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218-2019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扫描版).pdf

  • TB 10218-2019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扫描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3.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0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铁路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B 10218-2019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扫描版)

    3.1.1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宜在桩项设计标高位置进

    1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或桩身 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4d。 2单桩静载试验与高应变法检测前,除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 到设计强度外,桩侧和桩端土应满足最小间歇时间要求:打入桩 砂土7d,粉土10d,非饱和黏性土15d,饱和黏性土25d;混凝土灌 注桩28d。 3当采用钻芯法进行强度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宜小于 28d或预留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当钻芯法仅作为无损检 测的缺陷验证时,其龄期可按照无损检测的龄期要求进行。 3.1.3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数量应符合铁路工程设计和相 关验收标准的要求。对于抽样检测工程,检测前应制订明确的抽 样原则或方法。 3.1.4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 法、高应变法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2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或 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3对高应变法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采用静

    1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或桩身 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4d。 2单桩静载试验与高应变法检测前,除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 到设计强度外,桩侧和桩端土应满足最小间歇时间要求:打入桩 砂土7d,粉土10d,非饱和黏性土15d,饱和黏性土25d;混凝土灌 注桩28d。 3当采用钻芯法进行强度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宜小于 28d或预留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当钻芯法仅作为无损检 测的缺陷验证时,其龄期可按照无损检测的龄期要求进行。

    3.1.4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 法、高应变法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2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或 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3对高应变法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采用静

    4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时农业标准,可辅以孔内摄像进行分析验证。

    4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时,可辅以孔内摄像进行分析验

    1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按所发现Ⅲ、IV 类桩的桩数加倍抽检。 2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 原因并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点)数加倍抽检。

    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2.1和本规程第4章~第6章、 第10章的有关规定。

    3.2.2I、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需由工程建设方与设计方等 单位研究,以确定处理方案或继续使用:IV类桩为不合格桩

    3.2.2I、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需由工程建设方与设计方等

    3.3.2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 询单位(如有)、施工单位。 2工程概况,地质概况,设计与施工概况,受检基桩相关参

    数,桩位布置图。 3检测方法、依据、数量、日期、仪器设备。 4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检测结果汇总 表,检测结论,相关图片。

    身完整性类别。 4.1.2本方法检测的基桩桩径应小于2.0m,桩长不宜大于40m 当现场组织试验时,桩长标准可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确定。 4.1.3对桩身截面多变或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 法辅助验证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1.2本方法检测的基桩桩径应小于2.0m,桩长不宜大于40m。 当现场组织试验时,桩长标准可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确定。 平国共山

    法辅助验证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2.1检测仪器应具有信号采集、滤波、放大、显示、储存、信号处 理分析功能。

    4.2.1检测仪器应具有信号采集、滤波、放大、显示、储存、信号处 理分析功能。 4.2.2激振设备宜根据桩型及检测目的进行选择以获得所需的 激振频带和冲击能量。宜坚店 4.2.3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基桩动测仪

    4.3.1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强度或龄期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的规定。 2桩头的材质强度应与桩身相同,桩头的截面尺寸不宜与 桩身有明显差异。 3桩顶检测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传感器安装点 和激振点应打磨光滑。

    4打人或静压式预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4.3.2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应安装在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裂 缝或浮动砂粒。传感器应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 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应产生滑移或松动。 2对于实心桩,当激振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 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2/3,如图4.3.2一1所示;当激振点不在 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激振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半径的 1/2。

    (a)D≤0.8m (b)0.8m

    3对于空心桩,激振点和传感器宜安装在桩壁厚1/2处,1 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女 4.3.2—2所示

    图4.3.22空心桩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布置示意图 一激振点:0一传感器安装点

    4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宠的主筋影响。 5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6应根据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及时改变锤击脉冲宽度。应 采用宽脉冲检测长桩桩底或深部缺陷,窄脉冲检测短桩或桩的浅 部缺陷。

    .3.3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3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

    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设定桩长应为桩项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3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 辨率确定: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应少于1024点。 4传感器的灵敏度值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 5采样频率、增益、指数放大、数字滤波等参数应根据桩长 设置。

    4.3.4信号采集和筛选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检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应少手3次,且检测波形应具有 良好的一致性,信号不应失真或产生零点漂移。 2当信号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或多次信号叠加 方式,提高信噪比。 3不同检测点多次实测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 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增加检测点数量,重新检测。

    4.4.1信号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低通滤波不宜低于2000Hz。 2指数放大倍数不宜大于15倍,放大范围不宜小于桩长的 2/3。 3测试信号曲线尾部应基本归零。

    结合地质资料、施工资料和波形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1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显时,应选取相同条件下不少 于5根I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桩身波速平均值

    Ci niai 2L×1000 AT

    4.4.4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 4. 41)

    式中L测点至桩身缺陷的距离(m); AT——时域信号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AF一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一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c.值替代。

    4.4.5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

    性、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表4.4.5进行综 合判定。 精

    表4.4.5桩身完整性判定

    4.4.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身完整性判定应结合其

    4.4.6出现下列情况之 法进行: 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和评定。 2桩长的推算值与实际桩长明显不符,且又缺乏相关资料加 以解释或验证。 3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4某一场地多数桩底反射不明显,无法对桩身完整性和桩长 做出判定。

    5柱(端承桩)桩底反射信号出现明显与人射波同相的反 射特征。 4.4.7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程第3.3.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实测信号曲线。 2桩身波速及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 3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4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 范围及倍数、低通滤波频率;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 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位置、范围和程 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桩径大于等于2m或桩长大于40m或特殊结构物或复杂

    5.1.2 桩径大于等于 2 m 或

    等于0.5us,采样长度不应小于1024点。

    5.3.1声测管的理设应符合下

    1桩身直径小于等于0.8m时,应埋设不少于2根管:桩身 直径大于0.8m且小于等于1.6m时,应埋设不少于3根管:桩身 直径大于1.6m时,应埋设不少于4根管:桩身直径大于2.5m时 宜增加声测管的理设数量。 2声测管应采用金属管,内径不应小于40mm,壁厚不应小 于3.0mm。 3声测管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连接处应光滑过 渡,不漏水。管口应高出混凝土顶面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 口高度宜一致。 4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布置,固定牢靠,保证浇筑混凝土 后相互平行。 5声测管以线路大里程方向的顶点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旋转 方向呈对称形状布置并进行编号,如图5.3.1所示

    5.3.2现场检测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0.8m

    1受检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或龄期应符合本规程第3.1.2 条的规定。 2声测管管口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00mm以上

    3将各声测管内灌满清水,管内不得堵塞。 4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5在桩顶准确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的 6检查换能器的完好状态。一 5.3.3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以相同标高分别置于声测管中 的测点处,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不宜小于100mm。 险测过程中应校核换能器深度妞 2合理设置延时放大倍数等采集参数,实时显示和记录接 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 作为声波透射法检测的辅助判据时,尚应读取信号的主频值。 3,在身质量可的测点周围,应加密测点,或采用斜测扇 形扫测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图5.3.3)。 采用斜测法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 于40°。

    图5.3.3平测、斜测和扇形扫测示意图

    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5. 4. 23)

    ai 第i测点信号首波峰值(V); o 零分贝信号幅值(V); 第测点信号主频值(kHz),也可由信号频谱的主频 求得; 一第i测点信号周期(us)。

    声速临界值采用正常混凝土声速平均值与2倍声速标 差,即

    式中一 一声速临界值(km/s); n一一测点数。 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时,声

    当检测部面几个测点的声速值普遍偏低且离散性很小时 用声速低限值判据。即实测混凝士声速值低于声速低限值 判定为异常。

    式中一一声速低限值(km/s)。 声速低限值应由预留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与 比试验结果,结合本地区实际经验确定

    1出现个别声测管底附近堵管时,可采用斜测法检测,且 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0 2不满足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可在所堵声测管附近钻芯 检测桩身混凝王完整性,并用钻芯孔作为通道进行声波透射法 3声测管无法疏通或在声测管附近无法形成整耕检测通道 时,可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混凝士完整性并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 钻芯法”的相关规定,声波透射法仅对检测部分进行评价。 5.4.7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程第3.3.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受检桩每个检测剖面声速一深度曲线、波幅一深度曲线 并将相应判据临界值所对应的标志线绘制于同一个坐标系。 2当采用主频值或PSD值进行辅助分析判定时绘制主 频一深度曲线或PSD曲线。 3桩身完整性类别、缺陷位置、范围和程度。

    6.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预制桩及混凝王灌注的竖向抗压承 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 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6.1.2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有现场实测经验

    6.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基桩动测仪》 JG/T518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保存并显示实测力与速度信号、信 号处理分析功能

    6.2.2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除导杆式柴油锤

    6.2.4桩的贯入度可采用精密水准仪等仪器领

    6.3.1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顶面应平整,桩顶高度应满足锤击装置的要求,桩锤量 与柱顶对中击装置架立应垂直稳固

    1桩顶面应平整,桩顶高度应满足锤击装置的要求,机

    2对不能承受锤击的桩头应做加固处理,混凝王桩桩头加固 可参照本规程附录A执行:预应力管桩宜选择桩顶有端头板的桩 作为试验桩。

    1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应分别中心对称安装在桩项 下两侧表面处,传感器与桩顶的距离不宜小于2.0倍的桩径(宽), 对于大直径桩,距离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0倍的桩径(宽)。 传感器安装面应平整,所在截面的材质和尺寸与桩身相同。 2加速度传感器与应变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同侧传感器间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0mm,传感器中轴线应与桩轴 线平行。 3传感器应紧贴身表面,锤击时不得松动。安装应变传感 器时,应对传感器初始变形量进行监测,初始变形量应在仪器规定 的范围内。 4锤头测力只适用整体锤自由落体,测力的加速度传感器 应为冲击型加速度传感器,且信号必须正常归零。传感器必须安 装在整体锤的形心部位。 5桩头顶部应设置桩垫,垫宜采用10mm~30mm厚的干 木板或干胶合板等匀质材料,必要时可用细砂找平。对手大直径 昆凝士灌注桩,桩头处理宜采用接桩方式。

    6.3.3检测仪器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于1024点。 2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心 3测点处的桩截面尺寸应按实际测量确定,波速质量密度 和弹性模量应按实际情况设定。 4测点以下桩长和截面积可采用设计文件或施工记录提供 的数据作为设定值。

    5桩身材料质量密度的取值:混凝土预制桩2450kg/m~ 2500kg/m,管桩2550kg/m~2600kg/m,混凝土灌注桩 2350kg/m~2400kg/m。 6发身波速可结合本地区经验或按同场地同类型已检桩的 平均波速初步设定.现场检测完成后应按本规程第6.4.1条第2款 调整。

    .3.4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1检测前应检查传感器,连接电缆及接插件,确认测试系统 处于正常状态,并按本规程第6.3.3条的规定设定参数。他 2每根受检桩记录的有效锤击信号应根据桩顶最大动位移 最大速度、桩身最大压应力、锤击能量、贯人度、信号质量,以及缺 陷程度及其发展情况等综合确定,不宜采用桩土系统反复扰动、承 载力下降后的记录信号。 A 3重锤和锤架安装应保证锤的重心与桩顶对中,锤架中轴线 竖直。自由落锤时,宜重锤低击,最大锤击落距不应大于2.5m。 一4检测时应及时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实测力与速度曲线峰 值比例失调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测试:两侧力信号幅值相 差1倍时.应调整锤击设备重新测试:测试波形系乱或四通道信号 不全时,应分析原因后重新测试:身有明显缺陷或缺陷程度加剧 时,应停止检测。 饼

    1检测承载力时宜选取锤击能量较天击次的锤击信号。 2桩身波速可根据下行波波形起升沿的起点到上行波波形 下降沿的起点之间的时差与已知桩长值确定(图6.4.1):底反 射信号不明显时,可结合桩长、混凝王波速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邻 近桩的桩身波速值确定

    图6.4.1桩身波速的确定

    3当测点处原设定波速随调整后的桩身平均波速改变时,相 应的桩身材料弹性模量应按式(6.3.3)重新计算,并对原实测力 值进行校正。 4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比例失调时,应分析原因,不应 进行比例调整。 6.4.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高应变锤击信号不应作为承载力分 析计算的依据: 1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 最终未归零。 2锤击偏心导致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超过1倍。

    4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4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1实测曲线特征反映出的桩承载性状。 2观察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连续锤击时缺陷的扩天 闭合情况。

    2曲线拟合时间段长度在t,+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 于20ms(柴油锤信号为30ms)。 3拟合分析选用的拟合参数应在岩土工程的合理范围内。 4各计算单元所选用的土的最大弹性位移值不应超过相应 桩单元的最大计算位移值。 5拟合完成时,土阻力响应区段的计算曲线应与实测曲线吻 合,其他区段的曲线应基本吻合。 6贯入度的计算值应与实测值接近 6.4.7出现下列情况时,宜采用静载法进一步验证: 1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2单击贯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和 端阻的上行阻力波明显与地质条件不符。 3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 4由于桩侧土和桩端土扰动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 载力下降。

    6.4.8桩身完整性可采用下列方

    1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时,拟合时所选用的桩主参数应 符合本规程第6.4.6条第1款和第3款的规定:根据桩的成桩工 艺,拟合时可采用桩身阻抗拟合模型、桩身裂隙模型(包括混凝土 预制桩的接桩缝隙)和桩端缝隙模型拟合。 2桩顶下第一个缺陷可用β法并参照表6.4.8判定。桩身 完整性系数β和身缺陷位置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6.4.81) (6.4.82)

    式中β——桩身完整性系数; t—缺陷反射峰对应的时刻(ms); x—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R一缺陷以上部位土阻力的估计值,等于缺陷反射起始点 的锤击力与速度乘以桩身截面力学阻抗之差值,取值 方法见图6.4.8。

    △R一一缺陷以上部位土阻力的估计值螺旋钢管标准,等于缺陷反射起始点

    表6.4.8桩身完整性判定

    图6.4.8桩身完整性系数计算

    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7.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7.1.2试验方法分为慢速和快速维持荷载法。为设计提供依据 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的地 区经验时,工程桩验收检测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7.1.3埋设有相应的测试元件时,本方法也可用于桩身应力、桩 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测试。

    7.2.1试验加载装置一般使用一台或多台油压于斤顶并联同步 加载,采用两台及以上于斤项加载时,要求干斤顶型号、规格相同, 且合力中心与桩轴线重合。 7.2.2静载试验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主要有锚桩 潢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和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三种 模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宜按预估最大荷载量的1.2倍设计,在最大 试验荷载作用下,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不应产生过大的变形 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2工程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宜少于4根,且应对锚桩上 拔量进行监测。 3锚桩抗拔力、钢筋与焊缝的抗拉强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 要求。 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30·

    广场标准规范范本且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的1.5倍。

    ....
  • 检测试验 铁路标准 技术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水利技术论文 |邮政标准 | 照明标准 |建材标准 |服务质量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