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205-2021 福建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建库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 DBJ/T13-205-2021  福建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建库规程(附条文说明).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1-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市政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T13-205-2021  福建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建库规程(附条文说明)

    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 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3.0.1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 准应与当地城市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准相一致,并与国家统一坐 标系统建立转换关系。 3.0.2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的基础地形数据宜选择1:500 或1:1000地形图数据。 3.0.3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应采用通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 格式或空间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便于数据共享和交换。 3.0.4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建设应遵循实用性、先进 性、现势性、安全性和扩展性等原则。 3.0.5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应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并 及时进行更新。数据更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更新的数据应与原有数据精度一致: 2数据更新时,应同步更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相应的元 数据; 3数据更新时,应无缝接边处理; 4数据更新前应做好数据备份

    4.0.1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应包括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城市 基础地形图和元数据,可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 等数据。 4.0.2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应包括各类管线(管沟、廊)及管线点 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 4.0.3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应包括定位基础、居民地及设施、水 系、交通、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要素的空间位置和 属性信息。 4.0.4元数据应包含数据建库时间、状态、空间范围、关键字、 检索、数据质量、数据库空间参考等信息。元数据的内容与形式 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能完整地描述管线数据最重要的信息; 2应准确而简洁地描述各类数据的主要特征; 3应保持元数据的逻辑结构关系,在修改或扩展时不应影响 整体结构。

    5.0.1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的主流数据库软件,统一管理地下管线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5.0.2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支持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等空间数据: 2具备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 3提供多媒体数据管理支持: 4具备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能力; 5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6有事务并发处理机制。 5.0.3数据库设计应在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公路标准规范范本,编写技术设计书 并组织评审。

    1支持失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等空间数据; 2具备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 3提供多媒体数据管理支持: 4具备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能力; 5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6有事务并发处理机制。 5.0.3数据库设计应在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技术设计书 并组织评审。 5.0.4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数据库建设应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 模型等方面,满足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2先进性原则:应利用当前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采用成 熟的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对数据进行管理。 3现势性原则: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最新的管线信息和基础 地理信息数据,并建立更新维护机制。 4安全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建立、管理、维护等方面应建 立严格有效的安全与保密措施。 5扩展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满足未 来的扩展需要。 5.0.5数据库设计应对所管理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类、综合、抽象, 采用先进的数据模型方法管理和维护数据。

    5.0.4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

    5.0.6数据组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规范和本规 程的要求实施。各类数据应分层组织管理,并遵循以下原则: 1同类数据存放于同一图层: 2相关的数据层宜组成数据集或专题; 3有关联的数据层间建立关联关系。 5.0.7各类数据应设计相应的数据表结构,并确定各数据表的属 性项名称、数据类型、属性字段长度、值域范围及关键索引数据 项。 5.0.8数据建库时应建立相应的符号库,包括管线图符号库和地 形图符号库。符号库设计应遵循直观、易读、可扩展、易管理等 原则,并应与现行国家标准相统一

    6.0.1数据建库宜包括数据准备、库体模型建立、入库检查、数 据入库等步骤 6.0.2数据准备:按照数据库设计要求,收集所需要的各类数据 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备份,将待入库数据统一存放。 6.0.3库体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通过 数据库管理引擎或系统对每类数据进行物理空间的分配和参数 设置,创建数据表。分配物理空间时,应充分考虑数据库的扩充 能力。 6.0.4入库检查:应按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对各类数据进行命名规 范、数学基础、数据格式、属性结构、空间拓扑和数据一致性等 全面检查。入库检查可采取软件辅助批量检查和人机交互检查两 种方法,根据数据类型和检查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采用软件辅助检查时,应在检查工作前,对检查软件进行测试 6.0.5地下管线数据入库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管线分类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2管线分层、编码的规范性: 3空间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4属性信息的止确性和规范性; 5数据接边的止确性; 6逻辑关系的正确性。 6.0.6数据入库:将检查后的数据导入对应数据表,保证空间数 据的拓扑关系正确,并应保留数据入库日志。

    7.1.1管线数据分层应按管线种类、儿何类型、物理连通性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分层,管线段、管线点及辅助数据应分层存储,宜 按附录A的分层规定执行。 7.1.2提交入库的数据应采用统一的属性数据结构。同类管线的 属性结构应保持一致,不同类型的管线属性结构可根据地物要素 特点扩充相应的特有属性信息。 7.1.3管线点属性表应记录管线点的名称(编号)、空间位置、 特征、附属物、符号样式名称(编号)、地面高程、符号旋转角 度值等信息,属性结构宜按附录B中表B.0.1的规定执行,可根 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各类管线的点属性信息内容宜按附录C 中表C.0.1的规定执行。 7.1.4管线段属性表应记录管线的材质、断面尺寸、权属、理设 日期、理设方式、使用状况及管线连接关系等信息,各类管线应 至少包含表7.1.4中规定的属性信息。属性结构宜按附录B中表 B.0.2的规定执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各类管线的属性 信息内容宜按附录C中表C.0.2的规定执行

    表7.1.4管线段属性信息

    续表 7. 1. 4

    7.1.5管沟(廊)点属性表应记录管沟(廊)的空间位置、所属 管类、地面高程、符号样式名称(编号)、符号旋转角度等信息, 属性结构宜按附录B中表B.0.3的规定执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 行扩充。

    管类、地面高程、符号样式名称(编号)、符号旋转角度等信息 属性结构宜按附录B中表B.0.3的规定执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 行扩充。 7.1.6管沟(廊)线属性表应记录管沟(廊)线的起止管沟点名 称(编号)、起止理深、断面尺寸、材质、管沟(廊)类型等信 息,属性结构宜按附录B中表B.0.4的规定执行,可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扩充。 7.1.7一井多盖、一井多阀、偏心井等附属物的空间位置及轮廓 宜单独分表进行记录,属性结构宜按附录B中表B.0.5、表B.0.6 的规定执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 7.1.8管线点和管线段应建立唯一标识码,管线点宜采用外业物 深点号作为管线点的唯一标识码,管线段宜采用起止管线点的物 探点号进行标识,保证探测区域内唯一。

    理。分类编码宜采用5位数字代码表示,可参照按附录D的规定。 其中,第1、2位数字为管线类别代码,编码参照表7.1.9的规 定;第3位数字为管点类别代码,1表示特征点,2表示附属物; 第4、5位数字为顺序号。

    .1.9管线类别码表

    7.1.10管线段应记录权属单位,宜采用编码便于统一管理,编 码应在外业探测前统一编号,可采用两位数字自然顺序号表示 多权属管线宜采用“/”符号分隔各权属单位。 7.1.11管线点对应的特征、附属物应在外业探测前编定统一的 规范名称,可按照附录E的规定执行。 7.1.12管线的管径(断面尺寸)应进行规范化记录,宜采用直 径或“宽文高”方式分别记录圆形和矩形等不同断面的尺寸信息: 单位为毫米,其中“X”为大写英文字母。 7.1.13有多种材质的线缆,应记录各管线的材质及对应的电缆 条数,宜以“/”分隔各种材质和电缆条数。

    7.1.14电力管线应记录对应的电压值,并以干伏(kV)为单位。 7.1.15有压力设施的管线应记录压力值,压力划分标准应按现 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的规定执行。 7.1.16有两个以上入口(一井多盖)的通信检修井和一井多阀 附属物)的窖并应表示并位及并内的各连接关系。 7.1.17采用分测区探测时,跨越测区的管线段,应在测区边界 处明确标识接边点。

    7.2.1地形图要素分层宜按要素类别、儿何类型聚类分层,可按 附录F进行分层。 7.2.2地形图要素的属性数据应至少包含要素分类代码及要素 名称等信息,可参照附录G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充, 7.2.3地形要素的分类与代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 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的相关规定。

    8.0.1数据质量应采用质量元素描述。数据质量元素应包括数据 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等内容。 8.0.2数据应涵盖建库所需的所有内容和要素,不应有遗漏,应 减少数据亢余。 8.0.3要素分类代码、数据结构、属性和要素间应符合统一的体 系规则,属性数据项的取值应在值域的界定范围内,数据存储应 与数据结构及规定格式保持一致,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应正确且 保持一致。 8.0.4数据库中管线数据的位置精度及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位 置精度应满足现行《福建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技术规 程》的精度要求。 8.0.5要素的属性项及其名称、类型、长度、顺序、属性值应完 整、正确且保持一致。

    附录B 管线数据属性结构

    表B.0.1管线点属性表

    表B.0.2管线段属性表

    表B.0.3管沟(廊)点属性表

    表B.0.4管沟(廊)线属性表

    表B.0.5辅助数据点表

    表B.0.6辅助数据线表

    附录C 地下管线属性信息

    表C.0.1管线点属性项表

    注:标记“△”的属性为相应管线的填写属性,相互之间应符合逻辑关系。

    附录D地下管线点符号与代码

    表D地下管线点符号与代码表

    附录E 管线点特征、附属物、材质的名称标准

    表E管线点特征、附属物、材质的名称标准

    注:可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扩充

    附录F 地形图要素分层

    表G.0. 1 图幅索引

    表G.0.2测量控制点

    表G.0.3面状水系及附属设施

    表G.0.4线状水系及附属设施

    表G.0.5点状水系及附属设施

    表G.0.7线状房屋附属设施和垣栅

    表G.0.8点状房屋附属设施

    表G.0.9面状交通及附属设施

    表G.0.10线状交通及附属设施

    表G.0.11道路中心线

    表G.0.12点状交通及附属设施

    表G.0.13管线及线状附属设施

    表G.0.14 点状管线附属设施

    表G.0.15行政区划

    表G.0.16境界线

    表G.0.17点状境界及附属设施

    轨道交通标准规范范本表G.0.18等高线

    表G.0. 19 面状地

    表G.0.20线状地貌

    表G.0.21点状地貌

    表G.0.22面状植被和土质

    表G.0.24点状植被和土质

    给排水标准规范范本表G. 0. 25 注记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iso标准 |水利技术论文 |给排水图纸 |设备设计图纸 |国家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