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948-2021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pdf

  • GB/T 30948-2021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0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30948-2021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运行期间应定期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

    a)定子电流、转子电流、电压、功率等指示正常

    钢丝绳标准GB/T 309482021

    b)定子线圈、铁芯及轴承温度正常; c)油箱(盆)内油位、油色及油温等正常,无渗油现象; d 技术供水压力、温度及示流信号正常; e)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音; f)电动机滑环与电刷间无电火花,无积垢,无卡滞现象,电刷压力适中,温度不超过120℃; g)无异常气味; h)电动机冷却风机运行正常 注:电动机运行检查内容及要求可根据泵站类型和实际情况确定

    1.1 投入运行前应对变压器进行检查并符合运行条件。主要检查内容和要求如下 a 分接开关位置正确; b) 绝缘电阻值和吸收比符合相关规定; 接地明显可靠,接地电阻满足要求; d) 油位和油色正常,无渗漏现象; e) 冷却装置运行正常; f 保护装置动作可靠; g) 各电气连接部位紧固、无松动; h) 气体继电器内部应无气体; 1 压力释放阀、安全气道以及防爆系统应完好无损; j 呼吸器内硅胶无明显变色; 事故放油阀处于工作位置。

    表9自然冷却和风机冷却油浸式变压器事故过负荷允许持续时间

    5.4.3变压器调压操作和中性点接地除应执行DL/T57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变压器二次侧的运行电压一般不宜高于该运行分接额定电压的105%。 b) 有载变压器在操作有载分接开关时,逐级调压,同时监视分接位置及电压、电流的变化,并作好 记录。 C 无载调压变压器调压应在停电后进行。变换分接时,应作多次转动,消除触头上的氧化膜和油 污。确认变换分接挡位正确并锁紧后,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分接变换情况应记录并存档。 d) 电压等级为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投运或停运变压器操作时,中性点应先接地 投入后应按系统需要确定中性点是否断开。 6.4.4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油温的允许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制造厂未作规定的,可按表10的规定 执行。当冷却介质温度较低时,顶层油温也可相应降低。自然循环冷却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宜经常超 过85℃

    GB/T 30948—2021

    表10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最高油温值

    4.5站用变压器运行中,中性线最天充许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的25%;否则,应重新分配负荷。 4.6干式变压器运行时,各部位允许温升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制造厂未作规定的,可按表1 定执行。在停运期间,应防止绝缘受潮。

    表11干式变压器各部位的允许最高温升值

    器保护动作跳闻时,应查明原因。未查明原因的

    a) 出现异常声音,且不均匀,或有爆裂声; b 在正常冷却条件下,变压器温度异常,并连续升温; c) 油枕、防爆管喷油或压力释放阀动作; d) 油位低于下限; e 油色发生变化,且油内出现汽泡或碳化现象; f 绝缘套管有破损和放电现象; g) 主保护的微机保护装置失灵或发生故障,短时间不能排除。 6.4.9 变压器运行期间应定期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 油位、油色和油温正常,各部位无渗油现象; b) 套管油位正常,套管外部无破损裂纹、无严重油污、无放电痕迹及其他异常现象 ) 电缆、母线及引线接头无发热变色现象; d) 声音、温度正常; e 吸湿器完好,吸附剂干燥; f 变压器的通风和散热正常; g) 压力释放阀、气体继电器工作正常; 冷却装置运行正常; i) 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及电源指示应正常。 注:运行中检查内容及要求可根据变压器类型和实际情况确定

    GB/T 309482021

    6.5.2对电缆线路应定期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直埋电缆:电缆线路沿线地面应无挖掘,无重物堆放、腐蚀性物品及临时建筑;标示桩应完 好;露出地面上的电缆的保护钢管或角钢无锈蚀、位移或脱落;引入室内的电缆穿墙处封堵 严密; b)沟道电缆:沟道盖板应完好;电缆支架及接地线牢固、无锈蚀;沟道内无积水;电缆标示牌 完好; c)电缆接头:接地线应牢固,无断股、脱落现象;引线连接处无过热、熔化、氧化、变色等现象。 .5.3母线及瓷瓶应清洁、完整、无裂纹以及无放电痕迹。母线及其联接点在通过允许电流时,温度不 立超过70℃。 5.4高低压开关柜应封闭良好、接地可靠,标识正确、齐全。 .5.5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本体应无变形;带灭弧装置的负荷开关的油箱油位或气体压力应符合要求, 渗漏;隔离开关触头接触应紧密,无变形、过热及烧损现象;瓷瓶应完好;传动机构应操作灵活、可靠。 注:变形包括破损、裂纹及放电痕迹,导电部分过热、变色、熔化等现象, .5.6SF。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运行除应符合制造厂及相应设备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GIS室内SF。气体浓度自动检测报警装置、通风装置可靠; b)GIS每年应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操作机构、传动机构、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及动作电 压、压力表、气压及油位以及控制系统等; GIS运行期间,应按规定进行巡视检查,巡视前应提前15min开启GIS室通风系统; d)GIS的巡视检查应由2人进行,每班1次,并记录断路器和避雷器的指示动作次数、液压弹簧 操作机构油泵启动次数、SF。气体压力表的指示值以及环境温度等。 .5.7高压断路器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操作电源的电压、液压机构的压力符合有关规定; 断路器合闸前,互锁装置可靠; ) 断路器外壳接地良好; 用控制开关进行远方操作高压断路器的分合。长期停运的高压断路器在正式执行操作前,通 过控制开关方式进行试操作2次~3次; e)正常情况下,不得手动操作分合高压断路器;在控制开关失灵的紧急情况下,可在操作机构箱 处进行手动操作; f)手动操作时,不得进行慢合或慢分操作; 拒分的断路器未经检查处理,不得投入运行, .5.8 高压断路器运行时应定期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分、合闸位置指示正确,柜面仪器、仪表的信号及数据与实际相符,无异常声音; 绝缘子、瓷套管外表清洁,无损坏、放电痕迹; ) 绝缘拉杆和拉杆绝缘子应完好,无断裂痕迹和零件脱落现象; d) 导线接头连接处无松动、过热以及熔化变色的现象; 油断路器的油位、油色及油温正常,无渗漏; 真空断路器灭弧室无异常现象; SF。断路器SF:气体压力、温度正常,无泄漏: h) 电磁操作机构分、合闸线圈无过热、烧损现象; 1) 液压操作机构油箱油位、油压及油泵启动次数正常,无渗漏; 弹簧操作机构、储能电机及行程开关接点的动作准确、无卡滞变形

    GB/T30948—20216.5.9断路器出现下列状况之一时应立即断开操作电源,悬挂警示牌,采取减负荷,并由上一级断路器断开负荷后再退出故障断路器:a)严重漏油,油位计已无法指示;b)SF。断路器气体严重泄漏,压力降至闭锁压力;c)真空断路器出现真空破坏等现象。6.5.10高压断路器事故跳闸后,应检查有无异味、异物以及放电痕迹,机械分合指示应正确。油断路器还应检查油位、油色正常,无喷油现象。油断路器每发生1次短路跳闸后,应作内部检查,必要时更换绝缘油。6.5.11封闭母线及架空线应外形完整,连接紧固,接地可靠,绝缘符合相关规定6.5.12高压软启动器投人运行前应进行检查,除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软启动柜内无杂物、灰尘,各连接螺栓紧固;b)主回路绝缘满足要求;控制电源可靠、通信信号正常;d):柜体接地可靠,接地电阻满足要求;e)真空断路器分闸和接地刀闸合闸(软启动装置电源侧高压进线柜)。6.5.13高压软启动器操作步骤及要求如下,并符合制造厂的规定:a)送高压电源,带电显示器指示灯亮。合控制电源开关、电压互感器开关。c)摇插真空断路器至工作位置,工作位置红灯亮。查看备要指示灯、储能指示灯、准启指示灯以及停止指示灯亮e)设定的时间内没有启动,应按下紧停按钮,软启动器停止工作,断开控制回路,使进线真空接触器分闸,软启动器退出工作模式,f)主机组软启动投入全压运行时旁路真空接触器应吸合,软启动器退出,启动指示灯灭,运行指示灯亮。g)软启动器如出现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机。真空断路器故障时,应立即按下真空断路器面板分闸按钮,使断路器机械分闸。h)i连续2次启动时间应间隔10min。如10min内不能完成,应让可控硅充分冷却后再次启动,主机组启动运行后查看相关表计显示正常。6.5.14电容器运行应执行DL/T840的规定。6.5.15互感器运行应执行DL/T727的规定。6.5.16泵站和变电所的防雷装置运行应执行DL/T969的规定,6.5.17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运行应执行DL/T623的规定。微机保护装置运行应执行DL/T587的规定。6.5.18励磁装置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励磁装置的工作电源、操作电源等正常可靠;b):表计指示正常,信号显示与实际工况相符;励磁回路发生一点接地时,查明故障的原因,予以消除;d)各电磁部件无异常声音,各导电部件的接点、导线及元器件无过热现象;e)通风、散热系统工作正常,冷却系统工作正常;11

    GB/T30948—2021

    f)励磁变压器线圈、铁芯温度以及温升不超过规定值;声音正常,表面无积污; g)励磁装置在运行前,确认灭磁回路工作正常。 6.5.19运行中发现励磁电流、励磁电压明显上升或下降,应检查原因并予以排除。如不能恢复正常应 停机检修。 6.5.20直流装置运行应执行DL/T724的规定。 6.5.217 高压变频器启动除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变频器控制电源处于通电状态,变频器柜门关闭; 变频器给出“高压合闸允许”信号时,方可启动变频器; C 变频器启动过程中,监视变频器输入输出电压与电流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异常振动与声音,观 察散热风机是否正常转动,有无异常报警; 变频器高压带电时,不得断开变频器控制电源。 6.5.22 高压变频器运行除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用高压兆欧表测量变频器的输出端绝缘。在测量电动机绝缘时,应将变频器和电动机脱 开,避免损坏变频器的功率单元; b 变频器本体一次、二次接线应完整紧固,电缆无损伤; C) 控制回路绝缘合格,各风机试转正常,无异常声响; d)变频器柜在设备运行状态下,非专业人员不得打开柜门,防止触电。停电15min后方可打开 柜门; 不得用钥匙操作、带负荷拉动旁路柜的刀闸手柄; 两次分合高压变频器的间隔应在30min以上。 6.5.23 高压变频器运行期间除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外,还应定期巡视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a) 显示的输出电流、电压及频率等运行数据应正常,显示屏无故障报警信息; 电抗器、变压器及冷却风扇等设备运行正常,无异常声音,无振动,温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C) 变频器柜内无异味,电路元器件无变色、变形以及漏液等现象; d)运行中主电路电压和控制电路电压正常; e) 柜门滤网无脏污情况。 注:运行中检查内容及要求可根据变频器类型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变频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行中的 检查内容及要求。 6.5.24 无功补偿装置运行除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断开后,应经充分放电3min~5min后方能再行合闸。合闸操作不成功时,电容器组不得连 续进行合闸操作; b) 主变压器断电或母线失压后,应将电容器开关断开,待系统恢复正常后,再将电容器组投人; c)环境温度过高、三相电流相差过大或电压超过允许值时应停用电容器组; d)电容器开关发生跳闸,不准许强行试送,应根据保护动作情况进行分析判定,并检查电容器有 无熔丝熔断、鼓胀、过热、爆裂或套管放电痕迹等; e) 无功补偿装置的电气参数指标应正常。 6.5.25 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期间应定期巡视检查。巡视检查除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 要求: a 电容器外壳防腐层无脱落、变色及渗漏现象:

    GB/T30948—202

    b)电容器外壳膨胀量不应超过正常热胀冷缩的弹性许可度; c) 套管清洁完整,无裂纹,无放电现象; 引线、母线排、电缆的连接处无松动、脱落和断线,无发热变色; e) 电容器运行中无异常声音: ) 电流表和电压表指示正常,三相电流不平衡值不超过规定值,电压小于额定值。 6.5.26 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系统应定期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 蓄电池组无发热、漏液现象; 交、直流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电流正常; ) 各种信号显示正常,无报警; d)运行无异常噪声

    b)电容器外壳膨胀量不应超过正常热胀冷缩的弹性许可度; ) 套管清洁完整,无裂纹,无放电现象; 引线、母线排、电缆的连接处无松动、脱落和断线,无发热变色; e 电容器运行中无异常声音: ) 电流表和电压表指示正常,三相电流不平衡值不超过规定值,电压小于额定值。 6.5.26 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系统应定期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 蓄电池组无发热、漏液现象; b) 交、直流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电流正常; 各种信号显示正常,无报警; d)运行无异常噪声

    a 油质、油温、油压以及油量等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查; b) 定期清洗油系统中的设备,保持油管畅通和密封良好,无渗漏油现象; C 油压管路上的阀件密封严密,在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的情况下,液压装置、储气罐在额定压力 8h内压力下降值不超过0.15MPa; d 安全阀、减压阀、电磁阀组以及过滤器等应定期检查。 6.6.3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供排水泵运行正常; 技术供水的水质、水温、水量以及水压等满足运行要求; ) 电动阀门、电磁阀以及示流装置良好,供水管路畅通; 报警装置工作正常、可靠; e 集水井和排水廊道无堵塞或淤积; f) 过滤器运行正常。 5.6.4 压缩空气系统及其安全装置、继电器和各种表计等应可靠,其工作压力值应符合使用要求。 5.6.5抽真空系统投入应按顺序进行下列操作和检查: a 开启抽真空系统内管道闸阀,检查气水分离器放水闸阀应关闭; b) 开启冷却水进水闸阀,检查冷却水管路应畅通; 检查润滑油路应正常,加油处应加足润滑油; d) 检查转动部分应灵活; e) 起动真空泵。 5.6.6定期对水锤防护设施检查。经过检修或长期停用的机组,启动前应对安装在其出水管道上的 丁进行检验,按关阀规定调整阀门快、慢关的行程(角度)和时间。

    6.6.4压缩空气系统及其安全装置、继电器和各种表计等应可靠,其工作压力值应符合使用

    6.6.5抽真空系统投大应按顺序进行下列操作和检查: a)开启抽真空系统内管道闸阀,检查气水分离器放水闸阀应关闭; b 开启冷却水进水闸阀,检查冷却水管路应畅通; C 检查润滑油路应正常,加油处应加足润滑油; d)检查转动部分应灵活; e)起动真空泵。 6.6.6定期对水锤防护设施检查。经过检修或长期停用的机组,启动前应对安装在其出水管道上的

    6.6.6定期对水锤防护设施检查。经过检修或长期停用的机组,启动前应对安装在其出水管道上的阀 门进行检验,按关阀规定调整阅门快、慢关的行程(角度)和时间。

    6.6.6定期对水锤防护设施检查。经过检修或长期停用的机组,启动前应对安装在其出水管道上的阀

    .7闸门、拦污栅及启闭

    6.7.1拍门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GB/T 309482021

    a)拍门附近无淤积、杂物; b) 铰轴和铰座固定可靠、配合良好、转动灵活,无裂纹、严重磨损及锈蚀; c)拍门液压机构或其他控制装置工作正常; d)门体无裂纹、严重变形止水良好。

    d)门体无裂纹、严重变形,止水良好。 6.7.2虹吸式出水流道的真空破坏阀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真空破坏阀在关闭状态下密封良好; b 阀盖弹簧压力应按水泵启动排气的要求调整; c)真空破坏阀吸气口附近无影响吸气的杂物,通风顺畅; d) 保证破坏真空的控制设备或辅助应急措施处于能随时投人状态 6.7.3采用快速闸门断流的泵站,在主机组启动前应全面检查快速闸门的控制系统,确认快速闸门能 按规定启闭。运行中,闸门应保持在全开状态。 6.7.4采用阀门断流的泵站,泵阀应联动正常。 6.7.5 启闭机运行应执行SL722的规定。 6.7.6 拦污栅、清污机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拦污栅无严重锈蚀、变形和栅条缺失: 定期清除拦污栅前污物,并接环保的要求进行处理 C 拦污栅上下游水位差符合设计要求; 清污机及传输装置工作正常 6.7.7 阀门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功能完好,密封可靠,无渗漏现象; b) 运行、操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C 工作压力在允许范围内;

    .8.1泵站运行前应对进出水管道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管道标识应符合相关规定。管道及管道接头密封良好。管道外观无裂纹、变形及损伤情况 管道上的镇墩、支墩和管床处,不应有明显裂缝、沉陷和渗漏 b 出水管道的管坡应排水通畅,无滑坡、塌陷等危及管道安全的隐患。 暗管理土表部无积水、空洞,并设置标识。地面金属管道表面防锈层应完好;混凝土管道无录 蚀、裂缝和其他明显缺陷;非金属材料管道无变形、裂缝和老化现象 d)定期对管道壁厚及连接处(含焊缝)检测。 .8.2 管道在运行中应定期查,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8.3 管道附近不得爆破和取土。管道保护区内,不得种植和灌溉。 .8.4 严寒地区的泵站,管道防冻设施应完好。 .8.5 管道伸缩节活动部件不得被外部构件卡死或限制其活动范围, .8.6 机组运行时,应检查管道伸缩节法兰调节螺栓工作状态,伸缩节法兰连接处应无渗漏现象。 .8.7 测流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定期率定,满足精度要求:

    b)工作电源电压应在正常范围; )传感器绝缘应满足相关规定,接地应可靠

    6.9监控系统与视频监视系统

    6.9.1监控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GB/T30948—202

    a)制定运行管理制度,编制运行事故应急预案; b) 由被授权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应安装正版防毒软件,定期进行防病毒软件升级和程序漏洞修补; d)与其他系统联网应采取物理隔离措施; e 电源应采用不间断电源或逆变电源供电 归档资料应包括上位机配置文件、变量表,现地控制单元(LCU)测点表,网络配置表,以及控 制柜(箱)、配电柜等的图样。 6.9.2 监控系统运行期间应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计算机及网络运行正常; b)LCU运行正常; ) 检查监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并分析数据的合理性 d 执行元件、控制元件、智能仪表、测量仪表以及传感器等自动化元件运行正常。数据采集及时 准确、操作控制稳定可靠。 6.9.3 监控系统运行异常或发生故障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汇报 6.9.4 历史数据应按要求定期转录并存档。 6.9.5 视频监视系统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定时观察各个摄像点的图像,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记录; b) 监视的图像及其在显示器上的位置宜保持固定。每次完成特定操作后应恢复原设定位置; 根据监控系统的报警信息,应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事故或故障现场录像取证;操作被监控设备 时,应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被操作设备现场,显示其画面。 6.9.6视频监视系统运行期间应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 摄像机运行正常,视频图像清晰; b 视频数据存储正常,回放正常; c)定期备份、转录视频数据。 5.9.7检查视频显示、视频主机、网络交换机、视频服务器、视频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以及磁盘列等设

    a)定时观察各个摄像点的图像,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记录; b 监视的图像及其在显示器上的位置宜保持固定。每次完成特定操作后应恢复原设定位置: 根据监控系统的报警信息,应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事故或故障现场录像取证;操作被监控 时,应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被操作设备现场,显示其画面。 6视频监视系统运行期间应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摄像机运行正常,视频图像清晰; 视频数据存储正常,回放正常; c)定期备份、转录视频数据。 6.9.7检查视频显示、视频主机、网络交换机、视频服务器、视频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以及磁盘阵列等设 备运行情况应正常

    1.1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状态以及相关技术要求,编报年度维护与检修计 按计划进行维护和检修。 1.2对运行和检修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1.3严寒地区的泵站,每年冬季应对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等进行防冻维护保养,并符合下列要求

    7.1.1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状态以及相关技术要求,编报年度维护与 并按计划进行维护和检修。

    GB/T 309482021

    a)冬季停泵时应及时排净泵体、叶轮及填料函的积水; b) 如停泵时间较长,应向泵体空腔和叶轮叶槽内灌注密实的抗冻固态物质; ) 主阀门的主密封和轴部密封应进行保温; d)不得转动阀板,防止损坏阀门密封; 冬季运行结束后,应做好管道排水和维护; 潜水泵冬季不运行时应吊出水面。 7.1.4主要设备检修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制定设备检修方案,内容包括检修的设备及部件或部位、缺陷描述、检修工艺流程、作业指导 书、检修工具及设备、更换的零配件及材料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 b)按行业及各单位制定的检修规程及质量标准进行检修; c)填写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质量检验报告以及试运行报告,编写检修总结报告; d)按规定程序及质量要求进行验收 .1.5检修设备需要试运行的,应在初步验收合格后进行,并在试运行合格后进行正式验收。 7.1.6设备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质量检验报告、试运行报告和检修总结报告等技术资料,应及时整理 日档。 .1.7泵站管理单位应接本文件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与检修实施细则

    .2.1主水泵检修周期应根据主机组的技 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确定,

    表12主水泵检修周期

    7.2.2宜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状况进行评估,实施状态检修 7.2.3不同类型的水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定期维护项目。 7.2.4主水泵大修项目、主要技术参数记录表和总结报告内容及格式见附录E;大修技术要求应执行 SL317的规定,并做好记录,

    轴承间隙测量、调整; 止水装置的检查、清扫或换止水材料: c) 水导轴承的检查、清扫或更换; d) 主轴磨损的检查、处理; e) 密封的检查、处理; f) 除锈涂漆; g) 叶轮和叶轮室汽蚀、磨损、裂纹的检查处理: h)检查导水锥;

    i)叶轮叶片与叶轮室的间隙测量

    GB/T30948—202

    潜水泵应定期更换润滑油; b) 电缆每年应至少检查1次。若破损且不符合运行要求,应予以更换; 湿定子潜水泵应定期对电动机腔内进行维护保养; d)移动式潜水泵长期停用的,宜入库保养和保管; e)进行绝缘及接地检测

    表13主电动机及传动装置检修周期

    7.3.2不同类型的主电动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维护项目和周期。 7.3.3主电动机大修项目、主要技术参数记录表和总结报告内容及格式见附录E;大修技术要求应执行 SL317的规定,并做好记录。

    定子清扫及各部位螺纹紧固件、垫木以及端部绕组绑线检修; b) 定子绕组引线及套管的检修,定子端部线圈接头处理; C 电动机风洞盖板密封处理; d) 转子各部位的清扫检查处理; e 碳刷、刷架、集电环及引线等的清扫、维修或更换; ) 机架各部位检查清扫; g)润滑油(脂)的检查添加,润滑油的定期化验; h)电动机定转子之间间测量

    7.4.1每年应对变压器至少进行1次检查和维护。变压器检修项目及要求、大修总结报告P 见附录F。

    7.4.2变压器的检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主变压器、站(所)用变压器在投入运行5: 年进行首次大修,其后每10年进行1次天修。 行中发现异常状况或经试验判明有内部故障时,提前进行大修。小修每年1次; b)检修技术要求执行DL/T573的规定。 4.3变压器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应执行DL/T596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GB/T 309482021

    2年;容量小于5MV·A,1年~3年; b)试验的主要项目有油质试验、绕组绝缘分析、绕组直流电阻试验以及耐压试验等

    7.5.1其他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应执行DL/T596的规定,试验结果应与历次试验结果比较,根据变化 规律和趋势分析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 7.5.2其他电气设备每年应检查、维护,检修的周期和项目见附录G。 7.5.3高压断路器检查、维护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未规定的,可根据设备技术状况按表14 确定,

    表14高压断路器检修

    7.5.4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按GB/T7261的要求进行,微机保护装置的检验应按制造厂 程进行。两种装置的检验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验可分为新安装设备的验收检验和运行中设备的定期检验及补充检验; b) 继电保护装置或微机保护装置及操作回路、信号回路等设备每年进行1次全面检验: c)继电保护装置每年进行不少于1次的整组试验; d)检验项目按有关规定进行

    7.5.5电气测量仪表的检验和校验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b) 主要设备及主要线路上的仪表每年校验1次,控制柜(盘)和配电柜(盘)上仪表的定期检验和 校验与该仪表所连接的主要设备的大修周期一致,其他表盘上的仪表每4年不少于1次; c)试验用标准仪表的校验每年不少于1次,便携式仪表的校验,常用的每半年1次,其余的每年 1次。 7.5.6变频器的维护和检修项目见附录G,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变频器的检修与主机组检修同步进行。若运行中发现异常,应提前进行大修。 b 停用3个月及以上的高压变频器,应每月检查与维护1次,内容包括设备内部加热器通电干燥 和设备通电检查。变频器停机后恢复运行,如果环境潮湿,应先排出变频器内部潮气,再接通 高压电投入运行。 7.5.7软启动装置的维护和检修项目见附录G,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软启动装置的检修与主机组检修期同步进行。若运行中发现异常,应提前进行大修。防汛软 启动装置的检修应安排在汛前进行。产品更换应避开汛期进行。 b 停用3个月及以上的软启动装置,应每月检查与维护1次,内容包括设备内部加热器通电干燥 和设备通电检查。如果环境潮湿,应先排出软启动器内部潮气,再通电投入运行。 验修围营小8企修年

    a 软启动装置的检修与主机组检修期同步进行。若运行中发现异常,应提前进行大修。防汛软 启动装置的检修应安排在汛前进行。产品更换应避开汛期进行。 b) 停用3个月及以上的软启动装置,应每月检查与维护1次,内容包括设备内部加热器通电干燥 和设备通电检查。如果环境潮湿,应先排出软启动器内部潮气,再通电投人运行。 合修周期宜为小修1年~3年七修3年~6年

    GB/T30948—202

    7.5.9防雷装置应定期检查,其中接地电阻每1年~2年测量1次,并符合GB50057、GB50601和 GB/T 21 431 的规定

    7.6.1辅助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管道连接应密封良好,无渗漏。辅助设备大修项目及要求

    7.6.1辅助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管道连接应密封良好,无渗漏。辅助设备大修项目及要求 见附录H。 7.6.2水力监测系统设备及传感器应定期检查、维护、校验或更换。 7.6.3通风、采暖、空气调节系统应定期检查、清洗或更换。 7.6.4消防系统、起重设备及压力容器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符合下列规定: a)消防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应执行GB25201的规定; b)起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执行GB6067.1和GB/T5972的规定;

    7.6.1辅助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管道连接应密封良好,无渗漏。辅助设备大修项目及要求 礼附录H。 .6.2水力监测系统设备及传感器应定期检查、维护、校验或更换。 .6.3通风、采暖、空气调节系统应定期检查、清洗或更换。 7.6.4消防系统、起重设备及压力容器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符合下列规定: 消防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应执行GB25201的规定; b) 起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执行GB6067.1和GB/T5972的规定; c)压力容器的维护和检修应执行TSG21的规定

    7.7闸门、拦污栅及启闭机

    7.7.1闸门、拦污栅及启闭机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定期防腐处理。闸门、拦污栅及启闭机大 修项目及要求见附录H。 7.7.2闸门、拍门的止水以及缓冲橡皮应定期更换。 7.7.3闸门及启闭机维护应执行SL75的规定, .7.4断流装置应每年检查调试,并符合设计要求 7.7.5拦污栅、清污机每年应检查、维护,项目及要求见附录H

    7.8.1压力管道及伸缩器(节)和支墩、镇墩应定期检查和处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a)压力钢管无变形、位移、裂纹或渗漏水; b) 支墩与镇墩出现开裂、破损、明显位移和沉降等现象,及时检测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支承环与支墩混凝土之间无障碍物影响支承环移动; d 滚动型或摇摆型支座防护罩的密合情况正常; e) 伸缩节无变形、渗漏水; f 钢管外壁保护涂料完整,表面应定期防腐处理。 7.8.2首次安全检测应在压力管道运行后5年~10年内进行。每隔10年~15年应进行1次中期检 则,检测项目执行DL/T709的规定,并对腐蚀情况进行评估。 7.8.3压力管道应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安全运行要求,通过检测尚不能确定其运行安全

    7.8.2首次安全检测应在压力管道运行后5年~10年内进行。每隔10年~15年应进行1次中期检 测,检测项目执行DL/T709的规定,并对腐蚀情况进行评估。 7.8.3压力管道应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安全运行要求,通过检测尚不能确定其运行安全 状况时,应验算强度和稳定。明管振动时应采取钢管减振措施消除振源和改变管道的自振频率。 7.8.4水锤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和保养

    7.8.4水锤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和保养。

    a)阀体及法兰的整体外观检查; b)阀板及阀体主密封检查、修复、更换; c)阀轴及轴部密封的检查处理:

    GB/T 309482021

    d)阀门油压装置滤油器清洗,自动化元件的校验或更换,油、气压系统检查调整

    7.9监控系统与视频监视系

    9.2监控系统维护时,应使用专用的便携计算机,软盘、移动硬盘、光盘、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非专 的便携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不得接入监控系统网络。与监控系统直接通信相连的专用设备应做好 病毒工作。监控系统的计算机不应移作他用和安装未经许可的软件。 9.3水泵机组振动、摆度等参数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做好传感器日常维护与校对等工作; b)定期检查电源与信号接地电阻装置应良好,连接电缆与接口无松动; C 做好维护备份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库等工作; d)根据不同运行周期监测参数的变化,对机组状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机组性能评估与 状态报告。 9.4应定期做好应用软件及数据库文件等相关信息的备份与存档。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序、上位机程序、交换机的配置程序、防火墙的配置程序、IP地址以及密码设置等信息。 9.5监控系统的维护人员应由专业人员培训合格后担任,其维护应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人 和操作人员的权限应由系统管理员授权。 9.6监控系统维护项目见附录I,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系统设备定期维护,每季度不少于1次。软件无修改的,一年备份1次;软件有修改的,修改前 后各备份1次: b)对监控系统程序流程、模拟量限值、模拟量量程以及保护定值的修改,应持技术管理部门审定 下发的通知单; c)对监控系统软件的修改,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并经技术管理部门审定后执行。修改后的软 件应经过模拟测试和现场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若软件改进涉及多台设备,且不能 一次完成时,应做好记录; d)遇有硬件设备需要更换时,应使用经通电老化处理检验合格后的备件。更换时应采取防设备 误动和防静电措施。 视频监视系统维护项目见附录I,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设备、防雷装置和电源,并做好记录; b)定期整理和备份视频数据; 每年检测传输线路的光纤损耗

    9.6监控系统维护项目见附录I,并应符合下列

    7.10.1每年应对泵站设备的主机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金属结构、监控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等进行 等级评定,并对评级结果分析总结,评级资料应及时归档。 7.10.2泵站设备等级分四类,其中三类和四类设备为不完好设备。主要设备的等级评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定: a)一类设备:主要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技术状态良好,能保证安全运行; b)二类设备:主要参数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技术状态基本完好,某些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仍能安全 20

    a)一类设备:主要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技术状态良好,能保证安全运行; b)二类设备:主要参数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技术状态基本完好,某些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仍能安

    GB/T30948—202

    运行; C 三类设备:主要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技术状态较差,主要部件有严重缺陷,不能保证安全 运行; d 四类设备:达不到三类设备标准以及主要部件符合报废或淘汰标准的设备, 7.10.3泵站各类设备评级的具体标准可执行附录D的规定。 7.10.4三、四类设备应列人更新改造计划,改造应符合GB50265等标准的要求。设备的报废,应按规 定程序报批

    3.1.1泵站管理单位应制定泵站建筑物管理制度,对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管理。 3.1.2泵站建筑物应接设计标准运行。超标准运行时,应进行技术论证并制定预案,增加观测次数 运行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检查。若发现安全隐患,应进行安全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1.3建筑物周边不应兴建危及泵站安全的其他工程,或进行其他施工作业,以及堆放危及泵站安全 的超重物料。 3.1.4泵站建筑物应有防汛、抢险等措施。严寒地区的泵站建筑物应采取有效的防冻和防冰措施。 3.1.5除做好泵站建筑物 必要的岁修和大修

    8.2建筑物检查、监测项目

    2.1应根据泵站的工程等别 程运用及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建筑物的检查和监 ,泵站建筑物的检查、监测设施和仪器仪表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和保养,并定期校验。对工程检查 资料应进行整理分析,并归档

    2.2建筑物检查内容,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为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a) 管理范围内有无爆破、取土、倾倒、排放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b)土工建筑物有无雨淋沟、塌陷、裂缝、渗漏、滑坡、冲刷、淤积和白蚁(蚁穴)、洞穴等,排水系统 导渗和减压设施有无损坏、失效等: C 砌体建筑物结构有无松动、塌陷、隆起、淘空、开裂、勾缝脱落、排水堵塞及整体结构位移情 况等; d 混凝土建筑物有无裂缝、渗漏、磨损、剥蚀、露筋、钢筋锈蚀、伸缩缝止水损坏及整体结构位移情 况等; e 水下工程有无淤积、冲刷、渗流及水流有无回流、漩涡等不良流态; 上部建筑物有无粉刷层脱落、漏水,门窗及玻璃是否完好,室外排水是否通畅等; g)照明、通信、防护设施及信号、标志是否完好; h宝冷天气对建符物的影响等

    8.2.2建筑物检查内容,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为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GB/T30948—2021

    选择一长度不小于50m的平直段设置3个监测断面,对水流的含沙量、渠道输沙量和淤积情况进行 监测。 8.2.6泵站运行中发生结构变形或共振现象,宜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在泵房结构应力和振动位移最大 值的部位埋设相应的监测设备

    8.3.1泵站正常运行期间,每一工作班应对泵站主要结构部位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在超设计标 运用或发生突然停机事故恢复运行时,应增加巡查次数。 8.3.2应及时观测旋转机械或水力引起的泵房结构振动,不得在共振状态下运行。 3.3.3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大的冲击荷载直接作用于泵房 8.3.4应定期清除进出水流道内的杂物、附着壁面的水生物和沉积物。 8.3.5应分析泵房主要结构部位产生裂缝和渗漏的原因,并及时处理。 8.3.6每年应对泵房的墙体、门窗、屋顶及止水、内外装饰等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修复损坏部位 于设计允许值的部位进行及时处理

    8.3.1泵站正常运行期间,每一工作班应对泵站主要结构部位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在超设计标准 运用或发生突然停机事故恢复运行时,应增加巡查次数。 8.3.2应及时观测旋转机械或水力引起的泵房结构振动,不得在共振状态下运行。 3.3.3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大的冲击荷载直接作用于泵房 8.3.4应定期清除进出水流道内的杂物、附着壁面的水生物和沉积物。 8.3.5应分析泵房主要结构部位产生裂缝和渗漏的原因,并及时处理。 8.3.6每年应对泵房的墙体、门窗、屋顶及止水、内外装饰等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修复损坏部位, 8.3.7 应定期对泵房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对 于设计允许值的部位进行及时处理

    8.4.1长期未运行的泵站,开机前应检查进出水建筑物,保证进出水畅通 8.4.2应定期观测前池、进水池和出水池的底板、挡土墙、护坡稳定状况。如发现危及安全的变化,应 及时采取确保建筑物稳定和堤防安全的措施。 8.4.3泵站运行时,应巡查进水池流态。当发生涡流时,应增设防涡、消涡设施。当进出水池内泥沙淤 积影响水流流态、增大水流阻力时,应及时清淤 3.4.4严寒地区泵站冬季运行时,应采取防止进出水池结冰的措施, 8.4.5 前池、进水池及出水池周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4.6 应加强出水池水位和渗漏观测,及时检查处理出水池渗漏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8.4.7 靠近防洪堤及低洼地带的泵站,防汛期间应加强对进出水池的巡视检查。如发现管涌、流土或 水流对堤岸和护砌物的冲刷,应采取保护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

    8.4.1长期未运行的泵站,开机前应检查进出水建筑物,保证进出水畅通。 8.4.2应定期观测前池、进水池和出水池的底板、挡土墙、护坡稳定状况。如发现危及安全的变化,应 及时采取确保建筑物稳定和堤防安全的措施。 8.4.3泵站运行时,应巡查进水池流态。当发生涡流时,应增设防涡、消涡设施。当进出水池内泥沙游 积影响水流流态、增大水流阻力时,应及时清淤 3.4.4严寒地区泵站冬季运行时,应采取防止进出水池结冰的措施, 8.4.5 前池、进水池及出水池周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4.6 应加强出水池水位和渗漏观测,及时检查处理出水池渗漏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8.4.7靠近防洪堤及低洼地带的泵站,防汛期间应加强对进出水池的巡视检查。如发现管涌、流土或 水流对堤岸和护砌物的冲刷,应采取保护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

    8.5.1进出水涵闸的管理应执行SL75的规定。 8.5.2泵站开机前应检查泵站退水设施及退水通道。泵站运行过程中,应保证退水设施完好,退水通 道畅通。 8.5.3与泵站直接相连或相关的其他建筑物的管理可按本文件相关条款或其相应的技术管理规程的 规定执行。 注:与泵站直接相连或相关的建筑物包括取水建筑物、拦沙建筑物、沉沙池、缆车式泵站的卷扬机房、闻门库房等。

    8.5.1进出水涵闸的管理应执行SL75的规定。

    GB/T30948—202

    运行; b) 二类建筑物:运用指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建筑物存在一定损坏,经维修后可达到正常运行; C) 三类建筑物:运用指标达不到设计标准,建筑物存在严重损坏,经除险加固后才能达到正常 运行; d 四类建筑物:运用指标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建筑物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需降低标准运用或拆除 重建。 6.3泵站各类建筑物评级标准可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4建筑物安全类别评定为三类四类的泵站应进行更新改造

    4建筑物安全类别评定为三类、四类的泵站应进

    9.1.1排水泵站应根据水文气象资料和可供调蓄的湖泊、河道的运行资料,制订泵站、排水闸排水预 案,其来水和排水过程线可通过调蓄演算确定, 注:排水预案是根据受益区排水需要和水文、气象及电力供应等情况,确定泵站机组开停机的控制水位、开机台数 及流量,以及排水闸启闭水位, 9.1.2灌溉或供水泵站应根据用水计划编制供水计划。 注:供水计划是根据受益区用水计划和水文、气象及电力供应等情况,确定泵站机组开停机的时间、顺序、台数及 流量。 9.1.3宜根据工程及水泵配套的实际情况,测定水泵装置特性曲线。没有条件测定时,可对照模型曲 线换算。 9.1.4宜通过泵站性能参数和水文气象分析,建立泵站与其他相关水利工程联合运行的水力特性 关系。 9.1.5扬程变化较大,且没有工况调节机组的排水泵站,宜增设工况调节设施, 9.1.6沿线调节容积小的梯级泵站,各级站宜设置工况可调节机组。 9.1.7宜利用泵站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运行资料,获得各机组的装置效率特性或能耗特性,建立泵 站运行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的运行资科,制订永、: 案,其来水和排水过程线可通过调蓄演算确定, 注:排水预案是根据受益区排水需要和水文、气象及电力供应等情况,确定泵站机组开停机的控制水位、开机台数 及流量,以及排水闸启闭水位。 9.1.2灌溉或供水泵站应根据用水计划编制供水计划。 注:供水计划是根据受益区用水计划和水文、气象及电力供应等情况,确定泵站机组开停机的时间、顺序、台数及 流量。 9.1.3宜根据工程及水泵配套的实际情况,测定水泵装置特性曲线。没有条件测定时,可对照模型曲 线换算。 9.1.4宜通过泵站性能参数和水文气象分析,建立泵站与其他相关水利工程联合运行的水力特性 关系。 9.1.5扬程变化较大,且没有工况调节机组的排水泵站,宜增设工况调节设施, 9.1.6沿线调节容积小的梯级泵站,各级站宜设置工况可调节机组 9.1.7宜利用泵站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运行资料,获得各机组的装置效率特性或能耗特性,建立泵 站运行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9.2.1应合理利用泵站设备和其他工程设施,按供水计划或排水预案进行调度。 9.2.2排水泵站抢排涝(渍)水期间应按泵站最大排水流量进行调度 9.2.3灌溉、供水泵站运行期间应在保证安全运行和满足供水计划的前提下,实施优化调度。 9.2.4扬程变幅大的泵站,宜充分利用装置效率高的扬程工况条件,按提水成本最低的原则进行调度。 9.2.5梯级泵站或泵站群应按站(级)间流量、水位配合最优的原则进行调度, 9.2.6当水泵发生汽蚀或振动超过规定要求时,应按改善水泵装置汽蚀性能或降低振幅的要求进行 调度。 9.2.7当流域(或区域)遭遇超标准的洪涝或旱灾时,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 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调度。泵站运行调度应与相关部门用电负荷及供电质量相协调。有条件的泵 站宜根据供排水需要实行电能峰谷调度

    GB/T30948—2021

    9.2.8当泵站设备或工程设施发生事故时应采取调整运行流量,预防事故扩大的应急调度。 9.2.9圩境闸站群调度宜按最高水位不超过安全水位、泵站能耗最小的原则进行。 9.2.10运行中宜通过站内机组调配及工况调节,改善进出水池流态,减少水力冲刷和水力损失,防1 泥沙淤积。

    9.3.1单泵站运行优化调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 优化确定机组的开机台数、顺序; b)进行各机组运行工况优化调节,对可调速的机组应确定最优转速,对叶片角度全调节机组应确 定最优叶片角度,对于具有数个直径不同的离心泵应确定最佳叶轮直径 对数台并联运行的变压器,优化确定不同工况时运行的变压器台数; d 优化确定泵站与其他相关工程的联合调度; 优化确定泵站运行与供水计划或排水预案的调配。 .3.2 梯级泵站或泵站群运行优化调度的主要内容可包括: a 根据水源供水能力或来水情况优化分配各泵站的提排水能力或任务; 优化梯级泵站或泵站群间的水位组合及区间用水或来水过程; 对梯级泉站通过各级站内优化调度和机组工况调节,实现站间最优流量匹配; 进行地面水利用与地下水开采的水资源合理调度; 优化流域(区域)内泵站群与其他水利设施的联合调度; f)优化流域(区域)内或不同流域间排水与灌溉城错供水紫水调水相结合的水资源调度

    9.3.2梯级泵站或泵站群运行优化调度的主要内容可包括: a)根据水源供水能力或来水情况优化分配各泵站的提排水能力或任务; b 优化梯级泵站或泵站群间的水位组合及区间用水或来水过程; C 对梯级泉站通过各级站内优化调度和机组工况调节,实现站间最优流量匹配; d 进行地面水利用与地下水开采的水资源合理调度; e 优化流域(区域)内泵站群与其他水利设施的联合调度; 优化流域(区域)内或不同流域间排水与灌溉、城镇供水、蓄水、调水相结合的水资源调度

    3.2梯级泵站或泵站群运行优化调度的主要内客

    10.1.1 泵站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按照GB/T33000及相关规定开展泵站安全生产 工作。 0.1.2 泵站管理单位安全与环境保护制度宜包括下列内容: a)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 运行值班制度; c 事故处理及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d)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e)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f) 消防管理制度; 防汛减灾制度; h)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i) 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制度; j 其他与泵站安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 0.1.3 泵站在运行、检修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机械伤害和防起重伤害 等措施

    GB/T30948—202

    0.1.4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施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0.1.5泵站管理范围内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必要的防护设施。运行现场应配置安全器具和备品备 牛。重要部位应标识安全巡视路线。泵房内还应有明显的逃生路线标识。 0.1.6泵站泵房内、进出水池边坡及相关通道不应堆放杂物。 0.1.7应按防洪的有关规定制定防汛抢险预案,储备防汛物资。 10.1.8泵站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和事故应急演练每年不应少于1次

    10.2.1泵站主要设备的操作应执行操作票制度。采用监控系统的泵站主要设备的操作票宜编入监控 系统程序。操作完成后及时存档。操作票的格式应符合附录J的规定。 10.2.2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应实施权限管理。 10.2.3 监控系统运行期间,应做好下列安全防范措施: a) 未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和无病毒确认的设备、软件不得在监控系统中使用; b) 监控系统配置的计算机、存储器以及备品备件等不得移作他用: C 监控系统内的数据服务器若与外网连接,应通过物理隔离装置。其他计算机不得和外网连接 d)1 监控系统应配置必要的备品备件。 10.2.4 泵站运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应单独进行带电设备的检修及操作。 0.2.5 高压设备无论是否带电,运行人员不应单独移开或翻越遮栏。若有必要移开遮栏时,应有监护 人在场监护,并与高压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高压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10.2.6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巡视人员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10.2.7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距故障点4m、室外距故障点8m的范围内为带电危险区。进入危 验区的人员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10.2.8绝缘电阻测量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

    a)测量高压设备绝缘时,操作人员不少于2人; b)确认被测设备已断电,并验明无电压,且无人在设备上工作后方可进行; c)使用端部带有绝缘套的导线连接测量仪表与被测设备和接地; d)测量后,对被测设备进行对地放电

    d)测量后,对被测设备进行对地放电。 0.2.9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切断关联设备的电源,再进行灭火。对带电设备应使用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玻璃标准规范范本,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对注油设备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沙等进行灭火。 0.2.10在户外变电所和高压室内搬动梯子、管子等长条形物件,应平放搬运并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 的安全距离。在带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皮卷尺和夹有金属丝的线尺进行测量工作。 10.2.11户内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线路应有防火、防鸟和防鼠等防护措施

    GB/T30948—2021

    10.2.12旋转机械外露的旋转体应设安全防护罩。

    急处置的准备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 0.2.14在更新改造施工期间,泵站运行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a 做好厂内施工安全防护工作,划定厂内施工区域,设置安全标志或警戒线,危险地段要悬挂“危 险”或“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b 进人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在划定的安全通道上出人施工区域; C) 施工单位应执行工作许可制度,开工前按附录K中表K.1的规定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施工区域内的机电设备,在施工前应用防尘布覆盖;在需防震动的设备附近施工,应采取防震 措施; e) 施工区域内的运行设备,应由专人看守或装设围栏,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设备; f) 更新改造施工安全应按SL398和SL399的规定执行。 0.2.15 潜水泵应装设接零保护或漏电保护装置。工作时,水泵周围30m以内水域不得有人、畜 生人。

    10.3安全维护与检修

    3.1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检修、安装和试验应执行工作票制度。对于进行设备和线路检修,需要将 受备停电或设置安全措施的,应按表K.1的规定填写第一种工作票;对于带电作业的煤矿标准规范范本,应按表K.2 定填写第二种工作票,

    10.3.2工作票签发人的主要职责如下

    a)审查工作的必要性; b) 审查现场工作条件是否安全; C 工作票上填写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d) 指派的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否胜任工作,人数是否足够,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0.3.3 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安全责任应包括下列内容: 负责工作现场的安全组织工作。 督促监护工作人员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C 检查工作票所提出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和工作班人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情况。 d 对进人现场的工作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e)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始终在施工现场并及时纠正违反安全的操作,如因故临时离开工作现 场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代替并将工作现场情况交待清楚。只有工作票签发人有权更换工作负 责人。 0.3.4工作许可人(值班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应包括下列内容: 审查工作票的规定并在施工现场实现各项安全措施; 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最后验证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并与工作负责人分别在工作票上 签名; C 负责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d)工作结束后,监督拆除遮栏、解除安全措施,结束工作票。

    ....
  • 相关专题: 泵站  
专题: 别墅图纸 |装修CAD图纸 |给排水图纸 |机械标准 |路桥工程表格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