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755-2015 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技术规程

  • GB/T 31755-2015  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园林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5.3.1粉碎机出口处应有专门的防尘隔离装置。 5.5.3.2未粉碎的绿化植物废弃物不宜太干燥,在不影响粉碎效果时应喷水保持一定的水分。 5.5.3.3堆肥场地中物料应定期浇水保证一定的湿度,堆肥产品要及时装袋或采取措施避免风吹。 5.5.3.4现场粉碎的操作工人应佩带专用防尘面具,

    5.5.3.1粉碎机出口处应有专门的防尘隔离装置。 5.5.3.2未粉碎的绿化植物废弃物不宜太干燥,在不影响粉碎效果时应喷水保持一定的水分。 5.5.3.3堆肥场地中物料应定期浇水保证一定的湿度,堆肥产品要及时装袋或采取措施避免风吹 5.5.3.4现场粉碎的操作工人应佩带专用防尘面具,

    5.5.4.1处置场渗滤液排放应符合GB8978的有关规定矿山标准规范范本,不应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渗滤液。 5.5.4.2处置场宜建造密闭循环系统将渗滤液收集起来用于堆肥物料补水。 5.5.4.3废水收集池应有防渗漏措施

    5.5.5.1场区内应配备灭蝇装置。 5.5.5.2无白色污染、污水积累现象,保持整洁

    5.6.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GB/T12801的有关规定。 5.6.2生产场区应具备完善的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流程。 5.6.3电工、机械维修保养工应持证上岗;机械操作工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生产区工人 须按工种配备安全生产防护用品。 5.6.4生产场区应有明显的禁烟、防火标识,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械的有效期、记 录结果并及时更换。 5.6.5工作人员需进行防火灭火的培训。 5.6.6场地内应建立发生火灾、机械伤人等重大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堆肥工艺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a)粉碎 绿化植物废弃物经粉碎后,粒径宜小于3cm,且小于2cm的粒径占总量的75%以上;为满足快速 堆肥要求,粉碎后粒径宜小于1cm。 b)混料 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将粉碎的绿化植物废弃物和其他堆肥所需的调理剂混匀,其主要工艺应满足 以下要求: 1)含水量:控制在40%~65%之间:可通过加水或将含水量高的新鲜叶片、草和树枝粉碎物 混合等方式调控。 2) 碳氮比:应调节至25:1~35:1。根据原料的不同来源,每立方米添加尿素等无机氮肥 0.5kg~2.0kg;若含鲜叶嫩草比例高,可减少氮肥用量:若含枝条或老叶比例高的应增加

    氮肥用量。也可添加体积比在5%~80%的蓄禽粪便等含氮丰富的有机物料调节碳 氮比。 3)酸碱度(pH值):酸碱度除特殊需要外,pH值以中性为宜。 c)起堆 应将混匀的堆肥物料堆起,堆体大小可根据发酵区的具体情况确定。露天堆置的堆肥高度宜控制 在2m~3m,并可在堆体内放置增氧通气管道;室内堆置可适当降低堆肥高度;槽式堆肥的堆肥高度宜 高于0.65m。 d)翻堆 应确保堆肥温度保持55℃~60℃的累计天数至少14d以上,并应根据堆肥不同时期的要求及堆 体温度变化及时进行翻堆: 1)升温期:堆体内部温度达到55℃60℃,应翻堆一次; 2)高温期(60℃65℃):应3d~5d翻堆一次; 3) 降温期(<55℃):应7d~12d翻堆一次; 4)当堆体温度超过70℃时应及时翻堆; 5)细粒径(<1cm)快速堆肥或槽式堆肥,可每天翻堆一次。 e)微生物菌剂接种 宜使用微生物菌剂加快堆肥腐熟,其质量应符合GB20287一2006中表2“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 技术指标”的要求;其使用方法应参照产品说明书,或在第一次翻堆时,可在堆肥物料中均匀添加 1.5kg/m2.5kg/m微生物菌剂;第二次翻堆时,可在堆肥物料再添加1.0kg/m1.5kg/m微生 物菌剂。 )淋水 堆肥周期内尤其是翻堆过程中,应根据堆肥物料含水量情况进行补水,含水量应维持在40%~65%。 6.1.2特殊堆肥 6.1.2.1受病菌(或)虫体危害的废弃物在处置前应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可采取物理或药物等处理方式。 6.1.2.2应经过15d以上高于55C的高温堆肥工艺

    6.1.3堆肥产品加工要求

    6.1.3.1产品筛选

    6.1.3.1.1细粒径的腐熟堆肥产品不必筛分,可直接使用。 6.1.3.1.2粗粒径的腐熟堆肥产品可通过筛分机进行筛分,筛分出粒径小于3cm可作为堆肥产品,粒 径大于3cm部分堆肥产品可经过二次粉碎或继续堆肥后再利用,

    6.1.3.2绿化用有机基质生产

    6.1.3.2.1腐熟的堆肥产品可直接用作绿化有机基质。 6.1.3.2.2也可将堆肥产品、辅料及调理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匀,用于配制不同绿化用途的有 混合后产品应堆放10d~15d,然后抽样检测,产品合格后进行计量、装袋包装。

    6.1.3.3有机肥生产

    3.3.1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添加量高的腐熟堆肥产品可直接作为有机肥。 3.3.2若堆肥产品养分不足,可添加一定比例养分均匀混合,堆这7d~10d,然后抽样检测。 3.3.3产品合格后进行计量、装袋包装。

    GB/T31755—2015

    GB/T31755—2015

    6.2.1覆盖宜选择叶片少、直径大于2cm的枝条。

    6.2.1覆盖宜选择叶片少、直径大于2cm的枝条。 6.2.2根据覆盖物形状和径粒大小的需要,处置加工的覆盖物;覆盖物大小宜符合以下要求 a)粒状覆盖物最小粒径大于2cm; b)片状覆盖物长度以3cm~8cm为宜; c)作景观小径铺设宜用5cm~8cm。 6.2.3禁止将有病虫害的绿化植物废弃物用于覆盖

    [7.1.1 指标要求

    覆盖物应满足表1中的技术指标。

    表1覆盖物的技术指标

    7.2.1.1产品色泽为棕褐色。 7.2.1.2产品性状为疏松透气、具有良好吸水性的粉粒或细条状。 7.2.1.3无明显臭味。 7.2.1.4不含其他明显杂物。

    2.2.1绿化植物废弃物堆肥后应满足表2的技才

    绿化植物废弃物堆肥后应满足表2的技术指标,

    表2绿化植物废弃物堆肥产品的技术指标

    7.2.3.1用作绿化用有机基质应符合LY/T1970 2011中表1关于“不同绿化用途有机基质的技术指 标”的要求;若作为不同酸碱度的改良基质,还应满足表3的技术指标

    表3不同酸碱度改良基质的技术指标

    7.2.3.2用作有机肥应另外添加养分以满足NY525—2011中表1的技术指标。

    7.2.3.2用作有机肥应另外添加养分以满足NY525一2011中表1的技术指标。

    7.2.4堆肥产品应用

    堆肥产品应用方法见附录B

    3.1.1每20m°~50m°堆肥原料或产品应采集1个混合样品:由代表不同来源或区域的5~10个采样 点试样组成,每个试样不应少于0.5kg,所有试样混合均匀后,再用四分法去除多余的样品,最终样品应 保留在1kg左右。

    8.1.2若堆肥原料或产品较均匀或连续抽检5次合格以后,抽样频率可放宽至80m~200m采一 混合样,

    GB/T 31755—2015

    8.2.1检测项目根据产品质量指标符合性评判需要选择检测项目要项

    .2.1检测项目根据产品质量指标符合性评判需要选择检测项目要项。 2.2常规的检测方法按表4执行

    8.2.3检测项目T值的计算公式

    9.1本标准中产品质量指标的合格判断,采用GB/T1250中的"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9.1本标准中产品质量指标的合格判断,采用GB/T1250中的"修药值比较法进行。 9.2覆盖物或堆肥产品应由生产企业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 9.3生产企业应保证出厂产品均符合本标准的指标要求。 9.4产品安全性指标为型式检验项目,有下列情况时应开展检测: a)正式生产时,原料、工艺发生变化的

    b)正式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的;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的

    GB/T317552015

    b)正式生产时,每平年进行一次检验的; 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的。 划产墙部

    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的。 9.5产品合格判定规则: 一若发芽指数的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一若其他指标的检验结果出现不合格项,应进行加倍采样复检;若复检结果合格,则判定为合格; 若复检结果仍出现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9.5产品合格判定规则

    若发芽指数的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一若其他指标的检验结果出现不合格项,应进行加倍采样复检;若复检结果合格,则判定为合格; 若复检结果仍出现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堆肥或覆盖物产品的标识除按GB18382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包装袋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商标、 只、规范号、保质期、企业名称、生产日期和厂址,堆肥产品还应注明养分总含量。添加特殊材料的 产品还应标明所添加材料的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和作用机理

    11.1产品应包装牢固,袋口须密封,并符合GB8569的有关规定。 11.2产品包装袋应避免对环境污染,宜用易降解或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袋。 11.3产品运输途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11.4产品应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内,以免发霉变质;并防止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GB/T31755—2015

    A.1.1斜坡、易风蚀或径流地带宜用大粒径(>2cm)覆盖物。 A.1.2无明显病虫害的落叶一般不分大小可直接覆盖,但应有适当的抗风蚀措施,覆盖面积不宜过大。 A.1.3草坪修剪物不得直接覆盖。 A.1.4用于植株防冻的需要,宜用较为松散的松针等覆盖物。 A.1.5用于增肥保水的需要,宜用小粒径(<2cm)覆盖物。 A.1.6在覆盖层次结构控制上,下层(2cm~5cm)宜用小粒径(<2cm)覆盖物,上层(约5cm~8cm) 宜用大粒径(>2cm)覆盖物。

    A.1.1斜坡、易风蚀或径流地带宜用大粒径(>2cm)覆盖物。 A.1.2无明显病虫害的落叶一般不分大小可直接覆盖,但应有适当的抗风蚀措施,覆盖面积不宜过大。 A.1.3草坪修剪物不得直接覆盖。 A.1.4用于植株防冻的需要,宜用较为松散的松针等覆盖物。 A.1.5用于增肥保水的需要,宜用小粒径(<2cm)覆盖物。 A.1.6在覆盖层次结构控制上,下层(2cm~5cm)宜用小粒径(<2cm)覆盖物,上层(约5cm~8cm) 宜用大粒径(>2cm)覆盖物。

    A.2.1常规覆盖厚度应在2cm~10cm之间,以5cm~10cm为宜。 A.2.2气候干旱地区可适当增加覆盖厚度,雨水丰富地区可适当降低覆盖厚度。 A.2.3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地带,适当降低覆盖厚度;易风蚀、径流或水分蒸发地带宜增加覆盖厚度 A.2.4覆盖物粒径越大则覆盖厚度相应增加,小粒径覆盖厚度相应降低。 A.2.5新移植小苗的覆盖厚度宜薄,且可随生长状况渐增覆盖厚度

    A.2.1常规覆盖厚度应在2cm~10cm之间,以5cm~10cm为宜。 A1.2.2气候干旱地区可适当增加覆盖厚度,雨水丰富地区可适当降低覆盖厚度。 A.2.3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地带,适当降低覆盖厚度;易风蚀、径流或水分蒸发地带宜增加覆盖厚月 A1.2.4覆盖物粒径越大则覆盖厚度相应增加,小粒径覆盖厚度相应降低。 A.2.5新移植小苗的覆盖厚度宜薄,且可随生长状况渐增覆盖厚度,

    通常全年可进行覆盖,并可以根据以下情况调整覆盖时间: )新种植植物后可直接覆盖; b)已种植较长时间的植物,每年春末为最佳覆盖季节; c)保持土壤湿润的覆盖,应在雨后或浇透水之后铺放覆盖物; d)防治杂草的覆盖,应先将原有的杂草清除干净后再铺放覆盖物 ) 冬季植物根系保护的覆盖,应在初冬土壤刚刚上冻但气温还未到最冷的时节铺放覆盖物,同时 要采取措施防止害虫在覆盖物中越冬:早春时如需加快土壤回暖,应该将覆盖物及时清除。

    A.4.1不能和建筑物基础直接接触,离开建筑物基础距离为15cm~30cm,其中木质结构建筑距离应 控制在2m以上。 A.4.2裸地、步道、小径等非植物种植区或植物稀少地区可全覆盖或根据需要覆盖。 A.4.3大乔灌木:覆盖层应离树干5cm~7.5cm,透水通气差时距离为15cm~30cm;新栽树木在其 1~3倍树穴直径距离的环状区域作为覆盖区;成型树木覆盖范围以树木垂直投影区域为宜。 A1.4.4中、小灌木或多年生花卉:可全覆盖或根据需要覆盖,但覆盖厚度不宜过厚,在覆盖过程根据需 要进行必要翻动或去除等措施避免湿度过大或氧气耗损。

    A.4.1不能和建筑物基础直接接触,离开建筑物基础距离为15cm~30cm,其中木质结构建筑距离应 控制在2m以上。 A.4.2裸地、步道、小径等非植物种植区或植物稀少地区可全覆盖或根据需要覆盖。 A.4.3大乔灌木:覆盖层应离树干5cm~7.5cm,透水通气差时距离为15cm~30cm;新栽树木在其 1~3倍树穴直径距离的环状区域作为覆盖区;成型树木覆盖范围以树木垂直投影区域为宜。 A.4.4中、小灌木或多年生花卉:可全覆盖或根据需要覆盖,但覆盖厚度不宜过厚,在覆盖过程根据需 要进行必要翻动或去除等措施避免湿度过大或氧气耗损。

    A.5覆盖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A.5.1用于路径铺设的覆盖物如没有病虫害则无须堆肥,但不得含有铁钉等易引起人身伤害或影响观 赏效果的其他物质。 A.5.2用于植物生境的覆盖,宜先堆肥处理,消除病原菌,抑制毒性物质和杂草种子,达到表1的指标 要求后进行。若直接粉碎覆盖,应做到就地或原树覆盖,避免虫害的交叉传播;直接粉碎的材料在覆盖 前宜先进行混氮肥处理,避免土壤氮缺失。 A.5.3不得将经过除草剂处理的修剪物用作覆盖物。 A.5.4大面积覆盖区域内应有隔断并配置防火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培训,视情况适时对覆盖 物补水。 一立加检本

    GB/T317552015

    B.1作为绿化用有机基质的种植土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堆肥产品应用方法

    可以根据种植植物和原种植土性质以及种植质量要求,按以下比例进行混匀使用: a)用于地表改良:可按表土与绿化基质6:48:2的比例混匀; b)用于草花、草坪种植:可按原种植土与绿化基质3:7~7:3的比例混匀; c)用于灌木种植:可按原种植土与绿化基质6:4~8:2的比例混匀; d)用于乔木种植.可按原种植土与绿化基质7:3~9:1的比例混匀。

    可以根据种植植物和原种植土性质以及种植质量要求,按以下比例进行混匀使用: a)用于地表改良:可按表土与绿化基质6:48:2的比例混匀; b)用于草花、草坪种植:可按原种植土与绿化基质3:7~7:3的比例混勾; c)用于灌木种植:可按原种植土与绿化基质6:48:2的比例混匀; d)用于乔木种植:可按原种植土与绿化基质7:3~9:1的比例混匀。

    应符合NY/T496的有关规定

    C.1.1酸度计:测量范围0~14;精度:士0.1。 C.1.2电极: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pH复合电极。 c.1.3天平:感量0.01g。

    C.1.1酸度计:测量范围0~14;精度:士0.1。

    C.1.1酸度计:测量范围0~14;精度:士0.1。 C.1.2电极: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pH复合电极。 c.1.3 天平:感量 0.01 g。

    GB/T 317552015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pH测定水饱和浸提电位法

    C.3.1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通过2mm筛孔的风 分饱和的糊状物,至没有游离水出现并在光下有光亮现象,室温静置大于4h或室温静置过夜,待测 pH。在放置过程中糊状物有显著变硬或失去光泽现象,应添加水重新混合;若在放置过程中样品表面 确保待测样处于水饱和状态。

    用pH的标准缓冲液分别校正仪器,使标准缓冲液的值与仪器标度上的值相一致。待标定结束仪 器稳定后,用校准好的仪器对标准缓冲液进行回测,使测得值与标准值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如超过规定 允许差,则需检查仪器、仪器电极或标准溶液是否有问题。当仪器校准无误且仪器稳定后,方可进行样 品测定。

    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把pH电极插入糊状物中,测pH值。每份样品测完后,即用水冲洗电极, 并用干滤纸将水吸干

    一般pH可直接读数,不需换算。

    5H值两次称样平行测定结果允许差为士0.1pH

    尔样平行测定结果允许差

    城镇建设标准GB/T 317552015

    D.1.1电导率:测量范围0~2000mS/cm;精度:士0.1。 D.1.2布氏漏斗。 D.1.3真空抽滤泵或电动吸引器。

    D.1.1电导率:测量范围0~2000mS/cm;精度:士0.1。 D.1.2布氏漏斗。 D.1.3真空抽滤泵或电动吸引器。

    D.3.1待测液的制备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EC测定水饱和浸提电导率法

    称取一定量通过2mm筛孔的风干样品于250mL高型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用刮勺搅动混成水 分饱和的糊状物,至没有游离水出现并在光下有光亮现象,室温静置大于4h或室温静置过夜。在放置 过程中糊状物有显著变硬或失去光泽现象,应添加水重新混合;若在放置过程中样品表面有游离水出 现,或糊状物太潮湿则应添加较干燥样品重新混合。确保待测样处于水饱和状态。之后用真空抽滤泵 或电动吸引器抽滤滤液待测EC值。

    用E的标推缓仲分别收正 手标定维 允许差,则需检查仪器、仪器电极或标准溶液是否有问题。当仪器校准无误且仪器稳定后,方可进 品测定。

    一般EC可直接读数建筑标准规范范本,不需换算。

    印日期:2015年8月10日

    ....
  • 相关专题: 绿化植物  
专题: 联轴器标准 |出口产品标准 |金融标准 |焊接钢管标准 |电力弱电设计、计算 |

常用软件