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pdf

  • 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12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通过管道、闭路电视检测(CCTV)、潜望镜检测(QV)、声纳 检测等各种方式进入排水管道内部进行检测的方法。

    inspectionmethod

    评定标准2.1.28管道潜望镜检测(QV)pipequickviewinspe

    采用管道潜望镜在检查井内对管道进行检测的方法,简称QV检 测。

    2.1.29声纳检测sonarinspection

    采用声波探测技术对管道内水面以下的状况进行检测的方法。

    的探测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

    2.1.31地表温度测量法thermography

    借助测温设备,通过检测地面或浅孔中供水管道漏水引走 度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

    2.1.32气体示踪法tracergasmethod

    在供水管道内施放气体示踪介质,借助相应仪器设备通过地面 检测泄漏的示踪介质浓度,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

    2.1.33综合漏损率grosswaterlossra

    2.1.34漏损率 waterloss rate

    用于评定或考核供水单位或区域的漏损水平,由综合漏损率修 正而得,

    2.1.35单位供水量管长pipelengthperunitwatersupply

    2.1.38服务压力servicepressu

    2.2.1国际通用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

    L一泄漏量变化率; P一测点压力变化率。

    2.2.2区域计量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

    qL一初压力改变后的泄漏量; qo—初使压力的泄漏量; Po一初使压力; Pi一改变后的压力。

    2.2.3漏点(明漏和暗漏)流量

    QL一漏点流量; C1一覆土对漏水出流影响修正系数 C2一流量系数; A一漏水孔面积: H一孔口压力; 8一重力加速度。

    2.2.4漏点(明漏和暗漏)水量

    QLt漏点水量; 漏点存在时间。

    QB一背景漏损水量; Qn一单位管长夜间最小流量; L一管网总长度; T一统计时间。

    2.2.6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

    Qm1一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 Qmr一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水量; Cm一居民用户总分表差率。

    2.2.7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

    Qm2一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 [Qml一非居民用户用水量:

    Cml一非居民用户表具计量损失率。

    2.2.8供水单位的漏损率

    RBL一漏损率; RwL一综合漏损率; Rn一总修正值; Qs一供水总量; Qa—注册用户用水量

    Ri一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 R2一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 R3一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 R4一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

    3.0.1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 理,并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 3.0.2供水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 制管理措施。

    3.0.3城镇供水范围内下列水量应进行计量: 1自产供水量; 2外购供水量; 3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生产 运营用水以及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等。 3.0.4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 工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 规程》CJJ207和《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 454的规定。 3.0.5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应根据管网运行情况 的变化及时校核与更新。 3.0.6供水单位应以管网压力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力模型计算 结果进行压力管理。 3.0.7供水管网的漏水探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 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 术规程》CJJ159的有关规定。 3.0.8供水单位宜组织编制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及设计。 3.0.9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不宜小于2%。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 漏损评估、水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 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一管网洗 台

    .0.3城镇供水范围内下列水量应进行

    相结合的方式,管道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及《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 程技术规程》CJJ/T244的有关规定。 3.0.11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 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219及《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 的有关规定。

    4.1.1供水单位应制定漏损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制度,采取合理有效 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漏损控制。 4.1.2漏损控制目标应包括管网漏损率及产销差率。 4.1.3漏损的技术性控制方案应根据漏损水量、漏点出现频次确定 4.1.4供水设备及材料应采用有利于安全供水、减少漏损的新技术 新材料及新设备。 4.1.5供水单位对各类用水单位(住宅、非住宅等)应合理确定单 位用水定额,并根据用水实际情况定期修正。 4.1.6管线的巡检周期宜为3d~5d,重要管段巡检周期宜为1d。 4.1.7每月应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制定管网维 护计划。 4.1.8供水单位宜建立GIS、SCADA、营业收费等全流程智慧化 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可视化数据平台,辅助决策和管理

    4.2.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平衡表4.2.1确定各类水量,且每年应

    4.2.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平衡表4.2.1确定各类水量,且每年应 开展1~2次漏损检测及数据统计工作。

    表4.2.1水量平衡表

    4.2.2供水单位应对出厂

    4.2.2供水单位应对出 人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月 水量等进行计量和水平衡分析。 4.2.3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时,各计量分区应确保采用的数据准确 时间一致。

    时间一致。 4.2.4供水单位应对采用城镇供水管网供水的消防用水、园林绿化 道路浇洒及广场冲洗用水、水池(箱)清洗及溢流、应急供水、管 网维护和冲洗用水等进行计量。

    4.3.1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检漏计划,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检 测周期不应超过12个月。 4.3.2供水单位应根据计量区域水平衡分析结果,制定对应的漏损 控制目标和方案,实施差异化管理。

    4.3.3供水单位应根据供水的规模、管网布置、管材及运行方式等

    因素,综合确定管网漏损检测方法。 4.3.4供水单位应根据漏损水量分析结果,评估漏损控制的水平 制订漏损控制措施。 4.3.5供水管网应设置管网漏点监测设备,建立管网漏点主动监测 和数据分析系统。 4.3.6供水单位应详细记录明漏水量、暗漏水量的原始信息,包括 漏水原因、破损面积、事故点运行压力等,并进行管网漏损水量的 分析和统计。

    4.3.7应合理设置检修阀门的位置、阀门种类、控制方式,减少事 故漏损。 4.3.8水池、水箱应设置水位显示、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关闭 等装置,减少水量损失。

    4.4.1供水管网宜采取分区计量的方式开展漏损控制。 4.4.2分区管理方式应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 司确定,包括独立计量区管理(DMA)、区域管理(ZM)、管网 压力分区(PMA)等方式。分区管理范围应由大到小逐级划分, 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 4.4.3独立计量区应根据管网平面布局、管线长度和用户数量等进 行划分

    4.4.4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水口应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及压力监测设备,流量和压力 监测数据宜实时传输: 2进水口流量计量设备应满足小流量测量的要求; 3夜间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应单独监测; 4封闭运行前应进行零压测试: 5应通过流量、压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区域漏损程度,

    确定漏损预警值。 4.4.5供水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通过监测夜间最小流 量测算管网背景漏损水量。 4.4.6分区管理的管网在建设和封闭运行过程中,应进行水质监测 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管网水质安全

    4.5.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服务压力和管理要求, 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损。 4.5.2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水管网,应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 独立计量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手段,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 平。

    4.5.3压力与泄漏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L一泄漏量变化率,%: P一测点压力变化率,% N一一般介于0.5~2.5之间,平均值为1.15,接近线形关系 对于不同材料的管道,漏点不同N值也不同,一般认为: 非金属管道系统,N=1.25~1.75;金属管道系统,当漏失 量较小时,N=1.0~1.5;当漏失量较大时(即明漏或爆管) N=0.5~1.0。 2区域计量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为:

    式中: qL一初压力改变后的泄漏量,m3/s;

    qL=go(P,/Po)

    Po一初使压力,MPa; Pi一改变后的压力,MPa; n一一般介于0.5~1.75之间,非金属管道系统一般n=1.25~1.75; 金属管道系统,当漏失量较小时,n=1.0~1.5;当漏失量较 大时(即明漏或爆管),n=0.5~1.0。 4.5.4供水管网的压力宜采取逐级调控方式,可根据不同工况选择 以下策略: 1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应通过逐级增压输送的方法降低前 瑞管网压力; 2压力控制宜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固定出口 压力控制、按时段控制、按流量控制、按最不利点压力控制或多参 数联合控制等方式: 3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应采取设置远程控制电动阀门等 应急保障措施。

    Po一初使压力,MPa; Pi一改变后的压力,MPa; n一一般介于0.5~1.75之间,非金属管道系统一般n=1.25~1.75; 金属管道系统,当漏失量较小时,n=1.0~1.5;当漏失量较 大时(即明漏或爆管),n=0.5~1.0。 4.5.4供水管网的压力宜采取逐级调控方式,可根据不同工况选择 以下策略: 1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应通过逐级增压输送的方法降低前 端管网压力; 2压力控制宜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固定出口 压力控制、按时段控制、按流量控制、按最不利点压力控制或多参 数联合控制等方式: 3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应采取设置远程控制电动阀门等 应急保障措施。

    4.6.3计量表具的类型、口径及安装位置应根据计量需求确定,宜

    1表具口径在DN40以上且用水量较大或流量变化幅度较大 的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应小于200: 2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居民用户水表,其量程比 不应小于80; 3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非居民用户水表,其量程 比不应小于100。 4.6.5供水单位应每年对居民用户总表与分表差值水量和非居民

    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进行测试评定。抽检的样本数应满足以下要 求: 1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应大于10支; 2非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每种口径不应少于5支。 4.6.6水表、流量计及其他管网传感器应根据国家相关检定规范定 期标定,防止因传感器误差造成数据失真。

    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进行测试评定。抽检的样本数应满足以下要 求: 1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应大于10支; 2非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每种口径不应少于5支。 4.6.6水表、流量计及其他管网传感器应根据国家相关检定规范定 期标定,防止因传感器误差造成数据失真。

    4.7.1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注册用水行为的管理,减少 未注册用户的用水量。 4.7.2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因管理因素导致的水量损失, 4.7.3对有采空区或地质条件较差地区的管网管理,应在必要的节 点设置应力监测或应变监测传感器,降低爆管风险。

    4.7.1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注册用水行为的管理,减少 未注册用户的用水量。 4.7.2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因管理因素导致的水量损失。 4.7.3对有采空区或地质条件较差地区的管网管理,应在必要的节 点设置应力监测或应变监测传感器,降低爆管风险。

    5.1.1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开展漏损普查工作,通过主 动检漏降低管网漏损。

    5.1.1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 用+ 动检漏降低管网漏损。 5.1.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工作不得污染供水水质。 5.1.3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的安全保护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61的规定。打钻或开挖时,应 避免损坏供水管道及相邻其他管线或设施。 5.1.4开展漏损检测工作时必须做好人身和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人员应穿戴有明显标志的工作服,夜间工作时必须穿反光背心,工 作现场应设置围栏、警示标志和交通标志等

    5.1.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工作不得污染供水水质。

    5.2.1管网漏损检测包括检发现明漏和使用仪器设备探测暗漏两 部分内容。 5.2.2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的技术手段。压 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点设置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 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的相关规定。 5.2.3漏损检测可选择流量法、压力法、噪声法、听音法、相关法、 管道内窥法、探地雷达法、地表测温法、气体示踪法等检测方法, 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 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规定。

    5.2.4漏损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1流量法适用于判断探测区域是否发生漏水,确定漏水异常 发生的范围,还可用于评价其他方法的漏水探测效果; 2压力法适用于判断漏水发生,确定漏水发生范围; 3噪声法适用于漏水点预定位和供水管网漏水监控,当用于长 期性的漏水监测与预警时,宜采用固定设置噪声记录仪方式,当用 于对供水管道进行分区巡检时,宜采用移动设置方式: 4采用听音法探测管道漏水点时,应根据探测条件选择使用阀 栓听音法、地面听音法和钻孔听音法; 5相关法适用于漏水点预定位和精确定位; 6管道内窥法适用于使用闭路电视摄像检测系统(CCTV)查 视供水管道内部缺损,探测漏水点; 7探地雷达法适用于已形成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的管道漏水 点的探测; 8地表测温法适用于因管道漏水引起漏水点与周围介质之间 有明显温度差异时的漏水探测; 9气体示踪法于适用供水管网漏水量小,或采用其他探测方法 难以解决时的漏水探测。

    5.3.1检漏设备应根据供水单位制定的检漏计划配置。 5.3.2计量仪表的性能及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冷水水表 和热水水表》GB/T778.1~778.3、《电磁流量计》JB/T9248及 《超声波水表》CJ/T434的有关规定。 5.3.3压力传感器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1压力传感器计量精度应优于1.5级; 2压力传感器及变送器的外壳需接地,信号电缆线不得与动力 电缆混合铺设:

    在导管内沉积,冬季必需采取防冻措施; 4测量液体压力时,变送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免液体的冲击(水 锤现象)。

    5.3.4流量重传感器(或流量计)使用时应满定以下要求: 1测量管必须在任何时候完全注满介质; 2电磁流量计适用DN2500以下全部管道范围,直管段须满足 前10D、后5D; 3超声波流量计适用DN5000以下全部管道,易受气泡、结垢、 泵及其它声源混入的超声杂音干扰,直管段须满足前20D、后5D; 4涡街流量计直管段须保证前40D后20D,流体必须与传感 器表体的标注方向一致; 5用户进户管应设置水表,水表分容积式和速度式,安装时应 考虑流量方向,防止反接。 5.3.5理入式光纤传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1温度测试精度不应低于1℃,应变精度应高于0.1mm/m; 2光纤传感器应防水防潮,耐酸碱腐蚀,耐高低温,抗老化, 柔韧度好,强度高; 3光纤传感器应在一定测试距离上设置分布式光纤解调仪; 4管道应力监测可采用卡箍、锚固或高强度耐水粘接剂进行安 装。 5.3.6管网传感器数据应采用可靠加密的数据传输方式,传感器网 络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GB/T30269的相关 规定。

    1测量管必须在任何时候完全注满介质; 2电磁流量计适用DN2500以下全部管道范围,直管段须满足 前10D、后5D; 3超声波流量计适用DN5000以下全部管道,易受气泡、结垢、 泉及其它声源混入的超声杂音干扰,直管段须满足前20D、后5D: 4涡街流量计直管段须保证前40D后20D,流体必须与传感 器表体的标注方向一致; 5用户进户管应设置水表,水表分容积式和速度式,安装时应 考虑流量方向,防止反接。

    5.3.7结合智慧水务的建设,计量仪表应选择智能化仪表。

    和校验。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

    5.4.1供水单位应对漏水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编制成果检验报告。 5.4.2供水单位应根据开挖验证结果,计算测量漏水点的定位误差 及漏水点定位准确率。 5.4.3定位误差及漏水点定位准确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误差不宜大于1m; 2准确率不应小于90%。 5.4.4月 成果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标示的漏水异常点实施开挖验证; 2 现场拍摄漏水点的影像资料,并计量漏水量; 3 计算漏水点定位误差和定位准确率; 4记录验证结果。 5.4.5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的依据、范围、内容、目的、要求、 人员、仪器设备及计划安排,漏水探测区的基本情况,探测工作条 件、相关探测工作量和开竣工期等:

    5.4.1供水单位应对漏水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编制成果检验报告。 5.4.2供水单位应根据开挖验证结果,计算测量漏水点的定位误差 及漏水点定位准确率。

    5.4.5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的依据、范围、内容、目的、要求、 人员、仪器设备及计划安排,漏水探测区的基本情况,探测工作条 件、相关探测工作量和开竣工期等: 2探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探测作业依据的标准; 3探测质量控制及检查: 4漏水探测成果及成果检验; 5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6供水管网漏水况分析

    6.1.1供水管网的漏损评定可分为供水单位自评和主管部门核查

    6.1.1供水管网的漏损评定可分为供水单位自评和主管部门核查 两个环节。 6.1.2漏损评定应根据漏损率的计算结果确定,并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 6.1.3供水单位应在每个年度对供水管网漏损率进行自评,可根据 漏损率评定结果申报省级漏损率达标企业

    6.2.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统计和水平衡分析结果,确定年度供水 总量和漏损水量。

    1供水总量应根据流量计量设备的水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2计费用水量应根据用户收费系统数据或记录进行统计计 算; 3免费用水量应根据计量数据或相关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 统计计算; 4注册用户用水量应为计费用水量与免费用水量之和; 5漏损水量为供水总量与注册用户用水量之差; 6其他损失水量为漏损水量与计量损失水量之差

    6.2.3漏损水量应按明漏水量、暗漏水量、背景漏损水量以

    水池的渗漏和溢流水量之和计算。

    漏点(明漏和暗漏)流量应按下式

    QLt一漏点水量(万m); t一漏点存在时间(s):明漏的存在时间为自发现破损至关 闻止水的时间;暗漏的存在时间取管网检漏周期。 3背景漏损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QB一背景漏损水量(万m); Qn一单位管长夜间最小流量[m/(km.h)],在DMA样本区 域开展检漏后测定; L一管网总长度(km); T一统计时间(h),按1年计算。

    6.2.4计量损失水量包括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和非居民用 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 1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按下式计算:

    Qml一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万m); Qmr一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水量(万m); Cmr一居民用户总分表差率,各供水单位根据样本实验测定 2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Qm2一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万m) QmL一非居民用户用水量(万m); CmL一非居民用户表具计量损失率,各供水单位根据样本实验 测定。 6.2.5其他损失水量应按漏损水量与计量损失水量之差计算。 其他损失水量包括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 损失水量。

    6.2.5其他损失水量应按漏损水量与计量损失水量之差计算, 其他损失水量包括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 损失水量。 6.2.6供水单位的漏损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RBL一漏损率(%); RWL一综合漏损率(%); Rn一总修正值(%); Q一供水总量(万m);

    Q一注册用户用水量(万m)

    6.2.7修正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修正值应包括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单位供水量管 长的修正值、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和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 2总修正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Ri一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 R2一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 R3一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 R4一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

    Rn=R1+R2+R3+R4

    6.3.1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应控制在不大于10%,并根据居民 沙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和最大冻土深度 等因素进行修正。 6.3.2漏损率评定标准的修正值应结合评定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 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规定 计算。 6.3.3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不应大于修正后漏损率评定标准的 70%。

    6.3.1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应控制在不大于10%,并根据居民 沙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和最大冻土深度 等因素进行修正。

    产品质量标准附录A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漏水点记录表

    1为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7219 4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GB/T30269 5《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 6《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 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 8 《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规程》CJJ/T226 9《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44 10《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778.3 11 《超声波水表》CJ/T434 12《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454 13 《电磁流量计》JB/T9248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

    1总则 31 3基本规定 ..32 4漏损管控, ..34 4.1一般规定 ....34 4.2漏损水量分析 ...36 4.3漏损控制管理 ...37 4.4分区管理安全网标准, ..38 4.5压力调控, ... 39 4.6计量损失控制. ...42 5漏损检测. ...43 5.1一般规定.. .. 43 5.2漏损检测技术 ..44 5.3检测设备 ..44 5.4成果检验报告 ...46. 6漏损评定. ..47 6.1一般规定.…. ...47 6.2评定计算. ...47 6.3评定标准 48

    ....
  • 相关专题: 供水  
专题: 水利技术论文 |环保标准 |设备安装规范 |铁路图纸 |供暖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