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807-2021 水工建筑物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技术规范.pdf

  • SL/T 807-2021  水工建筑物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T 807-2021  水工建筑物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技术规范

    表3.3.4单项检验项目的取样质量

    3.3.5各检验项目的试验条件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3.3.5 各检验项目的试验茶件均应付合下列规定: 1 标准试验环境的温度应为(20士2)℃:相对湿度应为 50±10)%。 2试验前浆液各组分应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放置不少于24h。 3.3.6试样配制方法:按配比将固化剂组分均匀、缓慢呈细线 状倒入环氧树脂主剂组分中,边倒入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3.3.7外观检验:应分别目测浆液双组分以及混合后浆液外观 均匀性和分层状况。

    受热、剧烈冲击和包装破损给排水标准规范范本,应轻拿轻放,不应倒置包装桶。 3.4.2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不宜 超过35℃。 3.4.3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贮存仓库消防设计应符合GB50720

    3.4.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贮存仓库消防设计应符合GB50720 的规定,

    3.4.4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现场贮存,还应符合化学品安

    4.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灌浆目的 材料性能等要求进行。

    4.1.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灌

    4.1.2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受灌体特性与灌浆目的。 2灌浆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3灌浆技术要求。 4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4.1.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受灌体或有特殊 要求的化学灌浆工程时,宜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

    4.1.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受灌体或有特殊

    要求的化学灌浆工程时,宜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

    4.2.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可灌性、可操作时间、固化物性

    4.2.2应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送

    1应根据岩体渗透性、地下水位、流速、温度及浆液输送 距离选用适宜黏度和可操作时间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 2灌后岩体除应满足透水率或渗透系数要求外,对于特殊 地层,还应满足相应的渗透比降要求。 3灌后岩体除应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外,对于特殊地层 还应满足相应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要求

    1应根据混凝土缺陷性状选用适宜黏度的环氧树脂灌浆材 料:不大于0.2mm的裂缝宜选用低黏度(小于30mPa·s)的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0.2mm以上的裂缝宜选用中等黏度(小于

    200mPa·s)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 2针对潮湿和渗水环境下的混凝土裂缝处理,应选择不易 被水稀释、固化快、湿粘结强度高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 3灌后混凝土应满足相应的强度和抗渗性要求

    4.3.1灌浆试验应包括下列内

    4.3.1灌浆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证应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2推荐最优的浆液配比,评价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与受灌体 的适应性。 3推荐适宜的灌浆方法。 4推荐适宜的灌浆孔布置参数、灌浆工艺参数、结束标准。 5评价灌后受灌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抗渗透变形能力:研 究受灌体的灌浆特点、单位注入量、拾动变形特性等。 6研究适合本工程特点与要求的灌浆质量检查方法。 7分析灌浆工效、进度、工程造价等,并进行灌浆工程 优化。 4.3.2灌浆试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宜选在非工程部位,受场 地条件限制时可选在工程部位,但不应对工程产生不良影响。当 存在性状不同的地质单元或复杂地层时,应布置多个试验区。选 择灌浆试验位置时还应考虑场地地形、机械材料和水电供应运输 等条件。试验区应距离岸坡临空面较远。 4.3.3灌浆试验前,应针对现场气温与受灌体内部温度、水的 流量与流速等情况,分组进行环氧树脂灌浆材料配比试验。 4.3.4当条件具备或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时,可选择直接在受 灌体上进行灌浆生产性试验。必要时,可先进行室内模拟试验: 再进行现场灌浆生产性试验。 4.3.5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于地基处理的灌浆试验宜在有盖 伟 复合灌浆盖重可采用混

    1论证应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2推荐最优的浆液配比,评价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与受灌体 的适应性。 3推荐适宜的灌浆方法。 4推荐适宜的灌浆孔布置参数、灌浆工艺参数、结束标准 5评价灌后受灌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抗渗透变形能力,研 究受灌体的灌浆特点、单位注入量、拾动变形特性等。 6研究适合本工程特点与要求的灌浆质量检查方法。 7分析灌浆工效、进度、工程造价等,并进行灌浆工程 优化。 4.3.2灌浆试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宜选在非工程部位,受场

    4.3.5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于地基处理的灌浆试验宜在

    重条件下进行,并应控制浆液扩散范围。复合灌浆盖重可采用混 凝土盖重、顶部地层加密灌浆等形式,盖重薄厚应根据灌浆压

    力、岩体质量等情况综合确定。环氧树脂灌浆应在灌浆试验区域 侧向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进行。 4.3.6灌浆试验应进行灌浆质量检查,检查时间应在灌浆结束 28d后或根据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凝胶固化特性确定。 4.3.7灌浆试验完成后应提交试验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 括4.3.1条所列的内容,应明确灌浆浆材、方法、工艺参数、合 格标准等方面的结论和处置措施

    4.4.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于地基处理的灌浆工艺参数选择 应按下列原则进行: 1应遵循先水泥灌浆,后环氧树脂灌浆的复合灌浆原则 环氧树脂灌浆开灌条件宜根据受灌体的透水率确定。 2环氧树脂灌浆压力不应天于受灌体破坏压力,不宜超过 受灌体中水泥灌浆压力的80%。 3灌浆压力设计应根据受灌体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并参考类 似工程,通过灌浆试验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 4钻孔排数应根据幕宽度、受灌体范围和性状等确定 多排孔灌浆时,排距宜为1~2m。同排内孔距宜为1~2m。有 特殊要求时,可根据灌浆试验调整。 5每个灌浆单元宜在1序孔中选取不少于1个孔作为先 导孔。 6灌浆结束应按照下列标准: 1)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0.02L/min后,继 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灌浆。 2)特殊地层或有其他要求时,可按灌浆试验确定。 4.4.2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于混凝土缺陷修复的灌浆工艺参 数选择应按下列原则进行: 1环氧树脂灌浆压力不应大于受灌体破坏压力。

    5406一2010中附录D确定。 3灌浆结束应按照下列标准: 1)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小于0.01L/min后,继续灌 注10~30min,即可结束灌浆。 2)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灌浆试验确定

    5406一2010中附录D确定。 3灌浆结束应按照下列标准: 1)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小于0.01L/min后,继续灌 注10~30min,即可结束灌浆。 2)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灌浆试验确定

    5.I.I环氧树脂 利施工组织设计,土要包括 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灌浆方案及工艺。 4 材料和配浆方法。 5 资源配置计划。 6 施工进度。 7 质量保证措施。 8 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 9 职业健康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 应急预案。 5.1.2 灌浆过程中应不定时检测浆液黏度等参数。 5.1.3 当灌浆施工环境温度高于35℃或低于5℃时,应采取相 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5.1.4 当环氧树脂浆液不符合灌浆作业要求时,应及时调配或 更换

    5.1.5浆液配制和灌浆全过程应做好记录。

    5浆液配制和灌浆全过程应做

    5.2.1灌浆设备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 5.2.2浆液拌制能力应与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和灌浆泵排浆 量相适应。

    5.2.4灌浆管耐压能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并应能 耐受化学腐蚀

    设压力表外,灌浆孔孔口也应安设压力表,工作压力宜为压 最大标值的1/4~3/4。压力表与管路之间应设有隔浆装置。

    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压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 段,并便于安装和拆除

    5.2.7环氧树脂灌浆结束后,应选用相应的清洗剂或采用

    措施,及时对灌浆设备和管路进行清洗

    录化学灌浆施工过程参数。

    5.2.9用于施工的灌浆设备应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正常

    5.2.9用于施工的灌浆设备应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正常 工作状态,

    5.3.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人员、机械设备和

    5.3.2环氧树脂灌浆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

    5.3.4浆液配制场地、灌浆泵及灌浆管路等应合理布置,

    5.3.5现场应备有清洗液、灌浆设备配件等备用品。 5.3.6 灌浆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校验或检定

    5.3.5现场应备有清洗液、灌浆设备配件等备用品。

    5.4.1浆液配制人员应熟知浆液性能和作用,掌握浆液配比及 配制方法。

    5.4.2浆液配制宜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地基处理灌浆时 应根据地基透水率、初始注入率和配比确定配浆量,混凝土缺陷 修复灌浆时应根据缺陷规模和数量确定配浆量。 5.4.3浆液配制的容器应标识清楚,不应混用。 5.4.4浆液配制应将固化剂组分按规定的比例,均匀、缓慢倒 入环氧树脂组分中,边倒边搅拌均匀。 5.4.5浆液配制过程中,应控制浆液温度。浆液温度宜低于 35℃,必要时可采取降温措施

    5.4.2浆液配制宜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地基处理灌浆时 应根据地基透水率、初始注人率和配比确定配浆量,混凝土缺陷 修复灌浆时应根据缺陷规模和数量确定配浆量

    5.5.1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进行地基处理灌浆时,应符合下

    5.5.1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进行地基处理灌浆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惟幕或固结灌浆施工均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 1)由三排孔组成的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再灌注上游 排,最后灌注中间排,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施工。 2)由两排孔组成的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后灌注上游 排,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 3)单排孔惟幕可分为三序施工。 4)固结灌浆孔排与排之间和同排内孔与孔之间,可分为 二序施工。 2钻孔、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应按DL/T5406一2010中第 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灌浆前应进行简易压水试验,达到环氧树 脂灌浆灌条件后,方可开始环氧树脂灌浆。 3环氧树脂灌浆开始前,宜先排除孔内积水再进行灌浆。 4环氧树脂灌浆升压可采用分级升压法或一次升压法,当 地质条件较差时宜选用分级升压法。 5灌浆结束标准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5.5.2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进行混凝土缺陷修复灌浆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5.5.2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进行混凝土缺陷修复灌浆时

    1)立面竖向裂缝或斜缝灌浆应自下而上进行。立面水平 或近似水平裂缝灌浆应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平面裂 缝宜选择通畅性最好的孔(嘴)开灌,同时向两端依 次进行。 2)当裂缝规模较大,灌浆质量难以保证时,可采取分区 灌浆。分区方法可采取钻孔封堵、间隔灌浆分割等 形式。 3)钻孔灌浆法、贴嘴灌浆法应逐孔、逐嘴灌注,钻孔加 贴嘴灌浆法应先灌钻孔。相邻多孔、多嘴出浆时可并 联灌浆。 混凝土裂缝灌浆前,应对裂缝进行处理,使缝内通畅 并对裂缝表面进行封闭。钻孔、理管、贴嘴、封缝等应按 T5406一2010中第9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灌浆过程中应逐级提升灌浆压力。 灌浆结束标准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5.6.1灌浆过程中注入率过天,或冒浆、漏浆时,应根据具体 情况可采用调凝、限流、降压、间歇等方法进行处理。 5.6.2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对串浆孔进行阻塞封闭。若 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宜一泵一孔同时并灌,但并灌孔不宜多于 3个,并应防止混凝土或岩体抬动。

    5.6.3灌前应检查裂缝与混凝土内部预埋件的串通问题。若裂缝

    与混凝土内部预埋件或预设孔发生串通时,应采取阻隔、阳 限量等方式进行控制,并采取冲洗等措施防止预埋件被堵塞

    6.0.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质量检查应以现场检查成果为主, 施工记录资料等检查为辅。 6.0.2 灌浆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位: 地层复杂的部位。 2 渗漏严重的部位。 结构受力关键部位。 潜在的质量缺陷部位。 5 未达到灌浆正常结束标准部位。 6 外观有要求的部位。 6.0.3 质量检查时间宜按灌浆目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浆液特 性和固化物性能指标来确定。 6.0.4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质量检查内容与方法宜按表 6.0.4进行。根据工程要求,“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可单 选或多选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用质量检查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

    7.0.1现场作业人员防护装备配备和使用应按照GB/T2 的有关规定执行。

    的有关规定执行。 7.0.2作业现场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作业环境,并符合下 列规定: 1当在室内、廊道、孔洞内等通风条件差的场所进行作业 时,应配置送风、排风设备,应对通风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检 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施工过 程中,作业人员应在上风口或在自然风的下风侧作业。 2现场堆放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等不应 侵占场内道路及影响安全防护设施的正常使用。应保证施工现场 整洁、无干扰。 7.0.3作业现场用电应符合GB50194的有关规定。 7.0.4作业现场应悬挂醒目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警示标 识。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 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写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 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7.0.5作业现场消防灭火器材配置应按GB50720的有关规定 执行,严禁使用烟火。 7.0.6作业现场应配置应急药品。作业人员受伤害时,经现场 应急处理后及时就医。 7.0.7灌浆前应研究被灌区域的生态和环境状况,应树立保护 生态和环境的意识。 7.0.8灌浆过程中或灌浆结束后,均应检查受灌体灌浆管、嘴 的密封效果,不应出现环氧树脂浆液反溢至受灌体之外的现象。 7.0.9弃浆、废浆不应随意排放,应集中存储后委托专业单位

    7.0.2作业现场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作业环境,并符

    进行处理。 7.0.10应严格落实灌浆工艺过程监管和各项生产防护措施,环 氧树脂灌浆材料不应进入被灌区域之外的区域,不应对水体等生 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A.0.1浆液密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附录A环氧树脂灌浆材料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重量杯:容量为37.00cm。 2)电子天平:秤量不小于200g,感量0.001g。 2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挥发性溶剂清洗重量杯并使之干燥,用电子天平称 量其重量m1。 2)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 3)将浆液缓慢倒入重量杯,直至浆液充满重量杯,然后 盖紧杯盖,使溢流口保持开启,擦去溢出物。 4)将装满浆液的重量杯置于电子天平上,称其重量㎡2。 5)配制好的浆液应在5min内测定完毕。 3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密度按公式(A. 0. 1)计算:

    式中。 密度,g/cm; m1 空重量杯质量,g; m2 装满浆液的重量杯质量,g; V 重量杯容量,cm。 2)取3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以 g/cm表示,精确至0.01 g/cm。 3)当其中任意1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相差大于10% 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旋转黏度计:测定范围 0.lmPa·s~1×10°mPa·s 其中转子应配置0号、1号、2号、3号、4号。 2)低型烧杯或盛样器:容量600mL、外径90.0mm土 2.0mm、全高125.0mm±3.0mm、最小壁厚1.3mm。 3)电子天平:秤量不小于1000g,感量0.1g。 4)计时器:精度1s。 2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标准试验环境下,采用低型烧杯或盛样器按规定配 制浆液500g。 2)选择合适的转子,将转子装到旋转黏度计上,调整旋 转黏度计的高度,使转子浸入被测浆液,直至转子上 的标记与浆液液面相平为止。 3)选择旋转黏度计的转速,控制读数在最大量程的 20%~90%;开启旋转黏度计,测定读数。 4)每次试验应控制在5min内完成。 3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取3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以mPa·s 表示,精确至1mPa·s。 2)当其中任意1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相差大于10% 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3浆液可操作时间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设备配置与A.0.2条相同。 2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标准试验环境下,采用低型烧杯或盛样器按规定配 制浆液500g,从浆液双组分混合时启动计时器。 2)选择合适的转子,将转子装到旋转黏度计上,调整旋 转黏度计的高度,使转子浸入被测浆液,直至转子上 的标记与浆液液面相平为止。 3)选择旋转黏度计的转速,控制读数在最大量程的

    20%~90%;开启旋转黏度计,定时记录浆液黏度 读数。 4)当浆液黏度达到200mPa:s或不再适合灌浆的黏度 时,停止计时,计时器所示时间即为可操作时间。 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取3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以min表 示,精确至1min。 2)当其中任意1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相差天于10% 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4浆液接触角检验应符合下列

    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接触角测量仪:测定范围0°~180°,精度为士0.1° 2)微量进样器:容量100~250μL,进样器针头应采用直 径为0.21~0.52mm的平头针头,针头材质可选用不 锈钢或聚四氟乙烯。 3)载玻片:单头单面磨砂边载玻片,规格宜为76mm X26mm。 4)烧杯:容量100mL。 5)计时器:精度1s。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分析纯乙醇将载玻片的光滑面擦拭干净并干燥,将 接触角测量仪连接电源,放置载玻片(光滑面朝上) 在接触角测量仪的试样台上。 2)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在烧杯内装入 80mL待测浆液。 3)用微量进样器取烧杯内总液体深度约1/2处的浆液。 4)通过微量进样器挤出3L土1以L液滴并悬挂于针头末 端L图A.0.4(a)」,抬升试样台,使载玻片表面与 针头末端的液滴接触图A.0.4(b),下移试样台, 使液滴转移至载玻片表面L图A.O.4(c)。

    5)在液滴转移后60s土10s时间内测量液滴接触角。 6)在同一载玻片随机选取5个不同位置进行接触角测定, 所有试验应在浆液混合后10min内完成

    (a)液滴悬挂于微量进样器

    一微量进样器;2一挤出的浆液液滴: 3一位于试样台上的载玻片

    (b)载玻片表面与液滴接触

    (c)液滴转移至载玻片上 8一接触角

    图A.0.4浆液在载玻片表面接触角测定过程示意图

    3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5个测定结果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保留的3 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以表示,精确 至0. 1°。 2)当保留的3个测定值中任意1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 相差大于10%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0.5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试模:试模采用钢材制作,尺寸为20mm×20mm X20mm。 2)万能试验机:额定负荷100kN,精度等级0.5级,试 验速度在0.001~500mm/min内可任意调节。 3)电子天平:秤量不小于1000g,感量0.1g。 2试件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水平放置试模内壁均匀涂抹一层真空硅脂。 2)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将浆液倒满水

    平放置的试模,浆液未凝胶前应补充浆液使试模中液 面平整。 3)浆液固化后即拆模,在标准试验环境下养护至28d。 4)试件应平整、光滑、无气泡。拆模后试件出现裂纹 浆液充填不饱满或者断裂时应作废。若一组有效试件 不足5个时应重新制样。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量试件尺寸。每个方向测量3处,取其算术平均值, 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2)将试件放在方能试验机的下压板正中间,开动试验 机:以5mm/min的加荷速度匀速施加荷载,直至试 件破坏或试件垂直变形达到50%,读取其最天荷 载值。 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抗压强度按公式(A.0.5)计算:

    式中一一抗压强度,MPa; P一最大荷载,N; S一一试件的承压面积,mm。 2)在5个测定结果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保留的3 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以MPa表示,精 确至 0. 1MPa。 3)当保留的3个测定值中任意1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 相差天于15%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A.0.6拉伸剪切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万能试验机:额定负荷10kN,精度等级0.5级,试验 速度在0.001~500mm/min内可任意调节,应配置 百动润耳

    2)角向磨光机。 3)钢片:长100mm±0.25mm、宽25mm±0.25mm 厚1.6mm±0.1mm。 4)电子天平:秤量不小于1000g,感量0.1g。 试件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角向磨光机对钢片进行表面处理,去除钢片的氧化 层,用挥发性溶剂将钢片擦干净。 2)试件应符合图A.0.6的要求,试件的搭接长度为 12.5mm士0.25mm;在钢片上划线标记需要搭接的区 域,待搭接的钢片主轴方向应与试件拉伸剪切的方向 致。

    图 A.0. 6 拉伸剪切试件的形状及尺寸(单位:mm)

    氢树脂灌浆材料;2一夹持区域;3一剪切区

    3)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将浆液均匀涂 抹于两片钢片上标记的待搭接区域,然后将两片钢片 待搭接区域对齐、搭接在一起,再用长尾夹夹紧搭接 区域,清除挤出的多余浆液后,平放在标准试验环境 下养护。

    4)目视试件搭接面未接触充分或者两片钢片不在一条直 线上的试件应作废。若一组有效试件不足5个时应重 新制样。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后取下长尾夹,测量试件搭接面 的长度和宽度,精确到0.1mm 2)将试件对称地夹在夹具上,夹持处至距离最近的搭接 端的距离为50mm±1mm。 3)将试件安装在方能试验机上:开动试验机:以恒定速 率加载,载荷变化速率宜为8.3~9.8MPa/min,破坏 时间宜控制在45~85s:记录试件剪切破坏的最大 载荷。 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式中t 拉伸剪切强度,MPa; P 试件剪切破坏的最大载荷,N; B一一试件搭接面宽度,mm; L一一试件搭接面长度,mm。 2)在5个测定结果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保留的3 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以MPa表示,精 确至 0. 1MPa。 3)当保留的3个测定值中任意1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 相差大于15%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A.0.7抗拉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万能试验机:额定负荷10kN,精度等级0.5级,试验

    A.0.7抗拉强度检验应符合下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万能试验机:额定负荷10kN,精度等级0.5级,试验 速度在0.001~500mm/min内可任意调节。 2)哑铃型试模:尺寸要求如图A.0.7所示,材质宜采用

    聚四氟乙烯。 3)游标卡尺:测定范围0~100mm,分度值0.02mm。 4)电子天平:秤量不小于1000g,感量 0.1g。

    图A.0.7哑铃型试件尺寸(单位:mm

    2试件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水平放置的试模模腔内壁均匀涂抹一层真空硅脂。 2)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将浆液倒满水 平放置的试模,浆液未凝胶前应补充浆液使液面平整 3)浆液固化后即拆模,在标准试验环境下养护。 4)试件应平整、光滑、无气泡。拆模后试件出现裂纹 浆液充填不饱满或者断裂时应作废。若一组有效试件 制

    试件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水平放置的试模模腔内壁均匀涂抹一层真空硅脂。 2)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将浆液倒满水 平放置的试模,浆液未凝胶前应补充浆液使液面平整 3)浆液固化后即拆模,在标准试验环境下养护。 4)试件应平整、光滑、无气泡。拆模后试件出现裂纹 浆液充填不饱满或者断裂时应作废。若一组有效试件 不足5个时应重新制样。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时,测定图A.0.7中50mm土 0.5mm段试样标距内任意3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 平均值,测量精确至0.02mm。 2)将试件安装在方能试验机上,夹持试件时使试件的中 心轴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开动试验机,

    地铁标准规范范本3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时,测定图A.0.7中50mm土 0.5mm段试样标距内任意3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 平均值,测量精确至0.02mm。 2)将试件安装在方能试验机上,夹持试件时使试件的中 心轴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开动试验机: 以1omm/min的加荷速度匀速加载,直至破坏,读取 破坏过程中的最大载荷值。

    4 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抗拉强度按公式(A.0.7)计算:

    Tot 玩拉独强度,VPa P一一最大载荷,N; b一一试件宽度,mm; h一一试件厚度,mm。 2)在5个测定结果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保留的3 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以MPa表示,精 确至 0. 1MPa。 3)当保留的3个测定值中任意1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 相差大于15%时,该组试验应重做。 0.8粘结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拉伸试验机:额定负荷10kN,精度等级0.5级,试验 速度在0.001~500mm/min内可任意调节。 2)搅拌机:砂浆搅拌机。 3)振动台:频率50Hz士3Hz,空载时台面中心振幅 0.5mm±0. 1mm。 4)电子天平:秤量不小于1000g,感量0.1g。 5)“8”字形金属模具:如图A.0.8所示,中间用插片分 成两半。 2试件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将按质 量比1:2:0.12:0.3称取的水泥、标准砂、水、丙 烯酸酯乳液倒人砂浆搅拌机内,立即开动搅拌机,搅 拌2~3min。将搅拌好的胶砂装入带有插片的“8”字 形试模中。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振实后,从振动台上 取下试模,用刮刀将试模表面多余胶砂刮去抹平,然

    图A.0.8“8”字形金属模(单位

    后移入标准试验环境下养护1d后脱模。将脱模后的试 件放入(20士3)℃的水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2)十粘结强度试件制备前:应将养护至规定龄期的半 “8”字形砂浆块从水中取出,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放置 2d使砂浆块干燥,再用2号砂纸将砂浆块粘结面打磨 清理待用;湿粘结强度试件制备前,将养护至规定龄 期的半“8”形砂浆块从水中取出后,用干毛巾指去 其表面水渍,晾置5min,再用2号砂纸将砂浆块粘结 面打磨清理待用。测量砂浆块粘结面的长度和宽度: 精确到0.1mm。 3)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按规定配制浆液,用毛刷将浆液 在半“8”字形砂浆块粘结面上均匀涂刷。根据材料产 品的不同可一次涂刷,也可分几次涂刷,厚度控制在 0.5~0.7mm。涂刷完成后迅速将两个半砂浆块粘结 面正向平整对接,用宽橡皮筋缠绕2圈固定。每组应 制备5个试件。 4)粘结强度试件直立放置在标准试验环境下养护:湿

    粘结强度试件直立放置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 不小于90%的条件下养护。 3将养护至规定龄期的试件安装在试验机夹具上,保持试 件表面垂直方向的中线与试验机夹具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海绵城市标准规范范本,开动试 验机,以5mm/min的加荷速度匀速加载至试件拉伸破坏,读取 试件破坏过程中的最大荷载。 4试验结果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粘结强度按公式(A.0.8)计算:

    式中6一 干/湿粘结强度,MPa; F一一试件破坏前的最大荷载,N; a一一试件粘结面的长度,mm; b一一试件粘结面的宽度,mm。 2)取5个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以MPa表 示,精确至O.1MPa。 3)若有与算术平均值相差大于20%的测定值,则舍弃, 以剩下的不少于3个试件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 验结果。如有效试件测定结果不足3个时,该组试验 应重做。 A.0.9抗渗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配置下列仪器设备: 1)圆台形金属试模:上口直径70mm、下口直径80mm、 高30mm。 2)砂浆抗渗仪:最天工作压力2.5MPa,准确度等级 1.5级。 3)电子大平:秤量不小于1000g,感量0.1g。 4)拌料锅:金属制圆底锅,内表面光滑平整,直径 400mm,深100mm。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快递标准 |混凝土结构 |家电标准 |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能源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