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991.2-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

  • DB61/T 991.2-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15.2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2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4.1对于灌溉生产方,平整后应具有均一田面坡降,顺灌水方向应控制在1/800~1/400以内,土壤 透水性强取大值。 3.4.2格田内田面应近乎水平。 3.4.3灌溉梯田(条田)的田面坡度应控制在1/500~1/300;旱作梯田田边1m左右处,应保留6°左 右的反坡,做到外高内低

    4.1.1田块长度、宽度

    应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或戈 均高程。平整后由块内所有高 低于引水口渠底高程, 当降低田块设计高程

    4. 1. 3田块形状

    田块形状应力求规整暖通空调设计、计算,长边与短边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应避免不规则的三角形与多边刑 长宽比不宜小于4:1。

    格田田块一般长为80m~150m,宽为20m~30m。地形复杂的丘陵区的田块长应为25m~50m,宽 ~15m

    4. 3. 1梯田分类

    梯由根据地面坡度不同,分为陡坡区梯由与缓坡区梯由;根据由坎建筑材料不同,分为坎 坎梯田和植物坎梯田;根据断面形式不同,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根 用途不同,分为旱作物梯田、水稻梯田、果园梯田、茶园梯田等

    4.3.2防御暴雨标准

    梯田的防御暴雨标准一般采用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其他少雨地区, 2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

    4.3.3类型选用与布置

    4.3.3.1一般土质丘陵或塬、台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和石质山区,坡耕地中夹杂有大量 石块、石砾的,宜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 4.3.3.2丘陵区或山区坡耕地坡度一般为15°~25°,宜按陡坡梯田设计;黄土台塬塬面以及零星分 布于河谷川台地上的缓坡耕地坡度一般为5°~15°左右,宜按缓坡梯田设计。 4.3.3.3梯田区应有与田间道连通的生产路,当地面坡度较陡时,生产路盘绕而上修筑,纵向坡度最 大不应超过7°。生产路可结合梯田田坎修筑。 4.3.3.4在降雨较少的黄土塬区,可根据坡面来水量,在梯田内侧布设一定数量的水窖,用以拦蓄道 路径流和梯田内排出雨水,发展集雨灌溉;在降雨量多的秦巴山区,应在梯田内、外配置小型蓄、引、 排工程,就近拦蓄坡面径流用于灌溉,并保证梯田安全。

    15°以下缓坡梯田长宜为150m~300m,15°以上陡坡梯田长宜为100m左右,最短不应小于20m。

    4.3.5.1土坎梯田:田面宽度应满足灌溉和机耕要求,缓坡区宜为30m~50m,陡圾

    3.5.1土坎梯田:田面宽度应满足灌溉和机耕要求,缓坡区宜为30m~50m,陡坡区宜为8m~

    DB61/T 991. 22015

    4.3.5.2石坎梯田:土石山区土层一般较薄,平整后的梯田土层厚度应不小于0.5m。当地面坡度小于 10°时,田面宽度应为10m~12m;当地面坡度在10°~15°时,田面宽度应为8m~10m;当地面坡度 在15°~20°时,田面宽度应为6m8m。

    4.3.6.1土坎梯田

    4.3.6.1.1田坎高度:应根据梯田断面要素、田坎修筑工程量和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新修田坎高度 经验值为:陕南不宜超过2m,关中不宜超过3m,陕北不宜超过4m;整修田坎可维持原有高度 4.3.6.1.2田坎侧坡:田坎侧坡坡比宜为1:0.25~1:0.5。 4.3.6.1.3田边埋:土坎梯田的临坎田边应修筑田边,田边的内坡比宜为1:1;外坡比随田坎侧 坡比;田边应高出田面0.3m~0.5m,顶宽应为0.3m~0.5m。 4.3.6.1.4植物护埋:田坎外侧应因地制宜栽植桑树、花椒等经济灌木或首等草本植物,以保护 坎,增加经济收入。

    4.3.6.2石坎梯田

    4.3.6.2.1田坎高度:应根据梯田断面要素、田坎修筑工程量和稳定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一般不 宜超过3m。当地面坡度小于10°时,田坎高度宜为2.0m左右;当地面坡度在10°~15°时,田坎高 度宜为2.5m左右;当地面坡度在15°~20°时,田坎高度宜为2.8m左右;当地面坡度在20°~25° 时,田坎高度宜为3.0m。 4.3.6.2.2田坎侧坡:田坎外侧坡比一般为1:0.2,当地面坡度小于15°时,其值可加大至1:0.1 内侧为直墙。 4.3.6.2.3田边:石坎梯田的临坎田边应修筑田边,田边的内坡比宜为1:1;外坡比随田坎侧 坡比;田边应高出田面0.3m0.5m,顶宽应为0.3m~0.5m。

    4. 3. 7. 1土坎修筑

    4. 3.7. 1. 1清基

    4.3.7.1.1.1应以各台梯田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cm~60cm宽,作为清基线。 4.3.7.1.1.2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30cm,临时堆放在清基线附近,施工时与整个田面保留表 土结合处理。 4.3.7.1.1.3将清基线内的地面翻松10cm,清除石砾等杂物,整平、夯实。

    4. 3. 7. 1. 2修筑田坎

    4.3.7.1.2.1田坎应用生土填筑,土中不应夹杂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 4.3.7.1.2.2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 4.3.7.1.2.3修筑时整道田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不应出现参差不齐,影响接茬处质量 4.3.7.1.2.4田坎升高过程中应根据设计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 4.3.7.1.2.5随着田坎升高,田坎后的田面也应相应升高,将坎后用土填实,使田面与田坎紧密结合。

    4. 3. 7. 2石坎修筑

    4. 3. 7. 2. 1清基

    DB61/T 991. 22015

    坎基应挖至石基或硬土层上成外高内低的浅槽,槽宽1.0m左右、槽深0.5m左右。

    4.3.7.2.2修筑田坎

    4.3.7.2.2.1应备好大小搭配均匀的石料,堆放在石坎线下侧。 4.3.7.2.2.2应逐层向上修砌,每层都采用比较规整的长40cm~50cm、宽20cm~30cm、厚20cm左右 的大石块砌成田坎外坡。各块石之间上下左右都应挤紧。上下两层的中缝应错开呈“品”字形。较长石 坎每10m~15m应留一沉陷缝 4.3.7.2.2.3中等大小石块应砌在石坎内侧,石缝应用小石块塞紧并敲打牢固,边砌边按田坎设计坡 变收坡。 4.3.7.2.2.4在下挖上填与上挖下填修平田面过程中,应将夹杂在土中的石块、石砾拾起,分层堆放 在石坎后面,形成对石坎的支撑。在水流售 应留0.5m宽的排水口,砌成跌水保护田坎,

    5.1.1农用地中主层薄以及盐(碱)渍地、建设用地中的废弃地、未利用地中原状无土壤的土地,在 平整后应采取客土覆盖,增厚土层。 5.1.2回填增厚的土层应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包括对沙、黏土掺沙掺黏;对酸化土壤施用生石灰 或土壤调理剂,使土壤pH值达到正常水平;对盐碱土壤采取工程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对污染土壤采 取工程、生物、化学等措施进行修复;进行深耕深松,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以达到适宜 农作物生长的新耕作层

    客主土源应数量满足,地表无污染,土内无大的砂砾;取土场不宜接近铁路、公路路基,江河及水 堰塘堤岸,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取土应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道清障、水利兴修、道路修建、鱼池 开挖等结合,做到一举两得

    客主源应尽量接近项目区,减少运输距离,节约运输费用。客主回填距离一般不宜超过5kl 应进行经济分析,

    5. 2. 2 客土质量

    客土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土壤物理、养分、环境质量指标标准

    DB61/T 991. 22015

    表1土壤物理、养分、环境质量指标标准(续)

    5.2.3客土回填厚度

    需增厚土层的地块,覆土后有效土层厚度不得小于60cm,耕作层应达到25cm~30cm;无害废弃工矿 地整治应适当增加覆土厚度,覆土后有效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150cm;对于铅、硫、砷、汞、锡等有害 废弃工矿用地一般不纳入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5. 3 表土剥离与回填

    5.3.1所有平整区域有条件时均应考虑保留表土。挖方地段应在挖土前,离厚度为20cm~30cm的表 土,集中堆存,待平整后再行回填;填方地段填土厚度超过50cm时,应将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度 应为20cm~30cm。在陕南水稻区,如在田里种有绿肥,则应将绿肥连同熟土切成边长20cm的立方体, 先搬移至别处,待田面平整后,再将绿肥块还原铺平。在渭北黄土台原区和陕北应因地制宜确定。 5.3.2为防止填方部位新填土经灌溉和耕作后产生沉陷,在填方处应留有相当于填土厚度20%左右的 虚高,以保证虚土沉陷后田面达到设计高程

    小麦、水稻等浅根系作物,耕作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高梁、玉米等深根系作物,耕作层厚度不应 小于50cm;当作物种类不定时,耕作层厚度不应小于50cm;当土体含有障碍层时,耕作层距障碍层应大 于60cm。

    土壤培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和绿肥,推行保护性耕作;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 结合培肥为辅,协同提升土壤有机质;应控制氮肥总量,分期按需追施,磷钾肥衡量补充,中微量元素 因土补缺。土壤培肥指标、培肥技术要求应符合DB61/T966的要求。

    耕作层土壤构型为通体沙、通体粘或过沙过粘时,应通过客土调剂、原土掺土、掺沙等措施,使过 黏、过沙土体达到三泥七沙或四泥六沙的壤土范围

    5. 7. 1适用范围

    引洪淤灌适用于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地区给排水标准规范范本,以及土层较薄、土壤质地及肥力较差的土地

    5.7.2引洪方式及技术要求

    5.7.2.1引坡洪淤地

    5. 7. 2. 2 引路洪淤地

    农田进行淤灌。一般不必专门修建筑物,只需在暴雨期间用小型农具就近取土,在路边作临时小 路洪引入地中。对每一处淤地面积、路洪水量、引水量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和计算。

    5.7.2.3引沟洪淤地

    在沟道中、下游较低的沟台地上,或在沟口以外附近的川台地和滩地上,当沟道洪水中含沙量较高, 来洪量较小(一般集水面积在1km~2km以下)时,可以引沟洪淤地。 引沟洪淤地应修建工程设施,主要包括拦洪土坝、溢洪道、引洪输水渠系、田间工程。一般拦洪土 坝高度宜为5m~10m,渠系一般设置干渠、支渠两级,田间工程应事先平整土地,田边应设置蓄水、 进水口与出水口。 工程设施设计应按照GB/T16453.4的规定进行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7.2.4引河洪淤地

    申小河流两岸农田或荒滩地位置较低,暴雨期间高含沙时段可引河洪淤灌农由;或淤灌荒滩、盐碱 地为农田。 引河洪淤灌工程包括引水渠首、引水渠系、田间工程。渠首工程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分有坝引水和 无坝引水两类。渠系一般由干、支、斗渠三级组成。田间工程以渠系为骨架,将淤灌区划分为若干小区 支田块,每一田块设置蓄水与进、出水口。 工程设施设计应按照GB/T16453.4的规定进行

    ....
  •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设备标准 |检测标准 |漆包线标准 |民政标准 |园林工艺、表格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