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815-2021 水泵磨蚀防护技术规范.pdf

  • SLT 815-2021 水泵磨蚀防护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4.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1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2.1基材表面预处理后,应及时进行涂装。在潮湿或工业大气等环境条件下,应在表面预处理 后2h内涂装完毕;在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最长不应超过4h。 6.2.2.2涂装层应由底层、中间层和面层组成;底层应具备与基材良好的粘接性能,面层应具有良 好的抗磨蚀性和耐水性。 6.2.2.3涂装层在干燥过程中,应保持周围环境清洁,防止被灰尘、雨、水等物污染

    6.2.3质量检测及要求

    焊接钢管标准6.2.3.1外观及缺陷检

    6.2.3.2厚度检测

    6.2.3.2.1涂装层的底层、中间层和面层的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总厚度不够时,可增加面层

    6.2.3.2.1涂装层的底层、中间层和面层的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总厚度不够时,可增加面层 层数。 6.2.3.2.2涂装层的设计厚度宜为1~3mm。 6.2.3.2.3涂装层干燥后宜用无损涂层测厚仪进行干膜厚度的测量,85%以上的测点应达到设计要 求,其最小厚度不应低于设计厚度的85%。 对有最大干膜厚度要求的涂层,应满足相关要求

    6.2.3.2.1涂装层的底层、中间层和面层的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总厚度不够时,可增加面层 层数。 6.2.3.2.2涂装层的设计厚度宜为1~3mm。 6.2.3.2.3涂装层干燥后宜用无损涂层测厚仪进行干膜厚度的测量,85%以上的测点应达到设计要 求,其最小厚度不应低于设计厚度的85%。对有最大干膜厚度要求的涂层,应满足相关要求。

    6.2.3.3结合强度检测

    5.2.3.3.1宜接照NB/T35081的规定检测涂装层结合强度,聚氨酯类涂装层的结合强度不应低于 12MPa,环氧砂浆类涂装层的结合强度不应低于20MPa。 .2.3.3.2聚氨酯类涂层的结合强度检测也可按照GB/T15254的规定进行,采用剥离强度表示结 合强度,其剥离强度不应低于55kN/m。

    6.2.3.4其他要求

    水泵零部件涂装后应满足其装配要求。

    涂设备,以及机械手与回转台等实现曲面喷涂。喷涂用的气体应清洁、干燥。主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应 具有参数稳定、调节灵活、安全可靠等性能要求。 6.3.1.2喷涂前应对使用的喷涂粉末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应为60~100℃,恒温时间不应小于1h, 确保粉末干燥

    6.3.3质量检测及要求

    6.3.3.1外观检测

    涂层表面应均匀一致,无气孔或基体裸露的斑点,没有附着不牢的金属熔融颗粒和影响涂层使用 寿命及应用的缺陷

    6.3.3.2表面粗糙度检

    涂层表面粗糙度不应高于Ra6.3μm。有表面粗糙度等级要求的部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抛光 处理

    6.3.3.3涂层厚度检测

    6.3.3.3.1涂层的总厚度宜控制在

    6.3.3.3.1涂层的总厚度宜控制在100~400μm,单遍喷涂的涂层厚度应控制在10~20μm。 5.3.3.3.2宜采用电子测厚仪对涂层进行无损测厚。宜按照每平方米不少于8个点进行测量,测点 数量不应少于5个点,测试点应100%达到设计要求

    宜按照标准ISOTR26946的规定检测涂层孔隙率。在每个试样上应测试不少于5点数据。涂层 的平均孔隙率应低于1%。涂层的金相显微组织应致密,无分层和微裂纹等缺陷

    宜按照GB/T4340.1的规定检测涂层硬度。在每个试样上应测试不少于5点数据。涂层的最低 则试维氏硬度值不应低于1000HV2,平均硬度值不应低于1100HV。

    6.3.3.6结合强度检测

    宜按照GB/T8642或HB7751检测涂层结合强度,涂层的结合强度不应低于70MPa。

    SL/T8152021

    6.3.3.7其他要求

    水泵零部件喷涂后应满足其装配要求。

    [6.4.1 工艺条件

    6.4.1.1宜采用半导体或光纤激光加工技术,同步送粉工艺,以及机械手与回转台等实现曲面加工。 主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应具有参数稳定、调节灵活、安全可靠等性能要求。 6.4.1.2熔覆前应对使用的粉末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应为60~100℃,恒温时间不应小于1h,确保 粉末干燥。 6.4.1.3观察激光熔覆过程时应佩戴专门的护目镜,距离应大于1.5m

    6.4.3质量检测及要求

    6.4.3.1外观及缺陷检测

    6.4.3.1.1目测或放大镜检查熔覆层外观质量,其表面应平整、无气孔、裂纹、塌陷及夹渣等缺陷 6.4.3.1.2激光熔覆过程中如果发现气孔,应及时进行局部修补。如果发现裂纹,应及时进行打磨 直到无裂纹为止,并及时进行局部修补

    6. 4. 3. 2厚度检测

    熔覆层每层厚度宜控制在0.5~1mm,总厚度按照实际要求,宜采用无损测厚仪检测其厚度。 应按照每平方米不少于8个点进行测量,测点数量不应少于5个点,100%的测试点应达到设计 要求。

    6.4.3.3金相检测

    熔覆层的金相显微组织应致密,无气孔、微裂级

    6. 4.3. 4硬度检测

    宜按照GB/T230.1的规定检测熔覆层硬度,每块试样应测试不少于5点数据,最低测试硬度值 不应低于60HRC,平均硬度值不应低于65HRC

    6. 4. 3.5 其他要求

    水泵零部件激光熔覆后应满足其装配要求

    SL/T8152021

    6.5.2.1焊前预热要求如下

    6.5.2.1焊前预热要求如下: a)自动焊时,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考虑采取预热措施。 b)焊条电弧焊时,如果需要预热,预热温度应根据堆焊耐磨件的材质成分确定,宜为 80~120℃。 6.5.2.2焊条电弧堆焊时,宜采用多层多道、分段堆焊的方法。 6.5.2.3自动堆焊工艺参数根据药芯焊丝的规格确定,宜采用直径为2.4~3.2mm的焊丝。 6.5.2.4堆焊完成后,应按照部件原有的表面型线进行加工或打磨

    6.5.3质量检测及要求

    6.5.3.1外观检测

    6.5.3.1.1工件堆焊后表面应无熔渣、焊瘤和飞溅物等,并平滑过渡到基材。 6.5.3.1.2焊条电弧焊时应符合原部件的尺寸要求。自动焊时,应测量堆焊后水泵叶片的外形尺寸, 对照原产品的图纸要求,其周向尺寸允许偏差应为土5mm,径向尺寸允许偏差应为土1.5mm,堆焊 层表面的鳞片状突起不平度不应大于3mm

    6. 5.3.2缺陷检测

    应对堆焊区和周围基材进行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测。堆焊层可存在分布均匀致密的龟裂纹,但 不应有贯穿性裂纹和密集型气孔等缺陷

    6.5.3.3金相检测

    焊层的金相组织应符合设计要求。

    6.5.3.4硬度检测

    宜按照GB/T230.1的规定检测堆焊层硬度,应测试不少于5个点,堆焊层平均硬度值不应 58HRC。

    SL/T8152021

    6.5.3.5其他要求

    水泵零部件堆焊后应满足其装配要求,

    5.6.1.1喷焊方法宜选用氧乙炔喷焊、等离子喷焊等。喷焊及其辅助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 安全性,并满足喷焊规范的需要。 6.6.1.2应对使用的喷焊粉末进行烘干。烘于温度应为100~150℃,恒温不应小于1h,确保于燥。

    6.6.3质量检测及要求

    6.6.3.1外观检测

    目测或放大镜检查焊层外观质量,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孔、裂纹和塌陷等缺陷。

    6.6.3.2厚度检测

    焊层的厚度应为0.3~0.6mm, 按照每平方米不少于8个点进行测 量,测点数量不应少于5个点,100%的测试点的最低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6.6.3.3硬度检测

    宜按照GB/T230.1的规定检测堆焊层硬度,应测试不少于5个点,喷焊层平均硬度值不应低 于58HRC。

    6.6.3.4其他要求

    水泵零部件喷焊后应满足其装配要求。

    7磨蚀防护材料的性能检测与评价

    7磨蚀防护材料的性能检测与评价

    7.1磨蚀防护性能检测

    7.1.1在水泵投人使用前宜对抗磨蚀材料进行磨蚀防护性能检测,检测方法可参见附录C。 7.1.2直接采用抗磨蚀基材作为防护措施时,应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与抗磨蚀基材相同的材料制作检 测试样。 7.1.3采用磨蚀防护层作为防护措施时,应在正式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同基材、相同施工 工艺制作检测试样

    7.1.1在水泵投人使用前宜对抗磨蚀材料进行磨蚀防护性能检测,检测方法可参见附录C。 7.1.2直接采用抗磨蚀基材作为防护措施时,应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与抗磨蚀基材相同的材料制作检 测试样。 7.1.3采用磨蚀防护层作为防护措施时,应在正式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同基材、相同施工 工艺制作检测试样

    7.2磨蚀防护性能评价

    SL/T 8152021

    .1宜采用对比试验对材料的磨蚀防护性能进行评价,可将磨蚀防护用材与基材进行对比,也 馨蚀防护用材与基准材料进行对比,基准材料宜选用常用的水泵过流部件材料,如12Cr18Ni r17Ni12Mo2、0Cr13Ni4Mo等。不同材料的相对抗空蚀倍数或相对抗磨蚀倍数可按公式(1) 倍数大于1,表明该材料的抗空蚀或抗磨蚀性能优于基材或基准材料。反之,表明该材料的抗 成抗磨蚀性能低于基材或基准材料

    A.1水泵过流部件常用及可用作抗磨蚀的基材

    流部件常用及可用作抗磨蚀的基材选择见表A.

    表A.1水泵过流部件常用及可用作抗磨蚀的基材选

    A.2磨蚀防护层施工工艺及材料

    磨蚀防护层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见表A.2

    磨蚀防护层施工工艺及

    表A.2磨蚀防护层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续)

    SL/T 8152021

    B.1基材表面清洗除油

    磨蚀防护施工前处理要求

    磨蚀防护施工前,宜采用以下方法去除基材表面油脂或其他污物等: a)溶剂法:采用汽油、内酮、乙醇等溶剂对工件表面进行擦洗。 b)碱性清洗剂法:采用氢氧化钠、磷酸钠、碳酸钠和钠的硅酸盐等溶液对工件表面进行擦洗或 喷射清洗,清洗后用洁净的淡水充分洗去碱性清洗剂。 c)乳液清洗法:浮化清洗液通常由混有强乳酸液和湿润剂的有机溶液配制而成,采用混有强乳 化液和湿润剂的有机溶液配制成的乳化清洗液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洗,清洗后再用洁净淡水洗 去乳液。 d)燃烧清洗法:采用火焰燃烧的方式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

    B.2基材表面清理及粗化

    采用激光熔覆、堆焊及喷焊工艺进行施工时,应采用铲刀、手工活动力钢丝刷、动力砂轮或砂纸 等工具对水泵需要防磨蚀的基材表面进行预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皮、锈、污垢等附着物。处理工艺应 满足下列要求: a)工作环境的湿度宜小于85%,工作环境的大气温度应高于气温5℃且基体的温度应高于大气 露点3℃。 b)基材表面的手工和动力工具清理等级不应低于GB/T8923.1中规定的St3级,并不应破坏部 件的型线

    通信标准C.1材料空蚀性能检测方法

    SL/T8152021

    材料空蚀性能检测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宜采用GB/T6383规定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将待测材料制作成相同尺寸的试样。 b)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试样的数量应在5块以上,测试时间宜不低于6h。 c)应在相同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清洗、烘干、称重或测量体积等,称重设备宜采用精度不低于 0.1mg的电子天平。

    C.2材料磨蚀性能检测方法

    材料磨蚀性能检测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 a)材料磨蚀情况与水质、泥沙含量、沙粒特性、泥沙流速、泥沙冲角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可根 据实际的工况选择合适的磨蚀试验参数。 b)可采用如图1所示试验装置进行材料磨蚀性能测试分析,试验参数如下: 1)为了加快试验速度,可提高含沙量、硬质砂的比例及粒径,如:含沙量可选择为200 400kg/m,砂粒全部选择石英砂,粒径选择为0.25~0.85mm; 2)试样尺寸宜为20mm×20mm的方形片; 3)试验过程中混合介质的温度不应高于40℃; 4)试样角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定; 5)试验时间宜为6~12h,每6h换一次砂: 6)调节电机转速,使试样的圆周线速度不低于实际运行时的线速度

    外墙外保温标准规范范本)磨蚀试验装置系统图

    D磨蚀试验装置系统图

    c)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试样的数量应在5块以上。 d)应在相同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清洗、烘干、称重或测量体积等,称重设备宜采用精度不低于 0.1mg的电子天平。

    ....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水泵  

相关下载

专题: 钢管标准 |紧固件标准 |联轴器标准 |体育标准 |建筑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