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368-202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pdf

  • DB37/T 4368-202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37/T43682021

    表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续)

    DB37/T4368202

    项目管理、论文表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续)

    4.3分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适宜模式

    DB37/T4368202

    各分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可参考表2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每处具体的农田 节水灌溉工程模式,需针对工程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作物、土壤、水文气象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 地质、水源形式和水量水质、土地经营模式、工程管理模式、行政区域边界、电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论证 分析后确定。

    表2分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适宜模式

    应根据当地农田类型、水资源条件及利用现状、 农业生产情况、建设目标与任务,进行水资源分析 与评价,确定规划范围、建设规模、总体布局、工程类型、工程投资等。

    2.1进行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收集规划区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

    DB37/T4368202

    材料、设备、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5.2.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其中作为规划依据的基础资料应进行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5.3水资源分析与评价

    5.3.1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评价,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 协调的原则。 5.3.2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符合SL/T238的要求。 5.3.3应根据大气降水、水文地质、来水情况、工程建设情况等资料分析预测规划区不同水文年的水 资源可利用量。 5.3.4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以调查、整理已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测和试验,分析中应注意水资 源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利用评价的衔接。 5.3.5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5.4.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考虑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 等因素,分区进行规划。 5.4.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及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与道路、 林带、供电等系统,居民点的建设以及土地整理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 设置排水系统。 5.4.3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和农业发 展要求等合理确定。 5.4.4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作物种植结构、水源条件、 土地经营模式及用水户的意愿和需求等因地制宜的进行论证选择。 5.4.5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估算书及规划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含) 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1/5000~1/10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1/2 000~1/5000的地形图上。 5.4.6应结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节水灌溉工程类型分别进行农艺 节水和管理节水等综合措施规划。

    6.1.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6.1.2应全面收集、复核、分析工程设计所需基本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勘测、观测和试验。 6.1.3应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水资源平衡分析成果进行复核,明确灌溉 设计标准、作物灌溉制度,核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条件下的灌溉用水量。 6.1.4应根据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自然经济、水土资源和水利工程现状,分析论证水源工程可供水量 及保证率,进行供用水量平衡分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总体布置方案、工程范围、工程分区,选定水 源类型、灌溉方式,拟定主要设计参数,提出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概(预)算。 6.1.5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渠(管)网、田间工程以及各类辅 助工程设计。

    DB37/T43682021

    6.2.1灌溉标准应符合GB50288—2018中3.2、GB/T20203—2017中4.2、GB/T50363—2018中第6 章、DB37/T3488—2019中4.3等的要求。 6.2.2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渠系灌溉以及管道输水灌 既、喷灌、微灌工程等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6.2.3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区规模、灌溉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 素,在不高于水源供水保证率的基础上分区确定(参照表3)

    2.4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灌溉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渠道防渗输水灌溉工程不应低于0.70; b)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不应低于0.80; 喷灌工程不应低于0.80; d)微灌工程不应低于0.85,滴灌工程不应低于0.90。

    5.3.1灌溉制度宜依据当地多年的节水灌溉试验资料、 确定的灌溉方式、作物的需水量及灌溉季节的 降水情况综合确定。缺少资料地区可根据条件相近地区试验资料或按水量平衡原理制定。 6.3.2对于黄泛平原区、黄河三角洲区等存在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任务的区域,拟定作 物灌溉制度时应考虑灌溉冲洗定额;对于胶东半岛丘陵区、鲁中低山丘陵区等部分缺水地区,拟定作物 灌溉制度时宜考虑进行非充分灌溉

    6.4供用水量平衡分析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水源供水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并确定设计供水能力。由已建水源工程供 水的灌溉系统,供水能力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对于新建水源工程,供水能力 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计算分析确定或通过抽水试验确定;一 引黄灌区的水源供水能力,应按灌区分配的农业供水指标和供水工程的规模确定: 以大、中型水库为水源时,其供水量应按水库分配的农业灌溉可供水量确定; 以河川径流为水源时,应通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灌水临 界期日平均流量。资料较少或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相关分析法插补延长或利用参证站资料 推求径流资料;

    DB37/T43682021

    e 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源水量和供水流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域地下水源开 采条件,并通过对临近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对于无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 并经抽水试验确定水源水量和水质。 5.4.2灌溉用水量应按高效节水灌溉制度确定。 5.4.3应根据工程可供水量、设计灌溉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当工程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灌溉设计 用水要求时,可采取调整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控制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

    程总体布置应符合GB502882018中4.2的要求

    6.6.1小型水源工程主要包括塘坝、小型引水堰闸、灌排泵站、风力提水、小型蓄水工程、机井(包 括管井(以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大口井、辐射井、长条井等)、平塘工程等。 6.6.2塘坝设计应符合GB/T50979、SL25、SL189、SL228、SL253、SL274、SL282、SL319等 的要求。 6.6.3小型引水堰闸设计应符合GB50288、SL265、SL482等的要求。 6.6.4灌排泵站设计应符合GB50265、GB50288、GB/T50510等的要求。 6.6.5风力提水工程的设计应符合SL/T334的要求。 6.6.6小型蓄水工程包括蓄水池、水窖及容积小于10000m的坑塘,小型蓄水工程的设计应符合GB/T 50596的要求, 6.6.7机井包括管井、大口井、辐射井等。机井的设计应符合GB/T50625、SL154的要求,胶东半岛 丘陵区、山前平原区的平

    6.7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6.7.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网布置

    .7.1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网布置: & 管网布置型式应根据水源位置、电力条件、地形条件、田块大小与形状、作物种植方向、田 间道路和沟渠及林带布置形式与方向、农村行政边界、田间灌溉形式等,通过方案比较确定; b 埋设地下管道应避免穿越障碍物,并应避开地下电力、通信、管道等设施,穿越无法避免的 障碍时,应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设计; 地下管道布置宜平行于沟、渠、路,应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管 道布置平顺,减少折点和起伏; 管网应设置控制、量测、泄水、安全保护和监测装置,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害措施。 5.7.2 渠道防渗输水灌溉工程: a 渠道防渗设计应符合GB/T50600、GB50288的要求;工程抗冻胀设计应符合GB/T50662、GB 50288、SL23的要求; b 防渗渠道设计应在水力计算基础上,提出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和防渗衬砌结构设计成果;较大 断面渠道应根据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断面及衬砌情况,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计 算; C 渠道防渗衬砌包括明渠衬砌、地下管道和暗涵输水;明渠衬砌包括浆砌石、现浇混凝土和预 制混凝土板(块)衬砌等;地下管道包括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和PVC、PE、PP管道以及 玻璃钢管道等;暗涵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等圆管涵、箱涵及拱涵等; d)水库灌区的渠道应进行防渗衬砌,有条件的区域应实行渠系管道化;

    DB37/T4368202

    f)末级渠道衬砌方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取; 为防止地下、半地下渠道衬砌输水产生的扬压力破坏,较大断面渠道应在渠道衬砌边坡和底 部的衬砌结构上安装排水设施;为防止冻胀破坏,有抗冻要求的渠道衬砌应考虑防冻胀设计; h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要坚固耐用、水力性能好、美观整齐、注重生态: 渠道衬砌原则上设计水位线以下采取防渗衬砌,设计水位线以上可采取透水混凝土花砖、 混凝土网格配套草皮护砌等衬砌加固措施,透水混凝土花砖、混凝土网格配套草皮护砌 渠坡与土渠坡度一致; · 矩形断面渠道浆砌石防渗衬砌渠坡应采用挡土墙式结构,挡土墙的断面尺寸应通过稳定 计算确定,渠道压顶可采用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现浇混凝土等方式,规格可为宽0.4m、 厚度0.2m~0.3m,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压顶长0.5m~0.6m,现浇混凝土压顶长度与衬 砌渠坡沉陷缝长度一致; · 梯形断面渠道衬砌应做好分缝和止水,渠道衬砌压顶可采用料石、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 混凝土封顶板,混凝土预制块规格可为长0.4m~0.6m、宽0.4m、厚度0.15m~0.2m;现 浇混凝土封顶板宽度应大于防渗衬砌结构与置换层的水平向厚度0.1m,厚度可采用0.06 m~0.1m; 量水设施应配套齐全,标志明显,并符合GB/T21303的技术要求。 7.3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a 管道工程设计应符合GB50288、GB/T20203等的要求; b 泵站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根据水源形式、水量情况、作物种植结构、土地经营模式、 道路和沟渠及林带走向、行政边界等,确定灌溉系统规模与管网布局形式; C 对于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区,可考虑采用泵站与机井双水源灌溉形式,在沟渠中黄河水充足 时优先使用河水灌溉;对于黄河三角洲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治区域发展喷微灌时,应考虑在 主、干管道上同步配套管道输水灌溉给水栓,在每年第一次春灌时使用给水栓大流量、大定 额地面灌溉一次,后续米用喷微灌; d 单机机泵功率大于15kW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系统泵站或机井应设置恒压变频控制设备或软 启等降压启动设备; e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除符合GB50288、GB/T20203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 井灌区宜采用单井独立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当采用多井汇流灌溉时应进行专门的技术 经济论证; · 田间地理固定管道长度宜为90m/hm~180m/hm,平原区支管间距宜为50m150m(单向 灌水宜取较小值,双向灌水宜取较大值);山丘区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 · 给水栓应均匀布设,每个给水栓控制灌溉面积宜为0.25hm~0.6hm,单向灌水宜取较小 值,双向灌水宜取较大值;田间配套地面移动管道时,每个给水栓灌溉面积可扩大至1hm; 山丘区小型水库、塘坝、拦河坝、大口井(含平塘)等水源保证率较低的区域、实施非充分 灌溉的区域,可适当降低管道输水灌溉的亩均固定管道的要求; g 量水设施应配套齐全,单井可安装水表或采用射频控制器等以电折水,提水泵站可安装超声 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机械水表或水电双控一体机等量水设施,并符合GB/T21303的技术 要求。

    f)末级渠道衬砌方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取; 为防止地下、半地下渠道衬砌输水产生的扬压力破坏,较大断面渠道应在渠道衬砌边坡和底 部的衬砌结构上安装排水设施;为防止冻胀破坏,有抗冻要求的渠道衬砌应考虑防冻胀设计;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要坚固耐用、水力性能好、美观整齐、注重生态: 渠道衬砌原则上设计水位线以下采取防渗衬砌,设计水位线以上可采取透水混凝土花砖、 混凝土网格配套草皮护砌等衬砌加固措施,透水混凝土花砖、混凝土网格配套草皮护砌 渠坡与土渠坡度一致; 矩形断面渠道浆砌石防渗衬砌渠坡应采用挡土墙式结构,挡土墙的断面尺寸应通过稳定 计算确定,渠道压顶可采用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现浇混凝土等方式,规格可为宽0.4m、 厚度0.2m~0.3m,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压顶长0.5m~0.6m,现浇混凝土压顶长度与补 砌渠坡沉陷缝长度一致; 梯形断面渠道衬砌应做好分缝和止水,渠道衬砌压顶可采用料石、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 混凝土封顶板,混凝土预制块规格可为长0.4m0.6m、宽0.4m、厚度0.15m0.2m;现 浇混凝土封顶板宽度应大于防渗衬砌结构与置换层的水平向厚度0.1m,厚度可采用0.06 m0.1m; 量水设施应配套齐全,标志明显,并符合GB/T21303的技术要求。 3管道输水滋工程

    a)喷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085的要求; 应根据地形、水源、作物种类、地块形状和规模、土地经营模式等因地制宜地选取固定式、 半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或卷管绞盘式、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喷灌机及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 c)为保持系统稳定性,喷灌工程系统泵站或机井应设置恒压变频控制设备:

    DB37/T4368202

    d)喷灌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水源水质情况和喷头喷嘴规格,选择水质过滤措施; 引黄灌区发展喷灌需建设水源调蓄和沉沙处理设施,以协调解决引黄次数与喷灌工作制度的 不匹配问题: 喷灌系统的设计宜配套施肥设施设备,实行水肥一体化灌溉; 水质过滤器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应符合SL470的要求;施肥设备的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应符 合SL550的要求; h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喷灌工程宜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 率和管理水平; 量水设施应配套齐全,在泵站或机井水泵或支管管首设置水表等量水设施,并符合GB/T21303 的技术要求。

    6. 7. 5 微灌工程:

    a)微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485的要求; b 为保持系统稳定性,微灌工程系统泵站或机井应设置恒压变频控制设备; 管网压力变幅较大的微灌系统宜在支管首部设置压力调节设备; 应根据气候、土壤、作物种类、种植模式等选取地面滴灌、地埋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 溉、喷水带灌溉等; e 集约化经营土地上的大由作物灌溉工程,选择大由微灌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 微灌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得含有泥沙、杂草种子、鱼卵、藻类及其他有可能堵塞管道和 灌水器的物质;使用微咸水、再生水等特殊水质进行微灌时,应进行论证; 引黄灌区发展微灌需建设水源调蓄和静置沉沙处理设施,以协调解决引黄次数与微灌工作制 度的不匹配问题; 微灌系统管网布置可根据地形、地块条件和规模、土壤、作物、种植模式等选择不同的形式 和管道级数,输水管道宜设置为地理式,与毛管连接的支管可设置为地面式:支管布置应有 利于毛管沿等高线、作物种植方向或果树行间设置; 1 微灌工程地面管道宜采用LDPE管,地埋管道宜采用PE、PVC、PP管材或玻璃钢管材,严禁使 用钢管、铸铁管等金属管道; j 微灌用户与喷灌用户共用同一输配水系统时,从输配水管路节点上引出的微灌用户系统,应 在连接处设置水质过滤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 k 由集中排列的多条毛管组成的微灌小区,应设阀门控制;微灌小区之间宜按轮灌进行设计; 同一微灌小区内灌水器的平均流量应与各灌水器的设计流量基本一致,微灌均匀系数不应低 于0.80; 微灌系统应配套施肥设施设备,实行水肥一体化灌溉; m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微灌工程宜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 率和管理水平; n 量水设施应配套齐全,在泵站或机井水泵或支管管首设置水表等量水设施,并符合GB/T21303 的技术要求。

    6.8.1喷灌、微灌系统配套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由肥液储存罐、施肥器等组成,宜选择塑料等耐 窝蚀性强的肥液储存罐。施肥器可选择压差式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比例式施肥泵、注肥泵、自动施 肥机等,施肥器的选择应符合SL550的要求。 6.8.2喷灌、微灌系统需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过滤器及过滤器组合,并应符合 GB/T50485的要求。

    DB37/T43682021

    6.8.3中心支轴式、平移式、滚移式喷灌机等大型机组式喷灌及微灌水质净化过滤设备配套模式:

    0.3 中心文猫工 a 地下水质良好、含沙量小,采用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b 地下水质良好、但含沙量较大,采用离心式过滤器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C 地表水质良好、含沙量小,采用砂石过滤器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地表水质良好、但含沙量较大,采用离心式过滤器加砂石过滤器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e)黄河水,应建设水量调蓄和静置沉沙设施,采用砂石过滤器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6.9.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成果应包括设计报告(说明书)、概(预)算书、附图、附表等。 6.9.2设计附图应包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图,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图,渠(管 直纵、横断面图,排水沟(管)道纵、横断面图,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图、喷(微)灌工程设计图等。 6.9.3设计附表应包括工程量和材料量汇总表、典型区工程量分析计算表、工程量汇总表等。

    7.1.1应根据降水时空分布特征、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和土壤条件、水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 农业产业规划等,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地”的原则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选用节水耐 早型作物品种。 7.1.2土地平整应符合GB/T30600的要求。对于黄泛平原区、山前冲积平原区和黄河三角洲区等区域, 翻土地时宜采取深耕或深松耕作法,增加土壤蓄水容量;对于胶东半岛丘陵区、泰沂低山丘陵区等士 层浅薄区域,宜采用保护性耕作法,防止翻耕造成水分散失和水土流失。 7.1.3因地制宜地采用农田秸秆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地膜覆盖或喷施化学覆盖剂、抗旱剂等措施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蓄水保,提高耕层含水量。 7.1.4宜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涵蓄水分能力,增强根系吸收水分能 力,从而达到以肥调水、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效果。 7.1.5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水剂拌种包衣、喷施抗蒸腾剂、喷施生长调节剂等作物节水高产的化学调控 技术。

    7.2.1应结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 行管理机制,形成合理的水价,通过信息化手段科学指导灌溉。 7.2.2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宜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并应符合下列要

    a)新建、改建或维修改造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应配套量水设施,应同步建设信息化工程: b)新建、改建或维修改造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同步建设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等信息 化系统; c)应充分利用土壤情监测、测土配方施肥、遥感技术和气象等大数据和资料,开展灌溉、排涝 防洪和施肥自动化控制等应用技术研究,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应用,建立农田水 利管理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灌溉、排涝防洪和施肥智能化远程管理,发展数字灌溉; d)信息化方案编制应符合SL/Z376、SL588、SL620的要求; e)信息化工程建设应符合GB50288一2018中第19章的要求; f)土壤摘情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SL364的要求。

    DB37/T43682021

    7.2.3应在结合生产实际和参考大量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确定科学、合理、 可行的灌溉制度。

    欠田节水灌溉用水管理应

    a)农田节水灌溉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节水奖励,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 农田节水灌溉实行计划用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 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量,制定灌区水量分配计划。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或者乡镇水利服务机构 负责制订相应的用水计划,并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c 实行农业水权交易制度。以县级行政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灌溉定额为基础,赋予 农业灌溉初始水权,农业灌溉节余水量可进行水权交易; d 农田节水灌溉用水实行有偿使用,计量收费,逐步实行终端水价制度, 7.2.5应建立农田高效用水的运行管理体系,并核算水价,形成良性的、以水价为节水杠杆的运行管 理机制

    8.1.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应按照已批复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质量应符合SL703的要求。 3.1.2渠道防渗输水灌溉、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等对水量、流量、水位、压力要求严格, 应按批复的设计进行施工,如发生变更必须重新设计。 3.1.3塘坝、小型引水堰闸、灌排泵站等小型水源工程的施工应符合SL398、SL399等的要求,机夫 施工应符合GB/T50625的要求。 8.1.4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应符合GB/T50600的要求。 3.1.5管道工程施工应符合GB/T20203、GB/T50085、GB/T50485等的要求。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水日 试验,当满足压力管道安装的有关标准要求时,方可回填夯实管槽,回填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SL398、SL399、GB50204等的要求

    8.2.1机电设备安装应符合GB50231、GB50254、SL400等的要求。 8.2.2喷灌、微灌系统的水质过滤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过滤器应按标识的水流方向安装: b) 自动反冲洗式过滤器的传感器等电器元器件应按产品规定接线图安装,并通电检查运转状况 8.2.3 施肥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喷灌、微灌系统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压差式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比例式施肥泵、注肥泵、 自动施肥机及肥液储存罐的进、出水管与灌溉管道应连接牢固,使用软管时,严禁扭曲打折; b 采用施肥机、泵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并经检查合格后再通电试运行。 3.2.4 量水设施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安装前应清除封口和接头处的油污和杂物; b 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和水流方向标记安装量水设施。 8.2.5管道、灌溉设备安装应符合GB/T20203、GB/T50085、GB/T50485等的要求。

    8. 3.1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a)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a)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DB37/T4368202

    6) 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文件要求全部建成; c)土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本文件的要求; d)配套设备是否完善,安装质量是否达到本文件的要求; e)实测的灌水器流量偏差不应大于设计流量偏差的15%,微灌系统的灌水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8 .3.2工程验收应符合SL223、SL588、SL703等的要求。

    9.1.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其工程建设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 合同管理制管理,其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也可采取“先干后补”、“建 管一体化”等建设管理模式。 9.1.2农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所需材料和 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9.1.3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开展质量检测工作。 9.1.4项目竣工后,应按照相关规程、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9.1.5健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档案整理工作应与工程建设进程 司步,对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收集整理,及时归 档,确保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

    9. 2. 1工程使用年限

    9.2.2工程管理范围

    应按照保障工程安全、方便运行管理的原则确定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工程管 理范围应符合GB50288—2018中20.1.2、DB37/T3488—2019中6.2等的要求,

    9.2.3小型水源工程运行管理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渠道防渗输水灌溉工程应按SL/T246的有关要求进行管理;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按GB/T20203的要求进行管理; 喷灌工程应按SL236、SL/T246的有关要求进行管理 压力容器标准,微灌工程应按SL236的有关要求运 行管理,并符合DB37/T3488一2019中6.3.2等的要求。

    9.3工程管护与经营管理

    DB37/T4368202

    管护责任。 3.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护与经营管理应符合DB37/T3488—2019中6.5等的要求。

    DB37/T4368202

    园林标准规范范本附录A (资料性) 山东省农田节水灌溉分区布局

    表A.1山东省农田节水灌溉分区布局

    ....
  • 相关专题: 节水  
专题: 勘探标准 |肉制品标准 |建筑技术论文 |医疗器械标准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