在强度、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峻工验收。 12.3.2燃气管道修复更新工程的峻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本标 准要求进行联合验收。

    a) 工程内容与要求应与设计文件相符; 外观质量应包括修复更新前管材的几何尺寸等检测资料,接口的外观应满足标准要求 ) 管道的吹扫、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d) 设备和附属工程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e 接口检测资料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2.3.5 工程峻工档案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开工报告; b) 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 ) 工程设计文件; d) 管材、管件的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e) 管道接口的试验资料和接口工艺评定、工艺指导书; f) 在役管道管线图和资料; g) 闭路电视管道内窥检测和评定资料; h 管道接口外观记录和无损探伤记录(超声波及X射线拍片记录和评定资料); i) 施工过程及检验记录; j 修复管道质量评定资料,含施工自评、监理评估、验收记录; k 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1) 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m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n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0 工程竣工图和竣工报告; P 工程整体验收记录

    13修复更新后的管道接支管和抢修

    3.1修复更新后的燃气管道宜在设计预留的位置接支管。当预留位置不能满足要求时,接支管应采 用机械断管方式割除修复管道外的旧管,不应使用气割或加热方法。 3.2割除旧管后,可在聚乙烯管上接出支管。接出支管应符合CJJ63的规定。

    3.2割除旧管后,可在聚乙烯管上接出支管。接出支管应符合CJJ63的规定。 3.3当在采用翻转内衬法修复的燃气管道上接支管或抢修时,应由原翻转内衬修复单位配合,并应符 14

    T/CGAS0102020

    合下列规定: a 当在带气的燃气管道上接支管时,应选择连接短管处开孔。当短管处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修 复后的管道上进行开孔封堵机械作业;开孔封堵机械作业应符合CJJ51的规定,焊接管件时 应采取局部降温处理。 b)当采用翻转内衬法修复的燃气管道受损泄漏时,应停气断管,实施抢修。断管后应将受热影响 的内衬材料割除并按11.4.6的要求进行端口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3.4修复更新后的管道连接支管和抢修结 束后应做好相关记录

    T/CGAS0102020

    成型折叠管管材试样长度不应小于50mm 成型折叠管记忆能力测试前应将测试用恒温箱预热到120℃土2℃,然后将试样放人烤箱的 测试参数应符合表A.1的规定

    A.3达到加热时 图A.1)。管材记忆恢复

    A.3达到加热时 图A.1)。管材记忆恢复

    图A.1预制成型折叠管记忆恢复值示意

    T/CGAS 010—2020附录B(规范性附录)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的测定B.1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用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沿试样圆周方向截取3个试样(见图B.1),试样尺寸应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试样的尺寸单位为毫米符号项目尺寸A.折叠管最小弯曲半径的部分Le圆周长度≥160W宽度≥25注:试样在后续加热过程中会引起尺寸变化,制备试样时要考虑尺寸变化量,L图B.1管段上截取样品位置示意b)试样应放置在恒温箱中加热,恒温箱温度的设置应符合表B.2的规定;表B.2恒温箱温度设置管材壁厚(e)温度放置时间mm℃mine≤8120±260±1816120±2240±5c)加热后取出试样,并应及时使用两块不锈钢板夹稳、压平,保持压力直至试样温度自然冷却至常温;d)将压平的试样按图B.2制成试样,其尺寸应符合表B.3的规定。17

    T/CGAS0102020

    B.2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应具备下列设备、仪器

    B.2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应具备下列设备、仪器

    a) 空气恒温箱; 6 两块不锈钢板和加压装置; ) 夹紧装置: d) 负载系统应在1s~5s对测试片施加平稳的和可重复的负载力,偏差不应超过规定负载力的 ±1%; e) 水槽或热空气箱; f) 计时器。 B.3 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前.试样应按表B.4进行状态调节

    表B.4试样状态调节要求

    B.4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应按下列步骤

    T/CGAS0102020

    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状态调节后应测量试样的尺寸。 b) 根据表B.5中所规定的材料应力,按式(B.1)计算负载力: F=6XA 式中: F一负载力,单位为牛(N); 。一一材料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A一一试样窄边初始平均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用夹具将试样夹紧,放人温度为80℃土2℃的水槽或热空气箱中。 逐步、平稳地在试样上施加负荷,不应有振动,并在1s~5s内达到所要求的负载力。 e) 达到测试负载力时应立即开始计时。 f) 达到165h或试样发生失效时应停止试验

    测试时间达到165h时,试样未破环应判为合格。 若试样被破环,应确定是韧性破坏还是脆性破坏。当试样在165 T358一2019表10选择较低的应力和相应的最小破坏时间重新试验。 常温下环向拉伸应力测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参考文件和测试方法; b) 完整的试样信息; c) 材料类型; d) 管材的公称尺寸和生产时间; e) 取样时间; f 试样压平前的温度和加热时间; g) 试样的实际测量长度(表B.3中定义的长度F、宽度D和厚度e); h) 应用的应力; i) 计算测试所用的负载力和精确度; j) 试样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k) 测量环境; 1) 测试时间; m 如发生断裂应注明断裂类型; n) 任何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 测试日期

    T/CGAS0102020

    工厂预制成型折叠管内衬法在役管道通畅情况的检查要求

    对于清理合格后的管道,可采用“通球”的方法对在役管道的通畅情况进行检查。“球”的材质宜 金属,并保持一定的强度。 “球”的尺寸及样式可参考表C.1,“球”的样式参见图C.1。

    表C.1“球”的尺寸

    图C.1“球”的样式

    ).1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工艺评定的条件与环境应真实模拟现场施工时的最不利情况; b 进行施工工艺评定的试件应由施工单位制备并送检; ) 试件制备的全过程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并确认 施工工艺评定的试件应由取得国家认证的检验单位进行; e) 施工工艺评定应仅对实际采用的工艺管材材质有效; f 施工工艺评定的有效期为1年。 0.2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的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材的尺寸分组应符合表D.1的规定

    D.2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的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材的尺寸分组应符合表D.1的规定

    D.2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的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T/CGAS0102020

    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施工工艺评定方法

    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施工工艺评定方法

    表D.1管材的尺寸分组

    b)管材的标准尺寸比应为SDR26。 制备试件的环境温度应为5℃;当制备温度高于5℃时,评定结果应只适用于高于制备温度且 低于40℃环境温度下的施工。 d) 制备过程应严格按8.4的要求进行。 e 复原应在与试验管外径相适应的钢管内进行。 ).3折叠管复原后的检验项目应包括外观检查、静液压试验、耐慢速裂纹增长试验与断裂伸长率试验, 验验方法应符合CJ/T358的规定。取样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截取含有1个热熔焊口的管段进行静液压试验; 应截取1段试样进行耐慢速裂纹增长试验; 应沿管道轴向和径向分别取两组试样进行断裂伸长率试验,取样点应在折叠弯曲半径最小处 (见图D.1)。

    D.4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D.4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D.1断裂伸长率试验取样点示意

    T/CGAS 010—2020

    a) 管材折叠后的断裂伸长率的试验值应符合CJ/T358的规定,且与管材出厂的断裂伸长率的偏 差不应超过一20%; b) 静液压强度、耐快速裂纹扩展和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试验结果均应符合CJ/T358的规定; c)对接熔接拉伸强度的检验结果应符合GB/T15558.2的规定。 D.5现场成型折叠管内衬法的施工工艺评定报告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工艺评定的过程及结果设备安装技术、工艺,并应包 活下列内容: a 管材、焊接机具以及焊接参数、压制设备型号、压制操作参数、环境温度、复原环境及参数等试 件制备的记录; b)封样及送检情况说明

    T/CGAS0102020

    翻转内衬法水压爆破测试与9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E.1.1试件可在修复段内任意位置截取,应在试件顶部标明试件截取的工作坑号,翻转段及翻转日期。 E.1.2修复前应预先在将要截取的试件中间的顶部位置开孔,而后进行正常翻转修复,修复后将带孔 管段截取下来,剥离试件两端的内衬材料,在任意一端开孔并焊接无缝钢管(见图E.1)。试件制作应符 合压力容器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其中,公称直径用DN表示

    E.1.3试验设备及试验介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E.1水压爆破测试试件示意

    a) 试验采用手动试压水泵,流量宜为1m/h; b 压力计的量程应与试压水泵的扬程匹配沥青路面标准规范范本,精度不低于1.5级; 无缝钢管与试压水泵应采用丝扣连接; d) 试验介质应为20℃±5℃的常温水。 E.1.4试验装置连接完毕后,用手动水泵开始加压至修复后管道最高运行压力的1.5倍并稳压1h,观 察开孔处内衬;之后每隔20min提高0.1MPa,压力达到2.5MPa后稳压1h,观察开孔处内衬;继续提 高压力,直至试件开孔处内衬爆裂,并记录开孔处内衬爆裂时的压力值,

    E.290°剥离强度试验

    ....
  • 工程技术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燃气管道  
专题: 船舶标准 |设计图纸 |建筑技术论文 |钢筋工程 |照明设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