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123-2022 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pdf

  • SJG 123-2022  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1-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JG 123-2022  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4.1.1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运维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创建水务工程信息模型,水 务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不宜低于项目应用需求。 4.1.2各参建单位在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创建前,应配置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保证水务工程信息 模型的创建和应用需要。 4.1.3模型的更新维护应由模型创建单位负责,应对模型版本进行标记,并应配置相应的版本 修改说明。 4.1.4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应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水务工程信息模型所包含的模型单元应分级建立,可嵌套设置,分级应符合表4.2.1的

    表4.2.1模型单元的种类

    4.2.2模型单元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型单元应具有特定形式的几何表达方法; 2模型单元应具有特定的属性信息。 4.2.3模型创建时可采用分散方式按专业或任务创建,分散创建的模型单元应能拼接成整体模 型且不影响使用

    4.3.1水务工程模型单元的命名应符合工程命名习惯,满足规范性、合理性、简洁性及可扩展 性要求。在工程全生命期内监理标准规范范本,命名应保持唯一性,且同一对象和参数的命名应保持一致,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宜使用汉字拼音、英文字符、数字、下划线“”和半角连字符“”的组合:

    4.3.1水务工程模型单元的命名应符合工程命名习惯,满足规范性、合理性、简洁性及可扩展

    4.4.1模型拆分应根据各工程阶段应用需要选择拆分方式。 4.4.2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应按专业、按工程对象、按功能系统、按工作要求等进行拆分, 4.4.3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在按专业进行拆分的基础上,宜遵循下列规定: 1当模型内存在多个工程对象时,可按工程对象拆分,也可以依照工程对象的不同等级进行 细分; 2当专业模型内存在多个系统时,可按功能系统进行拆分;专业内模型可按系统类型进行拆 分; 3当需考虑特定工作要求时,可按工作要求拆分

    4.4.1模型拆分应根据各工程阶段应用需要选择拆分方式。 4.4.2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应按专业、按工程对象、按功能系统、按工作要求等进行拆分, 4.4.3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在按专业进行拆分的基础上,宜遵循下列规定: 1当模型内存在多个工程对象时,可按工程对象拆分,也可以依照工程对象的不同等级进行 细分; 2当专业模型内存在多个系统时,可按功能系统进行拆分;专业内模型可按系统类型进行拆 分; 3当需考虑特定工作要求时,可按工作要求拆分

    4.5.1水务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51269以及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分类编码有关标准的规定。 4.5.2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应满足分类对象唯一性要求,同时应考虑信息化平台基于 编码的项目管理需要。 4.5.3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宜覆盖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 4.5.4分类编码应保证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唯一性及扩展性。

    编码的项目管理需要。 4.5.3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宜覆盖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 4.5.4分类编码应保证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唯一性及扩展性。

    4.6.1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创建的精度要求应满足相应阶段的模型应用需要,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和深圳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 准》SJG76的有关规定。

    4.6.2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创建的精度要求应包括几何表达精度要求和信息深度要求。

    4.6.2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创建的精度要求应包括几何表达精度要求和信息深度要求。

    4.6.2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创建的精厂

    5.0.1信息模型应用实施应贯穿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阶段,各阶段的信息模型 宜具有继承性,具体应用点应满足表5.0.1的要求,

    表5.0.1信息模型应用总览

    .2同一应用点可用于工程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特点与需求应有所侧重和深化,应用 则重和深化应包含模型精度、专业技术要求和应用深度等方面。

    6勘察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

    6.1.1勘察设计阶段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应贯穿勘察、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6.1.2各参建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选取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内容,勘察设计阶段工程信息模 型应用内容宜包括三维地形地质分析、地下管网分析、选线选址分析、场地分析、方案比选、专 业综合、仿真分析、模型出图及工程量统计等

    6.2三维地形地质分析

    6.2.1在勘察设计阶段,宜创建三维地形地质模型,用于地质情况可视化表达和专项

    图6.2.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三维地形地质分析操作流程图

    6.2.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三维地形地质分析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分析和 输出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据准备应包括勘察数据、模型创建等内容,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三维模型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根据获取的地址、地形勘察数据创建; 3应对工程信息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4 应利用创建的地质、地形模型,开展岩层分布分析、溶洞分析、坡度分析等专项分析 5 输出的结果应包括分析报告和三维地形地质模型等。 6.2.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开展三维地质分析时,应采用可视化方式表达地下岩层类型、厚度及 分布情况。 6.2.4基于三维地形地质模型开展地下溶洞分析,应采用可视化方式表达溶洞的位置、体积等 提供决策分析和处理方案制定数据。

    6.3.1在勘察工作中,可建立三维地下管网模型,直观展示管网的类别、走向、管径、材质等 信息,为工程建管决策提供依据。(图6.3.1)。

    图6.3.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地下管网分析操作流程图

    6.3.2地下管网勘测数据应包括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及电力管线等主要管网类

    .2地下管网勘测数据应包括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及电力管线等主要管网类型数据。 .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地下管网分析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分析和输 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地下管网分析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分析和输出 不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地下管网勘察数据、模型创建要求等内容,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 武; 2地下管网模型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根据获取的地下管网勘察数据创建; 3应对地下管网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4应利用创建的地下管网模型开展地下管网现状及各专业管网关系分析; 5输出的结果应包括分析报告和地下管网模型。

    6.4.1在水务工程选址、选线工作中,可利用工程信息模型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和模拟功能 辅助进行选线分析,确定最优线路和最佳选址(图6.4.1)。

    图6.4.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选线选址分析操作流利

    6.4.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选线分析工作宜结合测绘数据、水文数据、地形数据、地质数据及 高程数据等专题数据开展,并宜综合无人机、虚拟现实(VR)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种技 术应用。 6.4.3勘察设计单位应重点利用大尺度的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及信息模型数据辅助选线决 策。 6.4.4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选线选址分析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分析和输出 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测绘数据、水文数据、地形数据、地质数据及高程数据等专题数据,且数 据类型宜采用以数字化的形式; 2三维大尺度环境模型以及局部的信息模型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根据获取的高程、地形、测绘 等数据创建: 3应对信息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4应利用创建的环境模型,开展项目选址、工程选线及高程分析等专项分析:

    高程数据等专题数据开展,并宜综合无人机、虚拟现实(VR)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种技

    1数据准备应包括测绘数据、水文数据、地形数据、地质数据及高程数据等专题数据,且数 据类型宜采用以数字化的形式; 2三维大尺度环境模型以及局部的信息模型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根据获取的高程、地形、测绘 等数据创建: 3应对信息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4应利用创建的环境模型,开展项目选址、工程选线及高程分析等专项分析; 5输出的结果应包括大尺度环境模型、工程选线报告及工程选址报告等。

    .1在勘察设计阶段工程信息模型应用中,宜创建场地水务工程信息模型并进行场地分析(

    图6.5.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场地分析操作流程图

    6.5.2勘察设计单位宜针对工程周边的地形、地质、水文及交通等情况进行场地分析,且宜利 用分析结果优化设计方案。 6.5.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场地分析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分析和输出环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地勘报告、水文数据、地形数据、地质数据、规划数据及地下管网等基础 数据,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项目场地和周边环境模型应由设计单位根据获取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数据创建; 3应对信息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4应利用创建的场地模型,开展项目周边自然条件、场地条件、土方量及场地交通等情况分 析; 5输出的结果应包括场地模型、场地分析报告等,输出结果应作为项目设计和设计优化的参 考依据。

    图6.6.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方案比选操作流程图

    6.6.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方案比选应包含数据准备、数据审核、方案展示、对比分析和输出 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各方案的信息模型、模拟视频、待选方案及方案专题图等资料,且数据类 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应对待选方案的内容、质量等进行审核; 3勘察设计单位应利用信息模型、模拟动画及专题图等多种形式对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 4勘察设计单位应基于各方案模型,对各方案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宜在项目方 案设计报告中体现; 5输出的结果应包括方案设计报告、最优方案模型。 6.6.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方案比选可用于选线选址方案、地质条件处理方案、设计方案、设 备选型方案、水利机械吊装安装方案及监测设备安装方案等多个专项的比选,

    图6.7.1水务工程信息模型专业综合分析操作流程

    6.7.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专业综合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审核、专业综合和输出环节,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水工结构模型、金属结构专业模型、水利机械模型、电气专业模型、暖通 专业模型、测绘地质专业模型及给排水模型等; 2应对信息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3应利用相关软件对各专业模型进行专业内、专业间综合分析; 4输出的结果应包括问题报告、设计优化模型及设计图纸。 6.7.3在实施中,宜综合考虑水务工程相关专业的复杂性、软件对异形水务专业构件的设计表 达能力等开展专业综合工作

    .1在水务工程勘察、地质地形勘测、枢纽布置等环节,宜利用信息模型进行仿真模拟, 宿短设计周期、深化设计深度、提高设计质量及控制成本(图6.8.1)。

    图6.8.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仿真分析操作流程图

    6.8.2设计单位宜利用基于工程信息模型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演示模拟水 务工程的动态施工过程,开展水务工程性能分析和数字仿真计算。 6.8.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仿真模拟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仿真分析和输出 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务工程的动态施工过程,开展水务工程性能分析和数字仿真计算。 6.8.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仿真模拟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模型审核、仿真分析和输出 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各专业的信息模型、实景航拍照片、全景图及点云数据等,且数据类型宜 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勘察设计单位宜利用实景模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及全景图等形式对现 场实际情况进行模型创建; 3应对信息模型的质量及深度进行审查; 4勘察设计单位宜利用创建的仿真模型对项目周边环境、降雨、汇流、泄洪及施工现场等进 行仿真模拟;宜对水务工程进行性能分析和数字仿真计算; 5输出的结果宜包括仿真报告、漫游视频、仿真模型等结果

    .1模型出图宜针对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宜利用信息模型导出施工图设计图纸(图 .1,且宜采用水务工程通用出图标准

    图6.9.1模型出图操作流程图

    6.9.2模型出图宜包含项目总平面、平面图、纵剖图、剖视图、大样图及关键复杂节点详图。 6.9.3水务工程关键复杂节点宜通过模型导出三维透视图,并宜进行适当的标注和说明, 6.9.4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模型出图宜包含数据准备、导出图纸、图纸清理、图纸审核和图纸 发布环节,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宜包括通过质量审核和版本固化后的施工图设计模型、出图要求等,且数据类型 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勘察设计单位宜按照出图要求利用工程信息模型软件从施工图设计模型申导出施工图图 纸; 3宜对导出后的施工图纸进行图纸清理,删除无用、亢余的信息; 4宜采用自动化审核方式重点对图模的一致性进行审核,并宜对图纸中的注释信息进行检查 5 施工图纸通过审核后,宜由设计单位盖章形成施工蓝图。 6.9.5 图纸和模型之间宜建立关联关系,并宜保证图纸表达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6.9.6设计变更时,宜保证模型对变更内容的准确反映,并宜基于变更后模型进行重新出图。

    6. 10 工程量统计

    图6.10.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工程量统计操作流程图

    6.10.2工程量统计可包含模型构件的数量、位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及材质等。 6.10.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工程量统计应包含数据准备、开展工程量统计、结果输出和应用环 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设计信息模型、满足工程量统计的模型拆分原则、工程量统计要求等,且 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项目建设需要,利用信息模型统计机电、水工、金属结构、水利机械 及电气等不同专业的工程量: 3应输出计算说明及各专业工程量统计明细表; 4应利用工程量统计结果辅助工程造价管理、优化设计方案。 6.10.4工程信息模型工程量统计成果可与造价团队的概算成果等进行多算对比,辅助概预算申 报。

    7施工阶段信息模型应用

    7.1.1施工阶段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应贯穿施工准备、施工建造及竣工移交等阶段,应覆盖建设 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备供应商等主要参与单位。 7.1.2施工阶段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应包括深化设计、施工场地布置、漫游模拟、施工模拟、质 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及竣工信息模型创建等内容。 7.1.3监理单位在施工阶段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应包括设计图纸协调检查、施工场地实时分析、 参建资料集成管理、施工过程模拟、施工进度动态调整及工程造价等内容,

    图7.2.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深化设计操作流程图

    7.2.2施工单位应结合项目周边地形、地质、水文及地下管线等情况开展深化设计,宜增加施 工辅助设施,指导工程现场施工。 7.2.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深化设计应包含数据准备、深化设计、模型整合、模型审查、导出 图纸、图纸校审和成果输出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施工图图纸、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地形地质数据、项 目施工方案,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应结合项目施工情况,对水利机械、金属结构、机电、电气及水工结构等各单专业模型进 行模型深化,并应对各专业模型进行专业综合分析: 3应开展各专业深化设计模型整合,结合数字地形模型、地质模型及临近建筑物模型,检查 图纸中的深化设计错误,优化深化设计方案;

    5应基于各专业深化设计模型,结合水务工程施工需要,输出深化设计图纸,输出的深化设 计图纸宜包含各专业的平面图、立面图、面图及详图等; 6宜采用自动化审核方式重点对图模的一致性审核,并对图纸中的注释信息进行检查; 7输出的成果应包括专业综合分析报告、深化设计模型及施工深化图纸等。 7.2.4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深化设计输出成果应包含专业综合分析报告、深化设计模型及深化 设计图纸等。

    7.3.1施工单位宜通过搭建施工场地信息模型,直观比对施工场地布置方案可行性,分析场地 资源布置方案(图7.3.1)。

    资源布置方案(图7.3.1)

    图7.3.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场地布置操作流

    7.3.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场地布置应以场地空间高效利用为目标,并随着项目推进,场 地布置方案动态进行调整。 7.3.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场地布置应包含数据准备、创建施工场地信息模型、场地布置 方案分析和成果输出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场地布置相关标准规范、初步布置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及GIS数据 等,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创建的施工场地信息模型应包括周边环境、施工区域、场地交通、主要建(构)筑物、加 工与材料分区、施工机械布置、场区重要管线及临时工程等内容; 3应利用信息模型,结合场地区域布置要求、交通流线要求、资源进出场计划、大型机械布 置要求及消防安全因素等,应进行场地布置方案对比,与各方需求协调,选择最优布置方案; 4输出的成果应包含施工场地信息模型、场地布置方案优化报告及场地布置平面图等。 7.3.4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场地布置可用于指导临建搭设、材料堆场、交通路口开设及场地临 时道路规划等

    .1施工单位宜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 用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水务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浏览 表达施工效果、施工方案场地条件

    图7.4.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漫游模拟操作流程图

    7.4.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漫游模拟应包含数据准备、制定漫游路线、漫游动画制作、结果审 核和输出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信息模型、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漫游实施方案,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 化的形式: 2应根据项目漫游需要,制定项目漫游路径: 3应基于选定的路线和模型,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创建漫游模拟视频; 4应对输出视频的格式、内容、分辨率等进行审核; 5生成的模拟视频通过审核后,应输出模拟视频,辅助进行工程建设管理。 7.4.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漫游模拟视频内容表达应清晰准确,应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需要 分辨率不宜低于720P。

    7.5.1施工单位宜利用 案进行模拟优化,明确施工工艺、工序及工 法,并基于模拟结果进行施工交底和 指导 (图 7. 5. 1)

    图7.5.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操作流程图

    7.5.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可对施工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 7.5.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应包含数据准备、创建模拟视频、结果审核和输出环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5.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可对施工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

    7.5.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应包含数据准备、创建模拟视频、结果审核和输出环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国家及行业内标准和规范、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及施工信息模型等,且数 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应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针对设备吊装等施工环节基于工程信息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并宜输 出模拟视频; 3应对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成果进行审核; 4输出的结果应包括施工图纸、工程信息模型专题图片和模拟视频等成果。 7.5.4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结果应整体美观、清晰度高,且应满足施工交底、方案优 化等要求。 7.5.5应利用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结果对施工单位、施工班组进行工艺、工序、工法 交底,并应在现场关键环节施工中,参照模拟结果按步施工。

    图7.6.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质量管理操作流利

    7.6.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质量管理应结合项目质量目标、管理细则、专项施工方案及质 量控制措施等开展。

    量控制措施等开展。 7.6.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质量管理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专项质量管理和输出环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信息模型、质量管理措施、质量管理规范及专项施工方案等,且数据 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应根据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基于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细化和完善,形成满足工程质量专项应 用管理需要的工程信息模型 3应利用工程信息模型结合各专项工程实施要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支撑架搭设、复 卡钢筋节点等环节辅助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应由监理单位利用轻量化模型辅助开展工程验收和 现场质量巡检工作; 4输出的结果应包括质量管理方案、质量巡检问题及质量管理模型等。 7.6.4应开展现场质量巡检和建立质量问题清单,问题清单宜记录问题类型、部位、问题描述 等,并宜建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复核问题的闭环管理流程

    7.7.1在水务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宜基于工程信息模型技术开展安全教育、临边洞口识别、 场地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暴雨、洪水、潮水等危险因素管理(图7.7.1)。

    7.7.2基于工程信 组织方案等开展。 7.7.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安全管理应包含数据准备、模型创建、专项安全管理和输出环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信息模型、安全管理规范及施工组织方案等,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 化的形式; 2应根据安全管理需要,基于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细化和完善,形成满足安全专项管理要求的 信息模型; 3应结合VR技术开展安全教育;应利用工程信息模型识别临边洞口的位置和尺寸,辅助场 地安全因素管理,开展人员不安全行为和场地环境不安全因素监管;应结合GIS技术对暴雨、洪 水、潮水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由监理单位利用轻量化模型辅助开展安全措施检查和现场安全 巡检工作; 4输出的结果应包括安全管理问题、现场安全巡检问题及安全管理模型等。 7.7.4应开展现场安全问题巡检和建立安全隐患清单,清单宜记录问题类型、部位、问题描述 等,并宜建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复核问题的闭环管理流程。

    7.8.1按照进度管理的不同时限,水务工程可划分为工程总进度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 月度计划和重要节点控制计划等。 7.8.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水务工程进度管理,宜利用施工信息模型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比对,及时发布进度预警信息。 7.8.3施工单位宜利用工程信息模型技术优化工程进度,展现工期动态可视化结果(图7.8.3)

    图7.8.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进度管理操作流程图

    7.8.4根据施工进度管理需求,可在施工信息模型中添加计划施工时间、实际施工时间、主要 设备计划进场时间、主要设备实际进场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按施工段添加)和施工机械数量(按 施工段添加)等信息。 7.8.5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进度管理应包含数据准备、计划进度模型创建、实际进度模型 创建、进度对比、预警和输出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信息模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变更及实际施工 进度等,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应基于施工进度计划信息,创建计划进度管控模型,关联计划时间节点。计划进度管控模 型可为工程整体模型,可为分部分项工程模型; 3应将项目实际进度情况与施工信息模型进行关联,形成工程项目实际进度模型; 4应将实际进度模型与计划进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镀铬标准,识别项目进度滞后情况,并宜发送预警 信息; 5输出的结果应包括进度模型及进度预警信息等结果。 7.8.6在项目实施中,可利用无人机、点云扫描及720全景图等多种技术辅助开展工程进度管理

    7.8.4根据施工进度管理需求,可在施工信息模型中添加计划施工时间、实际施工时间、主要 设备计划进场时间、主要设备实际进场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按施工段添加)和施工机械数量(按 施工段添加)等信息。 7.8.5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进度管理应包含数据准备、计划进度模型创建、实际进度模型 创建、进度对比、预警和输出环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信息模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变更及实际施工

    1在水务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宜利用工程信息模型技术的可视化、信息关联的特点, 千展施工阶段成本管控与决策(图7.9.1)

    图7.9.1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成本管理操作流利

    7.9.2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施工成本管理,宜建立施工预算、施工深化设计等资料与施工信息 模型的关系山东标准规范范本,再根据实际的施工方案、资金计划与设计变更等信息,开展项目成本管理。 7.9.3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成本管理应包含数据准备、数据关联、成本管理和输出环节,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准备应包括施工信息模型、施工图纸、工程预算数据、投资计划、设计变更数据及工 程签证数据等,且数据类型宜采用数字化的形式; 2应基于施工信息模型,将施工图纸和工程预算清单中的相关信息与模型关联; 3应基于成本管理模型,结合工程预算数据、投资计划及设计变更等资料,开展项目成本管 控。成本管控内容应包括项目动态投资管理、变更管理、阶段支付管理及结算决算管理等; 4输出的成果应包括支付台账、变更模型、项目变更台账及项目决算资料等,

    7.10.1施工单位应在峻工交付阶段,结合工程变更信息,在深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创建峻工信 息模型,并对模型与施工现场、竣工图纸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7.10.2竣工信息模型应由施工总包单位负责组织创建,各专项施工单位创建各自的竣工信息模 型,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进行整合(图7.10.2)。

    ....
  • 相关专题:
专题: 施工安全资料 |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 |钢筋工程 |工程施工数据 | 方便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