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

  • 《农田水利学》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21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8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借人工河道自水源充足地区调配水量,我国已建成的引深人津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及拟建 的长江水北调工程等,都是调水工程的典型例子。汛期某一地区水量过多时,则可通过排 水河道将多余水量调送至地区内部的水设施存蓄,或调送至水量较少的其他地区,我国 许多减河和分洪工程,即属此类。 据统计,全国江河正常年径流量有26140亿m,而已建工程可控制的地表水占地面水 资源总量的比例很小,不少地区的地下水尚待开发,故水资源的潜力还很大。但是另方 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灌溉、发电、航运、养殖、工矿企业等各部门所需要的工农业用 水以及生活用水量也日益增长,因此,研究最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科学理论,合理调配水 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部门用水要求,同时解决好洪涝等灾害,便成为我国水资源工程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而需要研究以下一些问题: 1)在深人调查水量供、需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区长远的水资源规划及水土资源 平衡措施。 2)研究当地地面水、地下水和外来水的统一开发及联合运用,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 方法,寻求水资源系统的最优规划、扩建和运行方案。 3)研究洪涝规律,来取有效措施,解除洪涝威胁,并同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统 规划,做到洪涝旱碱综合治理。 4)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间题,探求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的经济论证方法。 总之,无论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或是地区水情,都是要认识自然规律,总结水利建设 的经验,坚持科学态度,讲究经济效益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农田水利现代化中出现的新 问题,拇农田水利科学技术不断推向前进

    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农田水分状况系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一切农 田水利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农田水分状况,以改善士壤中的气、热和养分 状况,并给农田小气候以有利的影响住宅标准规范范本,达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因此,研究农田水分状 说对于农田水利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都有土分重要的意义

    象。这时的含水率称为凋萎系数。不同土质,其 永久凋菱点含水率是不相同的。相应的土壤负 压变化于7~40×10°Pa(105Pa=1巴=0.987 大气压)之间,一般取为15×10"Pa。凋萎菱系数 不仅决定于土壤性质,而耳还与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液的渗透压力、作物种类和生育期有 关。重力水在无地下水顶托的情况下,很快排 出根系层;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重力水停留 在根系层内时,会影响士壤正常的通气状况,这 部分水分有时称为过剩水。在重力水和无效水 之间的毛管水,容易为作物吸收利用,属于有 效水。一般常将田间持水率作为重力水和毛管 水以及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在生产 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 率叫做田间持水率。相应的土壤负压约为0.1 0.3×105Pa。由于土质不同,排水的速度不 同,因此排除重力水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灌

    水两大后的土壤含水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停正重排水时的含水率。特别是随着土壤水分 运动理论的发展和观测设备精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灌水后相当长时间内土壤含水率在重 力作用下是不断减少的。虽然变化速率较小,但在长时间内仍可达到相当数量。因此,田间持 水率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时间的函数,田间持水率在农田水利实践中无疑是一个「 分重要的指标,但以灌水后某一时间的含水率作为田间持水率,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二、旱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

    当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来不及补给叶面 蒸发时,便会使植物体的含水量不断减小,特别是叶 片的含水量迅速降低。这种由于根系吸水不足以致破 坏了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的现象,即谓之干旱。由 干产生干旱的原因不同,可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 种情况。在农由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 干大气的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或 到干热风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 度不能满足蒸发需要,这种情况谓之大气干旱。我国 西北、华北均有大气干旱。大气干旱过久会造成植物 生长停滞,甚至使作物因过热而死亡。若土壤含水率 过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很少,无法 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则形成所谓土壤干旱的烤况。短 期的土壤干,会使产量显著降低,干旱时间过长,即 会造成植物的死亡,其危害性要比大气干旱更为严重 为了防止土境干旱,最低的要求就是使土境水的渗透

    压力不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渗透压力,萎系数便是这样的土壤含水率临界值。 土壤含水率减小,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从而引起土壤溶液渗透压力增加,因此,土 壤根系吸水层的最低含水率,还必须能使土壤溶液浓度不超过作物在各个生育期所容许的 最高值,以免发生凋菱。这对盐溃土地区来说,更为重要。土壤水允许的含盐溶液浓度的 最高值视盐类及作物的种类而定。按此条件,根系吸水层内土壤含水率应不小于

    8.m=%×100%

    由于水稻的裁培技术和灌溉方法与旱作物不同.因此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也不相。我 国水稻灌水技术,传统采用田面建立一定水层的藩方法,故田而经常(除烤由外)有水层 存在,并不断地向根系吸水层中入渗,供给水稻根部以必要的水分。根据地下水埋藏深度, 不透水层位置,地下水出流情况(有无排水沟、天然河道,人工河网)的不同,地面水、土 镶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当农田水分过多时,应针对其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排水(排除多余的地 面水和地下水)是解决农田水分过多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在低注易涝地区,必须与滞洪 滞涝等措施统筹安排,此外还应注意与其它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共同解决农田水分过多 的间题。

    K(h) =Thr+b

    单位时间土壤体积中忙水量的变化率

    aK(e) ah aK() m a9 ar zJ aK() a ar ax az x丽a a2 一丽丽 D() =K() ah 4

    D(0) aD(8) o 4 2 aK(0) a2 A

    式中,D()称为扩散度,表示单位含水率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水流量,其值为土壤 含水率的函数。 由于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压力水头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渗透系数K也可写成压力水 头(非饱和土壤中h为负值)的函数,因此,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也可写成另一种以为 变量的形式。 土壤水在工、方向的渗透速度为

    jK(h) a K(h) ah aK(h) C(h) a ar az az

    二、人潜条件下土填水分运动

    降雨和灌水入渗是补给农田水分的主要来源。人渗速度、总量和入渗后韵面上土壤含 水率的分布,对拟定农田水分状况的调节措施有重要意义。兹以地下水埋深较大,剖面土 接含水率均匀分布,地表形成薄水层这一简单的情况为例,说明入渗速度和土壤含水率的 计算方法。在垂直入渗的情况下,坐标轴2=0取在地表,取之向下为正,位置水头之为负 值,一维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可写成:

    降雨或藻水前剖面上各点初始含水率为6,则初

    D(0) T aK(0) 32 az

    在地表有薄水层时,表层含水率等于饱和含水率6,在相当大(→α)时,含水率不 变,即=,则边界条件为

    6(0,t) =0, 9(80. t) =8]

    采用拉氏变换求解。经变换后8的象函数6为

    由拉氏变换逆变换表!

    +eTerfcl 42VDt

    式中,erfc()=

    式中,erfc()=

    由于在有水层人渗时,地表处含水率达到饱和+ K(8)二K,等于土壤饱和时的水力传导度。D(8)仍采用

    N 4万, 2 D 力

    VpD 逆变换表: Vri

    间t内的入渗总量(以水层厚度表示)的计算式之

    在生产中水利图纸、图集,常直接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入渗速度和入渗量1。在农田水利工作中常用考 斯加可夫经验公式:

    质土壤α值较小,重质土壤α值较大;初始含水率愈大,α值愈小,

    [= [idt= ]

    D (0) +K(9) =p(t)

    一临界含水率,即土壤鞘水能 力等于外界蒸发能力时的土 壤含水率,其值视土壤性质 和外界蒸发条件而定:

    α、b一经验系数。 在干草季节的初始含水率较低,且蒸 发强烈(e很大)的情况下,有时表上可能 很快降低至风王十含水率,用

    面初始含水率分布和地下水埋深有密切关系。兹针对以下几种常见情况研究蒸发过程。

    的情况下,采用平均D(9)=D(9)和龄=N,根据线性化方程牛奶标准,可以得到含水率的计算式:

    在时间+内蒸发总量为: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  
专题: 管材标准 |工程施工数据 |医疗器械标准 |暖通空调管理 |城镇建设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