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1.3设计概况 2
2工程概况 3
2.1线路概况 3
2.2主要技术指标 4
2.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4
2.4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11
2.5工程主要特点 12
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14
2.6.1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14
2.6.2主要施工对策 14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20
3.1自然特征、地形地貌 20
3.1.1地形地貌 20
3.1.2地质 20
3.1.3水文 21
3.1.4气象 21
3.2交通运输情况 21
3.2.1铁路运输情况 21
3.2.2公路运输情况 21
3.2.3水路运输情况 22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以用情况 22
3.3.1施工用水 22
3.3.2施工用电 22
3.3.3施工用燃料 22
3.4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22
3.4.1水泥 22
3.4.2粉煤灰、矿粉 24
3.4.3细骨料 25
3.4.4粗骨料 26
3.4.5钢材 26
3.5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 26
4施工组织安排 27
4.1建设总体目标 27
4.1.1质量目标 27
4.1.2安全目标 27
4.1.3工期目标 27
4.1.4投资控制目标 27
4.1.5环保水保目标 27
4.1.6文明施工目标 28
4.1.7职业健康目标 28
4.1.8创优目标 28
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28
4.2.1施工单位管理组织机构 28
4.2.2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33
4.2.3施工工点划分 35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36
4.3.1总体施工安排 36
4.3.2主要工效指标 36
4.3.3主要技术要素 40
4.3.4主要分项工程工期计划 41
4.3.5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 42
4.4施工准备及建设协调方案 44
4.4.1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44
4.4.2建设协调方案 45
4.5工程接口及配合 46
4.5.1施工接口界面协调配合措施 46
4.5.2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措施 46
4.5.3与征地拆迁单位等部门的配合措施 46
4.5.4与建设单位的配合措施 47
4.5.5与监理单位的配合措施 47
4.5.6与设计的配合措施 48
4.5.7与第三方检测单位的配合措施 48
4.5.8与线路跨越的铁路、公路部门的配合措施 49
4.5.9与相邻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50
4.5.10各专业工程借口之间工期安排 50
4.5.11与后续工程配合措施 50
4.6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横道图、网络图 51
5临时工程 51
5.1临时工程设置实施方案 51
5.1.1驻地建设 51
5.1.2施工便道及道路改移 52
5.1.3施工栈桥 53
5.1.4临时供电、供水 54
5.1.5临时通讯 55
5.1.6混凝土搅拌站及路基填料拌合站 55
5.1.7材料厂 57
5.1.8炸药库 57
5.1.9制存梁场 57
5.1.10轨道板预制场 58
5.1.11取、弃土场 58
5.1.12其它临时设施 59
5.1.13钢筋加工场 59
5.2主要临时工程量 60
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 60
6.1控制性工程 61
6.1.1工程概况 61
6.1.2桩基施工方案 62
6.1.3承台施工方案 62
6.1.4墩身施工方案 64
6.1.5转体法施工 66
6.2重点工程 82
6.2.1长坑特大桥 82
6.2.2简支箱梁预制、架设 94
6.2.3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方案 115
6.2.4峡江站扩建工程 135
6.2.5岩溶路基注浆 201
6.3施工难点及注意事项 206
7施工方案 207
7.1施工准备 207
7.1.1工程检测及试验 207
7.1.2施工技术准备 207
7.1.3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208
7.1.4物资供应方式 208
7.1.5测量控制 208
7.2标段首开工点 211
7.2.1路基工程首开工点 211
7.2.2桥梁工程首开工点 211
7.2.3涵洞工程首开工点 212
7.2.4隧道工程首开工点 212
7.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212
7.3.1路基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212
7.3.2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213
7.3.3路堑施工方案 219
7.3.4过渡段施工方案 220
7.3.5基床填筑施工方案 222
7.3.6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22
7.3.7路基支挡施工方案 228
7.3.8路基相关工程施工方案 233
7.3.9路基附属设施施工方案 237
7.3.10沉降观测 238
7.3.11站场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工艺 239
7.4支架法现浇梁施工 239
7.4.1施工方案 239
7.4.2施工流程 239
7.4.3支架设计与搭设 239
7.4.4支架安装与预压 240
7.4.5模板制造及安装施工 243
7.4.6支架现浇施工 244
7.4.7支架拆除 244
7.5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44
7.5.1隧道工程概况 244
7.5.2隧道施工原则 245
7.5.3隧道施工指导思想 245
7.5.4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245
7.5.5隧道出碴方案 246
7.5.6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 248
7.5.7隧道洞门施工方案 249
7.5.8隧道明挖施工方案 249
7.5.9隧道暗洞施工方案 252
7.5.10二次衬砌 269
7.5.11监控量测 270
7.5.12供风、供水、供电、通风、排水 270
7.6一般桥梁概况 271
7.6.1设计概况 271
7.6.2桥址处地形、地貌 272
7.6.3不良地质情况 272
7.6.4施工组织安排 273
7.6.5桥梁基础施工方案 273
7.6.6墩台施工方案 275
7.6.7翻模施工工艺 277
7.6.8无砟轨道防水施工 279
7.6 X755县道改移施工方案 281
7.6.1工程概况 281
7.6.2公跨铁小箱梁施工方案 281
8资源配置方案 282
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282
8.1.1机械、试验设备仪器调配计划 282
8.1.2机械设备供应的应急预案 282
8.1.4主要试验、质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 282
8.2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283
8.2.1物资供应组织 283
8.2.2物资管理 284
8.2.3主要材料供应 287
8.2.4周转材料 287
8.3劳动力组织计划 288
8.3.1采用架子队的用工管理模式 288
8.3.2劳动力进场计划 288
8.3.3投入的主要劳动力计划 288
8.4投资计划 289
8.5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 289
8.5.1临时用地计划 289
8.5.2施工用电计划 290
9管理措施 290
9.1标准化管理 290
9.2质量管理措施 291
9.2.1质量目标 291
9.2.2质量保证体系 291
9.2.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91
9.2.4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负责制 294
9.2.5质量管理制度 295
9.2.6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297
9.2.7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98
9.2.8桥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99
9.2.9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03
9.2.10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05
9.3安全管理措施 306
9.3.1安全目标 306
9.3.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06
9.3.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307
9.3.4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308
9.3.5安全生产检查 308
9.3.6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09
9.3.7安全奖惩制度 309
9.3.8安全保证措施 309
9.3.9安全控制 314
9.3.10隧道施工 315
9.3.11基础施工 317
9.3.12高处作业 317
9.4工期控制措施 317
9.4.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317
9.4.2保证工期的经济措施 321
9.4.3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321
9.4.4上下相承工序协调措施 322
9.4.5雨期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22
9.4.6冬季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23
9.4.7夜间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23
9.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23
9.5.1环保、水保目标 323
9.5.2保证体系 324
9.5.3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 325
9.5.4环保工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奖优罚劣 325
9.5.5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325
9.5.6严格执行环保规定及管理办法 325
9.5.7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325
9.5.8环境保护措施 325
9.5.9水土保持措施 329
9.6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29
9.6.1文明施工目标 329
9.6.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329
9.6.3设置“五牌一图”及安全标牌 330
9.6.4场内标语、标志和室内外布置 330
9.6.5管理形象 331
9.6.6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32
9.6.7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332
9.6.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32
9.7文物保护管理措施 333
9.8节约用地措施 334
9.9冬季与夏季施工措施 334
9.9.1冬季施工措施 334
9.9.2夏季施工措施 335
9.10雨期施工措施 335
9.11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336
9.11.1预警机制 336
9.11.2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337
9.11.3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339
9.11.4加强安全工作、作好应急准备 339
9.11.5雨期施工应急措施 340
9.11.6冬季施工应急措施 340
9.11.7火工品管理措施 341
9.12投资控制措施 344
9.12.1把好施工管理关 344
9.12.2疏通信息渠道 344
9.12.3推广材料报价制度 344
9.13试验检测手段及措施 345
9.13.1建立试验检测体系 345
9.13.2工程试验与检测 345
9.13.3加强试验检测数据资料管理 346
9.14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347
9.14.1隧道初期支护保护 347
9.14.2已完工桥梁墩台、涵洞保护措施 347
9.14.3钢筋、模板保护措施 347
9.14.4桥面系的保护措施 347
9.15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47
9.15.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47
9.15.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48
9.15.3组织管理措施 348
9.15.4劳动保护措施 348
9.15.5职业病防治措施 348
9.15.6洞内有毒气体预防措施 348
9.16路基、桥梁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 349
9.16.1路基、桥梁沉降控制 349
9.16.2路基、桥梁及接口工程沉降观测 351
9.17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352
9.18四化建设 355
9.18.1隧道施工机械化 355
9.18.2工序施工专业化 355
9.18.3预制工作工厂化 355
9.18.4管理信息化 355
10引用的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358
10.1施工规范目录 358
10.2试验规范目录 360
10.3相关法律、法规目录 363
11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365
12 施工组织图表 365
12.1附图 365
13.2附表 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