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253-2020 农村坑塘生态治理工程技术规程.pdf

  • DB13/T 5253-2020  农村坑塘生态治理工程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2-1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1.1.1 施工测量工程设计应符合SL52的有关规定。 6.1.1.2 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应符合SL55的有关规定。 6.1.1.3 清淤工程设计应符合SL117的有关规定。 6.1.1.4 岸坡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662和SL386的有关规定。 6.1.1.5 防渗工程设计应符合SL/T225的有关规定。 6.1.1.6 闸口设计应符合SL265的有关规定。 6.1.1.7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应符合GB/T50662的有关规定。

    DB13/T 52532020

    6.1.1.8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应符合GB51018的有关规定

    公厕标准6. 1. 2 基本资料收集与调查

    6.1.2.1基本资料收集应全面、详细、准确、真实,宜包括社会、经济、地质、水文、气象、植被、 土壤、地表径流、水系沟渠等内容。 6.1.2.2收集坑塘和水域历年及典型年的水位、水量、流速等特征值(最大、最小、平均)及流向, 最枯水位及其历时,汛期水位过程线以及相应水位时的流速、流量、流向等资料。 6.1.2.3收集坑塘土质、泥质、水质、排水设施、岸坡结构、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等资料。 6.1.2.4受上下游闸坝或河流、渠系影响的坑塘应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掌握闸坝运行情况和蓄、 泄、调、引水量等资料。 6.1.2.5调查工程地形环境、交通路线、施工条件等。

    6. 1. 3工程勘测

    6.1.3.1地质勘探宜包括坑塘泥质类型、土质类型、厚度、储量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等。 6.1.3.2工程测量宜包括坑塘区、淤泥处理施工区、岸坡及相关水系沟渠等。 6.1.3.3勘探与测量工作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1.4.1淤泥及土壤物理特性检测分析宜包括:密度、含水率、土粒比重、颗粒级配、孔隙比、 对密度、内摩擦角、渗透系数等。 1.4.2淤泥及主壤化学特性检测分析宜包括:有机物含量、TN、TP等。 1.4.3水质检测分析宜包括:pH值、COD、BODs、TN、TP等。

    6.1.5.1宜采取“外源控污、内源清淤,消除隐患、提升品质,水体净化、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 外源控污、内源清淤是基础和前提,消除隐惠、提升品质是确保安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水体净 化、生态恢复是生态环境要求和长效保障措施。

    6. 1.5.4微地形构建

    a)宜根据坑塘原有基底进行改造,拆除侵占物,平整不合理的沟谷、凸脊等; b)适度营造起伏的微地形,构建深水区、浅水区、浅滩、水禽栖息地等; )宜在进水口、浅湾处的一定范围内构建湿地浅滩,作为水生植物区,生态净化水体:

    DB13/T52532020

    1.5.5设计内容宜对下列要素进行分析: a 治理方案的优化比选,宜包括设计标准、技术方案、容积计算、来水量估算、平面形态、纵 横断面形态、施工设计、质量标准、工程进度等; D 清淤扩容、岸坡防护、排水设施、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等设计方案; 坑塘深度、岸坡坡比、坡底高程、坡顶高程等参数,进水口、排水口、闸口的位置、高程及 形制; d) 必要的监测与试验; e) 洪水影响与排涝能力分析; f 安全防护与管理,对涉及工程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提出指导意见: 名 分析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影响,对影响范围、类型和控制方法等进行评估,制 定相应的限制、监测和补救措施; 工程投资概算的原则和依据,计算投资额。 1.5.6设计内容和深度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相关规定。

    6.1.6.1绘制区域河流水系及水利工程图,标明项目区附近水系(河、湖、沟、渠及水库、坑塘、排 灌系统等水利工程)的分布与流向。 6.1.6.2测绘坑塘区、淤泥处理施工区、淤泥填埋区等重要区域的平面图和纵、横断面图。 6.1.6.3绘制坑塘地质剖面图、典型岸坡断面图等。 6.1.6.4制作总工艺流程图 6.1.6.5根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制图比例。初步设计阶段地图比例尺 宜为1:5000~1:10000,施工图设计阶段地图比例尺宜为1:1000~1:5000。 6.1.6.6制作进水口、排水口、闸口等工程图件。

    6. 2. 1通用要求

    6. 2. 1. 1 以经济、安全、环保为原则L

    6.2.1.2综合利用泥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6.2.1.3明确淤泥处理方式与处理区域。 6.2.1.4对于施工条件较复杂、面积较大、进水量较大且无法引流的坑塘,宜采用围挡、围堰等方式 分区进行清淤作业, 6.2.1.5清理后的坑塘土质应满足GB15618的有关要求。 6.2.1.6淤泥处理方案应符合GB4284 15618的有关要求,

    清淤方案宜考虑下列因素: a)淤泥和弃土的数量、物理力学指标及受污染程度; 施工现场条件及社会需求情况,宜与坡身加固、环境整治、农田改造等可以消纳淤泥和弃土 的工程相结合; C 拟使用的清淤和淤泥处理设备作业条件: d)对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DB13/T 52532020

    6.2. 3 弃土处置

    6.2.3.1填理塘脚的薄弱地带,坑塘设计需要填方处, 6.2.3.2加宽加高堤身,增加坑塘容积,提高防洪标 6.2.3.3填筑地基、路基等第三方需土方处。 6.2.3.4填筑弃坑、环保用地等。

    5.2.4.1淤泥处理宜与淤泥处置相结合,可单独或组合采用自然固结、化学固结、机械脱水、真空预 玉等方法脱水干燥,使淤泥含水率降低至65%以下。

    等方法脱水干燥,使淤泥含水率降低至65%以下。 2.4.2淤泥处理地点宜遵循就近原则。 2.4.3宜根据工程规模、工期、现场条件、处理方法等要求设计淤泥处理区,淤泥处理区应减 并避免二次污染。

    淤泥处置宜考虑下列因素: a 宜将清淤与农田改造、堆肥相结合; b) 宜将清淤处置与园林绿化、弃坑填筑、公路铁路建设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区可联系砖厂、水泥厂等企业,利用淤泥制作砖块、水泥等建筑材料; d) 处理达标后的淤泥应及时外运; e 满足综合利用条件、填埋条件的淤泥可直接外运利用、填埋; 淤泥运输过程中不得污染沿线道路,应使用密封箱体车,并及时冲洗车辆

    设备选择宜考虑下列因素: a)施工作业区的地质、地形、道路、周边建筑物等自然条件; 坑塘类型、清淤规模及开挖深度、宽度、坡度、挖掘精度、输送距离、淤泥处理区容量与形 状、泥土处理方案等条件: 淤泥含水率、有机物含量、淤泥处理路径等; d 工程量、工期、质量标准等; e)施工作业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6.3.1.1岸坡应稳固、安全。 6.3.1.2清坡应自上而下分区进行,清理后的坡面应平顺规整。 6.3.1.3坚固岸坡宜保持现状,减少工程量。 6.3.1.4保护周边建筑物、道路、管道(线)、大树等,保持安全距离。 6.3.1.5便于施工、修复、加固。 6.3.1.6就地取材,经济合理。 6.3.1.7 护坡材料和防护形式宜满足生态治理理念。 6.3.1.8水源补给条件较差、渗漏较严重的景观坑塘、养殖坑塘和蓄水灌溉坑塘宜进行防渗处理 6.3.1.9岸坡应符合正常蓄水位、高水位与枯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及其经常性降落的要求,

    6.3.1.10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护坡和防渗效果,延长工程寿命

    DB13/T52532020

    岸坡设计时,宜对下列因素进行分析: a)对岸坡稳固性进行分析,宜根据岸坡高度、土质特性、水位变化、水力动力条件、水生态环 境、景观需求、实用性等确定岸坡设计方案; D 岸坡的安全性宜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间宜采用缓坡和较坚固的护坡形 式,可砌成台阶; C 较高较陡的岸坡,可在常水位之上设置钱台,台宽度不宜小于2m; d)坡面防护应考虑冻融、冻胀作用,还应考虑冰压力对坡面防护的影响; e)水下岸坡应考虑孔隙水压力作用、水流作用下的稳固性; f)水上岸坡应考虑坡面水流的侵蚀: g 当土质特性和水动力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宜分段设计不同形式的护坡

    6.3.3岸坡治理和加固

    岸坡治理和加固,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措施: a)减载、填筑; b)支挡加固,包括各种形式的挡墙、抗滑桩等; c)坡面防护,包括各种形式的护砌、生态防护、人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d)排水,包括坡面排水、坡体排水和坡顶外截水; e)防渗,包括塘底防渗和岸坡防渗处理; f)岸坡生态治理和防渗处理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岸坡防护可选用下列材料和形式: a)草皮、灌木以及其他植物护坡,常水位之上优先选择种植湿生草种、灌木,常水位之下应种 植水生植物; D )三维植被网护坡,具备一定的保土性、稳固性、生态修复性,适用于高岸坡,常水位之上; C 生态袋护坡,具备一定的保土性、透水性、防堵性和耐久性,可根据水上、水下环境,种植 不同品种的植物; 生态混凝土砖护坡,具备一定的孔隙率、稳固性和生态修复性,常水位之上宜采用适合植物 生长的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砖,常水位以下宜采用可作为鱼类栖息的开孔式生态混凝土砖; e 石笼护坡,具备渗透性、稳固性和生态修复性,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水生动物繁衍生息, 适用于对防渗要求不高、淤泥质、土质疏松的低缓岸坡,汛限水位之下; 干砌石护坡,适用于对渗透性和稳固性要求不高的低岸坡、挡墙等; 名 浆砌石(砖)护坡,具备一定的防渗性和稳固性,适用于低岸坡、挡墙、需要加固的位置等 传统预制、现浇混凝土板(块)护坡,具备较强的防渗性和稳固性,适用于对防渗要求较高、 土质疏松的低岸坡; 1 浆砌石(砖)、混凝土格构护坡,适用于高岸坡,汛限水位之上; 其他新型生态防护工艺和人工合成防护材料,

    6. 3. 5 坡比

    DB13/T 52532020

    6.3.5.1水上岸坡坡比应结合地质、地形、高度和防护结构等综合确定,粘土类地质坡比不宜大于1: 2,粉土类地质坡比不宜大于1:2.5,松散砂土类地质坡比不宜大于1:3。 6.3.5.2水下岸坡坡比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地质、地形资料确定,同时还应考虑水流、波浪、岸坡稳定 等影响。无试验数据的坑塘水下岸坡坡比可参照表3选取

    表3各类土质水下岸坡坡比

    6.4.1应设置独立的进、排水口,分别与进、排水沟渠相连。 6.4.2一般连片坑塘之间可相互引水、排水,养殖坑塘之间不宜相互引水、排水。 6.4.3进水口、排水口、闸口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金属结构,并对进水口、排水口、闸口周边的岸坡、 沟渠进行加固。 6.4.4进水渠渠底高程宜高于坑塘最高蓄水位高程20cm~30cm,排水渠渠底高程宜低于坑塘排水口 50cm~80cm 6.4.5进、排水口可采用散开式排放,也可采用闸板、闸门方式进行控制,养殖坑塘进、排水口应设 置拦护网。

    6. 5. 1 通用要求

    应根据考虑气候、水质条件,选择技术成熟、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的水体生态净化技术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水体生态净化技术形成工艺组合

    6.5.2培植水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时,宜考虑下列因素: a 综合考虑区域气候特征、功能需求和经济价值,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并考虑不同水生植物生 长周期的特点: b 构建适宜的水生植物生长环境,沉水植物适宜水深1.0m~1.5m,挺水植物适宜水深0m~0.5m 浮叶植物适宜水深0.5m~1.0m,漂浮植物对水深没有特殊要求; 选择净化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不易腐烂的成熟品种; d 有景观功能需求时,选择株型美观、花期较长、景观效果明显的植物; e) 按水生植物自然生长习性种植,挺水植物宜采用成丛方式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 植物可采用播撒、种植或者扦插。挺水植物密度种植一般为2~10株/m,沉水植物密度种 植一般为30~100株/m。 5.3 养殖水生动物: a 利用水生动物澄清水体、稳定水生态系统时,宜考虑下列因素; b) 根据坑塘生境和食物链层级进行相适宜的配置; C)选用中等大小或生命力强的幼苗:

    6.5.3养殖水生动物

    DB13/T52532020

    d)选用本地原生品种,忌引入外来入侵品种; e)宜采用组合配置、按一定比例、分批次投放,螺类、贝类一般以5个/m~10个/m、杂食性 虾类和小型杂食性角类以1屋/m~3尾/m的密度投放

    6.5.4 生态浮床 (浮岛)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和人工漂浮载体、在深水环境下培植水生植物时,宜考虑下列因素: a)稳定性,能抵抗一定风浪、水流的冲击; b)耐久性,材质可靠,并能重复使用,延长浮床使用年限; c)除污性,选择净化能力和耐污能力强的成熟品种, d)成长性,选择成活率高、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的品种; e)便利性,方便施工、运行、维护。

    6.5.5人工曝气增氧

    利用人工曝气增氧技术改善水质时,宜注意下列因素: a)宜根据坑塘电源条件、水体污染类型和程度等选择曝气增氧设备,污染较严重的黑臭水体可 采用微纳米曝气设备、风光互补曝气系统; b 曝气增氧设备宜与坑塘的水深和面积相配套; c)宜根据水体溶氧度的变化,确定开机增氧的时间和时段; d)宜对曝气增氧设备保持经常性检查与维护,外接电源时应注意用电安全。

    6.5.6 微生物技术

    利用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时,宜注意下列因素: a 依据水体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投放微生物的品种、数量、次数; 宜考虑气温变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夏秋季水温较高时微生物活性增强,可提高水体净化 O 效果; C 使用好氧微生物时,宜打开增氧设备; d) 使用微生物前后尽量避免使用消毒剂、杀虫剂等。 .5.7 生态净化水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6.6.1种植搭配宜考虑不同群落、种类的综合搭配,形成相对稳定和协同作用的植物组群,提高坑塘 植被系统的稳定性。 6.6.2植物应与水体相协调,宜乔、灌、草多层结合,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营 造丰富的坑塘景观。 小 6.6.3植被能够削减坑塘周边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优先选择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 的湿生植物。 6.6.4宜结合功能需求、植物分、分枝特性、植物株型特征等,合理选定种植密度。 6.6.5宜在春季栽种植物,如在夏季栽种应做好遮阳防晒,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 6.6.6表层宜保留不低于0.6m厚的腐植种植土。 6.6.7忌种植、播撒外来入侵和有毒的植物

    DB13/T 52532020

    DB13/T 52532020

    7.1.1现场勘察,分析自然条作和施工条件。 7.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并提交有关单位审批。 7.1.3 选择适合施工现场条件和满足施工要求的设备。 7.1.4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明确责任人。 7.1.5 制定工程质量标准,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 7.1.6 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施工风险防范措施,明确施工安全负责人。 7.1.7 办理相关施工许可证。 7.1.8 严格按经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应擅自变更

    7.1.1现场勘察,分析自然条作和施工条件。 7.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轻工业标准,并提交有关单位审批。 7.1.3 选择适合施工现场条件和满足施工要求的设备。 7.1.4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明确责任人。 7.1.5 制定工程质量标准,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 7.1.6 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施工风险防范措施,明确施工安全负责人。 7.1.7 办理相关施工许可证。 7.1.8 严格按经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应擅自变更

    7.2.1施工现场准备:办理施工所需的各种许可和手续;选择施工场地、道路,制定施工队伍及物资 材料进场计划 7.2.2施工管理机构和职责:现场施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姓名、职责等,以图表、标 牌形式公示。 7.2.3施工测量:原有的控制网点情况、坐标及高程;现场测量控制网布设、种类、等级、形式等: 测量方法与使用仪器设备的精度要求;测量项目、范围及周期;特殊的监测项目、内容及要求。 7.2.4施工总体安排:施工总体计划、施工路线、各分项施工期限及时间、各分项施工顺序及相互衔 接关系等,绘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图表。 7.2.5施工方案:各分项工作内容划分、施工方法和布置、工地实验等;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等: 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检测、控制措施等。 7.2.6设备的选择与配备:施工设备的类型、规格;根据施工设备的产量和工程量,计算各类设备的 投入时间和数量。 7.2.7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依据、执行的标准,质量目标;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质量管理 职责;施工技术保证的施工图会审、技术交底、技术措施等;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阶段、方法、预 防和补救措施。 7.2.8安全与文明施工:安全控制执行的依据和标准;安全与文明施工组织体系及相关制度、职责; 安全风险评估及安全目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季节性安全措施;地方性灾害防范措施;文明施 工措施。 7.2.9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要求、目标、方案、措施、监 测等。 7.2.10施工风险防范措施:施工中的风险分析、管理重点、防范对策等。

    7. 3. 1 通用要求

    7.3.1.1应遵守施工合同的要求,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7.3.1.2应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7.3.1.3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施工记录,并由现场责任人签字确认。 7.3.1.4施工期应尽量避开汛期

    7.3.2.1应执行SL398中的有关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7.3.2.1应执行SL398中的有关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DB13/T52532020

    输电线路标准规范范本7.3.2.2 施工组织设计应执行SL303中的有关规定。 7.3.2.3 地质勘察作业应执行SL55中的有关规定。 7.3.2.4 施工测量作业应执行SL52中的有关规定。 7.3.2.5清淤工程施工应执行JTS207中的有关规定。 7.3.2.6 岸坡工程施工应执行DL/T5255中的有关规定。 7.3.2.7 防渗工程施工应执行SL/T225中的有关规定。 7.3.2.8排水构筑物施工应执行GB50141中的有关规定。 7.3.2.9其他工程施工应执行相应专业、相应材料的规程、规范的有关规定

    8.1竣工验收应提供工程的有关审批文件、工程承包合同、设计资料、施工过程中的调整变更文件 峻工图纸、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水质检测报告、设备材料说明书等, 8.2竣工验收应符合SL176和SL223的有关规定。 8.3生态环境保护验收应符合HJ464的有关规定。 8.4清淤工程验收应符合JTJ324中的有关规定。 8.5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规定。 8.6砌体结构工程验收应符合GB50203的有关规定。 8.7排水构筑物验收应符合GB50141的有关规定。 8.8其他工程验收应符合相关专业的有关规定 8.9竣工验收时,应核实竣工验收资料,应进行复验和外观检查,并填写竣工验收鉴定书。 8.10峻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文件归档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纸箱包装标准 |测绘标准 |建筑标准 |联轴器标准 |给排水图纸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