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TB 10638-2019 J2776-2019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2020.3.1实施.pdf

  • (90)TB 10638-2019 J2776-2019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2020.3.1实施.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0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16
  • 发 布 人: hyh26064116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铁路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一正线数目; 一设计速度; 一最小曲线半径; 一限制坡度; 一到发线有效长度: 一闭塞类型; 一牵引种类;

    3.0.7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铁路专用线设计应符合《危险化学品

    工日 路运输的相关规定。办理集装箱运输的铁路专用线设计应符合集 装箱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 3.0.8,铁路专用线应绕避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无法绕避时,应采 取安全可靠的工程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3.0.9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应与铁路专用线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石油标准,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 3.0.10消防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铁路工 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1用于计算桥隧和其他永久性建筑物净空的轨道高度应按 远期运量和运营条件确定。 3.0.12铁路专用线排水应结合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条件合理 规划、布局,并与地方排水设施相衔接,形成完善、畅通的排水系统。 3.0.13铁路专用线线路方案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统 筹考虑与接轨线的衔接、减少征拆等因素,合理选择工程类型,降 低工程投资。 3.0.14铁路专用线路肩高程应根据洪水位或潮水位、特殊土和

    3.0.14铁路专用线路肩高程应根据洪水位

    不良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路肩高程受洪水位或潮水位控制时, 设计洪水频率应采用1/50,设计潮水位重现期应采用50年一遇; 限期使用的铁路可采用1/25或25年一遇。

    行车干扰,降低过渡工程费用。

    4.1.1设计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条件、设计速

    运营养护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曲线半径宜采用整百米的倍数,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0m整 音数的曲线半径。

    4.1.2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设计速度、工程条件、养护维

    征拆难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在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能显著节省工程投资时, 可采用表4.1.2中个别最小曲线半径。 专用线改建时,困难条件下,可保留个别最小曲线半径

    表4.1.2最小曲线半径

    4.1.3直线与圆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 下列规定: 1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并结合设计速度和地形条 件,按表4.1.3一1选用。有条件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 改建专用线困难条件下,可在同一曲线的两端采用不等长的 缓和曲线。

    3设计速度小于30km/h的路段,其曲线半径天于或等于 7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小于700m时,应设20m的缓和曲线 但外轨超高不足10mm时,亦可不设。 4.1.4圆曲线和夹直线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表4.1.4规定的数值。

    注:既有线改建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14m

    4.1.5双线区间直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不应小于4m;区间直线 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应符合表4.1.5的 规定。有双层集装箱运输需求的线路,曲线加宽尚应根据双层集 装箱运输限界计算确定,

    表4.1.5区间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mm)

    续表 4. 1. 5

    4.1.6区间线路线间距变更及其相关的平面标准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专用线车站两端和桥隧地段线间距变更应利用附近曲线 完成。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第二线上采用反向曲线完成。 2.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最小圆曲线长度 限制.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4.1.6规定的数值。

    4.1.7明桥面钢桥的平面线型不应设计为反向曲线,也不宜设计 为缓和曲线。

    1.7明桥面钢桥的平面线型不应设计为反向曲线,也不宜设计 缓和曲线。 1.8专用线车站的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的车站布置形式、种类 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并不应小于表4.1.8规定的数值。专用 改建车站困难条件下,站坪长度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

    和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并不应小于表4.1.8规定的数值。专用 线改建车站困难条件下,站坪长度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

    表4.1.8站坪长度(m)

    注:1站坪长度指在正线上为满足车站布置所需的长度。 2多机牵引时,站坪长度应根据机车数量及长度计算确定。 3会让站和中间站站坪长度系按正线上全部采用9号道岔确定的。条件不同 时,站坪长度应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 4复杂中间站的站坪长度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 5复线车站的站坪长度可参照相关标准执行。

    1专用线车站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 时,专用线车站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表4.1.9规定的 数值。

    4.1.9车站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

    2改建车站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时,可保留既有曲线半径。 3横列式车站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纵列式车站设在反向曲 线上时,每一运行方向的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不应有反向曲线。 4车站咽喉区范围内的正线应设在直线上。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限制坡度不得大于表4.2.1—1 规定的数值。

    2采用相同类型的机车加力牵引时,各种限制坡度相应的力 力牵引坡度可采用表4.2.1一2规定的数值。

    3当专用线列车采用直通运输时,限制坡度应满足直通运输 式

    续表4.2.3—1机型曲线半径最大坡度(轴重)(m)46912152025306001.021.371.902.432.953.834.715.585501. 161.552.152.743.344.335. 326.315001. 291. 732.393.063.724.825.937.034501.421.912.643.374.105.326.547.76HXD3B(25 t)4001.552.092.893.694.495. 827. 158.483501. 692.263.134.004.876.327.769.213001.822.443.384.325.256.818.379.932501.952.623. 634.635. 637.318.9810.662002.082.803.874.956.027.819.5911.383长度大于400m的内燃牵引铁路隧道、电力牵引铁路单洞单线隧道内的线路坡度,不得大于最大坡度乘以表4.2.3一2规定的系数所得的数值。表4.2.32电力和内燃牵引铁路的隧道线路限制坡度折减系数隧道长度L(m)电力牵引内燃牵引40040000.850..75长度天于1000m的电力牵引铁路单洞双线隧道内的线路坡度,不得大于最大坡度减去表4.2.3—3规定的减缓值所得的数值。表4.2.3—3电力牵引铁路单洞双线隧道内线路最大坡度减缓值隧道长度(m)100025000坡度减缓值0.29%00.53%00.62%00.66%0.16.

    4位于曲线地段的隧道,应先进行隧道坡度减缓(折减),再 进行曲线坡度减缓。 5内燃机车牵引列车通过长度小于或等于1000m的隧道 时,最低运行速度不得小于机车的最低计算速度uimin,隧道长度大 于1000m时不得小于imin+5km/h;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隧 道外设计加速缓坡。 6专用线改建按上述规定减缓或折减将引起巨大工程时,经 技术经济比较可保留原标准。 4.2.4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表4.2.4的规定。困难条件下可

    缩短至200m,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00m的坡段长度。

    表4.2.4最小坡段长度

    4.2.5相邻坡段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最大不得超过表4.2.5 的规定。专用线改建及增建第二线,有充分依据时,其相邻坡段的 坡度差可保留。

    .2.5相邻坡段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最大不得超过表4.2.

    表4.2.5相邻坡段的最大坡度差

    4.2.6竖曲线应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的设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设计速度80km/h~60km/h,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o 时,应设置竖曲线:设计速度40km/h,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5% 时,应设置竖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应按表4.2.6选用,

    表4.2.6最小竖曲线半径(m)

    2竖曲线与缓和曲线、明桥面桥、正线道岔不得重叠设置。 3专用线改建和增建第二线时,如既有坡段采用抛物线型竖 由线连接时,可保留不低于本条第1款要求的竖曲线与既有线连 妾。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不受缓和曲线的限制。

    程差不应大于10cm。线间距大于5m的并肩道口,相邻两线车 高程差形成的坡度不应大于2%。

    4.2.9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o,深长路堑地段可适当加

    4.2.9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0,深长路堑地段可适当 大坡度;困难条件下,可根据施工及排水等需求,经过技术经沟 选确定。

    4.2.10专用线车站站坪坡度应符合下

    1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的正线宜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 可设在不大于1.0%o的坡道上:特殊困难条件下,有充分技术经济 依据时,会让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但不应连续设置。专 用线改建车站在特殊困难条件下,如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可保留 既有坡度,但应采取防溜安全措施。 2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坡度相 司。特殊困难条件下,咽喉区的正线坡度不应大于限制坡度减 2%o,中间站、会让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不应大于10%0,并应满足 车站技术作业要求。 3咽喉区外的个别道岔和渡线可设在不大于限制坡度的坡

    道上。 4专用线改建车站的咽喉区,在特殊困难条件下,有充分技 术经济依据时,可设计为不大于限制坡度或双机牵引坡度的坡道, 但中间站、会让站咽喉区的坡度分别不得大于4%和15%o,并应满 足车站技术作业要求。

    4.2.11限制坡度小于或等于6%o的内燃牵引铁路,接轨站进站信

    机前的线路坡度,不能保证货物列车顺利启动时,应设置启动 爱坡。

    3.1专用线与其他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城市 的快速路交叉时,应设置立体交叉。专用线与二级以下公(道) 各交叉可设置平面交叉,但应采取保障安全的可靠措施。

    4.3.2专用线与其他铁路公(道)路立体交叉应遵循下列原

    1专用线与其他铁路立体交叉时,宜采用下穿的方式:困难 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采用上跨方式时,须对其他铁路采取防止 异物侵入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2专用线与公(道)路立交时,宜避免对公(道)路平纵断面 进行改建:不可避免时,应进行改建公路下穿专用线或上跨专用线 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4.3.3专用线与其他铁路、公(道)路立交桥的净高和净宽应满 足相关铁路、公(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专用线铁路立交桥下的 乡村道路净高、净宽,应根据通道种类和交叉条件与有关单位协商 确定。 4.3.4专用线上跨公(道)路时,铁路桥跨设置应满足相应道路 对净空和停车视距的要求,当立交净空不足5.0m时,应设置限高

    足相关铁路、公(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专用线铁路立交桥 乡村道路净高、净宽,应根据通道种类和交叉条件与有关单位 确定,

    对净空和停车视距的要求,当立交净空不足5.0m时,应设置限高 标志及限高防护架。

    规定: 1 道口宜设在瞭望视距不小于表4.3.5—1规定数值的 地点。

    1道口宜设在瞭望视距不小于表4.3.5—1规定数值的 地点。

    表4.3.5—1火车司机最小瞭望视距和机动车驾驶员侧向最小望视距

    车司机最小睛望视距和机动车驾驶员

    :机动车驾驶员侧向最小縣望视距为机动车在距道口相当手该级道路停车视距 并不小于50m处,应能看到两侧铁路上火车的范围。

    2道口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km:在车站内,桥梁、隧道两端及 进站信号机外方100m范围以内不应设置道口:铁路曲线地段不 宜设置道口。 3通过道口的道路平面线型应为直线。从最外侧钢轨算起 的道路最小直线长度不应小于5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表 4.3.5—2规定的数值。

    表4.3.5—2道口每侧道路的最小直线长度(m)

    4道口平台的长度不应小于16m。紧接道口平台的道路纵 不应大于3%,困难条件下不得大于5%。

    5道口两侧的道路上除应根据规定设置护桩外,还应按照道 路交通管理有关规定设置交通标志、路面标线、立面标志,并根据 需要设置栅栏。电气化铁路的道口应在公(道)路上设置限界架 及限高标志,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m。 6有人看守道口应设置道口看守房和电力照明以及栏木或 电动门、通信(有线和无线)、道口自动通知、道口自动信号、遮断 信号等安全预警设备。无人看守道口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根据需 要设置道口自动信号和道口监护设施。

    4.3.6改建既有道口困难条件下,经运营实践能保证安全者,

    界线和地界拐点处,直线地段间距宜为150m,曲线地段间距宜为 40m,

    5.1.1轨道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等要求。 5.1.2轨道类型应根据专用线的特点、年通过总质量等合理选用 5.1.3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水平。曲线地段外轨应设超高 最大超高不应大于150mm,单线铁路最大超高不应超过125mm。 5.1.4轨底坡应为1:40。 5.1.5小半径曲线地段应按表5.1.5规定的数值进行轨距加宽 并应在缓和曲线内递减完成。

    表 5. 1. 5 曲线轨距加宽值

    表5.1.6线路有雄轨道静态平顺度(mm)

    注:1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

    注:1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 偏差)不得超过1456mm。 2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度值。 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5.1.7有确轨道道岔静态平顺度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1.7道岔有雄轨道静态平顺度(mm

    5.1.8有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应符合表5.1.8的

    有作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应符合表5.1.8的规定。

    表5.1.8有雄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mm)

    5.2.1专用线轨道类型应根据养护维修机械配置,项目特点等综 合确定,可按表5.2.1的规定选用

    合确定,可按表5.2. 1 的规定选用。

    5.2.1专用线轨道

    5.3.1专用线钢轨可按表5.2.1的规定选用,再用轨使用应符合 相关规定。 同一线路宜铺设同一类型钢轨,困难时可采用不低于该线路 标准的不同类型钢轨,但应集中使用。调车线上采用铁鞋制动范 围内,不得铺设不同类型钢轨。 铺设不同类型的钢轨时,应采用异型钢轨连接。 5.3.2专用线采用有缝线路时,应铺设25m标准长度钢轨,困难 条件下可采用12.5m长度钢轨,接头应采用对接,曲线内轨应采 用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的位置。曲线地段内轨应按表5.3.2配置 短

    条件下可采用12.5m长度钢轨,接头应采用对接,曲线内轨应采 用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的位置。曲线地段内轨应按表5.3.2配置 豆轨。

    表5.3.2短轨配置标准

    注:1宜选用缩短量较小的短轨。 2在曲线尾应按实际需要插入个别相应短轨

    铺设再用轨或铺设非标准长度的新轨时,专用线正线、调车运 行联络线的钢轨长度不得小于9m。每种同长度同类型的钢轨应 集中连续铺设。 当铺设再用轨或非标准长度的新轨采用对接有困难时,可采 用错接。曲线上两轨缝相错应大于3m,绝缘接头处的两轨缝相错 不应大于2.5m。 绝缘接头的轨缝不应小于6mm,不同类型钢轨的连接处不得 设置轨道电路的绝缘接头。

    5.3.3专用线正线及调车运行联络线轨道上个别插入短轨时,插 入短轨长度不得小于6m。

    5.3.3专用线正线及调车运行联络线轨道上个别插入短轨时

    1 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 2 桥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2m范围内。 3 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 4 钢梁的横梁顶上。 道口范围内。

    5.4.1专用线宜采用混凝土枕,可采用再用混凝土枕。设有护轨 的地段应铺设混凝土桥枕。 5.4.2同种类型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 5.4.3轨枕加强地段及增加轨枕的铺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5.4.1专用线宜采用混凝土枕,可采用再用混凝枕。设有护轨

    .4.2同种类型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 。4.3轨枕加强地段及增加轨枕的铺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地段应增加轨枕铺设数量,重叠时只可增加一次: 1)混凝土枕轨道,电力牵引铁路半径为600m及以下或内 燃牵引铁路半径4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含两端缓和 曲线全长); 2)坡度大于15%o的地段。 2每干米铺设混凝土枕最多应为1760根。铺设Ⅲ型混凝土 的线路不应增加轨枕铺设根数。

    5.5.1碎石道床材料可采用一级道雄或二级道雄,一级道作的技 术要求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TB/T2140的规定,二级道诈 的技术要求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线半径小于400m、无缝线路曲线半径小于800m的地段,曲线外 侧道床顶面宽度应增加0.1m。

    表5.5.2单线道床顶面宽度(m)

    5.5.3近期年货运量大于或等于5Mt的铁路道床边坡应为 1:1.75,近期年货运量小于5Mt的铁路道床边坡应为1:1.5。底 层道诈边坡坡脚距道床边坡坡脚应为0.15m。底层道诈顶宽应为 2.3m。

    5.5.3近期年货运量大于或等于5Mt的铁路道床边坡应为 1:1.75,近期年货运量小于5Mt的铁路道床边坡应为1:1.5。底 层道诈边坡坡脚距道床边坡坡脚应为0.15m。底层道诈顶宽应为 2.3m。 5.5.4桥梁地段应采用单层道作,道床厚度不宜小于25cm,在困 难条件下,可减至20cm。 5.5.5隧道内道床厚度不宜小于25cm,道床诈肩至边墙或高侧 水沟间应以道诈填平。

    5.5.6轨枕端头至隧道侧沟、电缆槽间的道谁宽度不

    1电力牵引区段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0m和其他牵引区 段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350m地段,应按表5.6.1的规定设置轨 距杆或轨撑。

    表5.6.1轨距杆或轨撑安装数量

    2轨道电路区段轨距杆应采用绝缘轨距杆。 6.2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铁路桥梁以及明桥 钢梁桥应设置护轨。

    面钢染梁桥应设置护轨。

    6.1.2路基工程宜避免高填深挖.绕避严重不良地质条件的地

    设。在进行路基与桥梁、隧道工程比选时,应从技术条件、施工条 手、占用土地、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城镇建设规划、建设技 资与运营养护费用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工程类型

    6.1.4路堤填筑应充分利用路堑挖方隧道弃渣或桥涵弃土。

    弃料、煤研石、钢渣或粉煤灰等作为路堤填料时,应考虑其对周 环境的影响。

    6.1.5路基表层填料与道床碎石、路基各层填料的颗粒粒名

    足Dis<4ds的要求门窗标准规范范本,不能满足时应设置反滤层或隔离层

    定D15<4d85的要求,不能满定时, 应设置反滤层或隔离层。 6.1.6路基工程应有完整、系统、通畅的排水设施,并与铁路桥 涵、隧道、站场及地方排水系统合理衔接

    涵、隧道、站场及地方排水系统合理衔接

    6.2路基面形状与宽度

    6.2.1路基面形状宜为三角形路拱,自线路中心向两侧应设4% 横向排水坡。路基面加宽时,应保持三角形。

    横向排水坡。路基面加宽时,应保持三角形。 6.2.2新建铁路的路肩宽度,路堤不应小于0.6m,路堑不应小于 0.4m。

    6.2.2新建铁路的路肩宽度,路堤不应小于0.6m,路堑不应小于

    宽度和正线数自及线间距等计算确定, 2.4区间曲线地段路基面应在曲线外侧加宽基坑标准规范范本,加宽值应符表 2.4的规定,

    宽度和正线数自及线间距等计算确定。

    ....
  • 铁路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专用线  

相关下载

专题: 检测标准 |技术交底 |标准血压 |螺丝标准 |密封圈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