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8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 第2部分:客流风险管控规范.pdf

  • DB51T 28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 第2部分:客流风险管控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1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铁路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51/T28022021

    当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出现付费区滞留乘客达到付费区有效容纳能力的2/3以上,定义为付 费区大客流: 当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出现非付费区滞留乘客达到非付费区有效容纳能力的2/3以上,定义 为非付费区大客流。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可定义为线路大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某一条线路3个及以上车站同时发生大客流: 单个车站客流过大导致线路客流压力过大,运输能力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2条及以上线路发生线路大客流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风险管控时,需要对售票能力、安检能力、进站能力、出站能力、通过 能力和有效容纳能力等静态指标进行计算,利用相关结果进行静态能力匹配分析。 车站设备设施静态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 β一一单位时间单程票能力利用率; P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车站单程票使用率; 一一单位时间单程票售票能力(人次/小时)。 b)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安检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2:

    式中: β一一单位时间单程票能力利用率; Pa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车站单程票使用率; 单位时间单程票售票能力(人次/小

    式中: S一一单位时间安检能力利用率; P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A一一单位时间安检能力(人次/小时)。 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进站能力

    式中: 一一单位时间安检能力利用率; P滩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A一一单位时间安检能力(人次/小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进站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3:

    DB51/T28022021

    式中: 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能力利用率; P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乙进一一单位时间进闸能力(人次/小时)。 d)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出站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4:

    式中: 一一单位时间出站能力利用率; Pa一一单位时间出站人数(人次/小时); e)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进站通行

    式中: 一一单位时间出站能力利用率; P一一单位时间出站人数(人次/小时); e)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进站通行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5

    式中: 入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通行能力利用率; P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L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通过能力(人次/小时) f)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出站通行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6

    式中: 础一一单位时间出站通行能力利用率; P出一一单位时间出站人数(人次/小时); L一一单位时间出站通过能力(人次/小时) g)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换乘通行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7

    式中: 础一一单位时间出站通行能力利用率; Pa一一单位时间出站人数(人次/小时); L 一一单位时间出站通过能力(人次/小时

    式中: 单位时间换乘通过能力(人次/小时)

    DB51/T28022021

    h)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车站有效容纳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 式8:

    P进+P换入 (8) R

    式中: 0 单位时间车站有效容纳能力利用率; R 车站有效容纳能力(人次)

    7.2车站动态输送能力匹配

    7.2.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风险管控时,需对单位时间内车站动态输送能力与单位时间进站量 进行匹配分析,换乘站还需考虑单位时间换入量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由此引入车站动态能力承载率,衡 量车站客运量与相对应的断面运能是否匹配。

    .2车站动态能力承载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车站动态能力承载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

    式中: θ一一单位时间车站动态能力承载率; P避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式中: 9一一单位时间车站动态能力承载率; P进一一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P入一一换乘站单位时间换入人数(人次/小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 能力及车站动态输送能力作为关键 配分析,定义见式10:

    式中: x一一车站客流风险系数 客流风险评价详见表1。

    x=max(β,o,中进,中,进,2,2换,,0)..

    式中: x一一车站客流风险系数。 客流风险评价详见表1。

    DB51/T28022021

    8.1.1车站级控制措施

    车站级客流控制主要针对进站客流进行管控,若该车站为换乘站时,还需要对换乘客流进行管控。 客流管控方式主要分为一级客流控制、二级客流控制及三级客流控制;换乘客流控制方式主要分为 绕行、控制进站及通道卡控,具体分类措施如下: 一级客流控制:在付费区采取措施控制进入站台乘客数量的客流组织行为,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 在站厅与站台的楼梯、扶梯连接处设置控制点; 改变扶梯走向; 通过停用扶梯及引导乘客走楼梯等方式减缓乘客走行速度: · 在付费区设施回形线路并分批放行乘客至站台。 二级客流控制:在非付费区采取措施控制进入付费区乘客数量的客流组织行为,主要控制措施 如下: 关闭部分进站检票设备; · 在进站检票设备处设置铁马等设施限制乘客进站或分批放行乘客进站; ·通过控制安检速度控制乘客进站速度或分批进行乘客安检, 三级客流控制:在出入口外采取措施控制进站乘客数量的客流组织行为,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在出入口用导流、隔离等设施限制或分批放行乘客进站; 在出人口外通过设置回形线路控制进站客流; · 因客流组织需要将出入口改变为“单向通行”的模式; ·因客流组织需要关团出人口。 换乘绕行:在换乘区域,使用隔离设备让乘客进行区域绕行,从而规范客流走向、理顺排队队 伍、减少客流冲突。 控制进站:采取二级或三级客流控制措施,减缓进站乘客速度,降低进站客流与换入客流的叠 加效应,从而整体控制换乘客流。 通道卡控:换乘站某一线路站台客流较大时,通过采取人工措施降低站台直连换乘通道的换乘 速度,必要时甚至封闭换乘通道,采取站厅绕行等方式进行换乘,以此减轻换乘站大客流线路 的站台压力。

    车站级客流控制启动及取消标准如表2所示。

    DB51/T28022021

    表2车站级控制措施的启动及取消标准

    8.1.2线路级控制措施

    线路级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则: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由换乘站向线路控制中心(OCC)申请启动线路级控制措施(以下简称 “线控”): ·换乘站启动车站级客流控制后,付费区滞留乘客面积超过付费区有效面积的一半以上; 高峰时段预计5列及以上列车延误超过5分钟。 线路级控制措施的启动及取消标准如表3所示。

    表3线路级控制措施的启动及取消标准

    后动线控后,本线运力紧张区段及以近区段(运力紧张区段与该运行交路起始站之间区段 近区段,下同)各重点站(可单限运力紧张方向,下同)进站客流进行控制,可逐步或越 取一、二、三级客流控制,限制客流减缓速度,限流车站进站客流不宜高于该站同时段正 流的80%。

    8.1.3线网级联控措施

    线网级联控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则: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由OCC报线网控制中心(COCC)申请启动线网级联控措施(以下简称“网 控”): 当某条线路经采取线控措施后,申请启动线控的换乘站客流仍然无法缓解; 某条线路不具备邻线换入客流条件; 高峰时段预计5列及以上列车延误超过10分钟。 线网级联控措施的启动及取消标准如表4所示。

    DB51/T28022021

    表4线网级联控措施的启动及取消标准

    8. 1.4 调整行车组织方式

    运营单位根据大客流区段断面客流、换乘量、进站量等客流数据,可采取临时加开列车、开行大站 快车、增加上线列数、调整大小交路等方式,并做好列车运行图优化调整,缩减列车运行间隔,提升断 面、线路或线网运输能力,必要情况下,与大客流线路有换乘关系的线路采取在换乘站通过(越站)措 施,缓解大客流线路压力。

    8.2车站设备设施能力优化

    车站设备设施能力优化应满足以下要求: 车站设备能力分析时,应以城市轨道交通管辖区域内相应设备设施的实际能力为准,设计值可 作为参考标准; 车站设备能力优化应根据客运组织各环节设备能力的瓶颈点,开展针对性的优化提升工作。

    B. 2. 2 优化原则

    8.3客运信息化系统管控

    客运信息化系统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信息化系统建设应遵循顶层设计,多元参与,统筹推进,集约建设,共建共 享,建立机制,保障安全等原则; 客流数据采集应充分整合既有的系统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格局,引入新型或前沿的技术手段, 建立稳定可靠的传输通道,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为客流信息化 系统提供优质的数据源; 客流信息分析需充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现状,符合运营业务标准,建立完善合理的模型算法; 客运信息发布功能应利用既有载体,并充分引入前沿的发布手段及方式,提升信息获取的便捷 性。

    8. 3. 2系统功能

    DB51/T28022021

    客流信息化系统应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及管控一 台,应包含客流数据采集功能、客流数据预测功能、 客流信息分析功能和客运信息发布功能 其他潜在系统的接口功能。

    8. 3. 3 系统性能

    客运信息化系统的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客流数据采集应覆盖城市轨道交通管辖区域,不得出现数据缺失或漏项; 客流数据采集应保证时效性,数据延迟不宜大于2分钟; 客流信息分析应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从进站量、出站量、换乘量、客运量、拥挤度等指 标进行分析,上述指标的时间粒度不宜大于5分钟; 客流数据根据系统分析后产生的结果,与实际数据的误差不宜大于5%; 客运信息发布应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刷新频率不宜大于2分钟

    表A.1规定了静态能力计算方式。

    DB51/T28022021

    表A.1静态能力计算方式表

    DB51/T28022021

    工程监理标准规范范本表A.1静态能力计算方式表(续)

    表B.1规定了车站动态输送能力计算方式。

    DB51/T2802202

    表B.1车站动态输送能力计算方式表

    [1]GB/T300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2]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3] GB/T50546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 [4]IT/T1185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则

    电梯标准规范范本DB51/T2802202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城市轨道  
专题: 计算机标准 |城镇建设标准 |ppp |医药标准 |商业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