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319-2020 城市河道堤防检测与评定规范.pdf

  • DB3301/T 0319-2020  城市河道堤防检测与评定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0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项目概况,包括城市河道堤防工程简介、任务来源、目的和要求等; 基础资料分析,包括河道沿线水文、地形特征、地质条件、以往的检测和评定工作 成果分析;地形资料分析宜包括河道水底的地形以及河道冲淤变化; 河道堤防检测和评定范围、工作量、依据及技术要求; 检测和安全评价方法与技术,包括技术难点、关键问题及对策等; 项目组织机构和仪器设备; 工作进度与工期安排: 预期提交的成果;V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现场配合和协调工作。

    外观质量调查应查明堤防水上和水下部分外观质量现状,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水上外观质量调查宜采用现场观察、摄像等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人 应对堤身和交叉建筑物连接段的外观缺陷进行编号和定位,并在现场做好标识; 缺陷现场标识应与编号一致。

    DB3301/T03192020

    6.4水下外观质量调查宜采用水下人工探摸、水下摄像、水下扫测的方法。水下扫测宜采 用侧扫声纳法和多波束测深,侧扫声纳法和多波束测深的仪器设备技术指标、现场工作、资 料处理和解释应符合CJJ/T7的规定。 6.5现场记录应描述缺陷规模、性质等,记录内容可参见本规范附录B中的表B.1的要求。 5.6外观质量调查成果应包括堤防外观质量描述、河道和堤脚部位冲刷情况及对工程质量 检测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调整建议;成果图件宜包括堤防典型图片、缺陷平面 位置图等。

    7.1.1堤防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应包括堤身结构复核、堤身砌体砂浆强度检测、混凝土质量 检测和交叉建筑物连接段质量检测。 7.1.2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量应在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航空标准,结合评定河道现状布 置,且应满足合同或任务书要求, 7.1.3堤防工程质量检测宜在非主汛期进行。 7.1.4典型断面应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7.1.5工程质量检测宜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若必须采用破损检测方法时,应在检测完成后 及时修复。 7.1.6工程质量检测应遵循内外业同步、内业指导外业的原则,现场及时对检测资料进行 初步的分析处理和解释。如发现异常,应增加必要的外业补充工作。 7.1.7工程质量检测资料解释推断应充分结合评定河段范围内设计、竣工等资料,分析各 种异常现象,得出客观准确的参数和结论。

    7.1.6工程质量检测应遵循内外业同步、内业指导外业的原则,现场及时对检测资料进行 初步的分析处理和解释。如发现异常,应增加必要的外业补充工作。 7.1.7工程质量检测资料解释推断应充分结合评定河段范围内设计、竣工等资料,分析各 种异常现象,得出客观准确的参数和结论

    7.2.1堤身结构检测应覆盖评定河段,复核内容宜包括堤身结构型式、轮廓尺寸、堤顶高 程与防洪墙顶高程。

    7.2.2测点和断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沿堤线每隔200m~500m选取一个横断面测量堤防断面轮廓尺寸,测量宽度要求 临水坡堤脚以外不宜少于5m; 评定区域若无变形监测点,宜结合堤防结构特点每隔100m~200m选取一个点测量 堤顶和防洪墙顶坐标与高程。 2.3堤身结构现场检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测量评定区域前期设置的变形监测点的坐标和高程,测量仪器设备技术指标、现 场工作应符合GB50026的规定; 应测量典型断面形态和特征点高程,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测量仪器设备技术指 标、现场工作应符合GB50026的规定: 水下扫测宜采用多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的仪器设备技术指标、现场工作应符合 CJJ/T7的规定。 .4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有监测资料的堤防,应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沉降分析、水平位移分析等 应绘制典型断面图分析提

    7.2.4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301/T03192020

    一一水下扫测应绘制河道地形图,分析河道演变和冲淤变化等。 7.2.5堤身结构检测成果应包括堤防结构型式分布和统计、堤身结构轮廓尺寸与竣工或设 计尺寸的对比结果、堤顶高程与防洪墙顶高程测量结果和统计、河道演变和冲淤变化;成果 图件应包括测点平面图、剖面图、水下地形图等。

    7.3砌体砂浆强度检测

    7.3.1堤身砌体砂浆强度检测宜采用贯入法。 7.3.2贯入法测区间距不宜大于50m,每个测区面积不应大于25m2,每一测区应测试16 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的灰缝上,相邻测点间距不宜小于240mm,每条灰缝测点不宜多 干2点。

    7.3.2贯入法测区间距不宜大于50m,每个测区面积不应大于25m2,每一测区应测试16 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的灰缝上,相邻测点间距不宜小于240mm,每条灰缝测点不宜多 于2点。 7.3.3现场记录内容可参见本规范附录B中的表B.2的要求。 7.3.4贯入法检测仪器要求、现场工作、砂浆抗压强度计算应符合JGJ/T136的规定。 7.3.5堤身砌体砂浆强度检测成果应包括各测区的砂浆强度值和分布统计,低于设计要求 的砂浆强度值的分布统计和测区位置等。

    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的灰缝上,相邻测点间距不宜小于240mm,每条灰缝测点不宜多

    贯入法检测仪器要求、现场工作、砂浆抗压强度计算应符合JGJ/T136的规定 堤身砌体砂浆强度检测成果应包括各测区的砂浆强度值和分布统计,低于设计要求 浆强度值的分布统计和测区位置等。

    7.4.1堤身混凝主质量检测内容应包括混凝主缺陷检测和混凝土强度检测 7.4.2混凝土缺陷检测应覆盖评定河段,检测方法、现场工作、资料整理应符合GB/T50784 的规定。 7.4.3堤身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后锚固法等间 接法进行现场检测。当具备钻芯法检测条件时,宜采用钻芯法对间接法检测结果进行修正或 验证。 7.4.4超声回弹综合法宜按单元抽样检测,同一单元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应 同,单元间距不宜大于50m。每个单元测区数量不应少于10个,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 埋件;单元内测区宜均匀布置,尺寸宜为200mm×200mm,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 7.4.5混凝土声波和回弹法检测现场记录内容可参见本规范附录B的表B.3和表B.4的要 求。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后锚固法检测仪器、现场工作、强度计算和推 定应符合GB/T50784的规定。 7.4.6钻芯法检测设备、混凝土芯样钻取和加工、抗压强度检测应符合GB/T50784和JGJ/T 384的规定 7.4.7堤身混凝土质量检测成果应包括混凝土缺陷位置、类型和规模,各检测单元混凝土 强度值和分布统计,低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值的分布统计和位置等

    7.5交叉建筑物连接段质量检测

    交叉建筑物连接段安全评价方法宜以现场检查为主,宜包括下列内容: 连接段外观质量和沉陷、变形等; 连接段渗漏和止水、反滤措施的有效性; 连接段填土的密实度。

    查明堤防现状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堤防典型断面稳定分析和渗流安全分

    DB3301/T03192020

    一一查明评定河段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分布。 B.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在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定河道现状布置工作量,工作量应 与工程安全评价内容相协调,且满足合同或任务书要求; 一宜选择在薄弱或质量存疑等反映工程实际安全状态的部位进行。 3.3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宜包括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等。工程 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现场工作应符合SL188的规定 3.4钻探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宜布置纵部面和横部面: 一纵剖面应沿堤线布置,勘探孔优先布置在堤岸缺陷部位,钻孔间距不宜大于500m; 一横断面应垂直河道布置,间距应根据堤防等级、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且不宜大 于1000m 一 横断面应包括堤身和堤外,长度及布孔数量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且满足 堤防安全鉴定分析计算要求;典型断面钻孔数不宜少于3个; 一一堤基以下钻孔深度不宜小于堤身高度的2.0倍;桩基础堤基的钻孔深度应达到桩端 以下不少于3m; 一当相对透水层较深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满足渗流及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 或浅理段钻孔宜揭穿强风化层;对需进行地基沉降变形计算的堤基,控制性钻孔应 达到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 B.5勘探工作结束后,应采用水泥浆或粘土球全孔回填封孔。 3.6土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工试验项目应包括土的常规物理指标、颗粒组成、渗透系数、压实度、抗剪强度 等指标,试验数量主要层位每层不少于6组,且应符合SL188的规定; 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宜采用直剪固快,直接快剪、残余强度剪和三轴压缩 等根据需要选做; 一土工试验方法和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L237的规定。 3.7堤身隐患宜采用物探方法探查,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可采用挖坑法探查, 3.8进行堤身隐患探查时,物探方法应根据应用范围、适用条件选用,条件复杂时宜选用 多种物探方法综合探测。! 3.9城市河道堤防洞穴、渗漏、不密实土体等隐患探测宜采用探地雷达法、浅层地震反射 法和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方法。探地雷达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和高密度电法仪器设备、现场工 乍除应符合SL436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探地雷达法宜选用剖面法,宜选择多种天线频率进行探测,天线中心频率不宜大于 400MHZ; 一一浅层地震反射法可采用小偏移距单道地震反射法或多次覆盖法,激发点距不宜大于 2m;多次覆盖法道数不宜大于12道,道间距不宜大于2m; 一高密度电法宜采用四极装置,电极距不应大于2m。 3.10物探资料处理和解释、成果图件应符合SL436的规定。 3.11有条件时,物探发现的隐患宜采用槽坑探或钻探等进一步查明隐患性质。 3.12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应包括堤基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对堤基抗滑稳定、沉降变

    8.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在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定河道现状布置工作量,工作量应 与工程安全评价内容相协调,且满足合同或任务书要求; 宜选择在薄弱或质量存疑等反映工程实际安全状态的部位进行。 8.3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宜包括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等。工程 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现场工作应符合SL188的规定 8.4钻探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剖面应沿堤线布置,勘探孔优先布置在堤岸缺陷部位,钻孔间距不宜大于500m: 横断面应垂直河道布置,间距应根据堤防等级、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且不宜大 于1000m; 横断面应包括堤身和堤外,长度及布孔数量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且满足 堤防安全鉴定分析计算要求;典型断面钻孔数不宜少于3个; 堤基以下钻孔深度不宜小于堤身高度的2.0倍;桩基础堤基的钻孔深度应达到桩端 以下不少于3m; 当相对透水层较深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满足渗流及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 或浅理段钻孔宜揭穿强风化层;对需进行地基沉降变形计算的堤基,控制性钻孔应 达到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

    DB3301/T03192020

    成市河道堤防应进行防洪标准复核: 堤防防护区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堤防防洪标准变化; 新建调蓄工程改变河道洪水流量过程: 河道内新建工程等导致河道断面发生较大变化: 泥沙冲淤变化导致河道断面形态发生较大变化; 地下工程建设导致河道堤防下沉; 重大水文气象事件或水文序列延长导致对水文整编资料修正。 1.2防洪标准复核应收集堤防防护区域的技术经济资料,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9.2.1设计洪水位复核宜针对典型断面。

    2.2设计洪水位应根据堤防设计阶段和后延的水文资料及在此期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堤 工程现状进行计算复核,并对计算复核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直接 用设计洪水位: 近期河道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相关规划,可直接采用规划的防洪标准设计洪 水位; 当河道堤防上、下游原设计水文参数和河道下垫面参数经分析未发生重大改变时, 可采用相应防洪标准的原设计洪水位。

    0.1.1城市河道堤防稳定复核应包括土堤抗滑稳定复核、防洪墙结构稳定复核、堤脚防冲 复核、渗流及渗透稳定复核和堤身沉降复核, 0.1.2城市河道堤防稳定复核堤段应重点针对典型断面和运行中曾出现或可能出现结构 夫稳的险段。 10.1.3城市河道堤防稳定复核应在外观质量调查、工程质量检测和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上 进行。 10.1.4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应结合工程经验,根据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取值

    10.2土堤抗滑稳定复核

    10.2.1土堤抗滑稳定复核内容应包括抗滑稳定计算及分析。 10.2.2土堤抗滑稳定复核的计算工况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50286的规定。 10.2.3土堤抗滑稳定分析计算所需的轮廓尺寸参数应根据堤身现状取值。 10.2.4水位下降时堤身形成的浸润线可结合渗流计算成果分析确定,且应符合GB50286 的规定。 10.2.5土提抗滑稳定复核成果应包括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及抗滑稳定分析

    10.3防洪墙结构稳定复核

    DB3301/T03192020

    10.3.1防洪墙结构稳定复核内容应包括防洪墙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及基底压应力计算和 分析。 10.3.2防洪墙结构稳定复核的计算工况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50286的规定。 10.3.3防洪墙结构稳定计算所需的轮廓尺寸参数应根据堤身现状取值。 10.3.4防洪墙结构稳定复核成果应包括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基底压 应力及结构稳定分析。

    10.4.1堤脚防冲复核内容应包括堤脚冲刷情况、防护设施完好情况,且宜结合水力计算, 分析堤身防冲的安全状况。 10.4.2防护设施和堤脚冲刷情况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和第7章的规定。 10.4.3堤脚防冲稳定性分析计算宜重点复核出现水平向裂缝或堤脚存在冲刷的堤段,且符 合GB50286的规定。

    D.5渗流及渗透稳定复

    10.5.1有渗流及渗透控制要求的城市河道堤防应进行渗流及渗透稳定复核。

    分析工程运行中发生渗流异常现象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复核防渗设施的完好性; 一 预测评估设计水位下的渗流安全性。 10.5.3渗流及渗透稳定复核宜采用现场检查法、监测资料分析法或计算分析法。 10.5.4渗流及渗透稳定复核方法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现场检查法适用于定性分析: 一监测资料分析法适用于有测压管等观测仪器设备的堤段或土石接合部; 一一计算分析法适用于有水文地质、工程质量检测资料的堤段。 10.5.5现场检查法应调查堤坡、堤脚、连接部位等是否存在渗水、冒砂、隆起或塌陷等现 象,核查堤防渗流异常。人 10.5.6监测资料分析法应根据渗透压力、渗流量随水位变化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堤 防渗流稳定状态。

    10.5.7计算分析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参流计异所远取典断值: 宜根据工程质量检测资料,确定不同土层和部位的渗透系数; 一渗流计算参数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通过反演分析确定;边界条件处理应根据水文地 质条件确定,计算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50286的规定。又 0.5.8渗流及渗透稳定复核成果宜包括渗流场内的水头、压力、比降、渗透系数、渗流量 等水力要素,并根据外观质量调查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堤防渗透稳定状态分析。

    DB3301/T03192020

    11.1.1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宜包括分项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分项安全评价宜 包括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及渗透安全评价、交叉建筑物连接段安全评价和防 共能力评价。 11.1.2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应按照评价单元进行分项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

    11. 2 工程质量评价

    11.2.1城市河道堤防工程质量评价应在综合分析外观质量调查、堤身结构复核、砌体砂浆 强度检测、混凝土质量检测、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11.2.2城市河道堤防工程质量宜按A、B、C三级评价,评价标准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11.3结构安全评价

    11.3.1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应综合分析外观质量调查、工程质量检测、堤身抗滑稳定复核、 抗倾覆稳定复核、堤基承载力复核和防冲复核的成果,评价堤防工程结构安全。 11.3.2城市河道堤防工程结构安全宜按A、B、C三级评价,评价标准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结构安全评价标准

    11.4渗流及渗透安全评价

    11.4.1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应综合分析现场渗流控制设施安全检查、工程质量检测、渗流及 渗透稳定复核的成果,评价堤防工程渗流及渗透安全。 11.4.2城市河道堤防工程渗流及渗透安全宜按A、B、C三级评价,评价标准应符合表4 的要求。

    DB3301/T0319—2020安全加高值的差值。堤顶高程差出现负值,且其绝对值的最大值符合下列要求:允许越浪的堤防,大于要求的安全加高值;现状堤防的防洪能力不不允许越浪的堤防,大于不允许越浪与允许越浪两者要求的安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全加高值的差值,11.7工程安全综合评价11.7.1城市河道提防工程应在综合分析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及渗透安全评价、交叉建筑物连接段安全评价和防洪能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堤防工程安全综合评价和堤防工程安全类别评定。11.7.2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安全类别宜分评价单元按一类堤防、二类堤防、三类堤防评定,评定标准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工程安全类别评定标准堤防类别评定标准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及渗透稳定安全评价、交叉建筑物连接段安全评价和防洪一类堤防能力评价均为“A”级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及渗透稳定安全评价、交叉建筑物连接段安全评价和防洪二类堤防能力评价中有“B”级,无“C”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及渗透稳定安全评价、交叉建筑物连接段安全评价和防洪三类堤防能力评价中有“C”级12成果报告和资料归档12.1一般要求12.1.1城市河道堤防检测现场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成果,进行分项安全评价和工程安全类别评定,并编写成果报告,成果报告应内容全面、数据真实、分析合理、评价准确、图表齐全、结论正确。12.1.2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安全评定工作阶段性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编制阶段性成果报告或分项专题安全评价报告。12.2成果报告编写和校审12.2.1城市河道堤防检测和评定成果报告内容宜包括概况、基础资料分析、检测与评定方法、质量控制、外观质量调查和工程质量检测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稳定复核成果、分项安全评价结果和工程安全类别评定结果、结论与建议、附图与附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概况宜包括工程概况、任务来源、工作内容、工作目的、工作时间、以往工作情况、完成的工作量等;基础资料分析宜包括设计资料、施工资料、河道沿线水文特征、地形特征、地质条件、以往的检测和评定工作成果分析;检测与评定方法宜包括本次工作所选用的工程质量检测和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原理及依据、测点和测线布置、现场检测工作技术、仪器性能及仪器参数选择、数据处16

    DB3301/T03192020

    理方法与技术、堤防稳定复核计算方法、工程安全评价标准等; 一质量控制宜包括遵循的标准、数据质量评价等, 一 外观质量调查和工程质量检测成果宜包括外观质量调查成果、堤身结构检测成果、 砌体砂浆强度和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成果; 一 堤防稳定复核成果应包括分项稳定计算所采用的参数及计算结果; 一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结果应包括分项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 一结论宜包括工程质量检测成果结论、堤防稳定复核成果结论、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结 论、堤防工程安全类别评定结论、对成果使用注意事项、本次工作尚未解决的问题 等; 一评定的二类堤防或三类堤防宜结合堤防级别等因素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2.2.2提交的成果报告应经校核和审查。 2.2.3呈送校核和审查的成果报告应内容完整、图表齐全,并应包括下列资料: 一一任务书、工作大纲或方案、经检查评价合格的原始记录; 一 一收集的基础资料; 一 中间性计算、解释和分析推算资料,包括计算参数、各种解释资料: 一一报告、附图和附表。 2.2.4成果报告校核和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原始记录是否合格、齐全: 一现场工作方法选择、工作布置、工作量、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工作流程合规性; 一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整理的完整性,参数取值的合理性,成果分析准确性; 一一稳定复核计算方法及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一工程安全评价正确性; 一 成果图表的规范和完整性; 一结论的正确性和建议的合理性 2.2.5资料归档成果报告提交后,城市河道堤防检测和评定资料应归档,归档资料应包括 下列主要内容: 一任务书、探测方案; 一收集的基础资料: 一原始记录; 一提交的中间成果资料,中间性解释和推算资料、计算成果; 一成果报告、附图和附表及其电子文档,

    DB3301/T0319—2020附录A(规范性附录)外观质量检查外观质量检查主要内容应符合表A.1的要求。表A.1外观质量检查主要内容检查部位主要检查内容堤顶堤顶宽度、平整度;堤顶护面结构有无破损、异常变形、架空、积水、植物滋生现象等结构是否完整,有无开裂、挤碎、架空、错断、塌陷、倾覆、砂浆和混凝土防洪墙剥落等护面结构有否损坏,砌体有无松动、缺失、塌陷等;坡面有无裂缝、剥落、迎水坡滑坡、空洞、隆起、塌坑,是否存在冲刷或植物滋生等现象;堤脚有无发生淘刷,护坦、大方脚是否出现裂缝、陷、冲毁,排水孔是否畅通堤身坡面有无裂缝、剥落、滑动、隆起、塌坑、雨淋沟、散浸、冒水、渗水坑等背水坡现象;砌体有无松动、缺失、塌陷等;草皮护坡植被是否完整;有无蚁穴、兽洞等隐患空箱、框架等地基处理方式、堤前护堤设施,混凝土的外观情况以及结构止水等混凝土结构消浪平台等防冲设施是否完整;堤前抛石、混凝土异形块、桩等护堤设施是防冲设施否完整,有无冲损、移位和填堵渗流设施防渗体、反滤和排水结构的完整性、合理性监测设施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损坏自然护坡、石笼挡墙结构是否完整,有无塌陷、破损、蚁穴、空洞等交叉建筑物连接段与交叉建筑物连接部位是否完整,有无出现裂缝、渗漏及不均匀沉降等有无爆破、打井挖堤、打桩、采石取土、挖坑开沟、随意抛锚、系船、违章安全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停船修船、建房、翻挖、堆物、填碴、星种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有无随意破堤开缺等现象;堤顶有无随意行驶机动车辆18

    照明设计标准DB3301/T0319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相关原始记录表格 外观质量记录内容可参照表B.1,砂浆抗压强度贯入检测记录内容可参照表B.2,混凝土 声波检测记录内容可参照表B.3,混凝土回弹检测记录内容可参照表B.4。

    表B.1外观质量调查现场记录表

    建筑工程标准规范范本DB3301/T0319—2020表B.2砂浆抗压强度贯入检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河道名称:检测仪器:仪器型(编)号:检测日期:检测环境:不平整度读贯入深度测量表贯入深度测区编号部位桩号外观描述备注数(mm)读数(mm)(mm)测试:记录:校核:第页共页20

    DB3301/T0319—2020表B.3混凝土声波检测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河道名称:声波仪器:仪器型(编)号:换能器:检测日期:测区编零声时测点距声时(μs)部位桩号外观描述备注号(μs)(mm)t2tst,te服测试:记录:校核:第页共页21

    DB3301/T0319—2020表B.4混凝土回弹检测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河道名称:检测日期:回弹仪器:仪器型(编)号:检测环境:测区回弹读数(N)部位桩号弹击编号外观描述角度浇筑面580910 13141516测试:记录:校核:第页共页1

    ....
  • 评定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河道堤防  

相关下载

专题: 能源标准 |教育标准 |评定标准 |ppp |电力弱电图纸、图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