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269-2019 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高清正版,附条文说明).pdf

  • SL/T 269-2019  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高清正版,附条文说明).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1.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0-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T 269-2019  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高清正版,附条文说明)

    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中,根据冲沙流量,由高于设计淤积面以 上冲沙水位的隔墙,将池室平行水流方向分隔成的若干厢体

    2. 0. 13溢流堰区

    牛奶标准定期冲洗式灌溉及供水工程沉沙池工作段尾部设有溢流 取表层水的区段。

    2.0.14过机多年平均含沙量

    2.0.15粗粒径含沙量

    大于沉沙池设计最小沉降粒径的悬移质泥沙含量。

    3.1.1应根据沉沙池所属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作 用和重要性,按SL252确定沉沙池级别。 3.1.2沉沙池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级别按SL252确定 3.1.3沉沙池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应根据所属工程的建筑物类 别和级别按SL654确定。

    3.2.1沉沙池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 1 地形、地质资料。 2工程所在河段悬移质含沙量、颗粒级配和水温资料。 3悬移质泥沙矿物成分和硬度资料(针对泵站、水电站)。 4 沉沙池冲排沙道出口为天然河道时,出口处天然河道的 水位流量关系。 5 沉沙池边墙临近天然河道时,该河段水位流量关系。 6严寒地区河流冰情和气温资料。 7 河流污物来源及其特性。 3.2.2 应根据沉沙池类型收集下列相关专业资料: 1 沉沙池引渠、输水道水位。 2 设计引用流量及其过程。 3引渠及输水道水流沙能力。 4水轮机、水泵过流部件耐磨性能、抗磨措施及大修间隔, 水轮机工作水头及泵站特征扬程。 5灌区渠系布置、干支渠水流毯沙能力、灌区调节水库资 料、灌区土壤粒径、灌溉效益及环境评价。 6工业和城市供水输(引)水系统布置及水处理厂对泥沙

    3.3.1时段平均入池含沙量,应按取水枢纽引水期或汛期引水 期的天然河道逐日平均含沙量和逐日引水流量统计计算。时段平 均人池含沙量按公式(3.3.1)计算:

    式中S—时段平均入池含沙量,kg/m"; S:一天然河道日平均含沙量,kg/m; Q一一实际引用日平均流量,m"/s; T一引水时段天数。

    3.3.2应根据沉沙池类型、供水特点和河流输沙特性,经分

    论证,选用有代表性的人池悬移质泥沙含量及颗粒级配作为设计 沉沙池的依据。

    4.1灌溉及供水工程沉沙池

    4.1.1自流灌溉引水含沙量和泥沙粒径超过输水渠道充许 能力和对灌区土壤改良不利时,宣设置沉沙池。沉沙池出池含沙 量及设计最小沉降粒径应根据灌排水渠道允许挟沙能力和灌区土 壤改良要求,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设计最小沉降粒径不宜 大于0.05mm。 4.1.2提水灌溉泵站沉沙池设置,除应符合4.1.1条规定外, 还应根据设计过泵汛期多年平均含沙量、水泵设计扬程,按图 4.1.2初步判别,并结合水泵耐磨水平、沉沙池投资等,经技术 经济比较后确定。图4.1.2中A区为可不设置沉沙池,C区为 宜设置沉沙池。

    1.2提水灌溉泵站设置沉沙池的初步判

    4.1.3由河流取水的工业和城市供水工程宜设置沉沙池,沉沙 他出池含沙量及设计最小沉降粒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接向下级水处理广供水时,应满足下级水处理厂的入 池要求。 2通过调蓄水库(池)供水时,应满足下级调蓄水库(池) 的人库(池)要求。 3对年运行小时数较长的重要泵站,应考虑水泵抗磨损要求。 4.1.4大于等于设计最小沉降粒径的泥沙沉降率宜取80%~85%

    4.2水电站沉沙池设置条件及标准

    4.2.1设置沉沙池的初步判别条件:当过机多年平均含沙量及 过机多年平均粗粒径含沙量与水轮机额定水头的交点处于图 4.2.1(a)、(b)的A区时,可不设置沉沙池;均处于图4.2.1 a)、(b)的C区时,宜设置沉沙池;均处于图4.2.1(a)、(b) 的B区时,只有水轮机在水力、结构设计及过流部件材料选用 方面均采用了可靠的抗磨措施,可不设置沉沙池

    图4.2.1(=)水电站设置沉沙池的初步判别条件图

    4.2.2水电站沉沙池设置应在水轮机泥沙磨损程度及磨损危害 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考虑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枢纽布置条件、 沉沙池的投资、泥沙特性、水轮机的耐磨水平、电站效益及运行 检修要求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2.3沉沙池设计最小沉降粒径可根据水轮机的额定水头按表 4. 2.3确定。

    表4.2.3沉沙池设计最小沉隆粒径

    5.0.1沉沙池类型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沙、环境保护、水土 保持以及运行管理等条件和要求,在水力冲洗式或非冲洗式沉沙 池中选取,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0.2有条件冲洗时,宜采用水力冲洗式沉沙池: 1地形开阔,可采用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有连续供水要求 的沉沙池,宜采用多室定期冲洗式;无连续供水要求的沉沙池 可采用单室定期冲洗式。 2地形狭窄,可采用连续冲洗式沉沙池。 3根据条件也可采用其他型式的冲洗式沉沙池。 5.0.3无条件冲洗时,宜采用以下类型沉沙池: 1平原地势低洼地区或滩涂地带,宜选用条渠沉沙池。可 根据地形和运用条件采用自流沉沙、以挖待沉、扬水沉沙、自流 沉沙与扬水沉沙结合等方式。 2有足够的泥沙存放场地时,可采用机械清淤沉沙池

    6.1.1沉沙池布置应根据工程总体布置,结合地形、地质、水 沙、施工以及运行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6.1.2沉沙池宜邻近首部取水枢纽进水口布置。当受地形条件 限制或冲沙水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沿引水渠道下移至适当位 置,或设置首部低扬程泵站扬水沉沙,也可设置在地下。

    6.1.3沉沙池宜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否则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6.1.3沉沙池宜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否则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6.1.4沉沙池的引渠应满足设计引水流量和含沙量的正常输水 输沙要求。

    6.1.5冲洗式沉沙池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沉沙池轴线宜与其进口前的弓渠轴线重合,开应采取撒 施使进人沉沙池工作段水流的流速分布均匀。 2上游连接段平面布置宜采用对称扩散型式,单侧扩散角 不宜大于12°。采用非对称扩散型式,两侧扩散角之和不宜大于 24°。该段底板与工作段池底连接处不宜出现跌坎。 3上游连接段内应设配水、整流栅或其他整流设施,其 位置、尺寸及方向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确定。 4工作段除满足沉沙要求外,还应满足冲洗排沙要求。 5排沙道宜采用无压排沙形式,纵坡不应缓于沉沙池工作 段纵坡。排沙道出口应有抗冲、防淤措施并保证排沙通畅。出口 不应受河道常年洪水(重现期两年)顶托,必要时可设防洪闸。 6.1.6傍山布置的沉沙池,涉及高边坡稳定问题时,应按SI 386规定进行边坡设计。

    6.1.7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沉沙池,应根据冬、春季

    求,采取防止冰冻和泄放冰凌措施

    6.1.8沉沙池边墙外地表宜设排水通道,避免池外水直接进人

    6.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

    0..1定期仲洗式沉沙 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沉沙池应设置池室进口闸,池室内设有池时,应设置 池厢进口闸,进口闻的孔数应与池室(厢)数一致。池室(厢) 进口闻闻槛顶应与上游底板齐平或略高,并宜高于池室(厢)设 计泥沙淤积面。 2有污物来源的应在池室进口闸设置拦污栅及清污设施 闸室尺寸应满足闸门、启闭机、拦污栅及清污设施的布置和运行 要求。闸门应满足局部开启工况要求,

    6.2.2沉沙池工作段除应符合6.1.5条规定外,还应

    规: 1池室边墙和隔墙应高于正常水位0.5~0.7m:隔墙与相 应池室进口闸闸墩相连接。 2当池室内设有池厢时,池厢间的隔墙应与相应的池厢进 口闸闸墩相连接,墙顶应高于设计泥沙淤积面上的冲沙水面 高程。 3池室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隔墙的迎水面宜为竖 直面。 4应在工作段尾部设置侧向、横向溢流堰和集水槽,溢流 堰顶水深不宜大于0.1m,溢流堰和集水槽均应满足自由出流条 牛。侧向和横向集水槽的断面宜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5。2.3宜在池末横墙底部设置排沙孔,排沙孔的流量可取工作 流量的5%~8%。每池厢的排沙孔不宜少于2孔。 5.2.4沉沙池末端应设置冲沙闸。冲沙闸的闸门及启闭机应满 足闸门局部开启工况要求。

    水道布置考虑事故停机泄水设施。

    6.2.6水电站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下游连接段后输水道应设置出 口闸。

    6.3连续冲洗式沉沙池

    6.3.1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布置除应符合6.1.5条规定外,还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沉沙池冲洗系统宜由若干条支廊道和主廊道组成。 2工作段池底可沿池宽方向做成若干梯形槽,槽壁坡角 (与水平向夹角)宜大于泥沙水下休止角。槽底板应布置进沙孔 并与冲沙支廊道相通。 3冲洗系统支廊道应顺水流方向布置于池底进沙孔下。各 条支廊道应分别汇人一条主廊道。工作段内宜设置多个冲洗系 统,前段冲洗系统的支廊道长度宜短于后段冲洗系统的支廊道 长度。 4主、支廊道应满足排沙水力要求,并应采取抗磨措施。 冲沙主廊道出口应有抗冲、防淤措施。 5单室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末端宜设置事故冲沙闸。 6冲沙闻的闸门及启闭机应满足闻门局部开启工况要求。 6.3.2根据需要可在沉沙池工作段、引渠或输水道适当部位设 置旁侧溢流堰,堰顶高程宜略高于沉沙池运行水位。溢流能力应 根据运行要求等因素确定。 6.3.3沉沙池下游连接段宜采用逐渐收缩型式。当其下游为有 玉引水道时,该段水深应满足有压进水口最小没深度要求,不 得出现立轴漩涡和掺气现象。

    6.4.1条渠沉沙池可根据地形条件布置为湖泊形、条带形以及 梭形。

    梭形。 5.4.2条渠沉沙池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进口段前宜设置进水闸,与引水渠道相连接。进口段宜

    采用逐渐护散型式布置,使进入工作段水流流速均匀分布。 2工作段宜顺直,避免渠内水流散乱,以利泥沙均匀淤积。 3出口段宜采用逐渐收缩型式布置,尾部不宜过窄,以利 后期沉沙。出口宜设置节制闸或其他雍水建筑物。 6.4.3条渠沉沙池围堤、格堤边坡应根据筑堤土料特性以及条 渠规模等确定。 6.4.4堤顶高程应通过水面波浪爬高计算,并考虑安全加高确 定,安全加高可根据建筑物级别和安全影响取0.5~0.8m。 6.4.5堤顶宽度应满足防护和交通要求。 6.4.6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截渗和排渗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条渠附近土壤盐碱化、保护壤环境

    7.1.1沉沙池主要水力断面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定不 司方案,通过水力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重要工程应经 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7.1.2应根据沉沙池类型及运行方式进行相应的水力设计,水 力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尺寸确定。 2 池内水面线计算。 3 泥沙沉降计算。 4 泥沙淤积计算。 5 水力冲洗计算。 7.1.3 悬移质泥沙沉降速度应按SL42规定计算。

    7.1.1沉沙池主要水力断面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定不 同方案,通过水力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重要工程应经 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7.2工作段主要尺寸计算

    7.2.1沉沙池工作段尺寸应根据工作流量和冲洗流量、泥沙沉 速、淤沙容积、淤积时间、临界冲沙流速、冲洗周期、冲沙方式 等因素综合确定。

    7.2.2沉沙池工作深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7.2.2沉沙池工作深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Hw一平均工作深度,m。 2初拟方案时,工作段平均流速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05~0.10mm时,可选0.05~ 0.15m/s; 2)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25mm时,可选0.25~0.55m/s; 3)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35mm时,可选0.40~0.80m/s。 3条渠沉沙池工作宽度可按公式(7.2.3)初选,当设计最 沉降粒径为0.05mm时,u值可按0.20~0.40m/s初选。 .2.4冲洗式沉沙池单室工作宽度与平均深度之比不宜大 于4.5。

    7.2.5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分厢宽度可按公式(7.2.5) 计算:

    7.2.5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分厢宽度可按公式(7.2.5

    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分厢宽度,m; 池厢冲洗流量,m/s; 池厢单宽冲洗流量,m/(s·m),初拟方案时,可 按 0. 4~0. 8m /(s · m) 选取。

    7.2.6沉沙池工作段长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初拟多个主要尺寸方案,按7.3节规定经泥沙沉降计 算确定工作段长度。 2沉沙池工作段设计长度宜取计算长度的1.2倍。 7.2.7末端设有侧向溢流堰的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各池室的侧 向溢流堰合计长度可按公式(7.2.7)计算:

    式中 Le 池室侧向溢流堰合计长度,m; 池室引用流量,m"/s; br溢流堰区池室工作宽度,m; h,—堰顶平均水深,m;

    Qr L.= br β mV2g h?

    m流量系数; β—溢流堰的侧向影响系数。

    7.2.8工作段纵向底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段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底坡,最 小纵向底坡可按公式(7.2.8)计算:

    式中U1e——工作段冲沙流速,m/s,一般不小于2.5m/s。 2条渠沉沙池的纵向底坡可根据地形条件确定,

    7.3.1沉沙池出池含沙量、泥沙分组沉降率和淤积计算应按附 录A进行。 7.3.2沉沙池工作宽度或流量沿程变化时,应沿程分段计算粒 径组含沙量变化及沉降率。 7.3.3设有溢流堰的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可根据工作段尾部溢 流堰区的堰前含沙量垂线分布计算出池分组含沙量。 7.3.4条渠沉沙池除计算沿程分段粒径组含沙量变化及沉降率 外,还应逐时段计算出池分组含沙量。当出池含沙量及泥沙粒径 接近第4章规定的标准上限时,可将其累积运行时间作为条渠使 用期限或清淤周期

    4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冲洗计算

    7.4.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冲洗周期与淤沙容积应经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冲洗周期及冲洗周期内的淤积量、淤积时间可按附录A 计算。 7.4.2灌溉及供水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冲洗过程可概化为泄 空冲洗、溯源冲洗和沿程冲洗三阶段,可按附录B计算。必要 时,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4:4水电站定期仲 下单觅仲砂流量、伸沙历 时可按附录C中无压排沙水力学计算。必要时,可通过物理模 型试验验证。

    沙水力学计算方法进行。复核排沙廊道输沙能力时,入池含沙量 可根据天然河道实测最大含沙量选用

    8.0.1应根据工程布置、水力设计、地质条件及运用条件,选 择经济合理的沉沙池结构型式和尺寸。 8.0.2沉沙池结构应满足耐久性和各种设计工况下的稳定、强 度要求,并符合SL654、SL191和SL265的相关规定。 8。0.3水力冲洗式沉沙池池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作段、连接段的边墙和底板,宜沿水流方向每隔10~ 20m设置横向结构缝。 2当工作段或连接段设有隔墙或配水墩时,隔墙或配水墩 与底板可组成倒T形结构,并设置纵向沉陷缝。 3当沉沙池内无隔墙时,可结合地基条件和池体宽度视需 要设置纵向结构缝。无纵向结构缝的池体,可按整体式U形结 构计算。 4结构缝应采取止水措施,必要时可采用两道以上不同型 式止水。止水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和可靠性。 8.0.4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段和冲、排沙道断面型式及尺 寸应便于冲沙和检修。 8.0.5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冲沙廊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8.0.5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冲沙廊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支廊道顶板宜采用预制盖板。顶板上应设进沙孔,进沙 孔宜选用百叶窗式孔口。 2冲沙主廊道和支廊道过水断面宜采用矩形。主廊道高度 不宜小于1.5m,支廊道的过水断面应沿程加大。 8.0.6地下沉沙池池体结构除应满足冲、排沙要求外,还应根 据地下洞室规模、围岩类别以及岩体特性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洞 室支护和衬砌结构设计。 8.0.7应根据运行、交通、检修的需要,设置必要的检修维护

    8.0.8应结合沉沙池结构布置,在池周和边墙、隔墙等部位设 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应急救生设施等。 8.0.9应根据建筑物级别、结构型式、受力条件及地质条件进 行沉沙池结构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沉沙池结构计算宜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整体抗滑和抗浮稳定验算。 2)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计算。 3)结构强度计算。 4)边坡稳定性验算。 2作用在沉沙池结构上的荷载可按SL744和GB51247有 关规定计算确定。荷载组合分为基本荷载组合和特殊荷载组合, 应按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沉沙池结构计算。: 3.0.10没沙池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SL.265有关规定

    9.1.1应根据沉沙池运行水位、设计大池流量和含沙量、泥沙 沉降设计标准、运用时间和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沉沙池运行 设计。 9.1.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运行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冲洗时机、冲洗方式及闸门调度方式。 2出现入池含沙量大于设计含沙量时的运行要求。 3底孔排沙运行方式。 9.1.3连续冲洗式沉沙池运行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运行期间冲沙廊道出口闻门排沙开启方式。 2 出现人池含沙量大于设计含沙量时的运行要求。 9.1.4条渠沉沙池运行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人池水沙调控方式。 2 池内放淤方式。 3沉沙池出口水位调节要求。 9.1.5机械清淤沉沙池应提出清淤计划和要求。 9.1.6以挖待沉及机械清淤沉沙池应提出泥沙存放场地、存放 技术要求和堆沙防护措施,必要时可提出泥沙利用措施。 9.1.7灌溉及供水工程沉沙池检修宜安排在非供水期或小流量 供水期。水电站沉沙池检修宜安排在充许停电或电力系统低负 荷期。

    9.2.1沉沙池水沙观测设计应包括观测项目、观测布置、观测 设施及设备、观测方法以及观测资料整编分析要求等。 9.2.2应根据工程类型、布置和水沙条件确定水沙观测项目

    沉沙池主要水沙观测项目可包括下

    9.2.4观测断面位置布设和数量应能监控过池水沙沿程变化。 9.2.5流量、水位观测方法应符合SL616规定;悬移质测验应 执行GB/T50159规定。 9.2.6定期冲洗式沉沙池除9.2.3条规定观测项目外,还可包 括下列项目: 1池内淤积变化及淤沙干密度。 2底孔排沙流量和含沙量。 3当池末设有溢流堰段时,施测堰前含沙量垂线分布、出 池含沙量及分组粒径级配。 4冲洗过程中的池厢进、出口断面含沙量、沿程水面和沙 面变化。 9.2.7连续冲洗式沉沙池除9.2.3条规定观测项目外,还可包

    9.2.6定期冲洗式沉沙池除9.2.3条规定观测项目外,送

    1池内淤积变化及淤沙干密度。 2底孔排沙流量和含沙量。 3当池末设有溢流堰段时,施测堰前含沙量垂线分布、 池含沙量及分组粒径级配。 4冲洗过程中的池进、出口断面含沙量、沿程水面和泌 面变化。

    括在各排沙廊道出口取单样计算含沙量、输沙率,并做颗粒级酉 分析等。

    9.2.8条渠沉沙池应选择入池流量和含沙量较稳定时期进行水 沙观测。

    9.2.8条渠沉沙池应选择入池流量和含沙量较稳定时期进行水

    9.3.1沉沙池安全监测设计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布置、监测 设备以及监测方法等。 9.3.2应根据建筑物级别、结构类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运用 要求设置监测项自,监测项目可包括变形、应力、渗流以及扬压 力等。

    9.3.3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安全监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垂直位移测点宜布 置在岸墙、隔墙顶部的两端和中部;水平位移测点宜布置在可以

    构成视准线的垂直位移测点处。 2应力监测包括地基反力、结构应力以及土压力等。 3池室底板扬压力可通过理设渗压计进行监测,测点宜布 置在与池室轴线垂直的横向监测断面上。每个横断面上的监测点 不宜少于3点,并不宜少于3个横向监测断面。 4池室底板存在地基承载力低、压缩变形大、土压力和边 荷载影响程度高等问题时,可沿单块整体结构水流方向和垂直水 流方向至少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进行地基反力和土压力监测。 5对于地下式沉沙池,应按SL725规定进行洞室变形和应 力应变监测设计。 9.3.4条渠沉沙池围堤安全监测应以巡视检查为主。1级、2级 高填方围堤可进行变形和渗流监测。 1围提变形监测,每个断面不宜少于2个观测点,堤顶应 设置1~2个测点;迎水侧堤坡设计水位以上应布设1个;背水 侧堤坡应根据堤高、坡度等条件设置。 2渗流浸润线可采用渗压计、测压管监测,每个监测断面 测点不应少于3个。

    高填方围堤可进行变形和渗流监测。 1围堤变形监测,每个断面不宜少于2个观测点,堤顶应 设置1~2个测点;迎水侧堤坡设计水位以上应布设1个;背水 则堤坡应根据堤高、坡度等条件设置。 2渗流浸润线可采用渗压计、测压管监测,每个监测断面 测点不应少于3个。

    吊环标准附录A泥沙沉降计算方法

    A.1.1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应考虑流量和流速的沿程变化,逐池 段计算含沙量变化和泥沙沉降率。 A.1.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和条渠沉沙池应考虑流速沿程变化, 逐时段、逐池段计算含沙量变化和床面淤积变化

    A.1.1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应考虑流量和流速的沿程变化,逐池

    A.1.1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应考虑流量和流速的沿程变化,逐 段计算含沙量变化和泥沙沉降率。

    Hk+1 + Ui+! H+ Uk 2g. 2g L ik—J 2 R: +Ra+1 Rk 二 2 1RV C n J一 CR

    g 重力加速度,m/s; s——k池段平均流速,m/s; Rk、R+1 k池段上断面、下断面水力半径,m; R k池段平均水力半径,m; Ck 池段平均谢才系数; n2 糙率; 池段编号,由工作段进口至池末或溢 排序,k=1,2,, n。

    施工安全资料A.3.1应由上游向下游逐池段计算断面分组含沙量变化、各池

    3全池分组沉降率,当工作段无溢流堰区时可按公式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iso标准 |石化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 |林业标准 | 人孔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