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792-2020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pdf

  • SLT 792-2020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30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下入钻孔内旋转,并以高压喷射水沉 浆,使之与周围土颗粒混合凝结硬化而成的桩体

    2. 1. 15 桩基

    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端的建筑物底板(承台 组成的基础。

    2、M 作用于水工建筑物底板底面通过桩群形心的、J 轴的力矩; Q: 一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 Qk 单桩的平均竖向力;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容许值; RHa 单桩水平承载力容许值; ZG 作用于底板底面的全部竖向荷载; H 作用于底板底面的全部水平荷载

    2.2.2材料性能参数

    A, 桩的截面积; d15一 覆盖层粒径指标,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重 的15%; D85 浆液材料粒径指标,小于该粒径的材料重占总重 的85%; m一 面积置换率; ;、 第i根、第i根桩至桩群形心的y轴线的距离; yiyi 第i根、第i根桩至桩群形心的轴线的距离

    3.0.1水工建筑物地基经处理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上部建筑物传递的荷载,满足 地基承载能力要求和抗滑稳定要求。 2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3具有足够的抗渗性,满足渗透稳定和控制渗流量的要求。 4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止地基在水或其他外部因素的长 期作用下发生劣化。 5有抗震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地基,应在设计烈度的地震作 用下不发生失稳和渗透破坏,避免产生影响建筑物使用的有害 变形。 3.0.2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地基处理目 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初选方案时,可根据工程特点 按附录A选用。 3.0.3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之 间的相互关系,必要时采取措施调整上部结构的型式,使其与地 基条件相适应。 3.0.4应考环境水腐蚀性对水工建筑物地基耐久性的影响。 地基处理材料选择除满足承载能力、稳定、变形、渗流要求外, 还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上部建筑物传递的荷载,满足 地基承载能力要求和抗滑稳定要求。 2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3具有足够的抗渗性,满足渗透稳定和控制渗流量的要求。 4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止地基在水或其他外部因素的长 期作用下发生劣化。 5有抗震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地基,应在设计烈度的地震作 用下不发生失稳和渗透破坏,避免产生影响建筑物使用的有害 变形

    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初选方案时,可根据工程特点 按附录A选用。

    3.0.3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之 间的相互关系,必要时采取措施调整上部结构的型式,使其与地 基条件相适应。

    3.0.4应考环境水腐蚀性对水工建筑物地基耐久性的影响

    0.4应考虑环境水腐蚀性对水工建筑物地基耐久性的影响。 基处理材料选择除满足承载能力、稳定、变形、渗流要求外, 不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相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水工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及相关要求; 邻近建筑物的相关设计、施工、竣工与运行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4.1.1固结灌浆可用于岩石地基和砂土、碎石土等覆盖层 地基。 4.1.2固结灌浆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水工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变 形、防渗等要求,通过现场灌浆试验或工程类比进行设计。 4.1.3固结灌浆宜在有盖重条件下进行,经论证也可采用无盖 重灌浆或其他灌浆方式。 4.1.4固结灌浆宜布置抬动变形监测设施,拾动变形应控制在 允许范围内。

    4.2.1水工建筑物岩基固结灌浆范围应符合下列

    4.2.1水工建筑物岩基固结灌浆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力坝坝基内上游、下游各一定范围(可各取1/4~1/3 坝底宽度范围)宜固结灌浆;坝基岩体裂隙发育且地质条件较差 的,宜在全坝基范围进行固结灌浆,并根据坝基应力及地质条件 适当扩大灌浆范围。 2拱坝应全坝基范围固结灌浆,并应根据坝基应力及地质 条件,向坝基外上游、下游适当扩大处理范围。 3土石坝宜在坝体防渗体地基全范围固结灌浆。 4 面板堆石坝趾板地基应全范围固结灌浆。 5溢洪道控制段及消能建筑物的地基宜进行固结灌浆,基 岩条件较好时可不进行固结灌浆。 6其他水工建筑物固结灌浆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2.2固结灌浆孔布置宜为梅花形,孔距、排距宜为2~4m, 具体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型式、地基应力、地质条件及类似工程经 验确定,必要时通过灌浆试验确定

    4.2.3岩基固结灌浆钻孔方向应根据主要裂隙产状结合施工条

    4.2.3岩基固结灌浆钻孔方向应根据主要裂隙产状结合施工条 件确定,使其能穿过较多的裂隙。

    地基应力并参照类似工程经验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重力坝、土石坝坝体防渗体、面板堆石坝趾板地基可采 用5~10m。 2拱坝地基可采用5~15m。 3水电站厂房、溢洪道、水闸等地基可采用35m。 4地质缺陷部位、应力较大部位、防渗雌幕上下游相邻部 位的固结灌浆深度可适当加深

    4.2.5岩基固结灌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灌浆工艺并结合类 似工程经验、灌浆试验成果综合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宜符合下列 规定: 1重力坝、拱坝地基第1段灌浆压力,有盖重灌浆时宜采 用0.4~0.7MPa,无盖重灌浆时宜采用0.2~0.4MPa;其他段 灌浆压力可随孔深适当增加。 2面板堆石坝趾板地基灌浆压力宜采用0.2~0.7MPa;土 石坝防渗体地基灌浆压力,有盖重灌浆时宜采用0.2~0.7MPa, 无盖重灌浆时宜采用0.1~0.3MPa。 3溢洪道地基灌浆压力,有盖重灌浆时宜采用0.2~ 0.5MPa,无盖重灌浆时宜采用0.1~0.3MPa。 4在不抬动地基岩土和盖重混凝土的情况下,宜提高固结 灌浆压力。 4.2.6岩基固结灌浆材料宜优先采用水泥,必要时也可采用其 他材料。 4.2.7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岩溶发育等地质缺陷部位, 宜通过加密、加深固结灌浆孔,或提高灌浆压力,或调整灌浆材 M

    4.2.5岩基固结灌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灌浆工艺并结合类

    4.2.8岩基固结灌浆效果应采用声波测试、压水试验等成果综

    2.8岩基固结灌浆效果应采用声波测试、压水试验等成果综 评价。

    4.3,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

    4.3.1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和变 形控制要求,结合地质、施工、现场试验成果或类似工程经验进 行设计。

    空间分布特征,各土层的颗粒级配、密度等,以及地下水的分布 规律、流速、水质等情况。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M>15时可灌注水泥浆;M>10时可灌注 水泥黏土浆。M按式(4.3.3)计算:

    一覆盖层粒径指标,mm,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重 的 15% ; 浆液材料粒径指标,mm,小于该粒径的材料重占 总重的 85%。

    4.3.4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范围应大于水工建筑物基础的基底 外缘,并根据覆盖层分布、水工建筑物要求、计算分析等综合 确定。

    值和孔深可根据现场灌浆试验、计算分析,并参照类似工程经 确定。

    4.3.6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可根据工程经验、现场灌浆试验选

    4.3.8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宜采用水泥浆,也可采用水

    浆、黏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等。各种浆液的配比 应由浆液试验确定。

    4.3.9覆盖层地基采用固结灌浆与强夯、挖填置换等其他措施 综合处理时,应在其他措施完成后,再进行固结灌浆。 4.3.10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效果宜采用压水或注水试验、地震 波测试或声波测试、动力触探或静力触探等成果综合评价,必要 时可进行载荷试验、坑探检查

    4.4.1下列情况应进行现场固结灌浆试验

    雅水驰 一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1级、2级水工建 物岩基固结灌浆; 一1级和2级水工建筑物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 一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固结灌浆工程。 4.4.2现场固结灌浆试验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 1 推荐合适的灌浆布置,如孔间距、孔深等。 2 推荐适宜的灌浆材料、灌浆方法及工艺参数。 3 提出工程重大地质缺陷的灌浆处理措施。 4 验证质量检查方法和要求。 4.4.3 试验场地选择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 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 2 方便与永久工程结合。 3 施工于扰少,水电、交通方便,辅助工程量小。 4.4.4 试验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目的、项目及组数。 2 灌浆孔、检查孔及抬动观测孔数量及布置原则。 3 灌浆材料、灌浆方法及工艺参数。 4 质量检查与测试、室内试验数量

    1在防渗惟幕和排水的共同作用下,使地基扬压力和渗流 量控制在允许值以内。 2减小地基和两岸渗漏量,防止或降低渗流对地基及两岸 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防止地基软弱结构面、断层破碎带、裂隙充填物及抗渗 性能差的部位产生渗透破坏。 4具有可靠的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 5.1.3防渗雄幕轴线布置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布置、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两岸山体部位的防渗惟幕应与河床部 位的防渗惟幕保持连续性。 5.1.4防渗幕与排水应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和灌浆试验成果,结合水工建筑物挡水高度和功能进行设计。水 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基,宜结合渗流计算综合分析确定。 5.1.5岩溶地区的防渗惟幕与排水应根据岩溶发育特点、分布 特征、充填物性质和地下水活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5.1.6水库蓄水前,应完成蓄水时段最高蓄水位以下的防渗 惟幕。 5.1.7图 防渗雌幕设计应布置动变形监测设施,并明确拾动变 形充许范围

    1在防渗幕和排水的共同作用下,使地基扬压力和渗流 量控制在允许值以内。 2减小地基和两岸渗漏量,防止或降低渗流对地基及两岸 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防止地基软弱结构面、断层破碎带、裂隙充填物及抗渗 性能差的部位产生渗透破坏。 4具有可靠的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

    5.1.3防渗雌幕轴线布置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布置、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两岸山体部位的防渗惟幕应与河床 位的防渗惟幕保持连续性

    5.1.4防渗惟幕与排水应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宜布置在靠近上游面的压应力区。下游高水位历时较长或岩体透 水性较大的混凝土坝基,可采取抽排措施,布设封闭防渗幕。

    瑞或泵房底板高水位侧的齿墙下设防渗惟幕。承受双向水头的水 闻或具有双向扬程的灌排结合泵站,其防渗排水布置应以水位差 较大或扬程较高的一侧为主,合理选择双向布置形式。

    5.2.3岩基上的土石坝,防渗惟幕应设在坝的防渗体底部。

    5.2.4两岸山体部位防渗惟幕宜延伸到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

    相交处或与相对隔水层相交处,相对隔水层和地下水位均较低缓 时,防渗惟幕轴线方向及延伸长度应根据工程防渗要求并参考渗 流分析成果确定。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基防渗雌幕线路应经多方案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2.5岩溶地区两岸防渗幕线路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岩

    分布特征选定,可采用直线式、折线式布置。防渗惟幕线路宜选 择岩溶发育程度较弱的地带布置,若必须通过岩溶暗河或岩溶通 道,宜与其垂直。

    5.2.6河床式厂房地基防渗惟幕设计应按大坝要求确定;坝

    式及岸边式厂房的防渗惟幕设计可适当简化;下游尾水位较高

    5.2.7地下电站主厂房、主变压器室及高压开关站等主要洞 距水库或河床较近,或洞室外岩体地下水丰富时,应加强洞室 游侧及河床侧的防渗措施,必要时可在洞室外围设置防渗惟幕

    5.2.8混凝土坝幕防渗标准和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应采用 列控制标准:

    坝高在100m以上,透水率g=1~3Lu; 坝高为50~100m,透水率g=3~5Lu; 坝高在50m以下,透水率g<5Lu。

    5.2.9岩基土石坝惟幕防渗标准和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宜采

    5.2.9岩基土石坝惟幕防渗标准和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

    一蓄水水库可取小值,滞洪水库等可用大值。 5.2.10溢洪道控制段、岩基上水闸的雌幕防渗标准和相对隔水 层的透水率控制标准宜不大于5Lu。与大坝防渗惟幕衔接的溢洪 道控制段防渗雌幕应与大坝幕防渗标准相一致,远离坝肩的溢 洪道防渗惟幕防渗标准可适当降低

    2.11防渗幕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地基下存在可靠的相对隔水层,且埋深较浅时,防渗 幕应伸入到该岩层内不少于5m。 2当地基下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防渗惟 幕深度应参照渗流计算,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渗控要求等因素, 结合工程经验研究确定;非岩溶地区防渗幕深度可采用0.3~ 0.7倍水头;岩溶地区防渗惟幕深度应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及渗控 要求确定。

    遂洞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分期蓄水高度、钻孔灌浆技术 水平、施工通风和排水等因素确定,岩溶地区还应根据岩溶分布 高程确定。灌浆隧洞层间高差可取30~70m。上、下相邻两层 幕的搭接型式可采用斜接式、直接式及错列式等,搭接部位应连 续封闭。单排孔灌浆隧洞断面尺寸不宜小于2.5m×3.0m(宽× 高),双排孔及以上灌浆隧洞断面尺寸不宜小于3.0m×3.5m。 5.2.13防渗雌幕的排数、排距、孔距及孔向,应根据地质条 件、防渗标准、挡水水头以及灌浆试验资料选定。施工过程中应 根据先期钻孔与灌浆资料修正防渗椎幕设计。 1水工建筑物挡水高度100m及以上时,可采用两排防渗 惟幕;水工建筑物挡水高度100m以下时,可采用一排防渗惟 幕。对地质条件较差、岩体裂隙发育、透水性强或可能发生渗透 变形破坏的地段宜增加防渗惟幕排数。 2两排或两排以上灌浆孔组成的雌幕,应将其中一排孔的

    1/2~2/3。 3惟幕孔距可为1.5~3.0m,排距宜小于孔距。 4惟幕孔宜穿过岩体的主要裂隙和层面。 5.2.14雌幕灌浆应在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作为盖重后施工; 混凝土趾板、基座部位幕灌浆及隧洞内的惟幕灌浆可采取布置 抗拉锚杆、加强配筋、增加衬砌厚度等措施满足抗抬动的要求。 5.2.15防渗惟幕灌浆压力应通过灌浆试验确定,灌浆时不得拾 动破坏结构混凝土和地基岩体。混凝土重力坝、拱坝、溢洪道控 制段惟幕第1段宜取1.0~1.5倍坝前静水头,以下各段可逐渐 增加,孔底段不宜小于2倍坝前静水头。 5.2.16防渗惟幕宜采用水泥灌浆;在水泥灌浆达不到设计防渗 要求时,可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其他材料灌浆。 5.2.17岩溶地区灌浆材料可根据岩溶洞穴和溶蚀裂隙规模及充 填情况选用纯水泥浆、水泥砂浆、黏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 等,必要时可通过大口径钻孔灌注高流态细骨料混凝土。岩溶地 区雌幕灌浆应考虑不同类型的溶洞及充填物灌浆所形成防渗幕 的允许渗透比降及耐久性

    1/2~2/3。 3惟幕孔距可为1.5~3.0m,排距宜小于孔距。 4惟幕孔宜穿过岩体的主要裂隙和层面

    5.2.16防渗惟幕宜采用水泥灌浆;在水泥灌浆达不到设

    填情况选用纯水泥浆、水泥砂浆、黏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 等,必要时可通过大口径钻孔灌注高流态细骨料混凝土。岩溶 区雌幕灌浆应考虑不同类型的溶洞及充填物灌浆所形成防渗惟 的允许渗透比降及耐久性

    5.3.3混凝土重力坝坝高较低、基岩条件较好且为岩体透水率 小于1Lu的弱透水层,经论证后,地基可只设排水,不设雌幕。 5.3.4重力坝岸坡坝段及近岸山体内,宜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条件,并结合建筑物布置及稳定分析,视需要设置排水设 施。必要时可布置排水洞,并设排水孔。

    排水。高拱坝以及两岸地形较陡、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中拱坝,宜 在两岸拱座岩体内布置排水洞,并设排水孔

    5.3.6河床式厂房地基排水设计应按大坝项要求确定;坝后式及 岸边式厂房的排水设计可适当简化;下游尾水位较高的厂房,必 要时可采取抽排措施。

    5.3.7地下电站主厂房、主变压器室及高压开关站等主要洞室

    1洞室距水库或河床较近,或洞室外岩体地下水丰富的地 区,应加强洞室前沿及河床侧的排水措施,必要时可在洞室群外 围和厂房顶部设置排水洞,并在排水洞内设排水幕,形成厂外排 水系统。 2地下水丰富或岩体透水性强的地区,宜在主洞室开挖之 前,先形成厂外排水系统。 3当设有尾水调压室时,应加强尾水调压室的防渗与排水 措施。 5.3.8主排水孔的孔距可为2~3m,辅助排水孔的孔距可为 3~5m

    1洞室距水库或河床较近,或洞室外岩体地下水丰富的地 区,应加强洞室前沿及河床侧的排水措施,必要时可在洞室群外 围和厂房顶部设置排水洞,并在排水洞内设排水幕,形成厂外排 水系统。 2地下水丰富或岩体透水性强的地区,宜在主洞室开挖之 前,先形成广外排水系统。 3当设有尾水调压室时,应加强尾水调压室的防渗与排水 措施。 5.3.8主排水孔的孔距可为2~3m,辅助排水孔的孔距可为 35m。 5.3.9排水孔孔深应根据幕深度及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排水孔深为惟幕深的0.4~0.6倍。 2辅助排水孔深可为6~12m。 3当地基有承压水层或较大的深层透水区时,应对排水孔 是否穿过此部位及穿过深度进行分析研究。 5.3.10排水孔孔壁有塌落现象或排水孔穿过软弱地层、软弱结 构面、断层破碎带、夹泥裂隙等可能产生渗透破坏的地段,应采 取相应的孔壁保护措施。 5.3.11坝(堰、闸)地基及地下洞室等的渗水应按高水高排、 低水低排的原则通过排水廊道(管)、隧洞排出;渗水不能自流

    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排水孔深为幕深的0.4~0.6倍。 2辅助排水孔深可为6~12m。 3当地基有承压水层或较大的深层透水区时,应对排水孔 是否穿过此部位及穿过深度进行分析研究。 5.3.10排水孔孔壁有塌落现象或排水孔穿过软弱地层、软弱结 构面、断层破碎带、夹泥裂隙等可能产生渗透破坏的地段,应采

    5.3.10排水孔孔壁有塌落现象或排水孔穿过软弱地层、软弱结 构面、断层破碎带、夹泥裂隙等可能产生渗透破坏的地段,应采 取相应的孔壁保护措施

    低水低排的原则通过排水廊道(管)、隧洞排出;渗水不能自流 排出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防渗排水工程布置及渗流计算 综合确定渗漏水量,并设置足够容积的集水并和足够抽排能力的

    5.4覆盖层地基防渗雌幕

    5.4.1采用幕进行覆盖层地基防渗处理时,应先查明覆 的成因、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各土层的颗粒级配、渗透 允许渗透比降等,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流速、水质等恒

    .4· 的成因、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各土层的颗粒级配、渗透系数、 允许渗透比降等,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流速、水质等情况。 5.4.2防渗惟幕的渗流控制标准应根据工程的防渗要求和地质 条件,通过渗流计算及渗透试验综合确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惟幕的渗透比降不大于允许渗透比降。 2惟幕与其上部的防渗体之间不发生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 5.4.3覆盖层地基雌幕灌浆可按可灌比M或其他指标判别其可 灌性,按4.3.3条的规定执行。 5.4.4防渗惟幕的厚度可按式(5.4.4)计算。对于深度较大的 多排惟幕,可根据渗流计算成果和已有工程经验沿深度逐渐

    5.4.2防渗惟幕的渗流控制标准应根据工程的防渗要求和地质

    1惟幕的渗透比降不天于充许渗透比降。 2惟幕与其上部的防渗体之间不发生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 5.4.3覆盖层地基雌幕灌浆可按可灌比M或其他指标判别其可 灌性,按4.3.3条的规定执行。

    5.4.4防渗惟幕的厚度可按式(5.4.4)计算。对于深度较大的 多排椎幕,可根据渗流计算成果和已有工程经验沿深度逐 减薄。

    式中T一防渗惟幕厚度,m; H一一作用于雌幕的最大设计水头,m; J一一惟幕充许渗透比降。 5.4.5防渗惟幕灌浆孔宜采用铅直孔。惟幕灌浆孔的排数应根 据惟幕厚度要求确定,不宜少于2排。惟幕灌浆孔的排距和孔距 宜为1~3m,排距宜小于孔距。 5.4.6防渗雌幕底部宜伸入相对隔水层不小于51Ⅱ1。当相对隔 水层较深时,可设置悬挂式幕,并根据渗流分析成果、类似工 程经验,研究确定防渗雄幕底线。 5.4.7防渗惟幕灌浆浆液可采用水泥浆、黏土水泥浆、黏土浆

    式中T一一防渗惟幕厚度,m; H一一作用于雌幕的最大设计水头,m; J一一幕允许渗透比降。

    水泥和黏土灌浆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采用化学材料灌浆。各 种浆液的配比应由浆液试验确定。 进行多排惟幕灌浆时,边排孔和幕浅部宜采用水泥含量较

    高的浆液,临时性工程可减少水泥含量或使用黏土浆

    高的浆液,临时性工程可减少水泥含量或使用黏土浆 5.4.8防渗惟幕灌浆压力应通过工程类比和灌浆试验确定

    5.4.8防渗惟幕灌浆压力应通过工程类比和灌浆试验确定

    5.5.1下列情况应进行现场惟幕灌浆试验:

    5.1下列情况应进行现场雌幕灌浆试验: 一1级、2级水工建筑物岩基雌幕灌浆; 一覆盖层地基惟幕灌浆; 一一其他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幕灌浆工程。 5.2雌幕灌浆试验内容、试验场地选择及方案设计等要求按

    一其他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惟幕灌浆工程, 5.5.2惟幕灌浆试验内容、试验场地选择及方案设计等要求按 照4.4.2~4.4.4条的规定执行

    照4.4.2~4.4.4条的规定执行

    6.1.1混凝土防渗墙可用于风化破碎岩石地基和碎石土、砂土 等覆盖层地基。

    6.1.2高喷防渗墙和水泥土搅拌防渗墙可用于淤泥质土、粉质

    1具有足够的抗渗性,满足渗透稳定及渗流量控制要求。 2 具有适宜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墙体在水的长期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6.1.4防渗墙设计应综合考虑墙体与上部水工建筑物结构之间 的相互关系。

    1其有定够的抗渗性,满定渗透稳定及渗流量控制要 2具有适宜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墙体在水的长期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6.1.4防渗墙设计应综合考虑墙体与上部水工建筑物结构之间 的相互关系。 6.1.5混凝土防渗墙厚度宜为0.3~1.2m,深度不宜大于 100m。深度或厚度超出上述范围的,应进行试验论证。 6.1.61级和2级水工建筑物地基采用高喷墙和水泥土搅拌墙 防渗,应进行可行性和安全性论证。 6.1.7重要的、地层复杂的或深度较大的高喷防渗墙、水泥土 搅拌防渗墙,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成墙现场试验,

    6.2混凝土防渗墙结构设计

    .2.1防渗墙宜上部水工建筑物防渗体的轴线布置,墙体应 与上部水工建筑物防渗体可靠连接

    1封闭式防渗墙应伸人到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一定深度。 防渗墙底部岩土体渗透性不满足防渗标准时,可在墙下接防渗 惟幕。 2悬挂式防渗墙的深度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渗流计算成

    果、施工难度等,结合工程经验研究确定 6.2.3防渗墙的厚度应根据防渗要求、允许渗透比降、抗渗耐 久性、墙体应力和变形、施工设备、地质条件、环境水质等因素 综合确定。 4院治迹设 主

    6.2.4防渗墙设计厚度可按式(6.2.4)计算:

    6.2.5高坝深厚覆盖层地基可布置两道或两道以上混凝土险 渗墙。

    墙体的位移、应力及地基变形,为确定墙体混凝土的强度提供依 据。墙体竖直位移、水平位移与地基的变形宜协调一致,应力大 小应满足强度要求,且分布合理。 6.2.7刚性混凝土防渗墙可根据墙体受力要求和结构变形要求 设置钢筋,钢筋布置应满足构造和施工要求。 6.2.8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材料可选 用普通混凝土、黏土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固化 灰浆、自凝灰浆等。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均应考虑泥浆下浇筑条 件对实际强度的不利影响。

    6.3混凝土防渗墙连接与构

    5.3.1混凝土防渗墙与心墙、斜墙、趾板、铺盖、廊道、雌幕、 昆凝土结构、土工膜等相接时,应避免产生集中渗漏和影响结构

    6.3.2混凝土防渗墙与上部防渗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形式。 1)采用插入式连接,防渗墙伸入心墙或斜墙的长度宜为 挡水水头的1/10,高坝可适当降低或根据计算确定 低坝不应小于2m。在墙顶可填筑高塑性黏土保护。 2)采用廊道式连接,廊道外轮廓宜采用抛物线型或城门 洞型,其周围应铺填高塑性黏土保护。防渗墙顶部与 廊道底板连接段宜设置成倒梯形。廊道与两岸坝肩岩 体连接处,廊道底板结构缝在水平方向深人基岩不小 于3m。 2与沥青混凝土心墙连接可采用混凝土基座连接,防渗墙 页宜插入基座底部键槽,并设止水连接。 3与坝前黏上铺盖连接可采用插入式,防渗墙伸入铺盖及 上部黏土保护层的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小于2m。墙顶应设 置黏土层、砂砾料层、块石层防护。 4与水闸混凝土铺盖或钢筋混凝土铺盖连接可采用水平直 接式或垂直顶接式,并设置止水。 5与闸坝底板结构混凝土连接可采用插入键槽式,并设置 止水。 6与大坝混凝土面板可通过趾板、水平连接板进行连接。 防渗墙与趾板、防渗墙与连接板、连接板与趾板之间均应设置 止水。

    6.3.3混凝土防渗墙与下部幕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下为基岩时,通过墙体预理管或钻孔进行墙下雌幕灌 浆,可靠连接。 2墙下为覆盖层时,灌浆惟幕与防渗墙的底部应设置搭接 段,且搭接长度不小于5m,沿防渗墙底端的渗透比降应小于灌

    6.3.4防渗墙与下部基岩相接时,宜嵌入基岩0.5~1.0m,

    6.3.5防渗墙与两端防渗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相邻的防渗惟幕可采用搭接式或插入式连接。 2与两岸岸坡可采用墙休入岩的方式连接。岩体埋深较浅 部位,可明挖后现浇混凝土齿墙或黏土齿墙进行连接。 6.3.6通过在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内预埋管进行墙下雌幕灌浆时 墙厚不宜小于40cm;通过在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内钻孔进行墙下 幕灌浆时,墙厚不宜小于60cm。 6.3.7混凝土防渗墙内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竖直钢筋净间距宜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的4倍

    6.4.1高喷防渗墙的轴线布置、深度可参照6.2.1条、6.2.2 条执行。 6.4.2高喷防渗墙设计厚度可按式(6.2.4)计算,允许渗透比 降宜取50~100,有条件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6.4.3在不同地层中的高喷防渗墙墙体的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 指标,可参照表6.4.3选用

    6.4.4高喷防渗墙灌浆孔的孔距可取0.8~2.5m,排距宜小于 孔距。具体排数、孔距和排距,应根据高喷防渗墙渗透系数、抗 压强度、墙厚等指标要求,结合地层条件以及所采用的结构型 式,通过现场试验或工程类比确定

    向灰防修水件 远自迪水: 特殊条件下,可加入膨润土、粉煤灰、砂、速凝剂、减水剂等 材料。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6.4.7封闭式高喷防渗墙的钻孔宜深入基岩或相对不透 0. 5 ~ 2. 0 m g

    6.5水泥土搅拌防渗墙

    6.5.1水泥土搅拌防渗墙宜沿堤防、土坝等水工建筑物的防渗 体轴线布置,且应与上部防渗体可靠连接。 6.5.2封闭式防渗墙宜伸入到相对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悬挂 式防渗墙宜根据地质条件、渗流计算成果、施工条件综合确定。 6.5.3水泥土搅拌防渗墙设计厚度可按式(6.2.4)计算,允许 渗透比降可采用30~80,有条件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6.5.4搅拌桩间距可采用0.3~1.0m,具体应根据防渗墙渗透 系数、墙厚、桩径等指标要求,结合地质条件、成墙工艺确定。 6.5.5与地基土搅拌的材料宜采用普通水泥,也可掺加石灰或 外加剂。

    6.5.6水泥土搅拌防渗墙与其他防渗体的连接及墙体之间的搭

    接可参照6.3.2~6.3.5条、6.4.9条执行

    7.1.1挖填置换可用于岩石地基中断层破碎带、软弱层带、岩 溶等缺陷及特殊土地基。 7.1.2挖填置换设计,应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和运用特点, 将地基与其上部结构一起研究锻件标准,以满足水工建筑物对地基承载能 力、抗滑稳定、变形、渗流等要求。 7.1.3当地基中存在规模较大的工程地质缺陷时,挖填置换方 安应通过相应的计算或模型试验进行研空

    ....
  • 相关专题: 水工建筑  
专题: 园林工艺、表格 |管材标准 |工程规范 |水利技术论文 |有色金属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