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02-201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 JGJT302-201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25
  • 发 布 人: iwjh163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项目管理,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0.1 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中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
    1.0.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为获得关准的结构、构件或节点的府方或险变而开展的测量 1作

    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能友映其某变化的观

    路基标准规范范本2. 1. 10 监测频次

    2. 1 11 限 值 limited valud

    施,过程中,对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相关指标设定的不应超 出的界限值

    2. 1. 12 预整值 alarming

    依据规范规建、设计要求、1程经验或施「过程结构分析结 果等,针对变形与应力监测项,设定的应引起相关单位以预警关 注的参照值

    2. 1. 13 果结构flexible stru

    组成部件的弯刚度影很小、主要以轴向刚度或者薄膜刚 度形成的强儿何非线性结构体系,如索膜结构、索网结构等。轴 向力对组成部件横间变形的影响大于5兴的结构体系,可看作强 儿何非线性结构体系

    I 14 刚性结构 rigid structu

    组成部件的轴间刚度或者薄膜刚度影明很小、主要以弯曲冈 变形成的弱儿何非线性结构体系。轴间力对组成部件横向变形的 影响小于的结构体系可看作弱儿何线性结构体系

    前后两次监测的时间间隔

    D 两点间的距离: 1m. 测距中误差: 3 测角中误差: m 水准测量每工来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11 测问准测量标准偏差

    3. 1. 1下列建筑和程应进行施过程缩构分机

    3.1.1下列建筑1程应进行施1过程结构分机: 1建筑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 2跨度不小于60m的柔性大跨结构或跨度不小于120m的 州性大跨结构; 3 带有不小j.18m悬挑楼盖或50m悬挑屋盖结构的 I程; 4 设计文件有要求的程。 3.1.2下列建筑工程应进行施工过程结构监测: 1 建筑高度不小于300m的高层建筑; 2跨度不小于60m的柔性大跨结构或跨度不小于120m的 刚性大跨结构: 3带有不小于25m悬挑楼盖或50m悬挑屋盖结构的工程; 4.设计文件有要求的I程 3.1.3施L过程结构监测L作应按表3.1.3的监测内容,根据 结构受力特点确定监测项用。 3.1.+施工过程中宜对下列构件或节点进行选择性监测: 1应力变化显著或应力水平高的构件: 2结构重要性突出的构件或节点; 3变形显著的构件或节点; 4“施工过程中需准确了解或严格控制结构内力或位形的构 件或节点: 5设计文件要求的构件和节点 3.1.5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和施1监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报相 关单位伟批。

    1建筑高度不小于300m的高层建筑; 2跨度不小于60m的柔性大跨结构或跨度不小于120m的 刚性大跨结构: 3带有不小于25m悬挑楼盖或50m悬挑屋盖结构的工程; 4.设计文件有要求的I程。 3.1.3施L过程结构监测L作应按表3.1.3的监测内容,根据 结构受力特点确定监测项

    1应力变化显著或应力水平高的构件: 2结构重要性突出的构件或节点; 3变形显著的构件或节点: 4“施工过程中需准确了解或严格控制结构内力或位形的构 件或节点: 5设计文件要求的构件和节点 3.1.5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和施1监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报相 关单位批

    表3.1.3施工过程结构监测内容

    胞: ★时脂测项: A介测项:可监测项

    3.1.6监测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行业规定的特殊1 种必须持证上岗

    3.1.7监测设备仪器应通过计量标定,采集及传输设备

    3.1.7监测设备仪器应通过计量标定,采集及传输设备性能 应满足工程监测需要

    1作业时监测电子设备、导线电缆等宜远离大功率无线电 发射源、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 2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小,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不官超 过15°; 3监测接收设备宜远离强烈反射导的大自积水域、大型 健筑、金属网以及热源等。 3.1.9监测时应考虑现场安装条件和施1交义作业影响:并应 对监测设备、仪器和监测点采取可靠的保扩措施。 3.1.10施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1作的程序,可按以下1作程 予流程实施(图3.1.10)。 3.1.11建设单位负费施1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的管理1作,并

    3.1.11建设单位负资施1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的管理

    图3.1.10 ·工作程序流程图

    3.2.1建筑1.程变形监测测量精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建筑规模 建筑高度、结构类型、结构跨度、结构复杂程度和设计要求等 素确定

    量规范》J(J8中二级变形测量等级对应的精度要求。高层建筑 和大跨结构的变形观测精度个按表3.2.2确定

    表3.2. 2变形观测精度要求

    3.3.1 监测仪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定,计量合格后方可 使用。

    3.3.3作业期间.使用监测仪器应严格遵守技术规定和操作 要求。

    3.3.3作业期间.使用监测仪器应严格遵手技术规和操作

    4.1.1: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应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反映施 程中结构状态、刚度变化过程,施加与施工状况相一致的荷 作用,得出结构内方利变形

    4.1.2施1过程结构分析应依据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或现场施

    1施期间各层的施工进度与各主要结构构件的安装过程 记录; 2施工机械、施工设备或临时堆载等分布及变化: 3施工过程中模板和支撑的重量、支承方式、安装和拆除 时机; 构件连接方式的变化记录: 5建筑物所处环境的相关记录: 6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试验记录: 7室内装修与围护结构施1、:设备安装记录: 8:其他施1过程结构分析需要的相关记录

    4.1.3:建筑工程进行施厂过程监测时:宜同步进行施工过程

    构分析。:施1过程结构分析中应计人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主要荷 载作用及因素。施下过程分析结果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当发 现结构分析模型不合理时:应修正分析模型:并重新计算

    明原因:确定处理方案。尚应和设计单位沟通,共同商定解 防法

    .2.1 应根据上程实际情况从下列项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况: 1 施工全过程结构分析; 2 部分施门过程结构分析 3 部分施1过程局部结构分析; 4施工临时加强措施结构分析

    4.2.2: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宜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

    按工程精度需要·:合理计人结构构件的安装和刚度生成、支撑的 设置和拆除等对结构刚度变化影响的因素;尚应考虑儿何非线性 的影响。

    工程实际需要计人温度作用、地基降、风荷载作用, 4.3.2、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包括结构自重、附加恒载(地面铺装 荷载、固定的设备荷载)、幕墙荷载、施1活荷载(模板及支撑 施工机械)等。除结构自重外,:上述荷载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并结合施1进度具体确定。当无准确数据时,施工人员、模板及 支撑以及临时少量堆载引起的楼面施活荷载可按表4.3.2执行

    表 4.3.2工作面上施工活荷载标准值

    4.3.3当结构内力和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时.宜计人结构均 匀温度变化作用的影响;特殊需要时。还宜计入日照起的结 不均匀温度作用

    4.3.3当结构内力和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时..宜计人结构均

    4.3.4施1过程结构安全性受风荷载影响较明显时:宜计人风荷

    41·结构分析模型和基本假做结构施状况和符金 42分析模型施1阶段划分段数应结合1程设计文件、分析精 度需要、分析效率、施方案综合确 4.4.3分析时各阶段的结构自重、面层等恒载与施工堆载、设备

    等施「活荷载宜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考虑施加:荷载细分程度应满 足分析精度

    4.+材料性能设计指标应按设计文作及国家现行有美标准的规

    4.4.5:施1过程分析时,租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刚

    4.4. 混微士结构隐混凝工实测强度设计婴求基的 影响。 4.4.7对于超高层混凝上建筑结构宜考虑混凝王收缩与徐变的 影响

    4.5.1施1阶段应对结构和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承 载力验算宜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变形验算应采用衙载效应 的标准组合。

    确认工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评判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租安全性

    并作为现场监测结果的对比依据

    4.5.3施1过程结构分析发现构件承载力不是或变形过大时:

    较大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单位共同商讨解决方 确定方案采用预变形技术分析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佳组合的效应值,当温度影响较为显著时,应计人温度作用 影响。

    4. 5.6可根据施程结

    行验证和判断,有误差可对监测内容、监测构件、监测点位作 当调整。

    4. 5. 7对进行临测的构件或节点应提供

    容相致的计算分析结果:并宜提出相应的限值要求和不同重 程度的预警值

    4.5.8以下情况发生时宜进行预筐

    变形、应力临测俱接近规范限慎或设计要求时: 2 当监测结果超过施工过程分析果40%以时: 3消施工期间结构可能出现较天的荷载或作用时

    1 变形、应力监测值接近规范限值或设计要求时: 2:当监测结果超过施工过程分析结果40%以时: 3当施工期间结构可能出现较大的荷载或作用时 4.5.9预警值可依据设计要求、施1过程结构分析结果山各方协 商确定或按下列规定执行: 1应力预警值按构件承载能力设时,叫设级,分别取构 牛承载力设计值对应监测值的50%、70%、90%: 2变形预警值按设计要求或规范限值要求设定时可设三 级:分别取规限值的50%、70%、90%: 3预警值按施「过程结构分析结果设时:可取理论分析结 果的130%

    5.1.1 变形监测分为水平位移监测、乘直位移监测、角位 监测

    5.1.2监测1作开始前,监测单位应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调

    5.1.8处理观测数据,定期向委托方等单位提交监测报售。

    水准测量方法,由每次测量的高程差得到压缩变形值。

    5.2.1采用卫星定位技术时接收机的选用应符合表5.2.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时接收机的选用应符合表5.2.1规定:

    表 5.2. 1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型号分类

    5.2.2采用全站仪时:仪器选用应符合表5.2.2规定

    5.2.2采用全站仪时:仪器选用应符合表5.2.2规定

    表5.2.2全站仪型号分类

    5.2.3:采用水准仪观测时,仪器选用应符合表5.2.3规定

    表5.2.3水准仪型号分类

    正川 每公里往返测声差中数的中误差(nm)

    , 采用静力水准仪时:仪器选用应符合表5.2.4规定:

    表5.2.4静力水准仪标准型号分类

    5.2.5采用准仪时,仪器选用应符金表5.2.5规定:

    5.2.5采用乘准仪时,仪器选用应符金表5.2.5规定

    表 5.2.5垂准仪型号分类

    测中平准测量标准假养

    5.3.5重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应采用儿何水准测量方法建立。

    5.3.5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建立。

    5.3.7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应符金表5. 3. 7 规定:

    5.3.7乘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7规定:

    3.8正作基点测量应符合下列

    1需进行建筑物内部变形监测的项:应设置内部工作基 点,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点位精度应符合监 测基准网要求: 2平面坐标工作基点的竖向投测、应结合工程特点、投测 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采用垂准仪竖向投测平面1.作基点应符合表5.3.8规定: 投测高度应控制在100m之内,超过100m时:应增设接力基 点层:

    表 5.3.8垂准仪竖向投测技术要求

    5. 4 水平变形监测

    5.4.1水平变形监测仪器可选用经纬仪、全站仪、卫星定位接 收机等设备

    5.4.2水平变形监测包括建筑结构平面位置变化,结构在施工 过程中的相对、绝对和扭转的位移量

    5.4.2水平变形监测包括建筑结构平面位置变化,结构在施工

    过程中的相对、绝对和扭转的位移量。 5.4.3监测点位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文件要求的监测点; 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突出的特征构件: 变形较显菩的关键点、建筑物承重墙、柱等; 建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 5.4.4 监测点照准标宜采用反射棱镜、反射片等观测标志。 5.4.5测定监测点任总方向的水平位移川采用交会法、极坐标

    5.4.5: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叫采用交会法、极

    法、激光雷达扫描等。消测定监测点在特定方向位移时,可使用 基准线法

    5.4.6水平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

    4.6水平角测量应符含下列规

    1水平角测量应在门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有利观测时间进行 2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4.6的规定;

    表5.+.6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3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位置偏离装置中心不应超过 格。

    1光电测跑仪测量时,应采用测回法:测可间应重新照准 标。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4.7的规定。

    表5.4.7光电测距观测技术要求

    2采用钢瓦尺测量时,应进行高差、尺长、温度改正

    采用铟瓦尺测量时,应进行高差、尺长、温度改正。 5. 4.8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加、乘常数的改正; 2·应进行气象改正; 3两点间的高差值、宜采用水准测量结果; 4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式 (5. 4. 8) 计算:

    则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梭镜平均高程面的水平距离 m); 经气象、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 则距仪与反光镜的高差。

    5.5.1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儿何水准测量法和静力水准测 量法。

    宜符合下列规定: 1筱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其他基础角部及中部位置: 2建筑物角部、沿承重外墙10m~20m或间隔2~3个 柱距; 3·沉降缝、后浇带交接处两侧: 4:电梯井和核心筒的转角处: 5大跨结构的支座、跨中:跨间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且不少于5个点; 6长悬臂结构的支座及悬挑端点,监测点问距不宜大 于10m。

    水利图纸、图集5.5.3量直位移监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监测标志应稳固、测量方便、易于保扩; 2 墙柱上的监测标志宜距结构板面300mm:

    3监测标志裸露部位应采用耐氧化材料

    3监测标志裸露部位应采用耐氧化材料

    4儿何水准观测符合下列规

    1仪器安置应避免有空压机、起重机、搅秤机等重型设备 振动影响; 2每次观测应记录观测时间段、天气状况、荷载累加、施 进度等; 3应固定观测线路、观测方法、仪器设备、人员,并采用 相同数据处理程序; 4: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 5由往测转向返测时,网标尺应正换位置,并应重新架设 仪器。

    防火标准规范范本5.5.5:静力水准观测符合下

    1:观测标志的理埋设应根据具体使用静力水准仪的型号、样 式及现场情况确定: 2连通管任何一段的高度均应低于蓄液罐底部,值不宜低 J:200mm; 3观测前,应对观测起始零点差进行检验; 4观测读数应在液体完全星静态下进行。 5.5.6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5.6 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 相关专题:
专题: 方便面标准 |房地产项目 |医疗器械标准 |市政定额、预算 |锻件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