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333-2021 城市供水管网运行安全风险监测技术规范.pdf

  • DB31T 1333-2021 城市供水管网运行安全风险监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17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3.7供水管道破损监测置从 具备管内测量工作条件时,可采用 手段进行监测

    5.4.1供水管网环境监测包括管道管顶土压力、管侧土压力、地下水水位、孔隙水压力、管内水温、管道 周边土体温度、土壤腐蚀性、气象条件、环境噪声和机动车交通信息等指标监测,应根据表1进行选择。 5.4.2供水管网管周土压力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5%F,S。 5.4.3供水管网管周地下水位监测可采用人工测量或仪器测量,人工测量精度不宜低于10mm,仪器 测量精度不宜低于0.5%F·S。 5.4.4供水管网管周孔隙水压力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5%F·S。 5.4.5管内水温和管道周边土体温度监测,温度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5℃。土体温度监测宜进行管道 顶部和底部温度监测,且温度测点与管壁距离不应大于50mm,对于埋深超过1m的管道可分层进行 土体温度监测。 5.4.6供水管网管周土壤腐蚀性监测包括pH、电阻率、氧化还原电位和渗透系数等监测。 5.4.7气象条件监测包括大气温度、空气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光照和降水等监测。 5.4.8道路机动车交通信息可采用计数仪或通过外部数据获取

    电气安全标准6.1监测点布设与安装

    6.1.1监测点应根据城市供水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和现场安装环境条件综合确定。 6.1.2保护性监测点应布设在对供水管网管道安全有影响的位置,宜布设在供水管道的连接位置、转 换位置、位移变化敏感或预测变形较大的位置。 A

    a)临时管道和桥管监测点应布设在管道转换位置; b 采用维抢修配件修复的管道监测点,应布设在与维抢修配件连接的两侧管道位置,且监测点与 维抢修配件侧端的距离不应大于0.5m; DN1000及以上改造更新管道监测点应布设在新旧管道连接位置; d)在交叉路口、交叠管线和交变荷载区域的管段变材点、变径点和特殊接头等位置应布设监 测点。 6.1.5传感器使用寿命应满足监测周期和使用环境要求,埋人地下的传感器应符合IP68防护等级要 求,地面以上安装传感器应符合IP65以上防护等级要求,并应符合GB4208的规定。 6.1.6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符合监测指标和布设点要求。结构变形监测应采用管道接触安装,土体环境监测应采用管 周土体直理安装,管道插入式传感器应采用管道预留孔或打孔安装,气象条件和环境噪声监测 应在管道监测位置附近30m范围内安装; 6) 应符合数据采集精度要求,不应影响供水管网正常功能与安全运行。安装配件应满足现场环 境和安装条件要求。 6.1.7在交叉路口、交叠管线和交变荷载区域新建、改造更新和维修的供水管道宜预留监测设备安装 立置和接口。 5.1.8采集终端应在固定点安装,宜提供220V供电条件。

    8) 应符合监测指标和布设点要求。结构变形监测应采用管道接触安装,土体环境监测应采用管 周土体直埋安装,管道插人式传感器应采用管道预留孔或打孔安装,气象条件和环境噪声监测 应在管道监测位置附近30m范围内安装; b) 应符合数据采集精度要求,不应影响供水管网正常功能与安全运行。安装配件应满足现场环 境和安装条件要求。 6.1.7在交叉路口、交叠管线和交变荷载区域新建、改造更新和维修的供水管道宜预留监测设备安装 位置和接口。 6.1.8采集终端应在固定点安装,宜提供220V供电条件。 n

    DB31/T1333—2021

    6.1.10现场布设的传感器 备应有可靠保护装置,并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6.2.1数据来集、传输与存储应保证数据可靠、完整、连续。监测数据存储不宜少于3年。 6.2.2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无线方式,应与管理平台对接,且具备远程配置参数要求。 6.2.3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设备安装后应进行现场调试和远程测试,并应满足监测数据要求。 6.2.4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设备应进行现场维护和远程维护。现场维护采用巡检方式,且频次不宜 少于每6个月1次。远程维护采用硬件状态和监测数据分析方式开展,且频次不宜少于每天1次。 6.2.5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设备应具备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报警功能,出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修复

    6.3.1供水管网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指标和监测类型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运行水压和流量监测频率不应低于1次/5min; 6) 对于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和管道破损监测,保护性监测额率不应低于2次/d,预防性 监测频率不应低于1次/d; C 管道竖向变形监测频率不应低于2次/年; d 采用壁厚测量方法监测管道腐蚀状态时,监测频率不应低于2次/年; e) 土腐蚀性监测频率不应低于2次/年 f)其余监测指标,针对必选项,保护性监测频率不应低于1次/h,预防性监测频率不应低于 2次/d;针对可选项,监测频率可适当降低,但监测时间间隔不应大于必选项的2倍。 6.3.2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安全风险状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或发生异常状况 时应提高监测频率,不应低于1次/10min。 6.3.3供水管网运行安全风险监测应根据工程特点、供水管道状况、所在区域经验等确定预警值。当 无所在区域经验且无特殊要求的供水管道,预警值可按表2确定,并应符合GB50497的规定,

    麦2供水管网管道监测预警值

    6.3.4对于采取保护性监测的供水管网,应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计算等安全风险专项评估 保护预警值

    创工作应做好资料记录与管理,监测资料宜包括外业观测记录、巡视检查记录、设备监测数据、 等。 则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数据处理、成果图表及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监测数据的处理与

    1监测工作应做好资料记录与管理,监测资料宜包括外业观测记录、巡视检查记录、设备监测类 频图像等。 2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数据处理、成果图表及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监测数据的处

    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DB31/T1333—2021

    信息反馈宜利用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专业软件或平台,并具备数据来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 理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可视化的功能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及周边环境概况;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a)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及周边环境概况; b) 该监测阶段的监测内容及测点的布置图; c)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分析; d) 各监测指标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

    7.5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工程概况; b) 监测依据; c) 监测指标; d) 监测点布置; e)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f) 监测频率和预警值; g) 各监测内容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总体评价; h) 监测工作结论。

    ....
  • 安全标准
  • 相关专题: 供水  
专题: 消防安全 |市政工艺、技术 |路桥工程表格 |土地标准 |认证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