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

  • 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5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1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

    2. 0. 10 大修

    当水工建筑物、地下洞室、边坡和设施等出现影响使用功能 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时,而采取的重大修理措施

    当水工建筑物、地下洞室、边坡和设施等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暂时性消除隐患而采取的突击性修 措施,

    2. 0. 12 水下调查

    为了弄清水工建筑物位于水下部分的缺陷、损坏等情况,借 潜水员和水下探测设备开展的水下缺陷、损坏调查。

    2. 0. 13 水下修补

    2. 0. 13 水下修补

    利用潜水员和各类潜水设备、水下施工设备,对水工建筑物 水下缺陷、损坏等进行修补的作业。

    3.1.1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结合所管辖混凝土坝 枢纽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 3.1.2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并经技术负责人 审批后执行。 3.1.3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对异常和损坏部位做出详细说 明,并摄影或录像。

    3.1.6检查宜与大坝安全监测巡视检查结合进行。 3.1.7应结合设计、施工、运行和安全监测成果等对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查明病害成因,确定病害类型与规模,制定养护 修理方案。

    3.1.6检查宜与天坝安全监测巡视检查结合进行。

    进行综合分析,查明病害成因,确定病害类型与规模,制定养护 修理方案。

    3.2检查分类、时间和频次

    3.2.1检查应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

    3.2.1检查应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 3.2.2日常巡视检查每月不宜少于1次,汛期应视汛情相应增 加次数。库水位首次达到设计洪水位前后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时,每天不应少于1次。如遇特殊情况和工程出现异常时,应增 加次数。

    3.2.3年度检查宜在每年的汛前、汛后、高水位、死水位、低 气温及冰冻较严重地区的冰冻和融冰期进行,每年不宜少于 2次。

    气温及冰冻较严重地区的冰冻和融冰期进行,每年不宜少于

    骤降,以及其他影响大坝安全的特殊情况时进行。

    3.3.T检查项目和内容可按SL60T执行。 3.3.2日常巡视检查应以表面缺陷、裂缝、剥蚀、渗漏和影响 枢纽正常运行的外界于扰等检查为主;年度检查除日常巡视检查 的内容外,还应根据枢纽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混凝土磨损与空蚀检 查、混凝土碳化检查、水下检查、淤积检查等内容;特别检查应 以专项检查为主,兼顾日常巡视检查的内容。

    3.3.3日常巡视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混凝土表面缺陷。包括蜂窝、麻面、孔洞、缺棱掉角、 挤压破坏等。 2混凝土与墙体裂缝。包括裂缝的类型、部位、尺寸、走 向和规模等。 3混凝土剥蚀。包括剥蚀的部位、深度、范围和规模等。 4渗漏。包括坝体、坝基渗漏,绕坝渗流,围岩及边坡渗 漏,闻门渗漏,堵头渗漏等,以及渗漏的类型、部位、渗漏量、 规模、水质和溶蚀现象等。 5钢筋锈蚀。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露筋现象和锈蚀程度。 6 围岩及边坡表面裂缝、塌、鼓起、松动,滑坡等。 7建筑物的倾斜或不均匀沉降。 8边坡支挡与支护结构的完好性。 9所有排水与导渗设施的完好性、堵塞状况及排水状况。 10接触缝与变形缝的开合状况,变形缝止水设施的完好性 与渗漏情况。 11金属结构病害。包括锈蚀、裂纹、鼓包、脱焊与扭曲变 形,止水设施完好性等。 12启闭设备病害。包括起吊装置的完好性、表面润滑等。 13安全监测设施的完好性及工作状况。 14外界王扰。包括影响枢细正常与安全运行的杂物,动植

    3.3.4年度检查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年度检查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3.3.4 1 过流部位混凝土的裂缝、磨损与空蚀状况。 2 混凝土碳化深度与规模。 3 混凝土冻融剥蚀情况。 41 位于水下的缺陷。 5水库淤积。包括淤积高程、淤积厚度、淤积物的种类、 水下地形以及支流河口是否有拦门坎等。 6闻门启闭状况。包括门槽卡阻、气蚀;启闭灵活性;开 度指示器准确性;过载保护装置有效性;接地电阻与绝缘电阻: 信号灯完好性;备用电源等。 3.3.5特别检查应包括因大洪水、有感地震、库水位骤升骤降,

    混凝土碳化深度与规模。 2 3 混凝土冻融剥蚀情况。 4位于水下的缺陷。 5水库淤积。包括淤积高程、淤积厚度、淤积物的种类 水下地形以及支流河口是否有拦门坎等。 6闻门启闭状况。包括门槽卡阻、气蚀;启闭灵活性;开 度指示器准确性;过载保护装置有效性;接地电阻与绝缘电阻; 信号灯完好性;备用电源等。 3.3.5特别检查应包括因大洪水、有感地震、库水位骤升骤降 以及其他影响大坝安全的情况发生后出现的下列险情和异常 情况: 1大坝、地下洞室、边坡等部位变化异常的裂缝。 2大坝、两岸坝肩、地下洞室、边坡等部位变化异常的 渗漏。 3大坝、地下洞室、边坡、金属结构等部位变化异常的 变形。 4非常严重的混凝土碳化。

    情况: 1 大坝、地下洞室、边坡等部位变化异常的裂缝。 2大坝、两岸坝肩、地下洞室、边坡等部位变化异常的 渗漏。 3大坝、地下洞室、边坡、金属结构等部位变化异常的 变形。 4非常严重的混凝土碳化

    3.4.1常规检查可采用目视、耳听、手摸模、鼻膜、脚踩等直刘 方法,或辅以锤、针、钢卷尺、放大镜、石蕊试纸等简单工具 器材。

    3.4.2特殊检查可采用开挖探坑(或槽)、探井、钻孔取样或孔

    内电视、向孔内注水试验、投放化学试剂、潜水员探摸或水下电 视、水下摄影或录像、超声波、雷达探测等方法,对工程内部、 水下部位或坝基进行检查。具备条件时,可采用水下多波束等设 备对库底淤积、边坡崩塌堆积体等进行检查,

    3.4.3检香应符合下列要求

    3.4.3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人员应为熟悉工程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 2日常检查人员应相对稳定,检查时应带好必要的辅助工 具和记录笔、簿以及照相机、录像机等影像设备。 3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总负责人应为运行管理单位行政负 责人或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应成立检查工 作组,组长应由经验丰富且熟悉本工程情况的水工专业工程师担 任,成员应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组成。 4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应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并做好准备 工作。

    .5检查记录、报告及存档

    3.5.1记录和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详细记述 时间、部位、险情,并绘出草图,宜进行测图、摄影或录像。对 于有可疑迹象部位的记录,应在现场进行校对。 2现场记录应及时整理,登记专项卡片。应将本次检查结 果与上次或历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有异常,应立即 复查。

    3.5.2报告、存档应符合下列

    1检查结束后应编写检查报告。 2检查记录、图件、影像资料和检查报告的纸质文档和电 子文档等均应整理归档。

    4.1.1养护工作应做到及时消除混凝土坝枢纽的表面缺陷和局 部工程问题,随时防护可能发生的损坏,保持混凝土坝枢纽的安 全、完整、正常运行。 4.1.2养护对象应包括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变形缝止水设施、 排水设施、闸门及启闭设备、地下洞室、边坡、,安全监测设施及 其他辅助设施等,以及冻害、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的 防护。 4.1.3养护应包括经常性养护、定期养护和专门性养护,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经常性养护应及时进行。 2定期养护应在每年汛前、汛后、冬季来临前或易于保证 养护工程施工质量的时间段内进行。 3专门性养护应在极有可能出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制定 养护方案并及时进行,若不能及时进行养护施工时,应采取临时 性防护措施。 4.1.4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本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结合

    4.2混凝土表面养护和防护

    4.2.3混凝土建筑物表面

    并采取封闭处理等措施

    4.2.4出现渗漏时,应加强观测,必要时采取导排措施。

    4.2.6混凝土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应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对碳化可能引起钢筋锈蚀的混凝土表面应采用涂料涂 全面封闭防护。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引起钢筋锈蚀时,应采用涂 涂层封闭等防护措施。 2对有氯离子侵蚀的钢筋混凝土表面可采用涂料涂层封 防护,也可采用阴极保护

    1易受冰压损坏的部位,可采用人工、机械破冰或安装风、 管吹风、喷水扰动等防护措施。 2冻拨、冻胀损坏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冰冻期排干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压排水孔清淤、 保持畅通。 2)采用草、土料、泡沫塑料板、现浇或预制泡沫混凝土 板等物料覆盖保温。 3在结构承载力充许的条件下采用加重法减小冻拨 损坏。 3冻融损坏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冰冻期排干积水,及时修补溢流面、迎水面水位变化 区出现的剥蚀或裂缝。 2)易受冻融损坏的部位采用物料覆盖保温或采取涂料涂 层防护。 3防止间混水 游色发生冰拔和冻融摄坏

    4.2.8化学侵蚀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已形成渗透通道或出现裂缝的溶出性侵蚀,可采用灌浆 封堵或加涂料涂层防护。 2酸类和盐类侵蚀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减少污染排放。

    2)轻微侵蚀可采用涂料涂层防护,严重侵蚀可采用浇筑 或衬砌形成保护层防护。

    或衬砌形成保护层防护。 4.2.9常用防护材料可按附录A表A选用。防护涂料老化后应 及时更新。

    4.3变形缝止水设施养护

    4.3.1沥青井养护应采取下列措施:

    4.3.彻育开护应未取下列指施: 1 出流管、盖板等设施应经常保养,溢出的沥青应及时 清除。 2沥青井应每5~10年加热一次,沥青不足时应补灌,沥 青老化时应及时更换,更换的废沥青应回收处理

    1变形缝充填材料老化脱落时应及时更换相同材料或应用 较为成熟的新材料进行充填封堵。 2变形缝填充施工前应将变形缝清理干净。若存在渗漏现 象,应先进行渗漏处理,保持缝内干燥。 4.3.3应定期清理各类变形缝止水设施下游的排水孔,保持排 水通畅。

    4.4.1坝面、廊道、地下洞室、边坡及其他表面的排水沟、排 水孔应经常进行人工或机械清理,保持排水通畅。 4.4.2坝体、基础、溢洪道边墙及底板、地下洞室、护坡等的 排水孔应经常进行人工掏挖或机械疏通。疏通时不应损坏孔底反 滤层。无法疏通时,应在附近增补排水孔。 4.4.3集水井、集水廊道的淤积物应及时清除。抽排设备应经 常进行维护,保证正常抽排。

    4.4.4地下洞室的顶拱、边墙等部位出现渗漏时,应

    4.5闸门及启闭设备养护

    4.5.1 闸门表面养护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应定期清理闸门、拦污栅上附着的水生物和杂草污物等。 应定期清理门槽、底坎处的碎石、杂物。 应做好支承行走装置的润滑和防锈。 4.5.2 闸门防腐养护应采取涂层保护或阴极保护。 4.5.3 闸门防水与止水养护应采取下列措施: 应定期检查止水的整体性,不应有断裂或撕裂。 21 应及时清理杂草、冰凌或其他障碍物。 3应及时更换松动锈蚀的螺栓。水封座的粗糙表面应进行 打磨或涂抹环氧树脂,保持光滑平整。 4应定期调整橡胶水封的预压缩量,使松紧适当;应采取 措施防止橡胶水封老化,出现老化现象时应及时更换。 5应做好木水封的防腐处理。 6.应做好金属水封的防锈处理。 4.5.4 闻门启闭设备养护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应定期清理机房、机身、备用电源、闸门井以及操作 室等。 2 应及时更换和添加润滑油,保持设备润滑良好。 3 应定期量测电机绝缘电阻,保持电机于燥。 4 应定期清除钢丝绳表面的污物,清洗启涂抹油脂保护。 4.5.5运行过程发现闸门有振动和爬行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 分析原因,必要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5.6备用电源及通信、避雷、照明等设施应经常维护,保持 正常工作状态。

    4.6.1地下洞室的衬砌混凝土养护应按4.2节的规定执行。发

    6.1地下洞室的衬砌混凝土养护应按4.2节的规定执行。发 局部衬砌漏水时,应加强观测,并采取封堵和导排措施。

    4.6.2地下洞室内的排水廊道、排水沟、排水孔出现淤积、堵 塞或损坏时,应及时采取人工掏挖、机械疏通或高压水冲洗等方 法进行疏通和修复。

    4.6.3应加强洞室顶拱、边墙等部位的检香,及时清除裸露岩

    本表面松动的石块,清理隧洞内的积渣;应对地下厂房渗漏点进 行截堵或导排,并做好通风防潮工作。

    4.6.4应加强对地下厂房内岩锚吊车梁的观测,发现裂缝时

    4.6.5过流隧洞应定期进行排干检查与维护。应经常清理过流

    4.6.6地下洞室围岩若出现大面积掉块的现象,应采用喷

    混凝土衬砌的方法加以保护。喷锚施工应按SL377的规定执行 混凝土衬砌施工应按DL/T5144的规定执行。

    4.7安全监测设施维护

    4.7.1应定期检查各类安全监测设施的工作状态,及时保养和 维护。损坏且具备修复条件的安全监测设施应及时修复。 4.7.2易损坏的安全监测设施应加盖上锁、建围栅或房屋进行 保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4.7.3应及时清除动物在安全监测设施中筑的巢窝。易被动物 被坏的安全监测设施应设防护装置。 4.7.4有防潮湿、防锈蚀要求的安全监测设施,应采取除湿措

    4.7.6观测房及观测站应保持室内干燥,室内温度应

    4.7.6观测房及观测站应保持室内十燥,室内温度应满足安全 监测仪器的工作温度要求,必要时采取保暖措施。观测房应保持 外观整洁,通往观测房的道路应通畅,无杂草、杂物。

    全监测仪器广家提出的设备维护要求

    4.8.1有排漂设施的应定期排放漂浮物;无排漂设施的可利用 溢流表孔定期排漂,无溢流表孔且漂浮物较多的,可采用浮桶、 浮桶结合索网或金属栏栅等措施拦截漂浮物并定期清理。 4.8.2应定期监测坝前泥沙淤积和泄洪设施下游冲淤情况。淤 积影响枢纽正常运行时,应进行冲沙或清淤;冲刷严重时应进行 防护。

    5.1.2裂缝修补前应开展裂缝调查,并判定裂缝类型。

    5.1.3裂缝修补应遵循下列原则: 1裂缝尚未威胁到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或防水性时,应根 据裂缝宽度判断是否需要修补。 2确认必须进行修补的裂缝,应根据裂缝的类型制定修补 方案,确定修补材料、修补方法和修补时间。 3静止裂缝可即时进行修补,并根据裂缝宽度和干湿环境 选择修补材料和修补方法。 4活动裂缝应先消除其成因,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已稳 定后,再按静止裂缝的修理方法进行修补。不能完全消除成因 但确认对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可使用具有弹性或 柔韧性较好的材料进行修补。 5尚在发展的裂缝应分析其原因,采取措施制正或减缓其 发展,待裂缝停止发展后,再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修补或 加固。

    2.1裂缝调查分为基本调查、补充调查及专题研究。裂缝 应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 2.2基本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B.2.1条。 1裂缝状况。

    5.2.1裂缝调查分为基本调查、补充调查及专题研究。裂缝 查应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

    5.2.2基本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B. 2. 1条。

    裂缝附近情况。 2 3 裂缝发展情况。 4 影响使用情况。 5 设计资料。 6 安全监测资料。 7 施工情况。 8 建筑物运行及周围环境情况。 5.2.3 补充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B.2.2条。 1 建筑物结构尺寸。 2 混凝土劣化度。 3 钢筋及其锈蚀状况。 4 实际作用(荷载)。 5 基础变形。 6 裂缝详查。 7 建筑物运行及环境变化条件的详查。 5.2. 4 专题研究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B.2.3条。 1 结构计算。 2 混凝土材料试验。 3 构件静荷载试验。 4 结构振动试验。 5.2.5 裂缝调查可采用附录B.2.4条所列调查仪器和调 方法。

    裂缝附近情况。 2 3 裂缝发展情况。 4 影响使用情况。 5 设计资料。 6 安全监测资料。 7 施工情况。 8 建筑物运行及周围环境情况。 5.2.3 补充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B.2.2条。 1 建筑物结构尺寸。 2 混凝土劣化度。 3 钢筋及其锈蚀状况。 4 实际作用(荷载)。 5 基础变形。 6 裂缝详查。 7 建筑物运行及环境变化条件的详查。 5.2. 4 专题研究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B.2.3条。 1 结构计算。 2 混凝土材料试验。 3 构件静荷载试验。 4 结构振动试验。 5.2.5 裂缝调查可采用附录B.2.4条所列调查仪器和 方法。

    5.3.1裂缝成因分析应符合下列程序: 1 应根据基本调查结果与附录B表B.3对照分析开裂 原因。 2根据基本调查结果不能推断开裂原因时,应进行裂缝补 充调查,并根据补充调查结果对照附录B表B.3分析开裂原因。 3根据补充调查结果仍不能推断开裂原因时,应进行专题

    5.3.2应根据裂缝宽度、裂缝深度、裂缝走向、裂缝宽度变化 趋势等,并结合裂缝成因分析结果,对裂缝类型进行判别。 5.3.3应根据裂缝调查结果及裂缝成因分析结果,结合设计对 水工建筑物提出的使用要求,对出现裂缝的水工建筑物做出修补 或补强加固的判断。

    5.4.1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修补可采用喷涂法、粘

    5.4.1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修补可采用喷涂法、粘贴法、灌 浆法、充填法、结构补强法、附加钢筋法、外部施加预应力法、 碳纤维加固法等。选用时宜遵循下列原则: 1喷涂法宜用于修补宽度不大于0.3mm的表层微细裂缝。 2粘贴法分为表面粘贴法和开槽粘贴法两种,前者宜用于 修补宽度不天于0.3mm的表层裂缝,后者宜用于修补宽度天于 0.3mm的表层裂缝。 3灌浆法分为低压慢注法和压力注浆法两种,前者宜用于 修补宽度为0.2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 窝状局部缺陷;后者宜用于修补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 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婉蜓的裂缝。 4充填法宜用于修补宽度大于0.5mm的活动裂缝和静止 裂缝。 5结构补强法包括增天断面法、锚固法、预应力法等,宜 用于处理因结构超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混凝土 强度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影响结构强度等。施工应按第6章的 规定执行。 6附加钢筋法、外部施加预应力法、碳纤维加固法宜用于 修补贯穿性裂缝。施工应按第6章的规定执行。

    4.2喷涂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1表面喷涂材料可选用环氧树脂类、聚酯树脂类、聚氨酯 类、改性沥青类等涂料。

    5.4.4充填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填材料应根据裂缝的类型进行选择。静止裂缝可选用 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树脂砂浆等;活动裂缝宜选用弹性 树脂砂浆和弹性嵌缝材料等。 2静止裂缝充填法施工应满足下列工艺要求:

    5.4.5灌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材、环氧浆材、高强水溶性聚氨酯浆材等;活动裂缝可选用弹 聚氨酯浆材等。 2宽度不小于0.2mm的裂缝,宜按200mm等间距设置灌 孔;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宜按100~150mm等间距设置 浆孔。 3灌浆法施工应满足下列工艺要求: 1)按设计要求布置灌浆孔。 2)钻孔、洗孔、埋设灌浆管。 3)沿裂缝凿宽、深50~60mm的V形槽,并清洗干净, 在槽内涂刷基液,用砂浆嵌填封堵。 4)压水检查。孔口压力为50%~80%设计灌浆压力 宜为 0.2~0.4MPa。 5)垂直裂缝和倾斜裂缝灌浆应从深到浅、自下而上进 行;接近水平状裂缝灌浆可从低端或吸浆量大的孔开 始:灌浆压力宜为 0.2~0.5MPa,当进浆顺利时可

    适当降低灌浆压力。 6)灌浆结束封孔时的吸浆量应小于0.02L/5min。 7)在浆材固化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钻检查孔进行压 水试验,检查孔单孔吸水量应小于0.01L/min,不合 格时应补灌。 8)水泥灌浆施工应按SL62的规定执行。 9)灌浆宜在低温季节或裂缝开度大时进行。 5.4.6裂缝修补材料、施工环境和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 泥,受侵蚀性介质影响或有特殊的要求时,按有关规范或通过试 验选用。 2应选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中砂,砂的细度模 数宜为2.4~2.6。 3各种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4常用修补材料可按附录B.4表B.4.2选用。 5修补施工前宜进行工艺性试验。 6修补施工宜在5~25℃环境条件下进行,不应在雨雪或 大风等恶劣气候的露关环境下进行。 7树脂类修补材料宜干燥养护不少于3d;水泥类修补材料 应潮湿养护不少于14d;聚合物水泥类材料应先潮湿养护7d,再 干燥养护不少于14d。

    5.1.1混凝土结构经确认需要加固时,应进行加固设计。

    6.1.2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强加固: 1,设计或施工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改变、 遭受灾害以及工程老化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满足要求。 2裂缝、水体中有害离子侵蚀、化学腐蚀等引起建筑物混 凝土结构强度降低不满足要求。 3水工混凝土结构强度不满足抗震要求。 4出现深层裂缝和贯穿性裂缝且对结构面有较大削弱,导 致结构强度降低不满足要求。 6.1.3补强加固设计与施工应遵循下列原则: 1水工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应与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并采 取有效措施,保证与原结构连接可靠,能够协同工作。 2因振动、冻融、高温、腐蚀、坝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水 工混凝土结构损伤破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再进行加固。 3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应不损伤原结构,并保留具有利 用价值的结构构件,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置换。 4加固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 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后,方可继续加固施工。 5加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6补强加固验收应按GB50550的规定执行。

    钢法、粘贴碳纤维法、粘贴钢板(筋)法、增大断面法、喷射混 凝土法、置换混凝土法、外包钢法等。选用时宜遵循下列原则: 1灌浆法宜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的补强加固。 2锚固法包括采用普通锚杆、预应力锚索(杆)加固,宜 用于影响建筑物抗滑稳定或整体受力的裂缝的加固,地基、边 玻、地下洞室的岩体及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3预应力法宜用于因强度不足而开裂部位的补强加固及钢 筋混凝土梁、板、柱和桁架的加固: 1)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 2)原构件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 3)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 构上的荷载。 4粘贴玻璃钢法和粘贴碳纤维法宜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板、 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钢板(筋)法宜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 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6增大断面法宜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加固。 7植筋法宜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锚固。 8喷射混凝土法宜用于边坡、地下洞室、水工隧洞的加固。 9置换混凝土法宜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及有严重缺 陷的梁、柱混凝土承重构件加固。 10外包钢法宜用于不允许显著增大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 幅度提高其承载力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6.2.2灌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材料可选用水泥类浆材、环氧类浆材、高强水溶性 聚氨酯浆材和甲凝浆材等。 2灌浆法施工应按5.4.5条的规定执行。

    6.2.3锚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6.2.3锚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享

    1锚杆施工除应按SL377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钻孔孔位偏差不应天于100mm,孔斜不应天于3%, 超深不宜大于100mm。 2)钻孔应清洗干净,孔内不得残留废渣、岩芯。 3)对于水泥砂浆锚杆,根据锚孔部位和方向,可采用先 注浆后插杆或先插杆后注浆的方法。先插杆后注浆时 应安装排气管,排气管距孔底50~100mm。 4)倾斜向上的锚杆插人钻孔后,应在孔口处用铁锲或木 锲固定锚杆,并封闭孔口。 2预应力锚索施工除应按SL46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 下列要求: 1)钻孔孔位偏差不应大于100mm,孔斜不应天于3%。 2)锚孔围岩灌浆应采用单钻单灌的方式分段进行,段长 不宜天于8m。 3)扫孔作业宜在灌浆后1~3d进行,扫孔后应清洗干 净,孔内不应残留废渣、岩芯。 4)承压垫座的承压面与锚孔轴线应保持垂直,误差不应 大于0.5°,垫座孔道中心线应与锚孔轴线重合。 5)预应力锚束应经检验合格后吊装安放,应根据锚孔的 朝向合理选择填浆方式。 6)设计张拉力、超张拉力、超张拉持荷稳压时间、超载 安装力及张拉程序均应符合加固设计要求。 6.2.4预应力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预应力吨位选用不同直径的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等

    6.2.4预应力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预应力吨位选用不同直径的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等 材料。 2预应力法施工除应按SL46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宜用钢筋探测器探查钢筋位置,钻孔时避开钢筋。 2)预应力钢束或钢丝应做防锈处理。 3)施加预应力方向应与裂缝面垂直。

    2.5粘贴玻璃钢法施工应符合

    1粘贴材料可选用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胶粘剂和玻璃丝 等。 2粘贴玻璃钢法施工工艺: 1)混凝土表面应清刷于净并保持干燥,用树脂腻料找 平;有较大裂缝或缺陷时应做灌浆处理。 2)玻璃丝布应除蜡,并用清水漂洗晾干。 3)一次配制胶粘剂和腻料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做到随配 随用。 4)基面涂刷胶粘剂,粘贴玻璃丝布,粘贴层数不宜少于 3层,各层应无气泡、无折皱、密实平整。 5)施工环境温度宜在10~25℃,不应在温度过高、过 低或雨、雾天气施工。 6)施工结束后宜干燥养护不少于3d。 2.6粘贴碳纤维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贴部位混凝土表层含水率应小于4%,环境温度应低 50℃。混凝土表面应露出结构本体,并保持洁净。构件转角 成圆弧状,半径不应小于20mm。 2粘贴面平整度应达到5mm/m,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曲 ,回凸部位应找平。 3胶料应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后配制。配制的胶料应无沉 、色差、气泡,并应防止灰尘杂质混人胶料。 4应按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不应损坏横向织物面。涂抹 结胶应均匀,敷贴碳纤维应平整无气泡。多层粘贴,可重复上 步骤,但宜在表面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施工。如间歇时 超过60min,应等12h后再行粘贴下一层。 5最后一层碳纤维表面应涂抹粘结胶进行防护,涂抹应均 充分。 6粘贴完成并经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密实度应符合 ECS 146 的规定。

    6.2.6粘贴碳纤维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贴部位混凝土表层含水率应小于4%,环境温度应低 于50℃。混凝土表面应露出结构本体,并保持洁净。构件转角 应成圆弧状,半径不应小于20mm。 2粘贴面平整度应达到5mm/m,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曲 面,凹凸部位应找平。 3胶料应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后配制。配制的胶料应无沉 淀、色差、气泡,并应防止灰尘杂质混人胶料。 4应按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不应损坏横向织物面。涂抹 粘结胶应均匀,敷贴碳纤维应平整无气泡。多层粘贴,可重复上 述步骤,但宜在表面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施工。如间歇时 间超过60min,应等12h后再行粘贴下一层。 5最后一层碳纤维表面应涂抹粘结胶进行防护,涂抹应均 匀充分。 6粘贴完成并经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密实度应符合 CECS146的规定。

    6.2.8增大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2.8增天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补强加固材料可选用水泥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 2增大断面法施工应满足下列工艺要求: 1)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冲洗干净,并涂刷界面处理剂。 2)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应设置锚筋,间距宜为300~ 400mm,锚固长度宜为锚筋直径的15倍。 3)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老混凝土强度等级。 3可理设应变计等监测仪器进行混凝土应力监测。 6.2.9喷射混凝土法施工除应按SL377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喷射的混凝土应满足受喷面或受喷工程所需的抗压、抗 拉、抗剪等强度要求;若有抗渗要求,还应达到设计的抗渗 标号。 2喷射的混凝土应与受喷面具有很好的粘附性。 3应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水平喷射时不应大于 15%,向上喷射时不应大于25%。 4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 5喷射施工全过程,不应发生堵管漏喷或停喷。 6.2.10置换混凝土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进行有效的支撑。加固柱 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 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 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2置换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构件混凝土高一级,且 不应低于C25。 3混凝土的置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不应小于40mm。

    1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进行有效的支撑。加固柱、 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 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 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2置换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构件混凝土高一级,且 不应低于C25。 3混凝土的置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不应小于40mm。 2)梁、柱采用人工浇筑时,不应小于60mm,采用喷射 法施工时,不应小于50mm。 4混凝土的置换长度应按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检测及验算

    结果确定。非全长置换时,两端应分别延伸不小于100mm的 长度。 5置换部分应位于构件截面受压区内,且应根据受力方向 将有缺陷混凝土剔除;剔除位置应在沿构件整个宽度的一侧或对 称的两侧;不应仅剔除截面的一隅。 21补强加用三官进效用拾本

    2.11补强加固后宜进行效果机

    7.1.1发现渗漏现象时,应首先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判 断渗漏的危害性,决定是否处理。 7.1.2渗漏处理应遵循“上截下排、以截为主、以排为辅、先 排后堵”的原则。

    渗漏的危害性,决定是否处理。 1.2渗漏处理应遵循“上截下排、以截为主、以排为辅、先 后堵”的原则。 1.3渗漏处理方案应根据渗漏调查、成因分析及渗漏处理判 的结果,结合具体工程结构特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 等)、时间要求、施工作业空间限制,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 补材料、工艺和施工时机,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 1.4防水堵漏宜靠近渗漏源头。对于建筑物本身渗漏的处理 有条件的,宜在迎水面堵截。

    7.1.5渗漏处理宜在枯水期内进行,

    7.1.6漏水封堵后表面应选用水泥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码

    7.1.7选择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修补材料对水质的无污染性和 修补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

    7.1.7选择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修补材料对水质的无污染性和

    7.2渗漏调查及成因分析

    漏调查应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 2.2 基本情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具体见附录C.1.1条。 1 渗漏状况。 2 溶蚀状况。 3 安全监测资料。 4 设计资料。

    渗漏状况。 2 溶蚀状况。 3 安全监测资料。 4 设计资料。

    5施工情况。 6·运行管理状况。 7建筑物使用功能、安全性、耐久性、美观等。

    7.2.3调查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渗漏状况详查,分析渗漏量与库水位、温度、湿度、时 间的关系。 2工程水文地质状况和水质分析。 3 按实际作用(荷载)进行设计复核。 4 取样测定混凝士抗压强度、容重、抗渗等级和弹性模 量等。 7.2.4 经基本情况调查和调查分析仍不能查明渗漏水来源及途 径时,应进行专题研究。 7.2.5渗漏调查可采用附录C.1.2条所列的方法。 7.2.6应将渗漏调查结果与附录C表C.2进行对照分析,查找 渗漏原因,并根据渗漏原因、渗漏性质及渗漏大小选择适当的渗 漏处理方法。

    7.3.1当集中渗漏的水压不大于0.1MPa时可采用直接堵漏法、 导管堵漏法、木楔堵塞法等;当集中渗漏的水压大于0.1MPa 时,可采用灌浆堵漏法。堵漏材料可选用快凝止水砂浆或水泥浆 材、化学浆材。

    1以漏点为圆心,剔成直径10~30mm,深20~50mm的 圆孔,并用水冲洗干净。 2将快凝止水砂浆捻成与圆孔直径接近的锥形小团,待其 将凝固之际,迅速堵塞于孔内,并向孔壁四周挤压,经30s,检 查无渗漏后,表面抹防水面层

    7.3.3导管堵漏法施工应满足下列

    2将导管插人孔中,使渗漏水顺管导出。导管四周用 止水砂浆封堵,凝固后拔出导管。

    ....
  • 工程规范 水利管理 混凝土结构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园林养护管理 |瓦楞纸箱标准 |装修软件 |检测试验 |工程施工数据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