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66-201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

  • DB33/T 2166-201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0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设置于拟封禁区域的出入口、路旁等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 封禁标牌应明确封禁范围、封禁管理规定或管护公约等; 一封禁标牌的形状、规格及材料应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 7.1.3封育治理区内林草破坏严重、植被状况较差、恢复比较困难的区域出入口可设置护栏、围网等, 并与周边生态景观相协调。 7.1.4封育年限应根据封育区水土流失情况、林草植被状况确定,不宜少于3年。

    7.2.1在土层较厚、土质较好、便于经营管理的坡耕地、经济林地或已破损的梯田区域,宜进行坡改 梯。 7.2.2梯田应以截水沟、排水沟和田间道路为骨架,根据坡面地形自上而下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 小弯取直,做到田面平整,地边有,保留表土层厚30cm以上。 7.2.3梯田田坎的建筑材料根据当地土质和石料情况而定。在石料缺乏、坡度较缓、土壤黏结性好的 区域,宜修建土坎梯田,田坎应用生土填筑,土中不应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 实;在坡度较陡、石料丰富的地区宜修筑石坎梯田,田坎应逐层向上砌筑,每层应用比较规整的较大块 石砌成田坎外坡;在有石料但造价高、土层较厚的区域,可选用田坎下段为石、上段为土的土石混合田 坎。

    电力标准规范范本DB33/T21662018

    .2.4梯田设计标准及田面宽度、田坎断面等设计按照GB51018相关要求执行。 .2.5在梯田区顶部与山坡交界处, 宜布置截水沟等小型排蓄工程,以保证梯田区安全

    7.3.1.1坡面排畜工程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工程猎施,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坡 耕地、经济林地等区域。 7.3.1.2应结合地形条件,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以排为主、排蓄结合”为原则进行布设,截水 沟应布设在治理坡面的上方,排水末端布设沉沙池与排水沟相接;排水沟尽量利用天然沟道;蓄水池宜 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洼处,与排水沟相连,以容蓄坡面排水。 7.3.1.3截水沟、排水沟设计标准按照GB51018相关要求执行。 7.3.1.4在坡度大于25°的经济林地治理区,截、排水沟宜结合生产便道,根据山势走向呈“之”字 形布设。

    7.3.2.1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按坡面实际地形沟底比降不小于0.5%,坡面来水经截水沟拦截 排水排水沟。 7.3.2.2当治理坡面的坡长较长时,宜增设截水沟,间距根据其控制集水面积、坡面洪峰流量、排水 能力,结合地形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7.3.2.3截水沟宜采用梯形断面,坡面坡度较大时宜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根据其控制的集水面积 和暴雨强度按照公式(1)~公式(3)计算确定。

    Q. =0.167yqF

    式中: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 径流系数; 集水面积,hm。 Q=A·v 式中: Q一一设计断面最大过水流量,m/s; 设计断面面积,m; 设计断面过流流速,m/s。

    式中: Qs—设计排水流量,m/s; q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 标准信息 ?一径流系数; 集水面积,hm。

    Q=A.v.....

    服务平台 式中: Q——设计断面最大过水流量,m/s; A——设计断面面积,m; 设计断面过流流速,m/s。

    式中: Q——设计断面最大过水流量,m/s; A——设计断面面积,m; V——设计断面过流流速,m/s。

    DB33/T21662018

    式中: 设计断面过流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截水沟沟底比降; n—糙率。

    7.3.3.1与等高线斜交或止交布置,沟底设置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坡度,引导截水沟或坡面上部的径 流,末端与天然沟道相连接。 7.3.3.2沟底比降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及与截水沟连接等因素确定。当坡度陡、流量大时,应考虑 设置多级跌水或加糙(坎)消能。 7.3.3.3宜根据地形及施工条件选用梯形、矩形或“U型断面,并做好防冲措施,衬砌材料可采用砂浆 抹面、浆砌片石、混凝土预制槽等。 7.3.3.4断面尺寸根据公式(1)~公式(3)计算确定。当排水沟较长、上下游汇水面积变化大时 应根据地形条件考虑断面渐变。

    .1具体位置根据坡面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 4.2沉沙池为矩形,其宽度宜为相连排水沟宽的2倍,长度为池体宽度的2倍,并有适当的深度

    7.3.4.1具体位置根据坡面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

    7.3.5.1蓄水池的分布与容量按照“地形有利、经济合理、便于使用”的原则布置,一个坡面可集中 布设一个蓄水池,也可根据需要布设若干蓄水池。单池容量一般5㎡~20m不等,不宜超过50m。 7.3.5.2一般为矩形或圆形,宜采用砖砌、浆砌块石、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结构;对于海拔较高区 域,蓄水池结构材料应考虑抗冻要求。 7.3.5.3池身可用隔墙分成沉沙区和蓄水区两部分,隔墙预留溢流槽,径流由进水口先进入沉沙区, 经沉沙后通过预留的溢流槽进入蓄水区。 7.3.5.4池深大于1.0m的蓄水池内宜设取水踏步,池周应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拦挡设施

    7.4经济林地治理工程

    7.4.1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经济林地,应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工程措施包 活坡面排蓄工程和生产道路整治工程等, 7.4.2生产道路整治工程应以治理区域内现有的生产道路为基础,对路面不平整、径流冲刷严重的道 路进行整修。路面宽度不宜大于原有路面宽度,宜采用混凝土路面,对于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可采用 生态透水混凝土或条石路面砖。 7.4.3经济林生产经营不宜长期进行林下除草,在地表裸露的经济林下,宜采取种草或条播灌木植物 篱减少水土流失。推荐灌草种类参见附录B。 7.4.4可对经济林地进行补植、套种。补植密度应结合治理区现状经济林的种植密度、经营情况确定

    DB33/T 21662018

    林草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草和植被缓冲带,应根据治理区立地条件,结合林草措施功能特点布设! 水土保持林草采用的植物种类参见附录B

    7.5.2水土保持林草

    7.5.2.1在大面积裸露的荒山、荒坡、火烧迹地、采矿迹地等区域,应种植水土保持林草,采取乔、 灌、草结合方式,恢复植被。 7.5.2.2采用的树种应根据立地类型、气候特征,遵循适地适树(草)原则确定。海岛小流域植物利 类的选择还应考虑海岛缺水、土层薄、海潮风等环境条件,并考虑海岛对造林景观的要求。推荐林草 种类参见附录B。 7.5.2.3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草)种,采用不同形式的整地工程。以穴状方式为主,穴面

    5.2.3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草)种,采用不同形式的整地工程。以穴状方式为主, 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内倾斜,大小因林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而异。整地时间以春季、秋季为 5.2.4水土保持林的造林密度按照GB/T16453.2相关要求执行

    7.5.3.1河(库)滨带宜种植适生植物,形成植被缓冲带固土护坡。 7.5.3.2应结合河(库)岸坡防护措施、植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以及区域绿化规划等统筹安排。有 条件的岸坡,宜先进行微地形改造,延长初雨径流在植被缓冲带的滞留时间。 7.5.3.3植物配置应以本地植物为主,结合河(库)岸坡稳定要求,优先选择固土护坡和净化功能强 的植物。推荐植物种类参见附录B。

    7.6.1应在河(沟)道有岸坡冲刷、塌,并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区段布设护岸护坡工程。岸线应与 可势流向相适应,力求平顺,各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 7.6.2护岸布设应保持河(沟)道的自然形态及其纵向连续性,并与河(沟)岸带治理、湿地恢复、 排洪渠(沟)等措施相结合。 7.6.3护岸工程按照“防冲不防淹”的原则布设,断面结构设计按照GB50286相关要求执行,护岸高 度宜参照附近现有完整护岸高程或两侧防护的农田标高确定;在人群活动密集区应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 标志。 7.6.4应在满足防洪、稳定、结构安全前提下,结合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河床形态、建筑材料、 施工条件等因素,优先选用植物、松木桩、卵石、块石、生态混凝土预制构件、格宾、混凝土生态砌块 等生态护岸材料。

    7.7.1在上游有天面积裸露山体或植被破环严重的河(沟)道内,宜根据河(沟)道走势及两岸地形 逐级布设拦沙堰。 7.7.2堰址选择应考虑维持河槽纵向连续性的需要,与周围农田、道路、护岸、灌溉渠道等衔接,并 与当地生产生活需水、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7.7.3拦沙堰型式应采用低矮宽缓堰坝,堰高以不影响河道行洪为宜,不宜超过2.0m;布设于村庄上 下游、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拦沙堰,应根据SL25的要求进行稳定分析。 7.7.4建筑材料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有景观要求的河段,可建设生态景观堰。 7.7.5拦沙堰的建设不得阻隔上下游生态系统,在近岸侧,应放缓坡度,满足鱼类洄游上溯需求。

    7.8村庄绿化美化工程

    DB33/T 21662018

    7.9水士保持湿地工程

    7.9.1.1在村庄周边、水库库尾及河道滩地宜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拦截入河(库)水流泥沙 及污染物,改善水生态环境。 7.9.1.2应对湿地植物定期进行修整和清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7. 9. 2 小型人工湿地

    7.9.2.1宜结合村压周边地形,布设小型人工湿地,使农村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前经过湿地植物净化。 7.9.2.2湿地植物配置应满足净化水体污染物的功能,并与周边景观协调

    7.9.3库尾人工湿地

    7.9.3.1应结合入库河流水质水量、周边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库尾人工湿地。 7.9.3.2湿地改造和引水设施布设不宜改变河道自然流向和现有地貌。 7.9.3.3湿地植物选择应考虑植物物种多样性,优先选用本地植物。推荐湿地植物种类参见附录B。

    .1应在小流域治理前、治理过程中以及治理完成后第1年,对坡面土壤流失量、土壤肥力变化及小 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可在坡面建设临时或长期径流场,观测坡面土壤流失量;无条件的可借鉴相邻小流域坡面径流 场的土壤流失观测资料, 根据坡面地块立地条件的变化,通过采集地块表层土壤土样,监测坡面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 可在集中治理区域下游选取现有拦沙堰作为简易卡口站,通过测量堰前淤积泥沙量估算流域水 土流失量。 2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应对小流域出口河(沟)道水质变化情况实施监测,监测指标及分 斤方法按照SL219地表水监测部分的相关要求执行。 ,3治理后2年内,应对小流域治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鑫龙飞汁管

    现场调查记录表格见表A.1~表A.9。

    现场调查记录表格见表A.1~表A.9。

    DB33/T21662018

    表A.1XX小流域基本情况调查表

    按小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典型区块进行调查

    表A.2×X小流域主要气象特征值表

    表A.3××小流域植被情况调查表

    注:按小流域内不同植被类型选取典型区块进行调查。

    DB33/T 2166—2018表A.4××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单位:hm小流工矿仓公共管理耕园林草商服住宅特殊交通运水域及水利其他土域面地地用地用地与公共服地地储用地用地务用地输用地设施用地地积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时间:表A.5××小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表涉所辖行政人口(万人)农民人及耕地面人均耕地土地面积年粮食总主要经村数量均纯收(hm当地特乡(hm*)总人农业积(hm)产量(t)济来源色产业(个)镇口人口入(元)人)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时间:表A.6××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表无明显流失面积水力侵蚀面积(hm)土地总小流域面积占总面面积轻度流失中度流失强烈流失极强烈流失剧烈流失名称(km)积比例(hm’)(%)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时间:10

    紧固件标准DB33/T21662018

    表A.7XX小流域水土流失图斑复核调查表

    表A.8X×小流域河道现状情况调查表

    .9××小流域拟建拦沙堰堰址现状情况调查表

    DB33/T 2166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土保持措施区域推荐植物种类

    水土保持措施区域推荐种植的植物种类见表B.

    粮油标准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土保持措施区域推荐植物种类

    表B.1水土保持措施区域推荐植物种类一览表

    ....
  • 相关专题:
专题: 测绘标准 |给排水图纸 |施工安全资料 |建筑技术交底 |固定资产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