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 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1.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8-2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

    有分支管接出的干线。

    自热源至主要负荷区且长度超过20km的热水管线。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热源出口至 建筑热力人口,设计压力不大于1.6MPa,设计温度不大于 8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直接连接的热水供热管网。

    包装标准2.0.6动态水力分析dynamicalhydraulicanalys

    多热源供热系统,用阀门分隔各热源的供热范围,各热源独 供热的运行方式,

    多热源供热系统,基本热源首先投入运行,随气温变化 阀门逐步调整基本热源和调峰热源供热范围的运行方式。

    多热源供热系统,基本热源首先投入运行,随气温变化,训 隆热源与基本热源共同在供热管网中供热的运行方式。

    事故工况下,用户供暖设备防冻所需的最低热负荷与设 负荷的比率。

    2.0.12无补偿敷设

    直理热水管道,直管段不采取人为设置补偿措施的 方式。

    用于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 十量供给用户热量的设施。

    热水供热管网中根据水力工况,在输送干线或输配十线上诊 量的水泵等设施

    2. 0. 15隔压站

    在供热干线上将管网分成相互独立的压力系统的设施。

    与管道弯头组合成组进行热补偿的补偿器

    3.1.1供热管网支线、庭院管网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供暖、 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宜采用经核实的建筑设计热负 荷,同时应考虑热网输送热损失。

    3.1.2当无建筑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

    供暖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3被动式节能建筑的供暖热负荷应根据建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3被动式节能建筑的供暖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

    式中:Q—通风设计热负荷(kW); K,——建筑物通风热负荷系数,可取0.3~0.5。 3空调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

    式中: Qa 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W); qa——空调热指标(W/m); Aa一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空调夏季制冷设计热负荷:

    Qa = qa X A, X 10~3

    式中:Q 空调夏季制冷设计热负荷(kW); qe 空调冷指标(W/m); Aa 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COP 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可 取0. 7~1.2。 4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

    注:1冷水温度较高时采用较小值,冷水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大值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10%的管网热损失

    2)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式中: Qw.max 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kW); Qw.ave 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W); Kh 小时变化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

    Qw. max = K XQw. ave

    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选取

    3.1.3工业热负荷应包括生产工艺热负荷、生活热负荷和工业

    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热负荷。生产工艺热负荷的最大、最 小、平均热负荷和凝结水回收率应采用生产工艺系统的实际数 据,并应收集生产工艺系统不同季节的典型日(周)负荷曲线 图。对热用户提供的热负荷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时,应通过下列方 法对热用户提供的热负荷数据进行平均耗汽量的验算,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根据热用户燃料耗量验算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年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年燃料耗量:

    式中: Bi 生产年燃料耗量(kg/a); B—一年总燃料耗量(kg/a); B2——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年燃料耗量(kg/a) 3)生产平均耗汽量:

    式中:D 生产平均耗汽量(kg/h); hb 锅炉供蒸汽烩(kJ/kg); hma 锅炉补水饸(kJ/kg); hrt 凝结水饸(kJ/kg); de 凝结水回收率; 年平均负荷利用小时数(h 2根据产品单耗验算时,可按下式

    式中:W 产品年产量(t/a或件/a); b一单位产品耗标煤量(kgce/t或kgce/件); Qn—标准煤发热量(kJ/kgce),取29308kJ/kgce。 3.1.4当无工业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生活及生产工艺热负 荷的设计资料时,对现有企业,应采用生产建筑和生产工艺的实 际耗热数据,并考虑今后可能的变化;对规划建设的工业企业, 可按不同行业项目估算指标中典型生产规模进行估算,也可按同 类型、同地区企业的设计资料或实际耗热定额计算

    可按不同行业项目估算指标中典型生产规模进行估算,也可按同 类型、同地区企业的设计资料或实际耗热定额计算。 3.1.5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应按热用户典型日负荷曲线叠加确 定、当无法绘制典型日负益曲线时、最大负荷可取经核实后的热

    3.1.5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应按热用户典型日负荷曲线叠加确

    。当无法绘制典型日负荷曲线时,最大负荷可取经核实后的热 用户最大热负荷之和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可按0.6 .9取值

    1供热干线应采用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 2供热支线,当热用户有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应采用生 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当热用户无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应采用 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最大小时热负荷叠加时应考虑同时使 用系数。 3.1.7以热电厂为热源的供热管网,在技术经济可行时,应发

    3.2.1民用建筑的年耗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供暖年耗热量:

    3.2.1民用建筑的年耗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2.1民用建筑的年耗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 0.0864NXQh .

    Q=0.0036 TX NXQ

    式中: Q 供暖期通风耗热量(GJ/a); 供暖期通风装置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d); 通风设计热负荷(kW); to.v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空调供暖耗热量:

    Qa = 0. 0036 Tad X NXQa Li tave (3. 2. t;

    式中: Qa 空调供暖耗热量(GJ/a); Ta.d 供暖期空调装置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d); Qa 一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W); to.a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4空调制冷耗热量:

    式中: Q 空调制冷耗热量(GJ/a); Q 空调夏季制冷设计热负荷(kW):

    Q= 0. 0036 Q. X T.ma

    I c.max 空调夏季设计负荷利用小时数(h/a)。 5生活热水年耗热量:

    Q = 30. 24 Qw.ave

    式中:Q一一生活热水年耗热量(GJ/a); Qw.ave一 一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W)。 3.2.2生产工艺热负荷的年耗热量应根据年负荷曲线图计算。 工业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的年耗热量可按本标准 第3.2.1条的规定计算。

    3.2.4当供热管网由多个热源供热,应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

    行分析,并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各个热源的年供热量由热 荷延续时间图确定

    4.1.1仅承担建筑物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 热管网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热管网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4.1.2同时承担生产工艺热负荷和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 水热负荷的供热管网,宜采用同一种供热介质,供热介质应按下 列原则确定: 1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时,应 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 2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 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3当供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 须采用蒸汽介质,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 介质。

    4.1.2同时承担生产工艺热负荷和供暖、通风、空调、生

    4.2.1热水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 热源、供热管线、热用户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4.2.2当不具备条件进行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时,

    管网供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当热源为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时,设计供水温度宜取 110℃~15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60℃。 2当热源为小型锅炉房时,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室内供 暖系统的设计温度。 3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各热源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应一致。当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热电厂的供 回水温度。

    4.3.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热水管网,补水水质应 符合表4.3.1的规定。

    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热水管网补水水质

    4.3.3蒸汽管网由热用户返回热源的凝结水水质应符合 表 4. 3. 3 的规定。

    4.3.3蒸汽管网由热用户返回热源的凝结水水质应符合

    表4.3.3蒸汽管网凝结水水质

    .3.4当供热系统中有不锈钢设备时,供热介质中氯离子含量 不应高于25mg/L。

    5.0.2同时有生产工艺、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

    5.0.2同时有生产工艺、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

    负荷的热水管网,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与供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 参数相差较大,或常年性热负荷和季节性热负荷差异较大,且技 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多管制

    5.0.3蒸汽管网宜采用单管制。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采用双 管或多管制: 1热用户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 2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 3热负荷分期增长。

    用间接连接系统。当被加热介质泄漏不会产生危害时,其谈 应全部回收并设置凝结水管。当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回收 低时,应根据用户凝结水量、凝结水管网投资等因素进行拉 济比较后确定凝结水管的设置。对不能回收的凝结水,应对 能和水资源加以利用

    5.0.5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处应设置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或

    月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当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阳 离的钢管时,应采取凝结水管充满水的措施,

    多热源供热。多热源供热系统在技术经济合理时,输配干线 接成环状管网,输送干线间宜设置连通干线。

    表5.0.7最低保证率

    5.0.8热源向同一方向引出的干线之间宜设连通管线,连通管 线应结合分段阀门设置,连通管线可作为输配干线使用。连通管 线应使故障段切除后其余热用户的最低保证率符合本标准 表5.0.7的规定。

    5.0.9对供热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由两个可

    焗节、热力站及建巩热 力入口处的局部调节和用热设备单独调节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调节 方式,并应采用自动调节。

    6.0.2单一供暖热负荷且只有单一热源,或调峰热源

    6.0.3单一供暖热负荷,且调峰热源与基本热源联网运行

    7.1.1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7.1.1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

    1计算管网主干线、支干线和各支线的阻力损失; 2确定供热管网的管径及循环水泵、中继泵的流量和扬程: 3分析供热系统运行的压力工况,热用户应有足够的资用 压头且系统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 4 进行事故工况计算与分析; 5必要时进行动态水力计算与分析。 7.1.2水力计算应满足连续性方程和压力降方程。 7.1.3热水管网应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各运行方案的主干 线水压图。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还应绘制必要的支干线水 压图。 7.1.4热水管网应在水力计算和管网水压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中继泵站和隔压站的位置、数量及参数。 7.1.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热水管网,应进行多工况水力计算: 1多热源供热系统,应按热源投运顺序对每个热源满负荷 运行的工况进行水力计算并绘制水压图。 2常年运行的热水管网,应分别进行供暖期和非供暖期水 力工况分析;当有夏季制冷热负荷时,应分别进行供暖期、供冷 期和过渡期水力工况分析。 3当热用户分期建设时,应按规划期设计流量选择管径 送应合期进行管网水五注管分期确京据环有会数

    压图。 7.1.4热水管网应在水力计算和管网水压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中继泵站和隔压站的位置、数量及参数。 7.1.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热水管网,应进行多工况水力计算: 1多热源供热系统,应按热源投运顺序对每个热源满负荷 运行的工况进行水力计算并绘制水压图。 2常年运行的热水管网,应分别进行供暖期和非供暖期水 力工况分析;当有夏季制冷热负荷时,应分别进行供暖期、供冷 期和过渡期水力工况分析。 3当热用户分期建设时,应按规划期设计流量选择管径, 并应分期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分期确定循环泵参数。 4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庭院管网,应分别进行供暖期和供 令期水力计算,分别确定循环泵参数。

    7.1.6当供热最低保证率不满足本标准第5.0.7条的规定时

    应加大不利段管网王线的管行

    7.1.13动态水力分析后,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下列安全保护 措施:

    1 设置氮气定压罐; 2 设置静压分区阀; 3 设置紧急泄水阀; 4 延长主阀关闭时间; 5 循环泵、中继泵与输送干线的分段阀连锁控制; 6 提高管道和设备的承压等级; 7 适当提高定压水平; 8 增加事故补水能力。

    热水管网各种热负荷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G 管网设计流量(t/h); Q 一 设计热负荷(kW); Cp 水的比热容[kJ/(kg·℃)]; t1一 管网供水温度(℃); t2一一各种热负荷相应的管网回水温度(℃)。 7.2.2生活热水庭院管网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 7.2.3当热水管网有夏季制冷热负荷时,应分别计算供暖期和 供冷期管网流量,并取较大值作为管网设计流量。 7.2.4热水管网设计流量应根据供热调节方式,取各种热负荷 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流量叠加得出最大流量值作为管网设计 流量。 7.2.5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并联或两级混合连 接时,生活热水管网设计流量应取并联换热器的热水管网流量 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两级串联连接时,管网设计 流量取值应与两级混合连接时相同。 7.2.6计算热水管网干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 取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计算支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计 热负荷应根据生活热水用户有无储水箱按本标准第3.1.6条的规 定取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或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 7.2.7蒸汽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生产工艺最大热负荷确定 当供热介质为饱和蒸汽时,设计流量应考虑补偿管道散热损失产 生凝结水的蒸汽量。 7.2.8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蒸汽管道的设计流量乘以用 户的凝结水回收率加沿途疏水流量确定。

    7.2.5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并联或两级温

    接时,生活热水管网设计流量应取并联换热器的热水管网流量 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两级串联连接时,管网设计 流量取值应与两级混合连接时相同

    汉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计算支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 热负荷应根据生活热水用户有无储水箱按本标准第3.1.6条的 定取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或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

    热管道内壁存在腐蚀现象或管道内壁采取减阻措施时工程标准规范范本,应采用经 过测定的当量粗糙度值

    表7.3.1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

    7.3.2确定热水管网主干线管径时,应采用经济比摩阻。经济 比摩阻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当不具备技术经济比较 条件时,主干线比摩阻可按下列经验值确定: 1主干线30Pa/m~70Pa/m; 2庭院管网主干线60Pa/m100Pa/m。 7.3.3长输管线比摩阻可采用20Pa/m~50Pa/m,管径应经技 术经济比选确定。 7.3.4热水管网支干线、支线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但供 热介质流速不应大于3.5m/s。支干线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 庭院管网支线比摩阻不宜大于400Pa/m。 7.3.5蒸汽管道的最大允许设计流速应符合表7.3.5的规定

    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7.3.5蒸汽管道最大允许设计流速

    7.3.6以热电厂为热源的蒸汽管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和温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蒸汽管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和温度应 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确定。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蒸汽管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和温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航空标准 |认证标准 |管接头标准 |检测标准 |烟草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