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31-2012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pdf

  • SL 531-2012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11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水利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土8";各测回的测回差士5"。 3.1.5测点和基点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考证,其考证表格式 见附录A.1.1条

    土8";各测回的测回差士5"

    3.1.6真空激光准直系统安装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ZJM0标准规范范本

    系统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做好混凝土测点墩(以下简称测墩)和支墩。 2)备好激光准直系统和真空管道系统的各部(器)件, 并对其进行外观检查,使之满足设计和埋设要求。 3)彻底清洁钢管内壁,并对其作平直度检查,应满足设 计要求。 4)对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还应备好专用电缆及相关仪表: 并对其做外观检查和电气性能检测,应满足设计和埋 设要求。 系统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墩底部应与被测坝体牢固结合,测墩顶部安装平面 应水平,同排(沿坝轴线方向)各测墩安装平面应位 于同一高程上,且应位于准直线上。 2)一段管道焊接完成后应作平直度检查,不平直度的充 许偏差为土10mm。安装后及正式投入运行前应彻底 清洁真空管道内壁。 3)每段管道的中部用管卡固定在支墩上,其余支墩设滚 杠。管道和支墩之间设可调装置。 4)激光点光源的小孔光栏和激光探测器应与两端点测墩 牢固结合,并使之相对位置不变。 5)波带板应垂直于准直线,其中心应位于准直线上。 6)测点箱应与测墩牢固结合,测点箱与测墩之间应设可 调装置。测点箱和法兰短管之间采用内外焊方式。长 管道的焊接可采用坡口对焊。测点箱与两侧管道间应 设置软连接段。 7)管道系统所有的接头部位,均应设密封法兰。法兰上

    设橡胶密封槽,用真空橡胶密封。 8)管道系统安装完成后,充气加压至0.15MPa,进行密 封检查。 9)真空泵、各测点仪器和真空管道安装完成并密封后, 应进行漏气率检查,漏气率应小于120Pa/h。 10)调整激光源、波带板翻转机构及接收端位置,使其满 足要求。

    3.1.7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的安装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测墩中心与准直线的允许偏差为土5mm;各测墩安装 平面高程允许偏差为土3mm。 2真空管道轴线与准直线的允许偏差为土3mm。 3波带板中心与视准线的允许偏差为士10mm,靠近光源 的测点的允许偏差为士(3~5)mm。 3.1.8真空激光准直系统安装完毕后,即可测定各测点的初始 值或基准值。观测前应先启动真空泵,使管道内真空度降至 66Pa以下。应观测两个测回,每测回中两半测回读数之差不应 大于0.3mm。应分别取各测点两测回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垂 直位移和横向水平位移的初始值或基准值。

    1.10引张线仪安装的技术应符

    引张线仪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定线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将两端点、各测点位置在 坝面上现场定位。定线测量方法有直接控线法、仪器 端点定线法、仪器中点定线法和激光准直法,可根据 测线线体的长度确定。测线线体长度超过250m,宜采 用仪器中点定线法或激光准直法。 2)现场浇筑各端点和各测点混凝土墩。端点墩浇筑后, 将滑轮支架安装埋设在设计预定位置上。 3确定保护管的中心线位置,安装测点间保护管。

    3.2.1内部变形观测包括垂直位移(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 垂直位移(沉隆)观测,土石坝中可采用水管式沉降仪和电

    3.2.1内部变形观测包括垂直位移(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

    垂直位移(沉降)观测,土石坝中可采用水管式沉降仪和电 磁式沉降仪;混凝土坝中可采用静力水准仪。水平位移观测,土 石坝中可采用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和测斜仪。混凝土坝中可采用

    1水管式沉降仪埋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备好沉降仪传感器(俗称测头)、测量管路及其 他辅助材料和工具。 2)对传感器和测量管路进行外观检查,传感器外观应完 好,且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测量管路应无折痕,且 管壁厚度应均匀。 3)检查沉降仪传感器和测量管路的密封性。加气压 200kPa,稳定10min,气压不应降低。 :2水管式沉降仪随坝体填筑埋设,安装基床面的开挖分为 坑式及非坑式两种。 3水管式沉降仪坑式埋设时基床面开挖的操作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大坝填筑高程超过仪器埋设高程1.0~1.2m(粗粒料 坝体采用上限)后,用反铲开挖出一条自上游第一个 测点至观测房的沟槽。槽宽根据仪器测点数量确定: 一般宽度宜大于2.0m。 2)沟槽底坡度不小于1%~3%(预计测点及沿线坝体沉 降量较大时取上限)。对于粗颗粒料坝体,应以过渡层 形式人工压实,整平基床;对于细粒料坝体,应注意 避免超挖。 4水管式沉降仪非坑式埋设时基床面开挖的操作应符合下 列要求: 1)非坑式铺设方法的工序为:修建观测房一→铺设仪器及 管线基床面一→安装沉降仪传感器和管路→回填坝料一 碾压机械恢复正常施工。 2)当坝面填筑接近仪器埋设高程时,在堆石体中沿仪器 埋设管线铺一层宽度不小于200cm,厚度不小于40cm 的细料,细料的两侧仍铺设堆石料。正常碾压后,在

    细料条带上按设计要求的均匀坡度开挖小沟槽,槽深 不大于20cm。 水管式沉降仪的传感器及测量管路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 : 1)传感器应水平地安放在基床面上,并测记传感器的不 水平度及安放位置的坐标(高程、桩号与坝轴距)。 2)将测量管路平铺在基床面上,并分别与传感器底部的 3个接口牢固连接。 3)测量管路引室观测房后应按测点顺序排列,然后将自 各测点引出的进水管与测量系统上的测量管连接。其 通气管应固定在高于观测房地面50cm以上的位置且 管口向下。其排水管出口应固定在观测房的地面排水 孔(沟)处,排水应通畅及时。 4)测量管路的液体供应箱顶高程应高于传感器安装基床 高程1.0~1.5m。 5)向安装的传感器充水时,应仔细排除进水管、测量系 统阀门、测量板(柜)上量管内的气泡。 6)在安装理设过程中,应仔细保护传感器和测量管路。 传感器周围应浇筑10cm厚的C40以上的钢筋混凝土 然后传感器及测量管路周围20cm范围内应回填粒径 小于2mm的中粗砂,然后回填40cm厚的粒径小于 100mm的坝料,再回填60cm厚的粒径小于400mm 的坝料,其后方可回填原坝料。回填料采用人工压实: 其压实密度应与原坝料的相同或相近。 7粗颗粒料坝体中回填时,应以过渡层形式人工压实: 回填至传感器或管路顶部以上1.8m;细粒料坝体中回 填时,采用原坝料回填,人工压实至传感器或管路顶 面以上1.5m时,方可正常碾压施工。

    3.2.3水管式沉降仪埋设的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沉降仪测头埋设位置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埋设高程

    的为王20mm;理设桩号差的为主500mm;理设坝抽距差的为 土500mm(若与水平位移结合埋设,则为士20mm)。 2沉降仪测头位置的混凝土基床不平整度充许偏差为 土2mm,不水平度允许偏差为士0.5°。 3沉降仪管路基床的不平整度充许偏差为土20mm,坡度 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士1%。 4观测房地面高程及测量台(柜)安装高程与设计值的充 许偏差为士20mm。 3.2.4水管式沉降仪理设完成后,应从观测房端由测量管路 (进水管)向测头注入蒸馏水,直到完全充满管路。待管路水位 稳定10min后,应测读测量台量管水位。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读数差不大于2mm时,应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仪的起始值。在 取得沉降仪安装起始值的同时应测量观测房地面(或观测房变形 标点)高程,作为观测房高程的起始值。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 仪,参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GB12898方法进行,但闭合差充许 偏差为士1.4/nmm(n为测站数)。 3.2.5水管式沉降仪安装过程中应做好理埋设考证,其考证表格 式风附录A2.1条

    标点)高程,作为观测房高程的起始值。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 仪,参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GB12898方法进行,但闭合差充许 偏差为士1.4/nmm(n为测站数)。 3.2.5水管式沉降仪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其考证表格 式见附录A.2.1条。

    3.2.5水管式沉降仪安装过程中应做好理埋设考证,其考证表格 式见附录A.2.1条

    3.2.5水管式沉降仪安装过程中应做好理设考证,其考证表格

    1电磁式沉降仪理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备好沉降管、沉降环、固定螺钉及其他辅助材 料和工具,检查沉降管及其接头和密封盖、沉降环的 外观,应满足设计的埋设要求。 2)按设计要求将沉降管分节,并检查沉降管与管接头、 沉降环及密封盖是否匹配,固定沉降环的螺钉长度是 否合适。 2电磁式沉降仪的管道及沉降环的理设方法有钻孔、坑式 和非坑式埋设。 3钻孔埋设法适用于已建坝,其对钻孔的技术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钻孔直径不小于150mm,倾斜度小于1。 2)应采用干钻法钻进,以免破坏钻孔周围坝体。 3)钻孔回填时,回填料与周围介质应符合反滤及密度 要求。 坑式理设法适用于在建坝,其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大坝填筑之前,在坝底钻孔,钻孔应深入基岩1.5~ 2.0m(在软基上理埋设沉降管时应根据应力变形计算结 果,钻孔深度应大于沉降变形影响高程以下5m),孔 径大于沉降管外径20mm。 2)用钢板将钻孔覆盖,确保坝料土体不进入钻孔内。 3)分层填筑项料,当填筑高度达到2~3m时,确定沉降 管位置挖坑至钢板,坑底尺寸不宜太天,以能站两个 人便手操作接长沉降管为宜。 4)将覆盖在沉降管理设位置的钢板取出,将一节底部封 闭的沉降管放入钻孔中,应保持沉降管垂直。 5)当沉降管位于岸坡位置时,为了防止因坝体变形将沉 降管剪断,接近岸坡的1m范围内,宜在沉降管外侧 套一根壁厚大于4mm的镀锌钢管。在坝基建基面部 位应设置一个沉降环。 6)用砂浆灌入钻孔,将沉降管固定。用专用工具将沉降 管盖好,防止土料进入沉降管。 7)若在黏土中埋设,可将挖出的坝料回填坑内,用小型 机械或人工夯实(沉降管周围25cm范围内须人工夯 实)并应保持沉降管垂直。若在堆石中埋设,回填到 坑内的填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周围一定范围内填筑 细料并夯实。第一节沉降管理设并将埋设坑回填完成 后,将保护钢板覆盖在沉降管口位置。 8)第一节沉降管理埋设以后,项体每向上填筑1.5~2.0m, 重复上述程序。挖坑时应细心,防止将已理设的沉降 管挖断或损伤

    10)当沉流降管埋设到大坝表面后,管口置设保护墩保护, 孔口加盖板且加锁。沉降管理设过程中及理埋设完成后 均应认真保护,防止杂物掉入管内。 非坑式理设法适用于在建坝,其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天项填筑之前,在坝底钻孔:钻孔深度及孔径见4款 1) 项。 2)将节底部封闭的沉降管放入钻孔中,应保持沉降管 垂直。当沉降管位于岸坡位置时,对沉降管的保护见 本条4款5)项。 3)在坝基建基面部位应设置个沉降环。 4)心墙中的沉降管周围填筑坝料时,应有专人保护沉降 管,沉降管周围50cm范围内人工夯实,不断修正沉 降管铅直度,确保沉降管倾斜不大于1。沉降管周围 50cm以外可以由机械碾压施工。如在堆石中埋设沉降 管时,沉降管周围应便用细粒料回填实。 5)当填筑面接近沉降管顶端约10cm时,可将上面一节 沉降管接上。重复上述步骤,理设其后的沉降管。 6)当沉降管理设到大坝表面后,管口保护同4款 10)项。 沉降管底部应有密封盖。沉降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应按设 间隙。沉降管连接处外部应包扎无纺布。 应按设计间隔将沉降环套在沉降管外部。 沉降管口应有明显的标志且有专门的保护装置,沉降管 装置应加盖加锁。 理设过程中应对沉降管道和沉降环仔细保护,不应脚踏、 和撞击。

    1钻孔埋设的沉降管道竖直的充许偏差为士1%。坑式及非 坑式埋设的沉降管道竖直的允许偏差为士0.5%

    3.2.8电磁式沉降仪沉降管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测量管口高程 和管底高程,同时用电磁式沉降仪测头测量沉降环(测点)的位 置,并依管口高程换算成沉降环(测点)的高程。管口及各沉降 环(测点)的高程为其起始值。坑式和非坑式埋设,每接长一根 管道,都应进行管口和沉降环(测点)高程测量。 管口高程测量的要求同水管式沉降仪的观测房地面高程的要 求(见3.2.4条)。用电磁式沉降仪测头测量,应平行测定两次 其读数差不大于2mm。

    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2.2条。

    静力水准仪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备好真空泵、压力表、滤气瓶及供水系统等辅助设备, 并就位。 2)在参考点和观测点设置参考墩和观测墩,各墩与观测 部位应牢固结合。顶端预埋安装静力水准仪的螺栓, 表面应平整,墩顶应在同一平面上。 3)备好信号电缆、电缆连接工具及材料,以及通水管、 通气管及管接头和阀门。 4)对静力水准仪和电缆及通水(气)管做外观检查,并 用相关仪表检测其有关参数,应满足安装要求。 静力水准仪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静力水准仪固定在参考墩和观测墩上,并将通水管 连接好。 2)给通水管加压进行漏气检查,压力可控制在 0.3~0.4MPa。 3)给通水管抽气约15min,再由供水系统将蒸馏水充满 通水管,并仔细排除管内气泡。 4)控制进水阀缓慢地给容器进水,应避免水滴沾到浮子

    上,并仔细排除三通管道接头和容器内气泡。同时测 量参考点水准仪读数,达到预定值时,停止进水。等 待数分钟后再通过调节观测点底座的螺杆使水准仪读 数在预定值内,然后连接通气管。 3静力水准仪安装过程中,应对仪器、管路和电缆仔细保 护。通水管的铺设应尽量平直,避免呈浪形起伏。通水、通气管 应有保护(温)措施。

    3.2.11静力水准仪安装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仪器墩墩面高程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土5mm。 2 仪器墩的桩距及坝轴距与设计值允许偏差为土5mm。 3 墩面不水平度允许偏差士0.5° 4 观测墩与参考墩墩面高差不应超过2mm。

    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GB12897方法进行,沉降量中误差 为士1.0mm。同时测定各测点静力水准仪的显示值,应平行测 定两次,其读数差不大于1mm,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或 基准值。

    3.2.13静力水准仪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考证。其考证表格式 见附录 A. 2. 3 条。

    3.2.14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安装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

    1安装前应按设计备好不锈钢丝、保护管、伸缩接头、架 线板轴承及部件、测量系统及其他辅助材料和工具,做好准备 工作。 2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随坝体填筑埋设,其操作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宜与水管式沉降仪成组埋设,埋设方法也分坑式埋设 与非坑式埋设两种。

    2)坑式埋设时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坝体填筑到理设高程以上药1.0~1.2m时,进 行测量放线定位,并开挖至埋设高程以下约30cm处。

    顶面1.5m(细料部位)或1.8m(粗料部位)以上时, 方可进行大坝正常施工。 7)在观测房位置设置位移标点,采用视准线法或三角网 法测量位移标点的起始位置。 3安装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引张线的不锈钢丝及其他部件, 不锈钢丝应盘绕,不应弯折打结,其他部件不应摔损、碰撞、 受损,

    1位移计测头理设位置与设计值的充许偏差,理设高程的 为土20mm;埋设桩号的为士500mm;埋设坝轴距的为士20mm。 2位移计测头位置基床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士5mm,不水 平度允许偏差为士0.5°。 3位移计管路基床的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士10mm,坡度 与设计值的充允许偏差为土1%。 4观测房地面高程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士20mm,观测 房标点的坝轴距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士20mm。 3.2.16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埋设的起始值确定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埋设调试完成后,按设计对各测点引张线施加张力 30min后测记各测点读数,然后卸载、加载重复测定,两次读数 差不超过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起 始值。 2获取起始值后,应同时测量观测房位移标点的起始位置 (坐标)。顺河向水平位移(坝轴距)测量中误差限值为士2.0mm。 垂直位移(高程)测量可参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GB12898方法进 行,但闭合差允许偏差为士1.4√nmm(n为测站数)。 3.2.17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其考 证表格式见附录A.2.4条。

    1位移计测头埋设位置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理设高程的 为土20mm;埋设桩号的为士500mm;埋设坝轴距的为士20mm。 2位移计测头位置基床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士5mm,不水 平度允许偏差为士0.5°。 3位移计管路基床的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士10mm,坡度 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土1%。 4观测房地面高程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士20mm,观测 房标点的坝轴距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士20mm。

    3.2.16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埋设的起始值确定应符

    1埋设调试完成后,按设计对各测点引张线施加张力 30min后测记各测点读数,然后卸载、加载重复测定,两次读数 差不超过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起 始值。 2获取起始值后,应同时测量观测房位移标点的起始位置 (坐标)。顺河向水平位移(坝轴距)测量中误差限值为土2.0mm。 垂直位移(高程)测量可参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GB12898方法进 行,但闭合差允许偏差为士1.4Vnmm(n为测站数)。 3.2.17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其考 证表格式见附录A.2.4条。

    活动式测斜仪和固定式测斜仪。

    活动式测斜仪和固定式测斜仪。

    19活动式测斜仪的安装主要是指测斜管的理设,其埋设方 为钻孔埋设和随填筑埋设,两种方式的测斜管安装准确度要 本相同,其安装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斜管埋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备好测斜管、连接管、安全绳索、无纺布、测 斜仪及其模具,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和工具,并对测斜 管(含导槽)及连接管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设计和 理设要求。 2)按设计将测斜管分节,在每节管外,对应一条导槽作 明显标记(划线)并视管材孔深及安装设备条件,将 测斜管事先一次性连接完成,或连接成几段,也可向 孔内安放测斜管时逐节连接。连接时应确保导槽对正, 管外标记在一条线上,测斜仪导轮能平顺通过。每段 测斜管之间应按设计预留沉降段(最大10~15cm)。 在测斜管的下端口装上管座,并系上两根安全绳索, 每节管的一对导槽对正绳索后,将测斜管绑扎在绳索 上。一次性连接或分段连接完成后,应在平地将测斜 管平放,并使管外标记朝上检查测斜管导槽与施测方 位偏转度不得超过允许值。 3)用无纺布将管座和管接头包扎封闭。 4)在设计孔位造孔,钻孔开口直径不少于110mm,终孔 直径不小于91mm。钻孔宜取岩芯,并作岩芯描述。 要求孔壁平整光滑。钻孔完成后,应清孔,并测定钻 孔倾斜度。测斜管的底端应深入到无水平位移的介质 处,埋设在土石项中的测斜管应尽量深人基岩面以下 1.5~2. 0m。 钻孔理埋设测斜管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连接好的测斜管用人力或机械拉住两根安全绳,对 ·正施测方向,缓缓地沉放入孔底。当钻孔中有水或泥 浆时,沉放过程中应向测斜管内充以适量的水。将测

    斜管上端用夹具固定在钻孔中心,并将导槽严格对准 施测方位。 2)钻孔的回填材料依测斜管周围介质、地下水情况及测 斜管与钻孔间的间隙来选择。如测斜管周围为砂、砾 石,宜采用灌浆方式将测斜管周围回填密实。如测斜 管周围为岩石,可用M15~M20水泥砂浆回填。如测 斜管周围为土料时,可用风干的膨润土泥球回填。 3)埋设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好测斜管及其接头,不应挤 压弯折和践踏,也不应接触高温物体。 4)测斜管埋设完成后,在正式测量前,应用测斜仪模具 从管口往管底试放次,测斜仪模具应在管内上下运 行自如。 5)在施工过程中,管口应设临时保护措施。埋设完成后 管口应设钢保护管和可靠的保护装置。 测斜管随填筑理设的操作应符合下列内容: 1)坝体填筑前钻孔埋设坝基部分测斜管的,其埋设操作 要点同本条2款1)~3)项。直接坐落在基岩或基础 上测斜管,首节测斜管预理埋于长、宽、高约50cm× 50cm×40cm的C20混凝土块中心,按设计要求定位。 2)坝体填筑过程中,测斜管随填筑面升高接续,保持管 口高于填筑面1m以上。接长测斜管时,应使导槽严 格对正,不应偏扭,每节管沉降伸缩段长度不大于 10~15cm。当预计预留沉降量不满足要求时,应缩短 单节测斜管长。管接头应有密封措施和反滤保护。测 斜管周围设醒目标志,并严加防护,避免施工损坏。 3)施工过程中管周围1m内应避免机械直接碾压、振冲。 当填筑面升高50~100cm后,清除管周围填料至上次 填筑面以下约10cm,底面操作面不小于方圆1.1m 放坡1:0.5~1:1,按设计填料和密度人工填筑至略 高王大坝填筑面。依此类推,

    4)施工过程中管口应设临时保护措施。观测前应先用测 斜仪模具从管口往管底试放一次,模具应在管内上下 运行自如;观测时应同时测记管口高程。 5)埋设完成后管口应设永久保护装置,观测时应测记管 口高程;若坝体沉降致使管上露过长,影响保护装置 应及时截除多余部分,并记录。

    1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士0.5°。 2测斜管导槽扭角允许偏差士0.2°/m,累计的允许偏差限 值为±15° 3钻孔或直埋时的测斜管上端口导槽与施测方位允许偏差 为±1°。

    其起(初)始值。确定方法如下:用测斜仪测头从测斜管底自下 向上,每隔50cm(或100cm)一个测点,逐点测定。应平行测 定两个测次,两次读数差,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的不大于 0.2mV;振弦(式)测斜仪的不大于1Hz(或2kHz);电阻应 变片式测斜仪的不大于3ue。将测斜仪反方向再按上述方法测 定,得到反方向测值。取正、反向测值的平均值为该测点的起 (初)始值

    3.2.22活动式测斜仪测斜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

    3.2.22活动式测斜仪测斜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其考 证表格式见附录A.2.5条。

    宜采用遥测或自动测量的方式,监测被测点水平位移的连续变 化。测斜管的安装见3.2.19条,测斜管安装准确度要求见 3.2.20条。 固定式测斜仪安装埋设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埋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安装前对测斜管导槽和传感器的正方向做永久性标记

    2)按最底部测斜仪设计安装高程以及其上各测斜仪之间 的间隔(高程差),预设测斜仪,制作相应长度的底部 支撑管和测斜仪之间的支撑管,将测斜仪和支撑管按 序编号。 3)备好测斜仪专用电缆,对测斜仪及专用电缆进行外观 检查,并用相应的接收仪表进行电器性能测试,模拟 安装方向下的测斜仪极性应与设定的监测方向一致。 2固定式测斜仪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第一套(安装于管最底部的)测斜仪安装好底部、上 部支撑管和吊装绳索,调正方向,测斜仪导向轮沿管 导向槽缓慢放入测斜管,人工牵拉吊装绳索将测斜仪 悬置于测斜管中,使上部支撑管露出测斜管顶口约 10~15cm后固定绳索,以便于其上的仪器连接。测读 测斜仪输出信号,确认其工作正常。 2)将安装好上部支撑管的第二套测斜仪调正方向后,与 第一套测斜仪上部支撑管铰接,保持支撑管与测斜仪 轴线平直后,人工牵拉吊装绳索,重复上项操作。依 此类推。 3固定式测斜仪埋设过程中,应仔细地保护好测斜仪及电 缆,安装完成后,吊装绳索与电缆一道捆绑,留待检修之用。 3.2.24固定式测斜仪组中各测斜仪埋设高程允许偏差为 ±5cm。 3.2.25测定固定式测斜仪各测头读数,若连续3次读数差小于 1%FS,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起(初)始值。 3.2.26固定式测斜仪在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其考证 表格式见附录A.2.6条。 3.2.27倾角计(或倾斜仪)传感器直接安装埋设在被监测测点 上。安装埋设方式主要有随填筑埋设、钻孔安装和表面安装。

    仪器埋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设到经灌浆扫孔后的钻孔中,将基准板固定在钢管顶部,钢管应 竖直,基准板应水平,并与钢管牢固结合。当观测建筑物的转动 位移时,选择水平面或制备水平面作为基面,基准板直接固定在 此表面上。钻孔和表面安装倾角计的方向与被测转动倾向一致, 其安装准确度同随填筑埋设的,

    3.2.30倾角计埋设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埋设基面不平整度充许偏差土1mm,水平度允许偏差 土2°。 24 钢管倾斜度充许偏差土1°。 3仪器基准板水平度允许偏差土1°,定位销方位角允许偏 差士3°。 3.2.31倾角计基准板埋设固定后,测定传感器读数,若连接3 次读数差小于1%FS,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起(初)始值。 3.2.32倾角计在埋设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其考证表 格式见附录A.2.7条

    3.2.33混凝土坝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所用的引张线仪的安装见 3.1.10~3.1.13条。

    斜坡测斜仪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设备材料准备。 2)测斜管的连接。 3)测斜管的密封,可参照活动式测斜仪安装前应做好的 准备工作应按3.2.19条1款1)~3)项执行。 4)检查被测面板或垫层坡度和不平整度,应满足安装 要求。 5)在测斜管底端的趾板上设置混凝土保护墩,其内预留 测斜管底端固定孔,孔深宜取1.0m。 2 斜坡测斜仪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安装在混凝土面板表面的测斜管,可用人力或机 械拉住两根安全绳将测斜管轻轻地自项项往坝脚施放 至趾板上的保护墩,并使管外标记线朝上。外标记线 经初步检查合格后,测斜管底端插人保护墩预留孔内。 再用钻孔倾斜仪探头测量测斜管底端导槽方位。合格 后,向孔内注入水泥砂浆或树脂胶将测斜管底端固定。 然后自下向上用专用的半圆形卡具卡住测斜管,并用 膨胀螺栓将管卡固定在混凝土面板上。在测斜管固定 过程中,应不断地用钻孔倾斜仪探头测量导槽方位, 如偏差超标,应及时纠正

    2)对于安装在混凝土面板下面的测斜管,在面板浇筑前, 将其安置固定在经压实的垫层面上。然后参照本款1) 项的方法和程序将测斜管固定在保护墩内和垫层上。 3)斜坡式测斜管安装固定后,应用斜坡测斜仪模具从管 口往管底试放一次,模具应在管内上下畅通无阻。 4)对安装在面板表面上的测斜管安设保护装置。对安装 在面板下面的测斜管,在面板浇筑过程中,应对测斜 管严加保护。 5)在斜坡式测斜管管口设钢保护管和可靠的保护装置。 在施工过程中管口应设临时保护措施。 斜坡测斜仪(活动式)安装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好测斜 接头,不应挤压弯折和践踏,也不应接触高温。

    1被测面板坡度允许偏差为士1°,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 士1mm。垫层坡度允许偏差为士1.5°,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 ±2mm。 2斜坡测斜管连接时,导槽与施测方位允许偏差为士0.3m 累计的允许偏差限值为士15°。 3斜坡测斜管上端口及底端口导槽与施测方位允许偏差为 土1。测斜管轴线与坝轴线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士1°。 3.3.4斜坡测斜仪安装完成后:安装在面板下面的测斜管需在 面板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即可进行起始值测定。用测斜仪从管底自 下向上,每隔50cm(或100cm)一个测点,逐点测定,应平行 测定两次。其两次读数差,伺服加速度计式斜坡测斜仪的不应大 于0.2mV;振弦式斜坡测斜仪的不大于1Hz(或3kHz)。取其 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起始值。 创湖

    面板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即可进行起始值测定。用测斜仪从管底自 下向上,每隔50cm(或100cm)一个测点,逐点测定,应平行 测定两次。其两次读数差,伺服加速度计式斜坡测斜仪的不应大 于0.2mV;振弦式斜坡测斜仪的不大于1Hz(或3kHz)。取其 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起始值。

    3.3.5斜坡测斜仪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考证,其考证表格

    3.3.6采用水管式沉降仪观测面板的

    部垂直位移观测(3.2.2~3.2.5条)的执行,

    垂线坐标仪(包括正、倒垂线)安装的技术应符合下列 垂线坐标仪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准备好垂线、垂线坐标仪、线夹、卷扬机、防 风筒、专用电缆,以及正垂线的重锤、油桶,倒垂线 的倒锤锚块、钻孔保护管、浮桶及其他辅助材料工具 等设备器材。对这些设备器材进行外观检查,和对其 中的电器设备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应满足安装要求。 2)钻孔保护管底部宜焊封或闷堵,底部0.5m的内壁应 加工成粗糙面,各段钢管接头尺寸公差应满足要求, 连接后整个保护管的平直度及接头密封性应满足理设 要求。 3)按设计做好下列土建工作: 一大坝施工中应预留好观测用竖并。 制作垂线观测墩,墩边应与坐标仪轴线平行。 正垂线观测还应在坝顶预先设置悬线装置。在垂 线附近设置表面位移测点,由观测墩及其项部强制对 中底盘所组成,底盘中心线与垂线距离约85mm, 一倒垂线观测应预先造好倒垂孔,造孔时钻机滑轨 (或转盘)应水平,立轴应竖直,钻杆和钻具须保持平 直。宜在孔口处用混凝土浇筑钻机基座,预埋紧固螺 栓,调平钻机滑轨(或转盘),使其倾斜度满足要求, 将钻机紧固在混凝土基座上。倒垂孔有效孔径应大于 75mm;孔口处宜理设长度大于3m的导向管,导向管 应竖直,并用混凝土固定。钻具应尽量加长,钻孔深 度天于25m时,钻具长度应大于8~10m,钻具上部 宜装设导向环,导向环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2~4mm。 宜采用低转速、小压力、小水量钻进,一次投砂量不 宜过大。一般每钻进1~2m即应检测一次钻孔偏斜 度,通常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置中器检测,一旦

    钻孔偏斜度超限,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钻孔完成后, 应全面清洗钻孔,除尽孔内残留岩粉。 垂线及垂线坐标仪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正垂线安装需待坝顶悬线装置预埋件固定后,先用不 锈钢丝进行预安装,以便调整固定点位置。确认无误 后,正式用不锈钢丝安装,用专用夹具将垂线固定在 垂线悬挂装置上,垂线下端连接重锤,并将重锤放入 油桶内。 2)倒垂线安装,采用固定锚块时,应以水泥浆或水泥砂 浆将锚块浇固在钻孔保护管底。钻孔保护管应保持平 直和防止漏水。下保护管前,可在钻孔底部先放入少 量水泥浆(高于钻孔底部约0.5m),保护管下到孔底 后,宜略提起(不应提出水泥浆面)并用钻机或干斤 顶加以固定。然后准确测定保护管的倾斜度。若偏斜 过大,应加以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方可向钻孔 内注人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拆除固定保护 管的钻机或干斤顶。最后再次测定保护管的倾斜度, 并据此确定倒垂锚块的埋设位置。倒垂锚块就位后, 向其周围注人水泥浆或水泥沙浆,将锚块固定。 3)倒垂线浮体组的安装,应使浮子水平,连杆竖直,浮 子应位于浮桶中心,并处于自由状态。若采用恒力浮 子,应使整个浮子没入液体中,但不可触及浮桶底部。 若采用其他类型浮子,则应调整到设计浮力。 4)防风筒的中心线宜和垂线致。 5)垂线(或临时垂线)安装后,依坐标仪量程预估位移 确定坐标仪底盘安装位置,并按坐标仪安装说明安装 垂线坐标仪底盘及垂线坐标仪。垂线坐标仪底盘应调 整水平,步进马达型及光学垂线坐标仪的导轨应平行 于检测方向,其他电容式、电感式、光学(CCD)等 型式的垂线坐标仪的轴线应平行或垂直于坝轴线

    3垂线坐标仪安装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好垂线、垂线坐标 仪及其接长电缆。垂线线体应绕盘存放、搬移和安装,不应弯折 和接触锋利物件。电缆连接后应及时归整固定,加以必要保护, 引至观测房,

    3.3.8垂线坐标仪(包括正、倒垂线)安装准确度应符合下列

    1止垂线与坝面控制标点强制对中底盘中心线距离为 85mm士5mm,底盘对中允许偏差为土0.1mm。 2倒垂线钻孔和钻孔保护管的倾斜度以其最终有效孔(管) 径控制。有效孔(管)径应大于75mm,并宜依地质条件和结构 计算确定。 3垂线坐标仪底盘水平度充许偏差土0.1°,垂线坐标仪导 轨或轴线与坝轴线平行或垂直充许偏差为土1°。 3.3.9垂线坐标仪(包括正、倒垂线)安装并调试完成后,对 某条垂线各测点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在最短时间内逐点测定,每 测次应观测两测回,两测回读数差不大于0.15mm,取其平均值 作为该测点的初(起)始值。

    3.3.10垂线坐标仪(包括正、倒垂线)安装过程中,应做好

    3.4.1土右坝裂缝宜采用土位移计观测,面板堆右坝的混凝土 面板的接缝及周边缝宜采用土位移计(单向或根据需要组装成两 向或三向)观测,或采用专门的三向测缝计观测。混凝土坝的裂 缝和接缝宜采用专门的小量程测缝计观测

    3.4.2用土位移计观测土石项裂缝的埋设技术应符。

    理设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1)备好锚固板、木榔头及其他辅助工具和材料。 2)备好土位移计、电缆及电缆接头。对土位移计和电缆 做外观检查,应满足埋设要求

    3)用相应仪表检查土位移计及电缆,应满足理设要求。 4)坑(槽)挖或并挖至拟观测的部位,并对裂缝进行 描述。: 2土位移计的理设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垂直于裂缝的两侧将锚固板平行于裂缝打人土体的 预定深度,锚固板平面应与缝面平行,锚固板的位移 计固定端应位于同一个垂直于裂缝的平面内。 2)将位移计垂直于裂缝地安装于锚固板的位移计固定端: 调节位移计连杆,使其拉开,预留其闭合开度,并测 记位移计的读数。 3)小心地回填坑槽(井),锚固板和位移计周围应用木榔 头轻轻击实,并使回填土体的含水率和密度与原土体 的基本一致。回填至位移计以上50cm后,可用人工 夯实方法回填。 4)位移计电缆沿坑槽(井)壁上引室电缆沟,回填完毕 后,测记位移计读数。 3在埋设过程中,应仔细地保护位移计和电缆。 4当裂缝位于表面或混凝土结构与土体结合面时,可参照 上述方法安装位移计,但应注意下列内容: 1)若仪器外露,则应设置仪器保护装置。 2)对于已建坝,可在混凝土结构物上设置一个位移计固 定端。对于在建坝,可在混凝土结构物上预埋一个位 移计固定端。 3.4.3土位移计的埋设准确度,与裂缝垂直的允许偏差为士1°; 理设高程的允许偏差为士10mm。 3.4.4土位移计埋设后,在环境量基本不变情况下,连续测读 数日,取其稳定读数作为土位移计理设的起(初)始值。不同型 式的土位移计埋设的起(初)始值测试和确定方法应符合下列 要求: 1振弦式位移计用相应的频率接收仪测定。每测次平行测

    土位移计的埋设操作应符合下列

    零位移频率,埋设后稳定读数为初始频率,依此确定埋设起 )始位移。 2电位器式位移计用相应分辨力的方用表或分辨力满足要 的仪表测定,每测次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天于2mV。 4.5土位移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理设考证,不同型式土位 计的理设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4.1条。 4.6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周边缝和面板接缝开度观测的单 测缝计安装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向测缝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对于接缝开度观测,应按设计在接缝两侧面板上预理 好固定测缝计支座的固定螺栓。 2)对于周边缝开度观测,应按设计在周边缝两侧的面板 和趾板上预埋好测缝计固定支座(架)的固定螺栓 支座(架)应使测缝计安装后处于平行于面板和垂直 于周边缝的位置。 3)按设计制作仪器保护箱,并预理固定螺栓。 4)测缝计准备工作见3.4.2条。 2单向测缝计的安装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面板或趾板上安装固定支座(架)。 2)安装好测缝计,调节接长杆(连杆)位置,拉开测 缝计,使其预留可能的开合间距(或约1/3~1/2量 程位置)。 3)测记测缝计读数。 3在安装过程中,应仔细地保护测缝计和电缆。安装完毕 应及时安装仪器保护罩。 .7混凝土面板堆石项单向测缝计安装准确度,其理设位置 间坐标)的允许偏差为土20cm;测缝计与面板平行度的充允许 差为土1;测缝计与周边缝或接缝的垂直度的充许偏差为 1°

    3.4.7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单向测缝计安装准确度,其理设位 (空间坐标)的充许偏差为土20cm;测缝计与面板平行度的允 偏差为土1°;测缝计与周边缝或接缝的垂直度的充许偏差 ±1°。

    8混凝土面板堆石项单向测缝计安装完毕应进行连续测读, 环境量基本不变时的稳定读数作为起(初)始读数。不同型 感器起(初)始读数的测定方法同3.4.4条。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单向测缝计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考 不同型式的测缝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4.1条。 10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周边缝电位器式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安 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要求做好两向或三向仪器固定支架。固定支架 应使测缝计安装后处于一向垂直于面板;另一向或两 向平行于面板的位置。 2)分别在趾板和面板上制作测缝计安装基面,并于安装 基面内预埋固定于趾板和面板的支座的螺栓。趾板和 面板安装基面位于平行于面板的同平面上。安装基 面的混凝土应与趾板和面板牢固结合。 3)备好两块可呈垂直状的平板。 4)按设计做好仪器保护罩,并预理好固定螺栓。 2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测缝计的两个固定支座分别固定在趾板和面板安装 基面预埋的固定螺栓上。 2)安装测缝计支座和测缝计,借助两平板,使一只测缝 计垂直于面板;另一只或两只测缝计位于平行于面板 的同一平面内。调节接长杆(连杆),拉开测缝计,使 其预留可能的闭合间离(或约1/3~1/2量程的位置)。 3)准确测量两向或三向测缝计的起始长度,对于三向测 缝计,还应准确测量位于趾板一侧的两测缝计端点的 间距。 4)测记测缝计起始读数。 3在安装过程中,应仔细地保护测缝计和电缆。

    确度,其理设位置(空间坐标)的允许偏差为土200mm;测缝 计与面板平行度的允许偏差为士1°;测缝计与面板的垂直度的允 许偏差为士1°。

    3.4.1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电位器式两向或三向测缝计的安装起

    给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两向或三向测缝计的起始长度和趾板一侧两测缝计端点 间距应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超 过0.1mm 2各向测缝计的起始读数的确定同3.4.8条单向测缝计。 3.4.1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在安装过程中,应 故好安装考证,不同型式的测缝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附录 A.4.2条。 .4.1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的技术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做好固定传感器的支架。支架坐标板上的3只 传感器孔呈直角布置,且之间距离宜相等。 2)分别在趾板和面板上制作三向测缝计安装基面,两安 装平面应处于平行于面板的同一平面上,安装基面混 凝土应与趾板和面板牢固结合。在趾板一侧安装基面 混凝土中预埋传感器支架的地脚螺栓,在面板一侧安 装基面(含面板)混凝土中预理不锈钢丝支架,不锈 钢丝支架宜垂直于面板 3)备好两块可呈垂直状的平板。 4)做好仪器保护罩。 2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传感器固定支架。借助两平板,使支架的坐标板 平面垂直于面板平面。 2)将3只传感器安装固定在坐标板上,并将其钢丝引出 和固定在钢丝固定支架上。冬传感器的钢丝宜拉至锁

    1两向或二向测缝计的起始长度和趾板一侧两测缝计端点 间距应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超 过0.1mm。 2各向测缝计的起始读数的确定同3.4.8条单向测缝计。 3.4.1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在安装过程中,应 做好安装考证,不同型式的测缝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附录 A.4.2条。

    3.4.1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的技

    1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做好固定传感器的支架。支架坐标板上的3只 传感器孔呈直角布置,耳之间距离宜相等。 2)分别在趾板和面板上制作三向测缝计安装基面,两安 装平面应处于平行于面板的同平面上,安装基面混 凝土应与趾板和面板牵固结合。在趾板一侧安装基面 混凝土中预理传感器支架的地脚螺栓,在面板一侧安 装基面(含面板)混凝土中预理不锈钢丝支架,不锈 钢丝支架宜垂直于面板。 3)备好两块可皇垂直状的平板。 4)做好仪盟保护置

    先设置的可能的闭合长度(或约1/3~1/2量程),测 记传感器读数。 3)准确测量3只传感器的钢丝初始长度及3只传感器之 间的距离。 3.4.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的准确 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理设位置(空间坐标)的充许偏差为士20cm。 2传感器固定支架坐标板平面与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允许偏 差为士1°。 3钢丝固定支架与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充许偏差为士10°。 3.4.1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安装的起始 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三向测缝计的3只传感器的钢丝起始长度和3只传感器 间的距离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超 过0.05mm。 2三向测缝计安装完毕应进行连续测读,取其环境量基本 不变时的稳定读数作为起始读数。采用相应检测仪测读,每测次 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超过0.05mm。 3.4.17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在安装过程 中应做好安装考证,其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4.3条。 3.4.18混凝土坝(结构物)裂缝和接缝观测的测缝计安装技术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缝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准备好测缝计、套筒、加长杆、信号电缆以及 辅助材料和工具。 2)当测缝计置接安装在混凝土表面时,还应备好地脚螺 栓、固定支架和保护罩。 3)当测缝计安装在混凝土内坝缝或基岩与混凝土交界面 时,应备好储备箱或钻孔工具(设备)及填孔膨胀水 泥砂骏

    3)准确测量3只传感器的钢丝初始长度及3只传感器之

    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理设位置(空间坐标)的充许偏差为士20cm。 2传感器固定支架坐标板平面与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允许偏 差为士1°。 3钢丝固定支架与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土10°

    3.4。16混凝土面板堆石项旋转电位器式三问测缝计安装的

    4厂检查测缝计及信号电缆的外观,开用相天仅表检测其 有关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测缝计安装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测缝计直接安装在混凝土表面时,首先在垂直于裂 缝或接缝的两侧置人地脚螺栓,然后安装固定支架 再将测缝计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调整加长杆的长度: 使测缝计处于适当的张开位置上;最后装上仪器保 护罩。 2)当测缝计安装在过水的混凝土表面时,可在垂直于裂 缝或接缝的仪器埋设位置上开凿一个深约20cm的坑 槽(对于在建坝,可在埋设位置上将捣实的混凝土挖 深约20cm的坑槽);然后将除加长杆弯钩和仪器凸缘 盘外全部用多层塑料布包裹的测缝计放入坑槽中,并 将其临时固定;再调整加长杆长度,使测缝计处于适 当的张开位置上;填入混凝土,并加强混凝土养护。 3)当测缝计埋设在混凝土内坝缝时,首先在先浇混凝土 块上垂直于缝面预埋测缝计套筒;当电缆须从先浇块 引出时,应在模板上设置储放仪器和电缆用的储藏箱; 将接缝处长约40cm的电缆包上绝缘胶带;当后浇块 混凝土浇至高出仪器埋设位置20cm时,振捣压实后 挖去混凝土,露出套筒,打开套筒盖,取出填塞物, 安装测缝计,并使之处于适当的张开位置上,回填混 凝土。 4)当测缝计埋设在基岩与混凝土交界面上时,首先在基 岩中垂直于交界面造孔径大于9cm、深度为50cm 的孔,在孔中填人大半孔膨胀水泥砂浆,将带有加长 杆的套筒压入孔中,使套简口与孔口平齐,将套筒内 填满棉纱,螺纹口涂上机(黄)油,旋上简盖;待混 凝土浇至高出仪器埋设位置约20cm时,挖去捣实的 混凝土,打开套筒盖,取出填塞物,旋上测缝计,并

    使之处于适当的张开位置上,回填混凝土。 3安装(理设)过程中,应仔细保护测缝计和电缆。 3.4.19混凝土坝(结构物)裂缝或接缝测缝计安装准确度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安装位置(空间坐标)的允许偏差为土20cm。 2仪器轴线与裂缝和接缝的不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土2°。 3.4.20混凝土坝(结构物)测缝计安装的起(初)始值,应在 现场安装固定后测定。回填混凝土的,应在安装固定后24h 测定。 振弦式测缝计的起(初)始值用分辨力为0.1Hz的振弦频 率测定仪测读,应平行测读两次,其读数差不大于0.2Hz。也可 用分辨力为0.1kHz的频率模数测读仪读数,应平行测定两次, 其读数差不大于2kHz。 差动电阻式测缝计的起(初)始值用最小读数为0.01%差 动电阻数字指示仪测读,应平行测读两次,其读数差不大 于0.02%。 3.4.21混凝土坝(结构物)测缝计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考 证,其安装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4.4条

    3.5.1基岩位移一般采用变位计观测。变位计的类型主要有钢

    5.1基岩位移一般采用变位计观测。变位计的类型主要有钢 式、电位器式、电容式和差动电阻式。 5。2变位计安装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埋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设计完成钻孔工作,对钻孔的要求为:钻孔直径依 多点变位计的配置数量决定;配置4只变位计时,造 孔直径宜为75~130mm;钻孔的深度应比设计深度深 20~50cm;距孔口50cm范围应根据多点变位计护筒 外径扩孔;钻孔时宜取岩芯,并进行岩性描述,提交 钻孔柱状图;埋设仪器前,应将钻孔冲洗干净,

    2)检查变位计商标、出厂合格证、型号、参数及检测报 告(资料),应满足设计和埋设要求。 3)备好传感器及其他构件(包括锚栓、连接杆和可调节 连杆、连接杆的保护管等)和接长电缆,对其进行外 观和配套性检查,应能满足理设要求。 4)用相关仪表对传感器和电缆进行相关检验,应能满足 理设要求。 5)每套多点位移计编个组号,同组内每支传感器按顺 序编号,并在引出电缆未端200mm处设置仪器编号。 6)制作保护罩(盖)。 2变位计理设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依次组装锚栓、连接杆、可调节连杆和传感器,并套 上保护管。在保护管上从锚栓尾部至可调节杆的长度 内每2m作个标记。仪器组装时应根据正装或反装 的不同组装方法和测量方式测记变位计起始长度。 2)将排气管放至孔底就位。 3)根据钻孔柱状图,将组装好的构件(含一孔多只变位 计)整体放人孔内,并确认已按设计要求就位。 4)在外护筒旁将注浆管插入钻孔中,再将多点变位计和 注浆管固定好,用速干膨胀水泥将外护简四周和孔口 封闭。 5)采用粒径小于1mm的清洁中粗砂与500号水泥,按水 灰比0.5:1.0配制砂浆,向孔内注浆,排气管内会不 断有空气排出,直至排气管中开始回浆,停止注浆。 拆除注浆设备,堵住注浆管和排气管。 6)理设完成后,测记传感器读数。 3在仪器埋设过程中应保护仪器及其电缆。 3变位计埋设的准确度,系指锚栓底部深度测量的准确度: 垂直钻孔,宜用测绳测量,其深度的允许偏差为士2cm。对 孔,可用钻杆长度计量,其深度的充许偏差为土5cm

    对于垂直钻孔,宜用测绳测量,其深度的允许偏差为士2cm。 于斜孔,可用钻杆长度计量,其深度的允许偏差为士5cm。

    3.5.4变位计埋设完毕锚栓锚固后,在环境量基本不变情况

    3.5.4变位计理设完毕锚栓锚固后,在环境量基本不变情况下, 观测数日,取其稳定读数作为变位计埋设的起(初)始值。不同 型式变位计的起(初)始值的测试和确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振弦式变位计用相应的频率接收仪测定。每测次平行测 定两次,其测读数差不大于0.1Hz。现场埋设前频率称为零位移 频率,埋设后稳定读数为初始频率,依此确定理设初始位移。 2电位器式变位计用相应分辨力的万用表或分辨力满足要 求的仪表测定,每测次应平行测定,其读数差不大于2mV。 3电容式变位计用电容式读数仪测定。每测次应平行测定 两次,其测读数差不大于2个电容比。 4差动电阻式变位计用比例电桥测定,每测次平行测定两 次,其读数差不大于2个电阻比。 3.5.5变位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不同型式变位计的 埋设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5节

    3.5.6其他形式仪器和传力杆的安装埋设可见3.5.2~3.5.

    1)备好合格足够的于净中粗砂、泥球、回填用料及其他 理设辅助材料和专用工具等。用于渗压计周围回填的 干净中粗砂,应起到集水和反滤作用。用于封孔的泥 球,应做膨胀率和崩解试验,使之满足封孔和埋设要 求。埋设用的集水反滤材料,封孔材料及回填用料同 其周围介质,均应满足反滤及渗透稳定要求。备好信 号电缆,电缆连接工具及材料。 2)将透水石煮沸1~2h,待冷却后浸泡在冷开水中备用, 不应露出水面。高进气压力滤头按厂家要求进行饱和 处理。 3)对渗压计和电缆做外观检查,并用相关仪表测试有关 参数,检查结果应满足安装要求。将渗压计按要求接 好电缆并在电缆头及孔口附近做好固定标记。 4)采用小型渗压计深孔埋设情况下,下端应加适当配重, 采用大型渗压计及深孔加配重时,应事先考察电缆持 力能力,不满足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5)按设计测量放线,引测坝面高程。 渗压计的埋设分为钻孔埋设、坑式埋设和测压管内安装 钻孔理设时对钻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孔直径取决于埋设渗压计的数量及封孔材料,宜采 田100014600

    2)钻孔倾斜度,一般要求100m内不大于1°,特殊部位, 要求100m内不大于0.5°。 3)钻孔应用干钻钻进,当钻进十分困难时,可用少量润 滑水,但在理埋设渗压计上下各1m范围内不充允许使用 润滑水,当碰到(缩)孔时,应用套管跟进,严禁 泥浆固壁。 4)对各土层应仔细描述;测记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钻 至埋设底高程以下0.5m后,清孔;埋设前应提供钻 孔柱状图。 钻孔埋设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水中将渗压计装上透水石,然后小心地提出水面, 移人孔内,匀速下放。 2)干孔埋设时,渗压计承压膜应朝上。 3)按设计高程将渗压计置于厚度纳1.0m的集水反滤砂 中。其上用泥球封孔(周围介质为黏性土),厚度不宜 小于4.0m。然后回填填料。 4)在埋设回填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下料量和速度,避免架 空,并使之初步密实。缓慢提拨套管,并控制填料表 面距套管底端0~0.5m。回填完成后,向孔内注入适 量水,并将孔口加以保护。 坑式埋设法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坝内理设,当填筑面高程超出测点理设高程约0.3m 时,在测点部位挖坑,坑深约0.4m(其平面尺寸以操 作方便和减少开挖为度),采用砂包裹体法将渗压计平 卧于坑内就地理设。砂包裹体应以水饱和。当在基岩 面制坑(含手钻造孔)困难时,也可用钻机钻孔埋设。 2)渗压计就位后,采用薄层铺料、专门压实的方法回填, 并控制填料含水率及干密度与周围坝体一致。渗压计 以上的填方安全覆盖厚度应不小于1.0m。 3)渗压计的连接电缆可沿坝面开挖沟槽敷设,当横穿防

    渗体时,应加阻水环。电缆在沟槽内应呈S形布设。 混凝土坝施工期孔(洞)式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混凝土浇筑层面埋设渗压计,应在浇筑下一层混凝 土时,在埋设位置层面预留个深30cm、直径20cm 的孔。在孔内铺一层细砂,将渗压计竖直向上,放在 砂垫层上。用细砂将渗压计埋好,孔口放一盖板,再 浇筑混凝土。 2)在基岩面上埋设渗压计,应在埋设的基岩位置上钻一 深100cm、直径5cm的集水孔,孔内填以细砾,将裹 有渗压计(平置)的砂包放在集水孔项部,使渗压计 位于建基面上。用砂浆封住砂包,待砂浆凝固后即可 浇筑混凝土。 3)在水平浅孔内埋设渗压计,应在埋设部位钻一个孔深 50cm、直径15~20cm的浅孔。如孔无透水裂隙,可 根据需要,在孔底套钻一个孔径3cm的小孔,在小孔 内填入细砾,在大孔内填细砂,将渗压计平埋在细砂 中,孔口盖上盖板,并用水泥砂浆封住,待砂浆凝固 后即可填筑混凝土。 4)在坝基深孔内埋设渗压计,深孔直径不小于100mm, 先向孔内填人40cm厚的粒径约为10mm的砾石,然 后将装有渗压计的细砂包吊人孔底。再在其上填40cm 厚的细砂,然后再填20cm厚的粒径为10~20mm砾 石。再在余孔段灌入水泥膨润土或防缩水泥砂浆。 5)渗压计埋设完成后,按设计要求铺设电缆,并应就近 引人观测廊道。 在测压管内采用吊装法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依测压管深度,选用1.5~2.5mm的不锈钢丝绳悬吊 渗压计,将其放至设计高程。 2)在管口固定钢丝绳。 3)管口应留有通气孔。

    4.1.3渗压计的埋设安装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孔埋设的,当理埋设深度不大于70m时,其埋设高程的 允许偏差为士10mm;当埋设深度大于70m时,其埋设高程的允 许偏差为士20mm。 2坑(洞、孔)式埋设的,不同坝型不同坝高的埋设高程 允许偏差为10mm;但用于土石坝监测的渗压计埋设高程,宜 通过附近沉降测点的沉降增长,对其埋设高程做相应修正。 3测压管内安装的,当在测压管内安装深度不大于70m 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士5mm;安装深度大于70m时, 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士10mm。

    4.1.4不同型式渗压计的起始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振弦式渗压计的零压频率(无温度气压修正的)或零压 频率模数(有温度气压修正的),应在现场渗压计就位约0.5h后 测记。当钻孔埋设渗压计位于水下时,应先将渗压计于水下就位 约0.5h后测记该水位下渗压计的输出频率或频率模数值,再提 出水面,并测记零压频率或频率模数值,然后用上述测值反算渗 压计承受水头,与实测水位(头)比较,其允许偏差为士1%。 零压频率用分辨力为0.1Hz的振弦频率测定仪测读,应平行测 定两次,其读数差不大于1Hz。零压频率模数用分辨力为 0.1kHz的读数仪测读,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大 于2kHz。 2差动电阻式渗压计的零压电阻比的测定方法同振弦式渗 压计的,采用最小读数为0.01%的差动电阻式数字指示仪测读 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不大于0.02%。 3压阻式渗压计的零压电压的测读方法同振弦式渗压计的 采用准确度0.005%的电压表测读,应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 不大于0.2mV。

    4.1.5渗压计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

    的埋设考证表格式见附录B.1节的孔隙水压力计安装

    测压管内的理设考证表格式参照钻孔法的相应型式渗压计的理 考证格式制定。

    4.1.6测压管埋设的技术应符合下列享

    埋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集水反滤、封孔及回填材料的准备和要求基本同 4.1.2条1款1)项。 2)检查测压管(含附件)加工质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 要求。 3)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引测坝面高程。 测压管的埋设分为钻孔法和预理埋法两种。 钻孔法埋设时对钻孔的要求同4.1.2条2款1)项。 钻孔法理设测压管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设计要求接好测压管。下管前先在孔底填约20cm 厚的反滤料,然后将测压管悬吊顺直,缓缓下放,直 到反滤料顶面。 2)测压管就位后,测记管底高程和管水位,并回填管外 反滤料,遂层捣实,直至花管顶端以上20cm处或设 计要求的进水段高度。 3)反滤料以上用膨胀土泥球封孔:封孔时应用特制漏斗 严格控制泥球孔数量和速度,泥球不得“架空”。封 孔厚度不宜小于6.0m。封至设计高程后,若孔内水位 低于此高程,应向管内注水,至水面超过泥球段顶面 使泥球吸水膨胀。 4)封孔泥球顶面以上,可用原坝料回填,但应逐层捣实 使其干密度大于孔周土体干密度。 5)测压管封孔回填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做灵敏度检 验,合格后,安设管口保护装置。 6)在混凝土坝体或岩体内钻孔理设测压管时,可采用给 水钻,不应套管跟进。测压管花管周围用粗砂或细砾 料作反滤料,导管段用水泥砂浆或水泥膨润土浆封孔

    回填,集水料与封孔料之间用20cm厚细砂过渡。 5在建混凝土坝坝基扬压力观测可采用预理法,其操作应 符合下列要求: 1)在测点位置用手风钻打孔,孔径50mm,孔底距建基 面不天于1.0m。 2)将测压管下端插入钻孔中,并用预埋插筋(20mm) 焊接拉筋(20mm)固定,使之竖立,高度取决于第 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100~150cm。 3)随混凝土施工时,上接测压管每层管不宜过长,其长 度依现场施工机械、施工方法而定。 4)在测压管理设上接过程中,应保持管子直立,管口应 加盖保护。大坝施工完成后,管口应埋设永久保护 装置。

    1钻孔法理设测压管的准确度由钻孔倾斜度和高程量测决 定。钻孔倾斜度不应大于1°。特殊部位不应大于0.5°。高程(由 孔口以下深度换算)量测准确度,两次读数差不应大于10mm。 2预埋法埋设测压管的准确度,测压管倾斜度100m内不 应大于1°。高程测量准确度,可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 但闭合允许偏差为士2.8/nmm(n为测钻数,下同)。

    1钻孔法埋设测压管的起始值为埋设后的管口高程,可按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但闭合允许偏差为土2.8/nmm。 2预埋法埋设测压管的起始值,当埋设过程中需测读管水 位时,为上接管的管口高程。当埋设过程中不需测读管水位时, 为终接管的管口高程。上接管和终接管的管口高程的测量方法和 准确度同钻孔法的。

    4.1.9测压管的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记录,考证表格式

    4.1.9测压管的埋设过程中应做好埋设考证记录,考证表格式 见附录B.2 节

    1渗流量观测所需的辅助设施一量水堰或测速沟槽的设 照SL60及DL/T5178的规定执行。 2采用水尺或测针量测堰上水头时,其安装技术要点及安 确度要求遵照SL60及SDJ336的规定执行。 3采用电测水位仪(计)测量堰上水头时,其安装的技术 合下列要求: 1水位仪(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检查传感器、配件和电缆的外观,并测试其有关参数 检查结果应满足安装要求。 2)按规范要求完成量水堰的修建,并测量堰口及水位仪 (计)安装的堰槽侧墙顶(振弦式堰上水位仪)和堰槽 底(电容感应式堰上水位仪)的高程。 3)安装用固定件及工具。 4)当采用电容感应式堰上水位仪时,需将其盛水容器盛 满水放置4~5h,应无渗漏,指干待用。 2堰上水位仪(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振弦式堰上水位仪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将切槽管(静止井)置于堰板上游3~5倍堰上水 头的堰槽侧墙处,就位于堰上水位在重力浮子所要求 的位置上,并保持管身竖直后,固定在堰槽侧墙上。 一测记传感器零位读数后,小心地将组件放入切槽 管(静止并)中,直到盖子牢固地安放在切槽管上部 安装完成后,测记传感器读数。当有堰上过流时 应将水位仪测试水头值与量测水头值比较,并使之满 足要求。

    在量水堰土建施工时,按设计在堰板上游3~5倍 堰上水头处预理一根引水管,引水管应与堰槽侧墙垂

    直,并保持水平。 一在引水管外侧预理堰上水位仪安装底座,底座应 保持水平。 对已建量水堰,则可按上述要求钻孔埋设引水管 和底座。 引水管人水口应加拦污网。底座(板)的高程应 使堰上水位仪的量程满足使用要求。 待混凝土固化后,将堰上水位仪安装在底座上, 再用水管接头将引水管与水位仪接通并密封,然后用 水准尺调平水位仪。 安装完成后,先进行传感器安装方向(接线线路) 检验,将浮子与屏蔽管脱开,测试水位仪电容比,当 接线线路正确时,电容比大于3.8;当接线线路错误 时,电容比小于0.6,应在测读装置处将PA、PB线 调换。然后进行水位仪起始读数检验,即使量水堰水 位仪内液面与量水堰堰口齐平时,其电容比应在3.8 左右,否则应再次调整仪器底板高程,使之满足为止。 4.2.4不同型式水位仪(计)安装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振弦式堰上水位仪的堰口及仪器高程测量可按国家三等 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但闭合允许偏差为士1.4Vnmm。切槽管的 倾斜度允许偏差为士10°。 2电容感应式堰上水位仪的堰口及底座(或基础)高程的 测量方法及准确度同振弦式堰上水位仪的。引水管的水平度及其 与堰槽侧墙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土1”。水位仪底座的水平度允许 偏差为士5°。 4.2.5不同型式水位仪(计)起(初)始值确定应符合下列 要求: 1振弦式堰上水位仪起始频率模数值,应在现场将传感器 挂上重力浮子,在无水情况下,静置约0.5h后测记。用分辨力 为0.1kHz的频率模数读数仪测试,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 46

    直,并保持水平。 一在引水管外侧预理堰上水位仪安装底座,底座应 保持水平。 对已建量水堰,则可按上述要求钻孔埋设引水管 和底座。 引水管人水口应加拦污网。底座(板)的高程应 使堰上水位仪的量程满足使用要求。 待混凝土固化后,将堰上水位仪安装在底座上 再用水管接头将引水管与水位仪接通并密封,然后用 水准尺调平水位仪。 安装完成后,先进行传感器安装方向(接线线路) 检验,将浮子与屏蔽管脱开,测试水位仪电容比,当 接线线路正确时,电容比大于3.8;当接线线路错误 时,电容比小于0.6,应在测读装置处将PA、PB线 调换。然后进行水位仪起始读数检验,即使量水堰水 位仪内液面与量水堰堰口齐平时,其电容比应在3.8 左右,否则应再次调整仪器底板高程,使之满足为止

    1振弦式堰上水位仪的堰口及仪器高程测量可按国家三等 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供水标准规范范本,但闭合允许偏差为士1.4√nmm。切槽管的 倾斜度允许偏差为士10°。 2电容感应式堰上水位仪的堰口及底座(或基础)高程的 测量方法及准确度同振弦式堰上水位仪的。引水管的水平度及其 与堰槽侧墙的垂直度充许偏差为士1”。水位仪底座的水平度充许 偏差为士5

    1振弦式堰上水位仪起始频率模数值,应在现场将传感器 挂上重力浮子,在无水情况下,静置约0.5h后测记。用分辨力 为0.1kHz的频率模数读数仪测试,平行测定两次,其读数差

    不大于2kHz。 2电容感应式堰上水位仪初始输出电容比,应在现场安装 完成接通量水堰渗流水约0.5h后测记,用分辨力为0.05%FS 的电容比指示仪测试,应平行测定两次,其充许偏差为 ±0.1mm。

    4.2.6堰上水位仪(计)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考证记录,安

    装考证表格式见附录B.3节。

    5力、应力应变、压力及温度

    防火标准规范范本5.1力、应力应变观测

    5.1.1力、应力应变观测包括钢筋应力、锚杆应力、锚索(杆) 力及结构(构筑)物应变观测,分别采用钢筋计、锚索(杆)测 力计及应变计和无应力计观测。

    1.1力、应力应变观测包括钢筋应力、镭杆应力、锚索(杆) 及结构(构筑)物应变观测,分别采用钢筋计、锚索(杆)测 计及应变计和无应力计观测。 1.2钢筋计安装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依不同的安装方式,准备相应的连接器材。 一采用螺纹连接时,应根据钢筋计连接螺纹规格尺 寸,预先加工连接钢筋计的钢筋端正、反扣螺纹,并 备好厌氧胶或强力胶、95%酒精或其他挥发性溶剂等 辅助物品。: . 采用坡口焊时,应备好电焊机、焊条,并预先将 与钢筋计连接杆对焊的钢筋制成45°~60°的坡口。 一采用对焊机焊接时,钢筋直径宜小于25mm,应 备好对焊机、焊条:以及沥青、麻布、棉纱、线扎、 冷却水等辅助材料。 2)备好接长信号电缆、电缆连接器具及辅助材料。 3)对钢筋计和电缆做外观检查,并用相关仪表测试其有 关参数,检查结果应满足埋设要求。 2钢筋计的安装分为螺纹连接法、坡口焊接法及对焊机焊 法。 1)螺纹连接法的安装要点为:将安装钢筋计的钢筋截取 适当长度(一般不小于1m),其一端加工与钢筋计端 (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钢筋计安装前,应对内 外螺纹用95%的酒精或其他挥发性溶剂进行清洗,再

    ....
  • 相关专题: 大坝  
专题: 包装标准 |胶合板标准 |林业标准 |水利软件、计算 |仿古建筑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